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由来:茗杨村由2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分别为茗山前村和杨家圲村,取两村村名首字组合便为茗杨。
政区人口:茗杨村位于西坞街道西面,西靠岳林街道沈鲍村,北连江口街道南浦村,群山环绕,风景优美。现有耕地面积1715亩,山林面积400亩,全村共有户数385户,人口1036人。
优势产业:近几年来,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多、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茶叶、甜叶菊、水蜜桃、土鸡等特色农产品,调优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社会事业:茗杨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道路河岸基础设施建设:安装路灯15盏,砌石河岸500米;清理弄里河水沟1000米,安装瓦筒。加强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安装健身器材,新建绿化工程;浇制2块操场,丁家操场和俞家下操场,拆除旧房、危房,浇制水泥地及弄里路面10000平方,清理弄里杂物。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清理露天粪缸115只,新建垃圾场2座,垃圾筒40只。建立保洁队伍、垃圾日产日清,建立了一支有3名保洁员组成的保洁队伍,确保了条条道路有人扫,处处垃圾有人清。村里成立治安巡逻队队,节假日期间进行24小时值班巡逻,保持村庄稳定,连续多年未发生治安刑事案件。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83004 | 315000 | -- | 查看 茗杨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力邦社区 |
力邦社区地处浙江省奉化市西坞街道,近邻甬台温高速公路出口处,是浙江力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造的外来务工人员集中居住区 社区内邮政、自助银行、医疗、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2002年9月接收第一批社区民入住,目前住有2800余名来自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的外来务工人员。二期工程规划14亩,建设完工后,力邦社区总计可入住社区民4000余人。2003年12月成立的全国首个外来务工人员自治组织——力邦社区居委会为社区民提供了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平台,很好地解决了外来务工人员聚居所带来的诸多问题。青年中心的成立、文化宫的建立、频繁而又丰富的文体活动为居民搭建了张扬个性、展示爱好的理想舞台。八年多来,力邦社区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先后获得了奉化市文明单位、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浙江省先进团委、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青年文明社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余家坝村 |
余家坝村位于奉化市东南郊,距离市中心14公里,交通便利,是一个独立的行政村,无下属自然村。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农户260户,人口720人,村庄现拥有耕地800余亩,山林2800余亩,水域面积为105余亩。我村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导经济产业,是西坞街道十里花木长廊的一个重点专业村。 近年来,在团结奋进,富有活力、凝聚力、向心力的村两委班子领导下,及时了解村各种动态,收集各种信息,紧抓新农村建设,通过全村近几年的努力,相继荣获了特色农业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级生态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兴林富民示范村、三星级民主法治村等多项荣誉称号。 村两委班子成员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过程中,积极投身于经济发展,村庄建设中。一是建立健全村党组织各项制度,以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为原则,推进村党组织的建设;二是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和党员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制度在我村的切实履行。通过远程教育,不断提升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通过抓好民主管理工作,规范了村务公开工作,落实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 我村在新农村建设中,以“布局优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为指导思想,并请规划人员对村里进行实地勘察,因地制宜,为村庄的建设和发展规划好了方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今年刚完成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道和农排线路改道工程,缓解了用电缺口,不仅解决了居民的用电问题,也为村以后引进企业,增加投资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在改道过程中增加了农用线20刀,解决了村民灌溉、排涝难的问题,增强了村民抵抗自然灾害能力,为村民增收打下了坚实基础。在电气化改道的同时对村里的路灯进行修整,该装的装,该换的换,路灯的亮化工程也为村民外出提供了便利。村领导也非常重视村里环境的保护和整治,结合我村以种植花卉苗木为主导产业的特点,为村庄的绿化提供了有利条件,绿化了4000多平方米的绿地。村还实施首创的分段保洁制度,把两公里长的村道分五段保洁,由专人负责,并受到村民的监督。此外,村里投入40万元,治理了两条溪坑,现小溪堤坝整洁,潺潺流水清澈见底,两岸的绿化带随河道延伸,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居住环境。 在新农村建设中,余家坝村将坚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目标要求,结合本村实际,积极开展工作,扎实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以“发展经济、服务百姓”为宗旨,廉洁勤政,奋发有为,内引外联,锐意进取。抓班子,强队伍,抓制度,求实效;抓经济,求发展;抓平安,求稳定。力求全体村民“共同富裕,共奔小康”的路子。 |
河头村 |
西坞街道河头村地处街道东郊,属于原河网丘陵地带。全村有农户326户,人口938人,行政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目前,河头村有原河头村和原中夹村两个自然村组成,共有农田1024亩,山林地1417亩,2007年实现人均纯收入达9300元。 河头村水路两运,交通便捷。美丽的“甬新河”在村里通过,将要竣工的“甬台温”电气化-铁路也在村中通过。2005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套班子,充分发挥并调动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佳绩,荣获了市级“文明村、卫生村、三星级治安村”等荣誉称号。 河头村经济形势喜人。全村有个体企业7家,而且已倒闭多年的奉化水泥厂,经过内部重组,目前又重新投入生产。村两委会成员认真学习贯彻第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精神,理清思路,在稳住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规模性的种养殖业,利用山坡地种植东槐杨梅,目前,500多亩的东槐杨梅已经投产收入。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教育活动。村两委会经多方集资,建造了一幢高标准的办公大楼,目前已竣工使用。并开办了图书室,建立了宣传窗,置办了健身器材等,定期对广大群众进行科普文化宣传教育,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还村里成立了执勤夜巡队,使群众生活有了安全感。 如今,河头村环境优美、路平灯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远景规划图而继续努力,相信河头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
高楼张村 |
环境整治狠抓后的高楼张村,村里房屋齐齐而立。村里过道干净而整洁。村民门前做到“三包”。环境整治长效保洁制度落实到位。村里的长效保洁员有4人。其中三个负责清理厕所,另外一个负责扫地。村里用于拔草、除虫的费用花了将近3000元。村里支付给这4位长效保洁员,每人每月1000元左右的报酬。 村里的特色产业主要以农产品为主。如稻谷、芋艿头之类。同时,村里还盛产畜牧类产品。如鸡、鸭、蛋等畜牧类产品。 村里约有17亩左右的鱼塘。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 村里的健身器材场地自从建成以后,深受村里老少年们的喜爱。每天清晨都会有许多老人,青年们前往锻炼身体。甚至村里的某些残疾人士还避开伤残部位,进行其它部位的锻炼。对此器材的喜爱度。如此可见一斑。由此可见,健身养生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村里去年新建的篮球场,也深受年轻人的喜爱。闲暇时光,总会有稀疏的人影出现在那儿,竞相欢愉。 |
尚桥头村 |
|
虎哨刘村 |
虎哨刘村位于西坞街道西岸,全村现有总户数514户,总人口2430人,其中外来人口就有600余人,耕地面积1192亩,山林面积1700亩。虎哨刘紧邻奉白线,位于西坞于奉化的交通要道,辖区内有全国外来人口管理示范小区力邦社区。近年来虎哨刘村投入各项资金进行了一系列的村环境整治,拆建了村办公楼,加强了道路、河道及危房整治,并安装了健身器材及场所,大大提高了环境面貌。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2008年,虎哨刘村和谐促进协会在村中成立,这标志着虎哨刘村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道路上又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经过了几年和谐促进工作的开展,和谐促进工作有了个良好的开端,多次获得上级肯定,获得了奉化市民主法治村(社区),奉化市卫生文明村等荣誉,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村主要工作特点有以下几方面: 1、 虎哨刘村和谐促进会的筹建有特色。 为了更好的筹建虎哨刘村和谐促进会,村两委会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多次。首先对于和谐促进员的选拔问题分三方面展开工作:①从村民中挑选出有经验的,了解村民情况的几位村民担任和谐促进员。②走访虎哨刘村辖区中的企业,从中选拔出优秀的企业人员担任企业和谐促进员。③对于村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和谐促进员的选拔,村中以外来务工人员地域为区分,选拔出其中较有威望的人员,以便更好的在外来务工人员中深入开展和谐促进的相关工作。和谐促进员的选拔工作是和谐促进会的基石,详细细致的选拔工作为和谐促进会的筹建做了良好的先期工作。其次,准备和谐促进会的相关章程和成立资料:①在司法所的协助下,结合本村的情况编制了和谐促进会的相关章程。使和谐促进会今后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更加规章化。②为和谐促进编制了上岗证件和聘书,使得和谐促进员的工作开展更加正规化。 2、 维护治安有新招。 ①村里的房屋出租一定要通过房主、村里两方同意后方能出租。出租前必须到村和谐促进会办理备案手续。有明确打工处所的外地务工人员,要经由工作单位出具证明材料方能予以出租。②、村里开始全民巡逻。村中选三十个和谐促进员负责轮流巡逻三十天,如本月出现三十一号的则由村干部负责巡逻。巡逻队要切实起到维护村中秩序的作用。这些措施实施后,使得我村的治安出现了极大地改善,受到了百姓的称赞。 3、 借助立邦村优势,加强互通,提高外来务工人员的和谐意识。 借助立邦村在本村辖区的优势,加强立邦社区与我村的联系与互动。通过开展文艺演出活动、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活动等形式,增加村外来务工人员的文体活动。在立邦先进管理模式的引导下,采取在文体活动中逐步提高外来务工群体素质的方式,增强村外来务工人员的和谐,进而促进村群体生活的和谐性。召集部分外来务工人员代表讨论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的办法。发挥选拔出的外来务工人员中和谐促进员了解外来务工群体情况的优势,对于村中的外来务工人员要采用让外来务工人员本群体管理本群体的方式,更好的管理外来务工人员群体。使外来务工人员更好的融入本村集体中,更好的为本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4、 印制倡议书和建议书。 一方面,要根据和谐促进会讨论的意见结果制定村和谐倡议书。把村和谐倡议的守则意见发放到村民、外来务工人员和企业手中。促进村民遵守倡议书的守则,更好的创建和谐促进新农村。另一方面,为了更好的做到村民自治,让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家园,印制相应的意见书发放到村民、外来务工人员和企业手中,可以使他们更好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建议,提出对和谐促进会的意见和对村建设的建议。 5、为外来务工人员中的和谐促进员设置调解室。 为外来务工人员设置专门的调解室,和谐促进员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管理和矛盾的调解。体现村和谐促进会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群体的重视性,让外来务工群体和谐的融入到本村生活中来,与村民更好的互帮互助。 总结以往的工作,展望未来,我村的和谐创建工作得到了长足的进展。创建过程中,我们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深刻地领会到基层的工作离不开上级的关心和重视,离不开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离不开村委一班人苦干实干,只要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就一定能得到村民朋友的理解和信任,支持和参与。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继续紧紧围绕和谐农村的工作目标,真情面对农村工作中点点滴滴的琐事难题,真诚帮助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决策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 |
东陈村 |
东陈是西坞街道的一个大村,有570多户,1500多人,2410亩耕地,520亩山林,其中毛竹林80亩。村大,村集体经济却很单薄。种水稻、外出打工和1000多亩林草地转包是东陈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许多村民有做皮鞋的手艺,部分村民有的外出办皮鞋厂、皮鞋作坊,有的到广州、温州等地皮鞋厂做师傅,日子过得也算不错。 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村级经济作后盾,所以,东陈村的村容村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老样子。开始发生变化是在2006年,这一年的四、五月份,村里先是投入20多万元,改造电力设施、路灯和自来水管道。村子里原先的一条自来水管在村北边,但是管径小、水压低,现在,在村的南边新铺了一条总管。此外,村里又同电信部门联系,重新铺设了话线管道。 东陈村的党支部书记叫陆如忠,在这个位置上他已经干了16个年头。因为东陈村相邻鄞州,所以,陆如忠一上任就考虑到,村路一定要通公路,并且应该是一条宽阔的村路,路两边村民造房子一定要控制。到了2006年,市交通局终于决定要在东陈村造通村公路,陆如忠便同村干部一起上门,做通了造路需迁移户的思想工作,为修路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同时,借造通村公路的东风,村里新建了4座桥,其中1座属于通村公路的配套工程,还有3座是有村里出钱。另外,原有的2座旧桥加了宽,方便村民通行。在这项工程中,拆迁投入60多万元,造桥投入20多万元,这些钱全是村干部多方筹集的。 在东陈通村公路南边有条河,这是一条垃圾多,污染多的臭水河,只有等到发大水的时候,才会稍稍干净一点。村里着手改造这条总长600米的河,花费45万元左右,在河两边砌石,加强堤防。此外,河道边的废弃地也种了花草,放上了健身器材,已成为村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最重要的是,河道修好以后,还增强了排水、防洪能力,结束一直来被人叫作“烂东陈”的历史。 |
茗杨村 |
村名由来:茗杨村由2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分别为茗山前村和杨家圲村,取两村村名首字组合便为茗杨。 政区人口:茗杨村位于西坞街道西面,西靠岳林街道沈鲍村,北连江口街道南浦村,群山环绕,风景优美。现有耕地面积1715亩,山林面积400亩,全村共有户数385户,人口1036人。 优势产业:近几年来,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多、水资源丰富的优势条件,大力发展茶叶、甜叶菊、水蜜桃、土鸡等特色农产品,调优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社会事业:茗杨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道路河岸基础设施建设:安装路灯15盏,砌石河岸500米;清理弄里河水沟1000米,安装瓦筒。加强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安装健身器材,新建绿化工程;浇制2块操场,丁家操场和俞家下操场,拆除旧房、危房,浇制水泥地及弄里路面10000平方,清理弄里杂物。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清理露天粪缸115只,新建垃圾场2座,垃圾筒40只。建立保洁队伍、垃圾日产日清,建立了一支有3名保洁员组成的保洁队伍,确保了条条道路有人扫,处处垃圾有人清。村里成立治安巡逻队队,节假日期间进行24小时值班巡逻,保持村庄稳定,连续多年未发生治安刑事案件。 |
亭山村 |
西坞街道亭山村位于西坞街道中心位置,有三个自然村组成:分别是亭山,谢任岙,骆角江,三个自然村呈“品”字型分布。共有居民837户,总人口约2373人;耕地面积共有998亩,其中有约三分之一土地被征用作为厂房。二委会成员共8人,党员59人。 村民收入主要来源为在工厂务工,其中有外地人来我村落户务工人员约1000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