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温州 >> 永嘉县 >> 岩坦镇 >> 垟降村

垟降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垟降村谷歌卫星地图)


垟降村简介

  垟降村地处永嘉县西北山区,环境优美,全村总人口1068人.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324110 325000 -- 查看 垟降村谷歌卫星地图

垟降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垟降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黄南社区

  黄南社区地处永嘉县北部、楠溪江上游。东邻张溪社区,南接岩坦社区、潘坑社区,西连溪下社区,北与仙居县接壤,41省道、诸永高速公路贯穿全社区。总面积152.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948亩,山场面积23万亩,毛竹面积4.7万亩,林木蓄积量达34.7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91%,素有“竹乡”、“林乡”之称。下辖17个行政村,97个村民小组,2129户,户籍人口8375人。社区自然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健全,人际关系和谐,文化生活丰富,村民安居乐业。成立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文体服务中心、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五大服务中心,实行大厅式、集中式、一站式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张溪社区

  张溪社区位于温州永嘉北部,国家4A级旅游景区楠溪江上游,东邻台州市黄岩区,西连岩坦镇,北接仙居县,南与岩头镇鲤溪社区接壤,县道仙清线穿境而过,交通便捷,是永嘉县通往台州的东大门。社区总面积83平方公里,总人口12258人,下辖18个行政村,52个自然村。社区驻地张溪村,距县城上塘镇56公里。境内气候温和,宜居宜游宜业。张溪社区地势以山地为主,其中山地占95%,耕地占3%,溪流为2%,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常年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雨水充足,年平均气温16℃,年降雨量1902.5mm,无霜期210天,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生态绝伦,森林植被茂密。林地达12万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2%,空气清新,特别是负氧离子含量高,长期居住利于健康长寿。是旅游、度假、休闲、定居的好去处。   

溪口社区

  溪口社区位于永嘉县北部山区,楠溪江上游,大楠溪和黄南溪的交合处,故有“合溪”、“溪口”之称。社区驻地溪一村,距县城57公里(车程),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下辖辖溪一、溪二、陈寮、西鸟头、横路下、小舟垟、北山、前山、上宅岸、下坑、南岸、永坦、铁坑、前溪、鸟头、大谢、分水、后坪、刀加山等19个村委会,56个自然村。现有总人口1.4963万人,外来流动人口418人,区域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3.47公顷,农作物播种面积639.18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45公顷。   

岩坦社区

  岩坦社区位于岩坦中心镇,商业繁荣、人流集中、交通便利,社区面积约有70.4平方公里,户数3832户,户籍人口12191人,常住人口约有8125人,现有党支部14个,辖区内有幼儿园、小学、卫生服务中心、超市、休闲公园等。社区服务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近年来,积极实施简政便民措施,全面加强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建立社区服务窗口无休日制度,实现便民服务无间隙延伸和全天候覆盖,实现便民服务最大化,更好地满足群众的需求。   

潘坑社区

  潘坑社区位于永嘉县的西北部,距县城80公里。东邻溪口社区,南邻表山社区,西邻溪下社区、大岙社区,北部与黄南社区、仙居县接壤,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山区乡镇。全社区总面积89.5平方公里,下辖12个行政村,56个自然村,137个村民小组,2753户,11351人;实有劳动力6345人。社区自然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健全,人际关系和谐,文化生活丰富,村民安居乐业。成立便民服务中心、社会服务管理中心、文体服务中心、卫生计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五大服务中心,实行大厅式、集中式、一站式服务,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   

张溪村

  张溪村为张溪乡政府所在地。1949年1月,该村建立行政村,由张溪、田垅背、燕竹坪和上里石自然村合并一个行政村。截止到2010年10月1日,该村共有628户,2068人,党员42人,集体拥有小水电站一所,承包年集体经济收入125000元,2008年村两委换届后即着手生态村建设,2008年--2009年计划建成村垃圾中转场,村停车场,村容村貌整治,铺设建成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张溪后街等公益项目,简称1200多平方米的村民休闲娱乐中心  

深固坑村

  永嘉县深固坑村,位于岩坦镇张溪社区东北部山区,毗邻福大线,与寺后村相连。深固坑村275户,近千人,常住人口2百多人,自然村5个。  

下潘村

  下潘村位于永嘉北部山区,与四海山林场相邻,全村共有137户,566人。  

寺后村

  岩坦镇寺后村,地处永嘉北面,距张溪社区8公里,全村人口400余人,107户,全村党员17人,村民大多以务农为主。  

南正村

  南正村位于张溪社区北部部,与黄岩的富山村相连.全村260户,903人,山林面积11000亩,耕地面积310亩,其中水田面积为282亩,旱地面积为28亩。  

里舍村

  里舍村位于永嘉县大若岩镇东南部,全村以农业生产及柏栗、早香柚基础为主要产业,现有农户100户,人口400人,人均年收入4000元,在永嘉山区属于中等水平,近年来我村积极响应各级爱卫办的号召,大力开展创建市级文明村活动。   

岩门下村

岩门下村  黄南乡岩门下村位于永嘉县北部山区、楠溪江源头,与仙居县相交接,村落风景秀丽,有保存较好的原始次森林,古民居建筑保持较好,交通方便,离诸永高速岩坦出口只有15公里。全村有山林面积15181亩,其中竹林2000亩,耕地101亩,农户总数为160户、人口总数为506人、党员21名。村两委团结进取,管理民主,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信心。2007-2008年,先后获得温州市村庄整治合格村、永嘉县二星级新农村、永嘉县先进党支部、永嘉县文明村等荣誉。  

霄岭村

霄岭村  永嘉县岩坦镇霄岭村位于永嘉县岩坦镇西北面崇山峻岭之中,距岩坦镇政府驻地约13公里,是一个偏远山村。现有居民户数290户,户籍在册人口为960人。 霄岭村位于中低山区,村落四周围山,海拔高度约为400米。村民住宅大都按阶梯形修建。但复杂的地形条件,有利于立体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 村内现有耕地508亩,林地11000亩。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豆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高山迟熟东魁杨梅等。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部分村民外出打工或经商,人均收入为3000元。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小康村庄、人文村庄、生态村庄、和谐村庄为目标,通过对道路、管道、园林绿化、公建设施的改造,改变村庄脏、乱、差的落后面貌,改善村民的饮水安全及村内环境整治卫生,改善农业上产条件,提高居住环境质量,创建文明卫生的新农村。总投入资金70万元。全村计划投入70万元,实施村庄整治工程,具体方案如下:1、投资15万元进行2900平方米的村内道路硬化。2、自来水引水工程,建设高位水池1座等投资20万元。3、新建垃圾处理装置1座,垃圾桶3个,收集间1座,投资10万元。4、建公厕3座,投资25万元。  

黄南村

黄南村  黄南村位于大楠溪源头景区黄南乡境内,乡政府所在地。平均海拔500多米,耕地面积167亩。135户,365人,劳动力186人,其中外出劳动力为120人。自列入村庄整治启动村以来,黄南村以“四大工程”建设为重点,推进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以创建市级生态村为契机,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环境整治大行动,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一、 建立组织,加强村庄整治工作领导   为了更好地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工作,进行村容环境整治,美化环境面貌,成立由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组长、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黄南村村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村庄整治建设工作,下设工程建设廉政监督组、基础设施建设组和环境文明卫生组,分别由村两委干部、村民代表及老协会人员负责。结合本村实际情况,根据村庄整治验收时间要求及验收标准,制定黄南村村庄整治工作计划,轻重缓急,突出重点,确保按时完成村庄整治工作任务。设置一名卫生打扫员,定期打扫,使村内卫生保洁有组织保障。   二、 广泛宣传,全面统一干群思想   在村庄整治建设过程中,黄南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标语、宣传栏、墙报等方式大力宣传村庄整治建设的意义、补助政策及有关业务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认知水平,促使群众自觉配合村两委开展村庄整治建设,同时使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等理念深入人心。开展形式多样创建活动,引导村民积极开展生态户创建工作,大力整治村容村貌,使生态意识在行动中得到强化。生态示范户的建立,产生了很好的示范效应,村民纷纷效仿,生态文化进一步传播。开展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分发各种小册子80余份,举办各类环保知识宣传活动,制作16个村庄整治宣传牌等,向广大群众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狠抓硬件,不断改善村容村貌   我村对照村庄整治验收办法,加大投入力度,狠抓村庄整治硬件建设。投入8万元完成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及道路两旁水沟建设,村内主要道路都安装了路灯,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出行问题;投入十几万元的自来水工程也已落成,解决了全村群众饮水难的问题;村广播电视工程也已安装完毕,实现了中心村水、电、通讯、电视全部开通;拆除16处露天茅坑、牛棚等,建造了2座生态公厕,投入19万元建造了污水处池,并铺设入户污水管道1000多米,彻底改善水质环境。投入10多万元建造中心垃圾场一个和分垃圾场一个,投入1万元购买20个垃圾筒;投入5万元建设村内道路两旁绿化带,并种植各类花草,村容村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庄整治工作使我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民得到了实惠,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工作的大好形势下,加快村庄整治的建设步伐,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我们村今后务必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促进我们村村庄整治建设再迈上新台阶。   

上岙村

  正在建设中的上岙新农村上岙村距离乡政府约1公里,202户,673人,民风淳朴,村容村貌整洁,特别是移民新村的建设后,新农村规划成果进一步凸现出来,村民勤劳致富,种植有绿色熟菜450亩,销往温州市区,仅该项年经济收入600万元,还有清代人文景观一处,有待开发。  

桧染村

  桧染村位处永嘉北部,海拔750米,与黄岩、仙居、黄南为邻,距离张溪社区约30公里。环境优美,森林资源丰富,盛产毛竹。耕地面积137亩,林地面积12000亩。  

江潭村

江潭村  张溪乡江潭村距离乡政府一公里路程,645人,234户,人均收入4080元,村民大多在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为生,2008年,村民在村干部的带领下,着手建设新农村的村庄整治,效果显著,村容村貌大为改善。   

黄界坑村

  黄界坑村位于岩坦镇张溪社区的西北部,相邻大谢村、白岩村,常住人口245人,60户,耕地面积120亩,林地面积2828亩。黄界坑村风景宜人,物产丰富。  

南岸村

南岸村  南岸村位于溪口乡东8公里,全村共辖管13个村民小组,其中耕地面积265亩。全村共有339户,1134口人,劳动力780人,,水源丰富,土地肥沃,经济发展,交通极为便利   

铁坑村

  溪口乡铁坑村位于风景秀丽的楠溪江上游,距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全村由5个村民小组组成,有173户,578人,常年在外务工经商达258人,2007年人均纯收入4452元。村内主要道路硬化里程0.9公里,村内主要道路硬化比例80%,通自来水户数为173户,通电户数为173户,通有线电视户数169户,本村没有小学,无公共文化设施及体育设施。铁坑村基础设施较差,不具备区位优势,农民人均收入较低,但群众自建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性高,参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的意识较强,农户居住相对集中,发展潜力较大,实施新农村建设有着较好的组织、思想、民情等基础。   

岩门村

  岩门村位于大楠溪上游,辖岩门、张福寺两个自然村,全村302户,总人口832人,2009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6万元,人均纯收入4693元。村内建有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休闲公园。近几年,通过百村整治、新农村建设,村内卫生整洁,路面硬化,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屿北村

  屿北村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的上游,隶属永嘉县岩坦镇,素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美誉。全村占地面积2.8平方公里,距县城60多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溪,自然环境十分清幽。屿北原名菰田,因村南有一座菰屿小山,宋朝时汪氏祖先从后棠湾移居菰屿小山之北,故更名“屿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屿北曾是0瓯北中心县委驻地。   屿北村历史悠久,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古即有“溪山小邹鲁”之美誉。汪氏一族先后出状元1名,进士8名,其中,南宋时期汪应辰、汪应龙兄弟及其儿子“一门三进士,父子两尚书”。文物古迹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祠、汪应辰墓,文物保护点昭福寺一处。此外,还有石拱桥、瓯北中心县委旧址、屿北宫等文物古迹。传统民间艺术有灯会、舞龙、摆看、定位等。还有酿酒、纺织、刺绣、水碓、油车、豆制品、素面、印染等传统作坊。   屿北村民具有强烈的保护意识,故完好地保存了村落传统格局和大量历史建筑。屿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化景观的杰出典范,也是楠溪江流域耕读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屿北作为一种宗族聚居的形式,村落布局据云源自北宋周敦颐《爱莲说》“濯清涟而不妖,出淤泥而不染”进行规划,村落平面呈莲花形,传统的“耕读”文化融合于建筑之中。在“莲花”中心,分布着翕和堂、茂秀堂、三进九名堂、阳和堂、乐德堂、钟寿堂等建筑,其外围建造了七座宗祠,分布在村落四周。护村墙和护村河绕村落一周,并在村的四周设门九处。整个村的地貌与建筑布局犹如荷花绽放,“后山面盆地”的地理环境决定了民居多坐西朝东,村内古建筑占现有民居建筑的 95%,现存建筑均为明、清及民国时期风格,建筑多三合院或四合院,平面呈一字形、口字形、日字形等多种形式,梁架采用抬梁式和穿斗式混合结构,屋顶为灰瓦悬山顶,建筑装饰朴素简洁。大量卵石、块石、条石应用于古建筑外墙、铺地、寨墙等。   2006年6月,屿北村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镇,并成为楠溪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2010年底,屿北村被正式评选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岩坦村

  岩坦村位于楠溪江中上游,南邻庙下,北与东岙村衔接,东邻坦一村,离县城53公里,紧邻诸永高速岩坦,41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723户,2194人,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农副产品有柑橘、板栗、柿子、大棚蔬菜,经济收入还有外出经商收入,耕地总面积494亩,粮食总产量378.77吨,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889万元,人均纯收入4566元。村内设有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眠牛山公园等设施。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村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坦一村

  坦一村位于楠溪江中上游,南邻庙下,北与东岙村衔接,西邻岩坦村,离县城53公里,离诸永高速岩坦出口1公里,41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捷。全村358户,1074人,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经济收入主要是外出经商收入,耕地总面积317亩,粮食总产量262.756吨,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50万元,人均纯收入4303元。村内设有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灯光篮球场等设施。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新农村建设取得可喜的成绩,村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溪一村

  溪一村总人口1645人,452户,17个村民小组,属溪口乡政府所在地。全村耕地面积308亩,林地4114亩,水面388亩,常年外出务工劳动力569人,0党员42人,.该村主要经济来源以种养业、来料加工、老务输出为主,2009年人均收入5750元。该村属古村落保护村,主要有省级文物保护点明文书院,县级文物保护点十八进士坟、李氏-屋、荷花塘等景点,开发旅游业是该村今后的主攻方向,该村交通便利,41省道贯穿村中,离诸永高速出口仅2公里   

林坑村

林坑村林坑村林坑村林坑村  林坑村地处楠溪江源头,始建于明朝,其毛氏祖先原籍江西吉安,为逃离战乱,背井离乡迁徙。发现此处景色奇丽,水草繁茂,气候宜人。于此安家,至今四十五代,七百余年。村内现有137户,418人,村民以农耕经济为主,兼营竹木,因竹木繁茂,三面环山,溪多谷深,交通闭塞,故称“林坑”。   2000年,广州画院一级画师赵瑞椿教授携学生来到林坑村,被林坑如诗如画的景色深深吸引,并报道了《永嘉古村处处画》新闻,引起了市县领导的高度重视。 2001年第十二届中国民居学术会议暨温州民居国际研讨会在林坑召开,国家建设部处事司司长李先逵教授对林坑自然与建筑和谐相融的山地型村落予以高度评价,挥笔写下“楠溪江畔多名胜,山居最好是林坑”。   2001年清华大学陈志华教授多次带学生前来考察研究,并亲自为林坑设计了《林坑古村落保护规划》和出版了《楠溪江上游古村落》一书,对古村的保护提出了宝贵意见。   省环保厅徐震厅长也多次来林坑视察并为林坑题词:“古村遗风,生态文明。” 林坑村先后荣获省级生态示范村、省级绿化示范村、省级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省级特色旅游村等荣誉称号,并被授予中国景观村落。   2001年9月2日,香港卫视中文台“寻找远去的家园”摄制组前来林坑进行航拍。该台副台长赵群力拍完林坑村景返航的途中,他驾驶的“小蜜蜂3C”超轻型飞机撞上高压电线而坠毁,不幸以身殉职。中国航拍第一人,著名航空摄影家,凤凰卫视(深圳)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赵群力先生将生命的轨迹永远定格在永嘉的青山秀水间。全国很多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这一事迹,2001年9月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赵群力以生命祭奠历史文明》一文,林坑这个小山村一下子沸腾起来。2002年,林坑村两委在林坑村成立了赵群力纪念馆。   林坑生态文明教育馆是县环保局创建的首个生态文明教育馆,馆内分生态建设、生态林坑、生态科普、低碳生活四大部分,系统全面地介绍我们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和环境威胁,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我们在生态建设中取得的成就和亮点,成为广大游客的绿色课堂。   

周卫村

  周卫村地处永嘉县西北山区,环境优美,全村总人口664人  

李庄村

  李庄村村容村貌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黄南乡受永嘉县管辖、紧挨南正村,张溪林坑村,霄岭村,佳溪村,天蓝水清,交通便利,人好,空气好   村内企业:铸铝制品厂,麻纺厂,家俱厂   主要农产品:草莓,山药,苹果,菠菜,辣椒,羽衣甘蓝,火龙果,生菜   村内资源:高岭岩,铁矾土,非晶铀矿,金,海泡石,锌   村里单位:李庄村广播站,李庄村民兵连   永嘉县黄南乡李庄村民委员会交通便利,我们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百姓和谐。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这里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热情欢迎各级领导前来指导。也欢迎社会各界前来投资兴业。   

岙头村

  岙头村位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楠溪江的上游,隶属永嘉县岩坦镇,全村占地面积2.8平方公里,距县城60多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溪,自然环境十分清幽。   历史悠久,文风鼎盛,人才辈出,自古即有“溪山小邹鲁”之美誉。一族先后出状元1名,进士8名,其中,南宋时期汪应辰、汪应龙兄弟及其儿子“一门三进士,父子两尚书”。文物古迹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尚书祠、汪应辰墓,文物保护点昭福寺一处。此外,还有石拱桥、等文物古迹。传统民间艺术有灯会、舞龙、摆看、定位等。还有酿酒、纺织、刺绣、水碓、油车、豆制品、素面、印染等传统作坊。   

道基村

  道基村(现属岩坦镇)位于永嘉北部与仙居县交接处的山谷盆地中,拥有耕地二百多亩,山场一万六千多亩,是全县山地面积最广阔的少数几个村庄之一。全村有120户人家,常住人口有460多人。村里垃圾中转站一个,垃圾桶20个,全村致力于村庄卫生整洁。村四周的山弯里镶嵌着星星点点如同蓝宝石般的古老山塘,较具规模的有36座,故有道基“三十六塘”之说。道基村的建村及千余年的发展历史颇具传奇色彩。唐肃宗至德元年(756),福建莆田籍林栩迁来永嘉鞍阳(今林坑半岭),二年后移至岭脚,建林家岙,即今林坑村。其后第六代领头人林文嘉发现道基这个地方山地广阔,宜垦宜居,便于后周世宗显德元年(954),率原居住林坑村的65户人家全部迁移到该地。他们选址于高山盆地一隅,建房定居,同时立即着手开垦村前成片的土地,种植水稻、番薯等粮食作物。林文嘉同时在村中种植枫香、柳杉、“山角”(当地村民称之为“山角”的树种,据县林业部门说,没有这种学名的植物——编者注)、红豆杉各9棵,其中部分树种至今仍存活着。村民林苍标特地带我们参观了村西南的“山角”群落,据说此树种在本省绝无仅有。   道基原本住着5户毛姓人家,是很久以前从江西迁入的。大批林姓人到来后,那些原住民因势单力薄,难免受到林姓人的排挤,便离开道基,迁往林姓人原来居住的地方,经过数个朝代的繁衍与发展,形成了如今的林坑村与上幽村。   林文嘉不久就发现,虽然道基山多地广,宜林宜耕,但由于水源不足,解决村前大片土地的灌溉问题成了当务之急。经深入调查、认真思考后,拟定了在周边的四条山垄各建9座山塘(水库)的方案,并得到全村人的积极支持,当年就修筑了一座中等大小的山塘。此后,村民充分利用冬闲时光,陆续不断地建成一座又一座山塘。经过整整30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如愿以偿。   道基村靠着41省道,山路蜿蜒曲折。2016年1月至2月,寒潮天气下,永嘉道基村成温州新“冷极”,永嘉道基村积雪超20厘米,可能是温州全市雪下最大的地方。   

分水村

  分水村基本概况   位于岩坦镇的南部,距溪口社区30公里的山区,山场广阔,土地肥厚,适于农业开发。现有杨梅基地、杏梅基地、红豆杉基地、稻田养鱼基地等农业综合开发基地有3处。   

西鸟头村

  西鸟头村概况   位于岩坦镇西北方向,距溪口社区16公里,紧挨陈龙村,山路弯曲,山高水清自然景色秀丽。环境优美,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水田面积209亩,山塘水库2处,盛产水稻、番薯、马铃薯,田鱼等等。   

前山村

  前山村位于岩坦镇的西面,东至溪口社区,南至南岸村,西至永坦村,北至北山村,共有自然村4个,分别是五棉地、大田坪、里湾、老屋低。   前山村全村面积约2404亩,其中水田140亩,旱地55亩,林地面积2000亩。前山水塘众多,有堂底塘、上圳塘、下圳塘、石染塘等,对农田的灌溉起保证作用,同时可以为今后的旅游开发或水产养殖发挥作用。   

三面山村

  三面山村位于大楠溪上游,全村82户,总人口276人,村内建有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休闲公园。近几年,通过百村整治、新农村建设,村内卫生整洁,路面硬化,村民居住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大岭村

  永嘉县岩坦大岭村民委员会希望在全体干部和全体人民共同努力下,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全面繁荣农村经济,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面走向小康社会,让村级经济再上新台阶,走向新篇章。  

水景村

  岩坦镇水景村位于我县北部山区,与四海山森林公园相邻,地处偏僻,全村108户,320人。  

垟降村

  垟降村地处永嘉县西北山区,环境优美,全村总人口1068人.  

石阵村

  岩坦镇石阵村位于永嘉县北部山区,属于张溪社区,下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村共有常住人口251户,962人。201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800元。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经商和务工,在家的劳动力主要从事杨桐培育和加工,现共有杨桐基地2400亩,产品主要出口日本等国家。  

金钟村

  金钟村地处永嘉县西北山区,环境优美,全村总人口1482人。  

八亩村

  八亩村地处永嘉县西北山区,环境优美,全村总人口1303人。  

山坑村

  山坑村位于大楠溪江畔,夹于两座青山之间,植被茂盛,人口1081人,300多户。山早村位于两山之间,这里曾是永嘉的交通要道,咽喉之地,当时舴艋舟承满载货物,都会经过于此,场面十分壮观。  

西山村

  西山村分散在14个自然村的71户305人顺利迁到了41省道旁的移民新村,并建起新房119间,成功实现了异地脱贫。  

鸟头村

  鸟头村是永嘉县岩坦镇管辖的行政村,地处楠溪江上游,距岩坦镇往西南方向约13公里处。总人口259人,84户。有3个村民小组。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村党总支下设有1个党支部,有11名正式党员。  

陈龙村

  陈龙村位于岩坦镇西面,四面环山,下有陈芝山、李山、坑口三个自然村。由于受地理位置影响,主要以种植业为收入来源。  

横路下村

  横路下村位于岩坦镇西面,由石染塘、双尖、猫耳雷、横路下四个自然村组成为行政村,距社区16公里,有8个村民小组,共150户559人,耕地面积162亩,林地面积4816.5亩,统管山、自留山、责任山有4445亩,农民收入主要是种植和林业。  

福山村

  福山村位于张溪社区北部山区,地处偏僻,全村120户,422人。  

刘山村

  几年来,刘山村以抓重点工程为突破口,着力抓好七大工程建设。1、生态效益农业示范工程;2、治理村庄“脏、乱、差”工程;3、建设村庄亮化、硬化工程;4、污水治理工程;5、土地整理工程;6、供水工程;7、生态移民工程。   目前,刘山村“布局优化、道路硬化、路灯亮化、四旁绿化、溪流净化、卫生洁化”的新农村已初具雏型。2007年,刘山村被列入市级生态村创建,创建市级生态村自然地提上了村党支部的议事日程。年初村两委制定生态村创建计划,成立生态村创建领导小组,顺利开展各项生态建设项目:通过广播、印发环保宣传资料分发到户等形式,首先在村里形成良好的环保氛围;组织村民多次对村内水塘、垃圾死角进行全方位的大清扫;在村内设置环保垃圾箱、环保宣传牌;确定全村现有生态示范户70户,文明户47户,卫生先进户40户,,共147户,占全村总农户的31%,于2007年12月顺利通过乡政府验收;动员村民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使用环保化肥,低毒低残留农药;同时村集体在经济紧缺的情况下,仍然全年花资金雇保洁员打扫卫生。一年来,为改善村容村貌,使村民有一个完善的农业水利设施、绿化美化的村容村貌,刘山村党支部以生态村的要求建设村的容貌。通过一年的努力,刘山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环保意识大大加强。  

叶坑村

  永嘉县岩坦镇叶坑村交通便利,我们这里物产丰富,人杰地灵,百姓和谐。在上级部门的关怀下,这里干群关系融洽,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江建国热情欢迎各级领导前来指导。也欢迎社会各界前来投资兴业。  


垟降村特产大全




垟降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