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社区面积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022人,户籍人口11522人,由江头村、浦东村、宁浦村、后江村、仙山村、长岙村、梅园村、新建村、开洋村、挂彩村等10个村居联建而成。目前,三江商务区正在加快建设,不久的将来,一座崭新的三江新城将屹立于瓯江北岸。社区服务中心位于宁浦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324006 | 325000 | -- | 查看 三江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罗东社区 |
罗东社区面积3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36人,户藉人口7744人,由行禅村、南岙村、北岙村、罗溪村、陈加坑村、仙客村、启灶村、木桥村、半岭村、龙川村、龙头村、山后村、缪北村、龙下村等14个村居联建而成。主要产业从事“乌牛早茶”种植和加工。社区服务中心位于罗溪村。 |
江东社区 |
江东社区面积10.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210人,户籍人口6710人,由箬隆村、箬岙底村、芦黄村、芦田村等4个村居联建组成。社区服务中心位于芦田村。 |
三江社区 |
三江社区面积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022人,户籍人口11522人,由江头村、浦东村、宁浦村、后江村、仙山村、长岙村、梅园村、新建村、开洋村、挂彩村等10个村居联建而成。目前,三江商务区正在加快建设,不久的将来,一座崭新的三江新城将屹立于瓯江北岸。社区服务中心位于宁浦村。 |
宁浦村 |
宁浦村259户、常住人口1001人,外来暂住人口350人。土地总面积640亩,耕作土地540亩。 全村有正式党员30名,预备党员2名。党支部3人组成:书记翁文良,委员:翁纪定、翁纪统。 村民委员会3人组成,主任翁舜寿,副主任翁涨春,委员(女)江敏。另设会计翁纪林,出纳翁圣春。 近期工作: 一是将滞建多年的安置房工程重新启动,是目前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抓好村内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工作,把解决群众困难放在工作首位。 |
箬岙底村 |
箬岙底村 箬岙古村:历史凝聚的空间 位于一市镇东南方向1.8公里的箬岙村。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村。 先看箬岙的书院。箬岙有植桂、引之堂等五个书院。其中三个是学堂,两个是专门作为接待用的。现在引之堂已成了老人活动场所,植桂书院成了民房。 再看箬岙古民居。箬岙的古民居多属清代建筑,为典型的江南古民居,其外墙、台门、道地、风火墙以及房子的斗拱、月梁等建筑都很精细。精雕的石窗就有上百个。 还有雕刻精细的斗拱、雕有龙凤等吉祥物的月梁牛腿、浮雕的照壁、用两颜色卵石镶嵌成的道地,等等。 箬岙村有不少经典家具。如,做工精细的涂金床,龙锦的陶质水缸,等。 箬岙村很重视居住环境。村后有块叫“太婆坛”的草坪,就是人工建造的。说起太婆坛,这里还有一段来历。箬岙村地处偏僻的海角,人口较少,但建村以来,一直居住着比较富有的人家。他们的祖先娶了本县前童镇的媳妇,到了箬岙村以后,经常想回家。问她什么原因,她说,前童有鹿山,上面有草坪,从小经常在草坪上玩,我很想鹿山的草坪。这位太公就特意在村后筑起了小山,种上了草。后代的人就把这块草坪叫“太婆坛”。本来在太婆坛前立有石牌坊,后来因火灾而损坏。 在箬岙村水口,还有清时建造的镇宁神祠(详见《古刹名桥》)。据村民介绍,这是用来放哨,防止海盗的。足见古时箬岙的繁华。 |
缪北村 |
缪北村 缪北村地处瓯北镇罗东片平原,是永嘉县乌牛早茶主产地。东靠郁郁葱葱的缪北茶场,南临青山绿水村,全村坐北朝南,三李公路从村前而过。村后有郁郁绿色茶场,是一个人居自然生活美丽的山水村落。缪北村现有人口总户数198户,654人,其中男性347人女性307人。耕地322亩,水田251亩,旱地71亩。村后还有乌牛早茶场上千亩,是瓯北镇主要的产茶基地和粮食生产基地。村委会大楼设有党员活动室、会议室、老年人活动中心、卫生室。村辖区有温州环城高速和诸永高速的枢纽矗立在村傍。104国道改线拆迁安置房、罗东工业园区等,是瓯北镇农业主产村。 |
芦田村 |
芦田村 芦田村是瓯北镇的一个大村,是罗东办事处的所在地,是罗东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楠溪江三桥贯穿村中,人杰地灵,地域优势,全村832户,总人口3500人,耕地面积970亩。 |
后江村 |
永嘉县瓯北镇后江村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占地面积约3.8平方公里,104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人口1420人,其中党员20名、村干部6人。村民主要从事鞋革、运输、农业种植等产业,年收入约8000元,村现有集体固定资产500万元,村集体可支配资金150万元。 近年来,后江村村委注重把创建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村庄整治建设作为提高村民素质、改变村容村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个有力手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制定目标,常抓不懈,从而形成了积极良好的氛围。村委班子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仅将村庄整治建设作为每个村干部义不容辞的职责,而且将其深入到群众中去,变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同时促进经济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稳定。 该村“两委”积极发挥领导班子、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促进社会文明风尚的提高。一是建章立制、文明管理。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加快了创建的进程。二是民主办事、弘扬正气。推行村务预决算制度,全过程在“阳光”下作业,使群众明白、干部清白,弘扬了正气。三是开展活动、强化德育。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利用各种形式开展美德教育活动,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该村“两委”积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努力改善农民生活、生存条件,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几年来,共投资250多万元修建道路,村庄道路的硬化率达到百分之百;投资30万元建造共厕3座;2006年投资130多万元改造了全村的自来水设施和排水管道;2007年,又投资25万元建造两个全民健身场所,投资85万元对村内1000多米的长河道进行坝坎绿化,进一步美化了村庄环境。 |
开垟村 |
开垟村开垟村 开垟村位于瓯北镇东部沿江与温州市隔江相望,经济发达,风光秀丽,交通便捷的瓯江之滨,是南北交通的重要枢纽,104国道线贯穿村庄 而过。开垟村人杰地灵,现有分布在美国、荷兰、意大利等国的八百胞150人。全村有105户376人,总平方面积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190亩,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07年人均收入8000元,村集体资金日益壮大。村内水清、路平、灯明、环境 整洁优美。 |
挂彩村 |
挂彩村 永嘉县瓯北镇挂彩村位于瓯江之滨,经济发达,风光秀丽,人杰地灵,交通便捷,104国道穿村而过。村的经济发展较快,2004年人均收入达11180元,2005年—2007年至今每年都有一定幅度的增加,村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村民对创建环境优美文明示范村干劲十足,情绪高涨。近年来,村开展了以“改水、改厕、改路、改电”四改工程为切入点,创建卫生文明示范村,并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挂彩村创建卫生、文明、示范村活动目标明确,并以具体措施、扎实有效的工作扎实开展。村民争当创建活动的标本,积极参加文明城市、文明城镇等各项共建活动。挂彩村先后获得了一系列的荣誉:2002年度温州市创建文明村工作先进村;2001年被永嘉县评为信用村; 2003年被浙江省评为省级卫生村;2004年被评为温州市绿化示范村、永嘉县文明村,县“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整治村。2007年在全县“十村示范、百村整治”示范村活动先进村。 该村在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将以党的-精神为动力,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追求实效,力争“三个文明”建设有新的作为。 |
梅园村 |
梅园村 梅园村坐落在永嘉县瓯北镇东部,依山临江,前有滔滔之瓯江,后有郁郁之山林, 104国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山水村庄。 梅园村有人口220户、 780人,其中有党员18名,在外华侨达300多人。村域面积4.85平方公里,由两个自然村组成,有耕田270亩,林地、杂地200亩,生态林3800亩,村里有综合办公楼一座、卫生保健室1个、老人活动场所两处,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以经商、搞运输、务工等为主,2006年村民人均收入8000多元。 近年来,梅园村“两委”以“创文明、建卫生、保生态”为目标,对村容村貌与环境卫生进行了多项建设与整治,全村的环境卫生实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梅园村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党支部”,2001年—2002年度被评为“创文明先进单位”,2002年获得“温州市卫生村”、2003年获得“浙江省卫生村”称号,2004年被永嘉县评为“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合格村,2005年被评为“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同年被评为“永嘉县文明村”,2007年被评为“永嘉县和谐新农村”、“温州市文明村”。面对获得的一系列荣誉,梅园村“两委”看作是鼓励与鞭策,他们表示要在党的-精神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指导下,齐心协力、再接再厉、为实现更高目标而努力奋斗! |
行禅村 |
行禅村 行禅村位于我们永嘉瓯北镇行禅山的半山腰上,海拔约为500余米,全村有300多户人家,1200多人口,那里村风淳朴,风景优美。八十年代中期,县农业部门在村里试种“乌牛早”茶获得成功,在村民林长滔等人的带领下,开始建起了茶苗繁育基地,在当地推广种茶。走出了一条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成为远近闻名的中国“乌牛早茶”第一村。 “乌牛早”改变了小山村,如今造路8.2公里,汽车可直接到达,自来水、路灯、道路硬化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至目前,全村已有茶园5000多亩。(明代永嘉县记就有记载,原来温州贡茶就产在该地) |
长岙村 |
长岙村位于瓯江北岸,依山傍水,南临瓯江,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背靠青山,风光秀丽,人杰地灵。全村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104国道线穿村而过,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齐全,道路交通四通八达。至2006年拥有耕地面积80亩,旱地28亩。全村总人口562人,151户,常住人口435人,常住户数128户,劳动力人数345人,其中男劳动力180人,女劳动力165人,在校生123人,60岁以上72人,党员15名,村两委干部6人,村民主要从事鞋革、运输、农业种植等产业。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达10800元。我村曾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获得省和市县表彰,被县委和县政府确定为“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
江头村 |
江头村简介 江头村位于楠溪江与雁荡山两个国家级风景区的金三角,号称为“温州浦东的陆家嘴”,三面环水,交通便利,拓展一新的104国道穿境而过,温州过江通道即将启动和目前规划的瓯北大桥、16号轻轨共同构成了温州大都市的框架,这里必将成为温州的投资热土,不久的将来这里必定再现昔日商埠的辉煌,将是客商云集,工贸商住为一体的发达地方。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