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桥村 1.地理位置
永嘉桥位于建德市寿昌镇南部,行政面积5平方公里,东与童源里村交界,南与南浦村交界,西与十八桥村交界,北与河南里交界,距寿昌镇5公里,距建德市政府驻地20公里,后有“金千铁路”,330国道穿村而过,交通极为方便。
2.地质地貌
永嘉桥以山林、村庄、水田、山地依次排列,山地以黄土为主,耕地为水稻土,PH值属中性。有山林5721亩,全部实行封山育林,全村无荒山。耕地面积600亩 ,其水田479亩。
3.自然资源
水资源:充足,建有牛坞水库,主要功能为农田浇灌。生活用水主要靠打深井及境内溪流,部分村民主要靠村后的山泉,大早年份灌溉农田主要靠门前小溪。
土地资源:有耕地面积600亩,水田479亩。主要分布在村庄四周,25度以上坡地均已退耕还林。
森林资源:有山林面积5721亩,以松、杉为主问薪炭林,植有板栗、柑桔、毛竹、茶叶、菜竹等经济林,森林覆盖率为75%。
4.社会经济
村史地貌:永嘉桥村行政村因居地得名,包括翁家、李家、罗山、马坞、文山下叶坞六个自然村。过去永嘉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差,经济欠发达,人民生活处于温饱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永嘉桥各项工作有了较大的长进。现为建德市小康村。
工业经济:改革开放后,永嘉桥工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现有石灰加工厂三家,灰钙厂二家,石矿厂一家,至2007年工业总产值230万元,利税15万元,二、三产业从业人员40人。
农业经济:通过几年来的粮、林产业结构的调整,基本形成粮经型、用材林与经经济协调的产业结构,现有粮食种植面积600 亩,板栗350亩,柑桔130亩,松杉林1000亩,蔬菜50亩,菜竹20亩,毛竹110亩,茶叶23亩。2005年全村农业经济总产值304.07万元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182109 | 310000 | -- | 查看 永嘉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横山社区 |
横山社区:成立于2003年12月,辖区东至320国道,南至寿童公路,西至红路、三岩村,北与桂花村为邻,占地面积130万平米,总户数1872户,总人口3119人。 |
望江社区 |
望江社区:成立于2005年12月。位于寿昌镇中心地段。东与东昌社区相邻;南至寿昌江边;西至湖滨路、西昌路;北到320国道上;河南里居民由本社区代管。总人口3706人,分3个片,20个小组。 |
西湖社区 |
西湖社区:前身为寿昌镇城西社区,2006年原童家社区并入城西社区,地处寿昌镇西部320和330国道交界处;有常住居民1917户,常住人口3167人,下设16个居民小组,辖区范围21平方公里。 |
东昌社区 |
东昌社区:位于环城东路28-B,东邻330国道,南至南浦片,西与东昌路和东昌北路西侧相邻,北以320国道和横山社区为界,省级开发区座落在辖区。于2005年12月31日成立,行政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总户数1380户,常住人口2760人。 |
金桥村 |
金桥村 金桥村位于寿昌镇东南面,是由原里诸村、翠坑口村合并组建的行政村。全村分4个自然村,有住户483户,人口1610人,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7100元。现有耕地面积913.7亩,山林面积189.50亩。村民小组20个,村民代表44位。现有正式党员58名。 金桥村交通便捷,山清水秀,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盛产板栗,油茶,毛竹等特产;同时,该村还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其中以古文化和人文资源丰富而著称的里诸自然村是三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诸葛亮的后裔繁衍、生息、走向兴盛之地。 村里近几年投入巨资兴办惠民工程。全村的饮水工程目前进展顺利,不久的将来饮水工程的建成,将可以解决全村人民的饮水问题。目前,村级卫生所、办公楼及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在规划实施中。另一项村内的重点招商引资工程——千岛锦王现代循环农业产业示范区工程项目也在顺利实施,今后,这里将成为大型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区。金桥村正朝着建设成为现代化新农村的目标迈进。 勤劳善良的金桥村人民,真诚的期待你来观光旅游和投资创业,共建美好家园! |
卜家蓬村 |
卜家蓬村由原卜家蓬村、上马山、小山、前山塘4个自然村组成。2007年6月下旬,建德市委、市政府作出了进行行政村规模调整的重大决定。卜家蓬村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也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村规模调整后的卜家蓬村成为了寿昌镇最大的村,行政区域面积5.06平方公里,东至洪路村南至十八桥村,西至航头镇八亩丘村,北至周村余洪村。现有人口2540人,732户,山林面积1457亩。耕地面积1883亩,村两委成员8人,党员98名,村民代表53人。 卜家蓬村交通四通八达,十分便捷,320国道依村而过,寿昌江童家溪绕村而流。距金千铁路仅2公里之遥。卜家蓬村所有主干道路面硬化率达100%。 卜家蓬村土地富饶,特产丰富。全村以种植粮食为主,蔬菜、西瓜、柑橘、枇杷、零星水果多元化发展。近几年来,畜牧业发展进度较快,目前全村万只以上獭兔养殖场1家、5000只长毛兔养殖场2家、万只以上养鸡场3家、千头养猪场1家、百头养猪场3家、成为畜牧业养殖专业村。 卜家蓬村人勤劳致富,除农产品生产以外,个体经济蓬勃发展,全村从事建筑业、个体运输业、商贸业人员日益扩大。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986万元,人均收入7388元人民币。 |
红路村 |
红路村 建德市寿昌镇红路村,位于寿昌城南北,沿着横山钢铁厂,交通十分便利,村行政面积1。43平方公里,现有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2个,420户,总人口1220人,党员58名,全村现有耕地面积810亩,山林面积140亩。村在创建新农村建设中,先后建造健身场所和老年活动中心。 |
城中村 |
城中村解放初期尚属寿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土改后归寿昌县管理,后市府迁移至新安江,归寿昌镇管辖,行政村总面积1.48平方公里,302户农户,827人。过去城中村村小人少,人口多耕地少,村名的生活只能处于温饱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城中村进行了农村改革,从而充分调动了积极性,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人很大的水平的提高,村庄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01年被杭州市政府评为文明村;1994年,计划生育先进单位;1994年——2007年,每年都被建德市政府和寿昌镇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
山峰村 |
建德市寿昌镇山峰村位于浙江省级经济开发区(寿昌)内,村庄座落于320国道旁,总面积4.6平方公里,现有农户609户,2037人,耕地面积502亩。村民代表62人,党员62人。 本村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团、妇、兵、调解、治保等各个配套组织健全,工作班子团结奋斗,各项村集体事业管理严格按照程序,做到村务、财务及时公开,财务委托镇代管,大事都提交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在这次村庄整治过程中,村里专门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班子,班子之间分工明确,各工程项目落实情况到位。我村近年来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8%以上,计划生育率达到100%,连续几年村里无重大刑事案件、-组织及人员事件发生,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
东门村 |
建德市寿昌镇东门村位于寿昌城区以东方圆3.2平方公里,村的东北面有320国道,330国道紧挨村庄穿过,南面与寿昌镇大塘边村隔江相望,西面同寿昌镇城中村、城北村相邻,交通极为便捷。全村有常住人口360户,常住人口1443人(其中非农人口423人),外来流动人口50人。村内外耕地面积270亩,辖区由五个自然村组成,分设五个片组。 |
桂花村 |
桂花村 寿昌镇桂花村由下桂、上桂两个自然村组成,2007年7月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安排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命名桂花村。行政区域面积2.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936亩,山林面积820亩,全村人口1136人。 桂花村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据明代万历年间《严州府志》记载“唐神龙元年寿昌县址徒步於郭邑里,即今桂村坊”,素以遍栽桂花树而得名。山坡、道路两旁绿树成荫,村庄花果苍翠欲滴,全村呈庭院式建筑格局,布局有致,空间宽广;房前屋后都种上花木果蔬,郁郁葱葱,从远处观望,有“日不见村庄,夜不见灯光”之美誉,全村绿化率达63.25%,2005年被评为“杭州市园林绿化村”,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园林绿化示范村”.2009年2月被评为就“建德市清洁庭院示范村”。 桂花村交通便捷,320国道依村而过,寿童公路傍村而行,村庄大道、小巷道路硬化率达100%,距金千铁路仅一公里之遥。 桂花村土地富饶,物产丰富。全村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蔬菜、瓜果多元发展。地下有丰富的温泉资源,正在开发当中。桂花村人勤劳智慧,除千亩良田辛勤耕作外,个体企业蓬勃发展,全村从事建筑业、运输业、商贸业、人员日益壮大,2007年实现总产值975万元,人均7540元。是建德市小康村之一。 桂花村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团结,务业求进。近年来,桂花村在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后,锐意进取,开拓奋进,在党的-精神指引下,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依法治村,带领全村人民扎扎实实奔小康。2006被浙江省评为“全面小康示范村”,多次被杭州市、建德市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支部”、“杭州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文明村”、“村民自治模范村”等荣誉称号。 桂花村两委决心在上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和务实工作作风,围绕“十一五”发展目标,团结全村党员、干部,率领全村人民为打造和谐共处之村、生活品质之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石泉村 |
石泉村是位于寿昌镇东南部山区,距320国道寿昌镇近8公里,有人口1282人,382户,我村行政区域总面积约6.24平方公里,其中山林面积8007亩,耕地面积695亩。2009年底我村农民人均收入为4388元,为深入贯彻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农村社区服务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在上级领导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在我村全面开展了各项整治建设,目前已进入整个建设的尾声并初见成效,现将各项工作总结如下。 一、村内主干道硬化 我村已全面实现主干道路面硬化。因地理环境的现在我村从村庄内部沿着铁路延伸到金桥村的翠坑口自然村浇注了一条宽4米, 18公分厚的水泥路,里新源自然村的主干道也已实现硬化,两条道路总长为4.2公里,为我村村民的出行提供便利。今天又新增2000米村主干道和支道硬化,分别是到苦木坞路段、高塘坪路段和原主干道的延伸,宽度为3米,厚度为16公分。100%完成主干道路面硬化。 二、垃圾收集处理 我村保洁相关制度、基础设施、人员安排都落实到位。制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村庄保洁制度,对保洁人员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家家户户签订了清洁庭院承诺书。为健全村内卫生基础设施,今年我村在原有基础上,新建垃圾中转站一个,固定砖砌垃圾房3座,保证流动垃圾箱20只,购买4辆二轮车作为垃圾运输车使用,共聘用了6名村民负责保洁工作,一名负责村城墙外道路卫生,一名负责村河道及古城墙、健身场所卫生工作,其余四名分块负责村庄内部的垃圾清扫清运。根据村实际情况,卫生设施布局合理,有相关管理制度,与保洁员签订合同,并实现有效管理,保证我村生活环境卫生、优美。 三、卫生改厕 厕所改造,普及利用清洁能源。在厕所改造方面,实现村内新建房农户“三个式”无公害厕所普及率100%,80%农户实现卫生厕所改造。拆除露天厕所12座,新建无害化卫生公厕3座,保障了村民的需求,实现排放达成了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保证了村内水源和环境卫生。 四、生活污水治理 为保证生活污水达标排放,清洁能源利用和普及,对生活污水进行纳管处理、集中池处理,建造无动力厌氧净化池1座,100立方米, 同时对集中居住在石泉自然村的200余户农户生活用水进行纳管处理。对其他自然村分散零星居住的农户的生活污水也因地制宜利用预制式三格式化粪池进行厌氧无害化处理。实现全村村民生活污水无害化。 五、村庄绿化 已完成道路两旁、村健身场所、古城墙的绿化工作。考虑到视角和对两旁稻田的影响,主干道两旁今年新种桂花树、黄连木、红花继木、柏树等大小树木1500多株,在村办公楼下整理出固定花坛两个,在健身场所和新修复古城墙上铺设草皮600多平方米,村内村民也积极参与到绿化工作中,纷纷在家门口种花种树,使我们这座原本就在大山里的小山村淹没在绿色的海洋中。村口的办公楼里的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古城墙和健身场所是夏日里乘凉和休闲健身的最好去处,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 |
大塘边村 |
寿昌镇大塘边村由河村,大塘边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2007年7月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合并成一个行政村,命名为大塘边村,行政区域面积5.9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01亩,山林面积2888亩,全村人口1738人,0员53名,其中预备党员4名,通过公选正式列为考察对象3名。分为10个自然村,依法推选村民组长,村民代表43人,其中村民组长10人。2008年工业总产值1080万元,人均收入6840元。本村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团、妇、兵、调解、治保等各个配套组织健全,工作班子团结奋斗,各项村集体事业管理严格按照程序,做到村务、财务及时公开,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近年来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尤其是村级规模调整以后,新建娱乐配套设施,创办了老年活动场所“老年星光之家”,并使之与党员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室长期运转使用。 |
西门村 |
西门村 西门村由原来的西湖乡四、五六村与卜家蓬乡的小卜家蓬村组成。全村区域面积1.5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861亩,园地157.5亩,林地479亩。全村总人口1675人,分13个村民小组,依法推选村民组长、代表34人。2008年总收入2384万元,人均收入6824元。 西门村与金桥村、卜家蓬村、红路村、城中村、山峰村、东门村、桂花村、石泉村、大塘边村、永嘉桥村、周村村、十八桥村、陈家村、西华村、余洪村、乌石村、河南里村、三岩村、东昌社区、西湖社区、望江社区、横山社区、城北村、童家村、绿荷塘村、南浦村相邻。 |
永嘉桥村 |
永嘉桥村 1.地理位置 永嘉桥位于建德市寿昌镇南部,行政面积5平方公里,东与童源里村交界,南与南浦村交界,西与十八桥村交界,北与河南里交界,距寿昌镇5公里,距建德市政府驻地20公里,后有“金千铁路”,330国道穿村而过,交通极为方便。 2.地质地貌 永嘉桥以山林、村庄、水田、山地依次排列,山地以黄土为主,耕地为水稻土,PH值属中性。有山林5721亩,全部实行封山育林,全村无荒山。耕地面积600亩 ,其水田479亩。 3.自然资源 水资源:充足,建有牛坞水库,主要功能为农田浇灌。生活用水主要靠打深井及境内溪流,部分村民主要靠村后的山泉,大早年份灌溉农田主要靠门前小溪。 土地资源:有耕地面积600亩,水田479亩。主要分布在村庄四周,25度以上坡地均已退耕还林。 森林资源:有山林面积5721亩,以松、杉为主问薪炭林,植有板栗、柑桔、毛竹、茶叶、菜竹等经济林,森林覆盖率为75%。 4.社会经济 村史地貌:永嘉桥村行政村因居地得名,包括翁家、李家、罗山、马坞、文山下叶坞六个自然村。过去永嘉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工业基础差,经济欠发达,人民生活处于温饱水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永嘉桥各项工作有了较大的长进。现为建德市小康村。 工业经济:改革开放后,永嘉桥工业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现有石灰加工厂三家,灰钙厂二家,石矿厂一家,至2007年工业总产值230万元,利税15万元,二、三产业从业人员40人。 农业经济:通过几年来的粮、林产业结构的调整,基本形成粮经型、用材林与经经济协调的产业结构,现有粮食种植面积600 亩,板栗350亩,柑桔130亩,松杉林1000亩,蔬菜50亩,菜竹20亩,毛竹110亩,茶叶23亩。2005年全村农业经济总产值304.07万元 |
周村村 |
周村村 周村村位于寿昌镇偏西山区,行政面积为10.09km,现有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19个,629 户,人口2184 人,劳动力人口数为893,全村现有耕地面积 1222亩,山林面积 12781亩,村内共有企业3家,其中有规模以上企业0家。每年总经济收入1191.09万元,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05.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6130元。 周村村领导班子共有七人,党员69名。 周村村附近有小材小料加工厂,菜籽榨油厂,红狮水泥实业有限公司,万盛木业包装厂,康扬实业有限公司,建材加工业和钢铁冶金业较为发达。目前创办有农村星光老年之家、青年民兵连、村健身器材场地、绿化草坪设施等。 |
十八桥村 |
建德市寿昌镇十八桥村位于寿昌镇西郊,由原滩下、郑山、十八桥村三个村于2007年6月合并组成,行政区域2.26平方公里,320国道、23省道、艾溪江依村而过,国营寿昌林场、农场、国家粮食储备库寿昌分库坐落村中,是个交通便捷、依山傍水、环境秀丽的镇郊村。 全村现有耕地1012亩,山1219亩,农户452户,人口1531人。2008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355万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497元。 十八桥村自然环境优美,村庄围着水绕,道路绿树成荫、有良好的自然生态基础。2006年以来,十八桥村党支部,村委会立足本村资源,以生态村建设、清洁乡村大行动、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农村星级村创建、文明村建设等项目实施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有效的改善了村民生活居住环境。 |
陈家村 |
陈家村 陈家村位于寿昌镇东面,与金桥村相邻,现有自然村7个(四垄口、下朱、小刺源、黄泥邵家、海塘、柏树底、大龙底),村民小组15个,450户,人口共1612人,其中党员56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130余亩,山林面积3820余亩。 陈家村与金桥村、卜家蓬村、红路村、城中村、山峰村、东门村、桂花村、石泉村、大塘边村、西门村、永嘉桥村、周村村、十八桥村、西华村、余洪村、乌石村、河南里村、三岩村、东昌社区、西湖社区、望江社区、横山社区、城北村、童家村、绿荷塘村、南浦村相邻。 |
西华村 |
西华村:位于寿昌镇西部,与童家村、绿荷塘村及航头镇石屏村相连接,寿李公路穿村而过。村域面积7.94平方公里,2007年7月由原西华、赛源二村合并而来,现有自然村6个,全村583户,共2098人。 |
余洪村 |
寿昌镇余洪村位于寿昌镇西北部,浙江省西南部。现有自然村3个(枣园村,余洪村,前畈村),村民小组16个,659户,2150人,现有耕地面积1178.43亩,山林面积9787.7亩。余洪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自然环境优美,水资源较丰富,盛产毛竹、油茶等特产。 |
乌石村 |
建德市寿昌镇乌石村位于镇政府东南方向约7.5公里与大慈岩镇排塘村交界处,村庄座落于330国道旁,总面积5.23平方公里,现有农户326户,1005人,耕地面积488亩,山林面积6320亩。2009年人均收入722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53.3万元。 本村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团、妇、兵、调解、治保等各个配套组织健全,工作班子团结奋斗,各项村集体事业管理严格按照程序,做到村务、财务及时公开,财务委托镇代管,大事都提交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在这次村庄整治过程中,村里专门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班子,班子之间分工明确,各工程项目落实情况到位。我村近年来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尤其是村级规模调整以后,办公场所始终坚持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室、党员远程教育室长期运转使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98%以上,计划生育率达到100%,连续几年村里无重大刑事案件、-组织及人员事件发生,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围绕乌石村庄环境面貌的改善,投资1.8万元新建村民散步休闲长亭一座,配套固定垃圾箱和流动垃圾箱各10处,分散在村内各部位。为使本村长期保持清洁,聘用了2名保洁人员,对村主干道和公共场所的卫生进行长效管理,确保村内主干道清洁卫生。同时拆除露天粪坑,新建公厕,给村民提供了方便。目前,村民新建住房厕所三格式化粪池比例达100%。通过宣传教育,村民对生活环境觉悟不断提高,村容村貌发生较大变化,原来“脏、乱、差”的现象得到了改变,创造整洁优美的环境。我们继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争取建设出一个全更新更漂亮的乌石村。 |
河南里村 |
河南里村 河南里村位于寿昌镇镇边,与镇区隔河相望,美丽的寿昌中学就坐落在这里。现有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3个,145户,人口共502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80余亩,山林面积2100余亩。我村山青水秀,交通便利,近年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新农村模范试点村、杭州市文明村、杭州市卫生村、杭州市生态村、建德市新农村模范试点村。 |
三岩村 |
三岩村 三岩村位于寿昌镇北。现有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6个,340户,人口1132人,全村现有耕地面积700.2亩,山林面积4394亩。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5.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008.8元。 |
城北村 |
城北村:位于寿昌镇城区,处于320国道和330国道交汇处。面积0.52平方公里。现有常住户155户,分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5人。 |
童家村 |
童家村:位于寿昌镇西北部,东与更楼街道接壤,南与周村相邻,西临西华村,北靠淳安千岛湖。由原澄源和新村合并而来,总面积11.88平方公里,总人口2147人,总户数612户。 |
绿荷塘村 |
绿荷塘村:位于寿昌镇西北,由马江山、沙畈、上仓等三个自然村组成,行政区域10.44平方公里,总户数601户,人口2112人。 |
南浦村 |
南浦村 南浦村位于330国道旁,寿昌镇西南部,距寿昌镇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现南浦村由原童源里、桐源口、南浦、杨坞、泥潭底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有645户,2245人口,村域面积18.86平方公里,为寿昌镇规模调整后区域面积最大、人口第二的大村。南浦村已初步拥有了生态、优美、文明、有序、和谐的自然村新形象。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