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河社区居委会地处周巷镇最南边,329国道以北,新街河以南,是周巷镇的老城区。由原东河沿居委、埋沟桥居委和东河村合并而成,于2003年11月成立。现辖6个居民小组,目前在册常住人口1648人,暂住人口600余人,其中党员34名,居民代表43人。社区实行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至2007年底村级集体可用资金85.5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1200元。
多数农民享受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东河社区在居委党总支和居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通过几年的努力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人均收入持续稳定地发展,村容村貌大改善。近年来被评为“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宁波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慈溪市级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庭院整治示范社区”。
展望未来,东河社区正利用余慈统筹的地理优势和大桥经济的东风,向着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农村目标奋进,东河社区明天会更好。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282121 | 315000 | -- | 查看 东河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东河社区 |
东河社区居委会地处周巷镇最南边,329国道以北,新街河以南,是周巷镇的老城区。由原东河沿居委、埋沟桥居委和东河村合并而成,于2003年11月成立。现辖6个居民小组,目前在册常住人口1648人,暂住人口600余人,其中党员34名,居民代表43人。社区实行农村经济合作社股份制,至2007年底村级集体可用资金85.5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1200元。 多数农民享受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东河社区在居委党总支和居委会一班人的带领下,通过几年的努力村级集体经济和村民人均收入持续稳定地发展,村容村貌大改善。近年来被评为“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宁波市级民主法治示范社区”、“慈溪市级文明社区”、“平安社区”、“庭院整治示范社区”。 展望未来,东河社区正利用余慈统筹的地理优势和大桥经济的东风,向着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新农村目标奋进,东河社区明天会更好。 |
周西社区 |
周西社区居委会东以周家路路江西岸为界,南至南周巷新村和329国道北侧,西至余姚朗霞街道交界处,北至镇西路开发区与路桥村交界。 社区面积约3.14平方公里,共有居民2842户,总人口6898人,外来人员9669人。社区居委会党总支下设4个党支部,10个党小组,共有党员人,居民小组17个,2004年被命名为省示范社区,2006年被评为宁波市先进社区。 社区居委会用房约1200平方米,设有综合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警务室、图书阅览室、室内文体活动室,暂住人口管理站(保安分队)。辖区内有7个 老年活动室,1个 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 辖内由企业100余家,其中上规模企业38家,著名的奇迪集团、康福德集团、锦惠毛绒制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落户于本辖区内。 社区注重与辖区单位的共创共建,与育才幼儿园、奇迪集团等多家单位共同组建了文艺活动小分队、篮球队,营造出了红红火火、蓬蓬勃勃的健康社区文化。 |
蔡家社区 |
蔡家社区成立于2003年10月,是由原蔡家塘头村、大治桥居委会、后蔡小区、平王居委会的平王江以西部分合并而成的一个城镇社区,位于周巷镇镇政府正南部,东至平王庙江西岸,南至329国道,西至兴业路,北至陈海横江。辖区内有市场新村、馨园小区、小商品市场、后蔡小区及南蔡、后蔡、余家三个自然村,社区面积0.6平方公里,有户籍人口2416人,常住人口2000余人,外来人口1200余人。社区建立了党总支、居民委员会、股份制经济合作社,三套班子交叉兼职。蔡家社区党总支下设二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94人。自2000年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来,蔡家社区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目前年集体可用资金达到350多万元,社员人均年可用收入达5000多元。蔡家社区作为是市级文明村,先进党组织,通过努力开拓视野,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 |
天灯舍村 |
周巷镇天灯舍村位于周巷镇北部,西龙线南沿,东与新周西公路海江村接壤,西与周外线登州街村接壤,总户数731户。总人口1926人,全村耕地面积1467亩。有十个村民小组。48名党员。村域面积1平方公里,有25家个私企业。有75%以上的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上。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660万元,其中农业收入1100万元,工业收入4530万元。三产97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510元。2006年,2007年两年投入资金170万元,已建造11间三层楼用于企业租赁,年租金可达18万余元。2007年11月已开通村中心直路硬化工程,年底将投入资金80余万元,进行2000米村中心横江砌石扒坎。2008年将列入市网络工程进行道路硬化,现道路硬化工程已正式动工,不远的将来,村容村貌将得到很大的改观。 |
云城村 |
周巷镇云城村位于周巷镇最东面,东接天元镇,南邻大古塘村,西邻镇东新村,北与长河镇接壤。由原云中、悦来市、团圈三村和一个居委会合并而成的,村庄总面积约3.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83亩。村庄建设用地114.56公顷。全村共有总户数2023户,户籍总人口5014人,外来人口7000余人。全村注册登记的个私企业100余家。2007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6077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1028元,村级固定资产1053万元,村级可用资金235万元。村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18个党小组,党员232人。村级各级组织健全。 近几年来,云城村以创建和谐社会为抓手,社会经济事业稳定快速发展,先后获得了宁波市绿化示范村、慈溪市文明村、慈溪市文化宫建设样板村、慈溪市卫生村、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慈溪市绿色村庄、慈溪市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当前,云城村正着手实施旧村改造工程,是有前瞻性、战略性、全面性的旧村改造工程,将来使本村各项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
城中村 |
城中村位于周巷镇环镇北路东段,镇政府驻地,东至镇东新村,南至平王社区,西至杨巷大江,北至万安庄村及长河塘湾,总面积4平方公里。在2001年,由原傅家村,义让路村,东黄村,西黄村四个行政村合并,取名城中村。截止2007年底,全村户籍总人口有3340人,1384户,共14个村民小组,村内暂住外来人口约壹万余人。 本村地处于城郊结合部,交通便利,河网密布,环镇东路,环镇北路,新周塘公路贯穿村中心。境内有一类河道一条,劳家埭江,二类河道四条,扬巷大江、湖塘横江、周塘江和沙黄江,三类河道40条,桥梁32座。 2007年全村各业总收入达四亿六千二百二十三万余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3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1003元。本村经济工农产业并重,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农业方面,过去本村以种植棉花、水稻为主。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产业改革以后种植以蔬菜瓜果为主,90年代改革开放,土地大量征用,农村劳动力转移,现承包土地经营以承包大户为主,成为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与冷冻厂合作,进行蔬菜初加工,畅销海外。工业方面,本村企业以生产塑胶制品,五金电器,轴承,电动工具,模具等产品为主,包括个体私营企业100余家,从业人员1500余人,2007年工业产值达4亿元。2007年底,本村从事建筑、运输、商业饮食服务业人员365人,收入4800万元。 在抓紧经济建设的同时,城中村村委不忘公益事业的推动。村设有一个合作医疗站,四个老年活动室,二个幼儿园,15个公厕,全村道路都硬化为水泥道路,主要干道上全部安装照明设施。并在近期完成自来水二次改造。同时加大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的力度,改善村容村貌。 随着余慈公路工程的启动,城中村将根据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抓住机遇,招商引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旧村改造的工程,为创建新型和谐农村而努力前进。 |
路桥村 |
路桥村位于周巷镇西侧,是环城北路与环城西路转角处,1998年由曲路头村和安仁桥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1.4平方公里,现有在册户数481户,人口1378人,来本村暂住的人员680人。2007年工农业总产值为6744万元,人均收入10500元。村级固定资产350万元。 路桥村是远近闻名的中国黄花梨生产基地,全村农业主要以梨头、葡萄、蔬菜为主。在1999年村建立了慈溪市西部最大的水果蔬菜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3千多万元,由此提高了我村知名度,创造了极大的社会效益。还建立村级农贸市场。目前有个体企业31家,正在筹建占地30余亩村级工业标准厂房和占地面积10亩的村级文化宫各一个。全村对环境卫生,村容村貌进行全面的整改。村庄道路硬化率为66%,自来水普及率100%。在2000年全村已消灭露天粪缸,村配备了8名环境保洁员,2003年建立了村保安队,村妇联车公里文娱健身团队。村民居住环境,公共次序,文化生活和社会风气得到改善。 近年来,路桥村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个中心,把思想和力量凝聚到抓发展、谋发展、促发展上来。以镇西工业园区为依托,积极引进外来企业。大力发展三产,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使全体村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把路桥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奠定基础。 |
湖塘新村 |
全村共有村民769户,1993人,外来人口3381人。耕地1610.06亩,村民小组28个,个私企业52家。村距镇政府不足1公里,交通方便,对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2007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910元。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省级新环境百村改造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省级科普示范村;宁波市文明村和宁波市45个现代化示范村之一。同时还获得宁波市绿色村庄;宁波市综合治理示范村;慈溪市十个示范村之一,慈溪市文明村、卫生村,慈溪市“三八”红旗集体、“四型”先进党组织、宁波市、慈溪市民主法治示范村、春季社会治安大会战先进集体、慈溪市平安村、慈溪市科普示范村等荣誉。党支部连续24年被评为市级先进党组织,十强战斗堡垒。 |
新繆路村 |
新繆路村位于周巷镇中西北部,于2000年6月成立,由原来的西繆路、繆路和东缪路合并而成,现分为三各片,东与湖塘村相连,西与余姚市小曹娥镇接壤,北与三江口村交界,南与路桥村相邻。全村现有农户1226户,总人口3435个,外来人口1108人,土地3343亩。盛产黄花蜜梨及葡萄,是中国黄花梨之乡。葡萄在市内外享有盛誉。全村有村民小组37个,工业个私企业62家,50万元以上企业8家,小型企业9家。2006年工农业总产值3.5亿元,村级可用资金110万元,人均收入8500元。村三套班子由7人组成,实行交叉兼职,党总支部设3个党支部,并设9个党小组家庭活动点。现由党员118人。 近几年来,新繆路村在村干部的正确领导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先后获得了兴林富民示范村,专业特色村,先进党组织,省双学双比生产示范基地,村落文化宫建设示范点等一系列的荣誉称号。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以新的面貌,新的要求,为新繆路村的未来不断奋斗。 |
万安庄村 |
万安庄村位于周巷镇中部,东邻杭州湾大桥余慈连接线,西邻周西公路,北靠三塘横江,中横线、长缪公路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捷。村区域面积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02亩,常住户数836户,人口2003人,外来暂住人口955人,个私企业76家。2007年村工农业总产值达3.5亿元,村集体可用资金8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1857元。 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级生态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宁波市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宁波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宁波市巾帼示范村创建工作先进集体、慈溪市文明村、慈溪市卫生村、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慈溪市庭院整治先进集体、慈溪市村落文化建设样板村、慈溪市先进基层妇代会、慈溪市交通安全示范村、慈溪市三星级民主法治村等荣誉,村党支部被评为慈溪市五好党组织、慈溪市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万寿寺村 |
周巷镇万寿寺村位于慈溪市周巷镇行政中心驻地,全村辖区面积2.92平方公里,现有总户数1138户,总人口2848人,(另辖管精忠居委,总户数531户,人口744人;外来人口1824人),由原万寿、驿亭路南、驿亭路、驿亭路西四个自然村合并而成,现划分为40个村民小组,2005年工农业总产值1.48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3亿元,人均收入7729元,拥有村极集体资产1001万元,2005年度被评为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 全村有党小组5个,0党员105人,本村地埋位置较好,交通便利,经济发展迅速,杭州湾大桥南岸西侧进场道路(周西公路)、长缪公路穿村而过,村级经济工农业并举发展,村内工业企业72家,以制造小家电、轴承、彩印、塑料为主,农业以黄花密梨、韭菜为特色,远销杭州、上海、江苏等地。村级拥有农贸市场二家,市场繁荣兴旺,村内有慈溪市农村合作银行、慈溪市邮政储蓄所、慈溪市第三人民医院等环境设施俱全,随着村级经济的发展,村庄面貌日益换新,村内道路宽敞整洁绿树成荫,主题公园景色宜人,村民庭院杂物堆放序、整洁,小花园里花木品种繁多,争奇斗艳,公益事业设施基本完善,各类管理到位;为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努力创建绿色村庄,在周西公路东侧安排了50幢的农民别墅。 近年来,万寿寺村在村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以“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为中心,把工作重点提高到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发展上来,努力把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居住环境、文化生活进一步好转,日后我们将以周西公路、长缪公路为重点,大力发展三产,使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我们将以全新的精神面貌、积极的工作态度,为我们万寿寺村的灿烂明天稳步前进。 |
二塘村 |
周巷镇二塘村位于周巷镇中部,距离镇中心街道4公里,距离杭州湾跨海大桥10公里,新建的周西公路和中横线在村庄交叉。2000年6月由东溜场村和智辉村两个村合并而成。村落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2588亩,四周与新潮村、周邵村万寿村交界。全村有农户863户,人口2064人,分7个村民小组,村党支部共有党员91人。村现有个私企业50余家,以小家电、小五金的企业为主。2007年工业总产值6488.9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406多元。 近年来,二塘村在村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最终目标,把思想和力量都凝聚到发展本村经济上,使村民过上富裕的生活。通过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村容村貌出现了新的气象。今后本村将以杭州湾跨海大桥为着眼点,凭借村的优越地理位置,搞好招商引资,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把我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奠定基础。 |
下吴家路村 |
下吴家路村位于周巷镇中部,紧傍镇建成区。东邻万寿寺村,西连湖塘新村,南接海莫社区,北至二塘村,行政区域面积1.1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89亩,户籍总人口868人,外来人口1500人。全村产业结构以工、农业为主,2007年村经济总收入1694万元,全社会总产值1075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760元,村级固定资产156万元,村级可用资金34万元。村级各级组织健全,下设一个党支部,43名党员,定期开展学习和交流。 近年来,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也十分注重村民业余文化生活,2007年村老年活动室、沿江公园、体育活动场所落成,户内、户外体育设施健全,组建村舞蹈队、象棋队、乒乓球队等多支民间活动队伍。同时我们十分注重村庄环境建设与整治,以开展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为载体,以周巷镇环境保护规划和旧村改造规范为指南,以建设“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了村庄环境建设工作,先后取得了宁波市环境整治村、庭院整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慈溪市绿色村庄等荣誉,村党支部被评为市级五好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被评为慈溪市先进单位。 |
周邵村 |
周邵村地处周巷镇中部,南邻中横线,西与本镇三江口村交界,北近六塘江,东与本镇劳家埭村为邻,区域面积4平方公里,新周西公路纵贯我村,交通便捷,区域地理突显,是工业较发达的村。全村现有常住人口4293人,总户数1745户,28个村民小组,党员170人,设5个支部,外来务工人员达1000多人,工业以轴承加工、蜂产品加工、蔬菜三果加工及工艺草帽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2007年各村工农业总产值30087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751元,村集体总收入266.85万元,可用资金173.68万元,村级各级组织健全。2006年10月村落文化宫落成,设有多个活动场所,组建多支民间活动队伍。通过几年的努力,先后获得了“浙江省农机示范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村落文化示范村”、“宁波市民主法制四星级示范村”、慈溪市“文明村”、“庭院整治示范村”、“卫生村”、“绿色村庄”、“村落文化样板村”,村级集体被评为“慈溪市五好行政村”、“先进党组织”、“先进集体”、“先进合作社”、“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
十甲村 |
十甲村简介 十甲村地处慈溪市西部,天元镇北端,村域面积0.9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12亩,总人口997户,2537人,其中户籍人口574户,1532人。分16个村民小组,设党总支1个、支部3个,党员71人。村庄交通便捷,紧靠镇主要道路镇北路和潭北路。东至潭北村,南与天元街相连,西接元甲村,北靠长河镇沧田村。近年来,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各个产业稳步发展。201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6882.96万元,集体可用资金2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250元。 我村围绕提前奔小康的目标,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先后被评为宁波市社区建设示范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绿色村庄,慈溪市二星级文明村,慈溪市村落文化宫建设示范点,慈溪市先进集体,慈溪市食品安全示范村,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慈溪市卫生村,慈溪市五好党组织,慈溪市先进党组织。 目前,全村有各类企业30多家,主要生产洗衣机、运动鞋、微型缝纫机、螺钉制造等。洗衣机生产已初具规模,产品远销俄罗斯、印度等国家。 在-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村正沿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道路,不断地向前发展。 |
三江口村 |
三江口村地处周巷镇中西部,东与小安村一江相隔,南与新潮、新缪路村交界,西与余姚市小曹娥镇毗邻,北与建五、登州村接壤。全村辖区面积6.07平方公里。2007年底,全村常住户口2615户,6654人。有外来人口178户,1109人。设党总支一个,五个下属党支部,共有党员260人。 近年来,村党总支以强村富民为目标,致力于经济发展,把轴承、电子电器、五金、化纤等主要产业做大、做强,2007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1.71亿元,村级拥有集体资产3076.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380元;以乡风文明为动力,精神文明建设年年上台阶,85%的户达到了文明家庭标准,先后创建成为宁波市文明村、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并积极向省级文明村大步迈进;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积极实施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白鹭低昂、绿水环绕、花木斗艳,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先后被评为慈溪镜头中最美的村庄、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卫生村。 集体经济快速腾飞,文明之风蒸蒸日上,生态文明成效显著。漫步三江口,倾听溪流淙淙,闲看草绿花香,俨然身处人间仙境。三北大地上崛起的村庄——三江口村,正一路高歌,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明建设道路上大步迈进。 |
登州街村 |
登州街村位于周巷镇西北部,距镇政府驻地约10公里。南与三江口村相连,北至西三村,东接小安村,西临建五村,全村辖区总面积2平方公里。村委会驻地:登州街。2007年底,全村常住户口为848户,1987人,外来人口数168人,耕地面积1460亩。原有16个村民小组,经优势整合设立7个村民小组。设党支部一个,下属三个党小组,共有党员51人。 全村农业产业结构以蔬菜种植为主,从业人员726人,2007年全年农业总收入526万元;工业以生产塑胶制品、轴承、五金、石棉、模具加工等产品为主,有个体、私营企业27家,从业人员233人,2007年总产值5581万元;商业、建筑、运输、饮食、服务业等从业人员354人,2007年全年收入364.3万元。2007年人均收入8000元。 为丰富群众业余生活,增强群众体质,本村建设登州街村落公园一座,属开放式公园,面积7.5亩,于2006年12月建成使用。内有高大树木8株;草坪绿地2500平方米;水泥活动场地1个,200平方米;凉亭2座;并有单杠、双杠、跑步机、秋千等健身娱乐设施,被评为宁波市级基础文化宫示范单位。 近年来,在村委领导下全村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遍地开花,取得了不小成绩,先后多次被评为“环境整治先进单位”、“平安村”、“妇代会工作先进单位”、“社会事业工作先进单位”、“水利工作先进单位”、“优秀党支部”、“五好党支部”等。 大桥经济已经来临,登州街村将在村委正确领导下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带领全村村民增收、致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尽一点力。 |
建五村 |
建五村地处慈溪市周巷镇北部,南邻三江口村交界,西与余姚市小曹娥建民村交界,北部与双潭村交界,东与本镇登州街村交界。全村住宅面积1平方公里。新西环公路纵贯我村,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农业较发达的村。我们建五村在2000年3月有原三个村合并而成(下周家路、周潭、建五),全村现有常住人口2785人,总户数1071户,村民小组14个,党员91人,外来务工人员120人,现有耕地2055亩。工业以轴承脂油、鼎村乳腐,无公害蔬菜(以榨菜、雪菜为主)基地及童鞋加工。2007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811.9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145元。村集体总收入为113.7万元,村集体可用资金为43.1万元。村级各级组织健全。2006年10月村综合办公楼落成。内设有休闲公园、健身公园、老年活动室、综合活动室、图书室,另外村还成立了舞蹈队、乒乓球队等,是一个集办公、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办公楼。 从53年开始共建成道路9条,总里程为10528米。其中,主要道路2条为3754米。辅路7条为6774米。同时建成桥梁7座。交通更加方便。 在2005年10月开始建成村办公大楼,总用地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230万元,总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其中主楼3层水泥结构高12米。 造垃圾中转站一个8万元,煤气站一个6万元。在2007年完成第二次自来水改造,总长25000米,水表1000个,投资金额达120万元。 在1994年8月建成了清风小学,投资金额共230万元,用地总面积13802平方米,可容纳12个班级,楼高3层,食堂为305平方米,门卫、厕所为137平方米。 在2006年10月建立基督教堂1个,总投资125万元(自筹),现有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 |
双潭村 |
双潭村地处周巷镇西北,北靠余姚滨海产业园区、慈溪农垦场,东邻西三村,南与建五村、余姚小曹娥镇建民村、滨海村接壤,西与余姚小曹娥镇镇海村交界。2001年1月由原泥墩潭村、十墩潭村合并而成,故得名双潭村。我村的基本特点是地域广,面积大,特别是东、西长约十余华里,全村区域面积3.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76亩,辖9个村民小组,660户,户籍人数1861人,村级年产值0.139亿元,人均收入8622元。外来暂住人口1780人,外村在建成区落户26户。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棉花、蔬菜等作物。村内有企业12家,主要经营蔬菜初加工及五金配件等。 村内有水泥路21000米,主要干道上已全部安装照明设施,有条件的实现了道路绿化,并做到了水泥路通贯全村各户。村共有水域面积达521450.5平方米,三类河道17条9100米,河面整洁、河道通畅。村投入40余万元建造村落文化公园,占地4016平方米,绿化面积2524平方米,和村老年文化宫一起丰富了村民的闲余生活。在村的西北角,建造了一处新型公寓楼,共计32套。 全村积极推动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全村参加农村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数达1746人,参保率94.4%。 我村将根据自身的独特地理环境及优势,继续加大农业基础投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广效益农业、引进新品种,提供新信息、广开门路、提高三产、增加三产比重,切实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对工业的管理服务,加大技改力度,引导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积极招商引资,努力发展工业产业。共同努力展望双潭村的美好明天。 |
省塘头村 |
省塘头村地处天元镇最南面,由省塘头、后新屋、大塘下三个自然村组成。东与余姚历山为邻,南靠329国道,西与润房村相连,北与黄家弄隔田相望。村委会北距镇政府约2000米。全村总人口1514人,总户数543户。全村村域面积近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04亩。南接329国道,北连镇南路,天元大道纵贯该村,交通十分便捷。村内设农贸市场一个,为村民生活提供方便。村中心建有公园一个,是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目前,村落文化宫、村级工业园区正在逐步建设之中,旧村改造也即将启动。 全村有以宁波科飞电器有限公司、宁波成宏电子有限公司、慈溪新盛光学仪器有限公司、宁波启发家具有限公司等成为龙头的各类企业75余家,主要制造家电、古旧家具、电子等产品。2003年全村工业总产值8000万元。规划中的中华天元古旧家具城横贯该村北邻,不久的将来,将给该村各方面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
潭南村 |
潭南村地处天元镇西南部,二00一年由原润房村、新塘下村、朝东屋村合并而成,东临天元大道,西至芦庵公路,南依329国道,北至天潭村,交通十分便捷。现已制订出村庄建设规划。 全村区域面积1.265平方公里,总户数813户,总人口2184人,二00三年全村社会总产值3亿元,人均收入6867元。 潭南村轻工业产品加工早在70年代已形成,现主要有小家电、食品、仪表、电讯设备配件生产企业,工业产值2.5亿元。新规划的中华(天元)古旧家具城主项目将建设在此地,建成后工、贸、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市场机制,给村民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商机。芦庵公路直通杭州湾跨海大桥,全村人民正满怀喜悦地迎接大桥经济的到来,决心打造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农村。 |
天潭村 |
天潭村地处于天元镇南首,距慈溪市中心近五公里,距镇政府一公里,东与潭东村交界,南同潭南村接壤,北邻界塘村,西靠芦庵公路。天潭路、镇中路、芦庵公路环绕整个村庄,交通十分便捷。 全村区域面积2.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02亩。辖区内有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78户,总人口2151人,个体企业近40家,古旧家具名扬海内外。村拥有集体资产200万元,2003年全村全社会总产值3亿多元。 |
潭东村 |
潭东村位于天元镇东南部,由原永兴桥村、黄家弄村、陆巷村合并而成。东靠宗汉街道新界村,南接省塘头村,西与潭南村、天潭村接壤,比邻天潭路。全村总面积113公顷,耕地面积69公顷,有14个村民小组,常住村民793户,现有人口2072人。目前,全村有个私企业108家,2003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5900万元,其中工业产值5116万元,农业产值191.6万元,第三产业592.4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6278万元,人均收入7260元。 村党总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加快建设农业农村现代化,充分发挥着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使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突飞猛进,农业生产稳步发展,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凝聚力、号召力、向心力不断提高。村内主要道路已硬化、绿化,几乎户户按上了电话、有线电视,社会治安稳定。 |
界塘村 |
界塘村地处天元镇北面,2001年2月由碾子跟、界塘下、戴家路、西界塘四个村合并而成。区域四址:东接天元村,南至天元大道,西至天元镇大湖门江分界,北至天元镇北路延伸。全村总在册户数1185户,总人口3482人,辖区内共有41个村民小组,现有实际耕地面积1605亩。全村共有0党员152人,成立党总支一个,下设四个党支部,各负其职。区域面积2.56平方公里,南北贯通四米以上水泥路硬化穿越本村及余庵公路,交通非常便捷。 全村共有个私企业62家,主要生产五金阀杆、塑料制品及古旧家具。2003年全村社会总产值近二亿元,人均收入6910元,村级固定资产300万元,村级可用资金100万元。村内设有农贸市场一个,村落文化宫一座,村老年活动室三所,分别分布在各片,并有专人负责管理。本村在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勇于开拓,扎实工作,努力拼搏,为把我村建设成为文明富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共同奋战。 |
天元村 |
天元村地处天元镇中心,二00一年由原钱王村和凉亭弄村合并而成。东至潭河江,南至天元镇南路,西至芦庵公路,北至镇北路。天元镇四条主干线,是我村的主要道路,交通非常便捷。天元大道和天元老街一纵一横贯穿我村,形成自然商业中心,街道两侧店铺林立,商机无限。 全村区域面积约0.43平方公里,辖区内有七个村民小组,有729户人家,总人口为1846人。二00三年,社会总产值8500万元,人均收入6300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55万元,固定资产400万元。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随着大桥经济的到来,我村将凭借优越的地域条件和现有良好的基础,决心团结一致、抓住机遇、精心规划,加强村落建设,为把天元村逐步建成文明富裕的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
元甲村 |
元甲村位于天元镇西北部,由头甲、会元桥两个自然村组成。东与十甲村相邻,西靠芦庵公路,北与长河镇接壤,天元镇北路和潭北横路前后与该村相拥,头甲路和十二甲路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捷。 全村区域面积大约为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040亩,有2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38户,在册人口2219人。有100余家个私企业。2003年全村农业总收入1.6亿元,人均收入7180元。 该村农业以种植蔬菜、甘庶等经济作物为主,工业以运动鞋、冷墩、五金、塑料等加工制造为主,运动鞋制造和冷墩五金件加工是该村的一大特色。 |
长胜市村 |
长胜市村位于周巷镇北部,是周巷镇北部的小康建设示范村,是由原六塘、长胜、大王家、段头湾四村合并而成的一个中心村。总户数1029户,常住人口4331人,全村耕地面积2562.59亩,有十二个村民小组和一个居委会,有村级农贸市场、卫生服务站、幼儿园、小学、图书室、活动室、篮球场、健身设施及公园休闲带等。村域面积2.14平方公里,个私企业59家。经过统一规划,现已形成整齐划一的新区,并通过加快旧村改造步伐,正不断拓展。本村地理位置优越,市级沧义公路穿境而过,镇级道路四面贯通。有近70%的劳动力已转移到二、三产业上。2005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8100元,集体可用资金达到了81万元。近几年,先后获得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村落文化建设示范点、慈溪市四型党组织、市先进集体、市先进党组织、市卫生村、市党校示范点等,去年又获得省级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五好”党组织、庭院整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村、绿色村庄,镇级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今年以来,我村以创建省级“百镇千村”示范村、宁波市生态村和慈溪市科普示范村为载体,以“发展村民、服务村民和富裕村民”为抓手,广泛开展了以提高村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村容村貌的系列活动,尽力营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及和谐的人际关系,努力建设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