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镇长丰村自行政区域调整后,由原大路头村、杜家路村、陆家路村三村合并而成,村办公楼位于长河镇南大路2号桥往西100米左右。全村面积2.11平方公里,其中村落面积0.745平方公里,农户1585户,人口4562人,外来登记在册人员 人,全村有村民小组42个,党支部4个,党员130人。
长丰村地处长河镇中心,是全镇文化娱乐中心和工业基地,是长河镇规划的重点中心村。工业以塑胶、五金、电子配件等产品为主,2002年工业产值4.8亿元,本村逐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培植蔬菜产销大户,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村班子齐全,组织健全,各挥其能,合并后,对于环境卫生、村庄建设进行了重点的投资和改造,村庄面貌大大改善。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我们为把长丰村建设成一个文明、富强的现代化新村而共同努力。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82120 | 315000 | -- | 查看 长丰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大牌头村 |
长河镇大牌头村于2000年12月行政区域调整后,由原大牌头村、六根头村、七塘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耕地面积2600多亩,人口4752人,农户1364户,49个生产小组,设党支部3个,党员152人。 大牌头村地处长河镇北部,是本镇的中心村之一,工业以塑料、五金等产品为主,2002年工业产值2800多万;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多种经营相结合,并不断培植蔬菜产销大户,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壮大。 村班子组织健全,齐心协力,在镇党委的领导下,今年上半年村庄道路进行了水泥路面硬化,硬化面积达到2.8万平方,以及全村农田沟渠进行了挖掘,并进一步改善了村庄的环境卫生面貌,下一步我们有决心、有信心把大牌头村建设成更灿烂的明天。 |
云海村 |
云海村地处长河中西部,芦庵公路四塘站西侧一公里,长七公路穿村而过。由原陆家路头村和垫桥路村合并而成,南邻三塘江,北邻四塘江,东邻沧南村,西和周巷镇交界。总面积1.71平方公里,全村现有人口2827人,耕地1800亩。 该村农业主要以种植无公害蔬菜为主,主要品种有绿花菜、甘兰菜、白毛豆、大白菜等,销往全国各大城市及日本、韩国等地。工业主要以生产工艺草帽为主,品种多样,以出口为主。2002年农业总收入495万元,全村工业产值3000万元,人均收入4063元。 |
贤江村 |
贤江村座落在长河镇西片,由原贤江村、辉弄村组成,长缪公路、中横线横贯其中,东邻长丰村,南近周巷镇云中村,西接垫桥村,北连云海村,村办公楼位于南大路南侧,贤江村兴工路8号。总面积1.7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农户1027户,人口2941人,本区域内尚有居民227人,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1200余人。现有37各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003.5亩。贤江村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杨贤江同志诞生地。 本村共有个私企业102家,以生产五金、塑料等产品为主,走多元化结合地路子,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农业生产以种植蔬菜为主,并不断培植蔬菜产销大户,以加快农业生产结构地调整,同时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市场交易兴旺。2002年度实现生产总值2.2187亿元,村级经济不断壮大。 |
宁丰村 |
长河镇宁丰村是镇政府所在地,座落于交通便捷的芦庵公路东西两侧,村办公楼长河镇南大路1号桥旁,长河慈客隆对面。村庄区域占地面积2.5平方公里。全村现有农户口2002户,人口达到5644人,本区域尚有城镇居民2000余人,登记在册的外来人口3700余人。全村现划分成51个村民小组,共有党员184名,分成四个党支部。2002年创工农业、三产总值为5.735亿元。其中:工业5.2亿元,农业850万元,三产增加值45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697元。全村现有总资产达2200余万元。 本村于2000年12月5日由原方东村、罗家路村、章家路村、塘头路村四个村合并而成。合并后的宁丰村工业以生产草帽、五金、阀门、电子配件、塑料等产品为主。年总产值占全镇个私企业总值的近三分之一。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并不断培植蔬菜的产销大户,以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的调整,同时主要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村级组织的设置由党总支、村民委员会、经济合作社及企业联合工会、共青团、妇代会、老年人协会等群团组织组成。“新世纪、新宁丰、新形象”,在村党总支的统一领导下共同发挥作用,为建设文明、富强的宁丰村而共同奋斗。 |
高兴村 |
高兴村位于长河镇镇北,东靠沧田和沧北村、南邻沧南村,西接大牌头村,北与七塘公路相连,沧大公路、七塘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高兴村由原组成。现有耕地面积1777.1亩,总户数914户,总人口2703人,村民小组23个,村民代表53人,社员代表53人,党员人数98人。 村级经济以工业为主,有大小企业60余家,其中200万以上10家,100万以上12家,产品以输油泵、水暖洁具、电器冲件为主。2002年工农业总产值7940.5万元,其中工业收入6430.22万元,农业收入188.19万元;三产增加值为446.25万元,人均收入6970元。 |
大云村 |
长河镇大云村由原大云、诸家路、胡家路三个自然行政村合并而成,位于本镇西北部,与邻镇周巷的长胜市村及庵东的珠江村交界,村办公楼位于三八江往西150米,沧大公路南侧。全村总人口4846人,总户数1617户,拥有耕地面积3168亩,分设21个村民小组。党总支下设3个支部,共有党员138名。 全村农业以蔬菜为主,主产白毛豆、榨菜、雪菜、包心菜、绿花菜、日本大豆、花生、辣椒等。“惠宾”牌腌制辣椒和“湘慈记”辣酱创出了自己的品牌,畅销上海等各大城市。工业生产以五金、塑料、彩印包装为主。第三产业以扶手木加工为主,个体木工安装住宅楼梯扶手遍布全国各地。 村级行政组织由党总支、村民委员会、经济合作社、工会、共青团、妇代会等组织组成。班子全体成员在上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认真学习“-”重要实现,走多元化经营的路子,力争早日把大云村建设成为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奋斗 |
长丰村 |
长河镇长丰村自行政区域调整后,由原大路头村、杜家路村、陆家路村三村合并而成,村办公楼位于长河镇南大路2号桥往西100米左右。全村面积2.11平方公里,其中村落面积0.745平方公里,农户1585户,人口4562人,外来登记在册人员 人,全村有村民小组42个,党支部4个,党员130人。 长丰村地处长河镇中心,是全镇文化娱乐中心和工业基地,是长河镇规划的重点中心村。工业以塑胶、五金、电子配件等产品为主,2002年工业产值4.8亿元,本村逐步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培植蔬菜产销大户,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村班子齐全,组织健全,各挥其能,合并后,对于环境卫生、村庄建设进行了重点的投资和改造,村庄面貌大大改善。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我们为把长丰村建设成一个文明、富强的现代化新村而共同努力。 |
沧田村 |
沧田村地处镇北部,地域呈口子形,总面积2.34平方公里,四江交合,芦庵公路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村办公楼位于老余庵公路上,距新的芦庵公路100米左右。全村总人口4660余人,总户数1550户,有32个村民小组,共有120名党员。 村内块状经济和特色产业优势十分明显,工业经济以水暖件洁具,自钻自攻螺钉,汽车五金配件等产品为主。村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将成为全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农业经济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从过去的单一植棉改为多类种植,较好地顺应了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前景。 村庄建设日新月异,村庄主要道路已全面硬化,村庄环境不断优化。村内有中学、小学、医院、信用社、农贸市场等场所,已经形成了镇北部的经济、文化及商贸中心。 村党总支积极实施“以工业兴村”的发展战略,按照“中心村”的建设总目标,全村干部齐心协力,力争把沧田村建设成为具有综合实力的现代化强村而努力奋斗。 沧海桑田,生长在这块肥沃土地上的勤劳的沧田人,必将以崭新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开创新的局面。 |
沧南村 |
沧南村地理位置优越,位于芦庵公路两侧,南与长河建成区交界,北邻四塘江,沧田工业区南端,与杭州湾大桥相距约5公里,村办公楼位于芦庵公路东侧,四塘横江南约50米,由原三十弓、四塘头、大路门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共有人口2595人,总户数860户,村行政面积3.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0多亩,22个村民小组。村党总支下设4个支部,共有党员99名。村庄内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治安良好,邻里和睦。 村级集体经济以工业为主,2002年工业总产值达1.5亿元,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并不断培植蔬菜产销大户,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不断发展第三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沧南村将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在村委会、村经济合作社等各级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各挥其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把沧南村建设成为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沧北村 |
沧北村地处长河镇东北,东至庵东镇,南隔六塘江与沧田村相望,西接高兴村,北靠七塘公路,芦庵公路穿村而过。全村总户数880户,2650人,耕地2070亩,由原沧北村和上水路湾村组成。 沧北村人杰地灵,资源丰富,交通便捷。近年来全村各业生产迅猛发展,工业主要产品有水暖洁具、电信器材、机床电器、纺织配件等,加入WTO后,外贸成倍增长;农业通过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一优二高农业,白毛豆、绿花菜等特色蔬菜初具规模;以交通、商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宁波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开工建设,借本村正处于跨海大桥进场道路接口处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与日俱增,给本村带来的新的活力,沧北村人民热切希望与各界人士加强合作,共创美好明天。 |
垫桥村 |
垫桥,低洼处所造之桥。明时姚北作为抗倭前沿地带,在垫桥路口、催陈路口、周家路江沿线设置炮台,抗击倭寇。清道光丁酉年间,地方仁人张仁一、孙九皋不七十寿宴,共同出资筑桥于垫桥路江,以方便百姓交往,一时声名大噪,百姓以“垫桥”冠地名而记之。 在历史的长河中,垫桥区域几经沿革,公元2000年12月实施村级行政区划调整,潮南、塘湾、三塘、垫桥、大胜庵五村合并为一,以垫桥命名。 现垫桥村有户数1025户,总人口3024人,集体耕地2528.6亩,41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党员137人,其中预备党员9人。二○○一年五月成立垫桥村党总支,下辖三个支部,其中第一支部有党员46人(其中预备党员5人),第二支部有党员46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第三支部有党员46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社及工会、共青团、妇代会等群团健全。 垫桥村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涌现出一大批农产品购销大户,农业正由单纯种植向流通领域扩张;工业以生产五金、塑料等产品为主,特别是服装衣架工业远近闻名,全村二○○二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3亿元,销售1.2亿元;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村级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在新的历史时期,垫桥村在村党总支的领导下,团结依靠广大村民和全体党员,高举-理论伟大旗帜,以“-”重要思想为指针,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主动迎接大桥经济时代到来,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努力把垫桥建设成为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