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杭州 >> 建德市 >> 下涯镇 >> 施家村

施家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施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施家村简介

施家村  施家村简介:施家村简介施家埠村位新安江下游,新安江南面,下涯——施家村途径马目大桥,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村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整个行政村村辖7个自然村,全村共442户,农业人口1395人,村民小组22个,其中党员47人,耕地面积1154亩,山林面积2905亩,水域面积457亩。2008年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村名人均纯收入为7218元。施家村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建德市杭州马目-南峰高新产业技术园区落座我村。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182106 310000 -- 查看 施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施家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施家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洲村

  大洲村位于下涯镇东北,距镇政府驻地15千米,居下涯溪流域的源头。2007年7月,由日晒坞、北坞、大洲3个村合并而成,择名大洲。东至杨村桥镇龙源村,西至淳安县富文乡重坑村,南至金洲村,北至乾潭镇罗村村。村以驻地得名。   现村域在并县前系建德县地界。作为地名,最早见之于《严州图经》里的“大周”。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属慈顺乡;明万历六年(1578)属慈顺乡;清雍正六年(1728)属潘村庄;清光绪八年(1882)属十五都;民国三十年(1941)属潘村乡。解放初为潘村乡第三、第四村,1950年10月为大洲乡大洲村、第四村;1956年为大洲乡三星、北坞、三合初级社;1961年7月为大洲公社大洲、北坞、日晒坞大队。1983年12月为大洲乡大洲、北坞、日晒坞村,3个村自1992年5月属下涯镇,2007年7月合并。   村委会驻地大洲。辖罗庄、九垄下、巧坞、日晒坞、日晒坞口、庄畈、五里亭、田蓬里、北坞、北坞口、大洲、西坞、芳山等13个自然村。区域面积38.64平方千米,有耕地93.4公顷,山林3374.4公顷。2011年年末有932户,2964人,门牌932块。主要出产原木、茶叶、禽蛋等。县道下涯—大洲公路穿村而过。  

施家村

施家村  施家村简介:施家村简介施家埠村位新安江下游,新安江南面,下涯——施家村途径马目大桥,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村庄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整个行政村村辖7个自然村,全村共442户,农业人口1395人,村民小组22个,其中党员47人,耕地面积1154亩,山林面积2905亩,水域面积457亩。2008年实现农村集体经济收入80万元,村名人均纯收入为7218元。施家村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建德市杭州马目-南峰高新产业技术园区落座我村。  

丰和村

  下涯镇丰和村位于杭州西郊,地理位置优越,区域面积约3平方公里,02省道从东到西贯穿我村长达3公里,村范围内02省道南、北两侧先后有多家房地产公司在这里开发生态住宅。村庄的北面是政府规划的“和睦水乡”湿地。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2709人。村党委有125名党员。2007年全村的人均收入达到10500元。   近年来,丰和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用于以“改路、改水、改线、改厕、改房及环境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改变了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经济取得了长远的发展,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文明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市级文明村、区级“五好”村党支部和区级文化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丰和村以水产品为支柱产业发展经济取得较大成果,其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产业模式如果不改革势必会遭淘汰。因此,村党委、村委会打算充分利用资源,依托水乡湿地的优越地理环境,对外招商引资,把丰和村打造一个休闲度假村,从而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在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我村一贯来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除村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的各项活动全天候开放外,其他各项季节性、时令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其中下涯水乡特有的传统小端午节龙舟胜会,直接参与划龙舟的就达三百余人,而且家家户户都要兴奋地为此忙碌是全体村民参与的一项活动。其他如舞龙灯、戏曲演唱,也是经常进行。村拥有3艘彩龙舟,彩龙舟制作装饰精美,由村里的老艺人设计、指导、精工细作、匠心独运。船体上有绘画、刺绣、雕像组成的牌楼,蟠龙戏凤,雍容华贵,千秋架、帅字旗,威风八面,甚为壮丽,凝结着浓厚的水乡文化和村民的聪明才智。曾参加过第一、第二届杭州西博会。   

马目村

马目村  马目村是是由原马目、五星、和睦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和下涯镇隔江向望,东临施家村,南临联和村,北接江湾村。现有区域面积11.9平方公里,本村常驻人口2319人。村内有机械五金、纺织品加工、砖瓦厂、是全镇规模最大的一个村。  

联和村

  下涯镇联和村由原联横村和里和村合并而成,座落在建德市以南20公里,新安江中段南岸。三面环山,风景秀丽,环境迷人。村庄分散,有19个自然村,行政区划面积4.8平方公里,02省道从东到西贯穿我村长达3公里,村范围内02省道南、北两侧先后有多家房地产公司在这里开发生态住宅。村庄的北面是政府规划的“和睦水乡”湿地。本村森林资源丰富,有山林面积1700亩,耕地面积1523亩,27个村民小组,农户830户,人口3110人,党员84人。2007年全村的人均收入达到5324元。   近年来,联和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用于以“改路、改水、改线、改厕、改房及环境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改变了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经济取得了长远的发展,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文明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市级文明村、区级“五好”村党委和区级文化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联和村以水产品为支柱产业发展经济取得较大成果,其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产业模式如果不改革势必会遭淘汰。因此,村党委、村委会打算充分利用资源,依托水乡湿地的优越地理环境,对外招商引资,把联和村打造一个休闲度假村,从而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在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我村一贯来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除村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的各项活动全天候开放外,其他各项季节性、时令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其中下涯水乡特有的传统小端午节龙舟胜会,直接参与划龙舟的就达三百余人,而且家家户户都要兴奋地为此忙碌是全体村民参与的一项活动。其他如舞龙灯、戏曲演唱,也是经常进行。村拥有3艘彩龙舟,彩龙舟制作装饰精美,由村里的老艺人设计、指导、精工细作、匠心独运。船体上有绘画、刺绣、雕像组成的牌楼,蟠龙戏凤,雍容华贵,千秋架、帅字旗,威风八面,甚为壮丽,凝结着浓厚的水乡文化和村民的聪明才智。曾参加过第一、第二届杭州西博会。   党委、村委会一班人决心戒骄戒躁,再接再励,围绕下涯镇党委、政府“和谐发展创一流,建设品质下涯埠”的工作思路和强村富民工程,力争3至5年,达到党员、干部“双强”,集体、群众“双富”,把联和村建成下涯镇、余杭区乃至杭州市的经济强村。  

江湾村

  江湾村位于浙江西部建德市中部的下涯镇,群山起伏,风景迤逦。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地处杭州“二江一湖”风景区的新安江中段,,座落在我国自主建造的水库——新安江水库的下游,是杭州—千岛湖—黄山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地。新安江绕流而过,景色迷人,晨、昏江雾笼罩。紧邻320国道,距杭州108公里,随着富春江船闸的改造,富春江的航道运输能力由以前的40吨提升到400吨,区位条件优越。便捷的交通可以快捷的到达安徽,江西,福建等地。 江湾村是由西岸、坑坎两个村合并而成的,于2007年7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全村共设有5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234个农户,总人口807人,行政区域面积为7.5平方公里,拥有耕地692亩,林地7188亩,园地681亩,其中可供开发和利用的工业用地500亩。江湾村经济主要是以工业和农业为主,其中工业在村所占的比重为最高;农业主要是以种粮、经济作物以草莓和茶叶的种植为主。整个村庄紧依在白樟线公路的南北两侧,南北延伸长度达6公里余之长;新安江和富春江丰富的水上交通运输优势给江湾村提供了优秀的投资环境。江湾村经济主要是以工业和农业为主,其中工业在村所占的比重为最高;农业主要是以种粮、经济作物以草莓和茶树为主。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下涯镇江湾村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因地制宜、因村而宜,推出了以企带村、互利协作、基地带动、经济顾问和公益捐助等多种形式的村企。友邦香料作为江湾村的助村企业。利用江湾村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发展自己的企业,对进口的原材料进行加工;出口的成品用于化妆品的添加材料。友邦香料厂在2008年的出口就有一亿三千万,税收650多万。职工230多人,大大的提高了农村就业途径。江湾村利用新安江河道的沙石资源来发展工业,把新安江里面砂石打捞上来,进行分离;大石头用破碎机打碎;在对原料进行深加工,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建筑工程。沙石产值全年为400万,利润150万,税收50万。这两个项目都是利用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集原料生产和矿产品深加工为一体的民营工业项目,也是当地的重要招商引资项目。利用企业的发展带动江湾村经济的发展,在发展中互利协作。江湾村要求各个企业在资源开采上必须制定严格的安全检查制度,确保安全生产,要坚持清洁生产,绝不能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促进江湾村的可持续发展。湾村的农业特色是以种粮为主、经济作物以草莓种植和茶树种植为主;绿色生态为辅的产业结构。其中草莓的种植面积是20亩,茶叶基地480亩;绿色森林6000多亩,生态公益270亩。江湾村着力培植特色型农业。依托资源和地域优势在草莓品种和茶叶的开发上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生产出来的产品更好的和市场结合。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江湾村继续稳定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推动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持续增加农民的人均纯收入。江湾村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和乡村道路建设,大力发展农村通讯,完善农村电网,解决农村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要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率先发展。在这片希望的热土上,江湾村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依托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以企带村、互利协作,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统筹规划发展;把江湾村打造成为一个有投资潜力的新农村,勤奋、勇敢、好客的江湾人伸出热情的双手欢迎各位有识之士来江湾投资,旅游、观光。  

之江村

  建德境内的新安江流域曲折蜿蜒,上接千岛湖,下连钱塘江,呈由西向东流向。但在流经之江村区域时,接连来了两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至使一段河道变江水东流为西流,把江岸的一个村庄切割成了半岛,江流在此出现了一个“之”字状。正因为这段江流既保留了上游“四绝”的特色,又是江面最宽、变幻最大的河段,加上途经下涯埠独特的湿地区块,在白鹭、野鸭等水上飞禽悠闲神态的印衬下,显得格外漂亮。因此,之江村一段是新安江最美丽的河段。   瑞平山生态度假休闲园位于浙江省建德市下涯镇之江村的山边自然村,其面积达1024亩,现已开发苗木基地有600多亩。其中以紫薇、无患子、杜英、红玉兰、含笑、日本樱花、垂丝海棠等名贵树种为特色的绿化植物园,使得瑞平山在 三面环江地理环境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该休闲园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山地名花名果为特色,集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为一体,成了江南难得的旅游胜地。园内景观多样,进入休闲园映入眼帘的是别墅区,造型优美,错落有致。休闲园的西北部是运动区,主要由一个多功能的体育俱乐部组成;位于北部山林之中,在地势平坦区域布置了一个跑马场。在跑马场的南侧是度假区,游人可在此参加垂钓活动、水车活动,游览农家乐和度假小木屋,观看动物表演,还可乘坐牛拉车前往观光果园区,观光果园区内绿树成荫,瓜果飘香,不仅是游人摄影留恋的佳处,更是品尝鲜果的瑶池。植物种植园将在现有苗圃的基础上,增加特色植物品种(比如蔷薇科园、竹园、松柏园、草木花卉园等),并设景观小品。休闲园林区主要根据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里面囊括了中国第一代女皇陈淑贞纪念台、武松打方腊、抗战古炮台和观音庙,以散步、游玩、观赏自然和人工修缮的景观为主。青少年野营区内松林资源丰富,设置各项娱乐活动,使该区成为生态农牧业观光、学习为主的青少年实习和野营的主要场所。进入园内,感受大自然的气息,品味农家人的生活,分享采摘鲜果的喜悦,瑞平山生态度假休闲园将带您全身心地投入到回归大自然的无穷畅快之中。   

乌驹市村

  下涯镇乌驹市村位于杭州西郊建德东部,地理位置优越,区域面积约4.5平方公里,320国道从东到西贯穿我村长达3公里,国道南北面均为政府规划的工业园区。全村有村民小组26个,共计2220人,其中0党员78人。2009年全村的人均收入达到7400元。  近年来,乌驹市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大量资金用于以“改路、改水、改线、改厕、改房及环境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改变了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经济取得了长远的发展,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文明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市级文明村、区级“五好”村党支部和区级文化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乌驹市村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支柱产业发展经济取得较大成果,其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产业模式如果不改革势必会遭淘汰。因此,村党委、村委会打算充分利用资源,依托水乡湿地的优越地理环境,对外招商引资,把乌驹市村打造一个休闲度假村,从而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在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我村一贯来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除村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的各项活动全天候开放外,其他各项季节性、时令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其中下涯水乡特有的传统小端午节龙舟胜会,直接参与划龙舟的就达三百余人,而且家家户户都要兴奋地为此忙碌是全体村民参与的一项活动。其他如舞龙灯、戏曲演唱,也是经常进行。村拥有3艘彩龙舟,彩龙舟制作装饰精美,由村里的老艺人设计、指导、精工细作、匠心独运。船体上有绘画、刺绣、雕像组成的牌楼,蟠龙戏凤,雍容华贵,千秋架、帅字旗,威风八面,甚为壮丽,凝结着浓厚的水乡文化和村民的聪明才智。曾参加过第一、第二届杭州西博会。 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决心戒骄戒躁,再接再励,围绕下涯镇党委、政府“和谐发展创一流,建设品质下涯埠”的工作思路和强村富民工程,力争3至5年,达到党员、干部“双强”,集体、群众“双富”,把乌驹市村建成下涯镇乃至杭州市的经济强村。  

下涯村

下涯村  “山之下,水之涯”——得名“下涯”,我们下涯村是杭州、千岛湖、黄山黄金旅游线的必经通道,杭千高 速公路、320国道穿境而过,距新安江城区仅十几公里。全村共有三个自然村下涯埠、唐村、溪上合并而成,总人口2518人,756户,共有耕地面积1262亩,园地628亩,山林5990亩。   

春秋村

  下涯镇春秋村位于杭州西郊,地理位置优越,区域面积约3平方公里,02省道从东到西贯穿我村长达3公里,村范围内02省道南、北两侧先后有多家房地产公司在这里开发生态住宅。村庄的北面是政府规划的“和睦水乡”湿地。全村有18个村民小组,2709人。村党委有125名党员。2007年全村的人均收入达到10500元。   近年来,春秋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累计投入资金200余万元用于以“改路、改水、改线、改厕、改房及环境美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整治工作,改变了农村环境的“脏、乱、差”现象,经济取得了长远的发展,环境面貌日新月异,文明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市级文明村、区级“五好”村党支部和区级文化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导下,春秋村以水产品为支柱产业发展经济取得较大成果,其他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传统的产业模式如果不改革势必会遭淘汰。因此,村党委、村委会打算充分利用资源,依托水乡湿地的优越地理环境,对外招商引资,把春秋村打造一个休闲度假村,从而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    在发展村级经济的同时,我村一贯来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除村文化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的各项活动全天候开放外,其他各项季节性、时令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也十分丰富多彩。其中下涯水乡特有的传统小端午节龙舟胜会,直接参与划龙舟的就达三百余人,而且家家户户都要兴奋地为此忙碌是全体村民参与的一项活动。其他如舞龙灯、戏曲演唱,也是经常进行。村拥有3艘彩龙舟,彩龙舟制作装饰精美,由村里的老艺人设计、指导、精工细作、匠心独运。船体上有绘画、刺绣、雕像组成的牌楼,蟠龙戏凤,雍容华贵,千秋架、帅字旗,威风八面,甚为壮丽,凝结着浓厚的水乡文化   

金洲村

金洲村  金洲村简介 金洲村位于下涯镇的西南面,由八个自然村组成,有853户,共计2738人。行政区域面积30.5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1647亩,山林面积38980亩。其中有茶园1245亩,茶叶以高山白茶为主,还有龙井、千岛银针等各种高档茶叶。  金洲村与大洲村、施家村、丰和村、马目村、联和村、江湾村、之江村、乌驹市村、下涯村、春秋村相邻。  


施家村特产大全




施家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