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岙村 黄岙村位于更楼街道西面,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农户300户,总人口938人,现有劳动力300人。耕地面积为305亩,林地面积为18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809元。三狮水泥厂、紫金滩酒业有限公司均在本村落户。村民可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182003 | 310000 | -- | 查看 黄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更楼社区 |
更楼社区位于更楼街道中心,是更楼街道办事处驻地,距市中心5公里,7路公交可真达更楼社区。社区东临金千铁路和320国道,西边有寿昌江和汪黄公路,是浙西商贸必经之地,交通位置十分便捷。辖区拥有农贸市场、小百货市场,大型日用品超市、建材市场以及大型家具市场,商贸服务业十分发达。 更楼社区成立于2003年12月,辖区面积3.6平方公里,耕地和林地面积546亩,现有13个居民小组,共有人口2473人,其中老年人口565人,困难户数69户,低保户数23户,党员人数137人,1282人参加医保。 |
更化社区 |
更化社区:位于更楼街道东侧。 |
岩源村 |
岩源村 更楼街道岩源村村民委员会,村党委于2007年7月10日经建德市行政村统一调整后挂牌成立,新的岩源村由原五里源、石马、过浴山三个村合并,村委会和党委办公地点设在原五里源村委会,岩源村位于更楼街道西部,更石公路贯穿其中,自东向西延伸,东于新市村,黄岙村接邻,南与于合、桐子源相连,西寿昌镇,北新安江林场,村级道路深达过浴山,交通方便。 岩源村地区山区,人多地少,全村总户数602户,常住人口1946,户籍人口1938人,全村拥有劳动力1210人,全村有村地面积约18000余亩,其中生态公益林8337亩,耕地102.6亩,水田976亩。 |
石岭村 |
石岭村 石岭村位于建德市更楼街道东南方,全村由过塘源、石岭、长岭和南山四个自然村构成,共有20个村民小组,423户,1464人,其中移民26人,现有耕地面积1161亩、山林面积8955亩,多年来,本村依据本地资源的特定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了大棚西瓜种植,以此增加农民收入。 西瓜种植在更楼街道石岭村有着多年的历史,但过去产量规模和效益一直徘徊不前。近几年我村在市有关部门的扶持帮助下,实施了嫁接西瓜大棚设施栽培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解决了技术、产量、规模和经济效益等一系列问题,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达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使该产业成为本村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
湖岑畈村 |
湖岑畈村 建德市更楼街道湖岑畈村位于更楼街道东南面,村庄所在的区域内有杭新景高速公路,新320国道,老320公路以及铁路四条交通线,从北到南穿越湖岑畈村的山林、田地和村庄。湖岑畈行政村管辖4个自然村,耕地面积644亩山林面积2700多亩,全村人口1523人,总户数为420户,人均年收入7716元,经济总收入1837万元,集体收入29.44万元,是建德市劳动力资源村之一。 |
新市村 |
更楼街道新市村位于更楼街道西南部,全村由3个自然村组成,共有农户376户,人口1550人,村两委班子7人,3个党支部,党员44名。土地总面积4476亩,耕地789亩。 新市村民风淳朴、环境优美,2007已达到杭州市新农村建设“三星级”的标准。连续多年被评为“清洁乡村”示范村。今年来,在村两委和街道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民生基础设施得到大力发展,各项工作有序进行,人民生活也变得富裕了。 |
黄岙村 |
黄岙村 黄岙村位于更楼街道西面,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农户300户,总人口938人,现有劳动力300人。耕地面积为305亩,林地面积为18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809元。三狮水泥厂、紫金滩酒业有限公司均在本村落户。村民可在家门口解决就业问题。 |
于合村 |
于合村 于合村位于建德市更楼街道南端与寿昌接壤,寿昌江、320国道、杭新景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杭新景高速公路寿昌出口就位于于合行政村村口,距美丽的新安江仅1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其便捷,是一块“有山有水有良田”的宝地。于合行政村辖三个自然村包括老于合、新街、桐子源,整个行政区域8.1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93亩,山林面积6728多亩。全村人口数达2775人,属于建德市二类村,全村总户数为632户,人均年收入7631元,全村经济总收入4837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5万元,是建德市的小康村之一。于合村各方面资源丰富欢迎社会各界企业、个人来我村投资发展。 |
洪宅村 |
洪宅村 建德市更楼街道洪宅村地处更楼街道的东面,村距320国道5公里,更邓公路穿村而过,自东向西延伸,交通较为便利,西同更楼街道甘溪村隔相邻,南靠岩垅山。 洪宅村是由原洪宅村、岩垅村、直坞村合并而成,全村16个村民小组,村委会设在后川畈自然村。全村共有454户,人口1506,其中农业人口1477人,拥有劳动力984人,耕地面积919亩,其中水田面积591亩,2008年人均收入5615元 |
甘溪村 |
甘溪村 建德市更楼街道甘溪村是原邓家乡政府所在地,更邓公路贯穿其中,自西向东延伸,交通方便。 甘溪村地处山区,人多地少,全村总户数338户,常住人口1220人,户籍人口1110人。全村有林地面积2200余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223亩,耕地、水田589亩。 |
后塘村 |
后塘村 建德市更楼街道后塘村位于更楼街道东南面,村庄所辖的区域内有杭新景高速公路、新320国道、老320公路以及金千铁路四条交通线。从北到南穿越后塘村的山林、田野和村庄。后塘行政村辖三个自然村,整个行政区域面积2.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2亩,山林面积2700多亩。现有农村常住户数305户,农业生产户数273户,外来住户数32户,农村常住人口数1112人,农村居委会住户人口数14人,农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住户人口数14人,外来人口数135人.2009年经济总量是3112万,农民人均收入10398元。 |
骆村村 |
骆村村 建德市更楼街道骆村村地处更楼街道南部,距新安江城区约7公里,由山后、骆村、八亩丘、郭家坞等四个自然村组成,行政村总面积5.778平方公里,东与许乐村交界,南与寿昌镇接壤,西临于合、张家,北与后塘、更楼相邻,全村农业人口340户,总人口1131人。骆村村主要经营有水稻种植为主,有近60%的劳动力外出主要在杭州、新安江等地打工,村民勤劳、遵纪守法,未发生过群众性集体-事件,社会治安稳定,村两委班子团结,村民民风纯朴良好。 |
许乐村 |
许乐村 许乐村位于更楼街道的东南部,距更楼街道办4公里,有9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农户357户共1266人,区域面积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7亩、山林面积4230亩,其中杉木基地1000亩、毛竹80亩、茶山180亩。村两委干部共11人,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强,村干部团结进取,乐于奉献,时时处处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全村共有党员46名。 |
邓家村 |
邓家村办公场所位于更楼街道南侧,地处交通不便,该村于2008年5月成立,通过区域调整,现有行政区域面积10.14平方公里,在册居民总户数为300户,常住人口1004人。村委会现有工作人员5人,村民代表33人,12个村民小组。为贯彻落实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杭政办[2010]259号文件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的目标,该村在2009年11月就着手准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行政村”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支持指导下,在村两委及广大村民的共同参与配合下,认真完成创建工作的各项准备工作,突出责任、任务分解和制度完善,发动全体群众积极投入到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中去。始终把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该村注重帮扶和引导并拓宽就业渠道,转变失业人员就业观念,以村服务平台为依托,提供用工信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村就业岗位,鼓励帮助下岗失业人以及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
桥岭村 |
建德市更楼街道桥岭村地处更楼街道东部,距离建德市新安江城区约20公里,由原桥亭、甘岭、马目坞三个村在2007年7月合并组成。行政村总面积8.71平方公里,东与本街道邓家村交界,南临邓家大坪自然村,西与本街道洪宅村接壤,北与本市新安江街道马目村比邻。全村农业人口352户,总人口1240人,2008年全村农业经济总产值2083万元,集体经济年收入66.5万元,人均收入6239元。桥岭村主要经营有养鸡、养猪,种植板栗、番薯、水稻和玉米为主,桥岭的番薯条在建德市也小有名气,有近50%约400多名劳动力外出在杭州等地打工,村民勤劳、遵纪守法,未发生过群众性集体-事件,社会治安稳定,村民民风纯朴良好。 |
张家村 |
张家村 张家村距离建德市政府所在地6公里以内。位于建德更楼街道南边,地处320国道边,交通方便,是一个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的小山村。张家村共有党员44人,设有6个村民小组,现有在籍人口1247人,在籍户数339户。全村现有耕地面积610亩、园地面积160亩,林地1200亩,水面13亩。村民收入主要以种植粮食和外出务工为主。2009年张家村经济总收入为218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为9846元。 500万以下的企业有9家,其中包括水晶厂3家,水泥制砖厂1家,豆子类加工厂2家,家纺1家,粮食加工厂1家,修配厂1家.500万以上的企业有5家,其中包括水泥制管厂2家,新兴修配厂1家,消毒剂厂1家,电容器厂1家.2009年张家村完成了电网改造,寿昌江下游清淤工程及排水沟清理等工程,2010年准备完成自来水工程。 近年来,通过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张家村正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