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星村地处庵东镇西北部,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全村区域面积6.15平方公里,在册总户数1210户,人口3616人。2006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1.84亿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1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074元,村级集体资产达1200多万元。慈溪市一星级文明村、五好行政村党组织、宁波市生态村、慈溪市卫生村、慈溪市计划生育示范村、平安村、庭院整治示范村相继创建成功,村党组织被评为慈溪市先进党组织,村还荣获2006年度市级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2006年度全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全村有个私企业17家,主要从事塑料、小五金、针织、小型钢结构制作安装。农业经济主产二大块:第一块从事耕作,主要有棉花、辣椒、蔬菜、瓜果四大类;第二块从事水产养殖,有海涂、内塘两个区域,海涂主产潮虾、青蟹、梭鱼,内塘主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收入占农业收入的46%。
依托大桥高速连接线工程所拆迁安置的小区辐射功能,海星村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花资近700万元进行了两期旧村改造工程。加大新小区内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230万元完成小区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服务齐全、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以村落文化宫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性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农-动会、广场文艺晚会。尤其是龙舟比赛,本村参加了杭州湾地区龙舟邀请赛和台州灵湖开湖龙舟邀请赛,均取得较好成绩。
海星村地处庵东镇西北部,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全村区域面积6.15平方公里,在册总户数1210户,人口3616人。2006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1.84亿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1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074元,村级集体资产达1200多万元。慈溪市一星级文明村、五好行政村党组织、宁波市生态村、慈溪市卫生村、慈溪市计划生育示范村、平安村、庭院整治示范村相继创建成功,村党组织被评为慈溪市先进党组织,村还荣获2006年度市级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2006年度全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全村有个私企业17家,主要从事塑料、小五金、针织、小型钢结构制作安装。农业经济主产二大块:第一块从事耕作,主要有棉花、辣椒、蔬菜、瓜果四大类;第二块从事水产养殖,有海涂、内塘两个区域,海涂主产潮虾、青蟹、梭鱼,内塘主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收入占农业收入的46%。
依托大桥高速连接线工程所拆迁安置的小区辐射功能,海星村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花资近700万元进行了两期旧村改造工程。加大新小区内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230万元完成小区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服务齐全、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以村落文化宫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性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农-动会、广场文艺晚会。尤其是龙舟比赛,本村参加了杭州湾地区龙舟邀请赛和台州灵湖开湖龙舟邀请赛,均取得较好成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82118 | 315000 | -- | 查看 海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元祥村 |
元祥村地处庵东镇最南端,南接宗汉街道,西邻长河镇,东靠纵向的庵宗公路与本镇振东村毗邻而居,北至庵东镇老中心商业街——人和街,全村区域面积193万平方米,共有居民1699人,921户;村民3157人,1154户。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元祥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充满活力。工业经济发达,全村拥有各类企业160多家,形成了五金、机械、轴承、针纺等支柱产业,年产值5.3亿元;商贸三产突飞猛进,物流人流集聚辐射。特别是随着工业园区的西扩,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元祥村今后的发展呈现出美好前景。 |
马中村 |
杭州湾新区马中村是位于慈溪市最北部的行政村,南临沿海北线——七塘公路,与崇寿镇交界,北靠浙江慈溪出口加工区,东西与新舟、兴陆两村相邻。因市级河道马中湾和市级东气公路(原马中公路)贯穿村中心南北而得名,沈海高速公路穿新村规划区自西向东而过,交通便捷。马中村是原东一乡政府所在地,由原庵东镇傅马、富强、天灯、横村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工、商、贸已形成一定规模,文、教、卫气氛浓厚。七塘公路入村有商贸街和原镇级工业区,中部有经营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的综合性农贸市场一座,村内各有具一定规模的镇级小学、幼儿园、医院、教堂各一座,中南部正在建设高档次、高品位的城区式新农村村庄。 全村区域面积达7.5平方公里,耕地5500余亩,常住人口3799人,外来人口3477人,工业以电器制造、机械加工、建材生产等为主,农业以棉花、蔬菜、瓜果等为主。2009年完成社会总产值26670.1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715.34万元,工业产值17151.01万元,三产8803.8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400元,2009年集体可用资金87.89万元。 新时期的马中村以党的-精神为指导,继续贯彻落实“-”重要思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充分依托宁波杭州湾新区新一-开发大建设的大好形势,抓住机遇,与时俱进,扎实工作,努力营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
新舟村 |
新舟村位于杭州湾新区中西部,南沿杭州湾高速连接线,北靠杭州湾南岸,东临新东村,西依马中村。新舟村于2000年12月1日付新村、掘船村合并而成。新舟大道贯穿全村,村级道路硬化,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及新区的开发建设,具现代化设施的新农村规划即将落实,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崛起。 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总户籍人口2248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15个生产队,外来人口282人,有党员73名,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 我村先后获得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慈溪市五好党组织,慈溪市三星级文明村,市三星级平安村,市平安慈溪创建先进集体,市百名敬老好单位,市庭院整治示范村,市巾帼示范村,市村落文化宫建设示范村,市先进团支部,市民兵工作先进单位。从2005年起一直被评为新区平安村及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新舟村位于杭州湾新区中西部,南沿杭州湾高速连接线,北靠杭州湾南岸,东临新东村,西依马中村。新舟村于2000年12月1日付新村、掘船村合并而成。新舟大道贯穿全村,村级道路硬化,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随着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及新区的开发建设,具现代化设施的新农村规划即将落实,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崛起。 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总户籍人口2248人,下辖6个村民小组15个生产队,外来人口282人,有党员73名,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 我村先后获得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慈溪市五好党组织,慈溪市三星级文明村,市三星级平安村,市平安慈溪创建先进集体,市百名敬老好单位,市庭院整治示范村,市巾帼示范村,市村落文化宫建设示范村,市先进团支部,市民兵工作先进单位。从2005年起一直被评为新区平安村及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
新东村 |
新东村成立于2001年2月24日,由原新湾、新三、东横三个小村合并而成,现有常住人口1886人,外来人口1403人,15个村民小组,党员79人,区域面积4.6平方公里。 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兴慈五路、滨海一路、七塘公路分别纵横本村区域,十年来经过村班子成员及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村容村貌发生深刻变化,水泥路入户率95%以上,河道绿化率100%,公益性文化设施已基本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村民素质不断提高,集体经济不断增长,预计今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8亿元,年均增长10%,其中农业总产值1300万元,第二第三产业总产值1.6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1000.00元,年均增长10%以上,村级财政可用收入36万元,各项事业不断开展。居家养老、慈善救助正常进行,计划生育永葆本色,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环境卫生常抓不懈。未来的新东村将成为班子坚强、工作完美、生活富裕、和谐团结、社会安定的基层战斗堡垒。 |
三洋村 |
三洋村由海阳、南周羊、周羊3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位于慈溪市北部。东连海南村、西接新东村、南以七塘公路为界、北濒八塘江。村级行政区域面积约5平方公里,总人口3167人,农户1347户。下辖19个生产队,设立3个党支部。 三洋村始终以-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团结和依靠全体村民,以发展村级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改善村容村貌为突破口,解放思想、艰苦创业,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内聚实力、外树形象,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0年,村工农业总产值达1619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120元。 三洋村先后通过宁波市“文明村”;慈溪市“三星级文明村”、“平安村”、“民主法制示范村”、“庭院整治示范村”、“计划生育示范村”、“示范党校”等验收,获得了慈溪市“先进党组织”、“五好党组织”、“四型党组织”、“先进集体”、“三八红旗集体”、“妇代会先进集体”、“先进调委会”等荣誉称号。 |
海南村 |
海南村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中心地带,2000年由中心村、社北村、海南村三个自然村合并为海南村;海南村东临富北村,南临崇寿镇,西临三洋村,北临开发区工业区;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12亩;本村户籍总人口2900人,总户数为1219户,外来暂住人口15000人左右;村级组织配置齐全,各类制度明确,党总支下设三个党支部共有 104名党员,有24个村民小组;村内交通便利,兴慈三路和中心一路直横穿越本村,2010年全村已实行道路硬化全覆盖和两次改水工程;本村商业发达繁荣,全村现有各类商业店铺达800余家,村有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各一个; 2009年村经济总收入7784.22万元,村级集体总收入达667万元;海南村村级设施有:卫生服务站、村落公园、篮球场、戏台、兵乓球室、老年活动室、万册图书室等;体育文艺队伍有:篮球队、兵乓球队、龙舟队、羽毛球队、腰鼓队、舞蹈队、老年乐器队等;海南村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以杭州湾新区“邻里中心”建设为契机,“以商兴村”大力壮大集体经济,为建设成为杭州湾新区强村而努力奋斗。 |
富北村 |
富北村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南端,在2000年12月由罗北和六北两村合并而成。地理位置东至四灶浦江,南临老七塘公路四灶浦村,西接海南村,北靠杭州湾新区建设管委会大楼。市级主干道西龙线横穿我村,交通、水利等条件十分便捷。 全村总面积2.2平方公里,农户1171户,户籍人口2658人,外来人口有4185人,全村有党员102人,下属生产队20个。2009年农户人均纯收入9966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115.6万元。 随着宁波杭州湾新区全面规划建设的有序推进,我村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此契机下,我村党总支及班子全体成员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和-各界会议重要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宗旨,始终坚持以富民强村为目标,与时俱进、聚智聚力、精诚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得了“先进党组织”、“五好党组织”、“先进集体”、“慈溪市市级绿色村庄”、“庭院整治示范村”、“慈溪市民主法制村”、“宁波市四星级民主法制村”、“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30多个荣誉奖项。 |
浦东村 |
浦东村位于宁波杭州湾新区开发建设管委会南侧,由原下三灶、浦东二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位于新胜公路(兴慈大道)西侧,四灶浦江以东,七塘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 全村总面积为2.5平方公里,有18个村民小组,有村民代表55人,社员代表51人,户籍人口2018人,外来人口1422人。浦东村党总支下设四个分支部,有正式党员93人,预备党员4人。耕地面积为1420亩,主要农作物以棉花为主,2010年我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约50万元,人均年收入为9200元。全村水域面积共20950平方米。其中二类河道1条,总长度800米,水域面积为960平方米。三类河道4 条,总长度2250米,水域总面积11350平方米。 随着宁波杭州湾新区全面规划建设的有序推进,我村正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此契机下,我村党总支及班子全体成员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和-会议重要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以全心全意为民服务为宗旨,始终坚持以富民强村为目标,与时俱进、聚智聚力、精诚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各项事业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下一灶村 |
下一灶村位于杭州湾新区东南部,东邻马潭路村、南依黎阳村、西接杭勇高速延伸线、北濒九塘江,七塘公路横穿村庄中心,大桥南接线贯穿我们村。全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48亩,总户数1507户,常住人口3584人,其中男1783人,女1801人,60岁以上老人600人,外来人口1407人,下辖36个生产队,10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131,设三个党支部。 二00四年四月,村级行政规划调整,下一灶村由原下一灶、下二灶、后一灶、稳健四村合并,村内有幼儿园一所,医疗站一所,农贸市场及小型超市等。村庄内有五条5米以上主要水泥道路,形成整村框架,其余是5米以下的水泥道路作辅助道路。村庄主要道路及路口安装路灯近50盏、七塘江南、北岸绿化种植都成为我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村为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今年完成对村内主要河道及七塘南江边砌砍和水泥路面硬化使之与三甲直路形成“七”字框架,同时规划建设村落文化宫用地的规划立项,解决村民缺少文化娱乐场所的难题。 如今的下一灶人民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紧紧抓住大桥建设发展机遇,与时俱进,为实现慈溪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不断努力! |
马潭路村 |
马潭路村位于庵东镇东大门,东与新浦镇腰塘村隔水云浦江相望,西邻下一灶村,南与沈海高速公路交界,北接四灶浦水库,省道西龙线横穿本村。交通、水利运输等条件十分便利,地理位置比较优越。 全村户数1366户,户籍人口3328人,外来暂住人员1880人,党员149人,全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5200亩。本村在各行政村中特色农业最兴旺,大棚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2009年被评为宁波市兴林富民示范村、浙江省兴林富民示范村和宁波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工业最兴隆,有55家以轴承、水暖器材及家用电器等产品为主的个私企业;三产正兴起,有逐渐以布角料、服装鞋帽、餐饮海鲜为主的服务业正兴起。 我村在党的“-”精神鼓舞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团结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朝着文明、富裕、和谐、健康的方向前进,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把我们马潭路村早日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兴陆村 |
二00一年二月行政村区域规模调整,由原繁荣村、陆中村、西横村合并成立新村—兴陆村。位于慈溪市北部,距杭州湾新区位置10公里距庵东镇城区5公里,东连马中村,西依陆中湾,南以七塘公路为界,北濒九塘江,陆中公路纵向到底,镇中横路贯通北排江西,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连接线穿越村南部,村委会位于村中心横路一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已经启动的海星家园座与村住宅小区座落于村中心,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条件。为兴陆村的城镇化建设营造了美好的环境。 全村总面积3.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00亩,工业用地222亩,有农户928户,人口2335人,下辖18个村民小组,有党员113名,村党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全村有规模以下企业15家,规模以上3家。历年来,获得慈溪市委颁发的2005年度四型党组织、2008年度五好党组织、2008年度先进党组织获得慈溪市府颁发的2001.2003.2004年度市先进集体等荣誉。 目前,全村正致力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迈步前进。 |
宏兴村 |
宏兴村现有居民1001人,630户;有村民3692人,1294户, 2001年顺利实行村居合并。现有即时可用土地约1000亩,个私企业113家。至2006年底,实现社会经济总值6.37亿元,集体可用资金16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480元。本村交通便利,庵宗公路、庵余公路、镇北路、邮电路纵横交错,穿村而过。镇中心幼儿园、小学、中学、农行、银行、车站、超市、镇政府均位于本村。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形成了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共青团为助手,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相互配合的村级组织工作格局。本村获得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四星级民主法制示范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目前,全村正致力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迈步前进,新规划的“三区、一园、一场”将使宏兴村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
西三村 |
西三村位于周巷西北部,东与路湾村接壤,南靠七塘江公路,西与双潭村毗邻,北与慈溪市农垦场相连。村委会驻地廿八叉99号,全村辖区总面积3.4平方公里。2000年6月4日由原涂汛潭村,廿八叉村,小陈家路村合并而成,并村后于2001年3月将原有的18个生产队撤并成现在的9个村民小组。截止2009年底有常住户口856户,人口2270人,外来人口638人,全村党员102人,村民代表47人。 西三村现有总资产456.88万元,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16935万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1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868元。村内有企业16家,专业合作组织4个。全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粮棉蔬菜及水产养殖。 西三村位于周巷西北部,东与路湾村接壤,南靠七塘江公路,西与双潭村毗邻,北与慈溪市农垦场相连。村委会驻地廿八叉99号,全村辖区总面积3.4平方公里。2000年6月4日由原涂汛潭村,廿八叉村,小陈家路村合并而成,并村后于2001年3月将原有的18个生产队撤并成现在的9个村民小组。截止2009年底有常住户口856户,人口2270人,外来人口638人,全村党员102人,村民代表47人。 西三村现有总资产456.88万元,2009年工农业总产值16935万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14.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868元。村内有企业16家,专业合作组织4个。全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粮棉蔬菜及水产养殖。 |
富民村 |
富民村位于庵东镇东北,历崔公路两翼,东靠杭州湾新区,南接七塘公路,西与新建村为邻,北靠八塘公路,近靠杭州湾跨海大桥落脚点。区域面积4.25公里,拥有耕地2764亩,划分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09户,人口2497人,其中党员82名。至2006年底,拥有集体可用资金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527元,拥有个私企业25家,完成社会经济总量1.08亿元。 近年来,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核心领导和堡垒作用,带领全村人民,集思广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内环境面貌不断改善,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新区占地面积八十余亩,形成一定的规模。 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形成了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共青团为助手,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相互配合的村级组织工作格局。是慈溪市三星级民主法制示范村、慈溪市卫生村、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慈溪市二星级文明村。发展中的富民村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正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
新建村 |
新建村地处庵东镇北部,2001年由原来的跃进江、杭州湾二村合并而成。东至富民村,南至七塘公路,西至江南村,北至八塘横江,以七二三北大街为主干线,配以村级公路贯穿全村,交通便捷,为发展我村的经济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全村区域面积3047亩,辖区内10个生产队,已并6个村民组。现有在册户口685户,在册人口2049人。现有耕地面积2042亩,工业企业20余家,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增强。 前进中的新建村,以党的-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杭州湾大桥南岸中心腹地的区位优势,抢抓机遇、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努力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
江南村 |
江南村位于庵东镇北部,杭州湾南岸,东与新建村隔江相望,南临七塘公路,西邻海星村,以高王公路为主线,村级公路为支线。交通便捷,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本村占地面积6000亩,其中耕地2368亩,农户886户,总人口2611人。拥有个私企业46家。至2006年底,完成社会经济总量3.3亿元,集体可用资金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241元。西一小学、西一幼儿园、庵东农行西一分理处落户本村。村级基础设施完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形成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委会和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共青团为助手,妇代会,民兵等群团组织相互配合的村级组织工作格局。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慈溪市三星级文明村。 |
海星村 |
海星村地处庵东镇西北部,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全村区域面积6.15平方公里,在册总户数1210户,人口3616人。2006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1.84亿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1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074元,村级集体资产达1200多万元。慈溪市一星级文明村、五好行政村党组织、宁波市生态村、慈溪市卫生村、慈溪市计划生育示范村、平安村、庭院整治示范村相继创建成功,村党组织被评为慈溪市先进党组织,村还荣获2006年度市级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2006年度全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全村有个私企业17家,主要从事塑料、小五金、针织、小型钢结构制作安装。农业经济主产二大块:第一块从事耕作,主要有棉花、辣椒、蔬菜、瓜果四大类;第二块从事水产养殖,有海涂、内塘两个区域,海涂主产潮虾、青蟹、梭鱼,内塘主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收入占农业收入的46%。 依托大桥高速连接线工程所拆迁安置的小区辐射功能,海星村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花资近700万元进行了两期旧村改造工程。加大新小区内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230万元完成小区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服务齐全、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以村落文化宫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性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农-动会、广场文艺晚会。尤其是龙舟比赛,本村参加了杭州湾地区龙舟邀请赛和台州灵湖开湖龙舟邀请赛,均取得较好成绩。 海星村地处庵东镇西北部,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全村区域面积6.15平方公里,在册总户数1210户,人口3616人。2006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1.84亿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1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074元,村级集体资产达1200多万元。慈溪市一星级文明村、五好行政村党组织、宁波市生态村、慈溪市卫生村、慈溪市计划生育示范村、平安村、庭院整治示范村相继创建成功,村党组织被评为慈溪市先进党组织,村还荣获2006年度市级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2006年度全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全村有个私企业17家,主要从事塑料、小五金、针织、小型钢结构制作安装。农业经济主产二大块:第一块从事耕作,主要有棉花、辣椒、蔬菜、瓜果四大类;第二块从事水产养殖,有海涂、内塘两个区域,海涂主产潮虾、青蟹、梭鱼,内塘主养南美白对虾,养殖收入占农业收入的46%。 依托大桥高速连接线工程所拆迁安置的小区辐射功能,海星村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花资近700万元进行了两期旧村改造工程。加大新小区内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230万元完成小区的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服务齐全、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以村落文化宫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性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农-动会、广场文艺晚会。尤其是龙舟比赛,本村参加了杭州湾地区龙舟邀请赛和台州灵湖开湖龙舟邀请赛,均取得较好成绩。 |
华兴村 |
华兴村位于慈溪市西北部,是在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沿。本村2001年2月由原张家路村、水路湾村、横湾村合并而成。现有占地面积4.38平方公里,全村有1190户,在册人口3371人。下设8个村民小组,党总支有党员118人,下设四个支部。2005年被列入慈溪市新环境百村改造试点村。2006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18亿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24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537元。 华兴村位于慈溪市西北部,是在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沿。本村2001年2月由原张家路村、水路湾村、横湾村合并而成。现有占地面积4.38平方公里,全村有1190户,在册人口3371人。下设8个村民小组,党总支有党员118人,下设四个支部。2005年被列入慈溪市新环境百村改造试点村。2006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18亿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24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537元。 |
虹桥村 |
虹桥村成立于2001年2月25日,由原来的上陆丁路、陆丁路、九塘村合并而成。位于庵东镇西北角,距镇政府5公里,东与华兴村隔卫星江分界,西与桥南村隔三八江为邻,南靠七塘公路,北至九塘江,是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头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桥工程指挥部设于本村,杭州湾大桥和进场大道穿村而过。村内主要干道呈南北走向,以跨虹路和陆丁路为主要干道,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捷。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总户数897户,人口2733人,党员98人。 目前全村有个体私营企业22家,工业块状经济以电器、制笔、织造为主。亮点农业突出,以畜禽、南美白对虾养殖为主。镇内最大的大棚葡萄种植场也已落户本村。农业经济随着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和市场农业的启动,从过去的单一植棉改为多种种植,较好的顺应了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前景。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936.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31元。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小区建设、道路硬化、环境保洁、绿化种植已制度化、规范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三套班子的带领下、在全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本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飞速发展,村级经济日益增强,工业实力逐年提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第三产业发展壮大,近海养殖获得可喜的经济效益,特种养殖也已成规模。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提高。 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雏形逐步展现在人们面前。勤劳、质朴的虹桥村人正满怀信心地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和汗水,以市-会、人代会和镇二代会精神为指导,为把庵东打造成慈溪北部居住休闲中心而努力奋斗。 |
桥南村 |
桥南村位于杭州湾畔南岸,庵东镇西北部,东临三八江,南临七塘横江,西临跃进江,北依八塘横江。2001年由胡湾和下胡家路二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总占地约4平方公里,耕地2126亩,总人口2569人;2006年底村民人均收入6820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69万元,有固定资产156.4万元;2006年社会总产值2.18亿元,其中工业1.97亿元,农业1108万元,三产1042万元。曾获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市三星级文明村,市庭院整治示范村,市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欣欣向荣的桥南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以杭州湾新区、跨海大桥、湿地保护等项目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全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4%,人均公绿拥有面积已超过2平方米。 如今的桥南村正以政策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效益为中心、以争创更高星级文明村及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最终目标而奋斗! |
珠江村 |
珠江村共有农户805户,村民2512人,现有耕地2522亩,个私企业6家,至2006年底,完成社会经济总量7.5亿元,集体可用资金43万元。全村以蔬菜种植为主,村民人均收入7163元,交通便利,村内环境面貌不断改善,村民负担不断减轻,新村集聚正在起步,村级配套组织健全,以党总支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全面推进新的工作。 |
路湾村 |
路湾村位于周巷镇北部,东与庵东镇珠江村交界,南与海江村相临,西与西三村相连,北濒杭州湾;1998年由原杭州湾镇的断头湾、大陈家路、陈家路三个村合并而成,2002年并入周巷镇至今。全村辖区面积3.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600亩。全村总户数917户,户籍人口2399人,并有党员83人,外来人口51人。全村分18个村民小组,以原自然小村自然分散居住。村级现有集体资产134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526万元。村内交通现状三纵四横(已全部硬化),西接周西公路、东临余慈连接线、南接七塘公路。 全村以农业种植为主,主要农作物包括粮棉蔬菜及其他经济类农作物,现有农业合作社两家(种粮大户王高珍,种植面积550亩,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体。芳芳畜牧合作社牵手省农科院,建立浙江省长毛兔优良繁殖基地,现有三十多家专业养殖户加入芳芳畜牧合作社。)、涉农蔬菜腌制大户10家左右、同时村内有一家电瓶车厂,全村注册登记的个私家庭作坊25家。 |
振东村 |
振东村地处庵东镇东南部,全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6591人,其中外来人口为2013人。村党总支下设5个支部,党员139人。2006年,社会总产值6.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200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165万元。 经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乡风文明村貌整洁。振东村相继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法治示范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慈溪市村落文化宫建设样板村、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振东村地处庵东镇东南部,全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6591人,其中外来人口为2013人。村党总支下设5个支部,党员139人。2006年,社会总产值6.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200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165万元。 经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乡风文明村貌整洁。振东村相继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法治示范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慈溪市村落文化宫建设样板村、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