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余姚市 >> 陆埠镇 >> 杜徐岙村

杜徐岙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杜徐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杜徐岙村简介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281113 315000 -- 查看 杜徐岙村谷歌卫星地图

杜徐岙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杜徐岙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五马村

五马村  五马村位于陆埠镇东北面,本村南侧有陆埠镇工业园区,村工业点规模面积700亩,南依靠杭甬高速公路及甬梁线,西与陆埠镇中学新桥浦路为界,北与古乍线,东与沿溪村相邻,地理位置优越,是镇工业专区开发地带,交通便捷. 五马村区域面积约为4773亩,总户籍人口为2647人,984户,有暂住人口1500人,有耕田面积2133亩,山林2308亩,村民主要从事工业、经商为主,农业为次,去年村民人均收为6601元.   

蒋岙村

  蒋岙村位于陆埠镇的南面,与鄞州区交界。原是洪山乡的汽配之村。现由蒋岙、大坪地、周方地三村合并。全村区域面积为4.28平方公里,总户数为630户,总户籍人口1780人。外来人口近200人。山林面积5973亩,耕地279亩,村民主要在村内从事企业和外面办厂经商为主,农业为次。随着国家政策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以及受地理位置的限制,蒋岙村的企业逐年外迁到陆埠、余姚落户经营,近期利用大坪地自然环境的优越,开发了白岩寨农家乐旅游,去年村民人均收入5955元。  

石门村

  石门村简介   石门村地处位于陆埠镇南山区一个行政村落,东连陆埠杜徐岙村,西连梨洲街道燕窝村,南连梨洲街道上王岗村,共有(石门、下鲁、上岗、鲁岙、江沿山)五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750户,总人口2073人,女性985人,其中18—55周岁为585人。外来人口占村总人口5%,山林面积10470亩,耕地400余亩,有山塘小水库7座,有十里溪道,家庭小工业30余家,当前村级经济年收入10万元,主要靠集体房屋租赁和村级留管山1000亩的竹,木、笋两块收入。在党的-精神指导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建设文明小康村为目标,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农、林、牧、副、养殖业的全面发展。加快石门村旅游资源的开发,05年以来,石门村大力开展村庄整治工作,西岙至石门公路改造,石门至上岗的公路建造通过验收,第一期饮用水工程通过验收。村庄整治基本完成“五化”,村庄绿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溪道净化、道路洁化。为石门的旅游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在抓好两个文明建设的同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文教、卫生保健、计生均达标。目前我村的内部条件已成熟,外部条件正在形成,这就为我村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我们热忱欢迎名界人士,涌跃投资,前来开以发旅游为龙头的工、商、服务等项目,我们将真诚、优惠各投资者,携手共创美好的明天。   

南雷村

  南雷村位于陆埠镇西大门,与梨洲街道相邻,2001年4月由原十五岙、魏家、庙后、白鹤桥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土地总面积约3935亩,其中土地1572亩,山林2363亩,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常住户940户,户籍人口2568人,外来人口5000人,党员107人。全村有私营企业260多家,发展形式良好,2012年度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4859万元,集体可用资金90.19万元,人均收入14588元。   村已新建庙后、魏家两个新村,十五岙新村已在筹建中,村庄水、电、通讯网络齐全,道路畅通,特产有名茶、杨梅、黄花梨等,其中十五岙内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黄宗羲(黄梨洲)墓址,龙虎草堂,剡湖庙,阳明山庄温泉度假村及西工业园区的落户,每年都吸引不少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也增加了我村村民的经济收入。村党总支被评为镇级五好党组织。   南雷村位于陆埠镇西大门,与梨洲街道相邻,2001年4月由原十五岙、魏家、庙后、白鹤桥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土地总面积约3935亩,其中土地1572亩,山林2363亩,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常住户940户,户籍人口2568人,外来人口5000人,党员107人。全村有私营企业260多家,发展形式良好,2012年度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4859万元,集体可用资金90.19万元,人均收入14588元。      村已新建庙后、魏家两个新村,十五岙新村已在筹建中,村庄水、电、通讯网络齐全,道路畅通,特产有名茶、杨梅、黄花梨等,其中十五岙内有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黄宗羲(黄梨洲)墓址,龙虎草堂,剡湖庙,阳明山庄温泉度假村及西工业园区的落户,每年都吸引不少的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也增加了我村村民的经济收入。村党总支被评为镇级五好党组织。   

官路沿村

  【村名来历】:旧时官东、官路沿、官西三个自然村同为一个村即官路沿村,因三个自然村皆沿着余姚至宁波的官路驿道自西向东依次排列,故称为官路沿。2001年五村合并后仍沿用官路沿为新村村名。   【村情风貌】:本村位于姚江东岸,是陆埠镇的东大门,东与河姆渡车厩村相邻,南部为本村山地丘陵,西与沿溪村接壤,北与沿江村管家相邻,由原东江沿、官东、官路沿、官西、乌丹五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 4平方公里, 5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2233人,常住户816户,党员117人,村民代表47人,2012年度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307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877万元,人均收入10211元。   【产业经济】:本村以农业为主,同时发展工业企业,拥有个私企业40余家,主要产品为汽车配件等,农业以粮食生产为主,并拥有獭兔、茭白、林特、优质密梨等种养专业大户 6家。建有优质蜜梨基地400亩,花木种植基地1000亩。官路沿村的宁波科农獭兔场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良种繁育和技术、销售服务型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现有獭兔10万余只,规模和效益列浙江省之首。   【新农村建设】:自2001年并村以来,本村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村党总支、村委会坚持以-理论和-的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和全体村民,发扬艰苦创业、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使我村的经济社会和农村精神文明等各个方面取得了较快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我村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积极发展和谐的新农村。我村专门成立了“和谐新村”创建活动领导班子,落实人员,分工合作,软件方面在“文明村与民主法制示范村”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细化,特别是群众关心的“两务公开”在制度化、规范化的基础上做得更规范、更细致。06年曾获得了0余姚市委、余姚人民政府颁发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荣誉称号。同时我们利用现有的宣传工具,如黑板报、文化长廊等进行宣传,造成创建“和谐新村”活动的氛围,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与理解。   其次我们对全村环境、村容村貌进行进一步改观,花资30余万元的东江沿自来水改造工程解决了东江沿自然村自来水漏水问题所引起的不必要的纠纷,为我们村的社会安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出资50余万元建造的官路沿菜场改变了原菜场上市时道路堵塞,解决了道路拥挤而引起的交通事故。借助村科普协会的力量,利用村科普长廊,大力宣传科学知识,用科学思想,科学理念来引导广大群众抵制愚昧的迷信思想,利用村灯光球场组织广大妇女群众跳健身舞,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使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和谐、创造和谐。   关心外来移民户,自从上级分配我村移民户工作开始以来,根据上级有关要求,我村多次召开村班子会议,及时落实移民户建房宅基地安排,对移民户共4户,17人的承包土地,按全村人均数及时试算,并将优质、比较集中的土地及时丈量到户。每到过年时,村领导走访移民户,关心他们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对比较困难的户,村给予适当的照顾。2009年对其中陈浪平户因身体有病导致生活困难,我村对其落实了低保对象。对移民户的主要道路及时安装路灯,由于移民户出入泥路,对生活带来不便,又在2008年1月对该路段进行了水泥硬化。最后关心村民生活,落实责任,及时调解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睦,共建和谐新农村。   【获得荣誉】:本村曾获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镇优秀党组织、镇先进党组织、市级卫生村、市级文明村、市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市级先进团组织、市级“五星级”妇代会、市级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市级-工作先进单位、市级滩坑移民工作先进单位、宁波市农民信箱先进村级联络点、省级优秀村级网站、余姚市科普协会示范村、余姚市廉政文化“六进”示范点、市级远程教育示范点、市级充分就业村等荣誉。  

干溪村

  干溪村位于陆埠镇中部,由原干溪、近山、里岗、外岗四个村合并而成,村土地总面积约9.8平方公里,4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全村常住户857户,户籍人口2239人,党员96人。08年度全村工农业总收如8753万元,集体可用资金187.91万元,人均收入9175元。该村村内有较多的企业、工厂,其中规模较大的是兰山电机企业有限公司,年产值1.9亿元。干溪村是陆埠镇体育活动开展较好的村,建有三个门球场,组织老年、青年和少年三个门球队伍,在全国、省、市门球比赛中,均获得过较好名次,成为宁波市首批体育特色村。从06年开始了总投资5000余万元的下山移民安置工程,在近山村外的百丈滩杂地上新建移民住宅小区,把居住在里岗、外岗的村民迁移下山。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依靠全村广大干部群众,千方百计抓经济,较好地实现了经济快速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村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先后获得了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宁波市卫生村、园林式村庄、民主管理示范村、首批体育特色村、余姚市文明村、卫生村、计生优质服务模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组织、优秀调委会、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沿江村

  沿江村位于陆埠镇东北角,由原管家、黄浦、下郑、郑家渡、余家五个村合并而成,村土地总面积约2430万亩,5个自然村,26个村民小组。全村常住户731户,户籍人口1926人,党员97人,村民代表34人,08年度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308.4万元,集体可用资金49.44万元,人均收入4750元。潭家岭延伸东路途径此村,村北建设姚江大桥,发展前景美好。村委会位于村东面,古乍县旁。  

石笋村

石笋村  石笋村有竹山2800余亩,竹业资源相当丰富且质量优异,深受广大商贩青睐。   在日常竹山维护上,通过加大对农业设施的投入,村民精心培植竹山,提高竹林的产量,我村的竹山是余姚万亩无公害竹笋基地之一。在笋忙时节,村委会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巡山管理,解决偷笋问题和山界纠纷,极大的维护了村民的权益,增加了村民收入。    现在正逢春笋高产期,大量商贩云集我村,争相收购竹笋,场面颇为热闹  

兰山村

  兰山村位于陆埠镇中部山区,由原西岙村、梅岭村合并而成,村土地总面积约9363亩,2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全村常住户597户,户籍人口1694人,党员92人,村民代表39人,12年度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077万元,集体可用资金98.38万元,人均收入5902元。 该村在战争年代是红色堡垒村,在山上的“公馆”办过“四明简讯”社,印刷厂印刷新浙东报,抗币,掩护过革命战士,为抗日、解放战争作出很大贡献。 兰山村先后获得宁波市生态村、余姚市文明村、卫生村、计划生育先进单位、陆埠镇五好党组织、先进党组织、廉政建设先进村、计划生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新农村建设】西岙大溪是陆埠大溪的主要支流,由石门和梅岭两条支流江流合成。由于西岙穿村段溪道旁有建房现象,导致溪道变窄,过水能力不足,局部溪道漫滩,部分挡墙及拦水堰被毁,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加至穿村段现有的道路已无法达到现有车辆的通行,尤其是特殊车辆的行驶,给村民的生活和安全带来了许多不便。为了整体美化村庄和加快新农村的建设、围绕增强防洪减灾的意识,提高供水保障以及改善居住环境。经村班子和村民代表的共同商讨,对穿村段的溪道和道路进行了全面的综合整治。一事一议”工程,主要为村内公共设施建设,主要解决了本村村民的休闲活动、公共场所、综合活动中心以及路灯等。从而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网络公路工程现已进行中。以上三项工程总投资将近500万元。   【美丽乡村建设】一、制定建设规划,提高美丽乡村创建工作的品位。一是做美村庄,制定建设规划。兰山村委托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其进行整体工程的规划,在对村庄概况、产业及人居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整体发展,提出空间分区引导;确定村庄整体风貌特色、建筑特色和环境特色,制定相关规划引导的措施;对村庄内规划道路应明确改造方式和范围,并制定相应的图纸;对于污水、给水、电力等基础设施,结合各部门的要求和村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设计;针对规划方案内明确的相关内容,提出规划实施的对策与政策建议等。二是做强产业,制定发展规划。做强产业,做好项目,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目标来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推动建设工作。因此,在陆埠镇领导的支持下,兰山村实施发展新型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休闲等提高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这些建设项目的制定均得到全村党员、村民代表大会的表决通过,得到全体党员、代表的大力支持,为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三是做好创建,制定工作规划。美丽乡村建设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必须精心策划、科学安排。年初在酝酿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班子就精心筹划工作计划,对各项工程均按时段明确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对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困难,按每个阶段召开例会,开展讨论、分析、解决,使每一项工作都能按工作计划有序开展。二、明确建设项目,突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重点。兰山村以美丽乡村创建为平台,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集中力量办群众个人办不了且群众需要办的大事、实事。与此同时,兰山村以“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为抓手,抢抓机遇、抢抓时间,自加压力,积极建设美丽乡村。在此过程中,兰山村统筹规划,结合自身实际,精心制定了十三个建设项目,其中包括:集聚发展,进行农房两改;整治改造,建设村庄公共中心;撤并迁移,撤销小的自然村;公共服务中心建设,新建村办公楼;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新建图书室、文化宫和老年活动室;医疗设施建设,新建卫生室;集贸设施建设,新建综合菜场;新建文化长廊;新建廊桥;新建综治室;新建竹林道;新建资源路;村内绿化、美化,道路拓宽、绿化。通过这十三大项目的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各个指标项目的落实,来推动该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三、增加各项指标投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后劲。一是加大资金投入。不但要开展中心村的公共设施、村庄绿化、道路硬化基础设施建设,还要争取奖励进行筹资,通过建设观光农业村争取上级政府的配套资金,同时,鼓励村民自己投入资金搞建设,让群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二是加大科教投入。积极开展对广大村民就业技能培训,并通过远程教育平台,向村民传播各类先进农业知识,提高农业生产中的科技比例。三是加大政策投入。盘活农村各类资源,通过农村资源的科学利用和配置,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农民就业和资源开发等。  

袁马村

袁马村  袁马村位于陆埠水库上游,山清水秀,原洪山乡政府所在地,由郑新、上方、杨家岭、沿山、陈巴、袁马六村撤并而成,有粮田650亩,山林面积16151亩,有四条溪流经过,饮用水库7个,有私人企业310余家,主要从事汽配行业,交通便捷,电力充足。路上线公路横穿我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袁马村在战争年代是红色堡垒村,是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浙东区党委,三北司令部领导机关驻地,袁马人民为革命事业的胜利作出很大贡献。该村被上级评为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镇五好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翁岙村

  余姚市陆埠镇翁岙村,地处余姚市南部山区,四面环山,山青水秀,陆上线路串村1.2公里,全村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有村民小组7个,农户360户,户籍人口1085人,外来务工人口250人;有党员34人,村民代表37人;粮田187亩,山林面积3360亩;有个私营企业50余家,农户主要行业,竹制品加工,五金加工,去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6500万左右,村民人均收入5500元。  

余鲍陈村

  余鲍陈村位于陆埠南部山区,2001年4月由原余鲍陈、邵家、汪家三个村合并而成,村庄区域面积6.5平方公里。村山林面积7500亩,耕地面积385亩。3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全村常住户728户,户籍人口2066人,党员76人,村民代表40人,08年度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23万元,集体可用资金2.24万元,人均收入4343元。战争年代,它是根据地革命战士活动地区,浙东区党委,三北游击司令部机关,后勤机关均在此驻扎,革命领导干部在四周山上搭建“公馆”与敌进行艰苦斗争,第一支武装队伍也在草茅庵重建,是四明山区红色堡垒村之一。村党总支被上级评为镇五好党组织。  

兰溪村

  兰溪村位于陆埠镇中心区域,由原桥东村、桥西村、上街村合并而成,村土地总面积约3866亩,3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全村常住户1012户,户籍人口2476人,党员133人,村民代表63人,10年度全村工农业总产值26126万元,集体可用资金102万元,人均收入12342元。该村被上级评为文明村、小康村、计划生育、村镇建设、武装工作先进集体。现任书记:陆建章、村委主任:陆志强。村道路实现了基本硬化,东庄山杨梅山正在开发中,村委办公楼新建设而成。兰溪村地理位置优越,西临谭家岭陆,甬良线自村中央穿过,连接余姚和宁波,兰溪河自南像西贯穿。使得兰溪村陆路水路交通发达。村联建房发展迅速,设施齐全,新居村庄水、电、通讯网络齐全。兰溪村拥有工农业资源丰富,本村水暖生产工艺良好,杨梅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效益。而且陆埠镇镇政府,陆埠小学坐落于村中心,这都给兰溪村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潜力。  

郭姆村

  陆埠镇郭姆村位于杭甬运河中下游,距陆埠镇中心2公里,余姚市中心8公里,潭家岭古乍线直穿本村,新桥浦路贯穿陆埠、余姚。全村共占地面积2.4平方公里,由原前十二房、仓前、李宅、祠堂跟合并而为郭姆村,有总人口3600多人,其中外来人口600多人,耕田面积3060余亩,山林面积2200余亩,种植了杨梅、柿子、茶叶、梨头、毛竹等,有养殖水面300多亩,养殖了南美白对虾、本地虾、龟类等,畜禽养殖户多家,村内有中、小企业700余家,分别有汽配、五金、水暖、弹簧等等,二只渡口(泥工渡、郭姆渡)落户本村,渡口历史悠久,是三五支队南北交通要道.还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郭姆庙与本村村名同一随着古乍线的逐渐延伸直通宁波等地,本村是旅游、投资、办厂的好地方,欢迎各界朋友来村落户、投资。  

洪山村

  洪山村概况:洪山村位于陆埠镇东南部山区,由原望石坑、黄土岭、宋岙、庙下张、华盖山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土地总面积约7.95平方公里,8个村民小组,全村常住户721户,户籍人口2092人,党员102人,村民代表48人。洪山村为全山区,主要产竹、茶叶和四季竹笋,还有本鸡生态养殖场,被评为宁波市绿色无公害基地,浙江省首家消费者放心单位。年饲养6万多只。洪山村在战争年代是游击斗争据点,黄土岭顶朱洪山烈士活动地段,建有朱洪山烈士纪念碑。该村曾获市计划生育先进单位、市农业生产先进集体等荣誉。  

杜徐岙村


杜徐岙村特产大全




杜徐岙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