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幢村位于我县东郊,距离县城5公里左右,大徐殷夫中学旁边。塔幢村总体呈狭长格局,靠山而建,现在册人口1250人,为我镇一个大村。我村依山而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城郊旅游休息的好地方。在现有领导班子的努力下,我村正在新农村建设的大道上大步前进,欢迎各界人士来我村旅游与投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25109 | 315000 | -- | 查看 塔幢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塔幢村 |
塔幢村位于我县东郊,距离县城5公里左右,大徐殷夫中学旁边。塔幢村总体呈狭长格局,靠山而建,现在册人口1250人,为我镇一个大村。我村依山而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城郊旅游休息的好地方。在现有领导班子的努力下,我村正在新农村建设的大道上大步前进,欢迎各界人士来我村旅游与投资。 |
大磊头村 |
大徐镇大磊头村现有农户159户,人口530人,耕地面积176亩,山林面积910亩。近几年来,我村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口袋”和“脑袋”一起富,以经济富村、精神立、科教兴村、民主治村、文明建村为思路,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2008年,村集体年收入19.4万元,人均收入8428元。先后荣获县级村落文化示范村、市级环境整治村等荣誉称号。 |
雅林溪村 |
雅林溪村属大徐镇南边的一个行政村,南面离县城5公里,西面是浙东有名的“射箭山”,北临新开发的旅游风景区----“军民塘”,船亭(白)公路穿村而过,全村共228户,787人,其中党员32名,全村耕地面积896亩,水田460亩,旱地320亩,山林1620亩。2008年人均收入8408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6万元。近年来,雅林溪村本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目标,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干部群众的刻苦努力,结合本村实际,讲究实效,使雅林溪村的村容村貌实现了一年一个样,各项工作都有了明显的成效。但对照新农村建设要求,与其他先进村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立足于本村,发挥本村优势,提高业务技能,管理水平,利用远程教育工程传递活动信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把我们雅林溪村打造成为丹城的后花园。 |
相思村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一走进大徐镇的相思岭村,便想起这两句诗。走近那座小小的石拱桥,便看到桥上写着大大的三个字:“相思桥”。桥边,一座正在修建的赵五娘庙宇前,前面的一块碑文上刻写着:“赵五娘一路走一路思念丈夫,想到伤悲时就捧起琵琶,越弹越伤悲,眼泪滴下来连成一条线变成一条岭,这就是相思岭。”相思岭因此而得名。 相思村由相思岭、泥塘、范家山三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57户总人口713人,主要经济来源靠农业和外出打工收入,全村耕地总面积426亩,其中旱地30亩,水田396亩。近些年先后被评为县文明村,文明单位;党支部先后多次被评为县级基层先进党组织。 |
甲田弄村 |
甲田弄村位于大徐镇北面,接壤大徐村,现有村民311户,806人。农业经济以水稻,杨梅为主。村文化底蕴极好,其中,村后山的白云寺极具文化气质。 甲田弄村人杰地灵,人文荟萃,王鉴光、王增光等在当地享有盛名。 甲田弄村以“创先争优促发展,共建富美和谐村”为主题,紧紧围绕农村改革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通过提升工作思路,带头做好典型;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发展思路;转变工作职能,推行优质服务等方式,把创先争优活动与推广“村民说事制度”、“一定双评双考”等工作机制相结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发展。 |
上岙村 |
上岙村位于大徐镇南部,于下岙村和新凉亭村接壤,共有住户226户,人口626人,有4个村民小组,0党员22人,村主要经济收入是石场和土地承包利润,劳务输出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上岙村在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富裕,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文明和谐。为创建和谐新农村,上岙村倡导新作风,在村民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加大民主建设。结合村里实际,制定了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决定本村经济项目的承包、租赁、征地及收益的使用和建设项目的立项等一系列涉及村民切实利益的各项事务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村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务公开以来,完善了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了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表由村级财务指导中心落实专人张贴。进一步落实和规范财务逐项逐笔公开。一般的村务做到每月公开一次,重大事项做到一事一公开。为了紧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上岙村投资近数十万元建造村办公大楼,方便村民办事。同时,为了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健身设施、休闲公园建设和宣传教育,满足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据村民的意愿在村设立了图书阅览室、休闲公园和宣传窗,购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书刊和报纸,免费对村民开放,给村民充电,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 |
章家弄村 |
章家弄距大徐镇人民政府西2.25公里,距丹城2公里在盛宁公路、船白公路东侧,沿大尖山西麓,呈块状分布。辖本村(章家弄)、自然村(船倒山),章家弄为村委会所在地。坐北朝南,三面环山。北董家坑山,东花山、长坑山、毛洋山,南隐家山、大溪坑山,西为盛宁公路。村溪源出花山,经村流入雅林溪。村总面积132.8公顷,耕地面积为35公顷,其中水田28.6公顷,山林97.8公顷。有村民272户,768人,32姓,张、鲍居多。土地面积3775亩,其中山林3015亩,耕地760亩。村经济以农业为主要,主要经济作物为水稻、杨梅、柑橘为主。2011年人均收入12076元。 《张氏宗谱》载,清乾隆间,其祖圣三从慈溪迁虎啸铺,次子桂攀析属于此。村前孤山原系海岛,周围多礁石,船常触礁沉没,故名船倒山。村以此山名。明属游仙乡18都,清属游仙乡16都,民国初属怀珠乡,民国27年(1938)属8保,民国35年(1946)属东山乡11保。解放后,1951年属雅林溪乡,1958年建生产队,1961年称大队,下属6个生产队,1983年改为村,1992年5月属大徐镇。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村的基础设施,我们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至目前为止,我村共集资100多万元投入村庄各项建设,通村道路、村内主要村道路面全部实现硬化。村标准道路建设2条,村中央路建设已完工,村庙前到中央路道路正在建设中;村3100米长的下水道改造基本完成;改造自来水管2300米,完成自来水改造工程;修建停车场1800平方米,方便村民出行;拆除危房2300平米,整理宅基地6亩;建成了卫生公厕、垃圾池、村前绿化广场及地名标志村牌;村内次村道路面达到硬化,建成休闲娱乐广场2500平方米,进村道路安装路灯88盏,实现亮化。 |
杉木洋村 |
|
下岙村 |
下岙村位于大徐镇南部,于上岙村和雅林溪村接壤,共有住户230户,人口670人,有5个村民小组,0党员22人,村民代表30人,水田384.8亩,耕地40亩,村主要经济收入是石场和桔场的承包利润,劳务输出收入是村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下岙村在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村民生活富裕,村容村貌整洁,乡风文明和谐。 为创建和谐新农村,下岙村倡导新作风,在村民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加大民主建设。结合村里实际,制定了村民代表会议等制度,决定本村经济项目的承包、租赁、征地及收益的使用和建设项目的立项等一系列涉及村民切实利益的各项事务由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村里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推进村务公开以来,完善了村务公开的内容,规范了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了村务公开栏,财务公开表由村级财务指导中心落实专人张贴。进一步落实和规范财务逐项逐笔公开。一般的村务做到每月公开一次,重大事项做到一事一公开。为了紧跟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下岙村投资近100万元建造村办公大楼,方便村民办事。同时,为了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健身设施、休闲公园建设和宣传教育,满足广大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根据村民的意愿在村设立了图书阅览室、休闲公园和宣传窗,购进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书刊和报纸,免费对村民开放,给村民充电,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在环境卫生方面,下岙村投资数万元在村建造公厕、垃圾箱,并配有专职的清洁工每天清运垃圾。通过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居环境的治理,使下岙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08年7月份,下岙村建成了大徐镇第一个农村聚餐规范化管理示范点。 |
虎哨铺村 |
大徐镇虎哨铺村为象山县新农村建设“1560”工程试点村之一。该村位于象山县城东郊,地处汤家店工业小区和新凉亭工业小区中段,距县城仅2公里,发展经济条件十分优越,已落户企业3家,其中1家企业产值在1000万元以上。全村现有常住人口620人,外来人口100人。该村由松篁、桃家园、凉亭街、虎哨铺四个自然村组成,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3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900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