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海曙区 >> 鄞江镇 >> 金陆村

金陆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金陆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陆村简介

  金陆村位于鄞江镇西南,距镇区3公里,村地域面积3.96平方公里,是鄞江镇西南片中心村。由二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户数367户,总人口903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495亩,山林总面积4025亩。有党员29名,分12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32人。
  2007年农业收入1015万元,人均收入达到9293元,是全镇闻名的小康村;2006年被评为宁波市生态村、市小康示范村。
  金陆村历来以山清水秀著称,良好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金陆村两大支柱农产品“清沅”芋艿和“它山堰”白茶。金陆村是“清沅”芋艿的重要生产基地,全村种植芋艿面积超过1000亩。“它山堰”白茶的成功推广,更是为村级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努力“它山堰”白茶连续两届(05年、06年)荣获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中绿杯”金奖,并于2007年荣获茶叶博览会金奖,为鄞江镇乃至鄞州区的茶叶打响了品牌。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212119 315000 -- 查看 金陆村谷歌卫星地图

金陆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金陆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大桥村

  大桥村位于鄞江镇人民政府东北方2.5公里处,村级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下辖大桥、朱家、柴家、南岙四个自然村组成,现有耕地面积943.05亩,其中水田面积668亩。山林面积2097亩。全村户籍数432户,人口1024人,其中党员41人,村民代表43人,外来人口1000余人。   农民以传统种植水稻、贝母、蔬果,养植淡水渔等为业。2008年全村实现了工农业总产值1.1亿,村级可用资金2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028元。    大桥村致力于发展休闲农业,鄞州区百家园工程之一的金岩寺休闲观光园,面积600余亩,以休闲果园为主,果园有油桃、水蜜桃、蜜梨、李、杨梅等,园区内还有休闲鱼塘一座,绿色菜园20余亩,规划中的金岩寺是集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休闲果园,是城市居民度假的理想场所。   

建岙村

  建岙村位于鄞江镇北偏西方向,距宁波25公里,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系革命老区。全村总户数1073户,总人口2588人。我们村成长方形,从头到尾有4公里,现有耕田2518亩,山林面积8518亩,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全村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奋进曾先后获得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区级卫生村、区级文明村、远程教育示范基地、党组织等荣誉称号。通过创建“和美家园”,清运陈年垃圾五百余吨,平整坑洼地50余处,砌石整治阴沟5000多米,补种公共绿化10000余平方米,补种庭院绿化12000平方米,基本实现路平、水清、灯明、院洁、庭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东兴村

  东兴村位于鄞江镇东部,交通便捷,自然资源丰富。全村由5个自然村组成,共有常住户671户,总人口1529人,现有耕地面积1778亩,山林面积8970亩。全村分为17个村民小组,党员72名,村民代表51人。     东兴村2004年由原芝山、下吕家两个村强强联合而成,合并后的东兴村工业经济发达,是鄞江镇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村之一。2007年全村农业总收入达到10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50元。   

鄞江村

  依山傍水的鄞江村地处四明首镇西部,樟溪河穿村而过,地域面积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0亩,山林面积3941亩,下辖5个自然村。全村共有683户,在册人口1700多人,非农300人,党员58名,外来人口500余人。   全村共有个私企业24家,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6748万元,村集体可用资金达到20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39元。   现在的鄞江村是2004年由原鄞溪村和晴江村合并而来,经济实力较为雄厚。浙贝是本村的主要经济特产   

它山堰村

  它山堰村位于鄞江镇中心,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户数783户,总人口1724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306亩,山林总面积2400亩。有党员50名,分16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56人。      它山堰村以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之一——它山堰而得名,它山堰作为鄞西地区的水利枢纽,历千余年而不衰,至今仍发挥着阻咸,蓄淡、排洪、引灌的重要作用。1988年2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它山堰进行维修和整治,1996年筹建它山堰水利陈列馆,并于同年8月召开“它山堰暨浙东水利史国际学习研讨会”。如今的它山堰及它山遗德庙其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显得庄重古朴。2006年底,镇政府与天海集团联合成立旅游发展公司,共同开发它山堰的旅游资源,为打造唐朝宁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悬慈村

  悬慈村位于镇建成区南面,山青水秀,环境优美,自然资源丰富。全村地域面积6.6平方公里,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住户1657户,总人口4100人。农村在册户数1189户,在册人口2765人。山林面积4969亩,实有耕地面积3190亩。有党员88名,分20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59人。2009年农业收入2187万元,村级集体收入747万元,村可支配收入45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11048元。   悬慈村有一优质地下温泉名曰澄浪潭,该温泉常年温度保持在19℃左右,且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开开矿泉水和K牌啤酒即取于悬慈村澄浪潭地下水。在澄浪潭地下温泉边上,建有全区闻名的“百家园”工程——澄浪潭垂钓休闲园,垂钓园占地300余亩,建有垂钓、休闲棋牌室、文化长廊、竹亭等特色建筑,还配合农家菜,是休闲度假的好地方。“掬一捧甘泉——沁人心脾,钓一条鲤鱼——其乐无穷,品一瓶K牌——陶醉人生”……澄浪潭垂钓休闲园。   

光溪村

  依山傍水的光溪村地处鄞江镇中心位置,是全镇经济发展的枢纽,下辖4个自然村(毛家、光溪、小溪、定山),全村面积4.6平方公里,其中耕田600余亩,山林面积4600亩,全村963户,户籍人口2220人,其中非农业外来人口却有3000多人,党员85人,有个私企200余家,2008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0239万元、村集体可用资金达到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余元。    现在的光溪村是在2004年原光溪村和定山村两村合并而来,成为鄞江镇经济实力雄厚的村,主要经济来源店面房、厂房出租。农业特产以浙贝为主,其中经济类特产主要有竹笋、花生、萝卜、毛豆、芋艿等,还有桔子、杨梅等果树。    另外,光溪村村落文化众多,明末清初古建筑相当丰富,有毛家冷水厣、光溪石拱桥、有名小溪桥以及基督教教堂等。不久将来,光溪村定是个美丽富饶文明昌盛旅游胜地。   

金陆村

  金陆村位于鄞江镇西南,距镇区3公里,村地域面积3.96平方公里,是鄞江镇西南片中心村。由二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户数367户,总人口903人,全村有耕地面积1495亩,山林总面积4025亩。有党员29名,分12个村民小组,共有村民代表32人。   2007年农业收入1015万元,人均收入达到9293元,是全镇闻名的小康村;2006年被评为宁波市生态村、市小康示范村。   金陆村历来以山清水秀著称,良好的自然环境造就了金陆村两大支柱农产品“清沅”芋艿和“它山堰”白茶。金陆村是“清沅”芋艿的重要生产基地,全村种植芋艿面积超过1000亩。“它山堰”白茶的成功推广,更是为村级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努力“它山堰”白茶连续两届(05年、06年)荣获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中绿杯”金奖,并于2007年荣获茶叶博览会金奖,为鄞江镇乃至鄞州区的茶叶打响了品牌。   

清源村

  清源村位于鄞西中心区鄞江镇西南,距宁波市区28公里,距镇6.5公里,全村区域面积5.8平方公里, 全村有耕地面积1566亩,山林6460亩,全村总户数443户,总人口1005人,2008年村级可用资金达到90万元,人均收入达到8312元。   清源村主要特色产业有清沅乌脚基芋艿、马铃薯、玉米;经济林有它山堰白茶、绿茶、毛竹、雷竹、红壳竹、乌竹;主要水果有桃子、杨梅、板栗等;主要花木有桂花、红枫、其它花卉。值得一提的是,“清沅”芋艿种植基地通过无公害基地认证,“清沅”芋艿被评为宁波市优质农产品并获得市级菜篮子工程和市级绿色食品。   清源村自然条件良好,三面环山,清源溪贯穿整个村庄,翻过南面的山林就是奉化溪口,穿过西面的小路(现已建成柏油路)就是五龙潭,发展休闲旅游业很有潜力。自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绿化覆盖良好的清源村,2006年被评为宁波市千村绿化工程示范村,是理想的居住点。近年来我村相继又获得了市级文明村、市级生态村、市卫生村,还获得区级多项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梅园村

  梅园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计户数530户,人口1290人,全村现有耕田1646亩,山林5501亩,全年工农业产值超亿元,人均收入1.5万元。主要特色产业有远近闻名的梅园石、东魁杨梅等。梅园村由7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计户数530户,人口1290人,全村现有耕田1646亩,山林5501亩,全年工农业产值超亿元,人均收入1.5万元。主要特色产业有远近闻名的梅园石、东魁杨梅等。    华兴宕,最早的梅园石开采地   乍一听“梅园”这个名字,不知道的人会以为这个村子有着成片的梅林,眼前会浮现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诗情画意。或许,这里曾经有过这样的美景,可如今说到梅园村,却大多是因为它是梅园石的产地。   梅园村位于鄞江镇,产梅园石的主要有梅锡、梅溪两个点,南北相距不过两公里。相比较之下,梅锡开采梅园石的历史更长,规模也更大。根据史籍记载,梅园村开采梅园石的历史悠久,早在西晋时便已以此著称。著名的阿育王寺天王殿的雕花门鼓、保国寺的观音殿石柱,均以梅园村的梅园石为料,雕凿而成。当年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为其先母修墓,在百余种石料中一眼看中了这里的梅园石。天童寺为渡日高僧鉴真和尚雕刻石碑时,也指定选用了梅园村的优质梅园石。   在梅园村,当地人没有不知道华兴宕的。什么叫宕?宕就是石头的家。华兴宕是梅园村一口现知最古老的宕,亦即最早的梅园石开采地。由于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没有人知道华兴宕的开凿年代。华兴宕,位于梅锡西首,面积并不是很大,五六百平方米,可水深难测,常年不枯。据周边的村民说,这个宕,起码有二三十米深。站在旁边,看着这一池幽深的碧水,根本无法想象,这平静的水面下,居然曾是梅园石的开采之地。那里开凿出来的一块块梅园石,也许被雕成石刻,也许成了墓碑,甚至也许远销日本,成了东大寺的石狮……   梅园石是石头中的宝贝   梅园石到底有什么特别的魅力,如此炙手可热,被广泛运用于工艺美术、古典建筑以及石雕等等?   与记者随行的业余文保专家杨古城告诉记者,梅园石在开采加工之后色泽呈现浅灰或浅紫,素雅大气,质地均匀细密,硬度适中,且耐酸碱,是石雕和建筑施工的上乘之石。清徐兆昺《四明谈助》录黄宗羲(明)《四明山志》云:“东浙碑材。不能得太湖石,次之梅园。质颇近腻。今石孔久闭,佳者不易求矣。”足可见,在黄宗羲看来,梅园石是碑材中的上品,仅次于太湖石。   那么有没有石材可以替代梅园石?杨古城先生摇头说:“据我所知,在浙江范围内,没有!哪怕是相距不远也有较响名气的小溪石,由于石材的不同,一遇结冰冷冻,就容易开裂,所以一般石雕并不会选择小溪石。”可见,梅园石是石头中的佼佼者。   梅园石不仅在国内有着鼎鼎大名,甚至远销海外,尤其是日本。说到梅园石与日本,就不能不提日本东大寺石狮子。位于日本奈良市的东大寺,始建于公元741年,被列入世界遗产保护名录。东大寺曾两次毁于战火。公元1184年,东大寺要重建,日本特地从宁波请去了7位建筑工艺匠师,主持并直接参与重建工程。其中南大门前的一对石狮子,用的石材正是地道的宁波梅园石。   没有了梅园石,还有东魁杨梅   由于梅园石特殊的材质,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幸,亦是不幸。到清代,梅园村周边的梅园石被大量采伐,使得当地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在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宁波府曾下令禁开梅园石!然而,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现代人采掘的工艺和工具大为先进,梅园石再一次被急剧采伐,很快就濒临枯竭。村民告诉记者,以前多的时候梅园村有十几个采石场,如今却只剩下两个。记者在其中一个较大的采石场发现,挖掘机正忙碌地运作着,宕山上露出一层层的白色石头,正是大名鼎鼎的梅园石。可以预见,再过几年,梅园石就将绝迹。   村民们早已预见了这一天的到来,他们知道,今后无法再依靠采梅园石致富。村里没有了梅园石,他们该怎么办?梅园村的有关领导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先后开发出1300多亩杨梅地,专门种植稀有品种东魁杨梅。这种杨梅有乒乓球大小。这段时间正是杨梅上市的时节,梅园东魁杨梅预计产量在10万公斤以上,每公斤的价格约50元,确实也能为村民带来不少的收益。   历史遗存   榠楂祖庙   位于梅园村梅锡,始建于南宋末,修建于清代。该庙背靠锡山,坐西朝东,由门楼、天井、后殿三部分组成。中间天井,重建戏台,左右两边各有看戏厢楼两间。殿前廊上卷棚顶,柱头、枋额、牛腿雕刻人物鸟兽,全部油漆、贴金,工艺精细高巧。已列为鄞州区文保点。   榠楂,是一种可食果实。为什么要取名叫榠楂祖庙呢?这里还有一个传说。相传北宋末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宋兵一度败退宁波。由于战火蔓延,导致各种传染疾病孳生。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鄞西有一种恶性传染病肆虐,夺去不少百姓性命。当年,军中一名姓康的医官见状,经研究后决定采榠楂入药,结果挽救了许多生命。为纪念康医官的功德,百姓自发筹资修庙纪念。   三青团鄞西区队旧址   位于鄞江镇梅园村梅锡华兴宕。抗日战争初期,曾是由0地下党组织渗透控制的三青团鄞西区队,以及《鄞西三日》报、《鄞西青年》杂志的驻地。华兴宕原是梅园石采石场,是梅园石的原产地,周边建有规模庞大的住宅群。其主院为复合四合院建筑,整体坐西朝东,主院内为前后两栋五开间木结构楼房,四周以数十间高平房圈围,门楼由正宗梅园石制成,上方镌刻着“华兴”两个繁体大字,列为鄞州区文保点。      


金陆村特产大全




金陆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