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镇位于锡山区东南部,由甘露、荡口两片区组成,为市“6+1”城镇组团之一,东与苏州相城区接壤,北与常熟市交界。全镇总面积54.7平方公里(城镇组团规划面积1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732亩,下辖3个居委会和12个行政村,总人口5.9万人,其中外来人口1.3万人。
鹅湖镇素有“江南水镇、文化古镇、工业重镇”之美誉。
江南水镇:鹅湖曾经是历史上重要的水码头,境内河网密布,拥有水域面积2万亩,占总面积的25%,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镇,也是江南地区生态保护较为完整的区域之一。镇区东侧具有8000亩水面的鹅湖,水质清澈,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穿境而过的望虞河兼有航运、防洪、引水等多项功能。鹅湖镇水产业发达,为“水产之乡”,全镇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2万余亩,培育了江苏省名牌农产品、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甘露”牌青鱼、中华鳖,江苏省名牌农产品——“青荡”牌鲢鱼。全年青鱼产量80余万公斤,占全省的十分之一。
文化古镇:鹅湖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名人志士辈出,现今仍留存有不少名人故居和古建筑群,是锡山区惟一的“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镇北的甘露古名“月溪”,置市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有“金甘露”之美誉;镇中的荡口古名“丁村”,形成于晋代,有“小苏州”之美誉。镇内江南古刹甘露寺,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是锡东地区重要的佛事活动中心;北仓河两侧近4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江南第一义庄、华氏始迁祖祠、三公祠、植福寺古戏楼、华蘅芳故居、蔡鸿生洋房等古迹,展现了鹅湖镇特有的“古镇”风貌,是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鹅湖镇名人众多。华氏家族在无锡曾是望族之最,据县志记载,单明清两代,无锡华氏就出了进士37人。明代首创铜活字印刷的华燧,近代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清末民族音乐演奏家华秋苹,首创乱针绣法的民间刺绣艺术家华图珊,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当代历史学家钱穆、物理学家钱伟长、音乐家王莘等专家、学者都出生于此地或在本地完成启蒙教育。
工业重镇:鹅湖镇产业特色明显,是享誉全国的“彩印之乡”,拥有各类彩印包装企业200多家,年生产能力超20亿元,是锡山较早成规模的产业聚集带之一。.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5.9万人 | 54.7平方公里 | 320205103 | 214000 | 0510 | 查看 鹅湖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青虹路社区 | ·锡山区旅游·锡山区特产·锡山区十大特产·锡山区十景·锡山区 | 0 |
---- |
查看 青虹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甘露社区 | ·锡山区旅游·锡山区特产·锡山区十大特产·锡山区十景·锡山区 | 0 |
---- |
查看 甘露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人民路社区 | ·锡山区旅游·锡山区特产·锡山区十大特产·锡山区十景·锡山区 | 0 |
---- |
查看 人民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彩桥村 | ·锡山区旅游·锡山区特产·锡山区十大特产·锡山区十景·锡山区 | 0 |
---- |
查看 彩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燕水庄村 | ·锡山区旅游·锡山区特产·锡山区十大特产·锡山区十景·锡山区 | 0 |
---- |
查看 燕水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松芝村 | ·锡山区旅游·锡山区特产·锡山区十大特产·锡山区十景·锡山区 | 0 |
---- |
查看 松芝村谷歌卫星地图 |
群联村 | ·锡山区旅游·锡山区特产·锡山区十大特产·锡山区十景·锡山区 | 0 |
---- |
查看 群联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圩厍村 | ·锡山区旅游·锡山区特产·锡山区十大特产·锡山区十景·锡山区 | 0 |
---- |
查看 圩厍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新桥村 | ·锡山区旅游·锡山区特产·锡山区十大特产·锡山区十景·锡山区 | 0 |
---- |
查看 新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圆通村 | ·锡山区旅游·锡山区特产·锡山区十大特产·锡山区十景·锡山区 | 0 |
---- |
查看 圆通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三新村 | ·锡山区旅游·锡山区特产·锡山区十大特产·锡山区十景·锡山区 | 0 |
---- |
查看 三新村谷歌卫星地图 |
青荡村 | ·锡山区旅游·锡山区特产·锡山区十大特产·锡山区十景·锡山区 | 0 |
---- |
查看 青荡村谷歌卫星地图 |
鹅湖村 | ·锡山区旅游·锡山区特产·锡山区十大特产·锡山区十景·锡山区 | 0 |
---- |
查看 鹅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厚桥街道 |
厚桥街道位于锡山区中部。东接羊尖镇,西邻安镇街道,南与鸿山街道、鹅湖镇相连,北至锡北镇。面积33.7平方千米,人口2.9万人(2011年)。管理厚桥1个社区和嵩山、中东、新厚桥、谢埭荡,年余、太芙、南桥头、新联8个行政村。办事处驻厚嵩东路86号。 沿革 原厚桥镇,驻地厚桥自然镇。因镇北有桥名后桥,后改作厚桥而得名。解放初设厚桥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8年改镇。1996年,面积23平方千米,人口2.1万人,辖谢埭荡、东三头、曹慕塘、西前头、朱巷桥、东桥、厚桥、盛家桥、新塘西、安基里、嵩山11个行政村和厚桥居委会。2003年撤销厚桥镇并入安镇镇。2009年安镇镇撤镇设街时,析出8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成立厚桥街道。 |
东亭街道 |
东亭,旧名隆亭,素有“东南乡之巨镇”之称,是一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名镇。在这片土地上,不仅诞生过唐代大诗人李绅、元代大画家倪云林,也哺育了名扬世界的现代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全国著名医学家诸福棠、原复旦大学校长华中一、原0江苏省委-处-包厚昌等。2006年10月20日,东亭撤镇建街道,总面积29.42平方公里,下辖20个社区居委,常住人口5.8万余人。 东亭街道地处无锡市东郊,为锡山区委、区政府驻地和锡山经济开发区所在地。沪宁铁路、锡澄高速公路、无锡机场近在咫尺,新 312国道、锡沪公路贯穿全境,沪宁高速公路设有互通式立交道口,北兴塘河沟通京杭大运河,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 东亭街道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建设“两个率先”排头兵进程,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如期实现了“百亿强镇”目标,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2005年完成营业收入103亿元,增长20%;地区生产总值23亿元,增长18.6 %;国税开票销售87亿元,增长18%;财政收入2.14 亿元,增长 2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近 16100 元,增长 12.5%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8560 元,增长 11.8% 。 东亭街道经济发展好,城市化进程快,集体经济实力强,环境面貌新,群众生活水平高,社会文明和谐。 2005年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江苏省文明镇”、“无锡市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先进镇”等荣誉称号。. |
锡东新城商务区(安镇街道) |
安镇街道位于无锡市东部,南与无锡新区交界,区内与东亭街道、锡北镇、厚桥街道、羊尖镇及锡山经济开发区接壤。全街道总面积49.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8万人,外来人口6万人,下辖13个行政村、3个社区居委。安镇于2009年4月撤镇建街道,是闻名遐迩的摩托车、电动车之乡,锡山区唯一的省重点中心(镇)街,是建设中的锡东新城主阵地。锡沪路、锡东大道、锡太路、锡山大道、北中路等交通要道在境内交汇,与沪宁高速公路道口、无锡机场、312国道近在咫尺,设立在安镇的京沪高铁无锡站已经启动建设,规划建设中的地铁二号线、四号线在安镇交汇。作为锡山区的副中心,安镇街道被确定为无锡市三年城市建设中六大重点功能区之一、先行试点的城镇组团和无锡市的卫星城镇,是无锡五大新城之一――锡东新城的核心区域,安镇街道在市、区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正日益突显。随着高铁的建成以及无锡市坚定的“东扩”步伐,安镇与高铁站商务区已融为一体,正逐步成为无锡市创新发展的新名片、锡山产业发展的新平台,上海、北京等强中心的功能转移承接地,与苏州、常州、泰州合作发展的大都市区枢纽,以及辐射江阴、常熟等周边城市的区域中心。 |
东北塘街道 |
东北塘镇,位于无锡市主城区东北,与惠山区、崇安区、北塘区及国家级开发区——锡山经济开发区交界。境内沪宁、锡澄高速公路、新312国道、北环路、锡沙公路纵横贯通,京杭大运河支流和锡北运河南北交汇,水陆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全镇现有总面积18.5平方公里,下辖8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户籍人口2.8万多人。2005年,全镇完成营业总收入111.88亿元,其中,工业销售70.35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53亿元,职工和农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近年来,本着“为民福民”的宗旨,凭借日益凸显的区位优势,东北塘镇确立了“工业强镇、开放富镇、流通兴镇”的发展战略,积极抢抓城市化建设发展先机,充分挖掘发展潜力,全力提升发展内涵,走出了一条“以工促贸、贸工互动、以贸兴镇”的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依托无锡市重点物流园区——通江综合物流园区这一增长平台,形成和促进了现代服务业发展优势。通过集约利用土地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培育壮大集群经济, “南商贸”、“北工业”、“西流通”三大板块功能进一步清晰,实现了从“奶牛之乡”到“百亿强镇”的历史性蜕变。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十五”期间,东北塘镇积极塑造城市形态,致力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使群众尽享城市生活。教育优势凸显,镇内中学、小学、幼儿园全部通过省级实验教育机构验收,其中东北塘中心小学是全国6所“中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训基地”之一,该校学生余泱漪、刘冠初分别荣获2004年希腊举行的世界青少年国际象棋冠军赛男子10岁组冠军及2006年全国国际象棋青少年比赛暨第十四届“李成智杯”全国国际象棋青少年冠军赛12岁组冠军。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富民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实现了老年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全覆盖。农村低收入户100%纳入帮扶体系,对农村五保户、低保户和因病致贫的家庭实行大额医疗费用特别救助。完善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星火科技培训专项行动。 近年来,东北塘镇被省爱卫会命名为“江苏省卫生镇”,被无锡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创经济强镇”先进单位、“社会治安安全镇”、“科技专利示范乡镇”,被区评为经济总量先进镇、经济增长先进镇、财政收入先进镇、利用外资先进镇、发展投入先进镇等。. |
云林街道 |
云林街道位于无锡东部,于2009年4月锡山区行政区划调整后新成立。街道地处江苏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与锡山主城区连接,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东与锡东新城(高铁商务区)接壤,紧邻312国道、锡沙公路、沪宁高速无锡东出入口,友谊路、团结路贯穿全境。街道管理原由锡山经济开发区托管、原东亭街道所辖的云昌、云龙、云林、云祥、云扬、春雷、竹园、新农丰等8个社区居委和原东北塘镇所辖的蓉阳村,并继续托管原由开发区托管的锡北镇芙蓉村、双桥村等2个村,总面积29.5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3万,外来人口8.5万余人。 云林街道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诞生了唐朝宰相诗人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为其著名诗句)、元末名画家倪瓒(云林)等历史名人,始建于南北朝的祇陀寺为无锡地区十大名刹之一。云林是中国乡镇企业发源地,在上世纪50年代诞生了中国最早的乡镇企业——春雷造船厂,以此为发端,掀起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燎原之势。如今,在春雷造船厂原址上建成了中国乡镇企业博物馆,成为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依托江苏省锡山经济开发区,街道辖区内高新技术企业、高端服务业、高素质人才云集,麦德龙、百安居、红星美凯龙、台湾健鼎电子、清华同方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扎根于此,经济发展活力四射。 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自成立以来,坚持以城市管理、社区建设和民生改善为重点,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服务开发建设,一个生活环境优美、百姓安居乐业、社会文明和谐的新云林正在崛起。 |
羊尖镇 |
烟波浩淼的太湖,孕育着灿烂的吴越文化,在它的东边就是江南名镇--羊尖镇。 羊尖镇全镇面积50.7平方公里,总人口5.5万人。下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是闻名遐迩的无锡粮仓。 羊尖镇区域优势明显。东邻上海100公里,接受浦东开发区辐射能力强。西通无锡、常州、南连苏州、杭州、北至世界港口--张家港码头30公里,无锡机场在镇南15公里,沪宜公路横贯境内9.8公里,距沪宁高速公路锡山道口15公里。 历史文化渊源流长。作为无锡东部重镇,羊尖镇是江苏最大地方剧--锡剧的发祥地。位于境内宛山之顶的"宝青塔"已有500年的历史,被收入《中国名胜大词典》。青山塔影与山下茶园、果林和池塘垂吊相点缀,更显江南特色。 严家桥是我国早期民族工商业四大家族之一唐氏家族的发祥地。90年代,香港财政司司长唐英年父亲唐翔千等多次带领子孙回严家桥寻根访祖。2004年9月唐英年回到故乡,深情挥毫写下“祝家乡更美好”的期许。已经有100多年历史的唐氏仓厅、以及由唐家参与捐资建造的“梓良桥”、“永兴桥”、“万善桥”等目前仍保存完好,已被列入无锡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羊尖镇党委政府正规划建设严家桥古镇。 经济实力雄厚。2005年,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9亿元,营业收入68亿元,财政收入1.6亿元,工业开票销售收入44.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8亿元,农村居民纯收入8072元。全镇拥有380家私营企业,拥有无锡神羊实业有限公司、江苏金羊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新世纪摩托车有限公司、江苏瑞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江苏国达线路成套有限公司等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产值超亿元、利税超千万元的骨干企业。已形成以冶金、机械、轻纺、交通、邮电为主体的工业生产格局。主要产品有PC网丝、PH钢筋、不锈钢管接件、摩托车、发动机、消声器、管道接头、卡尺、锁具、表座、热交换器、化纤长丝、聚脂切片、羊毛衫、手套、服装、印染、坯布、彩印、钢笔、反光标牌、道路护栏网、通讯交接箱、信息化小区、五类电缆、通讯电缆、电容器、电度表、低压电器等180多个产品。 外贸业在羊尖镇相当发达,25家创汇企业的针纺织品、五金工具类等产品畅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
鹅湖镇 |
鹅湖镇位于锡山区东南部,由甘露、荡口两片区组成,为市“6+1”城镇组团之一,东与苏州相城区接壤,北与常熟市交界。全镇总面积54.7平方公里(城镇组团规划面积1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732亩,下辖3个居委会和12个行政村,总人口5.9万人,其中外来人口1.3万人。 鹅湖镇素有“江南水镇、文化古镇、工业重镇”之美誉。 江南水镇:鹅湖曾经是历史上重要的水码头,境内河网密布,拥有水域面积2万亩,占总面积的25%,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镇,也是江南地区生态保护较为完整的区域之一。镇区东侧具有8000亩水面的鹅湖,水质清澈,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穿境而过的望虞河兼有航运、防洪、引水等多项功能。鹅湖镇水产业发达,为“水产之乡”,全镇现有水产养殖面积1.2万余亩,培育了江苏省名牌农产品、国家级无公害水产品——“甘露”牌青鱼、中华鳖,江苏省名牌农产品——“青荡”牌鲢鱼。全年青鱼产量80余万公斤,占全省的十分之一。 文化古镇:鹅湖镇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名人志士辈出,现今仍留存有不少名人故居和古建筑群,是锡山区惟一的“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镇北的甘露古名“月溪”,置市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有“金甘露”之美誉;镇中的荡口古名“丁村”,形成于晋代,有“小苏州”之美誉。镇内江南古刹甘露寺,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是锡东地区重要的佛事活动中心;北仓河两侧近4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江南第一义庄、华氏始迁祖祠、三公祠、植福寺古戏楼、华蘅芳故居、蔡鸿生洋房等古迹,展现了鹅湖镇特有的“古镇”风貌,是旅游开发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鹅湖镇名人众多。华氏家族在无锡曾是望族之最,据县志记载,单明清两代,无锡华氏就出了进士37人。明代首创铜活字印刷的华燧,近代数学家华蘅芳、华世芳兄弟,清末民族音乐演奏家华秋苹,首创乱针绣法的民间刺绣艺术家华图珊,著名漫画家华君武,当代历史学家钱穆、物理学家钱伟长、音乐家王莘等专家、学者都出生于此地或在本地完成启蒙教育。 工业重镇:鹅湖镇产业特色明显,是享誉全国的“彩印之乡”,拥有各类彩印包装企业200多家,年生产能力超20亿元,是锡山较早成规模的产业聚集带之一。. |
锡北镇 |
锡北镇由原八士镇、张泾镇合并组建,镇政府驻地张泾。全镇总面积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万,外来人口4万。下辖15个村,2个社区居委。 锡北镇位于无锡市东北郊,北接江阴市,南靠国家级开发区——锡山经济开发区。锡沙线、友谊路、团结大道、芙蓉大道、锡东大道、八文线、长八线等现代交通路网在境内交汇,锡北运河流经镇域。临近沪宁、锡澄高速公路道口,江阴和张家港港口,上海浦东、南京禄口、无锡机场,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特别是友谊路、团结大道、锡东大道等快速通道的相继通车,使锡北镇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进一步凸现,拓展了新型工业和现代物流、房地产、旅游休闲服务业发展的巨大空间。 锡北镇资源丰富。这里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南有胶山,北有斗山、夹山、泉山,中间地势平坦,河渠成网。全镇有耕地近5万亩,有工业预留用地近万亩,有风光秀丽、盛产茶果的山地4500多亩,还有近千亩清波荡漾的崇村荡湖面等。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的斗夹山地区被列入无锡市 “三山一水”规划,植被齐全,林木覆盖率很高,生态条件极为优越,尤其适合茶树生长,出产的斗山牌“太湖翠竹”绿茶多次荣获国家级金奖和一等奖,名扬海内外。 锡北镇经济发展步伐较快。2005年,全镇完成工业开票销售45亿元。现有工业企业600多家,其中境外投资企业80多家,年销售1000万元以上企业100家,其中超亿元企业8家。形成了电子、化工、机械三大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镇内规划镇级工业集中区1个,规划面积5.8平方公里。锡北镇的农业已基本形成现代都市农业的雏形,形成了茶叶、蔬菜、奶牛、花卉苗木、特种水产、优质大米等六大特色产业。斗山地区20.17平方公里范围被列为无锡市综合创新试验区,斗山农业生态园被命名为省级生态园,斗山高科技设施型农业被列入无锡市六大现代都市农业主题片区之一,多个农业项目获省市区立项,已拥有“斗山牌”、“泉山牌”茶叶,“泾声牌”大米等著名农产品品牌。 锡北镇人文历史悠久。明清以来,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为锡北地区农副产品的重要集散地,素有“锡北重镇”之称。镇内历史名人辈出,涌现出了状元顾皋、东林党领袖顾宪成、著名词人顾贞观、爱国官吏严紫卿,“南鼓王”朱勤甫、大革命时期无锡农-动领袖严朴,现代艺术家、国画大师董欣宾等名人志士。锡北镇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胜迹众多。. |
东港镇 |
东港镇位于无锡市的东北部,是无锡市规划建设特大城市框架中20万人口规模的新型卫星城镇。东港镇交通便捷,锡东大道、东干线贯穿全境,距张家港、江阴港、沪宁高速公路、-公路、无锡机场均约20公里。全镇总面积84.6平方公里,辖20个行政村,2个居委,常住人口近7.52万人,外来人口3.37万人。全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6亿元,工业开票销售80.2亿元,财政收入4.12亿元,农民人均净收入8380元。 现代农业初具规模。我镇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农业规模面积已占60%以上。着力打造新型都市生态农业,形成了香樟苗木、畜禽虾蟹、果蔬等主导产业。现代都市农业呈现新格局。规划建成了万亩太湖水稻示范园、高科技农业示范园、千亩精细蔬菜基地、现代花卉苗木基地和果品产业基地,红豆集团投资建成了总面积6000亩以种植红豆杉为主的红豆生态园。以东升村为核心建成了连片面积500多亩的优质水蜜桃示范园区及花卉苗木生产基地。“东湖塘”西瓜和“港下”香樟分别被评为无锡市级名牌农产品和江苏省名牌产品,“久绿”牌果蔬、“惜缘”牌水蜜桃和“港下”青虾等农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我镇先后被评为江苏省“花木之乡”、“全国特色种苗基地”。 工业发展健康快速。全镇现有各类企业1000多家,已形成服装、生物工程、橡胶、电子、机械、化工、建材、治金等主导行业。“红豆”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红豆衬衫、西服为中国名牌产品。全镇年开票销售超千万元的企业有100多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4家,涌现了红豆集团、飞达橡胶、晶石电子、希望饲料、亚光型材、恒亨白炭黑、湖光工业炉等一大批实力强、后劲足、潜力大的骨干企业,成为全镇经济的支撑点。镇工业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实现了“七通一平”,规划建设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其中15万平方米已竣工。目前为止,园区共引进企业113家,其中外资企业8家。2005年,全镇有7个村经济总量超亿元,其中东升、黄土塘2个村工业经济总量超3亿元。 商贸流通繁荣发达。全镇有37家企业拥有进出口自营权,同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出口产品有服装、电子、橡胶制品、化工等8大门类百余个品种,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建有专业营销公司50余家。在深圳特区建办“窗口”企业3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