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埕头简介
外埕头村位于半屏岛南部,东屏镇东南面,全村总面积0.95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分别为外埕头、内埕头、小郎、正岙四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1126人,其中男627人,女599人,现有户数428户,常住人口911人,劳动力人口680人,就业人数550人,其中从事二、三产业的265人,外出人口300人左右。耕地面积110亩,山林面积769亩。渔轮5对,单拖渔船4只,中曾渔船11只,小作业渔船25只,是一个以渔业捕捞为主导产业的渔业村。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009万元,二、三产业总收入427万元,人均收入6905元,村集体资产总额177.64万元,村集体债务总额4.5万元,村可用资金总额8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5万元。
外埕头村村民主要以海洋捕捞为主和外出经商务工。鼓励渔民双拖兼单拖生产,引导和组织开辟海南渔场,利用温州洞头中心渔港的优势和辐射作用,挖掘旅游资源,摸索发展旅游产业,引进来料加工产业,整合闲置劳动力,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增富,扎实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322002 | 325000 | -- | 查看 外埕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半屏社区 |
基本概况:下辖松柏园、大北岙、金岙、外埕头四个行政村;现有居民户籍1564户,户籍人口4396人,党员129人,社区总面积为2.48平方公里。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3人,由街道下派干部、部门下派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和各村脱产干部组成。 |
东港社区 |
基本概况:下辖东岙、东岙顶、垄头、岙仔、寮顶、后寮、惠民等7个行政村;现有户籍人口近1.2万;社区总面积6.24平方公里。现有工作人员30人,由街道下派干部、部门下派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和各村脱产干部组成。 |
蓝港社区 |
蓝港社区基本概况:下辖中仑、洞头、后坑、南策和大瞿五个行政村;现有户籍人口6611人;党员260名;社区总面积5.85平方公里。现有工作人员22人,由街道下派干部、部门下派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官和各村脱产干部组成。 |
大巨村 |
大巨村情况简介 大巨村位于洞头本岛西南方向,是一个植被丰饶,风景迷人的小岛。 |
外埕头村 |
外埕头简介 外埕头村位于半屏岛南部,东屏镇东南面,全村总面积0.95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村,分别为外埕头、内埕头、小郎、正岙四个自然村。全村总人口1126人,其中男627人,女599人,现有户数428户,常住人口911人,劳动力人口680人,就业人数550人,其中从事二、三产业的265人,外出人口300人左右。耕地面积110亩,山林面积769亩。渔轮5对,单拖渔船4只,中曾渔船11只,小作业渔船25只,是一个以渔业捕捞为主导产业的渔业村。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009万元,二、三产业总收入427万元,人均收入6905元,村集体资产总额177.64万元,村集体债务总额4.5万元,村可用资金总额8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5万元。 外埕头村村民主要以海洋捕捞为主和外出经商务工。鼓励渔民双拖兼单拖生产,引导和组织开辟海南渔场,利用温州洞头中心渔港的优势和辐射作用,挖掘旅游资源,摸索发展旅游产业,引进来料加工产业,整合闲置劳动力,进一步促进村民增收增富,扎实有序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
垅头村 |
垅头村 是一个以羊栖菜养殖为主的专业渔村,有养殖户100多户,养殖面积达到2000多亩,是洞头无公害养殖基地。渔业方面有6艘较大马力流刺船。按照区位特点及经济条件,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工作方针,先后获取县生态村、平安示范村、绿化美化村、渔业生产先进村、计划生育先进村、市村庄整治村等荣誉称号。随着旅游的发展,积极做好滨海沙滩保护,继续做好金沙岙旅游开发工作。 还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渔家特色文化村,村民在从事劳动之余,自发组织各类文艺队伍。近几年来,村两委抓住这个优势,重视群众性文化建设工作,大力组织开展渔灯表演、舞龙表演、腰鼓等各类文体活动,自娱自乐,丰富渔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有文艺表演队伍8支,骨干队员120余人,经常活跃在市、县、镇各类文化活动中,并获得各类奖项。2006年被评为市、县文化示范村,2007年被推选参加种文化百村参赛评选活动。 今后,两委干部将继续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市场经济和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引导广大渔农民科技致富,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爱民、为民、奉献于民的责任意识,团结合力,长远谟划,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努力把建设成一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和谐文明的社会主义新渔村。 |
寮顶村 |
寮顶回族村地处东屏街道东北面,是洞头县唯一的少数民族村;近年来,紧紧把握发展主题,立足自身优势,坚持以生态为基础,以产业为重点,以建设为抓手,以文化为支撑,以百姓为主体,做强做特美丽乡村,走出了一条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三赢”的路子,相继取得了省民主团结进步小康村、省森林村庄、省卫生村等名片。 |
金岙村 |
金岙村位于浙江省洞头县东屏街道半屏岛的中部山顶,与松柏园村、大北岙村、外埕头村相连接,东面向海。全村陆地面积0.48平方公里,耕地70亩,林地251亩。下辖4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960人,户数335户,现有党员30名(包括预备党员1名),村民代表33名,村级各种配套组织健全。我村产业以海洋捕捞业为主,渔轮1对,定置张网渔船1艘,流刺1艘,小作业5只,羊粞菜养殖100多亩,大多村民与与其他村参股从事渔业生产,2004年曾获得县级“渔业生产先进村”荣誉称号。 近年来,村两委以县级新渔村建设整村推进工程和生态村创建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按照村庄整治和生态村的基本要求,对村庄进行硬化、绿化、洁化、亮化。2005年通过了市级村庄整治达标验收,2006年通过了县级生态村达标验收,2011年通过了市级生态村和县级新渔村建设整村推进工程达标验收。同时,村两委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中心不放,2011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744.57万元,人均收入745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3万元,集体资产235万元。 为加快海岛新渔村的建设,村两委致力于村级集体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收入,在发展传统捕捞渔业生产的同时,还把围绕渔农民转产转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引导在家妇女发展来料加工业和在家青年从事养殖山鸡创业,鼓励村民外出经商、务工,拓宽渔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渠道。同时抓住半屏大桥通车的契机,开发新景观,利用我村原有生态环境资源的优势,把开发旅游业作为工作重要抓手,为我县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今后,我村以新渔村建设为契机,以提高渔农民的收入和改善渔农民的生活条件为目的,以小康示范村建设和创建省级生态村为目标,进一步促进渔农业结构调整、渔农民生产发展、渔农村和谐发展。 |
大北岙村 |
大北岙村基本概况 简介: 大北岙村位于洞头县的东南面,傍山近海,东接松柏园,南邻金岙、外埕头,全村陆域面积552亩,其中耕地面积61亩,林地面积350亩,辖大岙、南岙两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现有户籍人口1038人,渔农户375户,总劳动力616人,外来人口5人。以渔业为主。2009年村社会经济总产值4472.65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5万元,渔农民人均收入7800元。村脱产干部3名,村务助理员1名,支部党员34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村民代表31名,村级配套组织健全。 村名沿革: 大北岙村以境内最大的自然村命名。解放初建政为半屏乡第二村,1961年调整规模时成立洞头人民公社半屏第二大队,1964年建为半屏人民公社第二大队,1981年改称大北岙大队,1984年改称半屏乡大北岙行政村,2002年8月划入东屏镇,更名为东屏镇大北岙行政村。辖大北岙、南岙2个自然村。 大北岙自然村,因坐落的岙口朝北,又是半屏岛最大的岙,故名;其海口为渔船停靠埠;原半屏乡卫生院、供销社门市部、半屏电信所所在地。 |
松柏园村 |
松柏园村位于与洞头渔港仅一水之隔的半屏山,闻名遐迩的“神洲海上第一屏”就座落于该村。全村总户数351户,总人口1003人,全村总面积828亩,其中耕地面积134亩,山林面积390亩,其他民房用地304亩。党员32人,辖四个自然村,分别为韭菜岙、冷清岙、松柏园、小北岙。村民从事产业主要以渔业为主,现有单拖2只,近海作业渔船27只。2006年全村社会总产值 2585.7万元,其中第一产业915.7 万元,渔业产值 915.7万元,第二产业 980万元,工业产值 230万元,第三产业 69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34000元,渔农民人均收入6200元。 该村地理区域优越,有着面积较大的韭菜岙沙滩及闻名遐迩的“神洲海上第一屏”,旅游发展前景良好。随着半屏大桥的建成,该村两委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生态村、市级卫生村创建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逐步挖掘、发展与旅游相配套的大桥头娘娘洞观光、垂钓和韭菜岙沙滩,鼓励发展渔家旅社、餐饮服务业等。建设休闲旅游小商品商铺,建设休闲旅游广场,发展海岛观光旅游,把社会服务设施配套引导到户,发展多产业渠道,为促进该村经济的发展和渔农民的转产转业打下良好基础。 |
岙仔村 |
岙仔村位于洞头县东屏镇东北面,东南濒临东海,东北依靠东沙港,西北与双垅村,西南与寮顶村接壤。全村陆地面积0.4平方公里,下辖岙仔、贡尾2个自然村,全村总户数335户,户籍人口总数为958人。 岙仔村是一个以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养殖业为主导产业的渔业村,是洞头县重点渔业村之一。全村有275马力以上钢质单拖渔船28艘,近海作业5个单位,海水养殖面积1000多亩,海产品加工股份企业1家。 近年来,全村人民在村党支部一班人的带领下,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渔村建设,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之路。2006年全村社会经济总收入4588万元,其中渔业产值364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5.17万元,渔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910元,位居全县前列。岙仔村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取得的成就,得到上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几年来,先后被评为省、市、县级“五好”村党组织,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渔业生产先进村”。 随着东沙避风港的建成和县域环岛公路的贯通,以及连港蓝色海岸线建设的启动,岙仔村的地理区域优势日益凸现,同时鉴于岙仔是个严重的地质灾害村,岙仔村两委审时度势,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实施旧村改造。今后五年,是岙仔村历史上机遇最好、潜力最大、发展最快的一个关键时期,岙仔村两委和广大群众将坚持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以实施旧村改造为突破口,大力围绕“渔”字做好二、三产业的发展,努力把岙仔村建成经济繁荣,产业兴旺,新渔村特色鲜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主义新渔村。 |
惠民村 |
惠民村社区简介 惠民村地处洞头本岛县城东南面,东屏镇中心地段,于2004年12月在原前坑寮和惠头寮两个行政村的基础上撤并而成,是全县唯一的村庄撤并试点村。现有陆域面积0.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0亩,林地面积126亩,山塘(水库)两座,全村人口596户1806人,产业结构相对广泛,海洋捕捞,海水养殖,农业种植,工程承包,家庭作坊,商饮服务等。辖内有县实验中学、镇文化广场、镇中心幼儿园等,交通便捷,通往县主要旅游景点的海滨路、环岛路贯彻村内,是东屏镇相对繁荣的中心村庄之一。 社区组织网络 村党支部: 书记:蔡继勇 委员:张道林、苏彩堆、陈后盾村民委员会:主任:姚辉权 委员:苏彩平、叶定文、郭温木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王明才 委 员:方荣东、王宗林、邱秀霞、郭温炳老人协会长:郭温忠 副会长:王宗林、钱荣乐 秘书长:张道炳 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蔡继勇、姚辉权 党风廉政监督领导小组:蔡继勇、张道林、王明才 综合治理领导小组:蔡继勇、姚辉权 卫生计生领导小组:蔡继勇 姚辉权 张丽芬 苏彩平 庄素芳 黄丽琴 村经济合作社管委会和监管会成员:社长 蔡继勇 主任:王明才成 员: 姚辉权 张丽芬 苏彩平 张道林成 员: 邱秀霞 郭温炳 方荣东 王宗林 |
洞头村 |
全村分洞头岭、岙内、渔岙、宫口四个自然村,总人口2133人、723户, 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6100多元。主要产业以渔业和依托渔港码头的二、三产业为主,是一个集农业、商业、工业多种产业的经济综合村。全村大小船舶60余艘,近海养殖户7户,商店、餐饮35家,大小货运车辆30余辆。 洞头码头一直以来是我县远近闻名的渔港码头,洞头渔港的独特地理优势,带动周边各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船舶机械维修、水产品交易等。如今随着洞头与温州的陆岛相连,旅游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村里大力支持发展旅游业,引进、新建了集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海景蓝港大酒店,鼓励支持村民发展休闲渔船三艘。村里各种商店一应俱全,商品琳琅满目,各种旅游产品、干渔货,让游客爱不释手。每天都有近百艘单拖小渔船在这里进港靠岸,因为单拖渔船的作业时间短,当天去当天还,所以渔货很新鲜,以活海鲜为主,物美价廉,很受游客及本地人的喜欢,很多本地人及游客都幕名而来。 下阶段,村两委将紧紧抓住发展半岛经济及温州(洞头)中心渔港建设和环洞头渔港经济带开发建设的有利契机,依托海洋、海岛资源及洞头村所处的区位优势,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努力培育新的产业特色和经济增长点,努力形成一条以渔港为依托,以渔业产业为基础,以渔船避风和补给、水产品加工和集散及休闲旅游业为主体,产业体系较为完善的经济链。同时结合村庄整治和局部旧村改造,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逐渐改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增加渔农民收入,整体提高我村的投资环境及旅游品位。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