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无锡 >> 新吴区 >> 空港经济开发区(硕放街道)

空港经济开发区(硕放街道)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空港经济开发区(硕放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空港经济开发区(硕放街道)简介

  硕放位于无锡市东南郊,距离无锡市区10公里左右,距离苏州市区20公里左右,为两中心城区之间。国内生产总值在无锡市92个乡镇中名列前茅。硕放人口4.3万,土地面积为46平方公里。
  硕放街道位于无锡市滨湖区东南郊,隶属无锡市新区管辖,有17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本地人口4.5万,外来人口约5万,总面积46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政通路9号,在滨湖区驻地的东16公里处。东接锡山区鸿山镇,南傍望虞河、京杭大运河,西邻新安街道、旺庄街道,北接梅村镇。
  -
  辖区
  辖杨家湾、里新、秦村、缕金4村,大墙门、墙联、墙裕、东新、安桥、香南、黄家门、西典巷、硕放、新梅路、红光、建丰、硕放镇、振发公寓、润硕苑、新锦苑、咏硕苑17个社区。
  -
  历史沿革
  明朝末年,老霸头(现建丰村)黄氏第十房后裔培卓、庆卓俩兄弟,向唐庄河畔迁移,以种“客田”为业,并在河畔架木桥一座,取名“十房桥”。至雍正四年(1726年),归金匮县泰伯乡管辖,已注图成名。是年,异姓失传,黄氏独占,分房出宅,子孙兴旺。并与住基上硕氏合资建造石拱桥,并将桥名“十房”更改为“硕望”。
  1929年,无锡十七市乡改为十七区,硕望桥一带归属第十二区,始称“硕望乡”。1934年6月,硕放乡与住基乡合并为硕住乡,此名一直沿用至1956年1月。将村名“硕望”改为硕放,谓硕放人民过上了殷实、富裕的好日子。1956年10月,全县开展撤区并乡工作,本地区将薛典、墙南两个乡并入一个乡。经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顺乎民意,定名为硕放乡,归华庄区领导。1958年10月1日,硕放乡党委宣布,人民公社成立。1983年复为乡,1993年自无锡县划归郊区管辖,同年改为镇。1995年3月,对村社进行调整,由原来的24个村社1个居委,撤并为16村委和5个社区居委会,1个镇居委。
  2006年撤镇设街。辖22个居委会:硕放镇居委会、振发社区、润硕苑社区、咏硕苑社区、新锦园社区、星苑第一社区、南星苑第二社区、大墙门居委会、墙联居委会、墙裕居委会、东新居委会、安桥居委会、香楠居委会、黄家门居委会、西典巷居委会、硕放居委会、新梅路居委会、建丰居委会、杨家湾居委会、合新居委会、秦村居委会、娄金居委会。
  -
  交通
  机场
  硕放机场,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东南部-滨湖区硕放街道境内,地处无锡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距无锡市区14公里,距苏州市区23公里,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近在旁侧,占地3.24平方公里,飞行跑道长3200米,宽50米,飞行区等级为4D。于2004年2月18日正式恢复民用通航。
  陆路
  沪宁高速公路沿线所经过的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等城市都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苏南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稠密,区域内交通往来频繁。于硕放第六出口可出入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起点为上海,终点为新疆伊宁,全程4967千米。这条国道经过无锡市硕放街道。
  铁路
  京沪铁路是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上海的铁路,于1968年建成,全长1463千米。原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为京山铁路的北京至天津段,建于1897年至1900年。京沪铁路在无锡市硕放街道设硕放站台。
  水路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流经硕放街道辖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约4.3万人 46平方公里 320214051 214000 -- 查看 空港经济开发区(硕放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空港经济开发区(硕放街道)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黄家门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黄家门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振发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振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润硕苑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润硕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咏硕苑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咏硕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新锦园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新锦园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南星苑第一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南星苑第一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南星苑第二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南星苑第二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大墙门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大墙门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墙联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墙联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墙裕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墙裕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东新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东新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硕放镇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硕放镇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香楠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香楠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丽景佳苑一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丽景佳苑一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西典巷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西典巷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硕放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硕放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新梅路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新梅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建丰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建丰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杨家湾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杨家湾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合新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合新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秦村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秦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娄金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娄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吉祥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吉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香楠佳苑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香楠佳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安桥社区 ·北塘区旅游·北塘区特产·北塘区十大特产·滨湖区十大特产·北 0

----

查看 安桥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空港经济开发区(硕放街道)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旺庄街道

  旺庄街道位于“长三角”知名的国际先进制造业高地和创新基地——无锡新区的腹地,是新区的中心商务区,辖区面积约4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7万,新区管委会、新加坡工业园坐落境内。近年来,旺庄街道紧紧抓住新区开发建设的大好机遇,围绕打造新区“商贸服务集聚区、科技创新前沿区、绿色生态宜居区、新城建设窗口区、民主和谐示范区”五大区的奋斗目标,高质量发展经济事业,高品味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全方位开展民生实事工程,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2008年,技工贸总收入突破55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6500元,经济社会事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近年来,街道陆续获得了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国家卫生镇、全国千强镇、省教育现代化示范镇、省群众文化先进镇、省体育先进镇、省文明镇、省卫生镇、省劳动保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发展乡镇企业先进镇、省依法行政示范点、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等一大批荣誉称号。   未来几年,旺庄街道将积极争创科学发展新优势、争创城市建设新优势,全力打造“沪宁城际铁路站前商务区、旺庄路金融科技商务区、泰山路城市生活配套区、新洲高端商贸服务区、新港物流集聚区、北张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六大功能区,努力形成“六区一体”的区域城市化建设新格局,奋力开创旺庄更加辉煌美好的明天!   

空港经济开发区(硕放街道)

  硕放位于无锡市东南郊,距离无锡市区10公里左右,距离苏州市区20公里左右,为两中心城区之间。国内生产总值在无锡市92个乡镇中名列前茅。硕放人口4.3万,土地面积为46平方公里。   硕放街道位于无锡市滨湖区东南郊,隶属无锡市新区管辖,有17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本地人口4.5万,外来人口约5万,总面积46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政通路9号,在滨湖区驻地的东16公里处。东接锡山区鸿山镇,南傍望虞河、京杭大运河,西邻新安街道、旺庄街道,北接梅村镇。   -   辖区   辖杨家湾、里新、秦村、缕金4村,大墙门、墙联、墙裕、东新、安桥、香南、黄家门、西典巷、硕放、新梅路、红光、建丰、硕放镇、振发公寓、润硕苑、新锦苑、咏硕苑17个社区。   -   历史沿革   明朝末年,老霸头(现建丰村)黄氏第十房后裔培卓、庆卓俩兄弟,向唐庄河畔迁移,以种“客田”为业,并在河畔架木桥一座,取名“十房桥”。至雍正四年(1726年),归金匮县泰伯乡管辖,已注图成名。是年,异姓失传,黄氏独占,分房出宅,子孙兴旺。并与住基上硕氏合资建造石拱桥,并将桥名“十房”更改为“硕望”。   1929年,无锡十七市乡改为十七区,硕望桥一带归属第十二区,始称“硕望乡”。1934年6月,硕放乡与住基乡合并为硕住乡,此名一直沿用至1956年1月。将村名“硕望”改为硕放,谓硕放人民过上了殷实、富裕的好日子。1956年10月,全县开展撤区并乡工作,本地区将薛典、墙南两个乡并入一个乡。经征求群众意见,集思广益,顺乎民意,定名为硕放乡,归华庄区领导。1958年10月1日,硕放乡党委宣布,人民公社成立。1983年复为乡,1993年自无锡县划归郊区管辖,同年改为镇。1995年3月,对村社进行调整,由原来的24个村社1个居委,撤并为16村委和5个社区居委会,1个镇居委。   2006年撤镇设街。辖22个居委会:硕放镇居委会、振发社区、润硕苑社区、咏硕苑社区、新锦园社区、星苑第一社区、南星苑第二社区、大墙门居委会、墙联居委会、墙裕居委会、东新居委会、安桥居委会、香楠居委会、黄家门居委会、西典巷居委会、硕放居委会、新梅路居委会、建丰居委会、杨家湾居委会、合新居委会、秦村居委会、娄金居委会。   -   交通   机场   硕放机场,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市东南部-滨湖区硕放街道境内,地处无锡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内,距无锡市区14公里,距苏州市区23公里,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近在旁侧,占地3.24平方公里,飞行跑道长3200米,宽50米,飞行区等级为4D。于2004年2月18日正式恢复民用通航。   陆路   沪宁高速公路沿线所经过的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等城市都处于中国经济最发达的苏南地区,地势平坦、人烟稠密,区域内交通往来频繁。于硕放第六出口可出入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起点为上海,终点为新疆伊宁,全程4967千米。这条国道经过无锡市硕放街道。   铁路   京沪铁路是中国一条从北京通往上海的铁路,于1968年建成,全长1463千米。原分为北中南三段。北段为京山铁路的北京至天津段,建于1897年至1900年。京沪铁路在无锡市硕放街道设硕放站台。   水路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京杭大运河流经硕放街道辖区。  

江溪街道

  江溪街道2007年5月由原南站街道、坊前街道合并而成,面积25.85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居委、11个社区居委,户籍人口9.3万人,常住外来人口10万人。江溪街道位于无锡市东部,与无锡市繁华商业区接壤,隶属于无锡新区,是新区商贸商务功能分区的核心区,沪宁高速公路、锡沪公路、312国道、太湖大道、长江北路、金城东路、机场路等多条国道、省道和市政主要交通干道在这里贯穿、交汇,全市五大汽车站有两座坐落在江溪街道境内,地理位置独特,发展条件优越。以“商贸兴街”、“科技驱动”战略为先导,街道经济连年快速发展,2007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02.6亿元,技工贸总收入518.1亿元(其中服务业收入356.8亿元),财政总收入8.8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5亿元),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市镇(街)第一方阵。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区建设,经济社会持续呈现出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    专业市场集群。六大专业市场集聚江溪,在全区乃至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新世界国际纺织服装城定位于全球最大的纺织服装交易市场,规划总建筑面积130万平方米,建成开业面积已达到65万平方米。南方不锈钢市场是国内最大的不锈钢交易专业市场,建成开业面积已达到35万平方米。无锡国际招商城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轻工产品交易市场之一,规划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建成开业面积已达到43万平方米。无锡东方汽车城是无锡地区最大的轿车专业市场,建成开业面积已达到16万平方米。深港国际数码城是目前国内已建和在建中规模最大的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之一,规划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一期工程10万平方米已奠基开工。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定位于国内最大的工业品一站式国际博览采购中心,规划总建筑面积67万平方米,工程建设即将全面启动。   城市商业业态。酒店、楼宇、餐饮、金融、零售、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按照“三纵两横”总体布局快速拓进。以欧尚、百安居两家大型国际连锁超市为龙头,长江北路(江溪段)已成为时尚、繁华的城市商业街区。五星级产权式公寓酒店盛业国际广场拔地而起,万科东郡、长江绿岛、第一国际、国信世家、玫瑰家园等高档住宅项目成批开发,楼宇经济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城市商业业态全面发展,一方现代商贸新城区正在迅速形成。   先进制造产业。以创新发展为主旋律,先进制造业规模化、集群化及产业高新化步伐不断加快。在街道500余家工业企业中,拥有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3只,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4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5家,拥有博士后工作站1家,530项目1只。汽车零部件产业、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精密机械电子等先进制造业上升势头强劲。2兆瓦风力发电机、生物柴油的研发及制造(生产)能力在国内领先。以亚太铝业为重点形成了一批上市后备企业,其中亚太铝业有望成为新区首家境内上市的民营企业。   城市建设进程。大力实施项目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小区集中、居民向社区集中的“三集中”战略,城市化进程领先全区。总面积9.7平方公里的新丰工业集中区、南丰工业集中区(A区、B区)、江溪商贸物流区开发建设基本到位。累计建设拆迁安置房230万平方米(其中在建30万平方米)。以“三纵两横”为总体框架,已初步形成了泾渭分明的城市功能区域划分。依托成片崛起的安置小区,社区建设有序推进,前进花园、欧典家园、叙丰家园、万裕苑、新丰苑等新建社区与太湖花园等成熟社区各展风采,正在朝着“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新型现代社区创建目标携手迈进。   各项社会事业。街道现有早教中心一所、中心幼儿园2所(另有分院3所、民办5所)、小学1所(另有分部1处、教学点2处),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1所,成教校1所(分设2处校区),初步完成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街道现有医院3家(另有民办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基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小病门诊合作医疗、大病住院医疗保险、重病家庭社会救助“三位一体”的新型医疗保障制度,初步建立了以社保、低保、医保和社会救助为内容的“三保一助”社会保障体系。各项事业同步发展,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开展,街道上下政通人和,安全祥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面向未来,江溪街道的奋斗目标是,到“十一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技工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和全面城市化,努力把江溪打造成为现代商务办公街、商贸物流聚集街、服务外包示范街,和谐富裕文明街,跻身无锡市街(镇)经济社会发展“第一方阵”前列。   

新安街道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新安街道   无锡市新区新安街道位于无锡东南方的太湖之滨,北依古运河,东连苏州,南傍太湖;东邻江溪街道、硕放街道,西接华庄街道,北为旺庄街道。2006年将滨湖区华庄街道的沙墩港、李东、新庄、新虹、中华、华联、静慧寺7村和新安社居委划出成立新安街道。全街道共有7个行政村1个社区及1个鱼种场。无锡市新区新安街道土地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 312国道   越。环太湖高速公路、312国道、苏锡路和京杭大运河以及规划建设中的兴源南路、科技东路、科技西路、浪溪路、红力路贯穿新安,距无锡机场5分钟车程、距沪宁高速无锡东入口8分钟车程、苏锡高速新安入口就在境内、距无锡市中心15分钟车程。新安街道的交通地域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得天独厚。新安土地肥沃,气候适宜,无公害大米、水蜜桃、太湖水产等享誉海内外,鹌鹑饲养业在中国享有盛誉,是中国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无锡市新区新安街道传统的工业以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焊业设备的生产制造业及以服装、草席、塑料制品的加工业为主;农业以水稻、小麦、葡萄、水蜜桃种植和以奶牛、蝎子、鹌鹑、水产等养殖业为主。至2006年底,共有工业企业347家,2006年技工贸总收入36亿元,其中农业总收入1亿元,工业纳税销售25亿元(其中村级完成13.75亿元),服务业纳税销售10亿元;完成国地两税收入1.3亿元,农民人均收入8000元。无锡市新区新安街道,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 净慧寺   厚文化底蕴的江南古镇,鱼米之乡。宋代时(公元960年)市镇规模就已初步形成。境内有曾列江南十大名刹之一的净慧寺,相传系三国时周瑜水军行辕。宋朝净慧和尚路经此处,因观其地濒万顷太湖,地势轩敞、包孕吴越、宛如一凤凰耸立,遂改建成寺,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寺院自古以来香客不断,明朝刘伯温书赠净慧寺对联一付“净瓶施甘露恩泽大地,慧光照宇宙普渡众生”,流传于后世。每逢农历二月十九(观世音菩萨生日),四方香客十万余信众纷至沓来,已形成了一个有广泛影响的传统民俗节日。  

梅村街道

  无锡市新区梅村街道   在太湖之滨、泰伯故里,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她的名字叫梅村。梅村,位于无锡市新区,南临无锡机场,北枕建设中的-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锡太路穿境而过,江南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贯穿全境。街道现有区域总面积15.5平方公里,总人口7.49万,其中本地户籍人口3.19万,下辖12个村委、7个社区。   泰伯高风孚先德   梅村,古称梅里,拥有3200多年历史。商朝末年,周太王长子泰伯为成全父意让位于三弟季历,携二弟仲雍来到江南,定居梅里,建立了江南第一个文明古国“句吴”。泰伯被孔子尊为“至德”,《史记》将其列为“世家第一”。为弘扬泰伯精神,展示吴地文化,梅村于2009年启动梅里古都保护性修复工程,预计三年后,“句吴古都”将重现世人面前。   喜看新梅枝头俏   梅村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二、三产业并举,着力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型环保四大工业板块,大力发展服务外包、现代物流、现代商贸、文化创意四大第三产业板块,实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镇级经济综合实力挤身江苏省前十强。2009年街道实现技工贸总收入338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8.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600元。   崇文尚教百花绽   梅村教育底蕴丰厚,教育质量上乘。梅村中学、实验小学均有近百年历史。从梅村学校走出了钱穆、钱令希等一大批学术泰斗。梅村中学现为国家级示范高中,被南京大学等高校誉为“共和国优秀人才的摇篮”。梅里中学、实验小学、梅村中心幼儿园均为省级示范学校,在省内外具有较高声誉。   春风送绿梅里新   梅村积极探索现代新市镇发展之路,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发展战略,全力打造全市幸福宜居示范街道。目前街道拥有新区首家四星级酒店,建成了全市乡镇首屈一指的新梅广场,市民公园、文化中心等文化休闲设施一应俱全,商品房开发面积累计超200万平方米,为无锡市知名商住区。一座古今兼融、宜商宜居、和谐富强、闪耀着智慧灵光、充满着希望和活力的梅里新城正在崛起!   “会当击水三千里,扶摇直上九重天。”梅村——这个日渐崛起的江南古镇,正以豪迈的气概慷慨高歌,奋勇前行,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奏出震撼人心的强劲音符。   

鸿山街道

  2003年10月8日,鸿声镇与后宅镇合并设立鸿山镇,镇0驻后宅。鸿山镇行政区面积58.6平方公里,人口5.2万人,辖三个居委:后宅居委、鸿声居委、鸿运苑社区,15个村委会:鸿西村、鸿山村、鸿声村、鸿新村、友联村、马桥村、七房桥村、后中村、建新村、南塘村、大新村、东塘街村、大方桥村、荡东村、梁鸿村。   鸿山镇位于无锡市东南部,北依鸿山,南临望虞河,东起漕河西底,西接梅村,是吴文化发源地的古镇之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人文气息。鸿山镇历史悠久、钟灵毓秀、民风淳朴、物华天宝,是一个融科、工、农、贸、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于一体的江南城镇。   鸿山镇区位优势独特,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属上海一小时经济圈范畴,西与无锡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无缝相接,南与苏州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隔河相望。水陆空交通便捷,南傍京杭大运河,西接无锡国际机场,紧靠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锡甘路、东干线、东环线、锡东大道穿境而过。距国际大都市上海1小时车程,到省会城市南京160公里。正在建设中的-铁路将更凸现出鸿山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交通运输条件。公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锡澄高速公路、锡东大道、锡甘公路、无锡环太湖大道、无锡东干线。铁路:京沪铁路、新长铁路、-铁路(在建),目前客运、货运站齐全。机场:无锡机场(2公里)、上海虹桥机场(110公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140公里)、常州机场(90公里)、南京禄口机场(160公里)。港口:上海港(110公里)、江阴港(40公里)、张家港(40公里)。内河:京杭大运河、望虞河(河面平均宽度125米、适合500吨级船位航行)、伯渎河。   凝心聚力,加大投入,全力打造优质软硬环境,鸿山镇在率先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打造“经济强镇、文化名镇、和谐新镇”的新思路。她所具有的便利、快捷、发达的交通网络;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益招商、高水平管理的三园(机光电工业园、农业生态园、大遗址公园);建设中的苏南最大、功能最全、环境最优的堪称人文之城、休闲之城、生活之城、商务之城的鸿山新城镇;提供招商引资、安置拆迁、村民增收的南部工业安置区;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新农村改造示范村。良好的人居环境和和谐的人文环境,宽松开放的亲商环境和诚信高效的行政环境,已成为中外企业家产业发展的高地,投资兴业的福地,商务成本的盆地。形成了以机械、化工、轻工、电子、冶金、彩印为重点的多元化产业结构。   实施品牌推进战略,增强三园一城一区一村的集聚效应。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起点高,水平高,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实现鸿山“三年大变样、三年大见成效”,为实现腾飞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拆迁安置工作,铁腕治污、全面整顿化工企业,进一步重视富民、改善民生工程,积极营造社会和谐稳定的局面的实际行动中,鸿山镇正朝着“经济强镇、文化名镇、和谐新镇”的目标迈进。   经济强镇   2007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5亿元,同比增长23.6%;技工贸总收入75.3亿元,同比增长33.1%;财政总收入2.65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和67.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53亿元,同比增长37.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280元,同比增长12%。   一、工业经济   目前,全镇拥有规模骨干企业70多家,初步形成了多元产业经济结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江苏双象集团和市级高新技术企业无锡银邦铝业有限公司等成为国内同行骨干企业;无锡机光电装备制造工业园以专业化制造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以优势品牌产品为核心,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机械装备制造工业高地。   二、农业经济   鸿山农业结构、效能趋好。努力促进传统农业的改造提升,在提高单产、优化品种、改善品质上下功夫;积极尝试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以生态、优质、高效为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全镇2.7万亩水稻,总产1417.5万公斤;1.9万多亩小麦,总产555.8万公斤,实现全年粮食总产1973.3万公斤的历史新高。积极实施“一村一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完善规划定位。全镇3200亩葡萄,总产值达到1600万元以上。鸿山特色精品型农业片区已基本形成鸿山千亩葡萄园区、千亩粮作区、江南花卉园等农业功能园区。一批特色强、市场大、品牌响的特色农产品在全市农业结构调整中崭露头角,“推酥麦饼”、“鸿山葡萄”、“三让团子”等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产品。全镇农业逐步呈现出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业的良好格局。   文化名镇   鸿山文化底蕴深厚。七千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庞大的越国贵族墓群再现悠久历史;至德泰伯遗风流传千古,鸿山景区成为古今寻根访祖,观光旅游之胜地。正在建设中的鸿山遗址公园规划面积约7.5平方公里。建成后将进一步弘扬吴文化,推动吴文化地区产业发展和鸿山经济进步。“院士之乡”的美誉蜚声中外,国学大师钱穆、物理学家钱伟长、经济学家钱俊瑞、教育家钱临照、力学家钱令希、分子生物学家邹承鲁等六位院士被列入当代世界科技文化名人。   鸿山景区。如果说黄山是以“奇松怪石传四海”;庐山是以“匡庐奇秀甲天下”,那么,鸿山则是以“泰伯至德闻九洲”。景区内有雄伟的石牌楼、高矗的仰止阁、小巧玲珑的御碑亭,还有明代建造的月牙池和四棱碑。鸿出十八景,文化内涵丰富,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为古今寻根访祖、观光旅游之胜地。1982年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A-景区和无锡市旅游十八景之一。   泰伯墓。泰伯墓是江南第一古墓,位于风景秀丽的鸿山。泰伯,乃公元前十二世纪周太王之长子,他三让王位,从陕西来到南方荆蛮之地,建句吴国,创吴文化,江南社会从此由原始走向文明。泰伯是开化江南的始祖,吴文化的创始人。“西有黄帝陵,东有泰伯墓”足见泰伯的历史地位。   由平台和石阶将各个地面建筑连成整体,四周筑以围墙。顺自下而上的墓道拾级登上最高处,便是泰伯墓冢。墓冢呈平面圆形,直径约4米,系青石护围,顶部以土覆盖,高约2米。墓前分立石望柱一对,柱顶各雕石狮栩栩如生。向下而行是四角攒尖式的四棱碑,正面雕长形双钩“泰伯墓”三个篆体大字,边刻火珠、云龙浮雕图饰。该碑两侧有泰伯墓碑记两块:东侧刻以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杨文所书《重修泰伯墓记》;北侧为明天启三年(1623年),由东林党首领高攀龙所撰写“泰伯墓再次重修记”。   据东汉永兴二年(154年)吴郡太守糜豹所作《泰伯墓碑记》载:朝廷授命于他,改宅为祠,修葺墓冢。宋、明、清历代朝廷都派祀奉官到墓地、庙祠致祭。原墓地东南里许,还有驻房数千间,现只见地面散落的大量残砖碎瓦。1949年时,这里已满目疮痍,破败不堪了。之后,当地0及有关部门,屡加修缮。特别是1984年以后的二年,经省、县两级0拨专款重建,使这座历经千百年的古墓得到了妥善保护。2000年经上级0批准,在国内外吴氏宗亲的支持下,再度修葺了该墓,增建扩建了香花桥、戟门、前宫、仰止阁、泰伯铜像、怀仁堂、宗会堂等景致。修葺后的泰伯陵区已成为无锡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6年5月,该墓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游人近年到墓地祭扫、凭吊、瞻仰的,逐年渐多。   鸿山遗址公园   鸿山遗址位于鸿山镇东部,北依泰伯渎、南抵新宅路,西至规划道路,东至大坊桥河。《鸿山遗址保护总体规划》(2006-2025年)规划面积749.79公顷,规划结构为九区一带一中心,主要为遗址管理中心(包括遗址博物馆)、九曲河生态展示带、3个农业生态展示区、3个遗址现场展示区、2个服务区以及1个湿地公园展示区。遗址公园设1个主入口2个次入口,内部游览沿着3条主轴线:博物馆-遗址模拟展示区两条轴线,湿地公园内伯渎港-大坊桥河主轴线,公园内利用游船游览,设有5个码头。公园内除有2个服务区外另设有4个服务点。   鸿山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功能包括展览、文物库房、考古研究、游客服务、遗址管理与办公等内容。博物馆总建筑面积8697平方米,其功能布局体现为“一体两馆”、“三个展示主体”、“四个辅助功能”。即一个建筑群体,挂设“鸿山遗址博物馆”和“中国(无锡)吴文化博物馆”,突出“鸿山遗址出土文物展示”、“丘承墩原址展示”、“吴越文化展示”三个主题,附设四个辅助区。博物馆景区,除博物馆之外,还配套有一些旅游休闲的功能项目。为了尊重原有的地形地貌,博物馆将采用泥墙、坡顶、草面等简朴造型,使博物馆与环境融为一体。同时,为了突出遗址的平面形象,整个设计就像一把弓箭,用以象征吴越争霸历史、吴地人文所具有的独特力量和进取心。预计博物馆主体建筑将于今年10月完成,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将正式向社会开放,无锡邀请了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崔恺先生等一批国内著名专家负责博物馆的设计和文物展陈工作。   吴文化节   泰伯奔吴,断发文身,教化乡民,发展农桑,开渎筑城,开启江南文明,这一个个“美丽传说”,犹如一曲曲从远古而来的悠长音符,在百姓口中世代传颂。吴地文明的炊烟,缕缕不绝数千年。散落在无锡本土各地的灿若珍宝的种种自然与人文的、物质与非物质的文化遗产,经历了历史的风风雨雨,记载了时光的往来,是孕育和承载起吴文化的巨大摇篮。吴文化节,便是无锡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重现文明的记忆、捍卫祖先遗产的一次文化振兴之举。   丰富的历史遗存,无疑是一场文化阅读的盛宴;追溯历史,是为了定位无锡在新时代的精神坐标。泰伯奔吴,促进了中原文化与长江文化的交融,同时,锻造出吴地百姓尚德、谦让、创新、开拓、聪慧的精神特色。而这正是无锡在近、现代取得百年繁华,成为民族工商业和乡镇企业发祥地的深层原因。文化的发展,反哺了经济的腾飞。吴文化是锦绣江南的灵魂。无锡作为近代民族工商业的发祥地,经济发展速度一直在全国处于前列。而对吴文化的溯本求源,让人们的思路更为清晰:无锡近百年的繁华,并非无本之木,文化上的重新考述,让我们明白这个地区之所以昌明,是因为有着深厚的文化支撑力。   以泰伯为代表的先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所孕育出的智慧和坚强,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这座城市的血脉,是无锡实现“两个确保”和由全面小康社会跨入基本现代化进程中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院士之乡   院士:钱穆、钱伟长、钱临照、钱俊瑞、钱令希、钱易、邹承鲁   鸿山镇北依鸿山,南临望虞河,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水乡。美誉蜚声中外的国学大师钱穆、物理学家钱伟长、经济学家钱俊瑞、教育家钱临照、力学家钱令希、环境工程专家钱易、分子生物学家邹承鲁等都是在这里诞生、成长。   和谐新镇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程度明显提升。2007年,鸿山镇坚持以人为本,发展惠民,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各项事业得到协调推进。富民工程扎实推进。加强了就业促进工作,完成再就业培训126人,其中:创业培训28人。培训农村劳动力2028人,其中:技能培训1240人,培养高技能人才33人。提供就业岗位2736个,新增就业再就业221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67.6%,无“零就业”家庭。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城镇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新增社保3537人,企业城保参保率达98%,其中,新办企业参保率达100%,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率达87%。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低保对象保障率、低保资金到位率、低保金兑现率达100%。失地农民、老年纯农民、老年居民社保覆盖率达100%,农村养老保障综合参保率8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切实减轻了群众看病负担。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慈善救助功能不断增强,共发放救助资金100多万元。历史文化开始彰显。镇域内历史文化内涵得到梳理和挖掘,历史文化遗存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成功配合举办了第二届无锡市吴文化节,泰伯墓、鸿山大遗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面启动鸿山遗址博物馆、吴文化广场、吴文化风情街建设和“怀海义庄”修复工程。鸿山镇被无锡市评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先进集体。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投入持续加大,全镇教育条件进一步改善。鸿声中学和后宅中学分别完成改扩建,泰伯中心小学、鸿运苑幼儿园启动建设。全镇7所中心校软硬件环境不断提高,目前,已有五所中心校创建成为省实验或省示范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开始集聚,素质教育深入开展,顺利通过了省区域教育现代化验收。后宅卫生院创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坊桥等五个村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群众体育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成功举办了鸿山镇首届运动会和首届家庭文化艺术节,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区广场文艺活动。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计生、妇女、人武、统计、民族、宗教、残联、老龄、档案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绩。社会政治保持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安全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平稳。建立健全大信访、大调解、大防控机制,人民群众反映的各类热点难点问题基本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确保了无赴京-和重大群体-件发生。深入开展“法治无锡合格镇”创建,顺利通过了争创先进镇市级验收。坚决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扎实推进“平安鸿山”建设,建立健全镇村大联防机制,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社会政治保持和谐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空港经济开发区(硕放街道)特产大全




空港经济开发区(硕放街道)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