百照村 百照是金峰乡的一个坐落在半山腰的村,海拔近500米,独特地形、气候和海拔,使一批又一批的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图片显示的是百照百姓自发种植的油菜花,可谓是满山尽带黄金甲,不亚于婺源吧?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127201 | 310000 | -- | 查看 百照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朱家村 |
“朱子后裔、诚正古村”,朱家村地处朱峰锦坑源头,属于浙西丘陵地貌,地势南低北高,东与汪宅乡毗邻,北与左口乡、宋村乡接壤。行政隶属金峰乡,距离千岛湖镇22公里,离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村域总面积2.5平方公里,现有4个村民小组,118户,总人口353人,全村主要由朱姓组成,只有一户姓邵,为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时移民后靠户。 自祖先迁居成村以来有800多年的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村级组织多次发生变动:原朱家村为朱家大队,下辖四个生产队,曾历次与隔壁村因行政事务分合;2007年行政村撤并后,行政建制仍为朱家村,1个自然村;在1962年时成立第一个党支部,到目前为止,有正式党员22人,预备党员2人。几年来,朱家村获得过省级卫生村、县级生态村、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环保先进村、计生工作先进村、五星级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朱家村文化礼堂建设包括礼堂、讲堂、朱氏文化展示厅、摄影基地展示厅及五廊建设,投入资金50余万元。其中礼堂及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设在近200平方米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朱氏宗祠内,是村-头祭祖、元宵舞龙灯、喜丁酒宴、祖宗抬巡仪式、婚丧嫁娶行礼等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设在300余平方米的村大会堂内;朱氏文化展示厅、摄影基本展示厅设在200平方米的朱氏文化展示馆内;同时新建了村民室外活动广场两处,近400平方米。 文化礼堂建设中立足朱家村的史情、实情,以浓厚的民俗文化为着手点,挖掘本土文化,提升村民素养,使文化礼堂植根于乡土。重点突出朱家特色文化品位,深挖厚重历史底蕴,做足朱子文化品牌,使朱家的“两堂五廊”倍增光彩,同时结合精品村、乡村旅游、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建设等方面,把朱家文化礼堂建设成精品亮点。 开展猪头祭祖、新年祈福、迎春接福、布袋新娘等各类礼仪活动6次,进行思想理论和形势政策宣讲10次,组织山核桃培管等新技术讲座及法制消防交通安全教育等知识讲座、技能培训和法律咨询等活动5次,举办广场舞、看社戏等文体活动3次。 |
五龙村 |
金峰乡五龙村距离千岛湖仅1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千汾线和千威线穿村而过。地域总面积8.1平方公里下辖5个自然村,501人口,2016年底人均收入达到16717元,位居全乡首位。村级班子强。两委班子的战斗力在全乡而言也位居前列,这是一个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优秀班子,在广大村民中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口碑。良好的班子为富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乡村资源多,不仅拥有千岛湖曲折幽静的五龙湾湖岸线,还有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拥有淳安历史上第一个地下党支部:茶园山地下党支部,拥有与瀛山书院齐名的“凤山书院”、同时五龙村还有年代久远的“叶氏祠堂”、“节孝牌坊”等古建筑,文化底蕴十分深厚,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基本条件及巨大潜力。五龙村还有两个业态基础较好的现代农业园区:根根果园和随园农业园区都位于交通方便的千汾线和千威线边。特色产业明五龙村发展至今已拥有十家农家乐,以观湖、垂钓、采摘、休闲、漂流等为主的客源较为稳定,每年在近程、中程旅游市场都吸引了为数不少的游客,其中春兰土菜馆已经营整十年,在县内外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拥有第一个皮艇俱乐部的枫叶湾农庄年营业收入接近200万元。周边环境好,除了自身的优越的发展资源,周边还有朱家百照摄影基地,金峰峡谷漂流等旅游资源,且位于千威线与千汾线之间的地理位置,为五龙村带来了更便捷的交通、更广阔的市场。 |
锦溪村 |
由锦沙源、锦坑源溪流而得村名。2007年,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由原蒋岭脚、孙家山、席草坞、朴树坞、下江5个行政村合并,成立锦溪行政村,村委会驻地蒋岭脚自然村,辖蒋岭脚、下江、孙家山,席草坞、朴树坞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269户,847人。村域面积7.8平方公里。耕地550亩,山林10863亩。此村是金峰乡人口最多但分布最散的村。村内有金峰漂流、华东第一枫、朱熹别院等景点。 原蒋岭脚行政村下辖蒋岭脚1个自然村,村域面积1.4平方公里。1958年,建立蒋岭脚大队。1982年12月21日,属朱峰公社蒋岭脚大队。1984年,全县政社分社后,设立朱峰乡蒋岭脚行政村。1992年5月,区乡镇撤扩并后,属金峰乡。 原下江行政村下辖下江1个自然村,村域面积1.4平方公里。1956年,与百罗、朱家、安上合并,成立朱家高级农业社。1958年分出,以驻地为名,建立下江大队。1961年,属金峰公社下江大队。1982年,为朱峰公社下江大队。1984年,全县政社分社后,设立朱峰乡下江村行政村。1992年5月,区乡镇撤扩并后,属金峰乡。 原孙家山行政村下辖孙家山1个自然村,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1958年,建立孙家山大队。1961年,属汪宅公社孙家山大队。1984年,全县政社分社后,设立朱峰乡孙家山行政村。1992年5月,区乡镇撤扩并后,属金峰乡。 原席草坞行政村下辖席草坞1个自然村,村域面积1.4平方公里。1951年,为朱峰乡人民政府所在地。1958年,建为中心大队。1981年9月,更名主席草坞大队。1982年,为朱峰公社席草坞大队。1984年,全县政社分社后,设立朱峰乡席草坞行政村。1992年5月,区乡镇撤扩并后,属金峰乡。 原朴树坞行政村下辖朴树坞1个自然村,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1958年,建立朴树坞大队。1961年,属汪宅公社朴树坞大队。1982年,属朱峰公社朴树坞大队。1984年,全县政社分社后,设立朱峰乡朴树坞行政村。1992年5月,区乡镇撤扩并后,属金峰乡。 【下江】据明嘉靖《济阳江氏续修宗谱》卷一记载:宋祖江望公自婺源武口迁淳安威坪,后裔江拾公于宋钦宗元年迁此,因坐落百子尖东侧山下,又具江姓居多,故称下江。距乡人民政府驻地14公里。85户,292人,江姓居多。村域面积1.4平方公里。聚落处小坞头西南坡山麓,呈块状分布。 【蒋岭脚】据《河南方氏宗谱》记载:明朝成祖年间,惟璪公自蒋岭上迁于此,因地呈船形,旁山似浆,建村于岭下,故名“桨岭下”,清福临年间,改名蒋岭脚。距乡人民政府驻地11公里。52户,140人,方姓居多。村域面积1.4平方公里。环村皆山,聚落处蒋岭西南山麓。 【孙家山】相传:孙氏先祖于明朝洪武年间迁入亭山东南坡山谷,以姓氏命名孙家山。清康熙年间,王先公迁此地,沿用旧名。距乡人民政府驻地13公里。32户,101人,王姓居多。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聚落处亭山东南坡台地。 【席草坞】相传:先祖邵公自狮城迁于此,村头山形呈象形,取名“象山庄”。当年因多种席草谋生,故名“席草坞”。距乡人民政府驻地12公里。52户,167人,邵姓居多。村域面积1.4平方公里。聚落处百子尖东南坡山谷中。 【朴树坞】传说:先祖迁蒋岭山北麓建村,坞中有株大朴树,故名朴树坞。距乡人民政府驻地12公里。48户,147人,方姓居多。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聚落处蒋岭脚北麓磨刀坑山谷。 |
殿峰村 |
沿用原殿峰行政村村名。2007年,全县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由原源头、殿峰2个行政村合并建立新的殿峰行政村,村委会驻地殿峰自然村,辖殿峰、源头2个自然村。村域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434亩,山9279亩。 原殿峰行政村下辖殿峰1个自然村,村域面积4.4平方公里。1957年,与源头、江家凸、塘畈合并,建为殿峰高级农业社。1958年分开,以驻地为名,建制殿峰大队。1984年,全县政社分社后,设立金峰乡殿峰行政村。 原源头行政村下辖源头1个自然村,村域面积2.4平方公里。1957年,与殿峰、江家凸合并,建为殿峰高级农业社。1958年,属金峰公社,与殿峰、江家凸建立源头大队。因重名,1981年易名为源头村大队。1984年,全县政社分社后,设立金峰乡源头行政村。 【殿峰】据传:徐金勇公于元初徙居殿后山坡上,故名殿后山,后改为殿峰,徐姓居多,聚落牛虻岭东麓,呈块状分布。 【源头】相传:西汉末年,方逸公避王莾之乱迁此,村址在牛坑源头,故名,余姓居多,聚落直坞岭西麓牛坑源头,呈块状分布。 |
景山村 |
景山村地处金峰乡西部。地域面积4平方公里。西临本乡金源村,东与本乡金峰村相衔接,南则是风景秀丽的千岛湖小金山风景区,千威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气候宜人,环境优美。 景山村是由原来的下源村和阔畈村合并而成。即下源、阔畈、耙坞家3个自然村,全村共172户,393人,5个村民小组,现有正式党员35名,预备党员4名。阔畈,耙坞家自然村全部是移民后靠户,下源村有40多户是移民后靠户。现在的景山村还很年轻,只有8个年头。下源村民大多姓一哄而散,还有少数王、徐、童、程等姓;阔畈和耙坞家则有方、江、童、王等姓。 全村有耕地240亩,林地4545亩,其中公益林2598亩,森林覆盖率达92%以上。茶叶是全村的主要经济特产,有茶园469亩,年茶叶产值达130多万元。另外,还有毛竹,林木,干水果等作物,2014年又栽种了10多亩莲藕和观赏荷花。阔畈和耙坞家自然村自2009年以来,掀超了创办农家乐高潮,千威公路17-20公里沿线有农家乐18家之多,是一项新的经济产为。2010年被评为浙江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杭州市文明村,2011年被评为杭州市“乡村清洁”先进单位,杭州市人口与计生工作模范村,2013年被评为杭州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特色村,杭州市示范综治工作室。 |
安上村 |
在金峰乡锦砂源最源头处,座落着一个不大的村庄,名为安上村。取名安上,源于一个传说,相传历史祖宗,来淳途经此地,因天色已晚,便搭蓬而憩,次日醒来,回想安静、爽快甚是舒畅,便定居于此,取名安爽,后因爽字笔繁便改名安爽为安上(取谐音)。全村共有154户人家460人,2007年撤乡并村时,由原安上、东坞头两个自然村组成,主要有李、方两个姓氏。 因安上村地处偏远,生态环境十分优良,全村有耕地267亩,林地5468亩,其中公益林2675亩,森林覆盖率98%,是全乡森林面积最多的村,空气质量全年为优。这样优质的环境资源,为安上村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自然财富,村内耸立着历史600年的古香榧树群,共13棵古木,是全县少有的,吸引了不少人前来观赏、祈福。而山高雾重、土质优良的自然条件,更是孕育出大批的水果、蔬菜、茶叶,更绿色、味更美,安上村也成为了千岛湖的绿色后方基地。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冬暖夏凉的爱桃源,沁肺甘甜,滋润着全体村民的体检禄安,当前,安上村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占人口近百分之二十五,远远高于全乡乃至全国的平均值,可谓为“长寿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蕴藏了发家致富的商机,村民们鼓起了增收创富的干劲,因地制宜地发展起了种植业,近几年,涌现出了不少的果蔬专业户。 优美的自然风光、淳朴勤劳的村民、发展致富的景象,正应了那句——“锦砂源头安上村山青水秀,小鸟尖下东尾源花红果香”。 |
百照村 |
百照村 百照是金峰乡的一个坐落在半山腰的村,海拔近500米,独特地形、气候和海拔,使一批又一批的摄影爱好者纷至沓来。图片显示的是百照百姓自发种植的油菜花,可谓是满山尽带黄金甲,不亚于婺源吧? |
蒋岭上村 |
新盖的楼房,平整的道路,幽雅的环境,林木葱郁,自然古朴,这是一个地势较高的别有情趣的小村落。这也是记者进入金峰乡蒋岭上村的第一印象。得知记者来采访该村新农村建设情况,正在村委办公室前聊天的四五个村民满脸挂着笑容七嘴八舌地说开了。 “原先村里的环境较差,垃圾满地,苍蝇、蚊子满天飞,是新农村建设的春风,为我们村民吹来了新生活。”村民方金明嗓音最大。“小时候羡慕的生活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如今,我们农民不但达到了这个标准,而且彩电、空调、洗衣机等大家电不少村民家也有了,真是变化太大了。”说起新农村建设,村民王秀娟扳起手指算了一笔账:“近几年来,村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家里的土地种植了无核柿、山核桃等较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一年下来,也能赚不少钱。”据了解,像王秀娟家这样的农户全村达九成以上。“有钱好办事,有了上面政策的支持,加上村里的努力,我们村的容貌渐渐焕然一新。”村党支部书记方常山说。 该村有种植水果蔬菜的传统,村里因势利导,鼓励农民改良品种,相继引进新品种。一些发展大户还积极参与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带动村民,形成连片种植的规模优势。当然,水果蔬菜种好了,还要销得出去,卖个好价钱。为此,村里也通过大户、合作社等牵线,通过电话、传真、网络等方式,为农户提供信息、科技、销售服务。目前,农户销售的水果蔬菜等一年收入有15万元左右。 村支部一班人在引导村民逐步融入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脑瓜子”与“钱袋子”的重要关系,因此,他们不遗余力地充实村民的“脑瓜子”,努力打造知识型农民。近年来,该村积极邀请县里农业专家、畜牧专家下村组织开展科技讲座和培训,通过系统培训,逐步提高农民生产技能。 “这路真险!”相信初次看到该村通往外面的康庄公路时,定会和记者一样发出这般由衷的感叹。由于地势高,弯道多,去年村里投资了2万多元进行了错车道建设,即在道路稍宽处向外拓伸,哪怕向外延伸的距离多个10厘米,也会给村民开车避让带来安全感。虽然只拓展了九个错车道,但通过与参建农民交谈,了解了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艰险,要解决填方路段路基沉降的难题,每个错车道处安装护坡防护就显得格外重要。 随后记者来到曾经以双肩挑水为生活饮用水的村农刘江开家里,拧开水龙头,一股清粼粼的自来水汩汩流淌出来。他接了一杯要记者瞧一瞧,接过水杯,一泓清泉洁净无比,刘江开指着山坡上的水塔说:“饮水工程建设让我们喝上了干净水,这真要感谢党和政府!”工程已于去年11月底竣工,解决了胡家自然村近20户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 管理民主是建设和谐新农村的基础,该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一旦遇到重大事项,都要问计于民。村委委员方建明领着记者参观去年村生态公墓和防洪堤建设成果时说,这些工程动工建设之前,都积极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建成之后村民也比较满意。让村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成为村干部的一种习惯。 相信随着时间脚步的走过,蒋岭上村新农村建设图景会更加迷人。 |
山后村 |
山后村由两个自然村组成,现有127户420人。是金峰的一个库区村。农民主要以种子蔬菜为主。近年来该村大力实施以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洁化、村庄绿化、污水处理等为主的一村五项目工程,村容村貌发生了很到的变化,如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新山后。该村是杭州市卫生村、县级文明村。 |
金峰村 |
金峰村是由原金峰乡塘坂、江家凸和长岭庄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有267户,756人口,下辖5个自然村,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029万元,农民所得总额48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458元,位居全乡前列。 金峰村驻地设在塘坂村,村委办公楼东向金峰乡政府办公所在地,左靠金峰乡新建成的卫生院,右接方家村、牛麦坞、以及江家凸村。金峰村地域面积8.2平方公里,属山区地带,村平均海拔高度为230米,长岭庄村最高点353.8米。 金峰村民风淳朴,社会治安良好,村民生产生活秩序井然。全村村民原分别居住于长岭庄、塘坂和江家凸等处,合并村以来,村民逐步富裕起来,先后新建了不少瓦房、楼房,村民之间依然保持着亲亲热热,你来我往的氛围。每逢传统佳节,村委干部都要登门慰问,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心坎上。 |
金源村 |
金源村 淳安县金峰乡金源村是由原金家坞自然村和下源自然村合并而成。地域面积6.5平方公里,共有168户,456口人,该村主要以产茶叶、蚕桑、蔬菜、山核桃等为生。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