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象山县 >> 新桥镇 >> 下七里村

下七里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下七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七里村简介

  下七里村位于新桥镇西南部,坐北朝南,全村共辖2个自然村,分别是下七里村和花前村,是我县“1560”工程示范村,共有404户人家,总人口有1150人。村共有良田980亩,山林面积有3725亩。村民主要种植大棚蔬菜,妇女则主要在村引进的电子厂上班。村里有0员35名紧紧的围绕着村领导班子,进行经济建设、环境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在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最近几年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鱼塘的承包款,且积极引进工厂企业,为村民们增添就业机会,提升人均收入。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225110 315000 -- 查看 下七里村谷歌卫星地图

下七里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下七里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韩升村

  韩升村位于新桥镇西北部,交通便捷,省道茅石线穿村而过。村域面积0.88平方公里,由外韩和小白蛇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06户,341人。韩升村依山傍海,空气清闲,风景秀丽。村民家家户户种植杏梅,已有五百年的历史,韩家梅子酸甜可口,具有止泻解渴、清疮消肿等功效。附近的蟹钳涂海水清澈无污染,鱼、虾、蟹等鲜美可口。 近年来,韩升村充分利用丰富的山、海、岛、涂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在今年上半年,投资280万元开发建成了以海马大滑场、海鲜捕捞区、天然泥浴场、海水游泳池、人造泥浴场、海面竹筏游划区、鱼虾垂钓区、无公害果园采摘区、绿色蔬菜种植园等功能区块为一体,占地近1000亩的象山海涂体验乐园。于今年7月18日隆重举行了象山首届“海涂节暨全县海涂趣味运动会”,吸引了上海、杭州、宁波等长三角区域大批游客前来观光、旅游,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下七里村

  下七里村位于新桥镇西南部,坐北朝南,全村共辖2个自然村,分别是下七里村和花前村,是我县“1560”工程示范村,共有404户人家,总人口有1150人。村共有良田980亩,山林面积有3725亩。村民主要种植大棚蔬菜,妇女则主要在村引进的电子厂上班。村里有0员35名紧紧的围绕着村领导班子,进行经济建设、环境建设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在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最近几年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在的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鱼塘的承包款,且积极引进工厂企业,为村民们增添就业机会,提升人均收入。  

东溪村

     东溪村位于五狮山麓南首,新桥镇西北部,省道茅石线、县道东旦公路交汇点,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十分便捷。 东溪村历史悠久,据今有743年历史,村庄面积纵横2.5平方公里,约1100户,近3100余人口(其中老人588人),耕地面积1800亩,旱地面积1100亩,山林面积7880亩。村内兴办企业九家,为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2008年实现村集体经济35万余元,农渔民人均收入7100余元。   东溪村党支部狠抓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目前,本村支部有支委4人,党员63名。2005年10月建立了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并完善了党务村务财务公开栏,增设了电视机、电脑等一批硬件设施,并配备了一名专管员,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员的管理教育、发展党员等组织工作提供了现代的管理平台。在村支部强有力的领导下,东溪全体村民正朝着富裕安康的目标奋勇前进。   

黄公岙村

  黄公岙村地处大塘港东南侧,毗邻象山县著名旅游景点——象山影视城,隶属新桥镇,也是县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山海楼的所在地。全村涵盖2.69平方公里,现有居民606户,总人口1904人,其中党员57人。   特色产业发展。我村以草莓、枇杷、柑橘等效益农业为特色。搭象山影视城之便利,广开销售之通途;借大塘港之地利,行水产、特色养殖之能事,拓村民发家致富之新路;兴办针织厂等企业,增就业之通途而利民生。    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多来,我村新修公路,休闲公园,实行村庄整治等,逐渐实现村庄规划和村道硬化、绿化、亮化,为村民提供了更加便利、整洁、优越的人居环境。    精神文明建设。我村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新村。购置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闲健身;组建文体队伍,丰富村民业余生活;举办黄公岙村农民文化节,促进我村文化队伍的发展、壮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的扎根、稳固和发展。力争将我村打造成人居环境优越、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村。   

高塘村

  高塘村位于象山县中南部,地处新桥镇东南方,茅石线与大下线交叉口处,全村共由大地头、黄家、舒家、郎干山、下高塘等6个自然村组成,共305户,906人,全村土地面积2488亩,其中耕地面积583亩,林地1344亩。   我村主要是以种植业为主的纯农业村,主要的特色产品有柑橘和枇杷,特别是新引进的白沙枇杷,已经成为我村的主打产品;另外苗木种植在我村也占有相当一部分。   在近两年的新农村建设中,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共投入资金280万元,完成上黄家、郎干山2个自然村搬迁,实现村道硬化1.7公里,建成村民会所、图书室、休闲中心等场所,同时引进了企业数家。2008年,通过各方面积极探索、共同努力下,推出了“文化象山、色彩高塘”项目,同时积极开展美化家园活动,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高塘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俨然成为了我村一张独特的城市名片。先后多次被评为市级村落文化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县级生态示范村、县级环境整治村、县级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村“两委”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以村庄整治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为抓手,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将本村建设成为村美、户富、班子强的新农村。  

高湾村

  高湾村位于象山县新桥镇东部,东西走向,地貌狭长,交通便捷,下大线穿村而过。全村有户籍居民632户,2232人, 党员62名,耕地面积1872亩,山林面积4600亩。2007年以来成功举办枇杷节暨农民文化节,高湾枇杷名扬县内外;渔业倡导对虾、梭子蟹、蛏子和淡水养殖。村北白岩山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班子建设。该村“两委”成员紧密团结在以金加木为支部书记的周围,具有较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带领群众发展农村经济,致富奔小康。该村先后荣获农机安全示范村、2007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2007年度新桥镇先进妇女组织、宁波市村落文化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产业结构。自1997年起,高湾村2000多群众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以农业增效为宗旨,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通过政策引导、党员示范、科技推动、资金扶持等措施,带领全村发展特色枇杷和观光旅游两大产业。目前,全村共发展枇杷基地3000余亩,总产值1000多万元。全村靠枇杷致富农户达60%. 特色经济。高湾村盛产枇杷,历史悠久,至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年为该村创收入100余万元,为我村的特色产业。 基础设施。公路建设:硬化村级道路2250米;优质果园路:19条,总长5350米。居住条件:2007年实施偏远村向中心村搬迁工程,目前,全村楼房居住率达到70%。文化生活:普九率达100%,电话、有线电视入户率达90%,高湾村图书馆面积80余平方米,可放置图书5000余册,一次可供30人阅读,现有藏书2000余册;另外随着农村经济得到发展,群众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在腰包鼓起来的同时,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突显,生活方式开始追求健康化、时尚化,农民健身队应运而生,每当夜幕降临,中老年朋友们就在村文体活动中心跳起健身操。  

板岭村

  新桥镇板岭村,地处新桥镇西北部,茅石80省道线临村而过,全村共有近305户,916人,村域总面积1.2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650亩,耕地面积1213亩,养殖面积180亩,主要集中于崇在塘与龙王头塘,引进企业1家,为宁波汇壬针织有限公司,解决了村里妇女就近劳动力200名左右。2008年,村集体收入27万元,人均收入9118元。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支部和村委会,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一致,分工协作,使得我们板岭村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不断前进。先后获得了省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省级五好村党组织、市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文明村、市级园林式村庄、市级卫生村、县级先进党组织、县级综合治理先进村、县级民主法制建设示范村、县级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村、县级文明村等,目前正在争创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关头村

  关头村位于象山县新桥镇中部地区,村内区域面积2800亩,耕地面积1400亩,山林面积6000亩。全村856户,2718余人,现有党员82人,25个村民小组,48个村民代表,200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人均收入7200元。   关头村交通便利,省道茅石线沿村而过,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村周边土地肥沃,适宜经济林作物生长,尤以种植柑橘盛名。2007年,村实现了实施道路硬化、优质果园改造、招商引资等项目,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村风文明和谐,社会安定。   关头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措施发展集体经济,发展特色农业经济,壮大工业经济。关头村还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至今实现道路硬化8790多米,共投资190余万元。2007年,还投资65万元,对全村自来水设施进行了改造,让村民喝上了干净、放心的水。    目前,关头村党支部坚持以-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努力进取,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新村而努力奋斗。   

洋坑村

  新桥镇洋坑村,全村共251户,823人,其中党员28人,村民代表37人,拥有耕地486亩,山林1180亩。2008年洋坑村村班子调整后变化显著,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村庄、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变。2008~2010年,通过村领导班子和全体村民共同努力,村里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去年共硬化村道5000米,自来水、下水道5800米,立杆拉线路灯400米。村民筹资80余万元用于维修文体活动中心(祠堂)。2010年已经完成宅基地整理20余亩,村道、小流域等筑石300米,拓宽道路,拆除100平方米平方2间,建立公厕30平方米一座,整理多年荒芜的晒场2000平方米。筹备建立一个集健身、球场、绿化、草坪等为一体的露天文体活动场所,预计总投资150万元,现已全面动工。   村班子团结坚强,心往一处聚,劲往一处使,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力不断得到增强,及时完成上级党委、政府各项任务。   

海丰村

  海丰村共有三个自然村(乌江、蛤沙、弹涂岙)合并组成,全村共195户,605人,348劳动力,其中男劳动力195人,女劳动力153人,全村有0党员21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村民代表21人。全村耕地面积405亩,山林面积1360亩,浅海滩涂5680亩,可养面积3500亩。村党支部有支委三人组成,王纪四任书记,支委王西富、吴伟万;村委会有三人组成,王西富任村主任,村委史久国、史悠普。全村低保户19户,28人,其中特困户3户,市省级低收入户各20户,共40户。全村每年村级集体收入3万余元,属新桥镇集体经济薄弱村。   海丰村交通便利,省道茅石线沿村而过,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风景秀丽,人杰地灵。2007年,村实现了实施道路硬化、滩涂养殖场改造、招商引资等项目,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村风文明和谐,社会安定。      近几年来,海丰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级经济从原来几千元发展到现在的3.3万元,农民收入从2003年人均收入4126元到2007年人均收入提高到4930元,村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内环境整治进一步得到改造。       目前,海丰村党支部坚持以-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努力进取,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新村而努力奋斗。   

上盘村

  上盘村地处大塘港东南侧,毗邻象山县著名旅游景点——象山影视城,隶属新桥镇,有住户274户,人口861人,共有农村劳动力503人,占总人56.4%,其中农业劳动力289人,占农村劳动力65.5%,外出劳动力122人,人口密度220人/平方公里,年人口出生率4.2‰,自然增长充2.5%,2008年人均收入6214元,人均住房63平方米。   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多来,我村新修公路,休闲公园,实行村庄整治等,逐渐实现村庄规划和村道硬化、绿化、亮化,为村民提供了更加便利、整洁、优越的人居环境。    精神文明建设。我村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新村。购置健身器材,供村民休闲健身;组建文体队伍,丰富村民业余生活;举办黄公岙村农民文化节,促进我村文化队伍的发展、壮大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农村的扎根、稳固和发展。    上盘村是生态和谐、乡风淳朴、安居乐业的好地方。先后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 、“市级专业特色村”、“市级园林式村庄”、 “县级生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春天山花烂漫、争奇斗艳、漫山遍野、蝶来蜂去;夏天山青水秀、积翠凝蓝、滨海波澜、避暑胜地;秋天硕果满纸、红黄绿橙、色彩斑斓、尽享美味;冬天,渔歌唱晚、海岛探险、篝火晚会、暖人心房!园内以柑橘、葡萄、杨梅、蓝莓为主导产业。    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村支部和村委会,以-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一致,分工协作,使得我们板岭村在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石柱里村

  新桥镇石柱里村,位于新桥镇中部,村域总面积为8321余亩,其中山林面积5500余亩,耕地面积1213亩,人均0.97亩。其中种植水密桃、柑桔550亩,投产杨梅3100株,全村拥有耕地面积1213亩,其中水田720亩,旱地493亩。全村属山地间以冲积、海相沉积平原地貌,土地土壤石砂土、黄泥土为主丘陵分布在新梅路东首,土壤以黄壤、潮土、盐土为主。村内有水库一座,蓄水量为12000立方,堰坝二座,是村民饮用,农田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   石柱里村属亚热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雨量丰沛,日照充足,但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北偏东,夏季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气温为16.9度,绝对最高气温38度,绝对最低气温零下-5.4度,≥10℃的年有效积湿5299℃,年平均相对温度80%;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降雨量1600mm,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梅雨季节和台风季节,历年平均气温16.5篊,无霜期为230~240天,平均日照时数为1902.7小时/年,年太阳总辐射量97-100千卡/cm2,平均相对湿度在80%左右。八、九月份为台风季节,易受台风侵袭。   2008年,全村共有住户228户,人口689人,共有农村劳动力354人,占总人口51.4%,其中农业劳动力232人,占农村劳动力65.5%,外出劳动力122人,人口密度220人/平方公里,年人口出生率4.2‰,自然增长充2.5%,2004年人均收入4710元,人均住房63平方米。村民提前致富,八十年代开始造房都向村口良田迁移。因原村发源地千家万户老屋成片零落荒芜,个别想利用老屋基重新建房也很难实施,但村里还有很多村民计划近期要建房,为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上海几位企业家的发起下,村三套班子多次讨论走访,并经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大部分村民的支持下,计划在原长排楼宅基地进行新农村建设示范,   石柱里村是生态和谐、乡风淳朴、安居乐业的好地方。   

灵岙村

  灵岙村位于新桥镇西南部,灵岩山脚,新桥镇与定塘镇交界处,由上灵岙、中灵岙、下灵岙三个自然村组成,总户籍居民204户,624人。村域总面积2693亩,其中耕地472亩,山林1411亩,其他687亩,河塘123亩。村级集体经济以养殖承包款为主要来源,村主要经济作物为柑橘。  

石柱外村

  石柱外位于新桥镇中部,三面环山,主要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全村共有近182户,607人,村域总面积100平方公里,山林面积70.6公顷,耕地面积23公顷,养殖面积200亩(主要集中于高湾塘和大塘湾),人均年收入6326元.为镇属所在地新桥小集镇周边村。该村自然环境优美,人居条件优越。到目前全村已发展到203户,总人口达到668人,拥有劳动力450人,60%男劳力从事建筑行业,其中10多户在家村民从事紫菜海水养殖。目前有党员24名、预备党员1名、积极分子考察对象3名。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96亩,人均占耕地0.59亩  

七林湾村

  七林湾村位于新桥东南部,距镇政府5公里,辖两个自然村,全村共有246户,821人,5个村民小组。劳动力490人,耕地面积533亩,其中水田425亩,旱地128亩,山林总面积1500亩,其中统管山200亩,自留山1300亩。水果面积225亩,枇杷种植面积为120亩,柑桔为50亩,葡萄15亩,竹山40亩。咸水养殖塘20亩,淡水库鱼塘12亩。2013年人均收入为12600元,集体经济收入14万元。    七林湾村交通便利,省道茅石线沿村而过,三面环山,一面临海,风景秀丽,人杰地灵。2013年,村实现了实施道路硬化、滩涂养殖场改造、招商引资等项目,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居环境不断优化,村风文明和谐,社会安定。先后荣获宁波市文明村、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目前,七林湾村党支部坚持以-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努力进取,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新村而努力奋斗。   

山根村

  山根村位于新桥镇西北部,北倚五狮山,省道茅石线挨村而过,交通便捷。山根村现有人家451户,近1263余人口,自古文风盛行,多出俊才。国学大师陈汉章先生在北大任教时,手下有四个得意门生,人称“四猢狲”,其四个人均出自象山故里,其中山根就占两个:顾德涵、顾福漕(均学法律),由此足见山根之秀。  


下七里村特产大全




下七里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