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北仑区 >> 柴桥街道 >> 芦南社区

芦南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芦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芦南社区简介

  柴桥街道芦南社区于2001年7月由原柴桥芦东、芦西、芦南和立新四个居委会合并成立。因地处芦江河以南,故得名。社区没有明确的界址,与田洋村、新曹村、老曹村农居混住,包含芦东(一村)、芦西(二村)、芦南(三村)和立新4个居民区,共20个居民小组,现有居民总户数2122户,总人口4121人。社区党委下辖6个党支部,有党员116名。辖区内有房管所、建设银行、公交二公司等单位。.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206006 315000 -- 查看 芦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芦南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芦南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后所社区

  后所社区位于北仑区东部,三面靠山,一面临海,处于柴桥街道与白峰镇交界处,村域面积4.7平方公里,住宅面积0.48平方公里,有后所、仲家2个自然村组成,后所社区村民1138户2774人,有姓氏50多个,外来人员1500多人,村域内企业4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家。.  

养志社区

  养志社区分二个自然村,养志一村、养志二村。社区户籍在册人口1108人,在册总户数448户,外来人口115。养志一村座落柴桥街道沃家村地段,现在属万景山西路29号,东面与新隆房产朝东街面房后墙属薪桥北路,南面万景山西路,居委会办公点在万景山西路29号,西面与沃家村农地小区围墙为界,北面靠柴卫路,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前面。.  

芦北社区

  柴桥街道芦北社区位于柴桥芦江河以北,同沃家村、五马村、车谗村农居混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先后建立了镇西村、大河新村、小河蟹小区、华峰小区、白云小区、万和公寓等6个居民小区。现有居民2950户5705人,常住外来人口2000余人。社区党总支下有8个党支部,在册党员169人。  

芦南社区

  柴桥街道芦南社区于2001年7月由原柴桥芦东、芦西、芦南和立新四个居委会合并成立。因地处芦江河以南,故得名。社区没有明确的界址,与田洋村、新曹村、老曹村农居混住,包含芦东(一村)、芦西(二村)、芦南(三村)和立新4个居民区,共20个居民小组,现有居民总户数2122户,总人口4121人。社区党委下辖6个党支部,有党员116名。辖区内有房管所、建设银行、公交二公司等单位。.  

紫石社区

  柴桥街道紫石社区公共服务中心成立于2009年9月,设在原紫石小学内,与芦江河的腹地——大河洋相依。建筑面积93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多村一社区模式的农村新社区。辖区内有上龙泉、下龙泉、甘溪、大溟、东六房、前郑、后郑、高村、陈胜等9个村及区域内40余家企业单位。整个区域面积14平方公里,现有户籍总人口8000人,外来人口约3000人。紫石区域,面向中心城区,背依滨海新城,地理位置优越。.  

瑞岩社区

  青山相依、古树庇佑、千年古寺、万亩花田、一袭绿水悠悠环绕,这就是北仑区柴桥街道瑞岩社区。瑞岩,坐拥浙东西双版纳之称的瑞岩国家森林公园、千年古寺——瑞岩寺、广袤的花卉产业示范区,辖区由国家级生态村——河头村、灵山秀水、古树掩映——岭下村、AAAA级景区——瑞岩景区组成。.  

岭下村

  岭下村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柴桥街道西南约六公里,其三面环山,西面有瑞岩寺森林公园和瑞岩寺水库,西南有狮子岭通往春晓镇,南面有海拔544米的大岙山及炮台岗,东面有西门山,约计总面积4.5平方公里,是九峰山旅游区瑞岩景区的入口处。   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人口2367,村设党支部,4个党员小组,共有党员80人。全村总面积4.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5亩,林地面积3830亩。岭下村地处丘陵山区,全村土地、森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依山傍水,交通便利。全村经济发展以花卉种植为主。  

车堍村

  车堍村位于新碶东南8.6公里,柴桥西南部。村委会办公地点于2007年1月由原花园路20号迁址与红桥边新办公楼。现有213户村民,本村在册村民459人,居住在本村的外来人口280人。现有耕地183亩,山地面积141亩。全村村民以外出务工、种植、经商、水产业为主,2010年村级收入为16万元,主要收入来源于企业地租费、山地地租费等。村民人均收入10000元,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村以上。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在区土管局和有关单位的帮助和支持下,通过全村党员干部村民的努力,多方筹资前后投入100多万资金,改造村道和广场,做到道路全面硬化。安装新路灯23盏,完成第二次水改任务,建造了新的办公室、村文化中心老年活动室、图书室等,2008年还规划创建整治村,利用村内的杂边地建造小型停车场4个,休闲公园、健身活动场所3个,投资45万新建村道公路416米,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东山门村

  东山门村村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全村在册户口共1632人,全村共分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小组长8人,村民代表共35人,正式党员共 50人,预备党员2人。东山门村位于柴桥街道的北部,地域宽阔,交通便利。东面接着穿山村,西面按着同盟村,东北面是大湾村,西北面是台塑工业区,芦江河支流灌溉着全村的农田,329国道和陈穿线这两条交通要道贯穿全村,现在陈穿线现作为北仑区集装箱二通道已经拓宽建设完,顺利通车,在大大提升了通货的能力,各种车辆真是川流不息。   因为我村地处交通要道,为了使大榭经济开发区的 更好的发展,目前国家在建设大榭二桥,其大榭二桥的一端就架在我村赖家地段。因此村民们为了支持大工程,纷纷响应国家的安置拆迁。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非常高尚。另外考虑到我村后横地段于宁波钢铁厂比较近,为了不使村民的生存条件不受污染,也对该地块的村民进行了整体拆迁安置。   

四合村

  柴桥街道四合村位于新碶东南10.2公里,柴桥西南3公里。辖有群力、里隘、朱家漕和麟角湾4个自然村。四合村现有常住人口1462人,664户。村庄主要以农业为主。2007年村集体收入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058元。联系电话 86786727   群力   位于柴桥西南3公里。164户,362人。   1949年8月称里河乡七村,1950年8月称紫石乡三村,1956年3月称群力高级社,后群力沿作村名。1961年称紫石公社群力大队,1983年7月为紫石乡群力村,1992年5月改称柴桥镇群力村。2001年7月群力、里隘、朱家漕、麟角湾四个村合并,改称四合村。2003年8月改称柴桥街道四合村。   有耕地311亩,其中水田284亩,旱地27亩。30%农户种植花卉。著名人士有曹天戈,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曾任-军团副司令兼军长,解放后曾任浙江省政协常委。   魁斗桥   有连三进小地名。村民主姓张,清康熙年间(1662~1722)从红光村楼下张迁入,村旁有魁斗桥,以桥得名。   

红光村

  柴桥街道红光村位于城镇东南西北!有东周、西周、上下张、楼下张、堰头张、虞家、谢家、袁家8个自然村,其中西周、上下张、堰头张、谢家和袁家这5个自然村已被拆迁。红光村现有常住人口1634人,560户,耕地面积480亩,以种植经济型花木为主,农民人均收入10000元。 红光村与岭下村、车堍村、东山门村、四合村、久勤村、上龙泉村、沃家村、大溟村、瑞岩社区、河头村、紫石社区、芦南社区、芦北社区、养志社区、后所社区、田洋村相邻。  

久勤村

  柴桥街道久勤村位于北仑城区东南,柴桥城区西南2.3公里的穿咸公路边,由四个自然村组建为行政村。全村共有362户,在册人820人,外来人口300个,现有0员33人,村民代表22人。耕地面积620亩,2006年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36.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000元。我村村民主要是以种植花木和打工为主,各项专业全面发展。   

上龙泉村

  上龙泉村位于柴桥街道东直公路最南面,北与下龙泉村相邻,全村现有人家300户,常住人口747人。全村主要以花木种植为主,近95%的人种植花木,是远近闻名的花木专业种植村。随着近几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经济不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获得了“省级卫生村”、“市园林式村庄”、“四星级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  

沃家村

  沃家村,地处柴桥街道北面,属一个城中村,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40亩。      全村共有人居315户,常住人口646人,其中劳动力408人;现有党员36名,村民代表30名;全村由6个村民小组组成。    沃家村地理位置优越,东南方向是环镇北路,西北面被路江河水环绕,柴桥农贸市场坐落在村西边,市场的繁荣带动了农业经营,从而促进农业劳动力逐步转向第三产业发展,全村90%劳动力从事第二、三产业,大家共同走勤劳致富道路奔小康,同时也强化了集镇服务,推进了小城镇综合改革。    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村领导班子团结,三委会努力方向一致,连续五年村级经济收入超过300万元,且多项工作被上级评为先进,获得了省级文明村、市级民主管理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大溟村

  大溟村地处柴桥街道东南方向,靠近双石人山脚下,是一个3面环山、环境优美、山清水秀的村落,全村现有耕地面积984亩,共有户数424户,965人口,村两委会成员5人,有0员39人,村民小组八组,村民代表24人,村级集体经济净收入2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10020元左右。近几年来,我村在市、区、街道党委政府领导大力支持下,在我们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各方面的评比,获得了不少荣誉:在2003年我村被评为“北仑区卫生先进村”、“北仑区计划生育先进集体”、“北仑区民主法制示范村”、2004年我村被评为“园林式村庄”、“区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环境整治合格村”、“街道先进党组织”、“宁波市卫生村”;2005年我村被评为“区级社会治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区支持老龄事业功德奖”、“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先进村”、“宁波市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村”、“区先进党组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6年我村被评为“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宁波市文明村”、“北仑区先进党组织”、“宁波市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2008年被评为“省级文明村”;2009年省级民主法治村。  

河头村

  河头村距北仑中心城区10.3公里,柴桥主城区西南4.6公里,它南北均靠山,穿咸线依村而过,通往九峰山旅游区的道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共有960户家庭,总人口2320人,2012年村级集体净收入4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7602元,村两委会成员4人,党员72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近三年河头村获得省市级卫生村、市先进妇女组织、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河头村基本以花卉种植和营销为主要产业,花卉栽培历史悠久,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花卉的商品性生产。河头全村有花卉从业人员1985人,20亩以上花卉种植大户100余户,100亩以上花卉种植大户40余户。河头村的花农种植已覆盖全区各个乡镇,并且向外省、市发展,目前总种植面积已超过万亩,光有种植的花木还不够,村里还有一支300多人组成的专业销售队伍,村两委会积极发挥花木购销队伍的作用,要求他们带领花农,巩固旧市场开辟新市场,提高花木效益。现已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了苗木花卉中转站,积极推销本地花卉产品。花卉业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基本形成。   花卉产业的大力发展也使河头人尝到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甜头,全村耕田1257亩,山地1281余亩,全部种植花木,河头村2012年实现人均收入17602元,实现了村民各个有事干,有钱赚。   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村两委会开始着力于村庄环境的整治,继2005年创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之后,近几年村在原有基础上对大池塘等进行整治美化,铺设洗衣板、安装避雨棚;并将长达1000多米的大溪坑进行整治改造,使其成为集观光、健身散步、村民洗涮等多功能溪坑。   全村还在节水排污治污上下大功夫。除了建造建造封闭式垃圾房,增加可活动塑料垃圾桶,建造公共厕所,投资净化自来水,去年还对摇篮泵房进行改造,并安装长达3000米铸铁管道,全面覆盖摇篮附近农田用水。同时,在新农办的支持下,去年河头村还在庙跟点进行污水整治改造。   经过一系列整治,村里的面貌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实现了“三化”,即“美化、净化、绿化”,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一进河头,矗立在村口的风景石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沿着村路进入河头,就会发现村民自建的花园式别墅鳞次栉比,村民的房前屋后井井有条,几乎家家户户旁都铺设了花坛,到处可见绿树红花,空气中一年四季都弥漫着清香,就会有进了花园的感觉。  

田洋村

田洋村  位于柴桥南部。有一村、樟漕头、田洋3个自然村,村委会驻一村。247户,713人,村由田洋湖得名。    1949年8月分称柴桥镇一村(上街头)、二村(樟漕头)、三村(田洋湖),1956年9月合称柴桥镇第二高级社,1958年10月属柴桥人民公社柴桥管理区,1961年10月称柴桥公社田洋大队。“文革”期间一度改名“万红大队”,1981年7月复原名,1983年改称柴桥镇田洋村,2003年8月改称柴桥街道田洋村。    有耕地540亩,其中水田512亩,旱地28亩。   


芦南社区特产大全




芦南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