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政村地处古林镇布政片--原布政乡政府所在地,目前已列入望春工业区和杉杉科技园区的规划区域之内。交通便捷,东靠段梅公路,南与鄞州大道接壤,西有杉杉科技园区,北边石矸北路串村,距离古林镇政府2公里。现有人口2253人,总户数810户,分别为6个自然村,近6万平方的拆迁安置小区。
一九八八年起被县人民政府确认为首批文明村;一九九五年被县人民政府确认为小康村;一九九九年被评为镇级先进党支部;二00一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卫生村;二00七年被评为鄞州区第五届第一批文明村等荣誉。二00八年成功创建了浙江省村级体育俱乐部暨宁波市第三批体育特色村,且被评为“和美家园”达标村。
近年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轻纺针织、电子塑料、五金制品为特色的支柱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的声誉。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增长新农村建设步伐跨大,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级社会保障事业得到新的发展,村民福利待遇正在完善提高。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03116 | 315000 | -- | 查看 布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古林社区 |
古林居委会位于古林镇镇区中心,整个居委会目前有1513户人家,3818个人口,在册党员人数106名。居民主要居住在古林镇区南北老街,部分居民和古林村、施家村村民混居,居委会划分为25个居民小组,选出了25个居民小组长,各小组长管理着广大居民的日常工作。全辖区主要有2条主干公路,鄞县大道、古栎线和段梅线。辖区内有幼儿园1所,古林蓝天幼儿园。其中古林南北老街上的黄古林庙(原为黄公庙)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林居委会目前是古林镇红十字会红色驿站志愿者队伍活动基地,有志愿者260人。同时,与古林卫生院合作成立古林居委会健康园地,方便居民日常健康管理。 在新的发展机遇中,古林居委会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千方百计抓好群众生产生活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努力推进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整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等。 |
西湖社区 |
西湖社区地处古林镇东北面。社区下辖西湖花园、东源华府、都市嘉源三个小区。其中西湖花园东临通达路,南邻环城南路,西依机场路快速干道,北濒泗州塘河,占地面积8668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共有住户1337户。东源华府位于机场路西面,南连薛家村,西北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占地面积3793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4615平方米,有住户302户。都市嘉源在古林镇张家潭村附近,占地面积1800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3618平方米,有住户403户。 西湖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旨在为居民提供便利、快捷、优质的服务。近几年更是开展多元化的社区活动,以提高居民的业余生活质量。 |
古林渔业社区 |
古林渔业社位于古林镇镇区,古林居委会所在地,是我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与宁波栎社国际机场、鄞县大道相邻。渔业社占地面积865平方,人口户籍在册共46户,,共计87人,都居住在各村。 渔业社单位虽小,但五脏齐全,为渔民提供便利、快捷、优质的服务。为照顾打下天下的老渔民及困难老年人、老党员,每年分两次慰问--重阳节和春节,给予他们的关爱。从2014年“五水共治”的开始,我社积极配合镇政府的工作,改善河道环境,并租赁给镇政府,每年收入可达1百万,给渔业社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给渔民也增加了意外的收入。 |
兴园社区 |
古林镇兴园社区地处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原薛家小学2楼,兴园社区所辖范围为:东起机场路和跃进河,南接启运路,西至薛家南路,北到联丰中路。定名为“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兴园社区”,主要负责薛家新家园,总户数为4565户。 社区基础设施及全,服务功能完善。配有敞开式办公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便利,快捷,优质的服务。随着社区基础设施的日渐完善,各项体制的健全,社区将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生活环境。 |
藕池社区 |
藕池新村居委会位于宁波市南郊城乡结合部,南临杭甬高速公路,西靠机场路,北临宁波市启运路。于1995年10月成立,是一个由五个小区组成的混合型的老小区,居委会同时兼管通达、芳草苑、恒江和天地四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辖区内共有88幢住宅楼,61套别墅,有常住户3273户,总人口8937余人。其中到2015年12月止,户籍总人数3160人,户籍总户数1220户。 |
布政渔业社区 |
布政渔业村地处古林镇藕池板桥。与客运中心机场路相邻,距杭甬高速入口500米之差,交通便利。全村人口85人,养殖面积1050亩(其中海曙200亩)。养殖河流界至(东至:宁波海曙南效渔业社凤凰港河;南至:石矸渔业社南塘河;西至:集仕港渔业社大流河口;北至:集仕港渔业社新庄河)。渔业全部实行统养、统管、统捕,实现河畅、水清,良好环境。布政渔业村支部以“构件和谐社会,共创美好生活”为宗旨,团结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村目前有新建标准厂房4幢,3800平方,租赁年收入50万。目前已开始在建标准厂房1400平方,投资170万,能增加租赁收入20万元。 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渔业村极大地提高了社员福利水平。在2014年福利分红每人1800元,目前打算2015年提高到2500元,真正使社员享在其中,乐在其中。 |
枫园社区 |
古林镇枫园社区于2010年6月经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批复成立,地址处于宁波市海曙区薛家南路366号瑞园小区6幢。社区商铺林立,商业繁华。辖区范围东临薛家南路,南接依云郡,西靠古林中学,北抵十二庭院。社区现有由瑞园,水岸枫情、铭豪观樾三个小区合并组建而成。总建筑面积为314273平方米,总占地面积为132595平方,总户数为2103户(其中瑞园住房为458户、商铺40户,水岸枫情住房1271户、商铺53家,铭豪观樾住房281户)。现迁入我社区已有263户,共计659人。 |
盛园社区 |
古林镇盛园社区地处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薛家南路30号,店铺林立,商业繁华。东临薛家南路,西傍藕缆桥河,南接韩家自然村,北邸联丰中路。社区由盛世华城、西城十二庭院、都市港湾、集成名苑小区合并而成。总占地面积300余亩,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住户约3000户。 社区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由多层、高层、别墅、商务和酒店共同组成。整体建筑以简洁、流畅的线条,幽雅、明朗的风格,尽情诠释了现代建筑的理性与时尚。 社区基础设施齐全,服务功能完善,严格按照“三室、三站、二中心、一学校、一场所”的配套要求设置,并设有敞开式的办公服务大厅,为居民提供便利的服务窗口。同时还建有社区文化、卫生服务以及游泳池、幼儿园等,逐步完善社区配套设施设备,为社区居民创造了优质便捷的服务环境,并建立健全了救助机制,增强了居民的舒适度和归宿感。 本社区隶属古林镇政府直接领导,分别由奥克斯房产、冠华房产、华荣房产及亿恒置业开发建设,由盛园社区居委会、耐森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亚太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嘉华物业及永达物业进行管理。 |
葑里村 |
葑里村位于古林南偏西向1.5公里处,全村区域2.5平方公里,甬金高速连接线贯穿村东南面,西临横高公路,四面环水,景色宜人,交通便捷,地理位子优越。全村下属方韩、陈钞堂、五港新村、张家、陈家、何家、后董、前董、乌坑新村9个自然村,卫星耕地面积约2090亩。有891户人家,2261个人口。已建成工业区,总面积22000平方米,目前已全部出租,增加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随着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企业不断落户,租赁企业15家,年可收租金约169万元,目前大小企业中产值2000万以上有4家。曾荣获“农业生产先进单位”、“市平安农机示范村”、“卫生村”、“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生态村”、“群众满意好班子”等多项荣誉称号。 葑里村是一个具有浓厚文化积淀的古村庄。村内的“五港桥”历史悠久,是村民通行的主要桥梁。新村建设更进一步提升村居环境。 |
戴家村 |
戴家原是海曙西一个不起眼的自然村落,位于古林镇东。现因与民航栋社机场毗邻,甬金高速与鄞州大道穿境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全村已有常住人口2200人,暂住人口2000人左右,使戴家成为人口较多的行政村,成为古林镇必不可少的新兴强村。 戴家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据《四明谈助》载,戴家戴氏家族第一世祖名石阳(阳公),原籍河南谯国县,后迁到浙江省黄岩南塘,南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年到1224年),又自南塘迁至鄞西桃源乡槎湖(今古林镇戴家村),迄今已有七百八十余年繁史,戴家历史上出了不少人物,著名的有“同胞四进士”、“抗清将领戴少峰”。为褒扬“四进士”父母的养育之恩,明正德六年八月二十三日(公元1511年),当时的皇帝特颁旨,封戴父为“奉直大夫”,戴母为“宜人”,刻有两道圣旨全文的石碑现保存在戴氏宗祠内。 戴家注重工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尤其是席草在本地区更适宜生长,种植面积大,借助现代工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编制出优质的席草制品。同时也通过对本地的调查研究,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养殖业。现村内有好几个大型的鱼塘及规模较大的乌龟养殖场,年收入甚为可观,在村领导班子的有效指引下,养殖业得到了健康、稳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层面,提高工农业产品的科技附加值,村领导集体经过民主讨论,又进行了认真地考查研究,作出了重大决定,实施了科学规划工业区的项目。该工业区现已可容纳企业20余家,与现有的村中30余家的企业形成了强大的企业组,现有职工3000余人,年产值达到数亿之多,有成为推动全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切实地解决了戴家中富余的劳动力,维护好了社会安定团结的局面。 村领导集体自觉学习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并切实地根据自己的具体实际情况,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全心全意服务村民,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原则。而且党组织不断学习和领悟《江泽民文选》的内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民主讨论会,以反省、批评、教育来达到党内成员思想的一致性,以团结来谋取戴家健康、持续、稳健地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火热地展开,戴家领导也积极开拓思路,征询村民意见,切实地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落实到实处,注重经济发展、村民富裕,同时,也更关注群众的精神生活。在夜幕降监时,戴家村的篮球场上热闹非凡,场上球员打球起劲,围观的群众也看得津津有味,还不时地为场上球员们精彩的球技鼓掌称好! 为了能让村里的老人们安度晚年,丰富生活乐趣,村委会特意添购了十多套健身器材,使得老人们不光能够锻炼身体,又从中增添了无限的乐趣,让他们能够真正体会到共产党是为民的政党,领略到“夕阳无限红”。 响应镇政府的号召,在村领导的有效领导下,戴家的面貌在短短几年内有了崭新的变化。尤其是在公共卫生方面投入资金,在村中修建了公厕,并有专人每天进行定时的打扫清理,使乡村环境大为改善。村领导常常说:“村民的满意才是对我们最充分的肯定”。全面落实和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使得戴家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有了显著地提高。 为了全体村民能够过得更为幸福,村领导班子集体讨论,要把村民共同富裕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来做。以农民增收为重点,抓好农业结构调整,以企业强村为重点,着力抓好具有强劲势头的企业的积极扶植,引导中小型企业的健康发展,以维护稳定为重点,着力抓好民主政治建设,以统筹发展为重点,抓好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党的领导,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坚持发展的全面性,确保整个村的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村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下,戴家村必能沿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合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
布政村 |
布政村地处古林镇布政片--原布政乡政府所在地,目前已列入望春工业区和杉杉科技园区的规划区域之内。交通便捷,东靠段梅公路,南与鄞州大道接壤,西有杉杉科技园区,北边石矸北路串村,距离古林镇政府2公里。现有人口2253人,总户数810户,分别为6个自然村,近6万平方的拆迁安置小区。 一九八八年起被县人民政府确认为首批文明村;一九九五年被县人民政府确认为小康村;一九九九年被评为镇级先进党支部;二00一年被评为县级文明卫生村;二00七年被评为鄞州区第五届第一批文明村等荣誉。二00八年成功创建了浙江省村级体育俱乐部暨宁波市第三批体育特色村,且被评为“和美家园”达标村。 近年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企业得到迅速发展,形成轻纺针织、电子塑料、五金制品为特色的支柱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的声誉。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增长新农村建设步伐跨大,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级社会保障事业得到新的发展,村民福利待遇正在完善提高。 |
包家村 |
包家村地处宁波南门近郊区,位于古林镇东部,东邻宁波客运中心,南连栎社机场和轻纺城小商品市场,西接望春工业园区,北眺梁祝公园,杭甬高速公路穿村而过,段梅公路在村中心交会,625车站村口停靠,交通网络十分便捷。全村村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下辖7个自然村和1个住宅小区,即大包桥、汪杨、汪家门楼、洪家、桥外、石乳桥、新村、幸福家园。现有耕田面积1100亩,有在册户口752户,人数2026人;外来长居人口约450多户,2300多人;外来流动人口约560多户,2900多人。全村有私营个体企业5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商业、服务业、修理业60余家,种植业、养殖业兴旺。2014年人均收入达到28000元。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幸福家园一期已实现自主管理,二期A区主体已经结顶,二期B区正在与开发商洽谈合作意向,同时村党支部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关于“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清爽行动”等各项活动要求,在村党支部、两委会及全体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已先后荣获省、市级文明村;省、市级卫生村;省级规范化档案行政村、省级革命老区创业创新先进集体;市、区级全面小康村、市级生态示范村、市级体育特色村;区级“五星级”行政村、区级“和美家园”达标村、区级“和美家园”特色村、区级2010-2012年创先争优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共任村 |
古林镇共任村位于古林镇东南侧,距宁波国际机场2公里,古栎公路穿村而过,地铁二号线机场站在共任村区域,共任村是由过去的共乐村和任家村合并而成。方圆3公里的共任村,共有常住人口2400多人,外来人口达1500多人。村民姓氏有龚、王、任、徐、吴、邵等,其中又以龚、王、任为姓者居多。拥有2900亩土地的共任村,村级经济以厂房出租为主,去年,共任村村级可用资金为2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4360多元。距镇政府驻地约3-4公里,距宁波市中心约10公里。626、625路公交车村中通过,设有四个站,可直达宁波市区,交通方便。全村现有耕地面积2800亩,现有户籍户数970户,人口2420人,外来流动人口2500余人。现已为女55周岁,男60周岁办理了失土养老保险。农业以大棚蔬菜、蔺草、水稻为主;工业以服装、针织辅料、五金为主,村内有大小45家企业。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02亿元,农业总产值2.2亿元,村净资产870万元。村级可用资金30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600元。村内设有占地8000平方,蓓蕾小学可容纳600人左右。建有占地2400平方文化乐园,内有老年活动室,健身室,电脑和电子阅览室,免费供广大村民娱乐活动。村内有室外公园3个,占地5000平方,设有凉亭走廊和健身设备。在全村广大村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了市级文明村、卫生村、和美家园示范村、绿化村及星光工程活动室等创建荣誉。 |
鹅颈村 |
古林镇鹅颈村地处古林镇中部,紧挨杉杉工业园区,跟宁波栎社机场毗邻,因村内河流蜿蜒曲折形似鹅颈而得名。鄞县大道、甬金连接线、段梅公路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捷。鹅颈村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已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竞相投资的热土。 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村村域面积1.1平方公里,现有耕田182亩,下辖5个自然村。其中,姚黄耷、后新屋已经全部拆迁,拆迁安置户已入住同春小区一期,曹李家将于2013年全部安置完毕,并将同春小区二期安置房完全分配到户。 全村591户人家,总人口1561人,外来住户130余户,流动人口1600多人。全村有党员66人,党群关系密切,群众生活安居乐业。 |
郭夏村 |
郭夏村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西北门户,鄞县大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全村由2个自然村组成,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总户数428户,人口1123人。2008年以来,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开拓思路,调整经济结构,使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农村社会相对稳定,广大村民安居乐业的好局面。2014年村可用资金达334万余元。 近年来,郭夏村先后获得了市级、区级文明村,市级、区级卫生村,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市级生态村、市级村绿化工程示范村、省村级体育俱乐部、宁波市第三批体育特色村、区食品药品安全四无村等荣誉称号,2011年又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区级小康示范村、“和美家园”特色村,获得浙江省村规范化档案室称号,2012年3月被评为市级小康示范村。 |
俞家村 |
俞家村座落于海曙区西平原,居草席之乡黄古林的中心位置,自宋咸平年间始祖俞鼎由吴兴蠡山迁到鄞县,迄今已历千年,近世从学从官有名望者屡屡。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景色宜人,物产丰富、村内河流纵横交错,鄞县大道与古集公路在村这交汇,栎社国际二级机场就在邻近,优越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日益健全的基础建设,已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竞向投资兴业的宝地。 全村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9亩,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5.1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4.76亿元,村可用资金2644万元,村集体净资产1526万元,人均收入9805元,全村常住户数653户,常住人口1564人,暂住户数约1450户,暂住人口约4300人,党员47人,58个地域管理区,全村自来水普及率100%,在1985年曾经被评为县级文明村,2001年被授为县级卫生村,2002年继续被评为区级文明村。 改革开放以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企业得到迅猛发展,并形成以轻纺针织、电子塑料、五金纸业、席草制品为特色的支柱产业,在国内外市场享有一定的声誉。近年来,由于加强对农业基础建设的投入,促使农业生产向效益农业方向发展,在以水稻、席草、蔺草种植为主的基础上,逐步朝着大棚栽培方向发展,经过多层次的培训,使广大农民不断学习掌握了农业新技术,提高了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业生产转型发展。目前,的大棚设施栽培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并有一定的发展趋势,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在2000年开始利用鄞县大道的这个地理优势,为提高俞家村的知名度,经过精心招纳俞家村在外工作的有识之士来献计献策,出谋策划促使他们为俞家村慷慨解囊,建造了有一定品位的形象工程,即村口的牌楼和亭园。通过将近一年的努力,在村口修建了休闲式公园和健身场所,早上晨练人群陆续不断,晚上草坪灯火通明,光彩照人,真正成为为村民娱乐休闲的场所。 由于地理位置的优越,不断吸引广大有识之士来投资置地兴业。近六七年来兴办企业的人士陆续不断,有外商投资的,有国有控股企业,有私人合股企业,有个人独资企业层出不穷,正因为有这些企业家能人的参与,促进工业三产突飞猛进,工业产、销、利成倍增长。在积极完成工农业生产指标的同时,大力抓好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不断巩固和壮大集体经济,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发展工业厂房建设,使资金用足用活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增强资金的选血功能。目前,已经拥有集体出租厂房25000平方米,并可收厂房租金在200万元左右,保证了集体经济供血能力。 大力发展房地产开发,发送村民的生活条件,改变群众的生活环境,使村民的住房结构由原来的简朴型逐步走向现代型、绿化型、生态型和小康型的目标,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为村民解决了一大片住房,使住房困难户走出了困境,使年青人提高了生活档次,逐渐做到户户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根据初步统计已为村民解决近200套住宅,使村民人人基本做到安居乐业,居有定舍,对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创建了良好的氛围。 在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情况下,为丰富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投入一定的资金新建了灯光篮球场1只,使体育运动的爱好者,业余文化生活得到进一步的充实,为充分占领农村的政治思想阵地,在上级政府机关的倡导组织下,创建了0一室的文化宣传阵地,有80平方建筑面积的妇女教育活动的人口学校,有丰富多彩的图书阅览室,有供老年人娱乐的活动室和吸引外来人员的电视放映室,促使群众逐步远离-误圈。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益增长新农村建设步伐跨大,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村容村貌焕烯一新,村级社会保障事业得到新的发展,村民福利待遇正在完善提高。 |
张家潭村 |
张家潭村地处海曙西平原,位于宁波市郊、古林镇东部,毗邻民航栎社机场,距鄞州新城区3.5公里。公路纵横交错,国道线、杭甬高速公路、鄞县大道擦村而过,交通便捷,地理优越,是块经济开发的黄金宝地。全村村域面积3.5平方公里,村庄周围分布着1600余亩粮田,素有“鱼米之乡”“宁席之地”之称。全村有村民1014户,在册人口2612人,外来人口1万人。 张家潭村历届党组织紧紧抓住发展这一富民强村的第一要素,优化一产,传统农业、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齐头并进;提升二产,通过树强扶优,分层管理,加大投入,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突破三产,积极破解土地要素制约,腾笼置业发展三产,建造标准厂房,不断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到2013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9.47亿元,人均收入25863万元,年村级可用资金达到385万元。目前,村里有大小企业150多家,其中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9家。 近年来,张家潭村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用于民生实事工程建设,共建成新村住宅400套,解决大龄青年结婚用房和无房户的住房问题,还建成了一批标准厂房,完成了自来水管建设和全村水泥道路浇筑。建立了一支有9到11人组成的环境卫生保洁队伍,每天对村民生活垃圾、公厕、道路、花坛等进行保洁,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村民学校、人口学校定期举办法律、法规等政策知识培训,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好转。今日张家潭,农林牧副并举,工商储运齐昌;新村试点正忙,城乡统一规划;低保医保尽保,应养须养皆养。 |
古林村 |
古林村位于古林镇镇区,是我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与宁波栎社国际机场、鄞县大道、甬金连接线相邻。全村面积1.68平方公里,8个自然村组成。全村人口户籍在册共706户,共计1770人。外来务工人员达5000余人。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壮大村级资产,发展村级经济。域内有各类工业企业200余家,产业结构涵盖针织制衣、针织漂染、汽车配件、塑料电、纸箱包装等。2000万以上企业13家。 村基础设施齐全,配有敞开式办公服务大厅,为村民提供便利,快捷优质的服务。正在建造居家养老服务站,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 |
薛家村 |
薛家村位于古林镇东部,地处宁波市近郊,东北两面与海曙区接壤,东接机场高架,南临杭甬高速,交通十分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作为鄞州区最大的行政村,薛家村由10个自然村组成,村域面积4.5平方公里,现有居民1632户,户籍人口4556人,耕地面积441亩。全村由薛家、前方、张夏、禅家桥、冯家漕、南阳、韩家、义桥、石家漕、新村、薛家新家园等自然村组成。全村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700亩,在册常住人口4409人,1756户,村级总资产1.9亿。201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33.65亿元,村级财务总收入达1600万元,整村发展潜力巨大。薛家村曾荣获“市卫生村”、“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等荣誉称号。 |
施家村 |
施家村位于古林镇镇区,古林镇政府所在地,是我镇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交通条件十分便利,自然条件非常优越,与宁波栎社国际机场、鄞县大道相邻。全村面积1.2平方公里,2个自然村组成。全村人口户籍在册共465户,共计1182人,36余家企业中有工人近700人,其中居住在的新村民(指外来务工人员)1300余人。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全体的共同努力下,努力壮大村级资产,发展村级经济。域内有各类工业企业60余家,产业结构涵盖针织制衣、针织漂染、汽车配件、塑料电、纸箱包装等。500万以上企业10家,建有标准厂房1.5万余平方,村级资产2000余万元,多次被评为区、镇小康村、文明村等。 经济发展的同时,村容村貌也有了较大的改观,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村适时的对全村范围内的村道、厕所等公共场所进行了改造和建设,配备了专职清卫人员,定期对村庄进行清扫、保洁、绿化,消灭了卫生死角,环境卫生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
葑水港村 |
葑水港村,原名晨光大队,地处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与宁波栎社国际机场隔河相望,距鄞州中心区3公里,鄞县大道与段梅公路在村中心交会,108路、123路、625路、662路公交车在村中心停靠经过,交通便捷、地.理条件十分优越。 全村村域面积1.8平方公里,下辖9个自然村,家庭512户,常住人口1315,外来流动人口近5000人。个私企业近12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17家。2014年实现经济总收入23.17亿元,村级净资产5755万元,可用资金1340万元。村党支部现有党员59名,女性党员14名。 村级工业健康发展,开发农业方兴未艾,前景看好。近年来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持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奋进,以领导班子建设推动发展率先,以社会管理创新增进社会和谐,以建设美丽乡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总体目标,努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有效促进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全村各项事业协调共进。 先后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市区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文明村、卫生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绿化示范村、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示范村居、市区五好村党组织、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市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区五星级行政村、区级“和美家园”达标村、区妇女工作先进集体、十佳妇女之家、十佳妇儿维权室、园林式村庄、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
宋严王村 |
宋严王村位于古林镇东部,地处宁波市近郊,北面段梅路穿村而过、南边云林路穿村而过,东临杭甬高速,交通便捷,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作为海曙区中等行政村,宋严王村由6个自然村一个居民小区组成,村域面积1.33平方公里,现有常住户864户,户籍人口1634人,耕地面积930亩。全村共有党员66名,村民代表54人其中女性19名,设支委3人,村委3人,社管会3人,监委会3人,6个自然村由6名村民组长6名计生联络员负责各项工作。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村党支部、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全面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为实现全面小康村,初步实现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2014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1.76亿元,各类租赁收入达到61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8000元。二、三产业企业及个体工商户23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2014年底工业总产值11.64亿,销售11.10亿,利润7215多万元。并先后获得省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市千村绿化示范村、市卫生村、市慈善村、区小康村、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藕池村 |
藕池新村居委会位于宁波市南郊城乡结合部,南临杭甬高速公路,西靠机场路,北临宁波市启运路。于1995年10月成立,是一个由五个小区组成的混合型的老小区,居委会同时兼管通达、芳草苑、恒江和天地四个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辖区内共有88幢住宅楼,61套别墅,有常住户3273户,总人口8937余人。其中到2015年12月止,户籍总人数3160人,户籍总户数1220户。 |
陈横楼村 |
陈横楼村位于古林镇东南部,距宁波市区5公里距县中心区3公里,紧邻宁波轻纺城,鄞州大道、机场路穿村而过,交通便捷,是宁波城市东扩的近郊重要区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日臻完善的基础设施,已成为海内外有识之士竞相投资的热土。全村村域面积1平方公里,拥有耕田58亩,下辖5个自然村,438户人家,1186人,有个私企业近9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 |
三星村 |
古林镇三星村地处古林镇西部,距离宁波市区20公里,栎社机场8公里,三星村于2004年4月由翁姚、湖汇山、上下陈三村合并,取名三星村。全村区域面积2.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00余亩,山林面积417亩。主要种植水稻、小麦及席草等农作物,辅以种植西瓜、葡萄、草莓等经济作物。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年有增长。在册总户数582,人口1481人。全村有私营企业50余家,其中上规模企业5家。 近年来,三星村先后获得区级卫生村、区级文明村、市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市级生态村等,成为海曙区卫生建设、文明建设、环境保护的示范点,清澈的河水、生态的河道、精致的凉亭、茂盛的树木、绿色的草坪、文明的乡风、淳朴的民情是三星村的真实写照。 |
茂新村 |
茂新村位于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西郊,比邻西于鄞江镇沿山村,东南于古林镇蜃蛟村和三星村相连接,北于龙三村相连接。全村包括3个自然村,区域面积1.6平方公里,总户数629户,人口1742人,暂住人口328人,全村现有可耕地面积2149亩。现全村共有企业12余家,其中规模企业1家。村集可用资金75万元。 近几年,茂新村变化很大,茂新大道道路拓宽,新建两批大龄青年房,解决了大龄青年的燃眉之急,茂新文体中心更是百姓的娱乐中心地带,图书馆、广场舞、麻将、乒乓等。2015年5月刚开馆的御史中丞第之廉政基地,农耕博物馆更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来参观,漫步御史故里,感受无处不在的“御史”气息和廉政氛围,现已成为一座廉政教育馆,俨然是我们村民眼里最为骄傲的地标性建筑。 |
龙三村 |
古林镇龙三村地处海曙西平原,位于镇政府驻地往西1000米,东与栎社机场毗邻,西接鄞江、横街,北靠集士港、高桥,南连洞桥,距鄞州中心区10公里,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公路纵横交错,国道线、甬金高速、鄞县大道依村而过,古中路贯穿全村,交通方便,地理条件优越,是块不曾开发的黄金宝地。地域总面积2.0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30.81公顷,人均建设用地在200平方米,聚落呈块状,龙三村因千年古刹龙三寺而得名。龙三村现有耕田1945亩,主要种植水稻、蔺草、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粮食总产在1000吨左右,主要工业企业有狮丹控股人限公司,全村工农业总产值在2亿元左右,村级可支配收入50万元。村域内户籍总人口约1570人(其中居民户50人),约610户,全村有12个自然村组成分9个点,设党支部一个,党员人数67人,村民代表54人。 |
蜃蛟村 |
蜃蛟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古林镇。全村2300余人,其中四分之一是外来人口,约有三分之一的村民以周为姓,周姓是这里的大姓。全村有1450多亩土地。2014年蜃蛟村工业总产值达到7.5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2000元。有来自山东、河南等地的多个生产振动棒配套产品的企业落户,这将大大促进蜃蛟村经济的发展。 蜃蛟村的村名由来,相传在很早以前,村庄正大门前有一个池塘,池水清澈明亮,里面住着一条蛟龙。常言道"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善良的村民们为留住蛟龙,从不到池塘里去洗东西,深怕弄脏了池水后蛟龙会飞走,因此保护池水清洁就成了村里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后来,有位村民娶了一位外埠新娘,新娘怕羞,不敢在白天到外面去洗东西,又不知村里有这个不成文的规定,遂在第二天天还没亮的时候,悄悄来到正大门前的池塘洗东西,结果弄脏了池水,蛟龙也就永远飞走了。之后,人们就称这里为蛟龙村,又因谐音,叫着叫着,村名就变成了蜃蛟龙村。人们简称蜃蛟龙村为蜃蛟村。 |
前虞村 |
前虞村地处海曙区古林镇西部,甬金高速公路绕村而过,交通便捷。前虞村分为15个大队,细分26个小队,共计在册户籍949户,人口2282人。 前虞村虽然工业发展不是很明显,至今为止规上企业2家,个体、私营共计10余家,但前虞村的农业发展迅速,至今为止前虞村还保存耕地2857亩,近几年来,前虞村运用科学农业技术,并结合村实际情况,开展了多种经济作物的种植,主要花卉、苗木、蔬菜、水果、蔺草等。其中村民收入最可观的要数草制品加工,每年种植蔺草、本草一千多亩,草制品实行一条龙制作,从蔺草种植到收割至烘干,最后到成品,生产的草制品品种丰富多采,有漂亮实用的枕席,有方便美观的折叠席,草拖鞋、坐垫、靠垫等。近段时间,前村虞打算统一收集村民的土地,进行统一规划,主要发展观光农业,增加集体收入,从而发展村级经济。 前虞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不让村级环境卫生的建设,近几年来重新修筑大小道路十余条,新型村民公厕十几余间,还有浇筑水泥晒场多处,大大美化了村落的环境。 |
礼嘉桥村 |
礼嘉桥村位于古林镇东部,地处宁波市郊,与海曙区交界,近靠杭甬高速公路,宁波客运中心,机场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村域面积达到1.67平方公里,下辖6个自然村,915户2420人,外来人口有近2万人,有大小企业及三产业500多家,其中上规模企业共有18家。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239万,村集体可支配收入达3720.07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8100多元。 以加强党的建设,狠抓经济发展,提高文明程度,改善人居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先后荣获了“宁波市全面小康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示范社区村,鄞州区社会治安综治治理先进村,鄞州区五星级行政村等多项荣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