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山镇一灶村位于慈溪中心北面约十公里左右,东紧靠镇政府1.5公里,南靠大湾村相连,北至泥牛塘横江镇属河流,西止一灶江为界,拥有胜山塘横公路和镇级大通道串通村庄内宅.水域交通便利,适宜于果蔬,蚕豆的良畦土壤.有31个村民小组,拥有1120户农家2782个人口.,社会耕地面积1681亩,其中自留地163亩,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经济合作社、民兵连/青年团、妇代会等,村民组织健全。
全村有个私企业87家,服装加工45家,经商户25家,其他经商170家,建筑运输行业47家,在党总支的领导下,经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力争小康村为目标,到2010年社会总收入达到4934万元,其中工业4045万元,农业产值307元,三产512万元,人均收入达到9500元,村级总资产达到600万元,村可用资金100万元,成为一个文明富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82113 | 315000 | -- | 查看 一灶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胜西村 |
胜西村地处胜山镇最西首,西与坎墩街道西塘南村接壤,东邻高速公路延接线一公里,胜山塘公路穿村而过,并临镇北大道,交通便捷。现有人口2423人,27个村民小组,耕地1590亩。村主要以轴承、五金、服装产业为主,工农贸同步快速发展,到2005年底,村级集体可用资金达71.2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430元。村内环境整洁优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 近年来,胜西村先后被评为市先进集体、市级绿色村庄、市“民主法制示范村”、市“五好”党组织、市科普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四灶村 |
四灶村位于胜山镇镇西中心地带,东连三灶村,西邻胜西村,四灶浦和镇北大道纵横贯穿全村,水陆交通极其方便。1998年8月由原江东、江西、四灶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村落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村民住宅区约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78亩,目前有34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23户,总人口2938人。 近年来我村坚持以工促农,大力发展三产,经济进一步迅速发展,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预计到今年年底全村工农业总产值为11400.92万元,第二、三产业总产值达到11013万元,农业总产值为387.9万元,人均收入达到8200元。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人们生活条件、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社会公共秩序,社会风气也明显好转。我村先后被评为市河道疏浚整治先进集体、“建设平安慈溪”先进集体、慈溪市一星级文明村、庭院整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当前,全村人民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结合本村实际情况,统一思想,继续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
三灶村 |
三灶村地处胜山镇西片中心,西与四灶接壤,东邻高速公路延接线,胜山塘公路穿村而过,并临镇北大道,交通便捷。全村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34亩,现有人口2092人,19个村民小组。村主要以轴承、服装产业为主,工农贸同步快速发展,到2006年底,村级集体可用资金达5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700元。 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形成了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共青团为助手,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相互配合的村级组织工作格局。 近年来,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核心领导和堡垒作用,带领全村人民,集思广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内环境面貌不断改善,村民素质不断提高,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党总支被评为市“四型”党组织,村集体先后被评为慈溪市计划生育先进集体、慈溪市基层民兵建设先进单位、市先进妇女组织、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慈溪市首批“民间艺术特色村”、慈溪市二星级文明村等荣誉称号。 发展中的三灶村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正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
二灶村 |
二灶村地处胜山镇中心,东靠一灶村,南接胜南村,西与三灶村交界,北靠胜山大道,杭甬连接线贯穿全村。 2013年底,全村总人口2302人,总户数918户(其中:纯农户167户、农业兼业户144户、非农业兼业户164户、非农业户443户),总劳力1556个(其中:第一产业201个、第二产业961个、第三产业394个),常年外出务工劳力为40个(其中:乡外县内13个、县外省内10个、省外17个),共有25个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1325亩。 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3426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为810.75万元、工业收入为8150万元、建筑业收入为331万元、运输业收入为1055万元、商饮业收入为1860万元、服务业收入为355万元、其他收入为865万元),总费用为9568.50万元(其中:生产费用为13252.63万元、管理费用为487.92万元),净收入为3297万元,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为474.14万元,可分配净收入总额为3771.72万元(其中:国家税金为425万元、乡村集体所得为50万元、农民经营所得为3221.72万元,农民从集体再分配收入为7.5万元,农民所得总额为4272.2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7762元。 2013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3.07万元(其中:经营收入为3.79万元、上级政府拨款59.10万元,其它收入0.18万元);2013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支出111.91万元(其中:管理费用50.87万元、社会福利支出为38.65万元、生产性支出0.29万元、其它支出22.10万元)。 我村经济以工业、三产和服装为主,以农业为辅,工农贸同步发展。特色农产品有大棚草莓、葡萄、包心菜、花菜等;特色工产品有化纤、五金、轴承等。 近几年来,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二灶村党支部带领全村人民,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认真学习“-”重要思想和党的-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带领全村人民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迈进”。 |
一灶村 |
胜山镇一灶村位于慈溪中心北面约十公里左右,东紧靠镇政府1.5公里,南靠大湾村相连,北至泥牛塘横江镇属河流,西止一灶江为界,拥有胜山塘横公路和镇级大通道串通村庄内宅.水域交通便利,适宜于果蔬,蚕豆的良畦土壤.有31个村民小组,拥有1120户农家2782个人口.,社会耕地面积1681亩,其中自留地163亩,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经济合作社、民兵连/青年团、妇代会等,村民组织健全。 全村有个私企业87家,服装加工45家,经商户25家,其他经商170家,建筑运输行业47家,在党总支的领导下,经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力争小康村为目标,到2010年社会总收入达到4934万元,其中工业4045万元,农业产值307元,三产512万元,人均收入达到9500元,村级总资产达到600万元,村可用资金100万元,成为一个文明富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大湾村 |
胜山镇大湾村位于慈溪市主城区北部,距市区浒山10公里,胜山镇镇区西南部,是城镇建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东接山头村,西联一灶村。镇南大道、胜山大道分别从村庄南北部通过,西接杭甬高速公路连接线胜山段,东与镇区主干道马潭路大道相同,将大湾村与镇区中心紧密连接为一整体,地理条件优越。 我村由四个自然村(庙湾、三甲、头甲和八二甲)合并而成。村行政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2013年底,全村总人口2975人总户数1143户(其中:纯农户103户、农业兼业户51户、非农业兼业30户、非农业户959户)。总劳力2085个(其中:第一产业432个、第二产业1359个、第三产业284个),常年外出务工劳力为43个(其中:乡外县内13个、县外省内15个、省外15个),共有30个村民小组,集体所有的农用地总面积1451亩。201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5751万元(其中:农业收入为648万元、渔业收入为64万元、工业收入为12019万元、建筑业收入为322万元、运输业收入为948万元、商饮业收入为710万元、服务业收入为692万元、其他收入为348万元),总费用为9057万元,净收入为6694万元,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为168万元,可分配净收入总额为6862万元(其中:农民经营所得为5284万元,农民从集体再分配收入为78万元,农民所得总额为588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9785元。大湾村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老年支部、企业支部、商会支部、综合支部。现有党员155人。村内有幼儿园一所,卫生服务站一所,农贸市场一个,活动中心一个,老年活动室四间。篮球场一个,健身器具一套。设施完善,村民生活便利。 村域内工商业发达,有200多家从事服装、五金加工、车辆配件的中小企业,有160家服装专业加工大户,是全镇唯一的服装专业村,专业制作各类棉衣。由胜山棉衣行业协会领头,我村服装业兴旺发展。率先在全市成立了村企联谊会、村级棉衣协会及村商会等组织。依托胜山庙文化辐射,我村每年开展“三月三”庙会,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游玩,祈福。我村还成立了富有特色的少数民族舞蹈团,在节假日为村民表演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我村通过领导班子和全体村民的努力,获得了“省级信用村”“宁波市慈善村”“慈溪市市级绿色村庄”“慈溪市庭院环境整治示范村”“宁波环境整治示范村” “宁波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慈溪市星级文明村”“慈溪市民主法制示范村”“三星级民主法治村”“村落文化宫建设示范村”“药品安全示范村”“慈溪市优秀环保自治组织”等荣誉。 通过新农村建设村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庄环境优美,绿化整洁。勤劳、聪明的大湾村民正满怀信心地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 |
胜山头村 |
胜山头村位于慈溪中北部,地处胜山镇中心,东靠全国闻名的胜山服装布料市场。全村总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3574人,总户数1287户,31个村民小组。全村有95%的村民从事布料经营、服装加工等第三产业。2006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3.2亿元,村集体可用资金收入38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2000元。 几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胜山头村党总支带领全村人民,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认真学习“-”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利用地理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积极开展村庄改造、环境整治等工作。2006年被命名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省级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宁波市级生态村、慈溪市先进党组织。 2007年胜山头村被慈溪市委市府定为农村社区化管理试点村,目前胜山头村正朝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奋进。 |
胜南村 |
我们胜南村地处胜山最南端,东邻逍林镇,西接高速衔接线,南接慈溪中横线,北至胜山镇南大道,寺马线南北纵向贯穿全村。我村由原缘堂村和拔船塘村于2001年合并而成,共有8个自然村,全村有33个村民小组,到2012年止,全村有农户1273户(其中:纯农户147户、农业兼营户286户、非农业兼营户194户、非农户646户),总人口3428人,外来人口大约1200人,总劳力2772个(其中:第一产业劳动力为337个、第二产业劳动力为1657个、第三产业劳动力为778个),从事家庭经营劳力为2390个,外出劳力65个((其中:乡外县内10个、县外省内15个、省外40个)。集体所有耕地面积2058亩(其中:归村所有15亩、归组所有2043亩)。我村经济以农业为主,三产和服装加工业为辅,工农贸同步发展。特色农产品有红花扁豆、尖头辣椒、大棚葡萄等。服装加工和轴承行业稳步发展,村内规模以上企业2家,从事服装、五金加工、车辆配件的中小企业31家,家庭作坊22家。 2012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1408.5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为995万元、牧业收入为24.5万元、渔业收入为11万元、工业收入为7695万元、建筑业收入为345万元、运输业收入为610万元、商业饮食业收入为810万元、服务业收入为420万元、其他收入为498万元);总费用为6020万元(其中:生产经营费用为5410万元、管理费为310万元);净收入为5388.5万元、农民外出劳务收入为260万元,可分配总收入为5648.5万元,农民从乡镇企业得到收入为604.2万元、农民从集体再分配得到收入为48万元,农民所得总额为5563.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为16229元。 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4.75万元(其中:经营收入为33.67万元、上级政府拨款31.00万元,其它收入0.08万元);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支出125.60万元(其中:经营支出为3.43万元、管理费用39.91万元、社会福利支出为59.28万元、生产性支出0.32万元、购建固定资产支出4.24万元、其它支出18.42万元)。 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指导下,全村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我村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文明村”、“慈溪市新农村社区窗口建设”、“慈溪市民主法制村示范村”、 “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慈溪市消防平安村”等荣誉。2011年顺利通过慈溪市合作医疗一体化验算。 胜南村原是胜山的贫困村,位于胜山最南端,交通闭塞,自然村落多而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级基础工程落后,村民出行不便,公益事业滞后。后于2001年原小村合并,于2005年脱掉了贫困村的帽子,经统一规划,新建了余家甲路、马余路、寺马线等.商品市场园区规划涉及到我们胜南村大半个村民居住区及耕地,给我们胜南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
镇前村 |
镇前村地处胜山镇中心,是由原林家丁、罗家丁、凤凰甲、安乐桥四个村先后于1998年及2001年分两次合并而成,区域总面积为2960亩。到2006年底,全村共有在册人口4868人,1869户,50个村民小组;镇前村党总支下辖5个党支部:综合支部、企业支部、老龄支部、第一支部和第二支部。在册登记党员148人。 全村范围主要以棉衣加工、布料贸易、弹簧加工等为经营项目。在2006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3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746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达202万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指导及村党总支的领导下,村集体于2000年、2003年被市评为“先进党组织”、2001年为“环境整治工作先进集体”、2002年为“二星级文明村”,2005年被评为五好行政村党组织,及1999年、2006年授与“五好党组织”称号,多年被镇评为各类先进集体、先进单位称号。同时,村属文化宫也分别于2001年、2002年被慈溪市、宁波市评为村落文化宫建设示范点,村也于2005年评为“庭院整治示范村”。 全村在2003年被列入第一批新环境百村改造示范点后,旧村改造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也为新农村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
胜东村 |
胜东村由原东一村、陈丁村、后房丁村三个村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合并而成的,总面积为1.9平方公里,胜东村地处胜山镇东首,东至水云浦江、南至胜南村、西与镇前村相连、北至新浦镇。到2007年底,共有村民小组39个,总农户1527户,总人口3873人,外来人口1750人,党员为133人,下设三个支部,即综合支部、老年支部、企业支部。 全村工业主要生产各类服装、汽车及摩托车配件、布料贸易等为主要经营项目,农业主要以蔬菜、瓜类为主要经营项目,水面养殖主要以生产红菱为特色产品,闻名市内外。 2007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为19430万元,人均收入为9024元,村级集体可用收入为114万元。 |
上蔡村 |
上蔡村地处胜山镇最东面,是由原上张、蔡丁两村合并而成,东临樟新公路,西傍水云浦江,南接逍林镇,北连新浦镇。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63亩。至2009年底,全村总人口3056人,总户数1143户。共有29个村民小组。上蔡村党总支下辖4个党支部:综合党支部、企业联合党支部、老龄党支部、宁波晨航服饰有限公司党支部,在册登记党员102人(其中:预备党员4人)。 村内有小学一所,卫生服务站一所,农贸市场二个,活动中心一个,老年活动室二个。 全村现有个私企业215家,家庭种植专业农场3个。工业以小五金和针织服装两大产业为主,已成为生产汽摩配件和各类针织服装的一大基地,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农业以葡萄、蔬菜两大种植为主。在2009年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23617万元,其中农、牧、渔业总产值554万元;工业总产值18004万元;第三产业总产值5059万元。人均收入10412元,村级集体资产386.19万元,年均总收入66.67万元。 近年来,上蔡村被命名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村、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慈溪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慈溪市一星级文明村、慈溪市一星级和谐促进会、慈溪市信用村、慈溪市绿色村庄、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慈溪市卫生村、慈溪市村落文化宫合格村、慈溪市平安村、慈溪市综治工作室示范村、慈溪市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慈溪市三星级规范化调委会、慈溪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集体、慈溪市安全生产“三级管理、四级台帐”先进集体、慈溪市三八红旗集体、慈溪市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慈溪市“双学双比”先进集体、慈溪市民兵工作先进集体、慈溪市标准化基层民兵连等荣誉称号。 本村环境优美,田野广阔,交通便利,物阜财丰,有很好的地理优势,是杭州湾畔投资的一方热土。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