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站路社区位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西南部,东靠聪园路,南依甬江北岸,西靠环城西路及涨鑑矸社区相交,北靠大西门路。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共有楼群93幢,社区总户数3523户,总人数8823人。外来人口车站路社区是一个以-民共建为特色的现代化社区,以“您的满意,我的追求”为目标,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近年来,社区先后荣获了省级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省级科普社区、市级环保和节水模范小区、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先进集体、区级-民共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车站路社区在不断完善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积极开展党员服务、社会保障、民政救助、计划生育、职业介绍、助老敬老等服务工作,不断提升社区建设和服务质量。社区依托“军民共建展览馆”和92899部队优势,积极倡导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新型军民关系,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努力营造关系密切、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的和谐社区。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11001 | 315000 | -- | 查看 车站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总浦桥社区 |
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总浦桥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社区地处镇海城区中心,东起南大街、大教场路,西至西长营弄,南至城河西路,北至后大街,总面积约0.32平方公里。下辖鼓西、中山、银杏三个居民区,有楼群103幢,常住户数3320户,常住人口8300人,外来流动人口1250人。辖区内共有企事业单位207家,个体商家635家。社区党总支下设10个楼群党支部、2个新经济组织党支部和3个新社会组织党支部,现有在册党员218名,“双向三卡”在职党员233名。目前,社区有专职工作者15名。 多年来,在镇海区委、区府及招宝山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以“孝道型”品牌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社区党建、社区自治、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综治等各项工作。开创了“区域共建五联协议书”、“楼道会议”、“敲门行动”等特色工作举措;培育了全区首个以个人姓名命名的“蒋开达太极健身工作室”;打造了多次在省市区比赛中获奖的百人合唱队、女子舞龙队等特色文化队伍。社区建设和谐有序,尤其是社区的为老服务工作更是得到了中央电视台、浙江日报、浙江老年报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建成于2004年的社区日间老年护理中心为宁波市首家日间老年护理中心,为社区60周岁以上生活能自理的老人提供饮食就餐、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系列化的日托养老服务。中心的“孝心车轮食堂”,为区域内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低偿的上门送餐服务。由党员、楼组长、学生、商家店员等组成的老友助老俱乐部、吾爱义剪等10多支为老服务志愿者队,长期为广大老人提供结对帮困、亲情陪伴、心理咨询、医疗保健等多项内容的志愿服务。 “百善孝为先,和谐德为本”。社区紧紧围绕“抓队伍、强服务、树品牌”九个字,不断巩固提高,创新发展,全面构筑文明和谐家园。社区先后获得全国敬老模范社区、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创建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全国商业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浙江省文明社区、浙江省文化示范社区、浙江省老龄工作示范社区、宁波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 |
涨鑑碶社区 |
涨鑑碶社区前身为涨鑑碶行政村,2002年12月18日撤村建社区,沿袭原涨鑑碶村而命名,为镇海区首个村改居社区。办公地址设在招宝山街道中河路121号,办公大厅联系电话 86263180。境域:东沿中大河,与车站路社区相邻;南临甬江;西界隧道北路;北至车站路与车站路社区相接,地处招宝山街道西南部,面积0.36平方公里。辖区常驻居民2303户,5758人。社区辖涨鑑碶东区、西区和散户居民区等3个小区。 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新居民自治”为社区建设品牌。外来党员联络站、外来青年团支部、外来育龄人员计生管理等各类自治组织在探索中建立,形成新老居民共建涨鑑碶社区的一张全新名片。辖区设有社区服务站、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2003年始,社区先后获得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浙江省示范社区档案室、宁波市文明社区、宁波市和谐社区、宁波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宁波市卫生先进单位、宁波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宁波市先进妇女组织、宁波市“六好”社区关工委、宁波市级流动妇女平安之家、宁波市“十佳百好”社区社会组织先进单位、宁波市十佳和好屋、镇海区充分就业社区等荣誉称号。 |
西门社区 |
西门社区是80年代开发建造的居民住宅小区,西门社区境域东至苗圃路与后大社区相邻,南至大西门路与顺隆社区交界,西至中大河与白龙社区相接,北至后海塘,社区总面积30万平方米,总户数4788户,总人口约1.1万人。有社区工作者17名,社区党总支下设18个楼群党支部,其中楼群支部16个,“好管家”两新支部1个,社工支部1个,在册党员331人,(其中退休党员208名,下岗失业党员110名,社区工作者党员13名)。针对近年来社区显现出的“六多”“二少”现状(即“普通居民多、困难户多、下岗失业人员多、老年人多、残疾人多、外来人员多”,“共建单位少、依靠对象少”),坚持以服务居民为重点,以赢得居民的满意为宗旨,因地制宜地创建“爱心服务型”社区,建立涵盖困难家庭、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等各个层面-的帮扶机制,推出了“十四大爱心帮扶”系列、“八大暖心“行动、设立理发室、再就业基地、慈善超市等17个爱心服务项目,建成了“爱心服务一条街”,全方位为居民提供无偿、低偿、快捷便利、周到的优质服务,基本形成了“十分钟生活服务圈”。 |
顺隆社区 |
顺隆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位于镇海城区招宝山街道中部,东起苗圃路、沿江西路,西至聪园路,南依甬江北岸,北靠中大河,总面积0.37平方公里,下设工农、繁景、武宁桥、海尚国际四个居民区,共有居民楼84幢,居民2900余户,总人口约6000余人。辖区内企事业单位17家,现有社区工作者12名。 社区以“倡导书香文化、打造和谐顺隆”为目标,通过书香主题小区创建、“墨芳斋”开设和书香文化艺术节举办,挖掘、培育出一批书画、收藏、篆刻、曲艺等特色文化家庭,社区、小区楼道“家家闻书声,时时飘书香”,处处弥漫书香文化。 从2001年起,社区先后被上级部门授予浙江省绿色社区、浙江省科普示范社区、浙江省文明社区、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浙江省文化示范社区、宁波市文明社区、宁波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区、宁波市“六好”社区关工委、宁波市群文美术书法摄影示范点、宁波市优秀学习型社区、市级示范社区文化宫、市级巾帼文明示范岗、市级卫生先进单位、区级三星级民主法治社区等。 |
胜利路社区 |
胜利路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位于镇海老城的东南部,东临南大街,南依甬江岸,西至苗圃路,北靠城河西路。社区总面积约为0.26平方公里,社区所辖清川、西河2个居民区,共有楼群115幢,居民2911户,总人口7338人,社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15个,在册党员198名,社区现有专职工作者13名。 社区坚持“党建引领、自治为本、服务为重”的工作理念,以“科普育人、建人文和谐社区”为工作目标,开展“科普型”品牌社区建设和小区居民自治管理模式的探索。依托社区科技馆、科普长廊、楼道博物馆、绿色庭院等特色文化阵地,传播科学文化,弘扬科学精神。建立小区自治互助站、“党员会客厅”、“自治七人组”,搭建居民说事议事平台,探索实行“策由民定、事由民理、权由民用”的小区居民自治管理模式。同时,社区积极孵化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先后成立了23个社区社会组织和8个居民能人工作室,扶持、壮大“何阿姨聊天室”、“都阿姨手工坊”、“科普读书会”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公益类社区组织。此外,社区坚持以项目化服务的方式推进社区发展和居民需求有机结合,先后推出了“温馨短信平台”、“健康四大行动”、“信报箱更换”、“方便扶手”、“四点钟学校”、“家门口就业基地”、“平安玲”等18个项目,为社区民生服务再添活力。 近年来,胜利路社区先后获得了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教育实验基地、省级文明社区、浙江省科普示范社区、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居委会、省级文化示范社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宁波市商业示范社区、宁波市学习型社区、宁波市老年宜居社区等荣誉,各项工作受到上级部门肯定和广大居民好评,在发展基层民主、创新社会治理上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
后大街社区 |
后大街社区位于镇海老城核心区域,是镇海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的一个社区,东起胜利路与总浦桥社区相邻,南界谢家河塘、费家河头弄、西街与总浦桥社区接壤,西至苗圃路与顺隆、西门社区相接,北及后海塘、沿海塘城墙为界。总面积0.41平方公里,下辖五个居民区,现有常住居民5300多户,13000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2157人,残疾人158人,各类困难户300多户。辖区机关企事业单位11家,幼儿园、小学、中学各1所,个体工商户457家。社区现有社区工作者18名,大专以上学历占94.4%。社区成立党委,下设19个楼群党支部,其中10个退休党支部、5个在职党支部、2个80后大学生党支部、2个两新组织党支部,在册党员325名。 社区现有2000多平米的社区用房,其中用于居民文化休闲的文化宫有1600余平米。建有百米文化长廊、13个文明宣传窗和401块文明楼道小黑板及阅报栏。现有社会组织29个、居民工作室7家,其中社会治理类1个、纠纷调解类2个、公益服务类11个,所有社会组织都是以党员为主的志愿者维持日常运作。为更好地服务居民,社区还设立了党建展示馆、“居之馨”服务联盟一条街、四点钟学校、青少年动漫馆、“蛟川走书”非遗传承等服务项目。 近年来,社区始终坚持“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工作目标,积极实施品牌社区战略,各项工作创新领先,特别是社区文化空前活跃,队伍众多,精品迭出,其中号称“宁波第一鼓”的百人龙鼓队和由818位居民组成的十里红妆大型打击乐器队先后两次荣获全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成为省内外较有影响的文化型品牌社区。社区先后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全国十佳学习型社区、全国文化先进社区、全国城市体育先进社区、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文明单位、浙江省十佳和谐社区、浙江省城市党建工作示范社区、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又是宁波市唯一一个2010年上海世博会长三角世博主题体验之旅的社区示范点。社区工作事迹曾在宁波市巡回报告,并分别被中央11家新闻媒体、“连线浙江欧非”采访团、“和谐发展看宁波全国知名网络媒体宁波行”采访团集中采访报道。 |
海港社区 |
海港社区位于镇海城区东北部,招宝山西南麓,东邻沿江东路,与城东社区接壤,南接后大街,西以淡水井头为界,北临后塘路,总面积约0.16平方公里。其前身为港务新村居委会,于2008年12月由宁波港集团正式移交招宝山街道。社区所辖港务新村、港务二村、紫荆小区三个居民区,楼群71幢,205个单元,3012户居民,现有专职工作者11名。 社区党总支以“立足社区、服务居民”为根本,以加强社区班子建设,提高居民参与程度为重点,在为居民营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过程中努力推动社区文明程度和居民文明素质的同步提高。在塑造充满活力的“健康休闲”品牌社区整体形象进程中不断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整个社区呈现出居民乐业祥和,文化氛围浓厚,生活环境整洁,社会秩序井然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海港社区已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体育先进社区、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浙江省科普示范社区等荣誉称号。 |
城东社区 |
城东社区地处招宝山街道东部,中居鼓楼之韵,南临甬江之风,东界招宝山之雄,占地面积约0.5平方公里。社区现有专职工作者13人,下辖鼓东、东河两个居民区,共12个小区,楼群104幢,总户数3960余户,常住人口9700余人。驻辖区单位16家,非公企业51家,个体商家店面210余家,是一个环境优美、绿意盎然、幽雅宁静的社区。历年来,社区获得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省级和谐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省级示范社区、省级绿色社区、省级科普社区等20多项省级以上荣誉和市区多项荣誉。 电话:0574-86273347 地址:宁波市镇海区招宝山街道中山路9号 |
车站路社区 |
车站路社区位于镇海区招宝山街道西南部,东靠聪园路,南依甬江北岸,西靠环城西路及涨鑑矸社区相交,北靠大西门路。总面积约0.5平方公里,共有楼群93幢,社区总户数3523户,总人数8823人。外来人口车站路社区是一个以-民共建为特色的现代化社区,以“您的满意,我的追求”为目标,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近年来,社区先后荣获了省级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省级文明社区、省级科普社区、市级环保和节水模范小区、创建全国首批文明城市先进集体、区级-民共建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车站路社区在不断完善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积极开展党员服务、社会保障、民政救助、计划生育、职业介绍、助老敬老等服务工作,不断提升社区建设和服务质量。社区依托“军民共建展览馆”和92899部队优势,积极倡导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一家亲的新型军民关系,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努力营造关系密切、环境优美、服务优质的和谐社区。 |
白龙社区 |
招宝山街道白龙社区成立于2001年5月,地处茗园路31号镇海老城的西北部,东临绮丽秀美的中大河,西与隧道北路相接,南靠车水马龙的大西门路,北枕千年古塘后海塘。社区总面积0.2平方公里,下辖白东、白南、茗一和茗二四个居民区,共有116幢楼,居民9800余人。目前,社区共有专职社区工作者16名,在册党员203名,下设12个党支部。社区联系电话 。 自成立以来,白龙社区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工作重心,以“为居民服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工作理念,以社区社会组织为依托,着力打造“家和”文化品牌社区,通过重点培育和建设“白龙情缘”彭姐婚恋工作室、社区健康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品牌社区组织和服务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社区婚恋文化、健康文化和孝老文化。同时,社区针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居民需求,以“邻里圈”、“便民充电站”、“老有助老”、“五心”服务等为载体,深入开展多样化、个性化特色服务,为广大居民打造“零距离”服务网络,整个社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 近年来,白龙社区先后获得浙江省示范社区居委会、文化示范社区、体育先进社区,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宁波市优秀学习型社区、“六好”社区关工委、居家养老中心服务机构AAA级以及区级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社区、民间手工艺教育品牌社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各项工作受到上级部门和广大居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