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坑村地处四明山革命老区,村东有新建的周公宅水库,南依巍峨的四明山,西与余姚大俞交界,北邻余姚大岚镇接壤,距丹山赤水旅游区仅一公里。抬头远眺,便是后湖岗,榧树潭水库拦坝于此,飞流直下,一条宽阔的溪坑穿村而过。进村一看,便有“环溪楼”、“与鹿游”等名胜古迹,雕凤画龙呈现眼前,四合院依旧完好,鹅卵石道地圆润一致。2004年5月李家坑、百步阶两个自然村合并为李家坑村。2007年申报了省级古村名录,今年规划开发四明山大峡谷漂流,促进第三产业及农副产品的发展,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全村占地面积8.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817人,总户数374户,耕地面积642亩,山林面积3700亩,2006年人均收入2500元。传统特产吊红、花旗芋艿、茶叶等是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李家坑古村休闲区. 在让游客欣赏自然山水风光的同时,让他们住农家屋、学农家活、吃农家菜。 拥有大量明清古建筑的李家坑村,将加大对古村的保护力度,拆除不协调建筑,修旧如旧。
乘四明第一漂橡皮艇漂流,游高山古村落李家坑村,是现代人休闲旅游的一项上选。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12120 | 315000 | -- | 查看 李家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燕麻村 |
燕麻村地处鄞西高山,距镇政府所在地26公里,蜜北公路穿村而过,由原燕子窠和麻车两村合并而成。全村280户,675人,有耕地面积509亩,山林面积4532亩,主要产业是毛竹、茶叶和花卉。 |
里梅村 |
里梅村位于章水镇政府西南方向,距章水镇政府34公里,属高山贫困村,该村由里湖、金竹湾、裘树岙、外湖、梅树孔、黄龙潭六个自然村组成。2004年5月行政村撤并,村办公室设在里湖小学,该村常住人口650人,户数251户,土地面积313亩,山林面积8366亩。 |
李家坑村 |
李家坑村地处四明山革命老区,村东有新建的周公宅水库,南依巍峨的四明山,西与余姚大俞交界,北邻余姚大岚镇接壤,距丹山赤水旅游区仅一公里。抬头远眺,便是后湖岗,榧树潭水库拦坝于此,飞流直下,一条宽阔的溪坑穿村而过。进村一看,便有“环溪楼”、“与鹿游”等名胜古迹,雕凤画龙呈现眼前,四合院依旧完好,鹅卵石道地圆润一致。2004年5月李家坑、百步阶两个自然村合并为李家坑村。2007年申报了省级古村名录,今年规划开发四明山大峡谷漂流,促进第三产业及农副产品的发展,增加村民的经济收入。全村占地面积8.2平方公里,现有人口817人,总户数374户,耕地面积642亩,山林面积3700亩,2006年人均收入2500元。传统特产吊红、花旗芋艿、茶叶等是本村的主要经济来源。 李家坑古村休闲区. 在让游客欣赏自然山水风光的同时,让他们住农家屋、学农家活、吃农家菜。 拥有大量明清古建筑的李家坑村,将加大对古村的保护力度,拆除不协调建筑,修旧如旧。 乘四明第一漂橡皮艇漂流,游高山古村落李家坑村,是现代人休闲旅游的一项上选。 |
箭峰村 |
箭峰村是章水镇最高山区村落之一,四面群山连绵。平均海拔700米(其中最高雪头岗山顶海拔799.9米),与杖锡相对视,出村公路延伸至龙观。全村有5个自然村组成,位于章水镇龙观交界处。全村总人口318人,总户数124户,行政村区域面积10平方公里,山林面积5610亩(其中生态林1549亩),茶山500亩,耕地面积80亩。农民的经济收入以茶叶、树木、花卉为主。 |
低坪村 |
低坪村位于章水镇政府西南方向,距章水镇政府25公里,属高山贫困村。该村由上横、里厂和外厂三个自然村组成,常住人口370人,户数177户,办公室设在低坪。土地面积219亩,山林面积4415亩,农民以种植茶叶、毛竹和花木为主,2006年度人均收入3160元,交通路线可从赤杖公路叉往低坪村。 |
茅镬村 |
茅镬村位于周公宅水库上游,从章水镇向西20公里到达,与赤水村相邻。全村现有总户数139户,户籍人口314人,山林面积1930亩(其中茶叶面积400亩、竹山面积790亩),耕地面积146亩。现有居民住房320间,村民的房子还是古老的石头平房,依山而建,村民多以种植毛竹、茶叶和银杏为主,人均收入3500元左右。 小小山村自然资源丰富,拥有金钱松、银杏、榧树、枫树等古树96棵,树龄在400至900年的有52棵,其中最著名的一棵被称为“万木之冠”的金钱松,享有“中华第一松”的美称。树高51米,树围4.2米,树龄500年,其树围和立木蓄积量为全国之最。 茅镬村于2006年5月被评为“宁波市十大绿色新景观村”。 |
梅龙村 |
梅龙村于2004年原半坑村、梅岭村、梅峰村合并而成,取村名的含义是:梅锋梅岭第一个字都是一个梅字,为此,第一个字取名为梅字,第二个字是原半坑村基本上都是姓龚,龚字的头个是个龙字,为此第二个字取名为龙字,合并村名为“梅龙村”。 全村总面积达10平方公里,山嵩岩多无平地,村委会设立在半坑自然村为中心村,全村共有540户,1253人,有9个村民小组,共有山林面积6258亩,耕地面积831亩,共有劳动力780人,百分之五十的劳动力外出打工,本村实际居住的人口只有百分之六十,是一个老、小、缺少中年人口的一个村庄。 本村基本上无经济来源,2006年村级集体,自营总收入9000元, 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2600元,历来是区级经济欠发达村。 |
赤水村 |
章水镇赤水村地处鄞西四明山区,平均海拔450米,辖三个自然村(翻身、年泥墩、天雷坑),四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308户,村民748人,有党员36人,村民代表28人。全村有山林面积6200亩,其中茶园面积3200亩,耕地面积486亩,茶叶是本村的主导产业,其次有花卉、毛竹及贝母。06年人均收入2500元,有村办集体茶厂一家,个人初制茶厂57家,是鄞州区茶叶专业村。 百家园项目之一的赤水天缘生态休闲山庄,为促进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当地生态休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字岩下村 |
字岩下村位于章水镇政府西部,距章水镇政府23公里,该村有字丰、黄岩头二个自然村组成,2004年行政村撤并,将字丰、黄岩头两村合并为字岩下村。村办公地点设原字丰学校,该村常住人口563人,户数250户,土地面积620亩,山林面积3000亩,农民以种植茶叶、花木为主,2006年农民人均收2586元。 字岩下村与燕麻村、里梅村、李家坑村、箭峰村、低坪村、茅镬村、梅龙村、赤水村、杜岙村、童皎村、蜜岩村、朱梅村、樟村村、郑家村相邻。 |
杜岙村 |
杜岙村位于章水镇政府西部,距章水镇政府13公里,位于皎口水库上游,在周公宅水库下游,列入宁波市志的“抗币印刷厂”位于杜岙村王家坪。杜岙村由下严、黄泥弄、年岙、里宅、外宅五个自然村组成。2004年5月行政村撤并,将下严、年岙、里宅、外宅合四个行政村合并成为杜岙村,村办公地点设在原杜岙村学校内。全村常住人口1355人,总户数600户,外来流动人口约150人,土地面积493亩,山林面积8753亩,村办企业23家,工农总产值2960万元,农民以种植茶叶、贝母、毛竹为主,2006年人均收入5071元。 杜岙村有被誉为“华东地区第一高拱坝”的周公宅水库大坝。 |
童皎村 |
童皎村位于章水镇政府西北方向,距章水镇政府10公里,该村由童家、孔家、王岙、小岙四个自然村组成,全部座落于皎口水库库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水。2004年5月童家、小皎两村合并为童皎村,村办公室地点设在小皎。该村户数456户,常住人口1074人,土地面积809亩,其中水田519亩、旱地290亩,山林面积9950亩,农作物播种面积680亩农民以种植贝母毛竹为主。 童皎村与燕麻村、里梅村、李家坑村、箭峰村、低坪村、茅镬村、梅龙村、赤水村、字岩下村、杜岙村、蜜岩村、朱梅村、樟村村、郑家村相邻。 |
蜜岩村 |
蜜岩村位于鄞西山区章水盆地西端,大、小皎的水系汇源之地,岩村位于鄞西山区章水盆地西端,大、小皎的水系汇源之地,经过村旁皎口水库水平如镜的开阔景致,走入老屋密集,街巷纵横的村中,又是别一番感受。与蜜岩山、蜜岩潭、章水溪等自然环境互为依存,蜜岩村如置盆地,即使站在村中某一庭中,依然抬头见山,视野辽阔,和一般山间小村迥然不同。与这天然环境形成对比的是,村中恍然有地少人多之感,房屋排列密集,使弄堂、街巷显得特别狭窄,却不感到局促,或许因为走几步,就是山,就是漫无边际的冲积平原吧。 “蜜岩”这一名,概括了村中除贝母之外的另两种特产,一为蜜光鱼,长在深深的溪水下,浑身发光,现在却已绝少见到。另一种为岩壁之上密集的野蜂,这倒不曾绝迹,偶入野外花丛,可能不小心就会招惹上身。 |
朱梅村 |
朱梅村位于鄞西,地处四明山革命老区,章水镇中心地段,东与烈士陵园相合,樟村村接壤;南是碧水长流与许岩村隔村相望;西接皎口水库、蜜岩村;北靠高山,四季葱葱,县道晓荷线穿村而过。东西长2000米,南北间7000米,全村地域面积1.4平方公里。在册户数752户,人口1706人,耕地面积503亩。山林面积5052亩,有个体企业60家,个体经营户20家,于2004年5月行政村撤并,将朱汤、梅岙、小岙三村合并而为朱梅村。 朱梅村被评为区级文明村. 坚持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宣传宗旨,拓宽宣教活动载体,充分利用宣传窗、画册、广播、电视等各种形式开展宣教活动。开展文明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社会文明程度及人民综合素质逐步提高。 |
樟村村 |
樟村村是鄞州区章水镇政府所在地,东连郑家村桂家,南接崔岙,西靠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北傍大岙山。2004年5月樟村、徐家、长潭三村合并成为樟村村,村办公地点设在樟村。全村常住人口3130人,户数1377户。土地面积908亩,其中水田280亩,旱地628亩;茶园总面积30亩,全年总产量1吨;果园面积60亩,其中柑橘、梨园、桃园、杨梅园给若干亩,2007年水果总产量67吨;畜牧业生产情况方面,以生猪生产、家禽养殖为主,2007年全年肉类产量共2550吨;2007年农作物播种面积总计2524亩;山林面积5680亩,农民以种植贝母为主。 |
郑家村 |
郑家村位于四明山区,地处樟溪与龙观乡交界,总人口2530人,总户数1060户,2004年5月郑家、樟星两个自然村合并为郑家村。全村有耕地面积1600多亩,山林面积4600多亩,主要种植浙贝,年户30万斤左右,水稻田585亩,水稻地还种上了蔺草与大棚西瓜。全村经济收入12800万元,人均收入5370元,在市、区、镇政府的扶助下,茶叶“皎溪银舌” 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并注册了商标。。 2006年在区、镇两级的扶持下,创建了三星级“星光工程”,同时投资10万元左右浇制了全镇第一座灯光球场,投资125万元改造了中溪河,二次水改总投资200万元左右,使户户通上了放心水,逐步改变了村容村貌。 百家园项目之一的郑家村休闲垂钓乐园,在让游客欣赏自然山水风光的同时,让他们住农家屋、学农家活、吃农家菜,为促进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当地生态休闲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