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甲村位于新浦镇建成区内,由原六甲村和下张村拆并而成,东邻西街村,南靠胜山镇、西邻水云浦江、北靠新胜公路,与镇工业西区仅一河之隔,村庄居住区总面积1135亩,建有二个老年活动室和一个村级菜市场,附近餐饮、副食日用品商店林立,镇级三条主要道路老街路、大街路、新胜公路横穿我村,又有廿四丁路、水云浦路与之交错,纵贯南北,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我村现有专职村干部5人,全村党员82人,设有三个分支部,村级制度健全,透明度高,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热情高,村班子战斗力强。
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26个生产队,共有941户常住户,总人口2400人,总耕地面积1559亩,盛产丝瓜络。工业企业107家,主要生产水暖件和小家电,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07年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166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21万元、工业产值29778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9051元,村级集体年可用资金31万元。
六甲村于2003年被列为慈溪市首批新环境百村改造试点村之一,按以道路为主轴、以三产为先导的改造思路,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来的改造,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村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82112 | 315000 | -- | 查看 六甲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双庆浦村 |
双庆浦村于2001年2月由原来的杜家村、双浦村2个村合拼而成,地处于新浦镇东南,东与邻镇附海镇洋浦交界,西邻镇内老浦村余家路江,北靠镇区南环线。全村区域面积1.5平方公里,共有30个村民小组。目前我村常住人口3451人,总户数1229户,暂住人口1258人。全村有党员79名,平均年龄50岁,其中女党员7名,有个私企业84家,到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1.5亿元,村级可用资金65万元。 我村由四塘江与双庆浦江交叉汇合分隔而分为四块,我村经济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主要生产电暖器,饮水机,电风扇以及铜,铁,塑料制品加工等等。农业方面以丝瓜、蔬菜、瓜果以及豆类种植为主。三产方面以开副食品店等为主。 我村在村党总支部领导下,高举-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实践“-”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带领广大群众,为我村的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环境整治,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积极落实村规民约,使土管、计生、环境、卫生、群防群治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06年我村被评为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今后几年将在帮扶-,发展集体经济,美化优化群众生活环境等方面继续努力,最终构建一个和谐双庆浦村。 |
上舍村 |
上舍村位于新浦镇东部,由原来的上舍村、上洋浦村于2001年三月合并而来。东与附海镇隔江相邻,南以双庆浦村相邻,西北以余家路、洋龙村相邻,全村区域面积约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03亩。全村常住人口1063户,总人口2776人,新村民(暂住人口)3400余人。村级集体总资金890余万元。2007年可用总资金170万元,工业、农业及其它产业总产值3.9391000亿余元,其中工业3.600000亿元,农业484.00万元,人均收入9190.00元。 上舍村人杰地灵,工业发达,农业以丝瓜络等为主,道路交通方便。基本设施完善,外口公寓、农贸市场兴旺发达,上舍村民在村党总支领导下,认真贯彻-精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一步一个脚印狠抓落实。 |
荣誉村 |
荣誉村现位于新浦镇西工业园区,于2001年2月由原来的荣誉、水云浦西和阮家丁三片结合而成。地处新浦镇中,是新浦镇的第一大行政村。全村区域面积达3.3平方公里。共有4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45户,总人口约4480人,暂住人口登记做证4908人,总耕地面积2782.66亩。全村有党员150人,有大小个私企业896家,至2007年底全村工农业和三产总产值达到3亿5千万。 荣誉村土特产丰富,个私企业发达。在新的世纪里,村党总支部一班人等齐心协力,扬帆劈浪,发扬勇于“开拓、创新、务实”的精神,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向文明、富裕的方向前进。目前,村标准厂房已招租纳入集体经济收入,市场已投入运行,村庄环境卫生机制到位,逐步整洁优美。2006年,创建通过了“市庭院整洁示范村”,2005年,创建通过了“市一星级文明村”,2006年被评为“市五好行政村党组织”。 我村的各项集体经济的项目正有序地发展着,力争以最快的步伐把荣誉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谐新农村,挤身“大桥经济”时代的前列。 |
浦沿村 |
浦沿村位于新浦镇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区域,东与老浦村相邻、南与高桥村接壤、西与水湘村相邻、北至六塘江,新浦镇所在地:分别以东片、南片、北片、后片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有樟新公路、新胜公路贯穿全村,地段繁华,交通便捷。距市区18公里。 全村总户数:2213户(村民1583户,居民310户,外来常住居民216户,非农户104户);现有总人口:5938人(村民3756人,居民外来常住人口804人,暂住人口1378人);党员108人;现有总耕地2274亩。生产队34个,现有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 农业生产以粮、棉、瓜、蔬为主,并种植各类药材麦冬、白芍等农产品。特产丝瓜络及野生蒲公英,历史悠久,闻名海内外。 第二产业基本都是个私企业,有158余家,以从事小家电、水表、水暖件、化工填料、小五金、塑料加工等行业为主。有的产品已走出国门,进入国外。 我村的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有600余人从事第三产业,二产、三产的比重都在逐年上升。2006年村级年产值3.5亿元,人均年收入7800元,正在向小康生活迈进。村级可用资金186万元。 近几年获得的荣誉有“慈溪市市级绿色村庄”、“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慈溪市先进党组织”等。 |
老浦村 |
老浦村于2001年2月由原来的老浦、余中2个村合并而成,地处新浦镇东,南环路、大街路穿村而过,南至四塘江,北至建附公路,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共有2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408户,总人口3744人,总耕地面积2012亩,全村共有党员91名,有个私企业128家,工业产品主要是家电、沐浴用品、水暖配件等加工企业为主,农业产品主要是丝瓜络种植、蔬菜、花木为主,2007年,全村工农业产值4.8亿元,其中,农业395万,工业3.6亿元,三产8540万元。 围绕环境优美、生活宽裕、管理民主、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发展要求,确定我村今后经济社会的发展思路是:确保社会稳定,发展村级经济,提升干部形象。即:一是及时平息群体性矛盾,及时调解民事纠纷,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群防群治工作,确保社会稳定。二是加强村企结对力度,及时收取村各类费用和盘活村固定资产,扩大企业捐助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三是加强村干部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廉洁自律教育,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搞好村庄内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做到水清、路宽,改善生活和居住环境,为群众谋利益,提升村干部形象。 |
下洋浦村 |
下洋浦村位于七塘江公路南,洋浦江西侧,是有着118年历史的慈溪中北部一个偏远小村。全村区域面积0.5平方公里,总户数354户,总人口959人,暂住人员549人,党员35名,总耕地560亩,是全国丝瓜络原产地之一。2006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976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350元。 1889年勤劳的祖先在这块围涂地以割柴为生,到解放时仅有3间五架廊瓦房,其余都是茅草房,解放后穷人翻身作了主人。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固本强基”、“-”主题教育工作组驻村和慈溪市人大派驻农村工作指导员五年多来,使下洋浦村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宽裕、民风淳朴、环境优美、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在上级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下洋浦村在1998年从环境整治开始,为达到水清、路平、树绿、灯明、民富、人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现在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村庄是河水常年清澈见敌、两岸绿树成荫、水中鱼跃虾跳、村中鸟语花香,是“宁波市植树造林园林式村庄”、“宁波市级生态村庄”;成立了下洋浦村和谐促进会,加强了对暂住人员的人性化管理,暂住人员从1989年的3名猛增到540多人,把暂住人员同分成8个村小组与本村的8个村民小组一对一结对联系工作,纳入与村民同等待遇,使新老村民和睦相处,社会综合治理年年保持全市领先地位,2003年命名为“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在联村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的帮扶下,新建了村综合大楼,搬迁新建了农贸市场,新建了村标准厂房2500余平方米和外口公寓,落实了原小学的房地产所有权,浇筑了通往七塘公路的“下洋浦中心路”,通往观附公路的“洋浦江路”和贯通全村的“固本路”、“强基路”、“商都路”等,使全村354户水泥路入户达到340户,58只路灯晚间照亮了整个村庄;老年活动室、图书室、乒乓球室、篮球场、落地健身器材的安装为新老村民提供了娱乐健身场所,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2005年评为“宁波市文明村”。 下洋浦村在“-”精神指引下,正在为创建“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而努力奋斗! |
新闸村 |
新闸村地处杭州湾南岸新浦镇北部,七塘公路穿村而过。耕地面积1317亩,村民居住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12个生产队,总户数564户,总人口1557人,党员61人。有在册暂住人口1140人。曾获得“慈溪市绿色村庄”、“慈溪市文明村”、“慈溪市先进党组织”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自然生态环境日趋恶劣的情况下,我村工业基础较薄弱。在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中,要利用好区位优势,把握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杭州湾工业园区快速建设的有利时机,重点是抓好农业、养殖业的效益提高。在原有种植400余亩梨树上,抓品种改良,提高产品质量,并适度扩大葡萄种植面积,使农民增收。其次是引导农民种植蔬菜类经济作物,继续鼓励滩涂等养殖业的发展。 最后,将继续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和培养,提高为民办实事能力及水平,为建设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懈努力. |
西街村 |
新浦镇西街村位于新浦镇中心,东邻华星大道,南二环线穿村,西邻水去浦江,北邻镇中心小学,新胜公路穿而过,交通方便,全村区域2平方公里,有3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73户,总人口为2915人,劳动人总数2000人,总耕地面积1507.09,西街村是新浦镇工业强村,全村有个私企业近260家左右,到2004年底,西街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5亿,西街村现共有党员89人,外来人口2125人。 西街村农业主要种植户丝瓜络和梨树为主,全村丝瓜络面积300亩,梨树种植100亩,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村三套理班子团结一致,勇于开拓创新务实的精神,向富裕远大理想前进,村委会邀请上级技术人员给村民讲课培训指导,努力把西街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而奋斗,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使村民安居乐业,走上小康之路。 |
五塘南村 |
五塘南村位于慈溪市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东与本镇黎明村接壤、南与胜山镇交界、西至三灶江、北达六塘横江。全村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分一灶、撬鳗舍、土地堂三个自然村,有20个村民小组,831户户数,总人口2092人,耕地总面积1390亩,0党员56名,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685人。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以种植蔬菜瓜果为主,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村民种植大棚葡萄的热情方兴未艾,五塘南村的葡萄种植前景十分广阔。依托胜山服装布角料市场,部分村民从事了以服装加工及布角料购销的第二产业,至2006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435万元,人均收入7625余元。 五塘南村过去是穷得远近闻名以撬鳗为业的撬鳗舍,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村2000多个村民的共同努力下,五塘南村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杭甬高速连接线的运行及新胜公路的贯通,五塘南村的交通枢纽作用及区位优势日益凸现,由原来新浦镇的交通末端一跃成为新浦镇的西大门;220KV水云变电所、迦南加油站相继在我村落户,使五塘南村的村庄品位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也提升了五塘南村的知名度。 以此为契机,村三套班子成员殚精竭虑、齐心合力、和衷共济;决心在党的“十七”大精神鼓舞下,努力实践“-”的重要思想,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朝着文明、富裕、和谐、健康的方向前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把五塘南村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水湘村 |
水湘村位于慈溪市北部,地处樟新公路两侧,为新浦镇政府所在地,是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便捷,商贸繁荣,民风淳朴。全村常住人口2007人,共777户;外来人口1800余人。全村分17个村民小组,共有82名党员,村民居住区域面积0.7平方公里。工、农、三产协调发展,工业以水表、水暖、化工、电器为主;农业以丝瓜、棉花为主。2007年度工、农、三产总产值达3.74亿元,其中工业3.65亿元,农业185万元,三产680万元,人均收入达9698元。 水湘村在上级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0-会议精神和“-”重要思想指引下,抓住地域、商贸优势,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村级集体房屋进行合理改造、新建,并面向社会公开招租,壮大集体经济,2007年度村可用资金达100万元。结合宁波市妇联联村指派农村指导员的帮扶,通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充分发挥镇文化中心优势,开展多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取得累累硕果。先后创建成为“慈溪市先进党组织”、“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宁波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四星级民主法治村”、“宁波市文明村”、浙江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等。 |
黎明村 |
黎明村地处新浦镇西部,与镇中心相距3公里,五塘公路、马潭公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是新浦镇与胜山镇工业开发区交界的南大门。西与五塘南村接壤,北至新胜公路,东与荣誉村接壤,全村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共有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87户,总人口2467人,党员74名,登记在册暂住人口1600人,总耕地面积1966亩,有大小企业30家,到2007年底,全村工业总产值达1.8亿元。 黎明村第一产业主要以大棚葡萄、中药材种植为主。目前,我村大棚葡萄种植已达五百多亩,因口感好,色泽鲜艳而赢得客户的青睐。现每年到葡萄成熟的季节,客户都竞相前来定购,甚至提前预定。中药材主要是麦冬为主,它即能美化环境,还是优质的中药材。大棚蔬菜,花木种植也不断在村中兴起,并取得一定经济效益。合理的产业结构,鲜明的产业布局,多元化的管理和多元化的发展思路,为更多的村民增收增利,促进新农村建设。 第二产业是以长城飞轮,中亚车业为代表的村企,以生产飞轮、各种轴承、自行车配件、电动车配件等为主,产品远销海外及内地各省。黎明电器厂等村企也不断壮大,电动车厂、服装厂等小规模企业也在不断兴起,为黎明村的不断发展添加新的动力。村企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全村工业产值的不断提升,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带动了村中其他行业的迅速发展,为我村全面建设和谐效益新农村奠定扎实基础。 第三产业以布料经营为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胜山形成了布料服装集散地,我村群众以胜山布料服装市场为依托,部分村民瞄准时机,抓住机遇,接受挑战,弃农经商,做起布料服装生意。辛勤的劳动,敏感的商业头脑,坚持不懈的精神,让从事布料经营的村民提前尝到了发家致富的甜头,紧接着就有更多的村民投身其中,生活水平蒸蒸日上。现全村有三分之一的村户从事布料服装生意,布料经营成为我们村村民经济收入的一大支柱。 淳朴的乡风,便利的交通,优美的环境,整洁的村落,让黎明村民安居乐业并开拓创新着,外来务工人员的加入也为黎明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我村将始终贯彻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加快发展步伐,在稳定中求发展,不断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投入,重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注重农产品和村企产品的品牌效益,争创更大的进步! 创建和谐,创建效益,创建文明,黎明村正昂首阔步地前进着,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前行! |
六甲村 |
六甲村位于新浦镇建成区内,由原六甲村和下张村拆并而成,东邻西街村,南靠胜山镇、西邻水云浦江、北靠新胜公路,与镇工业西区仅一河之隔,村庄居住区总面积1135亩,建有二个老年活动室和一个村级菜市场,附近餐饮、副食日用品商店林立,镇级三条主要道路老街路、大街路、新胜公路横穿我村,又有廿四丁路、水云浦路与之交错,纵贯南北,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我村现有专职村干部5人,全村党员82人,设有三个分支部,村级制度健全,透明度高,群众参与民主决策热情高,村班子战斗力强。 全村共有10个村民小组,26个生产队,共有941户常住户,总人口2400人,总耕地面积1559亩,盛产丝瓜络。工业企业107家,主要生产水暖件和小家电,产品远销全国各地。2007年我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166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421万元、工业产值29778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超过9051元,村级集体年可用资金31万元。 六甲村于2003年被列为慈溪市首批新环境百村改造试点村之一,按以道路为主轴、以三产为先导的改造思路,在上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两年来的改造,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村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改善。 |
腰塘村 |
腰塘村地处杭州湾南岸新浦镇北部,七塘公路贯村而过。耕地面积1410亩,区域总面积1.68平方公里,东至樟新公路,南靠腰塘江,西邻杭州湾新区,北接海滨。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20个生产队,总户数646户,总人口1658人,有党员65人。在册暂住人口1500人。荣获和创建了“慈溪市五好党组织”、“慈溪市绿色村庄”、“慈溪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宁波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宁波市级绿化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2006年底工农业总产值27132万元,其中农业405.6万元,工业26080.6万元,三产645.8万元,人均年收入7892元。 今年我村将在区域种植30余亩葡萄的基础上,紧抓品种改良,提高产品质量,并适度扩大种植面积,打造自己的葡萄品牌,使农民增收。其次是引导农民种植蔬菜类经济作物,继续鼓励滩涂等养殖业的发展。重点抓好农业、养殖业的效益提高,优化农业结构,不断壮大我村的农业经济。在未来几年的经济发展中,我们要利用好区位优势,把握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杭州湾工业园区建设的有利契机,合理规划村庄,发展经济,真正使村民受惠。 |
高桥村 |
高桥村地处新浦镇南,是新浦镇的南大门,华星大道穿村而过,于1999年3月有原来的高桥、新浦、双桥三村合并而成。全村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全村31个生产队1351户,总人口3470人,全村有党员126人,暂住人口4190人,1890亩耕地,全村区域面积2.2平方公里。村农业发展迅速,村把六塘下1500多亩土地平整,建造农田道路和田间渠道使农民方便农作,平整后农民连片种植各类农作物在平整后的有利条件下使农民大大增加收入。村内大小企业215家,主要以五金配件,电器配件为主,产品远销国内外。村内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较好,餐饮、住宿、服务业较为发达。至2007年全村工农业三产达到4亿元。本村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及镇党委政府的准确领导下和村的本身地理优势和工农业三产的发展势头,村相信在今后工农业三产会不断的壮大不断的进步。 |
洋龙村 |
洋龙村位于新浦镇的最东首,距镇中心1.5公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东与附海镇花塘村交界,西、南与上舍村相邻。全村区域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03亩,全群常住人口767户,总人口2026人,暂住人口3200余人。村级集体总(资金)产510万元,2007年可用总资金50万元,工业、农业及其他产业总产值2.7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2.68亿元,农业374万元,人均收入达8953元。 洋龙村环境优美,楼栋栉比,田野广阔,物阜财丰,交通便利,人文发达,有很好的地理优势,是杭州湾畔投资的一方热土。 近年来,村党总支、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指导思想,注重文明村、民主法治村、绿色村庄、平安村的创建工作,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为根本,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着力提高村民素质,塑造文明村的新形象。 在新世纪里,村党总支部一班齐心协力,团结进取,发扬“开拓、创新、务实”的精神,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向着文明富裕的方向迈进,努力把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 |
六塘南村 |
六塘南村地处新浦镇西片,全村总人口2319人,总户数890户,外来人员1400人,全村辖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党员68人, 六塘南村有个私企业84家,产品主要以电器配件、水暖件,2007年全村总收入2.8亿元。其中工业2.2亿元,农业0.3亿元,第三产业0.3亿元,村级经济收入50万元。 六塘南村是个农业发展较快、产业结构调整较早的村,从80年代开始大面积种植葡萄,如今已有大棚葡萄面积5000亩,其质量在华东地区有较多知名度。目前已举办二届葡萄节,随着产业的发展,带动周边乡镇农业种植,同时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本村观光旅游。2007年六塘南粗被评为全国“绿化小康村”光荣称号,六塘南葡萄被定“无公害”基地。 今后打算首先做好葡萄产业,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村级旅游,来壮大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其次继续抓好工业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
余家路村 |
余家路村位于慈溪市新浦镇东,距镇政府1.5公里,东邻半掘浦,新胜公路横穿全村。村庄土地总面积2515亩,其中山地面积94亩(位于上林湖吴家溪),村庄建成区面积764亩,全村有2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39户,总人数为2479人,暂住人口3500余人,党员85人,个私企业158家,2006年工农业产值4.97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为9528元。 本村种植丝瓜络面积达千亩,拥有全国最大的丝瓜络生产基地和丝瓜络原产保护地。个私企业发展较快,以生产家用电器为主,有洗衣机、电暖器、电扇,婴儿推车、毛绒玩具、水暖件;新建有村农贸市场、各类超市布局全村。 本村以发展工业生产来带动农村致富,发展优势主要体现在小家电和童车生产方面。生产企业有宁波神马集团、宁波佳星电器公司、宁波晓荣电器厂、宁波思科电器公司、宁波亿业电器公司等,产品都能畅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都远销国外。 近年来,由于余家路村经济快速发展,村落各项基础建设日趋完善,建有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的村落文化宫、占地500平方米的青年中心,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先后获得了2004年宁波市村落文化宫建设示范点、2005年宁波市园林色村庄、2007年宁波市生态村等荣誉。 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余家路人发扬“开拓、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建设自己的家园。如今的余家路,是一座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工农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