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海曙区 >> 横街镇 >> 芝溪新村

芝溪新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芝溪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芝溪新村简介

  芝溪新村是原芝溪岙村,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有千余年历史且故时有许多史料、故迹、名人可查证。
  2002年省、市、区三能政府,为解决西乡片洪涝灾害及居民饮水,投巨资、动工兴建溪下水库。且本村是水库的主要淹没区,为此我们大家惜别了千年悠悠的故土,搬迁之现在新的居所——芝溪家园。
   新的居所位于108终点站东边,东依上阵村水田,南隔鄞县大道,西与108终点站相依为邻,北毗邻凤林、林村。总户数238户,总人口580人,总占地面积118亩,总建筑面积63638平方米。其中两层普通住宅55幢,商品房144套,店面房83间,绿化面积6800平方米。现在家园屋舍俨然,道路坦荡,映入眼帘,令人振奋。如今公园、绿化、老年活动室、健身场地、路灯照明、安全防范等公共设施都已交付使用,在原里山水库淹没区以上山林面积2900亩,外面沿山边家土地面积200亩。
   可谓沁园春天、和谐之美、老少怡然自乐居舍。为怀念故乡故土,故取名为——芝溪家园。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212114 315000 -- 查看 芝溪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芝溪新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芝溪新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雷村

  大诗人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大雷村村民的生活到处与竹相约、相伴、相生。这个有近千年历史、被竹山包围的村庄,山谷深秀,竹山青翠。俗话说:靠山吃山。该村1000余户人家、2800个村民的生活来源基本上就是靠这一大片毛竹山。    大雷村离横街镇镇政府有9公里路,全村耕地面积只有600亩,而且比较分散,而山林面积却有7000多亩。该村一年四季都有笋,毛笋、扁笋、冬笋、野山笋,尤为出名的是大雷黄泥拱笋。每年3月份,是大雷笋旺发的季节,宁波、奉化等地的商贩都会慕名前来收购,笋的批发价最高能卖到每公斤1元。有的村民不但把鲜笋卖给山外的商贩,而且还自己开起了小型毛笋罐头加工厂。去年下半年,村民们为黄泥拱笋注册了“竹参”商标,土生土长的大雷黄泥拱笋开始有了自己的名字。我们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单靠卖笋卖毛竹,村民们户年平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但这些收入要维持一家几口人的生活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一些妇女就接一些打打帽子、编编袋子的散活来挣点钱。她们说:“我们山里面消费水平低,吃吃用用够了,日子也就这样过去了。”村民们挖笋出售、伐竹剥篾,编竹篮、做竹椅、扎扫把、削竹筷、烧竹炭,竹山给他们创造了生活的资源,虽然并不富裕,但村民们生活倒也过得安逸舒适。    在大雷村,抬头可见竹山,低头可见小溪。在村办公室前的小溪畔,有一棵高大的银杏树,据在村里当了40余年会计的汪能章说,这棵郁郁葱葱的银杏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我们在这棵树上见到了“古树名木”的保护牌子。这棵站在溪畔的古树好像在向人们述说大雷村悠久的历史。过去,大雷称为南雷,村民们大多数都姓汪。据《鄞县志》记载:大雷村的始祖官名叫汪本仁,是唐越国公汪华后裔。汪本仁在江西吉安府泰和县担任教师多年。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他与朋友到四明山游玩,见四明山处处风光秀丽,于是即从安徽黟县石岗山下迁居南雷。这位汪氏太公从黟县来大雷发脉已有983年,历传三十五代,其后代勤于耕读,名人辈出,如南宋礼部尚书汪镗、明代御史汪玉等。《鄞县志》对汪玉记载最为详细,汪玉字汝成,号雷峰,也称默休先生,明正德3年考取进士。他聪慧过人,文武兼备,曾参与平定明皇朝宗室朱宸濠之乱,也曾为朝廷剿灭了0淫掳掠、无恶不作的香炉山盗贼,功勋显赫,可惜49岁英年早逝。据村里的老年人说,大雷人世代相传的都堂太公大破香炉山强盗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太公汪玉。他的祠堂建在秀三房,名礼明堂,以前村民们年年都要把他的神像挂起来敬拜。    说起自己的祖先,村里的老人们个个脸上充满了自豪。除了古树,村里还有许多古迹,如汪王庙、甘潼寺、龙潭和脚潭等。汪王庙是很早以前为纪念汪氏太公所建造的,在1966年被毁坏后,一直香火冷清,庙也改作他用,上世纪90年代初,村民们重新选址,把汪王庙建造于大雷溪畔的青峰岭下。几年前重修过的甘潼寺与汪王庙一样,也有几百年的历史。老人们说,很早以前就有“上有天童,下有甘潼”的说法,当时甘潼寺香火旺盛,香客络绎不绝。龙潭和脚潭位于甘潼寺的附近,潭水清澈幽深,久旱不涸。1967年,村民们在这两个潭的后面建了一个小水库,此后,村民们开始用上了免费的自来水。    由于位处大山,大雷村个私经济不很发达,只有14家做塑料、五金的小企业。村里18万元的年可用资金全部是靠厂房出租而来。3年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把这些钱用到了刀口上,造路、修大会堂、建老年活动室等,为村民办了一件又一件实事。一年18万元钱远远不够用,于是,他们就四处奔波,到各个部门募捐。村主任汪汉定说:“今年,我们打算投资28万元,修一条从甘潼寺通往山上面的、长约800米的水泥路,以方便上山拗笋、背竹的村民。”    村委会一班人干劲十足,他们表示,今后还将在为老百姓谋利益方面多动脑筋,让山里人的生活过得更好。   

芝溪新村

  芝溪新村是原芝溪岙村,历史悠久,据史料考证,有千余年历史且故时有许多史料、故迹、名人可查证。   2002年省、市、区三能政府,为解决西乡片洪涝灾害及居民饮水,投巨资、动工兴建溪下水库。且本村是水库的主要淹没区,为此我们大家惜别了千年悠悠的故土,搬迁之现在新的居所——芝溪家园。    新的居所位于108终点站东边,东依上阵村水田,南隔鄞县大道,西与108终点站相依为邻,北毗邻凤林、林村。总户数238户,总人口580人,总占地面积118亩,总建筑面积63638平方米。其中两层普通住宅55幢,商品房144套,店面房83间,绿化面积6800平方米。现在家园屋舍俨然,道路坦荡,映入眼帘,令人振奋。如今公园、绿化、老年活动室、健身场地、路灯照明、安全防范等公共设施都已交付使用,在原里山水库淹没区以上山林面积2900亩,外面沿山边家土地面积200亩。    可谓沁园春天、和谐之美、老少怡然自乐居舍。为怀念故乡故土,故取名为——芝溪家园。   

水家村

  水家村概况      水家村座落在美丽的桃源之乡横街镇,距离镇1公里,南邻古林镇龙三村,东有万华村西有东村。由水家,陈家2个自然村组成,域地面积100万平方米。全村在册人口为819人,在册户数为330户,外来居住人口1000余人,党员43名。村内有工业企业60家,主要以铝制品加工为主;有农田748亩,主要以种植水稻、蔺草为主。村三委会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结合实际,立足村情民意,求真务实,发扬“开拓、创新、务实”的精神,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根本,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积极做好强村富民的文章,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着力提高村民素质,努力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迈进。     

上阵村

  横街镇上阵村地处横街镇西部四明山麓,山峦苍翠,风景十分秀丽。距甬城15公里,全村共有村民542户,1425名常住人口,有耕地面积744亩,山林总面积3365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茶叶、毛竹等。上阵村2000年被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林村村

  林村村地处宁波市西郊,四明山麓凤凰山脚,望童公路穿村而过,也是鄞县大道终点站。全村拥有农户334户、790人,耕地440亩,个私企业60余家,其中宁波东海集团是村龙头企业,集团下属16个分公司,企业主导产品水表,销售全国各地,远销香港、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发展攀新高,建设展新姿,环境亮新貌,服务创新优”的工作要求,按照“抓点示范、连线扩面、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以村组道路的硬化,村庄美化、绿化,改水改厕为重点,坚持环境整治与新村建设同步发展,全力打造宜居型新农村。先后荣获省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文明村、民主法制示范村、卫生村和区级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村政建设工作    村党支部清醒地认识到,开展环境整治和新村建设工作,是党的“-”重要思想在农村的充分体现,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斗目标。为此,村党支部始终把这一目标列入村两委会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班子成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全力做好工作,并要求班子成员引起足够重视,实现该项工作的既定目标。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先后召开了全村动员大会,参加对象有党员干部、村民代表等人,极大地激发了村民的热情,增强了大家的责任感、紧迫感和参与意识。    二、规划为先,积极开展新村建设工作    早在2004年,村里就委托市、区二级规划设计院专家对村庄建设规划进行了初步设计。2008年1月,由宁波市房屋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新村建设规划通过会审,我村的新村建设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占地面积9071平方米、新村建设70套、面积11315平方米的新村住宅已竣工,即将交付。新村建设的开展,将进一步提升全村的人居环境,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三、全民动员,大力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近年来,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要求,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努力消除村庄“脏、乱、差、散”现象。一是对村庄内的道路进行了硬化,先后投资近100万元,浇制水泥路1万余平方米,并完善了全村下水道设施工程;二是投资50万余元,对村庄内的河流进行改造,并安装了石栏杆;三是投资30余万元新建了一座休闲文化公园;四是投资20万元,在村庄内的街河两侧、道路两旁、休闲公园内和闲杂基地进行绿化,全村绿化面积达1700平方米;五是建造了5只公共厕所,并配备了专职清卫工、河道保清员、绿化维护员;六是投资30万元对全村的自来水进行改道,同时把有线电视网改造成为数字化电视网,并建造了老年乐园,成立了老年协会,使老年人老有所乐。同时,探索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通过宣传栏,悬挂标语横幅,开辟卫生创建专题栏目,发放《村容环境卫生条例》、《村民卫生公约》,还利用老年活动室平台,定期播放专题宣传资料,统一组建村环境卫生整治专职队伍,统一制定考核标准和奖励措施,使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的基础上,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凤林村

  横街镇凤林村位于宁波市西乡,距横街镇政府0。5公里,望童公路依村而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风景秀丽。整个村域面积1。47平方公里,全村共有本村人口293户735人,外村人口及暂住人口2000余人。全村有耕田面积646亩,山林面积135亩,共有9个村民小组,有党员32名,村民代表34名,全村主要劳动力收入来自二、三产业,真正从事农业的不多,经营20亩以上耕田的农户共有5户,占了全村总耕田面积的60%以上,其中一户农户承包303亩耕田,2007年我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3亿元,2007年村级可用集体资金47万元,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11200元,我村已先后获得区级卫生村、区级文明村、区级巾帼示范村、区级和美家园创建达标村、区级学习型行政村、市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芝岭村

  芝岭村地处横街南边,北边紧靠鄞州大道,西边紧靠横梅公路,南边与省级文明村——水家村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方便。我们村有278户共720人口,耕地面积430亩,全村共有党员23名,村民委员3人,共青团、民兵、妇代会、计划生育协会等组织齐全,我们村在镇政府及村委会干部的带领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村广大群众,努力实行“-”的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勇于创新,2007年人均收入达10000元,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我们村在抓好经济建设,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认真贯彻精神文明建设,以建设新农村为目的,从每个家庭、每个村民入手,不断提高全体群众的整体素质,基本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的目标。2007年已经创建了“和美家园”,区级“文明村”,打算在2008年创建区级示范村。  

万华村

  万华村概况     我村地处西乡横街镇政府东首,距宁波老城区12公里。鄞县大道从本村中心通过。东边有绕城高速公路进、出口连接,互通立交桥像条巨龙昂首阔步,距甬金高速入口2公里。本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理想的投资圣地。   本村是由原徐王、朱都敦、象南三个自然村组成,取名为万华村,全村共有11个自然村,分别为后徐、前徐、西王、白象桥、前房、后房、戴家、朱家、孙家、吴家漕、西陈,地域面积4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242人,户数为905户,外来人口1900多人,耕地2100亩,农业以粮食、蔺草、大棚为主,发展多种经营并举。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干群携手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梅梁桥村

  梅梁桥村位于横街镇最南面,距镇区3公里,横梅公路穿村而过,接邻鄞江、古林镇,交通便捷,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下辖王家漕、梅梁桥、何家三个自然村,四个村民小组,全村有276户人家,651人,其中党员31名,现有耕地面积600亩,山林面积2300亩。西面群山连绵起伏,山上有雄伟的锡灵峰龙窟寺。种着蔺草、枇杷、杨梅等。山脚下有知名的佛教居士林,诚应庙以及古老的龙潭、水库。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人们向往的好地方。梅梁桥村拥有大小个私企业50家,实现工业总产值7亿。在全村村民、村干部的努力下,获得了区级卫生村、和美家园示范村、充分就业村等荣誉称号。今后梅梁桥村的发展方向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的实现有利于改善梅梁桥村的集体经济,有利于增加村民的收入,有利于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芝溪新村特产大全




芝溪新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