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北社区,距镇政府北偏西0.3公里,,东起邱隘民营工业区,西至盛莫路,南起镇中路,北靠新乐村。人口5623人,面积1.2平方公里。镇北社区辖盛垫居民区、浦根小区、东港花园与倒撑漕、卖布弄、官房、七房等居民点,以所管辖区域位置在镇中路以北而得名。1998年10月,因镇南居委会管辖地域扩大,户数增多,不便于居民自治管理,经邱隘镇申报鄞县人民政府同意,大致以镇中路为界,划分南北两个居民自治区域,北为镇北居委会管辖,南为镇南居委会管辖。1999年1月25日,镇北居委会挂牌成立。2004年4月29日,邱隘镇根据鄞州区人民政府鄞政发58号文件,进行撤村扩居,撤销镇北居委会和盛垫、浦跟两个行政村合,建立镇北社区居民委员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12106 | 315000 | -- | 查看 镇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田郑村 |
田郑村,位于邱隘镇南面约1.6公里处,村东与东雅村相邻,南接回龙村、张家瀛村,西连市农科所,北靠沈家村。辖郑家(含下车桥)、田杨(含大郑桥)二个自然村及属下的6个村民小组,595人,面积0.86平方公里。村委会建在田郑自然村内。田郑村首次命名于1930年民国期间,因组建“联合村”的需要,田洋、下车桥、郑家等地合并为一联合村,取田洋、郑家之首字而命之。 |
沈家村 |
邱隘镇沈家村地处邱隘南大门,交通便捷,是邱隘镇中心村之一,全村总户数438户,人口1127人,村现有耕地504.4亩,各类企业100多家。2010年实现农村总收入90124万元,村集体可用资金606万元,村经济合作社拥有净资产4121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880元,近年来,沈家村根据区、镇相关部门的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先后获得了省级行政村规范化档案室、省级体育俱乐部;市级文明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基层团建民主示范点;区级小康村、先进党组织、五四红旗团支部、学习型行政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先进村、三星级星光工程、“和美家园”等荣誉称号。 |
渔金村 |
渔金村位于镇区西南,有金价桥、后陶家漕、前陶家漕、渔郎桥4个自然村,村委会驻地金价桥在镇政府西南1.9公里。 以原渔郎岸(包括前陶家漕)和金价桥(包括后陶家漕)两村的首字“渔”与“金”两字,合取渔金村。 古迹文物有石池庙。石池庙原址在今市农科所,距镇政府西南方向2.1公里,主要景点有分祀鲍盖、右祀夏文、左祀龙神(原为前八堡、后八堡),始建于宋朝(夏文所建)。建国后,在此处建立农科所,庙被拆除,后在渔郎岸村重建,现为村老年活动室。 前陶家漕 后陶家漕 距镇政府西南方向1.5到1.8公里。 村民主姓陶,北宋靖康九年(约公元1113年),从河南商丘迁来定居,距今约26代(世)。村以陶姓居于河槽旁得名,自南北分前后陶家漕两村。 金价桥 曾用名陈家,距镇政府西南方向1.6公里。 村民主姓陈,南宋建炎年间(1127年),宋奉-司马陈昌,因官于四明,自嘉兴迁居至邱隘镇横泾村,后分居后新、新市等地。本村陈姓约在元大德8年(公元1304年)从横泾小七房迁入,至今约有700年24代(世)。 原名陈家,又称芦蓬头陈家,当时比较富裕。明朝末年?一说清朝同治年间?,为向北交通方便,由陈家家族出资,与邻村后殷交界河流北侧?头建造桥头,但二村在选桥址时,后殷村不同意桥址建在北侧?头,主张选在河流南侧?头,就此双方发生争议,却又无法谋和,陈家家族为争本族造桥,且遭外人干涉之气,共济出资到县衙(五乡矗┯牒笠蟠宕蚬偎尽5笔焙笠蟠骞俜坑幸患胰???俚牡背?倮簦ü傥幌嗟备?ǎ┰诤蟪叛??低ㄏ毓伲?毓倌言谄渲兄荒艽又械鹘猓??胖费≡诹礁鲛?分屑洹3录椅?烨拧⒋蚬偎境隽撕芏嗲??荽?录医鹨?负鹾木。?皇O乱恢唤鹆澈校??式?饲湃∶??敖鸺矍拧保??迕??钔烦录乙嘁源饲琶?奈?鸺矍糯濉? “金价桥”位于金价桥村西侧金价桥江上,为单孔桥,桥基为石条,两岸对称砌于河中,桥面为三块石板,长4米,宽3.5米,含桥基全长42米。 渔郎岸 曾用名俞浪岸,距镇政府西南方向2公里。 村民主姓陈,南宋建炎年间(1127年),宋奉-司马陈昌,因官于四明,自嘉兴迁居至邱隘镇横泾村,后分居后新、新市等地。本村陈姓约在元大德8年(公元1304年)从后新屋老五房迁入,至今约有700年24代(世)。 原名俞浪岸,后因多数村民以打鱼为生,是渔郎在河岸上栖息之处,改名为渔郎岸。 |
东雅村 |
东雅村位于宁波近郊,交通便利,区域面积约1平方公里。全村有村民307户,常住人口701人,现有耕地893亩,在册企业50余家。2006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050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2000万元,农业产值1050万元,村级集体净资产644万元,村级可用资金3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100元。现在看着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标准厂房,干净整洁的道路,环境幽静的小村风貌,我们很难想象以前的东雅村曾是个名不见经传小村。村里没有一条水泥路,1995年时的村年人均收入水平仅为3306元。 |
上万令村 |
上万令村分布四个自然村,总户数422户,其中:本村农业户235户、非农业户10户。总人口868人,其中:本村农业人口541人、非农业人口14人。2009年村经济总收入9946.18万元,其中:工业总收入7707.72万元、农业总收入196.01万元、畜牧业收入29.64万元、渔业收入1192.76万元、运输业收入279.84万元、商饮业收入403.06万元、服务业收入111.04万元、其他收入26.11万元。村级净资产68.26万元,村级可用资金9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2092元。多次受到上级的表彰和奖励,先后被授予区级多种经营先进村、卫生村、文明村、“和美家园”、市级毛蟹养殖基地等荣誉称号。2010年面临新形势,结合实际,我村经济发展的重点是标准厂房建设,巳建成使用、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标准厂房有16000平方米,总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可望年收入160多万元。而养殖业的开发,其它经济的发展,是我村经济的补充。 |
邱一村 |
邱一村,位于镇政府北偏东0.5公里处,地形狭长,东起蔡江岸东与五乡镇交界处的河蚌江,与五乡镇四安村相接,南与邱二村相靠,西连镇北社区,北与镇北社区和新乐村相接。人口2225人,面积2平方公里。1954年由互助组转初级社时由在村搞点的县领导张兆万定名为“邱一社”,1961年邱隘公社建立后为邱隘一大队,后更名邱一大队,至1983年政社分设后,定名为邱一村沿袭至今。辖赵江岸、陆家、卜嘉桥、横河、周余三漕、李家漕、周江岸、袁家、蔡江岸共9个自然村。 |
横泾村 |
横泾村,东靠盛莫路(71省道),南毗渔金,西连后殷,北抵方庄社区后新,宁波至北仑的铁路横贯村境。村辖东河桥、大池头、大厢、泗港口、王家、小七房、庄前、里明堂、潘家桥、南岸、界香墅跟11个自然村。人口3500人,面积0.9平方公里。村中有条泾水河横穿而过,村以地名而名之。村委会驻横泾自然村。村人主姓陈,系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的进士陈昌,因官于四明,从嘉兴府迁家至横泾的后裔,村内有一座宋代始建,民国末年及1993年曾两度重修的陈氏宗祠。 |
后殷村 |
后殷村,位于邱隘镇政府西南2.3公里处,东靠渔金村,南连前殷村,西邻中河街道,北靠萧甬铁路及兴宁路延伸段。辖后殷与王家塘2个自然村及属下的3个村民小组。人口818人,面积0.7平方公里。宋时,河南汝南人殷德乘迁居下应殷家坑,其后裔分居下应、福明一带。约在明正德16年(公元1521年)前后,距今约480多年,迁入今邱隘境内沿河道两岸居住,村落呈窄长之隘状分布,故取名为殷隘。村中之河也被称为殷隘河。1958年底,以殷隘河为界,村庄一分为二,南为前殷村,北为后殷村。后殷村因村庄地处殷隘河北而名之。村委会驻在后殷自然村。 |
邱二村 |
邱隘镇邱二村位于宁波市鄞州区东面,邱隘镇最中心端,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现有耕367亩,在册户数1089户,人口2691人,外来流动人口7000名。2010 年全村经济总量13.2亿元。其中工业企业销售12.8亿元,创利1亿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达到972万元。在村党支书带领下,全村以创建文明村为目标,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取得了显著成效。 |
回龙村 |
回龙村,距邱隘镇政府驻地南2.5公里,盛莫路(71省道)两侧,东邻张家瀛村,南靠东钱湖镇,西与鄞州区投资创业中心接壤,北靠万里学院东校区和田郑村。村委会驻地回龙桥桥头门。回龙村辖林毕、后董、张郎漕、火把漕、徐家漕、界牌桥6个自然村及属下的6个村民小组,人口1692人,面积2.5平方公里。回龙村以村内有条回龙江与江上所建的回龙桥得名。 |
镇北社区 |
镇北社区,距镇政府北偏西0.3公里,,东起邱隘民营工业区,西至盛莫路,南起镇中路,北靠新乐村。人口5623人,面积1.2平方公里。镇北社区辖盛垫居民区、浦根小区、东港花园与倒撑漕、卖布弄、官房、七房等居民点,以所管辖区域位置在镇中路以北而得名。1998年10月,因镇南居委会管辖地域扩大,户数增多,不便于居民自治管理,经邱隘镇申报鄞县人民政府同意,大致以镇中路为界,划分南北两个居民自治区域,北为镇北居委会管辖,南为镇南居委会管辖。1999年1月25日,镇北居委会挂牌成立。2004年4月29日,邱隘镇根据鄞州区人民政府鄞政发58号文件,进行撤村扩居,撤销镇北居委会和盛垫、浦跟两个行政村合,建立镇北社区居民委员会。 |
张家瀛村 |
张家瀛村,位于邱隘镇政府南偏东2.6公里处,东邻上万龄村、南靠东钱湖镇康家自然村,西靠回龙村,北邻东雅村。辖张家瀛、杨家耷、姚村3个自然村及属下的3个村民小组,人口1088人,面积1.4平方公里。明成化(1456-1487)年间,张姚两姓在此经营农事、建庄园,后因纠纷出人命、打官司,张家赢了,以此为村名,后以赢官司作村名不雅,改赢为瀛。村委会驻张家瀛自然村。 |
汇头村 |
汇头村,位于镇政府东南1.9公里处。村东边隔蝗蚂支港与上万龄相邻,南边与东雅村交界,西边隔皮良漕与沈家村相邻,北边隔南外环与下万龄、邱二村相邻。汇头村辖汇头,庙前周,新庙前周,宜桥头,宜家斗,包李岙6个自然村及属下的6个村民小组,人口924人,面积1平方公里。汇头村因地处河流门前江、宜家斗江等河道交汇处(汇头)而得名,村委会驻汇头自然村。 |
下万龄村 |
下万龄村,位于镇政府东偏南1.7公里处,东面中万龄自然村与五乡四安村相邻,南与上万龄、汇头村相隔,西邻邱二村,北与邱一村相连。辖下万龄、中万龄、打网岙3个自然村及属下的3个村民小组。人口825人,面积0.91平方公里。下万龄村与村中所辖的中万龄村及邻村上万龄村同样,据认为古时同为万龄乡之村落,然为示区别,以地理所在的上、中、下方位名之。东为上,北为下,下万龄村因地处村落北侧则名之。村委会驻在下万龄自然村。村落形成历史悠久,古时取“吉祥长寿”之意,名为万龄村。 |
新乐村 |
新乐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6公里,村委会驻地为新屋乐家。有新屋乐家、墙门董家、翁家、横江董家、碾子头5个自然村。解放后,5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因新屋乐家居住的乐姓人数最多,故用新屋乐家简称新乐作为村名。新乐又寓意解放后人民翻身做主人,生活迎来了新的希望和快乐。 |
五都王村 |
五都王村,距镇政府北偏东2公里处。东连五乡项家村,南连新乐村,西连邱二徐村,北至通途路。辖宋家、庙董家、河东三个自然村及属下的3个村民小组。人口1109人,面积0.6平方公里。村委会驻地于宋家自然村。据族谱记载,元朝时,由王安石之后裔王帅仲自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以南之安乐县一带)迁居于鄞东天童街。明嘉庆年间,有王氏从天童街王家迁此定居。自宋朝始,此地属鄞东阳堂乡太白里所属五都一图,且村居住者以王姓人为多,故称五都王,沿用至今。 |
方庄社区 |
方庄社区,距镇政府以西约0.9公里处,东靠盛莫路,南至萧甬铁路鄞州段,西至浅水湾城市花园小区(邻河清南路),北至后塘河。辖后新、新市等居民点,江家新村、浅水湾小区、方庄小区、百丈小区等。人口6092人,面积1.5平方公里。社区服务中心设在方庄公园内。1996年12月,在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中,经宁波市与国家建委评审组提议,盛莫路以西辖区使用北京市“芳庄”地名,寓意“紧紧围绕党中央周围,坚持改革开放”之意,初建芳庄居委会。地址在芳庄二村11幢C单元102室,即今方庄社区警务室处。后更名为方庄居委会,管理方庄小区。2004年4月29日撤村扩居,方庄居委会与后新、新市两个行政村合并,建立方庄社区居委会。 |
镇南社区 |
镇南社区,东起邱二村绿园新村,西至盛莫路,南起萧甬铁路鄞州段,北至镇中路及横河,服务中心位于邱隘人民南路67号。1956年成立邱隘居委会,后改名为邱隘镇居委会;1999年1月以镇中路为界,南边建立镇南居委会,北边建立镇北居委会;2004年4月撤消镇南居委会,建立镇南社区,以所处方位得名。社区原址在华达新村一幢B单元101室,面积97平方米,2009年6月28日,搬迁到现址,建有服务中心,面积1400多平方米。社区辖华达、梅湖、振兴、引发、镇南5个新村,与清河小区及大马弄、贺兴弄、树墙弄、万九房、严家弄、祖五房等居民点。居住人口6557人,面积0.4平方公里。 |
前殷村 |
前殷村,位于邱隘镇政府偏西南2.5公里处,东隔河与渔金村相望,西南两向临潘火街道,北隔殷隘河与后殷村相连。村庄呈南北走向,辖邱家上横、河头门、富房、金家、王家斗漕、田洋吴家6个自然村及属下的6个村民小组,人口848人,面积0.5平方公里。宋时,河南汝南人殷德乘迁居下应殷家坑,其后裔分居下应、福明一带。约在明正德16年(公元1521年)前后,距今约480多年,迁入今邱隘境内沿河道两岸居住,至今传至24代。村落呈窄长之隘状分布,故取名为殷隘。村中之河也被称为殷隘河。1958年底,以殷隘河为界,村庄一分为二,南为前殷村,北为后殷村。前殷村因村庄地处殷隘河南而名之。村委会驻在邱家上横自然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