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余姚市 >> 泗门镇 >> 东大街社区

东大街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东大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东大街社区简介

  东大街社区位于泗门镇集镇中心区域,东与大庙周村、水阁周村相隔;南与镇南村相望;西与汝湖社区、西大街社区相邻;北与后塘河社区、镇北村相连;东西南北有北排江、大义桥江、临周江、古塘江相畔;滨江路、振兴路、陶家堡路、河塍路等纵贯南北;汝湖路、中华路、望安路、东大街商业街、329国道、横河塍路、大沽塘路等横穿东西。区域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辖区内居住小区密集,振兴新村、镇东新村、中华新村、一品华庭、星海佳苑及三社区农民安置房东欣佳苑等,新老小区遍及社区,是泗门镇卫星城集商贸、居住、医疗、教育、文化、娱乐、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中心形象窗口。
  至2014年3月,东大街社区有在册户籍2078户,在册人口4756人,外来暂住流动人口超过5000人。社区现有耕地面积381亩,社区有9个农业小组、13个居民小组,77名农居代表。现有在册0党员288名,下设5个分支部,10个党教活动点。
  近年来,东大街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开拓创新、敬业为民的工作理念,不断创特色、树亮点、谋发展,在社区广大干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居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社区先后荣获了: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浙江省行政村示范档案室、宁波市和谐社区、宁波市商业示范社区、余姚市文明社区、余姚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余姚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余姚市科普示范社区、余姚市双强示范党组织等等。2012年12月社区党总支拓展创新思路、弘扬诚、善、礼与爱心企业搭建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了42家诚信单位,成立了泗门镇第一家社区商会:东大街社区商会。促进了社区与企业相互发展的平台。2012年社区又被上级评为宁波市“六好”社区关工委,又荣获宁波市文明社区荣誉称号。
  东大街社区的崛起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继续:创特色、树亮点、谋发展,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建和谐宜居繁荣美丽家园。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281103 315000 -- 查看 东大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东大街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东大街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后塘河社区

  后塘河社区位于镇郊北首,距镇商业区0.5公里,距镇政府驻地2公里,社区因多个自然村组成,其中后塘河自然村大而对外有一定的影响力,所以定名为后塘河社区。境域四至:东与东大街社区的陶家堡片接壤,南以西大街龙舌江为界,西以谢家路为界,北以四海大道为界,境区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全社区总户数947户,常住人口25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65人,16个居民小组。   [历史沿革] 2001年4月行政村撤并时,后塘河村与原后塘河居委合并,定名为后塘河居委会   

汝湖社区

  汝湖社区属老建城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路交通便利,有谢家路江、青山江、湖心江等,汝湖路、光明南路、协力路、府前路等,均是新建的主要镇道。光明南路两边高楼林立,新建有中央名府、汝湖春晓两大高档住宅小区。谢家路江西岸,西郊菜场及大型超市业已竣工。在古汝湖址上新建的汝湖公园,占地80亩,为居民提供了健身休闲的场所。      地址:泗门镇湖边路112号    电话:0574—62151272 62159272  

东大街社区

  东大街社区位于泗门镇集镇中心区域,东与大庙周村、水阁周村相隔;南与镇南村相望;西与汝湖社区、西大街社区相邻;北与后塘河社区、镇北村相连;东西南北有北排江、大义桥江、临周江、古塘江相畔;滨江路、振兴路、陶家堡路、河塍路等纵贯南北;汝湖路、中华路、望安路、东大街商业街、329国道、横河塍路、大沽塘路等横穿东西。区域总面积约2.3平方公里。辖区内居住小区密集,振兴新村、镇东新村、中华新村、一品华庭、星海佳苑及三社区农民安置房东欣佳苑等,新老小区遍及社区,是泗门镇卫星城集商贸、居住、医疗、教育、文化、娱乐、金融、服务为一体的中心形象窗口。   至2014年3月,东大街社区有在册户籍2078户,在册人口4756人,外来暂住流动人口超过5000人。社区现有耕地面积381亩,社区有9个农业小组、13个居民小组,77名农居代表。现有在册0党员288名,下设5个分支部,10个党教活动点。   近年来,东大街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开拓创新、敬业为民的工作理念,不断创特色、树亮点、谋发展,在社区广大干部、党员的共同努力下,广大居民群众的关心支持下,社区先后荣获了: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浙江省行政村示范档案室、宁波市和谐社区、宁波市商业示范社区、余姚市文明社区、余姚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余姚市民主法治示范社区、余姚市科普示范社区、余姚市双强示范党组织等等。2012年12月社区党总支拓展创新思路、弘扬诚、善、礼与爱心企业搭建桥梁纽带作用,组织了42家诚信单位,成立了泗门镇第一家社区商会:东大街社区商会。促进了社区与企业相互发展的平台。2012年社区又被上级评为宁波市“六好”社区关工委,又荣获宁波市文明社区荣誉称号。   东大街社区的崛起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将继续:创特色、树亮点、谋发展,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建和谐宜居繁荣美丽家园。   

西大街社区

     西大街社区位于泗门镇老城区内,因境域内有西大街而得名,由西泗居委、北泗居委、窎桥头村、后街村合并而成。截止2012年底,社区有总户数1420户,人口3198人,下设21个居民小组。2001年4月,建立社区党总支,下设8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65人。西大街社区自成立以来,先后获得了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浙江省基层低保建设规范化社区、宁波市文明社区、宁波市和谐社区、余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余姚市充分就业社区、余姚市民主法治社区、余姚市学习型社区等荣誉称号。   社区内水陆交通便利,谢家路江直穿南北,329国道横贯东西,历来是泗门的经济文化中心,至今仍保存着一大批明清古建筑。位于社区西部的镇工业园区里有宁波普利民金属品有限公司、宁波海通食品集团等大中型企业20多家,西大街、镇北路、光明路等主要商业街两边,商铺林立,有华润万家、华联商厦泗门店等多家大型商场超市,工商业发展繁荣。   社区内各类服务设施齐全,有“一站式”办事服务大厅、社区党校、居民学校、综合活动室、党员服务中心、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居家养老服务站、残疾人温馨之家、慈善爱心超市、残疾人用品用具店等设施场地,以人为本,用心为社区居民群众服务。社区还有宣传窗、黑板报、阅报栏、远程教育教室等学习宣传阵地,有200多人参加的文体及志愿者队伍,经常性开展各类学习培训、文化活动。   社区境内现存状元楼、大学士第、大方伯第、知止斋、三省堂、成之庄、百岁坊、咸和房、泰和房等一大批明清古建筑。其中状元楼是余姚市级文保单位,三省堂、成之庄是余姚市级文保点。   

万圣村

  万圣村地处阁老故里名邦之源的泗门镇,地处杭州湾南岸,距新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不足20公里。是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前沿阵地。   根据泗门镇未来发展规划,万圣村目前建设基础尚好,并靠近滨海新城,便于与新城接轨、为新城服务,将来会重点发展,远景作为集中居民点。   经济发展   如今的万圣人,正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春风,创造着新的辉煌与奇迹,全村总面积2.12平方公里,可耕面积2795亩,人口3473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400余人。全村人民在上级领导和村党总支的正确指引下,艰苦创业,奋力拼搏,使农村经济又出现一次飞跃发展,商贸繁荣,道路四通八达,石砌和水泥沟渠交错纵横,一排排农民新居鳞次栉比,错落有致,树绿、水清、路平、灯亮,村容、村貌大有改观。到了2012年全村已实现社会总产值11.8亿,村民人均收入22292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510余万元。   工业强村是历届万圣村村委会一贯坚持的发展思路,多年来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质量振兴为基础,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全方位促进工业经济驶入快速发展轨道,工业园区建设凸现集聚效应,个私企业宁波凌盛电器有限公司、余姚冰箱配件厂、万顺包装印刷厂,杭湾纸业有限公司、姚北蔬菜制品厂、马字菜业有限公司、四锋菜业、英吉源食品有限公司等20几家骨干企业,总资产39955万元,员工1022人,2007年实现销售36472万元,利税6200万元,打造农业特色基地,培育绿色农产品,其中多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名牌,例马字榨菜——中国驰名商标,2001年以来我们以建设集试验、开发、示范、生产等功能与一体的特色农业基地,率先建立以辣椒发、乳黄瓜等为主的绿色农业基地1000余亩,是应对世贸组织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的发展方向。   另外万圣村还是余姚市唯一的渔业专业村,早在2006年就成立了以村委为单位的渔业合作社,在村委干部的带领下,积极为全村300多名渔民服务,全村拥有51只有证渔船,占全市渔船的45.9%,总吨位220吨,450千瓦,全村下海捕捞作业人员120多人,其他下海人员100多人,年收入达5000万元左右。每年在杭州湾捕捞的梅鱼、海白虾、白蟹、梭鱼、青蟹、海蜇、齐鱼等杭州湾各种小海鲜,运送到余姚、慈溪、上虞、远至沪杭的各大宾馆、酒店、餐馆或集贸市场,随着技术的提高,渔民会将小海鲜加工成鱼干或虾干或冷藏,等到渔业淡期再出售,勤劳勇敢的万圣人就是用这样一种方式致富,建设美好新农村。   当前我们以做大绿色农业基地为抓手,树立绿色龙头,打响绿色品牌、培育绿色市场,营造绿色氛围,花大力气促进绿色农业基地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正在开始新的征程,为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再创新的辉煌,万圣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领导下,重新制订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力争在近期实现,工业新兴村,农业生态村,环境园林村,民主法治村,精神文明村,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   获得荣誉   获得的荣誉称号:   近几年来,在泗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总支紧紧依靠广大干部群众,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森林村庄、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农村社区示范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信息化示范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宁波市级生态村、宁波市巾帼示范村等  

镇北村

  镇北村位于全国文明镇余姚市泗门镇的北郊,地处姚西北平原的中心地段。南靠329国道(泗门镇);东临朗海公路(海南村);西接光明公路(谢家路村);北频杭州湾畔(相公潭村、陶家路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离杭州湾跨海大桥仅只12公里,329国道复线经直我村横穿而过;是余姚发展经济、开发生态资源的热地,也是杭州湾滨海工业园区的核心地带。    全村总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面积2132亩,在册农户731户,人口2252人,外来人口350人。全村以党总支为核心,有三套班子成员8人(其中一名大学生村官),下设4个党支部。5个党教活动点,有党员113名,8个村民小组,47名村民代表。全村有工业企业25家,2010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2.67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0450万元,农业产值2933万元,三产服务业13352万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258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16374元。   

泗北村

  泗北村地处杭州湾海滨工业园区核心地带、泗门镇政府西北,南距329国道300米,北距姚北大道300米,抢险路穿过村中心,交通发达,优势独特。东至光明公路,西与临山交界。村中心有宁波市村级优秀农贸市场——泗北农贸市场,我村核心地带,人口密集,商铺林立,环境良好。泗北村由原来的大路头、黄家道地、倪家路、马家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524户家庭,常住在册人口4139人,外来人口10000余人,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85亩,村建立党总支委员会,下辖有10个党支部,208名党员,13个村民小组,有82家个私企业,2008年已实现社会经济总产值8.18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2000元。去年上半年我村党总支、村委会提出并着手建设村落文化宫,场地总建筑面积1980平方米左右。文化宫内分别设有棋牌室、老年活动室、有近3000余册藏书的阅览室、乒乓球室、多功能活动室、多媒体教室,并配有健身广场、新建灯光篮球场等。    {村史沿革} 2004年行政村撤并,有原来的大路头、黄家道地、倪家路、马家4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因我村地处泗门镇中心北部,故名——泗北村。    {村镇建设} 因泗北村地势优越,交通发达,地处泗门镇工业功能区的核心地带,所以村内道路宽敞,厂房林立,环境优美,村中心地带,有泗门最大的村级农贸市场,周边商铺林立,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发展目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村经济基础较好,又地处工业功能区的核心地带,村水、电、路、绿等基础设施完善,所以我们村争取在此基础上,通过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用1-2年的时间成为浙江文明村,余姚的名村。   泗北村 联系电话 62130918  62131011  62131718   

东蒲村

  泗门镇东蒲村地处姚西平原,位于泗门镇东南,东邻朗霞街道,西与马渚镇接壤,北连镇南村,由原东蒲村、张家、陆家庄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总户数1062户,总人口3136人,区域面积4.27平方公里。近年来,我村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推动形成了“干群精神足、村容面貌新、社会治安好、发展势头旺、农民收入高”的良好局面。2013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3.78亿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323.8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1564元。村集体先后获得宁波市卫生村、余姚市文明村、余姚市民主法制示范村、余姚市“五好党组织”、宁波市文明村、余姚市小康村、浙江省卫生村、余姚市科普村、宁波市生态村和宁波市小康村等荣誉称号。  

镇南村

  镇南村位于宁波余慈地区,泗门镇南部,地处姚西平原,北靠临周江,南至东蒲村,西到临山镇地界,东至朗霞街道,由水路头、杨家、新桥三个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泗马公路横穿全村,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美,企业发达,村民勤劳和谐。全村总户数据1142,常住人口3072人,外来暂住人口1242人,耕地面积3200亩。2011年实现社会生产总值13.06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12350万元,农业产值3911万元,第三产值1440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1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9150元。镇南村先后获得宁波市卫生村、余姚市卫生村、宁波市文明村、余姚市文明村、余姚市科普示范村、宁波市绿化示范村、余姚市绿化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余姚市小康示范村等多项荣誉。目前,镇南村正积极创建宁波市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  

夹塘村

  夹塘村位于泗门镇北面,紧靠杭州湾南岸,东邻谢家路村,西接湖北、楝树下、小路下村,南与泗北村相接。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距329国道4公里。湖夹公路、固北路穿村中心而过,形成“十字型”的村级主要交通要道,地理环境比较优越,人口比较密集,耕地面积3888亩,全村总户数1670户,分15个村民小组,现有总人口4568人(不包括外来人口)。上年度工农业总产值8.94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4849元,集体可用资金87万余元,村级固定资产净值954万元。现有党员165人,村建立党总支,下设四个支部,有36名-表,60名村民代表,112家个私企业,近30户种、养殖大户。近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党总支紧紧依靠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卓有成效地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综治、卫生、村庄整治等各项事业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先后获得了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卫生村,余姚市村庄整治村,余姚市村落文化村,余姚市“双百共建”先进单位、余姚市五好党组织、浙江省卫生生村和宁波市全面小康村等荣誉。  

谢家路村

  谢家路村地处余姚市泗门镇北面,紧靠杭州湾南岸,距离329国道仅3.5公里,交通比较方便,环境较为优越。目前,全村有1638户家庭,常年在册人口4506人,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798亩。谢家路村于2002年10月建立党委,12个党支部,11个党员教育活动点,213名党员,45名党员代表,10个村民小组,56名村民代表,村三套班子成员由10人组成。2012年实现社会经济总产值40.16亿元,村级集体可支配收入1671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9968多元。   [村史沿革]  2001年4月行政村合并时,老丘村、戚家路村、谢家路村、隆昌村合并,仍称谢家路村。原老丘村、戚家路村呢、谢家路村、解放前为四海乡九保,1950年称夹塘乡一村,1961年称夹塘公社一大队、二大队、三大队,1966年称夹塘公社红专大队、红心大队、红色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夹塘乡老丘村、戚家路村、谢家路村。1992年4月,夹塘乡并入泗门镇,称泗门镇老丘村,戚家路村、谢家路村。原隆昌村,因抗战前有姚长春在此开设隆昌店而得名,解放前为四海乡十保,1950年称夹塘乡二村,1961年称夹塘公社四大队,1966年称夹塘公社红胜大队,1983年政社分设,改称夹塘乡隆昌村,1992年4月称泗门镇隆昌村。   [产业经济]  旧时村民主要以近海捕捞为业,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锐减,目前仅有零星渔民作为副业收入。农业以榨菜、棉花、辣椒为主,现有耕地面积3709亩。建有一个面积1000多亩的农业示范基地,引进优质长豇豆品种,实施“企业+农户+基地”的订单农业。区域内的富贵菜业食品有限公司是余姚市农业龙头企业,“富贵”品牌是浙江省知名品牌。全村共有工业企业92家,形成了锁具、电子元件、五金导线、塑料模具、蔬菜食品、金属冶炼等六大产业门类。   [社会事业]  泗门镇第二初级中学的前身是夹塘公社初级中学,创办于20世纪60年代。2001年,建镇中心幼儿园谢家路分园,幼儿入园率达100%。有村级合作医疗室3个,96.7%的村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医疗保险。2007年建社区服务中心,占地2000多平方米,内有老年电视大学、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排练室、健身房、青年中心、妇女之家、社区医疗中心等。村里还组织了一支有20余人参加的青年农民铜管乐队。村里有移动、联通基站各一个,手机用户基本覆盖所有村民,95%以上的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和有限电视。实行垃圾袋装化,100%的农户完成了卫生户厕改造。   [村镇建设]  解放前,村民住房都是土坯砌成的草房,称“火筒舍头”。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了瓦房。80年代,有少量农户翻建楼房。90年代起,大部分农户住上了别墅。1992年。建造占地1570平方米的村农贸市场,带动了市场周边建筑材料、服装鞋帽、连锁超市等商业的发展。1999年,开展了第一期土地整治工程,对村内零星住宅进行了拆迁,净增有效土地面积90多亩。2001年行政村合并后,对全村2800亩土地实行了第二期土地整治,净增有效土地340.65亩。村里建有2个农民新村,面积64亩,重点安排在二期土地整治中的拆迁户居住,小区式的物业新村,田园新境已经竣工。目前,全村已有命名的主要农用道路49条,总计33185米;水泥浇注村道28条,总计12780米。建有翻水机埠5座,水泥板浇注的排灌渠道41条,总计19500米。石砌河岸、渠道13条,总计5485米。人均享有绿化面积15平方米,是浙江省绿色示范村。   [一村一品]  谢家路村是远近闻名的冶炼专业户,龙头企业余姚市长振铜业有限公司出产的铜棒、铜线销售到全国各地。   [风景名胜]  海涂养殖基地垂钓、农业示范基游;农民公园、社区服务中心、新农村民居欢乐游;亲历海涂捕捞、海滩观潮胜景游。   [建设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按照“发展富村、建设美村、文明兴村、民主稳村、党建强村”的整体目标,全力打造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村。   [所获荣誉] 到目前为止,谢家路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通过全体村民脚踏实地,勤劳拼搏,充分发扬了“富而思进求发展,永不满足创新业”的谢家路精神,已先后获得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优秀小康村、全国巾帼示范村、全国“美德在农家”活动示范点、全国村级财务规范   

水阁周村

  泗门镇水阁周村位于泗门东郊,329国道穿村而过,北临四海大道,镇东环线在中心穿过,交通十分便捷。区域面积3.6平方公里,现全村有耕地2509亩,有四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全村有1060户农户,总人口2875人。村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7个家庭教育点,党员152人。2012年全村社会生产总值 8.571 亿元,其中工业 5.605 亿元,农业0.481亿元,三产2.484亿元,村级经济可支配收366.8 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2546 元。村先后获得浙江省卫生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四星级民主法制示范村、宁波市村务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基础劳动和社会保障先进单位、余姚市小康村、余姚市文明村、余姚市庭院整治合格村、余姚市科普示范村、余姚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余姚市“五好”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海南村

  【村情风貌】海南村位于泗门镇东北部,329国道线北侧,距泗门镇政府驻地4公里,原系大沽塘后之滨海棉区。界域东邻杨家路江与朗霞街道辖地分界,南邻朗霞街道杨家村、本镇水阁周村,西连镇北村,北界小曹娥镇海塘南村、南新庵村。全村呈长方形东西走向3华里,由原来的下新屋、施家、下半灶、徐家、洪家路、海庄、旺家、小旺家等8个自然村由东至西横向组成,故被称为“横八村”。村域被余姚大道直贯,姚北大道由村后横穿。整个村落呈东西走向,南北距离1.8华里,全村总面积为2.7平方公里。全村总户数为1060户,总人口3118人,外来务工者1069人,耕地面积2684亩,下辖14个村民小组、7个党支部、50个村民代表、170名党员,有各类个私企业110家,其中国家级专业合作社2家。2012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3.7032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0.9585亿元,农业总产值448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22704元。   【村史沿革】2001年4月行政村合并时,施家村、洪家路村、旺家村三村合并,合称“海南村”。海南村地处大沽塘后,杭州湾海域以南,故名海南,属于新海潮海域,有海涂涨积而形成。据古老传说,大约公元一千三百年前的宋代初期,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其后逐渐有海水冲击泥沙,成为海涂。随后陆续有人来海涂填地、开荒,种植棉花等耐盐碱的作物,逐渐形成村落,植棉种豆麦成为了历代相传的种植习惯。解放以前,现在的海南村辖区内行政建制被一分为四。当时政府把洪家路江以东部分化为周巷区之朗霞乡。将下新屋自然村和施家自然村编为朗霞乡第十四堡,下半灶、徐家自然村为第十五堡。仅一桥之隔的洪家路江西部分划入临山区之明凤乡,洪家路起至张家自然村大部分住户编为明凤乡第六堡,张家自然村西首的仅几户人家却编到距离一里外的五进屋村为明凤七堡。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根据地理环境及村民居住情况合理地改革了行政区划,以横连的八村为中心,建制为海南乡,以下新屋为第二村,下半灶、徐家为第三村,洪家路至张家为第四村。   【产业经济】全村以农业为主,各类个私营企业为辅,它们相辅相成。现全村耕地面积2684亩,并建立了余姚市康绿蔬菜和余姚市菜富通果蔬两个国家级专业合作社,引进各类优质品种,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和统一供种、统一育苗、统一农资供应、统一农残检测、统一收购销售的管理模式。全村共有工业企业110家,主要都是微小企业,以生产电子元件、五金小家电、塑料制品等三大产业为主。   【社会事业】村建有村落文化宫和海南乐园,台球、乒乓球、棋类、图书室等,并有三套村民健身设备。全村有老年活动室三处,村级医疗卫生室一个,并已建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并有99.43%的村民参保。村内设有农贸市场一个,新农贸市场也已经竣工并验收。全村配置充足的工业和民用电力的变压器,有线电视、电话通讯、电脑宽带等网络发达。   【村镇建设】村内道路硬化率100%,自来水普及率100%,并已完成第二次水改。解放前,村民住房都是土坯砌成的草房,20世纪70年代开始出现瓦房,80年代,有少量农户开始翻建楼房,90年代起,大部分农民住上了独门独院的楼房。村内新农民居住小区已基本建成,新农贸市场已经竣工并验收,贯穿村内的余姚大道已经完工通车。村中心横江、九尺江等河道的生态河塘工程也已经相继完工。   【一村一品】海南村是远近闻名的农业村,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余姚市康绿蔬菜和余姚市菜富通果蔬国家级专业合作社。其中康绿蔬菜专业合作社为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将新建占地1200余亩的“田园超市”,其中包括立体栽培室、体育活动室等,还引进多种水果、蔬菜新品种,为游客提供回归自然、休闲度假的新场所。而菜富通果蔬专业合作社与余姚市种子站合作,成立了新品种示范基地,该合作社现在正在积极转型,把原来的粗放型品种转化为以草莓和小番茄为主的精品。   【建设目标】继续严格依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朴实、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村庄建设有特点、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全力打造成为地美、水美、人更美的美丽乡村。   【所获荣誉】获得宁波市水环境首批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生态示范村、宁波市环境整治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宁波市村落文化建设示范村、余姚市先进党组织、余姚市文明村、余姚市民主法制示范村、余姚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模范村、余姚市村落文化村和宁波市全面小康村等多项荣誉。   地址:余姚市泗门镇海南村   电话:0574—62185666   传真:0574—62185291   

上新屋村

  余姚市泗门镇上新屋村位于规划中的宁波余慈地区,东、南、西靠本市朗霞街道杨家村,北靠本镇海南村。区域面积为0.56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30公顷。全村现有住户169户,常住人口508人,外来务工人员1500余人。   我村坚持走“工业兴村”之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以剃须刀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全村现有个私企业60余家,专业生产各类电动剃须刀、吸毛器,年产量3500万只,产品远销世界各地。2002年12月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浙江省剃须刀工业专业区,是余姚市十大块状经济之一。2007年全村实现工农业生产总值6.84亿元,其中工业产值6.5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达18861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1.46万元。   近年来,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生态示范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余姚市绿化生态村、余姚市村庄整治先进村、余姚市民主法治示范村、五好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楝树下村

  泗门镇楝树下村地处余姚市泗门镇西北部、杭州湾畔,全村区域总面积3.8平方公里。现有总户数1293户,总人口3704人,总耕地面积3700亩,有6个村民小组、村党总支,分为6个党支部。全村工业以电源线、接插件为主,农业以产榨菜、甜玉米为主。180余家个私企业2007年创经济总收入14.6元,其中工业收入11.78亿元,农业收入0.64亿元,三产业2.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288元,村级年可用资金233万元,集体资产800万元,近年来被评为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宁波市小康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法治示范村、余姚市五好党组织、余姚市小康示范村等。  


东大街社区特产大全




东大街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