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西村概况
本村由原大泥路、鸣山路、绍兴舍、福源四村合并而成。地处慈溪市城北,是坎墩街道西大门。
村行政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呈“带状”分布,南北长,东西短。共有12个村民小组,1250户,总人口3640人。现有耕地2347.94亩,大部分土地集中在二塘至五塘之间。以种植瓜果蔬菜为主,是慈溪城区的主要蔬菜供应基地。民营企业发展迅速,骨干企业有宇波公司、松乔汽动等。主要行业有鱼具、汽车动力配件等。近年来,铜业加工、服装加工发展也比较迅速。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2.2平方公里 | 330282003209 | 315300 | -- | 查看 坎西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坎墩街社区 |
坎墩街居委会成立于2003年6月,由原坎墩居委会、坎东居委会合并而成。共有居民1467户, 2904人。 居民分布在街道12个行政村,分布散、范围广。为了便于科学管理,居委会结合实际,分成14个居民小组。其中,坎中村分为二组,另一组为集体户组,其余各村为一组,每组都有组长、副组长及居委会代表组成。 |
三群村 |
三群村地处坎墩街道东部,建立于2001年2月15日,由原三个行政村群胜、群建、群联村名的带头字而取名。坎墩街、镇北路、兴镇街、中横道、坎胜公路横贯村庄,东邻坎东村,西连二灶市村,南接中横线,北至四塘南村,距市中心6公里,交通便捷。 全村区域面积3平方公里,共有54个村民小组,1700余户家庭,总人口4351人,全村有157名党员,下设三个党支部,84个村民代表,耕地面积2200亩,农业以传统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现有小型企业46家,以五金、服装、建筑、运输、饮食、商业、修理、服务为主,年全村工农业产值约3.8亿。村级集体收入1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3100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200万元。近年来,三群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奋发进取,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在经济、社会、生态和民生各个方面的水平显著提高,先后获得浙江省科普示范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卫生村、慈溪市三星级文明村、慈溪市五好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三群社区服务中心位于村办公大楼一楼,以柜台式开放窗口形式建设,设立了6个服务窗口,服务事项涉及党员服务、建设规划、农业服务、环境卫生、公共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民政残联、人口计生、综治调解等。为辖区内群众提供规范、优质的服务,全力打造“高效、便民、务实、廉洁”的社区干部新形象。 |
二灶市村 |
二灶市村由原二灶市、大路沿、九甲弄三村合并而成,区域面积3.5平方公里,总人口4512人,共有28个村民小组,1609户人家。 村水陆交通便捷。境内主要河流有二灶江和三塘横江。坎墩老街、兴镇街、坎胜路和慈溪市中横到穿村而过。 全村共有耕地3153亩,以种植蔬菜瓜果为主,近年来,大棚等设施栽培发展迅速。现有大小企业138家。其中,年产值3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15家,以生产三轮车配件、电焊条、小五金、塑料和服装为主;三产企业98家,以建筑、运输、商业、饮食修理等服务业为主。 2002年,全村共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8亿元,其中创汇1000万美元。 |
直塘村 |
直塘村由原直塘、一灶路、戎家路、房黄路、西四灶、五村合并而成。地处慈溪市城北,坎墩镇兴街、环镇西路、市中横道及二塘横江横贯村庄,水陆交通便捷。 全村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有32个村民小组,2080户家庭,总人口5298人。现有耕地面积为2654亩,集中在三塘至五塘之间,农业以中指经济作物和蔬菜为主。农业特产有大白蚕豆、麦冬、辣椒干、紫香大头菜,远销日本、西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工业以生产制冷设备、五金小家电配件、塑料、服装为主。第三产业以建筑、运输、饮食、商业、修理、服务业为主。村南部是正在建设中的慈溪市四大特色工业园区之一——坎墩工业园区,是理想的投资热土。 |
沈五村 |
沈五村由原来的五灶一、五灶二、沈南、沈后四村合并而成,地处慈溪市城北5公里,建设中的坎墩街道新行政中心座落本村,是坎墩未来的政治、文化中心。 全村区域面积2.8平方公里,共有18个村民小组,1998户家庭,总人口5028人。慈溪市中横道以及兴镇街、坎胜公路、环城北路等街道骨干道路横贯村庄、镇中路南北穿越,交通十分便捷。 村现有耕地面积2778亩,集中在三塘至五塘之间,农民一般以种植传统经济作物和蔬菜为主。村现有大、小企业200多家,其中街道骨干企业有:联飞集团、永发浴保公司、龙马公司、康跃飞轮厂四家。主要生产邮电通信、电梯、自行车、定时器等五金配件产品,以及轴承、塑料、服装、防盗报警设备等。 近年来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速。为便于村民健身活动,2001年建成全市一流的村落文化宫一个。配有标准灯光蓝球场一个,各类健身设施齐全。 |
五塘新村 |
五塘新村地处坎墩街道西北部,位于浒崇公路西侧,五塘江南首。自1961年、1973年相继从坎墩沿塘移民于此,建立新村。全村总户数为265户,总人口为753人。村庄住宅区域为0.12平方公里。 村有耕地683亩,以种植蔬菜、玉米、瓜类为主。成品紫香菜是村特色农产品,享誉大江南北。近年来,村紧紧抓住紧靠崇寿镇工业开发区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了第三产业,兴建村农贸市场,既方便了村民赶集难的实际问题,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2002年又建造了村绿地公园,所有道路边上都栽上了花卉苗木,被评为市级绿化村庄。 今后二年的工作目标及思路:到2004年完成社会总产值485万元。村集体可用资金10万元,人均收入6200元,环境整治进一步推进,村庄道路硬化100%,使村庄面貌更上一层楼 |
三四灶村 |
三四灶村2001年由原三灶街南、四灶塘南、四灶塘后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3.26平方公里,现有村民小组27个,总农户1713户,总人口4665人,村党总支现有党员146人,下设三个党支部。 村地处慈溪市城区北面,坎墩街道中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兴镇街、坎胜路、坎墩街横贯全村。 村工农业发展迅速。现有耕地面积2700亩,集中在三塘至五塘之间,以种植蔬菜为主。其中,街道万亩畈农业示范区内2100亩,大棚等设施栽培面积100亩。工业方面,现有大小私营企业298家,以五金、塑料、服装生产加工为主。200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000元。村现有固定资产613万元,可用资金650万元。 精神文明同步推进。 2001年被市评为“一星级文明村”,2002年被评为“民主法治示范村”。村党总支2001年、200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称号”。 |
孙方村 |
孙方村由原东孙方、南孙方、后孙方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共有13个村民小组,1195户家庭,总人口4110人,其中暂住人口1100人。 孙方村历史悠久,据传三百年前,孙姓和方姓两表兄弟从河南开封迁此定居后逐渐形成。 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水陆交通便捷。省道浒崇公路在东侧南北穿越;坎墩街、环镇北路、慈溪市中横道、兴镇街横贯村庄。穿村主要河流有二塘江、三塘江和直塘江。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1390亩,主要集中在三塘至五塘之间,农民一般以种植传统经济作物、瓜果、蔬菜为主。其中五百亩实行规模经营。现有大小个私企业153家。以生产模具标准件、汽车发电机、电热塞、制冷设备、小五金、自行车配件、塑料、服装为主。第三产业102家,以建筑、运输、饮食、商业、修理服务为主。至2002年底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7亿万元。 2002年度被评为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慈溪市一星级文明村。 |
坎中村 |
坎中村由原羊路头村、郑家甲村、坎墩村合并成,居坎墩十里长街之中心,现为坎墩街道办事处机关所在地。北距杭州湾跨海大桥20公里,浒崇公路、新周家路南北穿越,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行政区域呈南北带状分布,总面积3.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总面积3332亩。共有3021户, 7915人,是慈溪市第三大行政村。 本村是坎墩街道的发祥地。据《慈溪县志》记载:明朝抗倭将领戚继光,在海滩垒筑土墩一台,用烟火传递抗倭信号,因地处于坎位,故取名为“坎墩”。清朝末年随着海涂的北移,当地人民在墩上建“娘娘殿”一座,以祈求平安和兴旺发达。 改革开放后,村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较大企业有宁波中益实业公司、宁波中立实业有限公司、宁波奔羚制衣有限公司、慈溪天祥机械有限公司等。主要行业有制冷设备、服装、葫芦配件等。建筑业发展较快,慈溪市东航建筑有限公司誉扬省内外。2002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95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6950元,村级集体经济可用资金250多万元。 基础设施和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基本实现了“路平、灯明、水清、地绿”的目标。 2001——2002年度,被评为市文明村。村班子被评为市先进党组织、市先进工作集体,妇女组织被评为市“三八”红旗先进集体。 |
坎西村 |
坎西村概况 本村由原大泥路、鸣山路、绍兴舍、福源四村合并而成。地处慈溪市城北,是坎墩街道西大门。 村行政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呈“带状”分布,南北长,东西短。共有12个村民小组,1250户,总人口3640人。现有耕地2347.94亩,大部分土地集中在二塘至五塘之间。以种植瓜果蔬菜为主,是慈溪城区的主要蔬菜供应基地。民营企业发展迅速,骨干企业有宇波公司、松乔汽动等。主要行业有鱼具、汽车动力配件等。近年来,铜业加工、服装加工发展也比较迅速。 |
四塘南村 |
四塘南村地处坎墩街道东北部,东邻胜山镇,北靠崇寿镇,由东、中、西三个自然村组成。下设18个村民小组,全村总人口1445人,其中党员39人,耕地1110亩。 本村家庭服装加工业较为发达,以生产棉衣为主,大部分出口,年销售达2500万元。 |
坎东村 |
坎东村是坎墩街道的东大门,由原六灶、三姓塘、央水塘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人,共计1641户,共设有村民小组57个,全村有0党员128人,下设六灶、三姓塘、央水塘三个党支部。 村东部和南部与浒山街道交界,水陆交通便捷。杭甬高速公路慈溪连接线在东侧依村而过,横贯全村的公路有坎胜公路、坎墩街、镇北路、兴镇街、市中横线;一、二类河道有潮塘江、三塘江、三灶江、四灶浦江、六灶江等。 全村现有耕地3233亩,以种植果蔬为主。共有个私企业206家,三产业企业118家。村工业以服装行业为龙头,每年以10%-15%的速度递增,现有的206家企业中,服装企业占80%,服装大户年产值超百万元的有10多家。服装产品以外销为主。 2002年,全村工业产值已突破1.5亿元,其中服装外贸收入6000多万元,利润900多万元。 近年来,村基础建设和管理同步跟上。目前已全面完成村内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率100%,村内道路都已安装上路灯。全村绿化覆盖面积达到43000多平方米。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