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岩村位于鹿亭乡西北角山区,距余姚城区30公里,地势高,土地肥沃,由高岩深坑陈天龙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庄区域面积880亩,山林面积490亩,耕地面积138亩,园地252亩,三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全村常住户246户,户籍人口713人,党员29人,村民代表30人,08年度村民个人收入4000多元,村集体收入10万,村内基本设施较完善,建立了老年活动室,精神文明与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成果.曾经获得了多项荣誉,诸如余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先进党组织,三星级民主法治村,民政工作先进集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81201 | 315000 | -- | 查看 高岩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岗村 |
余姚市鹿亭乡东岗村位于鹿亭乡巅峰最西首,据乡政府驻地约12公里,东接晓云村,南与龙溪村村毗邻,西面是东岗山林场与梁弄镇白水冲村,北与中姚村及梨州街道接壤。行政区域面积3.5平方多公里,现有农户237户,户籍人口732人。耕地面积353亩,山林面积2086亩,茶园620亩,毛竹山700余亩,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村党支部一个,共有党员32人,6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1人。村干部有6人,交叉兼职。 截止2013年底,全村工农业总收入17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423元。村境数山林起伏连绵,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和雨水充沛,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拥有两个村级小水电站,水质清澈,且有山中泉水叮咚,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雅。 【村史沿革】东岗村只有一个自然村组成,东岗村历史文化悠久,解放前夕,东岗村就成立了村地下民兵组织,该组织为以后革命取得胜利发挥了巨大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当时,思想觉悟高的部分村民主动、暗地里替三五支队买盐、买电池、买-、担饭、送情报等,民兵组织及地下党员也常配合革命队伍周转在大岚、四明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为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产业经济】近年来,东岗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因地制宜,艰苦奋斗,村干部和广大群众心连心,紧紧依托丰富的茶叶、竹笋、板栗、花卉、高山蔬菜等农业资源,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社会事业】东岗村由一个自然村组成。经过多年努力,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建设取得协调、健康发展,村容村貌得到改善,人居环境得到美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村民纯朴,邻里和睦。 【村镇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东岗村切实为民办实事,村道内水泥路全覆盖,尤其近几年,村道硬化,路灯进行全面更换,村内饮水工程进行改造,新建村文化综合楼,提供老年活动室,在过年过节时开展文化下乡丰富村民的精神生活。 【一村一品】东岗山的土鸡、土猪、山羊,肉质鲜美,风味独特。又甜又大的板栗、野生猕猴桃也是较好的山货。 【发展特色】东岗村交通方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空气清新,风光迷人,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尤其东岗山林场,独具风格,别有韵味,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发展目标】东岗村将以东岗山独特的生态资源为开发为中心,招商引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致富、创业能力,规范基层民主政治,倡导文明乡风,积极发挥旅游业的产业联动效应,努力成为生态旅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龙溪村 |
龙溪村位于余姚市四明山东麓,东邻鄞州区,南毗大岚镇,西靠梁弄镇,北连陆埠镇,距余姚53公里,宁波65公里,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有原岩头、大年、王石坑、路坑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总人口2043人,有党员83人,设党总支委,下设4个党支部。村三套班子实行交叉兼职,共有6位同志组成。村域面积9.2平方公里,有山林面积10384亩,其中毛竹山3860亩,耕地面积947亩,2013年村民年人均收入9264元。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已基本形成以三笋一茶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格局。境内地势陡峭,平均海拔在200米以上,全境满山翠竹,连绵起伏,绿树成荫,气候温暖,雨水充沛,鸟语花香,近年来加大投入资金改造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有较以前有了较大改观,环境越来越好,空气也越来越清新。 【产业经济】龙溪村山多田少,村内基本形成了三笋一茶的农业格局,村集体利用利用境内的地势高的优势,充分利用水资源,建造水电站三座,总装机容量475乔瓦。 【社会事业】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宁波市文明村、余姚市先进党组织、余姚市文明村、余姚市基层示范党校等荣誉称号。通过创建,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美化,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村民安居乐业,邻里团结和睦。 【村镇建设】四个自然村的主要道路硬化100%,农户门前浇水泥路比例达90%,加强基础设施投入,建公厕1座,四个自然村的饮用水工程改造完成,在乡党委的支持下,通往大岚镇方向的道路于2013年浇筑完工,村民走出大山的道路又多了一条。 【发展目标】进一步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优化环境,保护生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成具有山区特色的美丽乡村。 【现任班子】总支书记、社长:褚建义;总副书记:褚国长;村主任:褚洪善;村党支部委员、村办公室主任:褚仁尧;村党支部委员、村治保主任:褚周庆;村妇女主任:郑丽仙。 |
高山村 |
【村情风貌】余姚市鹿亭乡高山村位于鹿亭乡北首,据乡政府驻地6公里,西接晓云村,东与高岩村毗邻,北与梨州街道上王岗村接壤。行政区域面积2.3平方多公里,新村现有275户农户,820个人口。粮田面积163亩,茶园456亩,生态林面积1728亩。村党支部一个,共有党员46人,9个村民小组,村干部有6人,交叉兼职。 截止2013年底,全村工农业总收入126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4350元。村境数山林起伏连绵,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和雨水充沛,冬暖夏凉,四季分明。拥有山塘水库一个,蓄水池2个,水质清澈,且有山中泉水叮咚,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雅。 【村史沿革】高山村系2001年,原外大山、里大山两自然村撤并而成,其中外大山自然村包括新赵家,老赵家,大岙,八石,甘田里。这里也曾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年代,开展游击战,从东岙岭到流沙岗一线,不少革命前辈英勇牺牲,为了取得胜利,献出宝贵生命。新中国成立之后,陆续开展土地改革和土地承包,村民积极开展生产,分为若干个生产队,村组织机构初具规模,人口也有了800多人。改革开发以来,村内人才辈出,也有了独立的办公地点,到2001年上半年,一幢崭新的村委办公楼建成,后来把里外大山合并,改名“高山村”。 【产业经济】近年来,高山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因地制宜,艰苦奋斗,村干部和广大群众心连心,紧紧依托丰富的茶叶、竹笋、板栗、花卉、蔬菜等农业资源,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目前金竹尖生态观光园景区前期开发已完成了游客步行道铺设,加上杜鹃基地建设,旅游资源的挖掘将为高山村的发展带来巨大作用。 【社会事业】高山村2001年以前是由2个自然村组成。经过多年努力,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个建设取得协调、健康发展,村容村貌得到改善,人居环境得到美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村民纯朴,邻里和睦。 【村镇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山村切实为民办实事,村道内柏油马路全覆盖,尤其2012年-2014年,村道路灯进行全面更换,村内饮水工程进行改造,新建老年活动室,创办余姚市首家村级托老所。 【一村一品】高山的野生鳖,土鸡,肉质鲜美,风味独特。个小肉鲜的野樱桃,毛栗、猕猴桃也是较好的山货。 【发展特色】高山村交通方便,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空气清新,风光迷人,是个天然的大氧吧,尤其金竹尖生态观光园,和杜鹃基地,独具风格,别有韵味。 【发展目标】高山村将以“金竹尖”景区开发为中心,招商引资,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民致富、创业能力,规范基层民主政治,倡导文明乡风,积极发挥旅游业的产业联动效应,努力成为生态旅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沿夹岙村 |
【村情风貌】沿夹岙村区域面积1.8平方千米,距余姚市区33千米,位于乡政府北部,距乡政府5千米,紧邻陆埠镇翁岙、裘岙村,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原沿夹岙村、郑洋村合并而成,全村有耕地228亩,山林2850亩,住户237户。总人口780人,其中在校学生68人,60岁以上老年人128人,劳动力480人。设4个村民小组。有29名党员,33名村民代表,村三套班子成员6人,村监委成员3名,村理财小组成员3名。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全村干部、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先后获得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村,宁波市兴林富民示范村,宁波市生态村,余姚市卫生村,鹿亭乡五好党组织、先进集体、先进村民委员会等荣誉称号。 【产业经济】沿夹岙村级集体可用资金11万元,2013年度工农业总产值一千三百五十七万元,村人均收入9092元,农业收入以竹笋、毛竹为主,副业收入以竹制品(扫帚、脚手架等)加工为主。沿夹岙村工业企业发展势头较好,主要、加工制造:汽车、机械配件、部件和兽用注射器,由于沿夹岙村境内加工企业的较好发展,剩余劳动力得到了很好的安置。 【村镇建设】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村庄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有了很大改观,环境卫生、公共卫生长效保洁机制得到了落实,村庄周边和村道每日有专人打扫和清理。 村庄社会综合治理状况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邻里和睦,干群党关系密切,法制观念有了增强,村民注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及时排摸不安定因素和各种安全隐患,妥善处置、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力求创造一个安定、有序的生产、生活新环境。 通过“三资”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沿夹岙村有效压缩了非生产性开支,提倡勤俭节约,勤政廉洁,踏实工作的优良作风。及时做好三务公开,进一步做到阳光透明。把有限的村级资金用于最要紧的公益事业上来,密切关注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发展目标】在党的十八大精神鼓舞下,我们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抓住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引领下,进一步加强班子团结,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进一步提升村庄形象,坚持勤俭节约,务实工作的良好作风,为全村各级经济、社会发展而积极努力。 |
中姚村 |
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未有其它村合并。下设1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018人,总户数313户,有党员37人,设党支部。村三套班子实行交叉兼职,共有6人组成。村域面积3.1平方公里,有山林面积3140亩,其中毛竹山1544亩,耕地面积324亩。200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7.3万元,村民人均可分配收入3930元。近年来,我们在乡党、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三套班子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村民安定团结,村集体经济稳定增长。 |
高岩村 |
高岩村位于鹿亭乡西北角山区,距余姚城区30公里,地势高,土地肥沃,由高岩深坑陈天龙三个自然村组成,村庄区域面积880亩,山林面积490亩,耕地面积138亩,园地252亩,三个自然村,3个村民小组,全村常住户246户,户籍人口713人,党员29人,村民代表30人,08年度村民个人收入4000多元,村集体收入10万,村内基本设施较完善,建立了老年活动室,精神文明与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很大成果.曾经获得了多项荣誉,诸如余姚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先进党组织,三星级民主法治村,民政工作先进集体,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 |
石潭村 |
石潭村 鹿亭乡石潭村位于四明山嶅,距余姚市区41公里,距宁波市区51公里,2001年由原石潭、马家坪、茶山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6.22平方公里,土地总面积9499亩,其中林地5495亩,园地1489亩,耕地568亩。全村常住户520户,1552人,设党支部一个,现有党员68人。今年来全村已经形成三笋一茶为主导产业的农业格局,村集体经济则依靠小水电站。2006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3万元。07年村民人均收入4220元。村内基本设施较完善,建立了老年活动室、图书室、阅览室、乒乓室等,精神文明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丰硕成果,曾先后获得-工作先进集体,余姚市防范处理-工作先进集体、老年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
晓云村 |
鹿亭乡晓云村地处余姚南部山区,距余姚市区40公里,宁波市区60公里,位于鹿亭乡西部,村东邻上庄村,西接中姚村,南连龙溪村,北邻梨州街道,晓鹿大溪贯穿境内。200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有上村、平桥头、洞桥、大溪、羊坑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下设3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607人,总户数800户,有党员89人,设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村三套班子实行交叉兼职,共有7人组成。村域面积8.1平方公里,有山林面积9255亩,其中毛竹山5950亩,耕地面积487亩。2007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120万元,村民人均可分配收入4595元。近年来,我们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三套班子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已先后获得余姚文明村、余姚卫生村、余姚市生态村、三星级民主法治村、宁波市旅游特色村等等荣誉称号。 |
中村村 |
中村村位于余姚市鹿亭乡东南部,为宁波进入鹿亭乡的东大门,地处四明山山脉东麓,与鄞州区章水镇童皎村接壤,距余姚城区、宁波城区均约40公里,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全村730户,总人口1965人,党员64人,村民代表35人,村干部6人,全村有耕地930亩,茶山145亩,毛竹山4460亩,薪炭林和用材林4168亩,到2008年底有水煮笋厂一家,个体茶厂3家,茶场2个,入股电站一座,我村以有香炭土、沙质土,适宜毛竹生长,毛笋产量、浙贝、花卉为新指导产业。 村史沿革:2001年4月行政村撤并,由中村村、算坑村2个行政村合并,1956年成立低级五星合作社,到1962年的五星高级社,由中村村、算坑、东风山合并,转入公社化后,分散中村村、算坑村,到2001年4月由该2村合并为中村村。 产业经济:农业以水稻、浙贝,林业以毛竹为主。浙贝、毛笋为主要产业,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农户以种、管、制、销的一条龙自产自销经营方式,浙贝200亩,年产值70万元左右,毛笋产地4460亩,年产值280万元,毛竹年收入120万元,其次外出劳务输出。全村1140个劳动力,480个在各地打工,净收入400万元。 村镇建设:解放初期,村民住宅多为平房,目前大多为二至三层楼房,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在2001年对全村700多只露天粪缸进行全面拆除,结束了臭气满天的现象,设置垃圾箱70余只,配备保洁员30名。2006年安装了环保形的自来水,使村家家户户都喝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2005年建造了后岙资源路25公里。2006年建造了底路资源路。2007年建造了算坑资源路,解决了村民山林资源出路难问题。2006年中村至算坑自然村的通村公路1.5公里,并对路面进行了硬化。 发展目标:建设新农村,共建小康村,发展中村村;建设中村村,进一步完善中村村新农村发展实施规划,盘活集体资产,推进村庄整治,优化村容村貌。通过三至五年努力,建造成具有山区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白鹿村 |
白鹿村概况 鹿亭乡白鹿村地处姚南山区,东与鄞州交界,西邻大岚镇,距宁波市区60公里,距余姚市区50公里,由原陈岩、新村、下姚、叶家祥、高岩头、赤石、梁湖7个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积10.4平方公里,实有耕地面积1376亩,林地面积9741亩,其中竹山3087亩,茶园面积2178亩。全村常住户850户,2309人,有8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41人。近年来,白鹿村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已形了千亩绿色高山西瓜基地,传统农业茶叶也以生产名茶为主,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村级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真正达到了水清、路平、灯明。村党总支部下设3个党总支,现有党员101人。近年来,村级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获得了先进党组织,科普示范村等称号。 |
上庄村 |
上庄村概况 上庄村位于余姚市四明山东麓,距余姚38公里,宁波50公里,2001年行政村区域调整后,有原8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总人口2810人,有党员135名(含预备党员5名),设村党总支委,下辖四个党支部。村三套班子实行交叉兼职,有7位同志组成。村预面积16平方公里,拥有山林面积9779亩,其中毛竹山5893亩,茶园812亩,耕地面积659亩。 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已基本形成以“三笋一茶”为主导的农业格局。境内晓鹿大溪由西向东贯穿全村,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已开发小水电两座,为村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全村以兽用注射器、汽配为支柱的工业经济稳中有升,年产值已超过1亿元,2010年人均收入达6605元。 |
李家塔村 |
李家塔村位于鹿亭乡东首,距离乡政府所在地2公里,余姚市区38公里,宁波市区46公里,由原来的李家塔村和东风山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总户数410户,总人口1100人,下设9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36名,0党员46名,共青团员24名,全村耕地总面积446亩(其中旱地52亩),山林总面积5180亩(其中毛竹林面积2892亩),村统管山面积637亩,板栗基地150亩,集体茶圆面积96亩,茶叶初加工场2座,600千瓦水电站1座,年发电收入38万元,村集体资产568万元。 近年来,李家塔村在上级领导的关怀下和本村村干部及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荣获“宁波市文明村”、“余姚市小康示范村”、“庭院整治示范村”等多项荣誉,今后我村将继续以“-”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以“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现代新农村”总揽全局,努力实现我村三个文明共同进步和经济、政治、生态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文物保护单位有: 仙庆(古)庙一座 古板(廊)桥一座 百年水泥(洋)桥一座 千年古樟树一株 百年古枫树二株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