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陵村 前陵村由原坞口、东山、柏塘垅等三个行政村于2007年调整合并而成。有村民小组37个,农户数557户,农业人口1954人,土地总面积6796亩,其中耕地1136亩,林地5317亩,其他343亩;现有劳动力1130人,从事家庭经营750人,其中第一产业359人,外出打工90人。农作物种植模式以油菜—稻、麦—稻为主,经济作物为辅,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991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年承包金2.22万元。交通便利,320国道穿境而过,距离乾潭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村两委班子团结实干,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克服经济薄弱困难,迎难而上,坚持党支部核心作用,形成合力,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抓住当前新农村建设机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各项工作,促进村风村貌较大的改善,同时也获得了杭州、本市的各项荣誉。2007年实施低产田改造工程,争取和投入资金132万元,基本完善了村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获杭州市整治村称号、2008年获杭州市农机安全村,2008年创杭州市体育示范村,村党组织建设也屡获建德市级“先锋工程五好村党支部”、“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誉”。联系电话0571-64119985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182102 | 310000 | -- | 查看 前陵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牌楼村 |
牌楼村由原牌楼、龙庄村组织,有村民小组13个,农户471户,人口1507人,有耕地面积1312亩,园地280亩,林地面积7300亩,2007年农业收入32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410元。 |
万龙村 |
万龙村 万龙村由原大路上和后山湾两个行政村组成,有村民小组16个,农户400户,人口1352人,耕地面积773亩,园地390为亩,.林地面积6376亩,2007年农业收入14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0047元. 万龙村与牌楼村、姚村村、施家村、仇村村、后山村、方家村、骑龙村、胥江村、罗村村、新程村、下包村、大畈村、梓洲村、乾潭村、乾一村、陵上新村、幸福村、沛市村、安仁村、下梓村、王岩村、前陵村、邵家村相邻。 |
姚村村 |
姚村村 姚村村位于乾潭镇东部、我市三都镇与浦江县交界处,行政村总面积16.8平方公里。东与潘岭交界,南与三都镇乌祥村相连,西与本镇乾潭村接壤,北与梓洲村毗邻,所辖姚村、桥头、榧坞、阳畈、七坞、六大平、潘岭脚7个自然村,距镇政府所在地58公里,距市政府驻地新安江60公里,梅梓公路穿村而过,距20省道10公里。姚村村现有村两委干部共有6人,党员41名。现有户籍人920人,315户,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740.38万元,比上年增长4%:人均收6541元,比上年增长10%;村级经济收入2.28万元,比上年增长115%。姚村村无工业基地,百姓收入多以种植瓜果蔬菜为主,现有食用菌合作社和蔬菜合作社两个社区合作经济产业。食用菌合作社负责人盛贤凤,联系号码0571-64550221.蔬菜合作社负责人赖增贵,联系号码13777892081.姚村村村委会联系号码0571-64196760 |
施家村 |
施家村 施家村位于乾潭镇的北面,行政村总面积 3.85平方公里,东与本镇后山村交界,南临安仁村,北与钦堂乡毗邻。施家村从明朝洪武年间,施行祖先从桐庐南乡施家迁居过来,经济漫长的历史长河以施姓居民占多数,故得名施家村,辖下施、上施、对面、上务、上碣五个自然村。全村农业人口1017人,总户数30户,耕地面积847亩,山林面积2848亩,2008年村人均收入8776元,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2009年村人均收入9644元。距乾潭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距建德市政府驻地新安江35公里,安钦公路、杭千高速穿村而过,交通方便。施家村近年来经济不断发展,社会服务设施不断健全,村风村貌不断改进,村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施家村积极发扬科学发展观,继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争取在不久的将来建设处一个全新的施家村。 |
仇村村 |
仇村村 仇村有村民小组19个,农户403户,人口1299人,有耕地面积933亩,园地220亩,林地面积7517亩,2007年农业收入22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843元。 仇村村与牌楼村、万龙村、姚村村、施家村、后山村、方家村、骑龙村、胥江村、罗村村、新程村、下包村、大畈村、梓洲村、乾潭村、乾一村、陵上新村、幸福村、沛市村、安仁村、下梓村、王岩村、前陵村、邵家村相邻。 |
后山村 |
后山村 后山村位于建德的最东面,是建德的东大门,东接芝夏,西邻安仁村,北连施家村,320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后山行政村辖后山、施家畈、青山蓬、下垅口四个自然村,现有农户315户,总人口1012人,村民小组17个,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637亩,山林2700亩,年人均收入8014元。联系电话 0571-64179978 0571-64179181 |
方家村 |
方家村 方家村辖方家、余家坞两个自然村,现有农户462户,总人口1460人,其中农业人口1388人,村民小组22个,区域面积17.12万方公里,耕地675亩,山林23598亩,2008年集体经济总收入334.91万元,人均收入9018元全村现有党员67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女党员12人,35岁以下党员3人,60岁以上党员26,高中以上学历党员15人。 近几年来,方家村先后获得兴林富民示范村、建德市文明单位、党建工作示范点、“五好”村党支部、发展毛竹先进集体。 |
骑龙村 |
骑龙村 乾潭镇骑龙村位于城区以北约5公里处,2007年村级规模调整,将塔石坞、早午岭、画坞、孙蔡、外章5个行政村合并组成骑龙村。全村共有20个村民小组,566户,农业人口1849人。行政村总面积20.18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27655亩,耕地1047亩。2008度村经济总收入4361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60.2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62元。农业产业主要有:蔬菜、水果和粮油作物,经济林主要有茶叶、毛竹,茶叶是骑龙村农业经济的特色产业,品种有龙井、白茶、毛峰等,全村现有规模种植户20户左右,基本投资在5万元以上;其它以杉、松林和薪炭林为主,其中14500亩作公益生态林保护。骑龙村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基础好。近年来骑龙村大力发展旅游事业,村内农家乐发展呈现喜人势头,年接待量达到2000人次,目前正在积极筹备“金鸡头漂流”项目,“骑龙中心村防-理、原生态旅游堤坝、堰坝建设工程”现已初步完成,预计明年漂流项目将投入使用。村内还有多种农业经济合作社,如养蜂经济合作社,扩大了村民的就业范围,拉动骑龙村的经济发展。 骑龙村联系电话 0571-64027131 |
胥江村 |
胥江村由原白佛寺、双溪口、龙庆寺、蒋家畈四个村组成,有17个村民小组,农户504户,人口1739人,耕地面积1318亩,园地782亩,林地面积3331亩,2007年农业收入29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630元。 |
罗村村 |
乾潭镇罗村村地处建德以北,与桐庐、淳安毗邻。全村有5个自然村,30个生产小组,8个党支部,农户690户,农业人口2084人。全村区域面积35.22平方公里。罗村村是个山多地少的村庄,全村土地面积49330亩,其中林地面积47398亩(公益林27125亩),耕地面积只有412亩。全村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茶叶收入和山核桃种植,其中茶叶为主要种植作物,绿茶总面积1691亩。村委联系电话 64118091. 茶叶和山核桃作为罗村村两大种植作物,共有专业经济合作社两个,分别是茶叶经济合作社和山核桃经济合作社。其中,茶叶合作社负责人赖松磊,联系电话 13777362958;山核桃经济合作社负责人宋盛康,联系电话 13606519902. |
新程村 |
新程村 新程村由原黄立洋、程头、包家三个村组成,有22个村民小组,农户数550户,人口1761人,耕地面积1246亩,园地185亩,林地10636亩,农业收入34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031元。 |
下包村 |
下包村 下包村位于乾潭镇北面,行政村面积约4.5平方公里,辖下包、章家、钱家、和平四个自然村。现有农户858户,总人口2383人,其中劳动人口1700余人;耕地总面积1495.5亩,林地20800亩,园地1864亩,水面12亩。2008年总收入29577万元,人均收入9636元,村级经济总收入60.2万元。全村共有村民小组37个,党员118人,其中妇女党员15人,高中以上学历党员28人。 下包村东西两面靠山,南与仇村相连,北与邵家村毗邻。自然条件优越,山清水秀,距离乾潭城区约10公里,交通便捷。村内有工业企业二十多家,主要是胶板、五金、家纺等工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有6家,都走入国际化轨道,很多产品远销国内外,出口产品和收入效益逐年上升。2009年度工业总产值约上亿万元,职工工资收入占人均总收入的70%。农业生产收入来源主要有林木、毛竹、茶叶和水果,占人均总收入的30%。联系电话 0571-64178668 |
大畈村 |
大畈村:位于建德市东部,东与浦江县,北与桐庐县交界。2005年4月由原姚村乡并入乾潭镇,由原先的11个自然村合并为现在的以毛洲、上梓洲和横坞口等。总面积25.17平方公里,人口总数1900余人。 |
梓洲村 |
梓洲村 乾潭镇梓洲村是一个依山水而建的村落,位于建德市东部,东与浦江县,北与桐庐县交界。梓洲的得名是因东坞溪和马岭溪在这里冲积成一个溪滩,人称为洲,早年洲上全是梓树,故名梓洲,系原姚村乡政府所在地。2005年4月建德市行政区划调整中,原姚村乡并入乾潭镇,现为乾潭镇梓洲行政村。这里气候湿润,风景宜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多,年平均温度16.5度。梓洲在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原先的11个自然村合并现在的以梓洲村、毛洲、上梓洲和横坞口,其中梓洲村为办公所在地。总面积25.17平方公里,现人口总数1900余人,总耕地面积为林地32390亩,耕地808亩,园地1020亩,水面12亩。现全村共分为24个生产组,基本依靠种植为主。截止2008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7191元。梓洲村共有0员98名,分为6个党支部,分别是老年一支部,老年二支部,杭州流动支部,浦江流动支部,农业支部以及商贸支部。各党员干部对其所在支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作用。因其地理位置因素,其景点与土特产及人为景观也十分丰富,周边景点主要有:瑶琳仙境、白云源、天子冈、桐君山、严子陵钓台;土特产品:富春堂烤薯干、茶叶、蜜蜂黄花菜、蚕丝制品;农家土菜:蕨菜、野山笋、各类乡村蔬菜、玉米、板栗、笋干;娱乐活动:马岭头观光,赏多处象型山峰,呼吸于天然氧吧;采摘蔬果板栗林自由采摘,享受农家劳动之乐;玉米棒采摘、烧烤野炊;乡村文艺观看当地舞龙(红、绿、紫、黄四色彩龙)表演。交通十分便捷,从浦江方向入20省道或从桐庐入20省道即可。联系电话 13989477559 |
乾潭村 |
乾潭村 乾潭村有村民小组19个,由原乾潭、江南坞、七星坞、东源、西源等五个行政级组成,有农户549户,人口1805人,农业人口640人,耕地面积631亩,林地51233亩,水面105亩,07年农业收入49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252元。 乾潭村与牌楼村、万龙村、姚村村、施家村、仇村村、后山村、方家村、骑龙村、胥江村、罗村村、新程村、下包村、大畈村、梓洲村、乾一村、陵上新村、幸福村、沛市村、安仁村、下梓村、王岩村、前陵村、邵家村相邻。 |
乾一村 |
乾一村 乾一村位于乾潭镇的北部,距离集镇区域2公里,由芝峰、新庄、宋家、西桥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320国道、杭千高速公路贯穿而过,交通便利。全村28个村民小组,村干部12人,0党员107人,全村770户,2597人,其中常住人口1457人,外来人口137人,全村拥有1868.7亩土地,人均0.719亩,山林面积12626亩,现有私营企业9家。全村农业总产值696.2万元,经济总收入2393.91万元,人均年收入8316元。村民主要以种植业和外出务工为主,在高效农业方面,有大棚蔬菜、瓜果种植户等,在养殖业方面以养猪户、养鸡跟养鱼户为主。 |
陵上新村 |
陵上新村由原陵上、梅塘村组成,有村民小组17个,农户数503户,人口1838人,耕地面积1276亩,园地212亩,林地6274亩,2007年农业收2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372元。 |
幸福村 |
幸福村 幸福村位于乾潭镇东北面,地域面积16平方公里。全村共分为五个大片,分别是苏塘片、庙前片、陈家片、瑞坑片、高乌罗片。共有队组22个,现有农户518户,村民1700余人,全村共有山林面积19000余亩、水田1100余亩、旱地1500余亩,近年来,幸福村大力发展家纺、化工、胶板、印刷等民营经济产业。引进工业企业9家,年总产值3731万元,利税超280万元,二、三产业人员达300人。同时加快提升瓜果、蔬菜等农业主导产业。形成了经济水果林300余亩,蔬菜200余亩,瓜果100余亩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2008年,全村农业经济总产值4000多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000万元,比上一年增长11.43%,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200元。村里有一个美丽如画、清山绿水的苏塘水库,有古老宏伟的天佛寺,还加固美化了陈家水库,建起了村民游玩的休闲山庄。近几年来我村自从搞杭州市特色新农村以来,面貌有了翻天覆地变化。使我村形成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优化、村庄美化,百姓安居乐业,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先后被评为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建德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建德市司法局调解“四优五无”先进集体称号,建德市先锋工程“五好”党组织,建德市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文明村、卫生村、生态村。 幸福村特产:翠冠梨,幸福村对此拥有专门的鑫珍果业合作社,总共有四、五百亩地,30000多株梨树。其中以陈新红种植面积最大,有100亩左右,梨树7000株,每年在7月份左右就成熟出售,主要是销往杭州、萧山等地,其中有许多经销商亲自上门来订购,深得消费者的喜爱。 联系电话 13516877909 |
沛市村 |
沛市村 沛市村位于乾潭镇和桐庐之间,是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四个自然村分别分布在国道两旁,区域面积5.14平方公里,住宅面积0.255平方公里,林地面积5411亩,园地面积170亩,水面145亩。全村现在共有人口1572人,449户,其中党员78人,村两委成员7人,我村早在1974年久有村办铸造厂、小五金加工厂、压铸厂等,是工业起步比较早的村,目前,村规下工业企业23家,工业个体户19家,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10606元。其中市重点企业两个,一个是鑫欣生猪养殖有限公司,投资4500万,占地面积120亩,另租用70多亩用于园林,其中50多亩种植苗木,20多亩种植蔬菜。建成后是杭州市最大的养殖场,预计年产出45000头。另一个是建德市宏昌新型建材有限公司,位于横塘坞自然村,总投资大约2000万,这两个企业的发展必定带动沛市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个良性循环。 |
安仁村 |
安仁村 乾潭镇安仁村地处建德市北大门,与桐庐县接壤,是原安仁镇政府所在地,集镇总人口4800余人,其中本村农户418户,1368人。移民人口214人。地域面积7.22平方公里,耕地808亩,山林8857亩。安仁村东南面为320国道,西面为老320国道(现后坞线),北面为杭新景高速公路安仁出口。高坪自然村内的高山上种植了大面积的美国山核桃,正宗土鸡等特产,有需要者可以联系王立新:13868102796 |
下梓村 |
下梓村 下梓村位于建德市的东北部,距离乾潭镇中心10公里处,全村由原下梓、朱几坞两村调整合并而成,面积3.52平方公里,人口1027,312户,东与桐庐交接,西与本镇建德锦江电厂接壤,北与杭千高速出口毗邻。近几年来,下梓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团结,务实求进,开拓进取,依法治村,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基本实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小康生活。2005年被浙江省评为“杭州市文明村”、“建德市五好村党支部”、“党建示范村。2007年被评为“杭州市体育农村体育小康特色村”。多次被杭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杭州市示范村”、“杭州市园林绿化村”、“杭州市体育优秀工程奖”等荣誉称号。下梓村自从搞杭州市特色新农村以来,面貌有了翻天覆地变化。使下梓村形成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环境优化、村庄美化,百姓安居乐业,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车沿320国道过乾潭镇中心区往杭州方向行至前陵村村口再沿老320国道前行约500米便到下梓坞村村口,走进下梓,映入眼帘的便是宽阔的康庄大道及两旁整齐划一的行道树,车过一八角亭,便有“下梓人民欢迎您”七个大字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车一直前行,你会发现这个村庄的整洁,整齐的路灯及有序的路灯公益广告,一句“美丽下梓,你我共同的家园”不惊让来客在置身于美丽画卷的同时,感受新农村建设中文明的硕果。再往里走,在你的左手边,你会看到整齐划一的农民新村,经村里介绍,这就是该村的第一期新农村开发。再过去就是下梓公园和下梓文化活动中心,公园内建有体育健身器材,蓝球场,乒乓球桌等设施。各类景观树,生长的郁郁葱葱,有的还开起了夺目的鲜花,与整个景致构建了一幅悠美和谐的画卷。 |
王岩村 |
乾潭镇王岩村位于乾潭镇东北部10公里处,320国道从村口穿过,交通相对便利,2007年行政村规模调整,原王家村和原岩下村撤并成立王岩村,现有总农户452户,总人口1430人,区域面积5.0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83亩,山林4913亩,2007年村级农村经济收入57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452元。 |
前陵村 |
前陵村 前陵村由原坞口、东山、柏塘垅等三个行政村于2007年调整合并而成。有村民小组37个,农户数557户,农业人口1954人,土地总面积6796亩,其中耕地1136亩,林地5317亩,其他343亩;现有劳动力1130人,从事家庭经营750人,其中第一产业359人,外出打工90人。农作物种植模式以油菜—稻、麦—稻为主,经济作物为辅,2008年农民人均收入9913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年承包金2.22万元。交通便利,320国道穿境而过,距离乾潭镇政府所在地8公里。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村两委班子团结实干,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要求,克服经济薄弱困难,迎难而上,坚持党支部核心作用,形成合力,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抓住当前新农村建设机遇,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各项工作,促进村风村貌较大的改善,同时也获得了杭州、本市的各项荣誉。2007年实施低产田改造工程,争取和投入资金132万元,基本完善了村内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7年获杭州市整治村称号、2008年获杭州市农机安全村,2008年创杭州市体育示范村,村党组织建设也屡获建德市级“先锋工程五好村党支部”、“党建工作示范点”、“先进基层党支部荣誉”。联系电话0571-64119985 |
邵家村 |
邵家村 邵家村位于乾潭镇北面,经过07年行政村规模调整,现邵家村由原胥岭,邵家以及下吴三个自然村组成,总农户数576户,总人口1721人。邵家村拥有着丰富的山林资源,约21050亩,占总面积的%90,耕地面积1086亩,园地面积1071亩。全村共有三大片,现有党员61人,村民小组18个,村两委成员共10人。2009年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在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邵家村顺利进行了农网改电、农村自来水、杨田山改造等新农村建设工程,并确立了2010年的堤坝建设工程,呈现出很好的发展态势。邵家村地处下包与罗村中间地段,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山林资源是邵家村的一大优势,利用这个优势,村里开起了一个木材加工厂和一个衣架厂,吸收了一部分的劳动力,并给部分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基础健身设施的完善,村民们摆脱了以往一打牌为主要娱乐活动的生活。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常年在外打工,村民2008年人均收入为9872元,比上年增长%6。让我们一起期待更富裕更美丽的邵家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