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泉村坐落大若岩镇中西部,全村有19个村民小组,人口1997人,是原大若岩镇镇政府驻地,原白泉乡政府驻地,是大若岩镇集经济、卫生、文化的中心村,是白泉社区中心村。
推荐理由:在“平安村”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创建平安村具体要求,结合实际,将全村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落实创建平安村工作责任制。贯彻落实治安巡逻、“十户联防”等治安防范措施,健全群防群治网络,维护稳定大局。近年来,全村没有发生大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没有发生“民转刑”案件,没有产生新的-人员,没有发生-案件,没有发生涉黑涉恶涉枪涉爆案件。积极引导教育广大群众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自觉远离“黄、赌、毒”,净化社会风气,近年来全村没有发生涉黄、参赌、吸(贩)毒。切实发挥村治保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调解各类民事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到了100%。
村两委通过书写标语、出黑板报、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大力加强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村民自身素质。广大村民在创建平安村活动中,顾大局、识大体、明是非,有所为,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务求实效,形成了共建和谐平安美丽白泉的热潮。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324105 | 325000 | -- | 查看 白泉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白泉社区 |
白泉社区包含大若岩镇荆州、黄岙、白泉、石岙、府岸、玉泉、银泉、涨岸垟、钱泉、上塆、下湾共计11个村庄。该社区以旅游发展为中心,其中该社区内的百丈瀑景区是我镇旅游重点项目,瀑布从128米的高崖飞出,三面合围,崖壁直立,稍内凹,似大玉甑的纵切面,疑为白绫千尺,银河倒悬。随着季节变化,瀑布形态也奇谲多变。瀑旁三面合围,崖壁直立,稍内凹,似大玉甑的纵切面,瀑从高崖上飞出,疑为白绫千尺,银河倒悬。随着季节气候不同,形态也奇谲多变。雨季水旺,瀑如玉龙飞降,骏马奔腾,瀑风袭来,五六十米之外湿透衣襟。到了旱天,瀑成缕缕银丝,缥缈迷蒙,人坐潭边,舒心惬意。明王叔果诗赞:"玉甑倚云欹,飞泉百尺垂。疑从三岛汇,散入九龙池。日射虹成彩,风回雨若丝,何当沛霖澍,四野总沾濡"。百丈瀑之景,堪称楠溪江一绝。最新打造的梅花基地是楠溪江品种最多、规模最大的基地之一,红色、粉色、白色等色彩多样,每年的冬春交替时节,百丈瀑梅花争艳,与自然景观融在一起,好一番壮丽奇观,许多游客莫名而来赏花,更是镜头下看花的绝佳之地。 |
桐州社区 |
桐州社区包含大若岩镇小若口、下岸、梧涨、九房、都溪、都南、大东、桐州、埭头、李大屋、寺前、垟坑、里舍共计13个村庄。该社区以旅游发展为中心,其中埭头村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发现·2013中国最美村镇”、“浙江省绿化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现有保存完整的古村文化与耕地文化,有松风水月、墨沼生香、裕后祠、启秀祠等一批明清故居和宗法建筑,是一个文化蕴底非常深厚的古村。埭头村历来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近些年,县委县政府以保古、修古、造古方式保护和利用古村落,恢复了“松风水月”、“鲁班祠”、“墨沼池”、“卧龙岗”等古迹,保留了传统的古朴风貌。同时着力打造“楠风营地”项目——温州市青少年活动基地,在此,青少年可以体验捉田鱼、掰玉米、插秧等农村生活,享受逐渐远去的儿时欢乐和农家情趣。 |
大若岩社区 |
大若岩中心社区包含大若岩镇藤溪、田垟、李茅、蒋山、陈岙、舟岙、大若、水云、黄潭、大元下、龙垟、双岙共计12个村庄。该社区以旅游发展为中心,其中陶公洞位于该社区内,陶公洞位于大若岩山脚下,是一大型天然岩洞。洞高56米,宽76米,深79米,是浙南最大的石室。陶公洞被道家誉为“天下第十二福地”,其历史可追溯到二千多年前。后汉甘露年间,道干傅隐遥曾隐居于此;三国时有道士王玄贞在此-;南朝齐梁年间,被称为“山中宰相”的著名道教思想家陶弘景隐此撰《真诰》一书。洞内殿宇始建于唐懿宗咸通七年(866),宋、明、清曾陆续修建。还有崖下库风景区也位于该社区,崖下库,深谷长峡,重崖叠嶂,险恶雄奇,清幽隽秀,四周尚有众多景点。崖下库门口路侧有一巨石,似人盘腿而坐,慈容含笑,谓"迎客仙"。 |
埭头村 |
埭头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境内,全村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0多亩。全村有358户1495人口。埭头村始建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村、中国景观村落、浙江省绿化示范村,省环境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现有保存完整的古村文化与耕地文化,有松风水月、墨沼生香、裕后祠、启秀祠等一批明清故居和宗法建筑,是一个文化蕴底非常深厚的古村。埭头村历来是文人墨客的聚集地。近些年,县委县政府以保古、修古、造古方式保护和利用古村落,恢复了“松风水月”、“鲁班祠”、“墨沼池”、“卧龙岗”等古迹,保留了传统的古朴风貌。 2003年以来,该村将旅游业和生态农业结合起来,打造“楠风营地”项目——温州市青少年活动基地,在此,青少年可以体验捉田鱼、掰玉米、插秧等农村生活,享受逐渐远去的儿时欢乐和农家情趣。目前,“游埭头古村、品楠溪山水、味农家乐趣”,已成了一张响当当的金字招牌。让来这里的青少年乐在其中,流连忘返。依托大若岩风景区旅游市场,在保护埭头村古村落基础上,当地两委充分利用埭头村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做足古村旅游的文章,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同时,以“农家乐”为主的家庭旅游服务业,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就业,年人均增收5000多元,让全村走上了致富路。 近年来,该村还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发展蔬菜种植120亩,田鱼养殖50亩,水果种植100亩,年农业总产值达65万元,更好地带动农副产品的销出,带动了农户种植玉米、花生、番薯等农副产品的积极性。同时,埭头村的人们历来有在庭园中栽培香柚、板栗、葱、韭菜、花木、蔬菜的习惯,这也是楠溪江耕读文化的一个缩影,这些花木水果蔬菜不仅为农户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还随着四季的交替变幻着不同的颜色,装饰着村庄的环境,形成了“村庄在花园中,花园在村庄中”的绚丽景色。 |
荆州村 |
荆州村简介 荆州村位于楠溪江畔,十二峰下,百丈瀑旁隐于板粟林海中。是一个山清水秀、休闲旅游的好地方,全村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现有农户580户,人口2000多人,是大若岩镇第一大行政村。2005年人均收入2500元,在山区中等水平,几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各级政府号召,大力开展创建文明整治村建设。 |
涨岸垟村 |
涨岸垟村位于大若岩镇西部,全村现有人口330人,122户。2005年人均收入2500元,全村农业生产为主要产业,人民生活水平处于全县中等水平,按照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为了使我村人民生活水平更快的提高,进一步改变我村的村容、村貌,大力开展创建文明整治村建设。 |
陈岙村 |
陈岙村总面积0.43平方公里,总人口264人,村内路道只有1条,路是水泥路,现须改建村内路道5条,总长度200米,新建公厕需2处,上陈岙1处,下陈岙1处;停车场无,须建停车场1人,计划在村建健身场所,路灯8盏,道路绿化带总长度8米。 |
舟岙村 |
舟岙村近几年在上级党委和政府帮助和支持下,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春,全村民动员整治村庄、创建生态村,投资7万元,建造生态公厕一所;投资15万元建一个集观光旅游侯车为一体的风景亭一座。村里绿化率达20%以上,其中新建绿化带花坛共600m2。现在已通过“十百工程”验收,正在申报市级生态村,随着村内各项事业的发展,村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年人均收入7000元左右,邻里关系和睦,为人好及争做,人人遵纪守法,能自觉遵守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率达到县定指标),村两委班子团结,战斗力强。总而言之,现在的舟岙村里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村风淳朴、生态环保,人人称赞的好村庄。 |
大东村 |
大东村简介 大东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风景区的入口处,小若岩景点的入口,全村以农业生产为主要产业,现有农户126户,人口668人,2006年人均收入3100元,在永嘉山区属中等水平。几年来我们积极响应各级政府的号召,大力开展创建文明整治村建设。 |
大元下村 |
大元下村位于大若岩镇核心景区,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是该村的特色魅力所在。2005年通过市级村庄整治合格村称号。2006年获“县级生态村”、“市级生态村”称号。 近年来,大元下村致力于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业,走上了强村富民的路子。通过“十百”工程和生态村建设,村居面貌焕然一新,2006年,投资50万元建成集纳全村生活污水统一净化的处理工程。大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得到进一步增强,被评为省五星级民主法治村。投资300万元,开发石门台景点,搞活经营机制,承包经营权,景点得到了发展,效益逐步上升。致力和谐建设,开展帮贫救困活动,促进共同裕富。挖掘红色文化,黄山自然村22户参加支持红军投身革命,被市县媒体兴誉为“红军村”,现正在看手规划建设之中。 |
都溪村 |
都溪村位于大若岩镇金坑书院北大门入口处,申请村庄整治,对加快本镇旅游事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现在我村需建公厕1所,村道硬化1000m,路灯安装10盏,健身场所1个。07年春计划开始整治村庄环境美化环境,加大庭园绿化村庄绿化力度。 |
黄潭村 |
黄潭村位于陶公洞入口处,是香客、游客必经之地,面积1.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北87%,生态环境良好。全村155户,513人。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4730元。全村有线电视安装率达到98%,程控电话入户率达95%,自来水普及率100%,生活用水合格率达到100%。该村新农村建设启动较早,通过全村群众共同努力,四个文明建设成效突出:先后获得省卫生村、市卫生村、生态村、市级远程教育示范点、市绿化示范村、三星级新农村、县级文明村、县级计划生育示范村、五好党支部、“十百工程”示范村、县绿化示范村、县综治先进村、平安示范村等等荣誉称号。 |
藤溪村 |
大若岩镇藤溪村,全村人口928人,318户,区域面积6886亩,耕地面积495亩,山场面积5800亩。村庄座落在大若岩镇的西南角,属于革命老区。全村植被良好,山青水秀,自然风景优美,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其中“五星奇潭”和省级森林公园已获上级部门批文。藤溪村民风淳朴,治安状况良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指标达到县定标准,2007年获得县整治村荣誉称号、群众科技兴农意识较强。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是靠外出务工经商及在家种植养殖收入。目前,藤溪村“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河道净化、卫生洁化”的新农村面貌初具雏形,村民要求深入新农村建设发展星级村的愿望迫切。 |
白泉村 |
白泉村坐落大若岩镇中西部,全村有19个村民小组,人口1997人,是原大若岩镇镇政府驻地,原白泉乡政府驻地,是大若岩镇集经济、卫生、文化的中心村,是白泉社区中心村。 推荐理由:在“平安村”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创建平安村具体要求,结合实际,将全村划分为若干个区域,落实创建平安村工作责任制。贯彻落实治安巡逻、“十户联防”等治安防范措施,健全群防群治网络,维护稳定大局。近年来,全村没有发生大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没有发生“民转刑”案件,没有产生新的-人员,没有发生-案件,没有发生涉黑涉恶涉枪涉爆案件。积极引导教育广大群众增强法律法规意识,自觉远离“黄、赌、毒”,净化社会风气,近年来全村没有发生涉黄、参赌、吸(贩)毒。切实发挥村治保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积极调解各类民事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达到了100%。 村两委通过书写标语、出黑板报、开村民大会等形式,大力加强道德教育,不断提高村民自身素质。广大村民在创建平安村活动中,顾大局、识大体、明是非,有所为,同心同德,通力合作,务求实效,形成了共建和谐平安美丽白泉的热潮。 |
里舍村 |
里舍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东南部,全村以农业生产及柏栗、早香柚基础为主要产业,现有农户100户,人口400人,人均年收入4000元,在永嘉山区属于中等水平,近年来积极响应各级爱卫办的号召,大力开展创建市级文明村活动。 |
李大屋村 |
李大屋村东接埭头村,西邻龙洋村,全村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230户,700人。2007年人均收入4441元。李大屋村在无集体资金收入,开展新农村建设基础条件相对邻村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引导村民与邻村进行环境对比,激发村民的自尊心,鼓励村民通过出劳集资进行村庄整治工作,同时积极吸引在外能人回报社会。 李大屋村在新农村建设中,首先开展基础设施建设,2005年村投资15万余元建造自来水和翻水站;2006年投资30余万元修建民间道路;并在各自然村架设了23盏路灯;同时投资22万多元建造村办公楼及老人活动中心。 2008年自列入省级验收村庄整治合格村后,该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创整治村"村规民约,对随意倾倒垃圾、生猪放养等行为进行经济处罚,并设置垃圾桶30个,建造垃圾转运场,招聘保洁员负责环卫工作。 在村庄整治中,该村比较典型的是村办公楼附近的改厕运动。共拆除露天粪坑29座,灰堂8座,小屋6个,建造了生态型公厕,并对四周进行绿化,如今该处成为村民休憩的必经场所。该村将继续在地势低洼处建设一处生活污水处理池。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