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宁波 >> 余姚市 >> 四明山镇 >> 宓家山村

宓家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宓家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宓家山村简介

  宓家山村位于四明山镇西南端,东接杨湖村,西邻嵊州下王镇,北靠芦田村,地域面积7.6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农户180户,人口535人,耕地319亩,山林7407亩,毛竹559亩,茶叶141亩。现已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基地1515亩。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70.2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889元。地貌为山区,海拔450米,四面青山环抱,田螺文山古松常青,有镇村联合电站一座,有一条350米隧道,筑起了里、外大湖、庙沟坑三大水库。
   [村史沿革]据《宓氏宗谱》记载:宓氏第一世讳忠信之五世孙讳泳,1210年逐放彼处安居。解放前属绍兴府嵊县五联乡,1960年划归余姚四明山大公社,1962年建区后属四明山区芦山公社(后改为芦山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四明山镇宓家山村。该村以宓姓人口为主。
   [产业经济]农业以水稻、毛竹、茶叶、板栗为主,进入九十年代后,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基地,其中板栗1215亩,花卉150亩,樱桃、甜柿、水蜜桃、青梅150亩,产值达100多万元。限于地理环境、交通等因素,全村工业企业非常少,第三产业的发展也相当滞后,村境水利资源丰富,有镇村联合电站一座,装机320千瓦。
   [社会事业]解放后,创办了宓家山小学,后并入中房小学,现已并入四明山镇中心小学。现阶段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建立了“道德协会”,开设了道德学校,设立了“七个一”的道德工程,来启示和教育村民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共同描绘宓家山村的美好蓝图。
   [村镇建设]解放前村民住宅利用四明山木材资源优势,多以二层木结构为主,兼有部分泥墙屋。目前多以现代砖木结构二至三层楼房为主。至1999年村道已全部硬化,村民生活全部饮用自来水,主要村道全部安装路灯,并设置了垃圾箱,有专人负责保洁。2003年被命名为市级卫生村。开通了船宓公路、航宓公路,建造了宓家山至高彦岭公路,为经济发展、生态富民奠定了基础。
   [一村一品]现已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基地1515亩,其中板栗1215亩,是四明山镇板栗的主产区。
   [发展特色]全村以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基地为主,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板栗、樱桃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风景名胜]境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有四明奇峰一座。
   [发展目标]十一五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优化农村环境整治为目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切实加强村级基础建设,努力打造生态绿色农业。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281116 315000 -- 查看 宓家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宓家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宓家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唐田村

  说起四明山镇唐田村,大家都会赞叹不已。该村是中国樱花专业村,是四明山镇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目前,村里农户培育花木面积达到6300亩,这还不包括农户在外村发展的花木基地面积。2008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但全村花木销售总产值仍达到1650万元,同比增长15%。今年花木销售形势依然看好。    唐田村的花木发展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村里已经有不少农户在搞花木生产,后来因品种、市场营销等原因,村里的花木生产一度衰落。从1998年起,镇村两级鼓励广大农户调整种植结构,继续发展花木产业。在镇村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农户重新发展花木产业。现在,唐田村是全镇四个樱花专业村之一,花木经济已成为主导产业,花木销售户有25户。许多村民高兴地说:“有了这批花木营销户,阿拉种植的花木再也不愁销路了!”    花木产业的快速发展,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也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村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投入100万元,实施大溪治理工程,对溪道开展以清理垃圾、清淤泥、清杂草为内容的“三清”工程;新建机耕路25公里;荡乱台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部完工;新建太阳能垃圾处理系统,等等。同时,加大对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力度,禁止乱砍乱伐,优化生态环境。    坚定信心谋发展,迎难而上求机遇。下一步,该村将按照“强村富民”的目标,捕捉和把握难得的发展机遇,立足花木特色优势产业,把唐田村建设得更加美好。   

宓家山村

  宓家山村位于四明山镇西南端,东接杨湖村,西邻嵊州下王镇,北靠芦田村,地域面积7.6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农户180户,人口535人,耕地319亩,山林7407亩,毛竹559亩,茶叶141亩。现已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基地1515亩。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70.2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889元。地貌为山区,海拔450米,四面青山环抱,田螺文山古松常青,有镇村联合电站一座,有一条350米隧道,筑起了里、外大湖、庙沟坑三大水库。    [村史沿革]据《宓氏宗谱》记载:宓氏第一世讳忠信之五世孙讳泳,1210年逐放彼处安居。解放前属绍兴府嵊县五联乡,1960年划归余姚四明山大公社,1962年建区后属四明山区芦山公社(后改为芦山乡),1992年撤扩并后为四明山镇宓家山村。该村以宓姓人口为主。    [产业经济]农业以水稻、毛竹、茶叶、板栗为主,进入九十年代后,镇政府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基地,其中板栗1215亩,花卉150亩,樱桃、甜柿、水蜜桃、青梅150亩,产值达100多万元。限于地理环境、交通等因素,全村工业企业非常少,第三产业的发展也相当滞后,村境水利资源丰富,有镇村联合电站一座,装机320千瓦。    [社会事业]解放后,创办了宓家山小学,后并入中房小学,现已并入四明山镇中心小学。现阶段积极开展文明村、文明户、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建立了“道德协会”,开设了道德学校,设立了“七个一”的道德工程,来启示和教育村民遵守道德行为规范,共同描绘宓家山村的美好蓝图。    [村镇建设]解放前村民住宅利用四明山木材资源优势,多以二层木结构为主,兼有部分泥墙屋。目前多以现代砖木结构二至三层楼房为主。至1999年村道已全部硬化,村民生活全部饮用自来水,主要村道全部安装路灯,并设置了垃圾箱,有专人负责保洁。2003年被命名为市级卫生村。开通了船宓公路、航宓公路,建造了宓家山至高彦岭公路,为经济发展、生态富民奠定了基础。    [一村一品]现已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基地1515亩,其中板栗1215亩,是四明山镇板栗的主产区。    [发展特色]全村以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基地为主,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板栗、樱桃已有相当的知名度。    [风景名胜]境内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有四明奇峰一座。    [发展目标]十一五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优化农村环境整治为目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切实加强村级基础建设,努力打造生态绿色农业。   

悬岩村

悬岩村  悬岩村位于海拔350米的四明山上,四季气候宜人,特别是夏天,是避暑休闲的好地方!村里环境优美,是全市著名的樱桃基地,以“笑口”樱桃为品牌,樱桃口感甜美,样子可人,受到顾客的欢迎和喜爱,樱桃在5.1节假日左右上市,欢迎各方的朋友前来采摘品尝。350米的海拔适合高山白茶的种植,白茶能祛暑解毒,含多种氨基酸,长期饮用能健体,保护眼睛。悬岩村的白茶种植已有多年,广受好评。 当然作为悬岩上的村庄,拥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站在村里,可一览山下的翠翠绿竹,片片红枫,非常惬意。村里有农家乐,提供纯正的农家风味,品农家菜,住农家房,观四明好风光!  

杨湖村

  杨湖村慨况       【村情风貌】杨湖村位于四明山镇西南端,距镇政府驻地约12公里,村委会驻地白杨树,东接棠溪村,西南与嵊州下王镇相邻,西北邻宓家山村,因白杨树村、西湖头村两村合并而命名。现地域面积6.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269亩,山林面积7132亩。下辖白杨树、西湖头等2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168户538人。2005年,工农业总收入234.2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477元,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9.89万元。地貌为山地峡谷,海拔600多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村史沿革】解放前属绍兴府嵊县里东区五联乡,1960年划归余姚市四明山公社管辖,1962年四明山区建立后,属芦山公社,1983年为芦山公社白杨树村、西湖头村,1992年撤扩并后为四明山镇白杨树村、西湖头村。2001年两村合并后为杨湖村。   【产业经济】传统农业以甜柿为主,辅以毛竹、茶叶。全村甜柿300多亩,年产值4万余元。1998年,镇政府提出“东花西移”号召农民调整产业结构种植花木,花木经济得到了篷勃发展,农民收入得到了大幅提高。至2005年底,全村有花木种植面积910亩,年产值105万元。另有西湖头镇村联营电站一座。   【社会事业】村民素有崇教之风,解放前就办有私塾。解放后上分别办有白杨树小学和西湖头小学,上世纪80年代与宓家山小学一同并入中房小学,后因教学网点调整又并入四明山镇中心小学。 1989年通车,现每天有定时班车经过。全村水电设施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80%以上,有村卫生室1座,全村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使群众人人享受医疗保障。   【村镇建设】解放前村民住宅多以二层竹木结构和平房为主,现多以二层砖木结构楼房为主。村级公共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村庄整治后消灭了露天粪缸,新建了公共厕所,村民生活全部饮用自来水,主要村道全部实现硬化,村民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花木产业的兴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全村交通工具有私家轿车12辆、摩托车20余辆及社会货运车辆4辆。    【一村一品】该村甜柿个大味甜,远近闻名,是四明山农产品特色村之一。    【发展特色】除继续发展甜柿特色产业外,发展花木经济前景良好。    【风景名胜】境内有海拔975米的秀尖山一座,现为林区护林点,另有大斗山、平湖山等,山林茂密,风景宜人。    【发展目标】建设新农村,共建小康村,进一步完善《杨湖村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盘活集体资源,推进村庄整治,完善公共设施,优化村容村貌,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率先跨入小康村行列。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梨洲村

     梨洲村   梨洲村位于镇中心,是镇政府所在地,村民委员会驻地寺前。关于该村村名由来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曾在四明山结寨抗清,在镇东桥讲学,黄宗羲自称“梨洲老人”,该村由此得名为梨洲村;另一种说法是据《四明山志》载:“晋孙兴公与兄承公同游于此,得梨数枚,人迹杳然,疑为仙真所遗。故名其地曰梨洲。”境域四至:东与北溪村、茶培村相邻,西南与平莲村接壤,西接宁波林场,北与大岚镇华山村相连。现村境总面积18.8平方公里,有耕地1306亩,人均0.8亩,山林17284亩,全村10个自然村分属19个村民小组,共641户1602人。2005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207.9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707元。地貌为山区,光照和雨水充沛,四季分明,最高气温36.7°C,最低气温-15°C,无霜期218天,土壤:山地以山地黄泥土和高地红泥土为主,水田主要以山地黄泥沙田和山地黄泥土为主。境内山峰林立,主要山峰有萝卜山岗、塔山岗、长年湖岗、梨洲山、小脑岗、上羊岗(海拔812米)、大湾岗(海拔952米)、大片里(海拔876米)、鸡笼山(海拔801米)等,海拔大都在800米以上。有一溪自湖里、庙下、溪下、寺前、大岙、岩下山等六个自然村由西南向东北而流。   

北溪村

  说起余姚四明山镇北溪村,人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四明山第一漂——北溪漂流。这个项目也是北溪村发展旅游产业的主打项目,由太阳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北溪村群山环抱,一溪中流,风景绝佳。而曲折的溪水,左冲右突,跌宕起伏,落差适宜,十分适宜开发漂流项目。在全程为3800米的漂流过程中,游客在春天可以看到溪道两岸红枫樱花群芳争艳的景象,在夏天能领略到秀木幽篁摇曳清风的诗情画意,漂流沿途还能欣赏到蒋介石曾数次驻足停留的积善桥等人文胜景。这个项目填补了四明山娱乐互动旅游项目的空白,投入运营以来,年接待游客3万人次,至今来过北溪村的游客已近6万人次。    “农家乐”也是北溪村发展旅游经济的特色项目。该村不少村民姓卢,传说六百多年前,卢氏祖先生活在山东范阳境内,极有可能是水浒英雄卢俊义的后裔。北溪村利用这一资源,打造了一个以“喝大碗酒,吃大块肉”为特色的水浒系列“农家乐”。“农家乐”经营户统一挂上了具有水浒特色的牌子,现在村里有“景阳冈”店、“浔阳楼”店、“快活林”店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村里还充分利用现存的历史遗迹,进一步打响“北溪风情民俗村”的牌子。而在北溪漂流景区的带动下,村里的“农家乐”的生意更加红火。    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北溪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鼓励村民种植红枫、樱花等花卉苗木。到目前为止,全村花卉种植面积已发展到4200余亩,花卉销售户达60户,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村里还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指挥”的工作思路,紧扣“乡土风情、山村风格、生态风貌”这一主题,大力推进村庄整治工作,努力打造“环境整洁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公共服务配套、思想道德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各方大力支持下,村里的各项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个“山上有林、林中有村、村中有景、环境优美、生态协调、田园风光、文明和谐”的新山村正在我们面前展现。   

芦田村

  【村情风貌】芦田村位于四明山镇西端,东接棠溪村,南连杨湖、宓家山村,西邻嵊州,北连悬岩、溪山村,距余姚市区76公里,离镇14公里。相传500年前,王氏祖先从嵊县东林三角道地去上虞乾溪扫墓,路过此地,见川媚泉香,山厚林茂,便插芦于田定宅,以后村内遍布芦竹,故名芦田。现全村区域面积8.9平方公里,14个生产队,397户人家1150余人。   【村史沿革】芦田村解放前属绍兴府嵊县芦山乡,1960年划归余姚县四明山大公社,1962年属四明山区芦山公社芦田大队,1983年改为芦山公社芦田大队,1985年改为芦山乡芦田村,1992年撤扩并后为四明山镇芦田村。   【产业经济】全村以水稻、茶叶、毛竹等农业为主业。2000年起调整产业结构,全村以樱花、红枫等花木产业为主业,附茶叶、毛竹业。至2005年底,全村共有耕地面积870亩,山林面积7003亩,花木种植面积2130亩,村集体总收入19.4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361元。   【社会事业】芦田村有小学一所,办学历史已有100多年,2006年9月1日撤芦田小学并入四明山镇小。目前拥有大、中专学生150人,博士生3人。80年代初村内开办幼儿园一所。1984年通车,现每天有定时班车经过。全村水电设施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电话普及率达到50%以上,有村卫生室1座,全村推行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使群众人人享受医疗保障。    【村镇建设】解放前村民住宅多以木结构为主,建筑风格有明、清两朝遗风,内有属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树滋堂”(古祠堂)一所,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后修复于民国十五年,又于2003年修葺一新,是该村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古建筑。2004年建成村落文化宫,内有老年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学习培训室各一间。另有村落文化宫园一个,场内有石亭一座,健身路径一套。目前全村基本形成现代建筑的砖木二、三楼格局,村庄整治后建有公厕1所,基本消灭了露天粪缸。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花木产业的兴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目前全村交通工具有摩托车40余辆、三轮车5辆及社会货运车辆4辆。    【一村一品】年产高山优质茶叶55吨,年产值60余万元。    【发展特色】除茶叶、毛竹等传统农业外,现正在不断发展壮大花木产业,目前全村有花木种植面积2130亩,从业人员800余人。    【风景名胜】“树滋堂”前有5万立方米的“桥口”池塘一口,水质清洌,波光潋滟,与池塘口的一棵600年古松及古祠堂一起构成绝妙画景。    【发展目标】建设新农村,共建小康村,进一步完善《芦田村新农村建设实施规划》,盘活集体资源,推进村庄整治,完善公共设施,优化村容村貌,争创生态示范村和文明村。  


宓家山村特产大全




宓家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