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象山县 >> 石浦镇 >> 延昌农村

延昌农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延昌农村谷歌卫星地图)


延昌农村简介

  延昌农村坐落在位于东海之滨的石浦镇内,现共有常住人口242户615人,其中村民代表21人。有土地55亩、山林558.8亩.村建有村老年协会、菜场及网场两个。村男60周岁,女55周岁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共13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95人。
  2008年我村作为村股份合作制试点村进行村股份制改革,现我村已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革,计参加股份制人口751人,在册人口513人,死亡人口145人,总股份2102.18股,贡献股1351.18股,人口股751股.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225101 315000 -- 查看 延昌农村谷歌卫星地图

延昌农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延昌农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番头岙村

  番头岙共有309户,土地658.5亩,总人口1006人,人均收入6002元,主要以种菜为主。近来来,番头岙在石浦镇委和村委的带领下,本村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均收入得到显著增加,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      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本村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本村工作重点是,将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蔬菜为主导产业,引进高经济价值的蔬菜品种,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大棚蔬菜。依托石浦近郊的有利地理位置,增加优质蔬菜种植产量和面积,提高市场份额。      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将本村人均收入提高到万元以上。本村还将继续发展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建设本村、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道绿化等,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今年到明年初的工作重点,就是要修建番头岙的长片坑,以及此坑周围的道路,防止每年洪水等自然灾害损害村民的财产和生命。   为了确保村容村貌整洁卫生,村道亮化,村委会建立了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并分别成立了番头岙村容村貌整治领导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了专业的环保人员,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彻底杜绝了村道脏、乱、差的现象,路灯专人管理,定时开灯关灯,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东门渔村

  东门渔村位于石浦镇东门岛上,与石浦镇城区隔港相望,拥有大马力钢质渔船240艘,渔业经济发达,被誉为“浙江渔业第一村”。现有住户1210户,人口3806人,果园面积274亩,山林面积1799亩,海水养殖面积200亩,全村80%以上青壮年从事海洋捕捞业。   东门渔村山海兼备,风光旖旎,海防历史悠久,岛上古迹、古貌、人文景观众多,海洋文化历史遗存丰富,渔家风情浓厚,是一个“活炭”的渔文化博物馆,以“渔家乐”为主题的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2007年东门渔村经济总收入超过3亿元,其中渔业产值2亿元,村级集体资产达1800多万元,农渔民人均纯收入1.38万元。   

渔山渔村

  从浙江象山石浦出发,朝东南方向航行大约25海里,便到达了象山最东南的岛屿,中国领海线基点所在——渔山列岛。渔山列岛有南渔山和北渔山之分,常说的渔山通指的是北渔山。宛如镇海之柱戳立万顷碧波之中,亦如在蔚蓝色的海天相托相护下的一块绝色翡翠。   渔山岛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清新的空气,令人心旷神怡。蔚蓝的天,湛蓝的海,把海岛掩映得更加美丽。渔山岛,位于猫头洋的东部,由13岛41礁组成,全岛呈东北、西南排列,南北7.5公里,东南4.5公里,全岛面积约5平方公里,其中以南渔山为最大,五虎礁雄踞海疆,系领海基线。岛礁,其实这从本岛看上去的五虎礁,是由从南而北的11座大小不一的岛礁组成。游人在岛上所见的五虎礁,实为伏虎礁(包括紧贴其身的仔虎礁)、尖虎礁、高虎礁(岛)、平虎礁、老虎屎礁。沉浮汹涌波涛之中的“五虎”更显出它的雄健之势。潮高时其形状则如珠浮碧海,变得玲珑可爱,令游人一睹而终生难忘。    来这里的游客多喜欢上北渔山岛,该岛面积不大,仅0.5平方公里,是渔山列岛之一。海岛南高北低,最高点海拔为83.4米,上有灯塔一座,由于时间久远,爬南峰观灯塔,成了上北渔山游客的主要目的地。渔山灯塔是我国渔山海域南北行船的必经之道,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渔山岛上的两座灯塔,形似圆筒,红白相间,高为16.9米,直径4米。灯塔每隔30秒闪出白光一道,26海里内外可见其所发信号;另一座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现代化太阳能灯塔,全钢铁骨架,要比老塔高,也比老塔苗条,一高一矮,一胖一瘦相映成趣。    北渔山灯塔是渔山岛的标志,有“远东第一大灯塔”之誉,成为国际航标。光绪二十一年,由上海海关耗银5万两白银建成,当时仅有塔身和灯器。据当地渔民讲,建塔前十二年,曾有华轮“怀远”号,德轮“扬子”号二船在该岛附近失事,死165人,地方志也有详细述载。灯塔为铁铸成,白色圆形,高16.9米,直径4米,塔身所置特等境,由法国巴黎的巴比尔公司特制。特等镜直径2.66米,高3.6米,重15吨,为当时世界特等镜之最,现在岛上的灯塔是1985年交通部批准原址重建的,采用太阳能电池、氙灯和鼓形透镜,灯器采用的是英国DRB-211884000C2密封式光束射器,主灯光射程25海里以上,灯塔相关的其他装置为国内领先。    据守塔人介绍,由于海岛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灯塔始终是该海区的主要导航设施。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灯塔被日军侵占,1944年毁于战事。民国36年,海关派技师史端昌等重建北渔山。1955年2月13日渔山岛解放时,灯塔也遭破坏。现在岛上仍遗留着当时-部队的工事和匪首何卓权盘踞海岛的遗址,也留下了人民子弟兵配合剿匪,巩固国防可歌可泣的英勇故事。    站在灯塔远眺猫头洋,海面上白帆点点,渔轮穿梭;晴朗天气海边垂钓,拾贝赶海,情趣盎然。但待夕阳西下,则是银盘当空繁星相拥,塔光闪烁渔火点点,海风拂面而来,此情此景无可比喻。    在渔山岛上看日出,你非得早晨四点钟起床不可,因为那里的天亮得早。站立岛顶,极目眺望东方,日出时那浩淼海天变幻的情景,会令人激动不已!    渔山岛的另一个胜迹当数“仙人桥”。在岛上走时它是“桥”,而从海面上看它,它便是一道巨大的“门洞”,高约20多米,宽约30多米,原本这里该是临海绝壁大悬岩,大自然造就了它,大自然又不停地雕琢它,终使崖顶一个约200平方米的岩石下塌,下塌的石被海浪拖得难知去向,而下塌后独独留下了临悬的一道凌空石梁!“仙人桥”居空横架惊涛之上,伏桥俯视,顿觉四面来风,可觉涛卷浪翻声如雷鸣,亦能觉身下的“桥”似颤似颠,大有即刻里会倾覆百丈涛谷之感。很少有游人坦然步过“仙人桥”到达对面的。这也是渔山留给游人的又一个悬念。  

檀兴渔村

  檀头山岛位于石浦镇东部的大目洋与猫头洋交界处海面上,北距县城37.5公里,由石浦港乘航船前往,仅需40分钟。岛呈南北向,东西长6.6公里,南北宽1.6公里,面积10.5平方公里,岛上地势高陡,山岗层迭,连绵起伏。主峰石檀山,海拔225米。100米以上山峰14座,岸线曲折长45公里。岛上有大、小两个海滩,又称“东海第一滩”(即姐妹滩)。岛上气候适宜,雨量充沛,光照足无霜期长,夏秋风急浪高,春夏大雾多,延时短,常年平均气温16.2℃,降雨日为120天。   檀头山乡于一九九二年三月撤乡并入石浦镇更名为檀兴渔村,檀兴渔村于九四年十月由原檀头山乡所辖前卫、东卫、长坑、六股头、双前、小沙、大沙、小宫后等八个行政村撤并建立。九五年一月建立檀兴渔村党总支部,下设前卫、后六、长六、双前、双沙五个党支部。九六年三月建立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现村级各组织网络健全,岛上居民已基本移居石浦,现村办公室座落于石浦镇海鲜街7#204室。   全村1031户,3159人,党员90名,劳力总资源1865人,实有劳力1286人,旱地面积331亩,山林面积5895亩,村现有固定资产68.85万元,渔业总产值1.882亿元,村集体收入12.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2520元,现有大马力钢质渔船245艘,总吨位24876吨,总马力64678马力,洋地运销船只5艘。   

浦渔村

  石浦渔村位于象山县南部的中国最早海洋渔业发祥地之一的石浦镇内,其前身是石浦镇渔业生产大队,现有居民703户,2454人,村庄区域面积0.72平方公里,分布于石浦城区、延昌、铜钿礁三地,人均纯收入11552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8542万元,其中村级集体收入56.15万元。全村经济收入主要依靠海洋捕捞业,现有钢质渔船170余艘,渔船总功率约42000千瓦。  

平阳厂村

  平阳厂村位于象山县南部的石浦镇西端,北依省道茅石线,西靠生态大塘港,南临打鼓峙船舶修造基地,交通便利,发展环境十分优越。全村共有村民510户,人口1670人,由平阳厂与泥礁两个自然村组成,目前有正式党员41人。耕地面积1032亩,盐场425亩,山林面积1457亩,各类企业18家,产值愈1亿,村办集体企业一家,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愈佰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8500元。先后获得县科普示范村、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2006年首次被命名现代化市级小康示范村、市级文明村   近年来,平阳厂村把创建“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作为重点抓手,实施了以“六化”建设为核心的项目,并按“村美、户富、班子强”的要求,精心组织,扎实开展创建工作,累计投入资金280万元。村办集体企业浦港机械厂,村民自办个体企业17家,积极发展特色养殖业,引进跳跳鱼、珍珠蚌、澳洲龙虾、南美白对虾等特色品种。村办达标幼儿园3家,改造村图书馆、文体活动室、老年活动室,投入80万元,建成占地面积13000米休闲公园。抓好党建工作,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务公开民主议事制度,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开展法制教育和法制讲座。全村30余户村民新建别墅式住房,村内路面硬化率达100%,大力实施亮丽工程和绿化工程,村内建成标准共厕6座,村专设保洁员3名,对全村实行“一日三扫”,实行垃圾袋化。   

南向村

  南向村地处石浦镇金星片的西部,现有286户,常住人口860人,耕地760亩,山林1150亩,养殖塘264亩,果园593亩。我们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以党支部为领导核心,村各套班子分工明确、团结合作,以经济建设为重点,同时大力推进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本村先后多次被评为县、镇两级先进党支部,县级卫生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优质服务村、环境整治村、绿化先进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和宁波市文明村等诸多荣誉称号。在上级党和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支持下,全村村民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实施“强村富民”战略,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大发展。 一、发展集体经济、实施“强村富民”战略 1 .利用山林资源,发展经济林。在县农林局的支持下种植优质杨梅150亩,天津蜜桃60亩,毛竹50亩。很好的将山林绿化与经济发展统一起来,现承包给村民管理,村集体年增加收入2万元。 2 .充分挖掘利用水库的自然资源。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水库库容量仅8万方。水利局投入补漏资金15万,村集体投入资金10余万,经过全面清理整修,扩容到现在的12万方。05年与金星工业区企业达成供水协议,为期五年,其中工业用水1元/吨,生活用水1.2元/吨,村集体年增加收入5万元。村里规划在两年内再投入15万元继续扩大水库容量。 3 .05年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决定,村集体收回原来分产到户的桔园80余亩,对外承包后村集体可收入4.6万元。 4 .我村是花岙盐场和灵岙桔场的股东。由于偿还重建债务等原因,今年我村收到承包费2万元,预计明年承包收入能达到7万元以上。 5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我们立足本地实际,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和生态农业。近几年共投入资金80余万建设了300亩果树基地,150亩蔬菜基地,200亩淡水养殖塘。基本建成田字型高标准果园、宽敞的机耕路和给排水渠。去年上半年完成农排改造和变压器增容工作,确保农业供水供电。我们引进了“宫川”早桔、“藤稔”葡萄、“幸水”梨等优质品种,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注册了“南香”品牌水果系列,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成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目标。 二、突出重点,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的卫生意识增强,村庄整治工作全面推开。2000年到2001年全村硬化道路1700米,6000多平方。当时因村集体经济困难,村民自发组织集资,投入资金20余万,义务工1000余工,泥工100工,2年内完成全部道路硬化,成为石浦镇第一个道路硬化村。去年我村投入10万将入村主干道拓宽至9米。为改变“脏、乱、差、臭”现象,全村全面清理露天粪坑300余个,卫生死角10余处,新建公厕5座,三格式化粪池3座,垃圾池10座。为保持路面清洁,房前屋后实行“门前三包”制,并落实专人专取,清洗公厕。水库洪道和溪坑污泥杂草丛生,砌石倒塌,村里投入资金5万余元,全面清理溪坑、加固两边砌石,水泥硬化坑底,并在两边绿化,使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为改变老居民区的散乱现象,村在东首统一规划造别墅20套。同时,旧村改造也在积极筹划中。今年村里投资60余万进行二次改水,家家户户重新铺设水管,极大的改善了村民的生活和生产用水条件。 三、抓建设、精管理,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村里安排2亩空闲土地建造休闲公园,道路两侧花坛400多米,保持四季常青。附近还配备了健身器械一套、乒乓球桌和羽毛球场,为村民休闲健身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利用村办公大楼,成立了老年活动室,配备了电视机、麻将桌、图书室和象棋桌等。村里还配备音响设备一套,供村民晚间跳健身操和唱歌。成立了花轿队,并获邀参加了“三月三”民俗文化活动。近日还对行馆附近的空场地硬化,建造篮球场和羽毛球场,也可以作为其他室外活动场地。抓好传统五月十三和正月十四的庙会活动,邀请越剧团进村做戏,同时开展计划生育和法制宣传活动。 四、抓宣传、讲文明,社会事业大发展 通过各种途径和有效载体,加强村民教育培训,积极组织村民参加村干部大专班、农技人员培训班、淡水虾养殖培训班,掌握专业技术,拓宽就业途径。组织本村企业家做创新创业报告,加强村民的创业意识。开展法律常识讲座,邀请有关专家授课,分发各种法律资料和图片,让广大村民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组织村民开展各类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大力提倡艰苦奋斗作风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程教育站的建设,更是为村党员和村民的学习和培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通过观看节目,不断的提高政治素质和致富能力。通过黑板报和近20米的宣传窗,宣传科技、卫生等知识,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成效。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加大对村困难户的保障扶持力度。目前,全村社会风气良好、治安稳定。  

东卫村

  象山县石浦镇东卫村,它是昌国卫六村之一。本村坐落在浙江东海沿岸那里的风景优美,气候宜人,那里的人勤劳善良。本村有常住人口486户,1309人分成12村民小组,有14万平方米的居住面积,575亩的耕地面积,3114亩的山林面积分成43块分别坐落在村的四周。  

鸡鸣村

  鸡鸣村位于宁波市石浦镇北处,距象山县城约25公里,正东临半边山景区,东南临中国皇城沙滩,正北临红岩景区,西北临神雕影视城.现有农户712户,常住人口2170人.果园342亩、山林4568亩、淡水养殖194亩,经济总收入4034.82万元,人均收入达13350元.   这些年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在镇党委、镇政府领导和帮持下,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村支”两委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党员干部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办事原则,得到了村民们一致认可、积极拥护!   我们信奉“相逢就是缘份,合作都是机遇”,竭诚欢迎省内外朋友前来商务洽谈或投资合作,共创辉煌!   

凤上山村

  石浦镇凤上山村位于石浦镇城郊结合部,全村共有农户202户,户籍人口648人,现有村民小组8个,村民代表17人,党员11人,村三套班子交叉兼职,村级组织健全。全村共有耕地面积39亩,山林面积1180亩。村集体经济收入在15万元以上,现有劳动力总数472人。新建办公大楼一幢,集办酒、老年活动室、办公于一体,村内主干道基本硬化,绿化带已栽种树木。  

金山村

  石浦镇金山村,原名昌国镇半边山村,由得天独厚的半边山而得村名——半边山村,因美丽的猪八戒传说而出名,寄意着海峡两岸水连水,山联山,同文同祖同江山。原村落位于象山石浦镇东端,濒临东海,直面台湾,融瀚海、美礁、奇石、险崖为一体,是一个美丽神奇而又原始古朴三面环海的绿色小半岛。呈条形向东绵延的半边山,植被繁茂,草木葱郁,遍布野花异卉,适宜人居。沿山而筑的村落,一式砖混构、梯形楼层,排列有序,风格别致。登高远眺,天水一色,烟瀚浩渺。蓝天碧海,行船飞鸥点点,是观海景和欣赏海上日出日落的绝好去处。俯视山下,奇礁林立,卵石翻滚,有一处断崖续间延伸海竟达千米之遥。滩上可见潮起浪花飞溅,可闻涛声轰鸣,雪浪翻滚之声。由宁波城建投资有限控股公司投资20亿元开发的休闲度假、观光旅游为主题的高档旅游生态度假区也正在加紧建设之中,现已进入第二期,我村比较适合自助游,需要来玩的可以自己开车到蛟龙,然后爬过一座,就可以见到世外桃源的半边山村了,也可直接从石浦乘小船过去。    生产生活之需要,于一九九二年渔村移居至石浦镇,更名为金山村。现村办公室位于石浦镇大庆路,全村分散居住,以天门路为集中。渔船主要停泊于石浦养殖公司码头,全村210户,698人,党员21人,钢质渔轮46对,以海洋捕捞为主业,多种经营为收入,全村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井水村

  井水村地处石浦镇西部,由井水和黄泥头两个自然村组成。我村东至上湾,南接沿海南线,西至马峙,北靠庙后山,村域面积1.38平方公里。现有156户,461人。全村现有耕地437亩,其中水田207亩,菜地146亩,果园231亩,山林964亩。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和淡水养殖,其中我村是石浦地区较早开展淡水养殖业的村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颇具规模。现有鱼塘200多亩,主要养殖鲶鱼、黑鱼、南美白对虾等,直接或间接从事淡水养殖业的有100多人。      欢迎各地经销商洽谈合作。

下塘村

  下塘村位于宁波市石浦镇西处,距石浦中国水产城一公里,南临石浦港,东西侧是石浦水产加工区,村域面积0.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8个村民小组,农户220户,常住人口745人.耕地442亩、山林200亩,尚有留地100亩。现有固定资产总值3500万元,社会总产值4050万元,人均收入达9250元。本村现有村办公楼1幢5间460平方米,公厕1座50平方米,硬化道路3320米,13860平方米,有鱼粉厂4家,砖瓦厂1家,黄沙经营部1家,钢质渔轮11对,大货车1辆,出租车5辆。拖拉机65辆。   这些年来,我村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在镇党委、镇政府领导和帮持下面,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村二委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党员干部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办事原则,得到了村民们一致认可、积极拥护!如今在村书记潘喜伟、村长池恩伟的带领下,村里的各项建设如火如荼的进行。我们信奉“相逢就是缘份,合作都是机遇”,竭诚欢迎省内外朋友前来商务洽谈或投资合作,共创辉煌!   

中心村

  中心村地处石浦镇城西中部,位于盐厂中心地带。东与北山、东边二村为邻,南接水产品工业园区,西与西边村相连,北首沿海南线一级公路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现有203户,605人,村民小组6个,党员15名,村民代表13名,村三套班子成员交叉兼职,村级组织网络健全。全村现有耕田面积251亩,山林面积383亩。村集体收入近2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838元。现有办公楼一幢约200余平方米,老年协会1家与东边、北山邻村共建共管。村集体有桔场、菜市场、石矿、码头、碾米厂、养殖场等产业项目。全村现有钢质渔轮10艘,运输车辆46辆,鱼粉厂、养猪场、鸭场若干。目前已基本形成农渔业、工业、运输业、商业、餐饮业等项目齐全的产业格局。村内主道硬化率达100%,安装路灯31盏,已建造公厕2座,并彻底消灭露天粪坑, 生产垃圾实行袋装化,并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改观。  

对面山村

  对面山村成立于2004年7月,由原对面山、湖礁湾、上布袋、下布袋四个自然村组成,现有行政区域4.8平方公里,户数306户,人口905人,劳力443人,党员29人,预备党员1人。耕地面积552亩,山林3361亩,拥有大马力钢质渔船58艘,海水养殖面积730亩,全村85%青壮年从事渔业捕捞与海水养殖。2008年对面山村村集体总收入78100元,人均年收入14121元。  

横峙渔村

  横峙渔村位于石浦镇西侧,与鹤浦镇隔港相望。地理条件独特,左面与中国水产城毗邻,右面石浦渔需物资综合市场(已规划筹建)。前方为番西中心渔港,渔汛旺季千艘渔轮云集港面。水产品加工园区近在咫尺,集水产品交易、收购加工、渔需物资供应,向渔船供冰、供油、供水于一身的国家一级渔业基地就在我村前,新港西路穿村而过是全国各地客户来水产城采购水产品的必经之地。横峙渔村已参与石浦渔需物资综合市场合股筹建,村集体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横峙渔村现有住户164户,人口483人,拥有大马力钢质渔轮70艘,是石浦镇重点专业渔村之一。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605万元,渔民人均纯收入18337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27万元。   

延昌农村

  延昌农村坐落在位于东海之滨的石浦镇内,现共有常住人口242户615人,其中村民代表21人。有土地55亩、山林558.8亩.村建有村老年协会、菜场及网场两个。村男60周岁,女55周岁参加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共137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595人。   2008年我村作为村股份合作制试点村进行村股份制改革,现我村已基本完成股份制改革,计参加股份制人口751人,在册人口513人,死亡人口145人,总股份2102.18股,贡献股1351.18股,人口股751股.  

坦塘村

  坦塘村位于石浦镇西部,是目前沿海南线的末端,现有一条7米宽道路从村庄东侧经过,接沿海南线,三门口大桥全线贯通后,交通便利,发展坏境十分优越。全村现有村民315户,937人,耕地面积1830余亩,养殖塘1000亩。村集体收入1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3000余元。今年来,坦塘村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精心组织和谋划,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努力挖掘自身的潜力,广泛发动村民参与,全力加快发展,走出有自己农村特色的经济发展之路。经济富裕了,环境优美了,村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先后获得市级文化村、县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县民主法治示范村,县环境整治村、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等众多荣誉。    经济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动力和关键环节,坦塘村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培养特色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向着强村富民的目标奋力前进。   柑桔葡萄等水果种植和养殖塘养殖是坦塘村具有特色的二大支柱产业。全村水果面积1270亩,占种植面积的73.5%,比2007年增加了270亩。葡萄种植面积放大,从30亩增加到了300亩,已占水果总面积的23.6%。特别是50亩大棚葡萄获得了比常规种植多了2—3倍的经济效益,为今后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奠定了基础,估计今年水果总产可达4000吨,比去年多160吨。350亩养殖塘实行标准化改进后。全塘梭子蟹产量增加12000斤,增值70万元。   村里老宅基地整治工作已经全面,整治30余亩,每亩由政府补助60000元,直接经济影响高达180万元。   建立了无公害养殖基地,投入28万元,380亩养殖塘实现了标准化改造,提高了经济效益。果蔬交易管理房建成,占地面积1320平方,建筑面积250平方,投入资金23万元,为果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008年年初,疏通河道200公尺,维修排渠道及机耕路2000公尺,计土方2000多方,延伸450米,共投入资金7万元。   投入12万元改造村图书馆,配备舒适的阅读桌椅,入馆图书达2000余册,村文体活动室560平方米。投入28万元,建成占地2400平方米的村级休闲公园,全面绿化,健身、休闲、活动等设施齐全,成为村民文化娱乐的理想场所。积极引导村民组建铜管乐队、女子健身队、乒乓球队等文体队伍,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村文明层次。    村里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开展文明道德宣传教育;经常性举办村民读书活动,开展科学知识、法律法规、公民道德等各类讲座,推进移风易俗,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我村按照“全面小康村”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精心组织,扎实开展村庄环境的集中整治,狠抓了基础设施建设。进几年来共投入资金371万元。使全村的生活设施、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变。具体为:对4500米村内主路和支路进行了路面硬化;种植600多株茶花进行村道绿化;安装路灯36盏,新建垃圾箱18只,落实负责垃圾运送兼职清洁员一名;新建农民会所综合楼一座,建筑面积640平方米,内有篮球场一个,健身器材一套;村内共建有三所公共厕所。    通过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居住坏境日渐改善,呈现出道路整洁、环境秩序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景象,同时干部之间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关系更加密切。村民的卫生坏保意识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在村民中已初步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氛围。   

昌桥村

  昌桥村位于昌鸡山脚,依沙石公路,西邻昌国中街,中贯昌前街。昌国小学附属幼儿园、昌国卫生院、昌国菜场均座落在村庄内,是昌国的“闹市区”。全村416户、13个生产队、人口1310人,耕地面积655亩,山林面积1418亩。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建筑业三大主柱产业,现有种植户、养殖户300余户,建筑承包户10来户。柑桔、蔬菜种植和家禽、南洋白虾养殖已初具规模,建筑在上海、宁波等地小有名气。  

九井村

  九井村位于昌鸡山脚,依沙石公路,西邻昌国中街,中贯昌前街。昌国小学附属幼儿园、昌国卫生院、昌国菜场均座落在村庄内,是昌国的“闹市区”。全村341户、人口954人,山林面积1282亩。    改革开放以来,全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种植业、养殖业、建筑业三大主柱产业,柑桔、蔬菜种植和家禽、南洋白虾养殖已初具规模,建筑在上海、宁波等地小有名气。  九井村与番头岙村、东门渔村、渔山渔村、檀兴渔村、浦渔村、平阳厂村、南向村、东卫村、鸡鸣村、凤上山村、金山村、井水村、下塘村、中心村、对面山村、横峙渔村、延昌农村、坦塘村、昌桥村、西边村相邻。  

西边村

  西边村,因其名,似乎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那句著名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当然出处不一定为此,但仍然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全村有住户165户,总人口501人,从业人员271人,其中男劳力占到了139人。全村果园面积21亩,山林面积123亩,淡水养殖面积17亩。同时有村民小组长5人,村民代表6人,党员16人。   来到这座美丽的村庄,三五成群的小孩嬉戏于村口的花园中,荡秋千、转-,喃喃细语似乎让人洗尽铅华,重回童年。一进入村庄,便可看见宽敞整洁的老年协会大楼,这是西边村为之骄傲的一座集体大楼,是全村人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黄金宝地,也许它不是最豪华的,但却可以说是最融洽、最和谐的,宽敞的水泥地既可晒谷子,也可办展销,干净的一楼张贴着整齐的村内公告,人们在内既能尽情娱乐,又能有效地了解、参与村内外的事宜。整洁的二楼市村内办公区,分工明确,整齐划一。村干部领导有力,勤于为民,一派和谐稳定的局面。   村领导深刻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从经济上有所突破,除了积极支持村民劳作致富,更致力于依傍中国水产城临近西边村的良好地理位置,使从事水产生意为主的西边人得到了很大的实惠。同时,根据西边村空地多的村内实际,紧抓发展契机,吸引企业投资建厂,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更带动了劳动力的需求,留住了往外流失的人才。在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28.6万元,村级资产386.47万元,其中人均收入6840元,村集体年收入113400元。   最引人注意的除了美丽的村庄,更是我们可亲可爱的西边人,每个村都有自己的脾性,西边人似其特色的村名,也独有西边的文化特色,西边人热情,爱笑,乐于接纳外人,亦喜与人开上几个玩笑,村内外对西边的评价永远是“良民”,那是因为他们爱好参与村内建设,但不会无理地争辩,和平相待。在这样良好的氛围下,居住于村里的外来打工人员也很快的融入了这个大家庭,为新农村建设贡献着一份特殊的力量。  


延昌农村特产大全




延昌农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