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年大岐山村组织机构:
1、干部:沈秀英、王平、虞纪焕、沈炳夫、孙聪年、卢长水。
2、工作人员:刘奇定、沈庆茂、江厉云。
二、2007年大岐山村人口情况:
1、总户数:1694户,其中户籍口径1062户,居民76户,外来民工556户。
2、总人口:5192人,其中户籍口径2620人,居民96人,外来民工2476人(已做暂住证者2252人)。
三、2007年大岐山村实有耕地面积及企业数:
1、实有耕地面积:2943.91亩。
2、现有企业:140家。
四、2007年全村劳动力状况:
1、全村实有劳动力2018人。
2、法定劳动年龄内1753人,法定劳动年龄外265人。
五、2007年大岐山村工农业总产值及人均收入:
1、工农业总产值:31852.48万元。
2、人均收入:10250.00元。
六、2007年底村集体资产:
1、可用资金:7563104元。
2、固定资产:796万
大岐山村由原六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地处观海卫镇东部,中横线、三海线穿村而过。村级康庄大道连接三海线,市重点工程60米三塘横江依村而过,淹浦江、四塘江穿越各自然村,村民傍水而居。村庄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50亩,总人口4872人,其中本村人口2620人,外来人口2252人。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852.48万元,固定资产796万元,流动资金7563104元,劳均收入13540元,农民人均收入10250元。通过努力,2005年,大岐山村被评为三星级民主法治村,市级平安村、市级先进集体、平安三等奖、观海卫镇考核金奖、一星级文明村、市庭院整治示范村、市先进党组织。2006年,大岐山村被评为市二星级文明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卫生村、市先进党组织、观海卫镇考核银奖、市先进基层工会,市五好党组织。2007年我村又获得了市三星级文明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82107 | 315000 | -- | 查看 大岐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城南社区 |
城南社区位于观海卫镇中心,观海卫路、329国道穿区而过,交通便捷,商贸繁荣。现有全社区总955户,在册2124人,外来人口1175人,居民代表65名,有党员83名。耕地1225亩,其中旱地860亩,水田365亩,有个体企业13家,集体资产达到2000万元,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 8200元,共有摩托车1009辆,各类汽车115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城南社区在上级党委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社区三套班子,全体党员、各线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评为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先进集体、先进调委会、科普示范社区,市计划生育示范村,市庭院整治示范村, 2002、2003、2004、2006、2007年度被评为慈溪市先进党支部等。 |
卫西村 |
卫西村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中心城区西陲,北靠卫山,西依观附公路,与镇工业园西区相连,交通便捷。村庄行政区域面积 2.22平方公里,由原公馆、忠孝桥、东舍、小灵峰四个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积2451亩,山地面积298亩,常住户数1486户,人口6500余人(包括外来暂住人口3000余人),党员123人。2007年全村社会生产总产值452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0500余元,村集体年可用资金近500万元,村民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1600余元。 工业、商业、住宅区域布局合理,委托浙江大学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设计完成了卫西村村庄建设规划。按照通盘安排、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先后完成了村内主干道全面硬化工程、河道疏浚砌坎工程、绿化配套工程、村落文化宫、村落文化公园、标准室外篮球场、农贸市场建设工程、公厕改造、下水道铺设、自来水二次改水等工程。 近年来,卫西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先后完成了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级文明村、宁波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宁波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宁波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宁波市村落文化宫示范点、宁波市四星级民主法制示范村、慈溪市农村新社区试点村、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等创建工作,多次荣获宁波先进基层党组织、慈溪市先进党组织、“五好”党组织、“四型”党组织、慈溪市先进集体、慈溪市三八红旗集体、慈溪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卫西村党总支、村民委员会、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强。领导班子三年任期目标是: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土地、地理条件和各种资源优势,巩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个私经济;以全面提高人口素质,塑造开放、拼博、文明、整洁、安定、有序的村庄形象;以重在建设,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为原则;以整治环境,繁荣文化、规范秩序为重点,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使本村的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带领全体村民向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
新泽村 |
新泽村地处观海卫镇东部,由原来的泽山、庙桥、下泽山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全村共有1641户,总人口8241人。其中常住人口4085人,暂住人口4156人。全村耕地面积4413亩。全村共种植黄花梨2500亩,分别销往福建、温岭、广东、昌南、杭州等地,成为浙江省内有名的黄花梨产业基地村级年收入150万元,人均收入7800元。近年来本村凭借地理条件位置,已建厂房300间,引进外来企业,来状大集体经济,并稳步发展菜场,来方便村民,增加村级经济收入。新泽村被评为平安村、庭院整治示范村等。 |
小团浦村 |
小团浦村地处于慈溪市观海卫镇东部,紧靠329国道,东接沈师桥村,南临福山村,西接新泽村,北临大岐山。全村现有1221户,常住人口3022人,区域总面积1.5平房公里。本村建立了党总支,下设有三个党支部,83名党员,35个村民小组,51名村民代表。2006年实现经济总产值30738.66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8600元。 历年来,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小团浦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弘扬“勤劳致富、自主创业”精神,不断强化配套、优化环境、提高村民素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 |
鸣兴村 |
鸣兴村地处观海卫鸣鹤古镇,西临白洋湖,紧临千年古刹金仙寺,是爱国侨胞吴锦堂墓园和革命烈士陵园的所在地。村内故迹众多,历史悠久。明宅、古桥、老街组成了我村的主要风貌,亦构成了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其中建于明朝的古宅与毗邻村的盐仓马头墙组成了古镇鸣鹤的特有建筑群,它们也是古镇文化得以积淀和延续的见证。但是古镇鸣鹤的灵魂还是明代的建筑群,因此,可以这么说拥有明宅的鸣兴村亦是鸣鹤古镇的灵魂之地。 鸣兴村由原来的岳庙、后福庵、湖口、裘家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行政区域面积为3.8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2277人,耕地面积1671亩,产业结构以农业、家庭小企业、三产为主,村级年产值0.29亿元,人均收入6050元。 鸣兴村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坚持以“-”重要思想为指导,经过三套班子成员的共同努力,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村先后被评为“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一类村”、“慈溪市五好党组织”、“慈溪市民主法制示范村”、“慈溪市先进集体”等等。 我们坚信,在全体鸣兴人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鸣兴村的明天会更加美好,更加绚丽! |
师东村 |
师东村系观海卫镇第一大村,由原东楼屋、西罗、埂田郑家及古墅四个村合并而成,交通便捷,329国道串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东北侧与镇工业园区相连,南临昌兴村,西与东桥头村只一河之隔,居住地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92亩,木材经营场地50余亩,全村本村人口5807人,外来人口5986人,2007年实现社会总产值7.14亿元,其中工业6.8亿元,农业0.04亿元,第三产业0.3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 村三套班子成员团结一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实践“-”重要思想,发扬“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为把师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奋斗着! |
福山村 |
福山村位于观海卫镇东南侧,由原福山、上四房、聚兴桥、阮家四个片组成,全村在籍总户数769户、总人口1926人,劳动力总人数1328人,外来务工人口1358人,全村耕地面积1650亩。全村经济总收入264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7367元,全村农业专业经营大户12户、工商经营户45户。全村共有党员68人,党总支书记洪剑波、村主任方国远、党总支副书记阮国辉、妇女主任张爱定。 |
卫东村 |
卫东村位于浙东名镇观海卫镇老城区东北角,北邻观海卫镇环城北路,与观城中学和观海卫中学相邻,教学气氛浓厚;西与北大街为界;东依大通路。新近建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在本村行政区域边经过,交通便捷。村域座落于古镇中心位置,古建筑物众多,民风古朴。 卫东村由原环洞桥、草庵和三官殿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现有四十四个村民小组,农村常驻人口3894人,居民常驻人口928人,外来人口1400人。总耕地面积3145亩,行政区域面积400000平方米。村集体资料村提留地置换用地160亩,厂房300间,年收入6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7700元。 随着地块区域日益重要,村域面积不断扩大。我村紧紧抓住跨海大桥竣工、08北京奥运在即的契机,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一起抓,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村先后被评为 “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一类村”、“慈溪市三星级民主法制示范村”、“观海卫镇先进党组织”“平安村” 、“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诸多荣誉称号。 |
大岐山村 |
一、2007年大岐山村组织机构: 1、干部:沈秀英、王平、虞纪焕、沈炳夫、孙聪年、卢长水。 2、工作人员:刘奇定、沈庆茂、江厉云。 二、2007年大岐山村人口情况: 1、总户数:1694户,其中户籍口径1062户,居民76户,外来民工556户。 2、总人口:5192人,其中户籍口径2620人,居民96人,外来民工2476人(已做暂住证者2252人)。 三、2007年大岐山村实有耕地面积及企业数: 1、实有耕地面积:2943.91亩。 2、现有企业:140家。 四、2007年全村劳动力状况: 1、全村实有劳动力2018人。 2、法定劳动年龄内1753人,法定劳动年龄外265人。 五、2007年大岐山村工农业总产值及人均收入: 1、工农业总产值:31852.48万元。 2、人均收入:10250.00元。 六、2007年底村集体资产: 1、可用资金:7563104元。 2、固定资产:796万 大岐山村由原六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地处观海卫镇东部,中横线、三海线穿村而过。村级康庄大道连接三海线,市重点工程60米三塘横江依村而过,淹浦江、四塘江穿越各自然村,村民傍水而居。村庄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50亩,总人口4872人,其中本村人口2620人,外来人口2252人。2007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1852.48万元,固定资产796万元,流动资金7563104元,劳均收入13540元,农民人均收入10250元。通过努力,2005年,大岐山村被评为三星级民主法治村,市级平安村、市级先进集体、平安三等奖、观海卫镇考核金奖、一星级文明村、市庭院整治示范村、市先进党组织。2006年,大岐山村被评为市二星级文明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卫生村、市先进党组织、观海卫镇考核银奖、市先进基层工会,市五好党组织。2007年我村又获得了市三星级文明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
卫南村 |
观海卫镇卫南村由原南门外村和南门外居委于2000年8月合并而成,地处观海卫镇政府驻地,交通便捷,商业发达,辖区南至新329国道,北至胜利桥,东至城河,西至城隍庙路,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1011亩,山林54亩,现有村民1271人,居民1707人,外来人员2036人,党员141人,预备党员2人。2013年度农村经济总收入5934.97万元,村年集体经济总收入461.97万元,可用资金461.97万元,人均可用资金3631.84元,村民人均年收入22879.00元。 我村自合并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面推进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经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卫生村、人口与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示范村、宁波市卫生村、生态村、村落文化宫示范村、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示范村、慈溪市业余党校示范点、 “四型”先进党组织、五好党组织、工会规范化合格单位、庭院整治示范村、卫生村、示范性村民学校、巾帼示范村、三星级平安村、二星级和谐促进会、基层建设和谐促进工程示范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慈善工作先进集体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是卫南村的工作目标,过去几年村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在稳步发展原观城小商品市场的同时,于2001年投资兴建了卫南村综合大楼用于出资。村根据公建设施配套、环境和谐优美、村容村貌改观、人居环境改善的要求,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先后实施了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家庭美化等工程,建成集休闲、健身、保健、娱乐、运动于一体的村落文化宫、休闲小公园。2010年村将综合大楼五楼挂牌改造,建成一站式服务窗口。村在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费全免;数字电视费全免;对老年社员按月补助;2008年还开办了观海卫镇第一家村(居)居家养老(残)服务中心,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就餐、体检、理发等服务,开展惠老双千工程,服务空巢、孤寡老人。 卫南村党总支将以科学发展观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发扬“开拓、创新、务实”的精神,通过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团结进取,带领村民群众向着文明富裕的方向迈进,为把卫南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文明、生活宽裕、环境优美、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昌兴村 |
昌兴村是市级经济薄弱村,2000年11月由原桥下、桥上、西诸、严家合并为昌兴村,隶属于观海卫镇,昌兴村距慈溪市城区25公里,329国道师桥段2公里,东邻掌起,南邻杜湖,西近鸣鹤,北邻师桥。昌兴村南不靠山,北不靠海。经济相对较为落后。 到2013年年未,全村共有农户675户,人口1777名,外来务工人员324名。 村区域面积2982亩,山林981亩,实有耕地面积2000亩:其中水稻田900亩,茭白田1100亩。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为200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村集体拥有固定资产39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237.14万元,村级财务支出259.04万元,村所在地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不足10家,主要是轴承、塑料、五金工业等制造业。 全村有党员61人,46个社员(村民)代表。成立党总支,下设三个支部(即农业支部、工业支部、老年支部)。李永同志任村党总支书记兼经济合作社社长,王国利同志任村主任兼经济合作社委员,徐佩同志任妇女主任兼党总支委员,诸清达同志任党总支委员,林定法同志任经济合作社委员兼村委会委员,林如立同志任村委会委员。以此组成村三套班子。 几年来,村干部始终情为民系,利为民谋,把为民办实事作为村党总支的重要议事日程。 1、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昌兴村今年以来积极响应镇农办号召,投入大量资金于农业生产发展中,为农户全面完成机械化插秧种田工作提供全面帮助和指导。 2、完成创建生态河道工作。对各片三类河道进行全面疏浚。对严家河、双庙江、傅家漕等10条河道总长2543米(单侧计算)采用低砍护岸。植物护岸面积3200平方米,对全长4038米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土方15000立方米。总造价为1239974元。 3、村庄道路实现全面硬化。村里进行了实地丈量测算,并多次向市里镇里争取资金,现该建设项目已由镇政府批准立项。该工程总长度4358米,总面积11987.5平方米,项目投资150万元。 4、创建了慈溪市村落文化宫。我村针对老百姓的需求,结合本村实际,对办公楼前一块空地进行施工,建造村落文化宫,该项目总投资额为255000元。 5、改造桥梁。考虑到老百姓的出行方便,对原有的造诗桥进行了改造,改造投入了188000元。 |
上横街村 |
上横街村位于观海卫镇建城区东侧,东至团前方海岸寺,南至护城河,西至南大街,北至东大街与卫东村相连。2001年行政区域调整后由原团前方、青龙桥、浪港庙、下营四个村合并而成。 |
昌平村 |
昌平村简介 2000年11月观海卫镇进行村级行政区调整,昌平村由原大房村、庙基村和新桥村三个小村合并而成。地处观海卫镇东南部,目前全村共有农户488户,总人口1236,其中常住人口1133人,劳动力880人。村管辖面积1.023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0亩,山林面积1152亩, 经济以农业、家庭小企业、三产为主,村级年产值56.9万元,人均收入10917元,全村水域面积42316.75平方米。全村共分为14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33人。 |
山海村 |
观海卫镇山海村由原蛟门、山前、回龙、六坒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位于卫山北侧,西北与附海镇接壤,东与本镇东营村相连,有自然村13个,区域面积4.84平方公里,新建中横线道路贯穿本村,长度达2.8公里,距离杭州湾大通道出口处1.5公里。有居住人口5246人,总户数1978户,外来人口1287人。村内现有党员207名,共青团员51名,党总支下辖四个支部,村委会、经济合作社等组织机构规范有序。2013年工农业生产总值38900万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收入91万元,人均收入10356元。村内有耕地总面积4795亩,山林总面积776亩,其中有经济林485亩,毛竹林272亩,杨梅林213亩,村内水网交织,河道总长度达11.9公里,村内有老年活动室4处,幼儿园一家,卫生院二家,村内有农贸市场2个,有饮食、理发、百杂等产业35家。 山海村系半稻半棉区村,耕地以种植棉花、水稻、果蔬等作物为主。村内现有个私企业40家,主要生产塑料加工、五金配件、电器等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是党的-、-提出的新世纪重大战略任务和目标。在-精神指引下,村党支部、村委会联系本村实际,与时俱进,科学规划村庄发展建设蓝图,强势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公建设施配套、环境和谐优美、村容村貌改观、人居环境改善的要求,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先后实施了村落文化宫、医疗服务站建设项目,建成集休闲、健身、保健、娱乐、运动与一体的村民活动场所。 为巩固壮大集体经济,明晰集体资产主体和保障成员合法权益,按照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的要求,进行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努力把它办成“产权明晰、职责明确、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管理规范的经济组织。为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居住条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做好:一是抓好2010—2020村庄建设规划,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二是抓好农民公寓建设项目;三是农村电气化建设;四是村民充分就业工程,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治理村庄环境,抓好畅销管理机制。 村委一班人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实践“-”的重要思想,发扬“与时俱进创新业,开拓进取争一流”的山海精神,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先后被授予宁波专业特色村,多次被评为慈溪市先进党组织,慈溪市先进集体,慈溪市先进经济合作社,慈溪市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等。 展望未来,山海村正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向前进。 |
昭十三房村 |
昭十三房村位于原师桥镇西侧,观海卫镇中南部的南侧,即原观海卫镇与师桥镇的结合部,现在村民638户,人口1587人。村民以务农为主,人多地少,村民收入有限。村级集体经济主要靠房屋出租,经济比较薄弱。现有党员52名。村内有两个个老年活动室、一个篮球场、综合活动室、图书馆等场所,集办公、休闲、娱乐于一体,并组建有多支文体队伍,大大提升了村民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 近几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的同时,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村庄环境美化、净化、亮化、绿化,社会秩序安定,家庭和睦。我村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整合资源优势,挖掘发展潜力,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争创发展优势,全村经济社会环境取得了长足发展。先后被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一星级民主法治村”、“先进妇女组织”、“宁波市生态村”、“平安村”“慈溪市卫生村”等等荣誉称号。 |
湖滨村 |
湖滨村位于观海卫镇鸣鹤杜湖旁,由原外场、俞家桥、高叶三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1.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890亩,山林面积2103亩。现有农业户籍人口2156人,农户数841户,暂住人口531人,村集体经济发展主要靠山林承包和房屋出租。 本村耕地以种植水稻、果蔬等作物为主,山地以种植毛竹、杨梅等经济作物为主。经济结构单一,村民收入来源范围狭窄,主要以自给自足为主,打工、承包地、塑料加工为辅。村内现有个私企业45家,主要生产塑料加工、五金配件、电器、农产品加工等等。到2011年,村级集体资金年正常收入7.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949元,是慈溪市村级经济相对薄弱村之一。 湖滨村交通便利,罗鸣线、横筋线穿村而过,河网交叉,韩王大江、快船江纵横流经村庄。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我村具有较大的开发前景。 近年来,湖滨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积极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做好村庄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公益事业发展,村内道路全面硬化并都安装了路灯,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庭院整治、“美丽乡村”环境提升示范区块建设等行动,村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善。获得了宁波市生态村、慈溪市一星级文明村、慈溪市村落文化宫建设示范村、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慈溪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各种荣誉。 |
白洋村 |
白洋村位于观海卫镇西南部,东邻双湖村,西联桥头上林湖村,南接杜岙村,北至鸣兴村。有三个自然村组成,十三个村民小组,行政区域面积4.83平方千米。村总户数364户,村民总人数936人。村有耕地463亩,山林4778亩。产业结构以种植杨梅为主。外来人口170人。村内企业及家庭作坊7家。2009年村经济总产值3373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9071元。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怀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全面推进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先后被评为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绿色村庄,宁波市专业特色村,慈溪市文明村,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平安村,村落文化宫示范村,庭院整治示范村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是党的-、-提出的新世纪重大战略任务和目标。村党支部、村委会联系本村实际,与时俱进,科学规划村庄发展建设蓝图,强势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根据公建设施配套、环境和谐优美、村容村貌改观、人居环境改善的要求,大力推进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实施了村落文化宫建设项目,建成集休闲、健身、保健、娱乐、运动与一体的村民活动场所,同时也形成了占地2400平方米的村落公园,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娱乐休闲场所。招标新建村综合服务楼,建成一站式服务窗口(便民中心),为村民提供规范、高效的服务。建造村庄防洪排水河道工程,共计220米,加快了汛期的排水,为我村村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以村庄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村庄绿化、家庭美化为目标,投资近220万元进行村庄环境整治,累计硬化道路2139平方米,河道砌坎780米,安装路灯63处,利用河道两岸、道路两侧、村内空地种植绿化26780平方米。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100%。全村各户发放生活垃圾桶、生活垃圾入桶率100%,全面消灭露天粪缸,建造无害公厕11只等。经过几年的努力,村庄变化翻天覆地,面貌日新月异,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初步展现。为进一步改善村容村貌和农村居住条件,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下一步我们要着力做好:一是抓好2010—2020村庄建设规划,为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谋篇布局;二是拓宽聚财路子,积极发展集体经济;三是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工作机制,做到长治久安;四是村民充分就业工程,增加农民收入;五是治理村庄环境,抓好畅销管理机制。努力把白洋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文明、社会进步、生活宽裕、环境优美、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王叶村 |
王叶村位于观海卫镇环城南路南端,村庄三面环河、风景优美,空气新鲜,享尽自然风光,有良好的生态建设基础,村面积0.7平方公里,本村以水稻田、棉地、草地为主,平原林面积180亩,,耕地面积仅为823亩,农村住户275户,总人口685人,生产经营废塑料是王叶村村民的主要部分,2007年人均收入8917元。几年来,我们村分别被评为浙江省卫生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宁波市卫生村、慈溪市绿色村庄、庭院整治示范村、慈溪市文明村、环境整治先进集体,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党组织等。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