陡门乡东坑村位于陡门乡东部,距乡政府约7公里,东接乐清市,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共有东坑、下白岩和岩龙三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人口65户、438人,劳动力数190人,外出劳动力数为105人。拥有耕地面积140亩,其中水田114亩,旱地26亩,林地面积971亩。全村现有党员12人,全村的集体经济薄弱。
近几年来,全村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东坑村已全面完成康庄工程的路基、路面建设,村内主要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基本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324001 | 325000 | -- | 查看 东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陡门社区 |
东城街道陡门社区成立于2011年8月,地处东城街道东南部。峙口社区由原陡门乡的全安、牛伦、潘垟、陡门、全山、东坑、林村、梅岙、茅竹坑、珠山、大溪、西林垟、山溪头、金竹垟、平坑等15个村采用“联”的方式进行村级组织设置改革而成。社区东邻乐清市雁荡山,西连永嘉县城——上塘,西北接楠溪江,距县城21公里。社区总面积约49.7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2990户、10086人,党员325人。社区办公楼驻全安村。陡门山“蓝莓、梅花、生姜、蕃薯枣、金银花”等特色农业产业化优势明显,并已经形成了若干特色农产品基地。陡门景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环境优美,以水清、岩奇、洞幽、地绿、民风古朴而闻名。因此,社区以高山农业经济和旅游业经济为重心,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提升新社区整体组织功能,促进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发展。将统筹城乡资源,有效整合规划,致力于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和“八个一”的规划建设,做强做优公共服务。社区本着“发展共谋、平安共建、服务共享、为民共利、和谐共促”的宗旨和共荣和谐的理念,为社区民众谋福祉。 |
峙口社区 |
东城街道峙口社区成立于2011年8月,地处东城街道中部,对接诸永高速永嘉出口,交通便利。峙口社区由原峙口片的峙口村、溪头村、山仓村、仁里村、河岙村、长源村、河屿村、高村山、焦坑村、大龙山村、大岙坦村等11个村和陡门片区的上庄山村、翁山村、绍山村等3个村采用“联”的方式进行村级组织设置改革而成。东接陡门社区,南临楠溪江,西与望江社区隔江相望,北靠沙头镇。社区总面积约35平方公里,现有户籍人口3603户、12795人,党员378人。社区办公楼驻峙口村榕江路。社区以滨江工业园区和河屿造纸业为经济依托,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提升新社区整体组织功能,促进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发展。将统筹城乡资源,有效整合规划,致力于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和“八个一”的规划建设,做强做优公共服务。社区本着“发展共谋、平安共建、服务共享、为民共利、和谐共促”的宗旨及和谐共荣的理念,为社区民众谋福祉。 |
望江社区 |
东城街道望江社区成立于2011年8月,地处县城东部,楠溪江下游,41省道沿线,对接诸永高速永嘉出口,交通便利。社区东与峙口社区隔江相望,南临南城街道,西接城东社区,北靠北城街道。望江社区由原上塘镇的浦口村、浦东村、前村、渭石村、嶂岙村、石介下、敬仁村、立新村、绿峰村、绿嶂村、河底村、绿上村等12采用“联”的方式进行村级组织设置改革而成。社区总面积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958人,户籍人口11379人。社区办公楼驻环城东路255号东城街道办事处一楼大厅。社区以农业经济为重心,有效整合各种资源,提升新社区整体组织功能,促进城市化进程和新农村发展。将统筹城乡资源,有效整合规划,致力于社区“五大服务中心”和“八个一”的规划建设,做强做优公共服务。社区本着“发展共谋、平安共建、服务共享、为民共利、和谐共促”的宗旨和和谐共荣的理念,为社区民众谋福祉。 |
城东社区 |
城东社区概况 城东社区东至敬仁村,南至望江东路,西至屿山为界,北至环城北路为界,辖区南街路巷弄共37条,现在常住户口3685户,人口数12896人,分12个居民小组。城东社区坚持以“以点带面、突出特色、逐步实施、全面达标”的工作思路,社区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先后连续三年被评为“平安社区”,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连续三年被评为“人防工作先进社区”,社会治安综合先进单位、调解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城东社区以“四民主、两公开”为原则,以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促进社区发展规范化、法制化为核心,整合资源、结合实际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力争社区文明、卫生、和谐、,为社会主义新社区建设营造了良好环境。 |
嶂岙村 |
嶂岙村 嶂岙村位于我县城关镇(上塘镇)东3公里,是革命老区。东与河岙村为邻;西和渭石山相壤;北临楠溪江,村前虹三公路;南靠本村山与观下村、李浦村山脊为界。诸永高速公路贯穿村中而过,离高速出入口1公里左右,交通非常便捷。本村分上、中、下嶂岙三个自然村,全村280户,1053人口,多为农业户口。全村土地面积约为1.2平方公里。有水田160亩、山园99亩、山场1300亩。人均耕地0.18亩。近半个世纪以来,村中大部分青壮年以运输船为业,及有少部分人外出经商。 |
陡门村 |
陡门村位于陡门乡东北部,共有469户,1578人,21个村民小组,党员44人,低保户13户37人,特困户44户154人。全村耕地面积842亩,生态公益林3849亩。陡门村四面群山环绕,风光秀美,建村历史悠久,具有众多古迹。相传古代乐清瑶岙女嫌山区无河可划龙舟,不愿与陈氏通婚,村民为迎合新娘心愿,特地在村涧中筑造陡门,积水成湖,每年端午照常游划龙舟。现今水口陡门闸遗址尚在,村名因此而得。 |
山仓村 |
山仓村位于我县东南部,依楠溪江而居,高速公路出口处,面向楠溪江,东与仁里村接壤,西与河岙村相邻,南与乌牛镇交界。497户,1700多人,全村土地面积0.42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379亩,青年多为外出务工经商。近年来,以新农村建设为龙头,完善农村基础实施,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全村的经济迅速发展。 |
溪头村 |
溪头村地处峙口东面,离县城6公里。125户,共391人,全村土地面积863亩,现有耕地面积607亩,人均耕地0.38亩。近年来,以新农村建设为龙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和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管齐下,使全村的经济迅速发展,使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
焦坑村 |
焦坑村位于县城东南部,在峙口村东南部,与长源村相邻。分三个自然村,村庄环境非常优美,交通便利,适宜居住。有115户,共325人。近年来,以新农村建设为龙头,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和治安综合治理力度,村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
敬仁村 |
敬仁村位于我镇的东北部,楠溪江中游沿江西岸。东与沙头镇、响山村、峙口村隔江相望,南与河岙村委邻,北与后山相接。。交通方便,距县城0.6公里。全村480户、共1800人,全村土地面积为1.5平方公里,现有耕面积1100亩,人均耕地0.61亩。全村年总产值为4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为39.8万元。 |
浦东村 |
浦东村位于上塘镇东北面,东邻石介下村,南靠田垟,西临田垟鹅浦河,北接三元堂江北田。四面环山,森林覆盖率80%。村总人口702人,外出劳动力占总人口20%;在家人口85人以种植、养殖业为主,近年来,以新农村建设为龙头,完善农村基础实施,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和治安综合治理力度,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双管齐下,使全村的经济迅速发展,使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
大岙坦村 |
大岙坦村地处我镇峙口东北角,陡门溪中游右岸山麓,东和陡门乡毗邻,西靠焦坑村。全村175户,共486多人,土地面积2856亩,现有耕地面积158亩,人均耕地0.291亩,。以新农村建设为龙头,完善农村基础实施,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全村的经济迅速发展,使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
仁里村 |
仁里村位于上塘镇东部,楠溪江下游,西与峙口村相邻,南与山仓村相邻,全村共有154户,504人,现有耕地面积207亩,全村村民部分外出经商,在家基本从事蔬菜种植。近年来,以新农村建设为龙头,完善农村基础实施,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使全村的经济迅速发展,使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
上庄山村 |
上庄山村位于东城街道入口处,距上塘镇仅14公里,交通方便,全村51户,171人。全村土地面积1616亩,其中耕地面积116亩,人均耕地0.68亩。全村总收入42万元,农业收入15万元,其他收入27万元,2006年农民人均收入2500元。 |
金竹垟村 |
金竹垟村基本情况 金竹垟村位于东城街道东部,距县城25公里,南与乐清市白石镇接壤,东与乐清市城北相邻。全村308户,1095人,12个村民小组,两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03亩,其中水田203亩,旱地200亩,林地面积6300亩。具有较好的自然和交通条件,永嘉至乐清白石公路穿村而过。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带领村两委干部、群众扎实开展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村庄环境卫生大整治、溪流整治、村庄污水治理、村内道路硬化等等,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
峙口村 |
峙口村基本情况 峙口村地处永嘉县城东部,位于楠溪江游畔,西靠河岙村,南靠塘里村,东靠长源村,北领楠溪江河流,位居诸永高速出入口,通往陡门乡出入口必经之地。 峙口村分15个村民小组,587户,常人口2247人,农田878亩,山地210亩,山林2600亩,村民以务农为主,种植水稻、杨梅、柑桔、茶叶、油菜等经济作物。我村人多地少,有几百人外出经商务工,经商务工收入是全村的主要部分。 村两委班子团结,村民的思想统一。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已任来开展我村的村务工作。今年,我村利用发展的各项内外有利条件,村庄建设全面开展,改善本村的投资环境和村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 一、涂山公路工程建设,总投资需350万元,该路长3.8公里,宽6.5M的砼路面,2007年12月开工,2009年5月底全线完工。 二、村内自来水工程建设,总投资90万元,村集体筹资50万元,2008年年初开工,2008年8月峙口村自来水工程完成。 三、农村安全村的创建,宣传并能加大力度因诸永高速出口,沿线道路较狭窄,又是通往陡门乡出入口必经之地,构成道路交通不安全的问题。 四、滨江工业园区填方工程于2009年8月22日进场。 我们牢固村立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思想,为民解困,助民增收,保民平安的观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 |
浦口村 |
浦口村 浦口村隶属永嘉县上塘镇,街区式聚落于永嘉县城关南部。东临风景优美的楠溪江,西至下堡村,北隔鹅浦河与前村毗邻,南接下塘龙翔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据传于南宋时建村,始祖姓氏,已无法考证。明朝年间,分别有吕、王、黄姓迁入定居,因浦而得名,故称“浦口”。2008年全村农户446户,1177人。 |
渭石村 |
渭石村 渭石村位于上塘镇东面楠溪江畔,以楠溪江五桥为纽带,与县城紧相连。全村农业户口475户,1645人,土地总面积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0亩,2007年经济总收入651.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901元。近年来渭石村非常重视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村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立新村 |
立新村 立新村坐落在上塘镇东大门,位于仙清路西侧,背靠绿嶂山,坐北朝南,本村户数132户,人口438人,共有水田168亩,旱田14亩,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人均收入3161元。为了把我村建设成文明、生态富裕的新农村。村两委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兴建了480平方米的村办公楼;建设了办公楼前400平方米的生态、休闲广场;对广场前的河沟进行了治理,对村东、西二条溪流进行了清理;建造了广场花坛;对老人亭进行修理…… 时下,全村干部群众,信心百倍,努力为谱写崭新的立新村而做出积极的贡献。 |
河底村 |
河底村 河底村地处永嘉上塘镇北部,南靠永嘉线城,北邻陈岙村,交通方便,距离县城1公里。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以农业种植的粮食、蔬菜、油菜、西瓜等作物。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150户,467人.山林600亩,山地70亩,农田117亩。 |
石介下村 |
石介下村 石介下村位于我镇的东部,楠溪江沿岸。东临寺前村、西至上塘岭与渭石隔江相望。交通方便,距县城0.5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共39户、142人,总面积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0余亩。全村年总产值8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0万元,2007年农民人均年收入4031元。今年进行了新农村的建设,准备完成以下几大建设项目:1.投资70万元建村老人活动中心560平米;2.投资20万元建机耕路300米及村内横路2条;3.投资15万元,建造公厕一座;4.投资1万元安装村内路灯5盏;5.投资25万元建抽水机房一座。 |
梅岙村 |
梅岙村 梅岙村村内新农村建设热火朝天。发展生态蔬菜等经济作物150多亩,开发金银花基地350亩,种植中药材基地80亩,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建成了楠溪江第一大享梅基地,发展观光农业,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后劲;修建拓宽了村内道路300米,使村内道路硬化率达100%;安装了村内道路两旁路灯、村口公园夜景彩灯30盏,新建了天然游泳池一个、村内生活废水处理系统一套;建成了生态公厕、牛羊集中圈养场;兴建了文化综合活动中心,丰富了群众的业余娱乐生活;在创建中,对村办公楼进行了装修一新,经县组织部验收,达到农村规范化党员活动室创建标准。 如今,当我们步入梅岙村时,道路两边的蔬菜大棚一个接一个,菜农正在不停地忙着防冻抗灾;全新的村口小公园、节日气氛浓厚,小桥流水、古树迎送,晨曦亭、鲤鱼跳龙门相映成趣;漂亮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春节前已向村民开放、文化广场彩旗飘扬;全村统一安装的排污处理系统、整洁的村容村貌、宽敞的水泥路、整齐的绿化带、标准的生态卫生公厕、美丽明亮的路灯、古老的历史人文、淳朴的村风民情、和谐的人与自然…… |
大龙山村 |
大龙山村位于上塘镇东南部,海拔高度230米,分三个自然村(石坐、四脚田、上大龙)。有208户,共768人,多为农业户口,青年村民多为外出务工经商。以新农村建设为龙头,完善农村基础实施,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和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使全村的经济迅速发展,使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
茅竹坑村 |
茅竹坑村位于永嘉县东部,陡门乡的北部,是离乡政府较近的一个行政村之一,距县城25公里。全村共人口60户282人;其中低保户4户13人,特困人员8户22人,外出人口190人。现有耕地面积149亩,生态公益林226亩,林地面积1149亩。全村在开展创建“温州市村庄整治合格村”活动以来,按照村道硬化、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农村卫生改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庄绿化等“五大工程”建设要求。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带领村干部、党员、群众扎实开展创建活动。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效。 |
大溪村 |
大溪村位于永嘉县东南部,陡门乡中部;北与全安村为邻,西与陡门村相接,南与西林洋村接壤,东与乐清四都乡毗邻,虹三线穿村中而过,交通十分便捷。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19个村民小组,有273户1189人,其中有297人从事农业生产,常年外出务工经商人数达700人,现有低保、五保户10户22人,低收入户97户313人。全村共有耕地面积513亩,其中水田429亩,旱地84亩,林地面积3437亩,森林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物种资源丰富,金银花在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大溪村境内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松罗洞、褚红色溪床等,有为旅游客人提供吃、住的农家乐有永乐山庄、大溪农家乐、大溪茶园农庄等三家 |
山溪头村 |
山溪头村是陡门乡一个重点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全村43户228人,上年人均收入2558元,耕地面积158亩,林地面积4147亩。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是通往中雁和乐清白石镇的必经之路,有一个库容达400余万立方米的水库,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已取得了市级村庄整治村、县生态村等称号。 两委班子团结,群众淳朴和善。新一届村两委在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推出了村务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拓宽停车场,积极现创办森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群众组织和产业发展组织,围绕当地农业、农家乐和休闲旅游业等产业为农民和集体增收努力走出一条高效的路子。同时建立村民互助组织,进行互助互帮,解决农民发展中的资金困难问题。计划用3--5年把建立成一个产业发展较快、农民有稳定收入、集体经济稳步发展、村民和谐共处、生态环境良好的一个新农村。 |
潘洋村 |
潘洋村,陡门乡“最美丽的村庄”,整洁的村容村貌、宽敞的水泥路、整齐的绿化带、标准的生态卫生公厕、生活废水处理系统、美丽明亮的路灯、全新的办公楼、淳朴的村风民情、优美的环境、和谐的人与自然…全村现有235户共752人,2007年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2793元。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带领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扎实开展新农村创建工作,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开展村庄环境卫生大整治,村内新建、改建了水泥道路8条、停车场1个,建造了标准的卫生公厕、村庄排污管道、生活废水处理系统,安装了体育活动器材,增添垃圾桶50个,新建垃圾场1个,公共场所落实专人清卫,全村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处理,村道、路面、房前屋后也迅速变得整洁、宽敞、美丽;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道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
平坑村 |
平坑村位于陡门乡南部,东与乐清市接壤,西与乌牛镇相邻,北接金竹垟村。境内山脉系雁荡延伸部分,呈东西走向。全村210户,861人,8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34亩,其中水田199亩,旱地235亩,林地面积5153亩。2007年平坑村人均收入达3170元,距乡政府驻地7公里,距县城27公里,陡(门)白(石)公路穿村而过,虹三线路距村口仅6公里,交通方便,距离中雁荡山半个小时车程,村内风光秀美,有古村石韵、古根归岸、靛青染布古术展示、天下奇观陡门一绝(天地父母)、梯田风光、青蛙王子、石镬古寺、崇隐禅寺、古森林天然氧吧、杜鹃红变、鸟山等风景点。近年来,平坑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以“村庄整治、强村富民、先锋工程”等活动为抓手,以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突破口;我们始终将星级新农村创建与整治村、生态村、卫生村、文明村的创建有机结合,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现在已建造污水处理池1个,日处理生活污水达20吨;卫生改厕方面共已拆除露天粪坑65个(座),新建卫生公厕1座,卫生户厕普及率约80℅;垃圾处理方面已落实、配备保洁员1人,垃圾车1辆,配备垃圾桶50个,新建了无害化生活垃圾场1个;通村道路、村内主干道路、次要道路硬化都已基本完成。与此同时,安装了路灯35盏;建造绿化带6处、休闲绿地300平米;建造了停车场1处,安装了体育活动器材。平坑村距离中雁荡山半个小时车程,村内风光秀美,有古村石韵、古根归岸、靛青染布古术展示、天下奇观陡门一绝(天地父母)、梯田风光、青蛙王子、石镬古寺、崇隐禅寺、古森林天然氧吧、杜鹃红变、鸟山等风景点。 |
林村村 |
林村 没有大拆大建、豪宅别墅,但错落有致、自然和谐;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但能结合村庄实际发展生产、造福农民;没有雄厚的财力、大张旗鼓的宣传造势,村庄整治却搞的有声有色、群众信服……这就是林村。 林村位于永嘉县的东南部,东与梅岙村为邻,西与全山村相接,南与珠山村接壤,交通方便,距县城20公里。全村共有人口45户163人,其中低保2户2人,特困人员5户18人。境内山林资源丰富,呈东西走向,生态公益林563亩,耕地面积80亩。 |
全安村 |
全安村位于陡门乡政府所在地,与上塘镇相邻,四面环山,空气清新,土地肥沃,现有耕地面积343亩,生态公益林1404亩。全村共有198户,822人,8个村民小组,党员24人,低保户3户5人,特困户22户72人。近年来,村党支部书记柯荣有、村委会主任柯荣义积极带领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扎实开展“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建设,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党支部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带动全村农村经济发展,共发展300多亩新开发水果基地。改造标准农田160亩,不断提高全村的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了三面光渠道与道路两旁生态林业的统一配置,把“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与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 |
东坑村 |
陡门乡东坑村位于陡门乡东部,距乡政府约7公里,东接乐清市,交通四通八达,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共有东坑、下白岩和岩龙三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全村现有人口65户、438人,劳动力数190人,外出劳动力数为105人。拥有耕地面积140亩,其中水田114亩,旱地26亩,林地面积971亩。全村现有党员12人,全村的集体经济薄弱。 近几年来,全村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到目前为止,东坑村已全面完成康庄工程的路基、路面建设,村内主要道路硬化,自来水入户率达100%,基本达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 |
河屿村 |
河屿村位于县城东面,依陡门溪而居,虹三线公路贯穿而过,面向陡门溪,东与焦坑村接壤,西与溪头村相邻,北靠黄下山场,距县城7公里。全村352户,共1270多人,外来人员200余人,现有耕地面积500亩,人均耕地0.35亩,青年村民多为务工和办企业,全村有17家造纸厂,村集体经济较好。 |
绍山村 |
绍山村位于陡门乡西南部,与上塘镇相邻,四面环山,空气清新,土地肥沃,现有耕地面积168亩,生态公益林1359亩。全村共有110户,360人,7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30亩,党员16人,低保户6户9人,特困户14户30人。近年来,村党支部书记叶圣枢、村委会主任叶圣远积极带领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扎实开展“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建设,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村党支部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生态农业、生态林业带动全村农村经济发展,共发展中草药夏枯草、姜黄等105多亩,新开发水果基地265亩、种植油菜200亩。改造标准农田110亩,不断提高全村的农业生产能力,实现了三面光渠道与道路两旁生态林业的统一配置,把“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与实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长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人。 |
前村村 |
前村位于我镇的中心地带,鹅浦河上游支流楠溪江。东与浦东村、楠溪江相望,南与上塘浦口村相邻,西与戈田村为邻,北与柯师湾相接。交通方便,距县城0.2公里。 前村坐落于上塘镇政府的中心,也是县城中心,是本县的经济强村,全村434户共629人、外来人员500人,村民小组4个,村民代表22位,正式党员11名,预备党员2名,全村土地面积为0.55平方公里,本村全年收入260多万元。从2000年开始,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创建治安安全示范村等,也是我县第一个创办村民养老保险补贴的文明村。 |
绿嶂村 |
绿嶂村位于我镇的东部,楠溪江下游沿岸。东与绿上村相望,南与嶂岙村相邻,西与河底村为邻。交通便利,距县城3公里。全村198户,共680人,现有耕地面积300亩,人均耕地面积0.51亩。村环境优美,邻里和睦。近年来,以新农村建设为龙头,完善农村基础实施,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和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使全村的经济迅速发展,使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
绿上村 |
绿上村位于我镇的东部,楠溪江下游沿岸。东与陈岙村相,南与嶂岙村相邻。交通方便,距县城3公里。 绿上村是上塘镇政府的周边,全村270户、共1100人,全村土地面积为0.9平方公里,现有耕面积300亩,人均耕地0.36亩。全村年总产值为4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为30万元,财政收入为11万元 |
绿峰村 |
绿峰村概况 绿峰村位于我县的东北部,依楠溪江而居,是上塘镇的东大门,41省道公路贯村而过,面向楠溪江,东与峙口大桥接壤,西与河底村相邻,北靠集体山场,距上塘0.8公里。村环境优美,邻里和睦。 420户,1500多人,多为农业户口,全村土地面积约为0.3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80亩,人均耕地0.3亩。 |
翁山村 |
翁山村基本情况 1、地理环境 翁山村位于我县的东南部,属东城街道管辖,东与绍山村为邻,西与上庄山村相接,南与高山村接壤,境内山林丰富,山林呈东西走向,交通方便,距县城20公里。 2、社会经济 翁山村分为上翁山、中翁山、下翁山、-山、上南山、下南山六个自然村,全村100户,354人,全村土地面积为2868亩,现有耕地面积234亩,人均耕地0.66亩。全村年总产值为50万元,其中农业产值为20万元,财政收入为10万元。 |
牛伦村 |
牛伦村基本情况 牛伦村位于东城街道东北部,距离县城40多公里,与乐清相邻,耕地面积约60余亩,全村下辖4个自然村,共有53户156人,党员8名,其中建国前老党员2名。村内植被丰富,土地肥沃,主产水稻和番薯,盛产中草药,0“高山上的中药库”之美名,村中大部分农民以务农、经商和经营中草药为业,乐清虹桥市场的草药基本上由牛伦提供经营,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10000元。 近年来,两委会班子团结一致,积极带领村民走脱贫致富之路,发动全体村民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完成200平方米村办公楼建设并投入使用,陡门至牛伦联网公路路基正在路面硬化中。目前村容整洁,生态环境良好,有利于旅游开发、中草药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
珠山村 |
珠山村基本情况 珠山村位于东城街道西北部,与沙头镇接壤。珠山村辖有枫树下、坦头、岩下、硼头、竹园底、南三角等6个自然村,现有耕地面积314亩,林地面积3302亩。全村共有284户,1012人,19个村民小组,党员30人,低保户19户25人。近年来,珠山村村两委积极带领党员、群众围绕建设“两美”目标,扎实开展“布局优化、路面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河塘净化、卫生洁化”的山区美丽乡村工作,拓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渠道来源,村两委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陆续建造或改造农村公共饮用水程、山塘水库、标准农田、村内道路等工程,大力推进了珠山村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入。 |
长源村 |
长源村位于永嘉县上塘镇东向大龙山西南面山麓,陡门溪下游,虹三线依村而过,面向峙口村。长源村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交通便利、邻里和睦、极适人居。368户,1300多人,多为农业户口,全村现有耕地面积500余亩,人均耕地0.4亩,村民主要以种植传统农作物水稻、特种水果、茶叶和生猪家禽养殖业,青年村民多为外出务工经商。 |
西林垟村 |
西林垟村位于永嘉县的东南部,东与大溪村为邻,西与山溪头水库相接,南与山溪头村接壤,境内山林丰富,山林呈东西走向,距县城22公里。全村现有人口278户992人,其中低保10户25人,特困人员27户89人。耕地面积280亩,生态公益林726亩。近年来村在党支部、村委会积极带领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扎实开展“五大工程”建设等各项整治活动,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待整治村的创建,给村民得到了实惠,也促进了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在,西林洋村,整洁的村容村貌、宽敞的水泥路、整齐的绿化带、标准的生态卫生公厕、美丽明亮的路灯、淳朴的村风民情、和谐的人与自然……已成为陡门乡的新农村建设亮点。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