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水社区位于城区西部,距街道驻地0.5公里。因纪念我国明代中日文化交流先驱余姚“四先贤”之一朱舜水得名。2002年6月由鸳鸯南路、寺后路、西石山路三个居民委员会合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而成。原鸳鸯南路居委,因地处富巷新村鸳鸯南路鸳鸯桥,居以路名,1989年建居委,属余姚镇联盟桥街道,2001年9月撤镇建街划西北街道(今称阳明街道)。原寺后路居委,因驻地原有县衙城外接待寺和“西石山寺”多处寺院,以寺得名,1989年建居委,属余姚镇联盟桥街道,2001年9月撤镇建街划西北街道。西石山路居委,境内为旧时城外“接官亭”西石山驿站,上世纪八十年代西石山路开通,居以路名,1989年建居委,属余姚镇联盟桥街道,2001年9月撤镇建街划西北街道。现境区域东至市中心东江交界,南临北滨江路,西接西石山路,北临阳明西路,总面积0.39平方公里,总户数4229户,常住非农业人口12100人,184幢楼群,184个居民小组。区域内有市经济发展局等市直属机关、企业单位7家。是全国商业示范社区、省百佳示范社区、省科普示范社区、宁波市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宁波市“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宁波市科普示范社区、宁波市“六好”社区关工委、余姚市“五好”基层党组织、荣获省、宁波、余姚等荣誉70多项,形成学习型文明社区创建特色。
境域属富巷新村南片老城区,地处呈正方形,姚江、中江横贯社区东南部,尚有西石山残址。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有北滨江路、阳明西路、西石山路、鸳鸯南路、寺后路等。商贸繁荣,有富巷菜场、樱奇大酒店、来必堡餐饮等。公益设施有社区办公大楼、鸳鸯路市民健身广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有各类工商贸企业、店铺300多家。
社区现有技工学校1所、幼儿园1所,文娱场所10个。社区教育设施齐全,有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综合活动室,8支550人文体队伍,2005年创办社区小报1份,有科普长廊2只、宣传窗5只、阅报栏2只、大小黑板129块,社区图书室等。
社区按教育、服务、治安、卫生、环境、文体等“六位一体”格局,开展居民自治活动。2003年建立0舜水社区党总支部委员会,至2005年底有社区党总支1 个、辖区党支部9个,共有党员527人(在册党员293、在职党员234)。2003年建立舜水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议事委员会、议事监督委员会,居民代表大会,负责组织和动员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现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12人,居民小组长184名。下步目标:围绕“党旗映社区”主题,深入开展“一人一岗”活动,社区以党建为龙头,以提高社区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生活质量、文明程度为目标,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组织广大党团员和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开展“共建舜水家园,争做文明市民”等创建活动,依法开展“三自”自治活动,积极争创省文明社区,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居民生活便利、文体活动丰富、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学习型文明社区。
社区人文景区有朱舜水史迹陈列室,为街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辖区西部中江上有旧县城北城西门要道“六浦桥”,桥北有“迎思旧迹”、“六浦桥”被列入宁波市古桥和重点文保点,1841年林则徐经此桥发配新疆伊犁。辖区南部有西石山残址,旧有“浙山寺”、“西石山寺”、“接待寺”和“放生池”,现存一条小山脊山岩,现为盆景园。
办公地址:阳明街道富巷新村南小区(鸳鸯南路三板桥)
电话:0574—62810234
传真:0574—62810234
网址:http://www.yysssq.com
http://www.cnncy.cn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81004 | 315000 | -- | 查看 舜水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胜山社区 |
胜山社区位于余姚城区西北部,东临中江,南至后青门江,西靠舜水北路,北面紧依胜归山,胜归山历史悠久,社区之名因此而得。社区成立于2002年,现有总辖区面积0.48平方公里,共有楼群183幢,住户3289户,总人口9500人,辖区内有余姚市供电局、电信局、总工会、体育馆、人民保险公司、阳明中学、舜北小学、华润万家、农业银行等十余家单位。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文化为主线,以社区服务为特色,以社区共建为支撑,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积极开展示范文明社区创建活动。近年来,先后荣获“浙江省示范社区”、“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宁波市文明社区”、“宁波市和谐社区”、“宁波市绿色环保小区”、“宁波市优秀志愿者服务站”、宁波市“十好百佳”社区社会组织创建先进单位、“余姚市充分就业社区”、“余姚市五好党组织”、“六好关工委”、“计划生育示范协会”“巾帼文明示范示范岗”等殊荣。 |
阳明社区 |
阳明社区,地处余姚市中心区块,南望龙泉山,依阳明西路,北至南河沿路,东接新建路,西连舜水北路。占地面积约0.5平方公里,总户数2668户,总人口6858人,其中外来人口数1989人,社区工作人员8人。现有楼群57幢,有余姚最早的新村山后新村、阳明公寓、管家弄等老区。根据社区分布情况,把居民小区划分为7个网格,并设置3个网格活动点。 |
富巷社区 |
富巷社区位于余姚市城区西北部,东临长城路以北、舜水北路以西,南至丰南桥阳明西路,西至西石山北路,北至萧甬铁路余姚段。辖区内有楼群198幢,居民5008户,常住人口12155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有2000多人,占总人口的22.3%。近年来,社区先后获得省示范社区、宁波市文明社区、余姚市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先进社区、余姚市小康型老年体育示范社区等20多项荣誉。 |
长安社区 |
长安社区现有总辖区面积0.68平方公里,有楼群233幢,住户4522户,常住人口1.21万人。下辖12个党支部,3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024人(其中在册党员346人,在职党员678人)。设社区居民议事委员会、居民代表大会,负责组织动员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现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12人。 社区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以社区文化为主线,以社区服务为特色,以社区共建为支撑,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积极开展示范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先后荣获“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国侨务系统五五普法侨法宣传角”、“省示范社区”、“省文明社区”、“省绿色环保示范社区”、“省充分就业社区”、“省老干部四就近服务示范社区”、“宁波市和谐社区”、“宁波市示范先进党组织”、“宁波市人民调解示范点”、宁波市“六好”关工委、“宁波民主法制示范社区”等一系列先进殊荣。 |
新城市社区 |
新城市社区位于余姚主城区西北部,东至西石山路,南至阳明西路,西至玉立路,北至胜山西路,辖区总面积0.48平方公里。下辖四个居民住宅小区,分别是新城市花园、长新新村、春晓华园、都市明珠,有楼群212幢(其中别墅69幢),391个单元,有居民户数4051户,常住人口11121人。社区设有基层党委1个,下属11个居民区网格党支部,有在册党员283名,在职党员465名。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自身努力,先后荣获了全国和谐示范社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浙江省城市社区党建示范点、浙江省文明社区、浙江省百佳社区、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余姚市精品社区等市级以上荣誉50多项。新城市社区在不断提升品质的同时,更是立足基层,以人为本,创新社区工作。 |
龙泉社区 |
龙泉社区位于老余姚北城区的西北部,龙泉山四周,东以新建路为界,南临姚江,西至中江,北至阳明西路,包括路北一部分,辖区总面积0.67平方公里,社区境内因有龙泉山,故名龙泉社区。社区有70幢居民楼群,70个居民小组,总户数2712户,总人口7239人,60岁以上老年人1780人,育龄妇女1425人、文明家庭659户、特色楼群12幢、困难户158户其中低保户20户、残疾人49人。社区自2002年成立以来,始终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服务群众、造福社会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共驻共建、因地制宜的原则,推进社区治理体制改革,建立各项规章制度和网络,夯实基础工作,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基本建成了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有了改善。社区也先后被评为:余姚市文明社区、阳明街道先进社区等。 |
舜水社区 |
舜水社区位于城区西部,距街道驻地0.5公里。因纪念我国明代中日文化交流先驱余姚“四先贤”之一朱舜水得名。2002年6月由鸳鸯南路、寺后路、西石山路三个居民委员会合并,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组建而成。原鸳鸯南路居委,因地处富巷新村鸳鸯南路鸳鸯桥,居以路名,1989年建居委,属余姚镇联盟桥街道,2001年9月撤镇建街划西北街道(今称阳明街道)。原寺后路居委,因驻地原有县衙城外接待寺和“西石山寺”多处寺院,以寺得名,1989年建居委,属余姚镇联盟桥街道,2001年9月撤镇建街划西北街道。西石山路居委,境内为旧时城外“接官亭”西石山驿站,上世纪八十年代西石山路开通,居以路名,1989年建居委,属余姚镇联盟桥街道,2001年9月撤镇建街划西北街道。现境区域东至市中心东江交界,南临北滨江路,西接西石山路,北临阳明西路,总面积0.39平方公里,总户数4229户,常住非农业人口12100人,184幢楼群,184个居民小组。区域内有市经济发展局等市直属机关、企业单位7家。是全国商业示范社区、省百佳示范社区、省科普示范社区、宁波市文明社区、和谐社区,宁波市“四五”普法先进集体、宁波市科普示范社区、宁波市“六好”社区关工委、余姚市“五好”基层党组织、荣获省、宁波、余姚等荣誉70多项,形成学习型文明社区创建特色。 境域属富巷新村南片老城区,地处呈正方形,姚江、中江横贯社区东南部,尚有西石山残址。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交通有北滨江路、阳明西路、西石山路、鸳鸯南路、寺后路等。商贸繁荣,有富巷菜场、樱奇大酒店、来必堡餐饮等。公益设施有社区办公大楼、鸳鸯路市民健身广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有各类工商贸企业、店铺300多家。 社区现有技工学校1所、幼儿园1所,文娱场所10个。社区教育设施齐全,有社区党校、市民学校、综合活动室,8支550人文体队伍,2005年创办社区小报1份,有科普长廊2只、宣传窗5只、阅报栏2只、大小黑板129块,社区图书室等。 社区按教育、服务、治安、卫生、环境、文体等“六位一体”格局,开展居民自治活动。2003年建立0舜水社区党总支部委员会,至2005年底有社区党总支1 个、辖区党支部9个,共有党员527人(在册党员293、在职党员234)。2003年建立舜水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议事委员会、议事监督委员会,居民代表大会,负责组织和动员居民群众,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管理,现有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12人,居民小组长184名。下步目标:围绕“党旗映社区”主题,深入开展“一人一岗”活动,社区以党建为龙头,以提高社区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生活质量、文明程度为目标,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组织广大党团员和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开展“共建舜水家园,争做文明市民”等创建活动,依法开展“三自”自治活动,积极争创省文明社区,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居民生活便利、文体活动丰富、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学习型文明社区。 社区人文景区有朱舜水史迹陈列室,为街道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辖区西部中江上有旧县城北城西门要道“六浦桥”,桥北有“迎思旧迹”、“六浦桥”被列入宁波市古桥和重点文保点,1841年林则徐经此桥发配新疆伊犁。辖区南部有西石山残址,旧有“浙山寺”、“西石山寺”、“接待寺”和“放生池”,现存一条小山脊山岩,现为盆景园。 办公地址:阳明街道富巷新村南小区(鸳鸯南路三板桥) 电话:0574—62810234 传真:0574—62810234 网址:http://www.yysssq.com http://www.cnncy.cn |
潘巷村 |
阳明街道潘巷村位于余姚市中心城区西北片,辖区总面积为2.33平方公里,下辖8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562户,总人口2108人(其中外来人口550余人),党员54人,耕地面积1759亩,山林面积915亩。近年来,我村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的工作目标,在党的-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引领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宁波市文明村创建为抓手,以建立现代农村示范区为依托,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同步推进,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北郊村 |
北郊村地处胜归山北侧,中国塑料城西侧,梁周公路东侧,属城市规划内,中国塑料城展馆及仓库、舜宇集团、大丰集团、西摩公司、江丰新材料公司等一大批我市规模骨干企业和专业市场,我村区域面积5。3平方公里,党员201人,分三个支部,有42个自然村,25个村民小组,现有家庭住户2096户,全村在册人口5454人,居住在我村的外来人口12950人,大小企业108家。北郊已经成为余姚经济发展的热地—地理位置优越,经济活跃,人气兴旺。 |
新桥村 |
阳明街道新桥村:东邻北郊、南接康山、西与梁堰村相连、北与姚北工业园区隔山相望,阳明工业园区覆盖新桥,周一级公路、舜宇路纵横穿越;总面积3.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10亩,全村有家庭1270户,总人口3270人, 外来人口5220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115名。村集体资产总额133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89万元),2007年,村集体可用资金10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9453元。 |
方桥村 |
方桥村原系方桥镇集镇中心,原属姚西重镇,2003年5月撤镇并入阳明街道,西与马渚镇邻村相接,北接朗霞镇相邻,东属原来北乡相接余姚市集镇市场,覆盖面积30平方公里。下辖本镇原17个行政村和一个居委,户籍人口15000人。登记暂住人口15000人,辖区内有一个工业园区,企业40余家,其中村内企业有100余家,产值20亿元。方桥村交通便捷,余方公路穿村而过,集镇位置得天独厚,是原集镇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全村人均收入10500元。镇内有市属各部门,有派出所、银行、电信、邮政、供销社、中学、小学、阳明街道卫生院等。方桥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2011年底总户数745户,2011年底经济收入平均每人9902元。2011年底总人口2148人,年末耕地面积1378亩。 |
芝山村 |
阳明街道芝山村位于阳明街道的西北侧,东邻旗山村 梁堰村,西邻方桥村 西街村,南邻丰乐村 潘巷村 北邻姚驾桥村.村域面积约3.4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39亩,山林420亩. 全村现有常住户1057户,户籍人口2977人,外来人口1000人.全村党员101人,下属3个支部。 |
丰山前村 |
阳明街道丰山前村位于余姚市城区西北部,由上畈、下畈、陈巷、跳头、丰山脚下等五个自然村组成。北靠丰山,南至萧甬铁路,西接庙弄村,东临西江,境内周东一级公路和甬夫公路东西走向横旦其中,是进入余姚市区的西北门户。整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976亩,村民总户数349户,总人口862人,0党员46人,其中预备党员2名,外来流动人员3000余人。丰山前村民纯朴、人杰地灵,尊知重教,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村计有大中专毕业生45人,其中博士生4名,硕士生5名。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本村地理区位优势尤为凸现。大量工商企业纷纷落户本村,浙东家私城、市农副产品是市场等一些大型专贸市场在境内安家。其中本村村民所办工贸企业19家,推动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呈现出一幅“区位优势、工贸兴旺、三产发达、邻里团结、群众乐业”的美好画卷。丰山前村村民在-精神的指引下,凭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和自己的聪明才智,正朝着建设、共建和谐新农村努力奋斗,提前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奋斗。 |
梁堰村 |
梁堰村位于余姚市阳明街道西北,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总户数1536户,总人口4078人,有外来在册人口1012人。全村现有耕地3893亩,山林919亩。近两年来,我村以创省文明村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出的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努力实践“-”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发展主旋律,以块状经济为依托,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同步推进,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2007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达3.93亿元,村级集体可用收入103.3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712元,村集体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宁波市全面小康示范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宁波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首批宁波市体育特色村、宁波市千村绿化工程示范村、余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余姚市文明村、余姚市庭院整治合格村、余姚市卫生村、余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丰南村 |
阳明街道丰南村位于城西,地处丰山以南而得名“丰南”。村域范围:东起经济开发区,西与马渚镇交界,北至萧甬铁路,南到姚江北岸,面积2.54平方公里。这里是市区西大门,村域内姚洲大桥跨南北,阳明西路通东西,还有汽车西站和铁路西站,交通相当便利。丰南村是在2001年上半年,由原七里浦村,毛家村及罗渡村,三村合并为丰南行政村,有张巷、前杨家等10个自然村,分成8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常住户1005户,户籍人口村民2800余人,外来人口——“新丰南人”近万人。并村后成立0丰南村党总支,下属4个党支部,现在党员118名。由52村民代表组成村民代表大会,民主选举产生村民委员会。村委会现设于经济开发区长元路318号。全村现尚有耕地400余亩,山林330亩,水面110亩。85%以上村民已脱离农业,开展务工、经商等多种经营。辖区内村民安居乐业,并且绝大多数达到了小康水平,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在丰南村、经济开发B区以及阳明科技园区内引进了大批企业落户,如今厂房林立,大路直通,人口聚集,经济繁荣。 【经济发展】优越的地域环境,使丰南成为投资热土。这里先后建成七里浦水厂、11万伏变电所,舜龙电业及上市公司天邦股份等资源项目和大型企业。民营企业更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至今已有86家,其中上规模企业10家,还有振余禽业、余丰养殖、舜迪鹿业等余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养殖、种植业。随着经济发展,村集体经济和村民收入大幅增长,全村集体资产总值5200万元,村年可用收入18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9800元,人均住房面积45平方米以上。这些已接近或超过城镇居民平均水平。 【村庄建设】近几年来,村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村庄整治。已把村间道路全部硬化拓宽修整,疏通下水道,整理河塘,植树绿化,电网改造,路灯安装,自来水一户一表安装,建造毛家菜场,改造厕所、垃圾箱,环境卫生专职保洁等等实事工程的完成,使村容村貌得到改观。长安路、长元路、成山路等几条主干道贯通,长安路滨江花园已成为靓丽风景线。丰南村盘活存量资产,投资2500万元,新建综合大楼、标准厂房2万多平方米,已竣工落成。除供租赁外,还改善和满足村民活动场地及村办公场所的需要。按照新的村庄建设规划,建造集中居住点新村,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建造保护生态环境是村庄建设的重中之重,治理污染,加强绿色环保意识,节能减排防止工业污染影响,已引起村与相关企业的重视,并达成共识,以确保丰南村生态环境总体处于良好状态。 【社会事业】丰南村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事业有长足发展。本村和外来儿童都能就近到设施完备的长安小学和民工子弟学校就读。80%的被征地村民办理了养老保险,低收入农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困难群众及时得到帮困救助。95%村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体村民免费体检。计划生育工作长期保持先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全体村民得到实惠,体现改革成果民众共享。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丰南村并村八年来不断兴办公益事业,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居生活环境。开展各种教育培训,使脑袋口袋一齐富起来。创导乡风文明,齐心协力构建和谐丰南。对全村上万外来人口,实施有效管理,确保一方平安。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以民为本,服务村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村企结对,城乡挂钩,相互支持促进新农村建设。丰南村在获得“文明村”、“民主法治村”、“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的基础上再接再厉,改进不足,励精图治,创新思路,盘活资产。着力做好强村富民文章,团结全村干部群众,更好更快得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 |
畈周村 |
畈周村位于阳明街道丰北北麓,由何高岙、岙岱口、叶家山(狮古岙)、太平桥、陶家、畈周六个自然村。现有人口2511人,940户人家,10个村民小组,0党员86名,1878亩耕地,山林1853亩,外来人口1500人,23家个体企业,有128名大中专毕业生,其中博士生1名,硕士生3名,是一个人才辈出,近邻城区,环境优雅,发展潜力较大,前景比较理想的行政村。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者有2196人。2007年 |
康山村 |
康山村地处余姚市区北首,距市中心2公里,区域面积3. 5平方公里。东靠北郊村,南临丰山前村,西隔姚江与畈周村相望,北止旗山、新桥村。交通发达,梁周一级公路,余禾公路穿村而过,给我村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村土地总面积3026.6亩,其中耕地面积1384.6亩,山林1162亩,水面100亩。总人口2240人,下辖13个村民小组,农户849户,党员99名,社员代表39人,村民代表40人。2009年村总收入45110.3万元,农业收入1935.3万元,工业收入390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589.84元元,村集体可用资金212.7万元。先后获得余姚市卫生村,余姚市计生工作先进单位,街道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村境属姚江以北平原,地形平坦,间有小山丘,属古泻湖地貌,多粉泥土、黄斑泥。气候温暖多雨,属亚热带季风区。康山村地处余姚市区北首,距市中心2公里,区域面积3. 5平方公里。东靠北郊村,南临丰山前村,西隔姚江与畈周村相望,北止旗山、新桥村。交通发达,梁周一级公路,余禾公路穿村而过,给我村提供了有利的地理条件。村土地总面积3026.6亩,其中耕地面积1384.6亩,山林1162亩,水面100亩。总人口2240人,下辖13个村民小组,农户849户,党员99名,社员代表39人,村民代表40人。2009年村总收入45110.3万元,农业收入1935.3万元,工业收入3906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589.84元元,村集体可用资金212.7万元。先后获得余姚市卫生村,余姚市计生工作先进单位,街道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村境属姚江以北平原,地形平坦,间有小山丘,属古泻湖地貌,多粉泥土、黄斑泥。气候温暖多雨,属亚热带季风区。 |
旗山村 |
旗山村位于余姚城西,余禾公路中段。由点兵山,东宅,佃屋,小佃屋,毛家桥,佃庄,谷家堰,石家,董家,大屋,寿房,旧宅,半路桥,双池头,肖家15个自然村组成。 北靠夏岭江(夏岭桥),南至太平桥、姚江,西接船山村,东连康山村。村里有四座小山,点兵山、旗山、后凤山、英斗山,内有大小内河5条,总长6450米。有鱼塘3个。 整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2400亩。村民总户数936户,总人数2878人,外来流动人口255人,0党员109人。 旗山村境内有2个历史悠久的教育阵地,丰北小学和丰北中学。本地村民民风纯朴,人杰地灵,尊知重教,恢复高考以来,全村有大中专毕业生120人,其中市内外正,副局级干部12人。 |
群立村 |
群立村地处余姚市阳明街道西侧,为城郊结合部,以境内文革时“立新”、“群联”而命名,东与庙弄村相接,南与丰南村为邻,西与马渚接壤,北与潘巷、畈周相连,境内总面积3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1190亩,山林面积1300亩,分8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40人。现有常住户872户,户籍人口2302人,外来人口3000余人,有大小工业企业71家,其中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有7家,余姚市建市以来最大的投资项目国华舜电,在我村的投资区域面积是0.2平方公里。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98人。2007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26168万元,村级可用收入124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287元。村先后获市文明村、市卫生村、市民主法制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姚驾桥村 |
阳明街道姚驾桥村座落于阳明街道西北长冷江中心,居民均分布在长冷江畔,村委设在长冷江西岸油车弄村自然村,离街道办事处约十四公里,东邻梁堰、芝山村,西接西街村,南连芝山村,北与朗霞街道南王村分界。辖区面积2.3平方公里,有耕地2622亩,山地65亩,水域面积64亩,共4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918户,总人口2447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