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温州 >> 平阳县 >> 鳌江镇 >> 古鳌村

古鳌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古鳌村谷歌卫星地图)


古鳌村简介

  古鳌村位于鳌江镇城区,属城中村。全村共有12个生产队,575户,2330人(其中:非产户1102人)。拥有耕地面积920亩(其中:已征用850亩)。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326101 325401 -- 查看 古鳌村谷歌卫星地图

古鳌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古鳌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古鳌社区

  古鳌社区成立于2011年5月,东起兴鳌东路。西至江滨堤,南接南门江口,北临新河路五交桥,总面积约为2.8平方公里,总户数16225户,常住人口50115人,户籍人口38525人。社区现有五大中心,两个警务室,正式工作人员13名,协管员25名。   古鳌社区是镇委、镇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完成镇党委、镇政府的中心工作任务;指导所辖各村、居开展工作、组织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抓好自身建设,对所辖村居的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讨论组织实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各项具体工作,讨论决定辖区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协调处理辖区内重大事务和重点项目建设,审核把关所辖村居的重大事项;管理辖区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维护杜会治安。   

梅源社区

  梅源社区原是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辖乡,地处平阳县中北部山区,是抗日战争时期革命老区乡,总面积26.3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总人口14020人(2005年)。2011年,撤销钱仓镇、南麂镇、西湾乡、梅溪乡、梅源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鳌江镇。   成就及荣誉   改革开放以来,梅源乡遵循“强基础、优结构、靠科技、搞综合、创特色”的经济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两大扰势,推动了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协调的发展。2001年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26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2362元。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为山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后盾。水利、交通、信息、文化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梅源乡第一期小流域治理工程完工,基本确保梅源乡人民生活生产安全和农业灌溉的需要。钱梅公路、双曹公路的通车,使梅源成为相连瑞安,南接钱仓的枢纽,各村也形成了机耕路交通网络。广播、有线电视、移动电话基站相继开通,梅源文化活动中心的开工改变了信息闭塞的局面,满足了广大农民的文化生活需要。温州财税希望小学、职业中学、梅源乡文技校、岭根小学的竣工使用,使梅源教育事业呈现勃勃生机。农业综合开发日渐成形,为山区经济的发展找到了有效途径。各村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以创特色、优结构,兴起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的农业综合开发热潮。建立了杨梅、马蹄笋、蔬菜、童子鸡、早香茶、雷竹、长毛兔等十多个成型或半成型基地。并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格局。种植业、养殖业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科技兴农成效的突出,为山区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乡政府依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思想,加大科技兴农力度,提高农业经济的科技含量,科技为生产力、着力培养农业经济的增长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额达72.36%。并呈递增趋势。1998年,梅源乡成为全县首个市级科普文明示范点,并荣获“县科技工作先进乡”光荣称号。   工业发展   2000年以来,乡党委政府非常重视发展工业,按“以工富乡”思路,努力优化发展环境,积极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做好招商引资,吸引县外企业来该乡办厂兴业,大力发展工业。2002年来该乡先后引进了温州新型墙体材料有限公司、解元采石场、兴梅电声配件厂、岩孔华能水电厂等多家企业。   生态经济   全面实施创建“生态示范乡”发展战略,努力发展生态经济,逐步增强该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劲。立足该乡实际,遵循发展规律,着眼于长远,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进行生态示范乡的发展规划,2003年委托平阳县测绘大会做好梅源、三元、山平田等平原中心村建设,委托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制好梅源生态示范乡的发展规划、生态生物园暨国内部分大学生实习基地规划、梅源乡岭根生态村,梅源岭根峡谷生物资源当地调查于2003年6月14日在温州通过专家论证,并做好生态示范乡创建申报立项工作,于2003年8月被县环保局列为首批创建生态示范乡的乡镇。2004年4月27日,温州生态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温州召开平阳县梅源生态乡建设规划论证会,该乡成为平阳县首个通过专家论证的乡镇。以温州市工科院为投资主体的温州市工业科学院生物资源基地,其占地面积3000亩,控制用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3000多万元,计划3年对外开放,5年完成,是生态示范乡建设的核心项目,已有中科院院士李启虎、温州师范学院、山西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教授和学生来该基地进行考察研究和采集标本。该基地的子项目有国家一二级保护的濒危珍稀植物园、国家级蕨类植物园、世界级濒危鸟类为主体的动物园、香鱼垂钓基地、动植物标本楼等,将是该乡生态旅游业发展的一个主要项目。[3]   地理环境   由国家环保组织评选公布了第七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名单,其中平阳县梅源乡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称号。近日,笔者踏上了梅源这片土地,绿色美景一睹方快。梅源乡,一个既有“美”又有“缘”的宁静之乡。乡里有个岭根村,以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持之以恒的生态建设闻名。走在岭根村宽敞的水泥路上,深吸一口气,清新的空气沁人心脾。放眼望去,一栋栋色彩淡雅、样式别致的小楼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大部分房子的屋顶都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在川流不息的梅源段溪流,我们看到鱼儿尽情畅游,岸边绿化更加翠绿可人。“无都市之喧嚣,无尘世之烦扰”。在这个偏僻的乡村,角角落落里都是那么的井然有序。“村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用上了清洁卫生的水,生活垃圾日清日运,以公厕代替了露天坑……这一切大家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当地村民黄加良笑着说:“环境好了,每个人都格外舒心,每年盛夏时节,有不少游客从周边赶来避暑纳凉,图的就是这里原始森林的好环境和好空气。   值得一提的是,梅源乡别具一格的生态创建模式。梅源乡党委委员蔡文节介绍:“我们这里不搞大面积的拆迁和建设,当初是先邀请浙江大学生命科学院、温州市工业科学研究院的专家前来进行生物资源调查摸底,搞清区域内的生态环境和动植物种类,再制定可行方案进行开发,避免给生态环境带来破坏,还动植物一个舒适、宁静的家园。现在,梅源上乘的生态环境名声在外,很多大学生把这里当成了实践和写生的风水宝地。”调查表明,岭根峡谷生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种子植物105科、204属、428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5属、5种,被子植物101科、299属、423种;蕨类植物17科,22属、28种。该区有国家重点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香樟等,还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松雀鹰、褐翅鸦鹃等7种;另外,还有多种省级保护的动植物资源。这些都为下一步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基础和条件。处处和谐、村村优美。努力创建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的全国环境优美乡,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促进村民创收致富,全乡上下努力打拼五年,使梅源在社会经济和生态建设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青山如画,碧水绕村,走进岭根村,就像走进一卷美妙的山水画。   

钱仓社区

  钱仓位于浙江省平阳县南雁荡风景区南大门,全镇总面积15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近1.8万人口,是座历史文化积淀较深厚的浙南古镇。五代时已称钱仓。清乾隆《平阳县志·古迹志》记载:钱仓“以石罅中有钱流出,故名;一云,吴越钱王游此。”宋及清初,曾名前仓。北宋时即为温州四大镇之一,建镇历史远早于鳌江镇。清乾隆时,改为钱仓。   基本概况钱仓地处鳌江流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104国道贯穿境内长达5.3公里。沿江海岸线长9.29公里,沿线建有钱仓等三大码头,并有龙港、岱口大桥通往镇区。水陆交通便捷。钱仓虽是座小镇,但历史悠久。古时设有城堡,商业繁荣,酒店、客栈鳞次栉比,百姓生活富庶,相传“钱仓”是因此而得名的,著名的“金钱会”起义即起源于此。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古镇依然保存着谆朴的民风。如今,走在老街的路上,游人们除从仅存的具有浙南水乡特色的民居处还能隐约地感受到古镇当年繁华的景象外,古镇更多地则是被现代文明的喧嚣所取代。古镇钱仓倚山濒水,风光旖旎,属温州市级南雁门风景区,境内有省、县重点保护文物多处,有北宋双塔、“金钱会”起义遗址、摇动岩、龙虎岩、罗汉洞、城隍道院、碧泉寺等风光浏览景点和名胜古迹。2011年,撤销钱仓镇、南麂镇、西湾乡、梅溪乡、梅源乡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鳌江镇。   区位优势钱仓地处鳌江流域,地理位置得天独厚,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在建的温福铁路贯穿境内,57省道开口于钱仓东江村。沿江海岸线长9.29公里,沿线建有钱仓等三大码头,与鳌江南岸相接的有龙港和岱口大桥,水陆交通便捷,是将来鳌江流域中心城市的后花园。   工业资源钱仓现有世界明胶巨头法国罗塞洛、德国嘉利达明胶有限公司2家企业,拥有国内最先进的明胶生产设备,是全国最大的高科技含量的明胶生产基地。较有规模的产业有外贸出口服装、五金电器、玻璃纤维、制革、化工、酿造等。拥有较成形的陶瓷交易市场和煤炭交易市场。钱仓镇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2005年成功地引进了浙江万盛、温州金汇、上海沪泰、温州帕斯特等四家产值超亿元的大企业,工业经济整体质量明显提高,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农业资源钱仓内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葡萄、杨梅、花卉,主要畜牧业品种为肉鸽、生猪、群鸡、群鸭。著名土特产品:早蚕豆。当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食后对钱仓的早蚕豆赞不绝口。   旅游资源钱仓是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镇。古时设有城堡,商业繁荣,酒店、客栈鳞次栉比,百姓生活富庶,相传“钱仓”是因此而得名的,著名的“金钱会”起义即起源于此。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古镇依然保存着淳朴的民风。如今,走在老街的路上,游人们还能隐约地感受到古镇当年繁华的景象。境内有省、县重点保护文物多处,有北宋双塔、“金钱会”起义遗址、摇动岩、龙虎岩、罗汉洞、城隍道院、碧泉寺等风光浏览景点和名胜古迹。“钱仓就像年岁的老人一样,他叹一声都是一段故事,你每接近他时,走一步都有文物给踩出来……”。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前来旅游观光。   

西塘社区

  西塘社区位于平阳县东部,距县城4.5公里。社区办公楼驻地塘边,东连务垟社区,东南接种玉村,南与雁门社区交界,西和梅溪社区、塘川社区接壤,北与水亭社区、城西社区毗邻。面积19.075平方公里,由荆溪、三永、新明、枫林、玉莲、珍岙、西塘、环溪、下河9个行政村组成,175个村民小组,共5283户,19092人,常住人口数17072人,外来人口数2350。   因地处西塘河两侧,故名西塘。此处清属慕贤西乡。民国十四年(1925年)前后隶小南乡,后建立西塘乡,隶小南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因小南区联办处撤销成立鳌江区,西塘乡隶鳌江区,1958年为西塘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西塘乡,隶属鳌江区,1992年6月,西塘乡并入务垟乡,直属平阳县政府,2005年6月撤务垟乡,分为务垟办事处、西塘办事处,归属鳌江镇至今,辖19个行政村,经2005年并村后,辖9个行政村,2012年更名为西塘社区。   西塘社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为山区,东南为平原,中间为丘陵地区,呈狭长形。西部高山顶海拔623.4米,两条溪流分别从西北流向大岙,汇合注入西塘河。西塘河东西走向,横穿而过,灌溉方便,气候温暖,雨水充足,宜种植水稻、蔬菜和果树等作物。   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面积6042亩,以种植水稻、甘薯为主,兼种林、茶、果、竹、蔬菜等。解放初,粮食平均亩产量175公斤,2012年增至394公斤,年总产量2383吨。   解放初西塘社区仅有中心小学1所,村小2所,教师11人,学生200人。现有鳌江八中、新鳌高中等中学2所,鳌江第十三小学1所,童之梦幼儿园、食品城幼儿园、小童星幼儿园等幼儿园3所,教职工达281人,共有学生4800余名。设有14个老年活动中心,村级图书馆3个,社区图书馆1个,共有藏书6700余册。   西塘社区作为镇委、镇政府的派出机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执行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工作任务;指导所辖各村开展工作,组织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兴办相关的社区服务事业,为社区群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服务;抓好自身建设,对所辖村的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讨论组织实施城乡统筹综合改革各项具体工作,讨论决定辖区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协调处理辖区内重大事务和重点项目建设,审核把关所辖村的重大事项;管理辖区内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治安。   近年来,西塘社区以五大中心为契机,创建幸福社区。西塘社区设有便民服务中心、综治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计生卫生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五大中心。   便民服务中心大厅,位于新办公楼一楼,设有民政事务窗口、劳动保障窗口、综合治理(新居民服务)窗口、计生卫生窗口、党员服务窗口,实行AB岗工作制度。为村民提供党员组织关系接收、党员组织关系介绍信、一孩生殖健康服务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等直接办理事项;流动党员证办理、申请再生育、特殊情况生育办理、申请病残儿童鉴定办理、医疗救助、门牌证办理、残疾人证办理、残疾人托养等代办事项。   综治服务中心,位于新办公楼二楼右一右二办公室,组织开展综治“网格化”管理,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治安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加强归正人员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吸毒人员等重点人员的帮教管控;加强对社区闲散青少年、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青少年群体的教育、服务、救助和管理;大力推进各类平安创建和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平安建设知晓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平安建设群众参与度;协同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反-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法律援助、新居民服务管理、安全生产监管等平安建设相关工作。   文体活动中心,位于社区前办公楼活动区,配有乒乓球、棋牌室、台球、健身等服务器材。办公楼后楼二楼小型会议室设党员活动室、三楼大型会议室(多功能多媒体室)设志愿者学堂、社区学校、市民学校、法制学校、科普学校、党员之家、妇女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民兵青年之家、志愿者服务站、党员远程教育、残疾人活动室、再就业培训基地、图书阅览室等内容。充分利用活动中心的文体设施,定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在多功能室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形势任务教育。   计生卫生服务中心,位于西塘社区卫生所,建立流动人口计生宣传、教育、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建立一人一档的管理服务档案,实行流入人口与本地职工、村民同培训、同管理、同服务,真心诚意为广大外来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提高群众实行计划生育自觉性,使流动人口的计生管理走向良性循环,为全面建设幸福社区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位于荆溪村塘底地段,原上殿庙内,占地面积1500㎡,坐西朝南,背靠寨头山连接鲤鱼山,西南是荆溪山,绿化花盛景一人,青山苍翠,神清气爽,离居家养老中心80米处为荆溪村公寓,居住老人200多位,过着群体快乐晚年生活,距养老服务照料中心500米是鳌江火车站,便捷的交通,通往全国各地,公交车直通平阳县城及鳌江中心、瓯南大桥。提供日间照料、心理疏导、康复训练、医疗保健、阅览、助餐等多项服务。  

墨城社区

  墨城旁山临海,俯瞰东海,山俊水秀,独具风光,地肥物丰,资源丰富——百年传统的大坪早香茶,据专家鉴   定,可与龙井媲美,闻名全国,现已发展种植2000多亩,初具基地规模;大坪山“番薯藻”,色味俱佳,深受市民喜爱;吴兰山盘菜,状如银盘,色白味甘,是一道名副其实的经济佳肴;龙潭雪梨,美味独具,久负盛名;墨城“沙瓜”(西瓜),甘美爽口,远近闻名;海城野外俱乐部,集美食、娱乐、训练基地为一体,至此一游,居高临风、望江眺远、心旷神怡;南园天然游泳池,水碧景幽,别具一格;龙潭风景区正在开发之中,具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半天山巍然矗立境中,海拔628米,是鳌江镇最高点;温州市临港工业基地平阳县墨城临港工业小区在我办安家落户,将为鳌江镇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墨西万亩海涂围垦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已在施工设计之中的甬台温高速辅线,穿境而行,且出口就在本办中心地带;60米宽的疏港大道,将把火车站和欧南大桥与本办的高速出口连通……墨城的未来充满希望,充满生机。墨城总体还是贫困的,山区资源开发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下山移民安置建设,村民危旧房改造,发展二三产业,拓宽村民就近就业等问题急需解决。总之,作为“鳌江后花园”的墨城,生机无限,潜力更待挖掘。   

塘川社区

  塘川社区由原来塘川和垂杨两乡撤并而成,位于鳌江镇西面,东临雁门社区徐家站和山外村,南与“中国农民城”——龙港镇隔江相望,西临钱仓社区,北临西塘社区和梅溪社区。总面积2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635亩,山地面积19034亩。常住人口26363人,2012年度农民人均收入16318元。社区现有工作人员23人,(事业编制11名,公务员3名,禁毒社工2名、计生协管员3人,流动人口协管员4名)。社区现有12个行政村,党员531名,其中解放前入党的老党员2名(塘北村2名)。   塘川人杰地灵、风景旖旎。有闻名遐迩的龙山叠翠、铁狮遗像、石壁飞潮、箭岭含辉、天池浴凤、石佛仙踪、罗峰插汉、月屿啼乌等塘川八景。优美的罗洋山水库、悠久的历史古迹和动听的传说吸引四方游客慕名而来。塘川橄榄、盘菜、杨梅远近闻名。   塘川交通便利,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贯穿而过,紧靠鳌江火车站。高速出口和鳌江二桥在计划中,鳌江镇全力推进城西片开发建设,以江滨路、兴鳌西路、园林西路、二桥路等构建“三纵一横”交通网建设为龙头,带动城西片“三拆一改”工作。贵德安置小区、钢铁市场、小微企业园等项目正在抓紧实施中,塘川是投资兴业和旅游休闲的理想之处。   

下厂社区

  下厂位于平阳县鳌江镇东南部,1961年称下厂公社,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下厂乡,隶鳌江区,1992年改称下厂办事处,2003年河口办事处和下厂办事处合并,称下厂办事处,2012年实施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后称“下厂社区”。   本区域东邻墨城社区,南至鳌江港口,西邻古鳌社区,北邻务洋社区。总人口20360人,总户数5814户,耕地面积7989亩,人均收入11016元。社区下辖12个行政村,即:下程村、和家村、平河村、天源村、下厂村、五板桥村、下垟埠新桥村、后半厂村、郑家墩村、河滨村、塘外村、阳屿村。有13个党支部,共有党员637名。现辖区内有160多家企业,主要支柱产业有:化工业、养殖业、渔业、机械业等。   

务垟社区

     务垟位于平阳县东部,距县城4千米。务垟清属慕贤东乡,民国14年(1925年)前后属小南乡,后划部分村庄成为雾垟乡,隶小南区。民国29年(1940年)属鳌江区,1958年为鳌江人民公社雾垟管理区。1961年,设立雾垟人民公社,为书写方便,又将“雾垟”写作“务垟”,1984年政社分设时,改称务垟乡,隶鳌江区。1992年,经撤扩并,原属鳌江区的西塘乡并入务垟乡,直属县管,2000年5月,务垟乡撤销,其辖区并入鳌江镇,分设务垟办事处和西塘办事处。2012年实施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后称“务垟社区”。   鳌江镇务垟社区位于鳌江镇北部,总面积6平方公里,总人口12803人(其中户籍人口:9719),总户数4081,东与鳌江镇下厂、墨城社区接壤,西至西塘、雁门社区接邻,南至鳌江镇区,北至昆阳镇。下辖7个行政村,即:务垟村、厚垟村、塘下村、荷莲村、岳巢村、友谊村、福山村等。有18个党组织,共计574名党员。务垟社区现在工作人员23,其中正式编制人员12名,协管员11。现辖区有130多家企业,主要支柱产业有:金融机具业、纸箱包装业等。曾获得省级便民服务中心、县级优秀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雁门社区

  雁门社区是个平原地区,无山林面积,原有耕地面积720亩,现已基本被开发征完无耕地面积,在雁门村码头运输、农村交通十分便捷,基本属于硬化道路,全村实行五通即:通电、通水、通电话、通闭路电视和通网络宽带。   

梅溪社区

     梅溪社区位于平阳县中部,东与昆阳镇相连,西南与萧江桃源、麻步接壤,西北邻梅源社区,北与瑞安市曹村镇毗邻,土地面积26.3平方千米。是温州地区最大的蛋鸽、肉鸽养殖基地。梅溪社区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曾是“温州市级生态乡”,“省级体育强乡”,森林覆盖率达到70%,以鳌江支流梅溪流贯全境得名,风景秀丽,历史上曾有“梅溪八景”风光。   【居民】2013年,总人口15200人,非农业人口1519人,人口密度570.6人/平方千米。年末总户数5074户。外来人口193人,外出人口3903人;农村实有劳动力8727人。   【农业】2011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841万元,其中农业产值3184万元,林业产值342万元,牧业产值8315万元。农作物播种面积662公顷,其中粮食作物面积444公顷,总产量3054.5吨。农民人均收入6356元,同比增长12%。   是年,梅溪以蛋鸽、土鸡、生猪、黄牛、茶叶和杨梅等种养殖业为主要特色的农业经济不断发展。新增县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星亮鸽业有限公司投资200多万元扩建厂房4000多平方米,被评为浙江省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温州市首届农业龙头企业十大商标创牌先锋。科达养猪经济合作社投资760多万元建设占地面积18.7亩的生猪养殖技术开发基地,年生猪出栏量达到8000头以上。佳茂禽业专业合作社获得浙江省百强专业合作社、浙江省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称号。友兴杨梅专业合作社、吉隆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得温州市示范性专业合作社称号。万安养鸽专业合作社获得平阳县农业星火科技示范基地称号。   【工业】2011年,梅溪工业收入9146万元。工业税收100多万元。平阳千盛塑料工艺厂、平阳信发服装厂等工业企业生产引进新技术,采用新工艺,规模不断的扩大。   【基础设施建设】总里程6.3公里的溪头村至安基、章垟通村公路2012年完工;包岙内村至溪头村的联网公路建设2013年完工,书阁梅里联网公路完成路基部分工程,路面硬化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梅溪大桥、电管站拓宽工程相继于2012年完工。峡坑水库保安工程于2012年完工;十个行政村千万农民安全饮用水工程于2012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梅溪三期小流域治理工程已完工,包岙村、凤尾山村通过市级生态村验收,山碧村申报创建创建省十百工程,梅溪凤岙片粮食功能区已完工,包岙内、清桥村粮食功能区均已开工建设,万安村小流域治理工程已开工建设,溪头村垃圾中转站建设完成,梅溪避灾和下山移民安置点建设进入前期阶段,进行图纸测绘设计,即将开工建设。梅里山碧联网公路即将提上议事日程。   【其他社会事业】2013年,累计发放各类民政资金227万元。完成下山移民分散安置30户,116人,补助64.96万元。梅溪共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3244人,就医结报四百多人;   【区划】2011年,梅溪乡并入鳌江镇,辖10个建制村。电话:0577—63050522,邮编:325411。   10个建制村:溪头村、万安村、联丰村、凤岙村、凤尾山村、包岙内村、书阁村、山碧村、梅里村、清桥村。   13个支部:溪头村共4个(溪头村溪头、安基、章垟、藤坪)、万安村、联丰村、凤岙村、凤尾山村、包岙内村、书阁村、山碧村、梅里村、清桥村。   14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溪头村共4个(溪头村溪头、安基、章垟、藤坪)、万安村、联丰村、凤岙村、凤尾山村、包岙内村、书阁村、山碧村、梅里村、清桥村共2个(清桥村清桥、双岙)。   

务垟村

  平阳县鳌江镇务垟村位于104国道两侧,由周家宕、长山和移民点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11个村民小组,578户,1033口人,各类工业企业40家,水田面积387亩。2008年村集体收入48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本村四周临国道、省道,交通便利、工农业基础条件优良。在工业方面,主要从事纸箱、编织袋生产;在农业方面,则是以水稻、蔬菜种植为主。   

荷莲村

  平阳县鳌江镇荷莲村地处鳌江至平阳104国道中段北侧,本村地域总面积780亩,其中耕地面积350亩,山地面积160亩;户数468户,总人口为2065人,其中户籍人口870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环境水秀风光。   

西塘村

  西塘村地处鳌江镇西塘办事处中心位置,南隔西塘河流与玉莲村相邻;东北连着环溪村;西面与荆溪村交界。   全村共有土地面积641亩,其中耕地571亩,园地70亩。由三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4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全村户籍住户数为303户,户籍人口数1118人,其中外出村民22人。常住户数为583户,常住人口1959人,其中外来人口711人。全村共有从业人员1322人,其中从事二三产业人员869人。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816元.。   

玉莲村

  玉莲村地处下河段104国道两旁,到敖江镇和县城交通极为便利,有着明显的地理优势。玉莲村由辽后、前河、上宅、底宅、木桥等五个自然村组成,总面积1平方千米,耕地面积260亩。全村626户,本村常住人口400多户,18周岁以上村民1318人,外出村民33人,共计1580人。村民人均收入9880元,村集体收入18万元,党员总数42人,流动党员2人,老党员13人,困难户15人,低保户2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326人,帮教率100%,育龄妇女537余人,违法生育人数1人,参加老年人协会160余人。   

环溪村

  环溪村位于104国道北首,甬台温高速南侧,温福铁路边围,座落地址:东邻友谊村和鸽巢河相隔,南邻荷莲村,西邻西塘村和火车站场,北靠环溪山,陈岙公路和溪流相并经过村南北而分隔成两自然村,村内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山上还有一座老水库。   环溪村于2006年上半年由原河东山村和原环溪村撤并的村庄。全村有水田607亩,园地49亩,山林1132亩,2个自然村组成,15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25人。2008年未全村户籍数333户,本村在册户籍人口数1234人,其中外出村民29人,60岁以上老人128人,18岁以下327人,外村常住人口102人,全村从业人员716人。村民人均收入9432元。全村现有党员30名,老党员7名,外出党员1名,村两委干部数10名。   经过多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现有村办公楼建筑面积240m2,两个自然村各有一个老人活动中心,全村居民住户已全部通电,基本安装固定电话和有线电视,水泥路贯穿全村。2008年全村自筹资金150万投入居民生活饮水工程建设,基本解决居民饮用水问题。   村内设有一个卫生室,并有一名执业医师负责公共卫生建设以及防疫工作,2009年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955人。   全村种植专业户1户,养殖专业户2户。   

枫林村

  枫林村地处鳌江镇西部最高山区,西与梅溪乡相邻,北和昆阳镇庆丰村接境,西南连接塘川办罗垟村,南至鳌江镇珍岙村。   是一个由枫林自然村、三联自然村和少垟自然村组成的,拥有1999人口的行政村。   一、基本情况   枫林村现有农户575户,总人口1999人,劳动力1419人,全村总面积6563亩,耕地699亩,园地382亩,林地5382亩。2008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728元。但是同时因为-,病灾等原因,存在着156户贫困户。   道路实施,桥梁等基础实施较为完善,康庄公路贯穿整个村,但是也存在很多泥路为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不便。水电基本安装到所有农户,农民的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有力的保障。   村里拥有标准健身场所一座,老年活动中心,农民的精神生活也能够得到基本满足。   二、产业特色   枫林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因为思想方面,资金,出路等原因,没有成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基本没有形成有效的经济植物的种植。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与水稻的种植。村里的大多数青壮年以外出务工为主,这同时也是很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   

下埕村

  鳌江镇下埕村位于鳌江镇中心区域市府路、新鳌路和胜利路的交汇处,即瓯南大桥的北面。全村占地面积1098.5亩,拥有耕地面积949.15亩,由30个村民小组,12个大队组成,共1680多人,主要以从事农业、商业、服务业为主,2008年全村人年均收入达7000元。下埕村设党支部1个,共41人,其中预备党员4名;设村委会一个,由8名平均年龄为40岁的团结、上进的村级优秀骨干组成;同时配有共青团、老人协会、妇代会等社团组织,共同开展村务工作。  

岳巢村

  岳巢村分别有东垟、西垟与水井垟三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约为2600人,户数达450户,共有16个村民小组,党员37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约850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549元,与上年净增900元。   岳巢村隶属于平阳县鳌江镇务垟办事处,其地理位置优越,南与昆鳌大道接壤,北至104国道线,东与厚垟村相接,西与藕莲村、荷莲村毗邻。岳巢村南北有一条鸽巢路(宽有50米)贯穿全村直至昆敖大道,东西有环城路贯通,交通非常便捷。岳巢村距鳌江镇镇中心约为5公里,距平阳县县城约为5公里,成为昆鳌组合城市的中心位置。全村分别有东垟、西垟与水井垟三个自然村组成,总人口约为2600人,户数达450户,共有16个村民小组,党员37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约850亩,本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为副的村。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549元,与上年净增900元。此外,贯穿岳巢村的鸽巢河,系鳌江镇第一大河,历史上每逢端午节之际,大河两岸可以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观看为期三天的划龙舟盛事。大河北首建有塘河石桥一座,该桥富有“六水冲桥”美誉之称,故称人杰地灵。   

东河村

  鳌江镇东河村位于鳌江镇东侧,东临海关路,南与吉祥路毗邻,北至兴鳌中路,西至河滨路,兴鳌东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捷。村庄占地面积0.9平方公里,全村420户1200余人,外来人口约450余人,村办的上海融正电子设备厂及机械制造、水产加工等企业共有4500多平方米标准厂房,3000多平方米的简易厂房,从业人数达200余人。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后,返回20余亩地正在规划设计阶段,村民人均年收入为8127元。   地处HG东侧的锦河公寓联建房39000余平方米已竣工交付使用,上东河自然村的老村改造纳入“十.白”工程目前已经启动,届时将有效地改变村容村貌,达到环境优美之目的,村绿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同时为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先后开辟了三处场地作为村民们休闲娱乐场所,计面积400余平方米,购置健身器材一套,供男女老少锻炼身体。东河村人文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安定团结。建于清道年间的占地2000余平方米的古民居保存较为完整,成为附近人们经常参观的景点之一。  

孙家垟村

  孙家垟村位于鳌江镇东侧,东临务垟乡,西依鳌江府前路,南靠兰田村,北与藕莲村相接。是一个交通十分便利的村庄。   孙家垟村很小,不仅区域面积小,而且人口稀少。全村现有人口193户728人,其中外来人口34户151人。村现有党员23人,70岁以上老人44人,最年长的蔡香兰老人今年已93高寿,村区域面积383亩,近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下,经过全体干部的共同努力,全村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好局面。2008年人均年收入9670元。  

塘下村

  鳌江镇塘下村位于务垟办事处东首,紧挨昆鳌大道沿线,属平鳌之中心地段,依山傍水。全村共有5个自然村,分别为岩头、上桥头、塘下、岙底、上丰山,有住户508户(包括外来户50多户),有村民1968人,人均收入8000多元。总房屋628间,建筑面积53687.76m2,宅基前后杂地面积30290.68m2,村民自留地、杂地等面积47915m2,村民集体公用建筑占地面积(寺、庙、办公楼、老人亭、道路等)25915m2,总共面积157808.44m2。农户共承包责任田842.341亩,已被国家征用部分土地,不但拥有丰富的山林地501亩(大部分已育林)和常年流水不断的三条大溪流,保障村民饮水供给。而且有3公里长,交通方便的康庄公路(2003年兴建),和几千米长塘河,是自古以来平鳌水路交通要道,真是生态环境良好的好地方。   

厚垟村

  厚垟村位于昆鳌大道中间地域,东与岳巢村、西与昆阳镇城南办事处、南与塘下村相邻,昆鳌大道贯穿而过。现有土地面积887.6亩(其中水田819.6亩,旱地58亩),总户数370户,总人口1493人,人均收入10851元,村两委成员7人(支委3人、村委4人),党员41名,村民代表47人,低保4户,孤老3人,残疾2人,-定补8人,企业10家。   厚垟村与联南村、珍岙村、枫林村、环溪村、玉莲村、西塘村、荷莲村、务垟村、岳巢村、塘下村、孙家垟村、高垟村、东河村、垂杨村、贵德村、埭头村、旺厂村、罗垟村、五板桥村、后半厂村、城北村、阳屿村、下厂村、龙山村、友谊村、塘东村、塘中村、荆溪村、塘西村、塘北村、福山村、横店村、新明村、下埕村、古鳌村、海城村、雁门村、山外村、西桥村、徐家站村、三大厂村、蓝田村、藕莲村、横河村、种玉村、柳王村、三永村、解元村、方家村、东洋村、包田村、古敖村、孙岙村、山平田村、和家村、平河村、郑家墩村、塘外村、梅源村、梅里村、苏岭村、古鳌社区、雁门社区、务垟社区、下厂社区、塘川社区、墨城社区、西塘社区、钱仓社区、梅源社区、下河村、七星村、梅溪社区、新城村、东城村、联城村、下洋埠新桥村、河滨村、章公尖村、赤溪村、重阳村、岭根村、前进村、顺利村、钱仓村、三元村、包岙内村、溪头村、联丰村、清桥村、凤岙村、山碧村、万安村、凤尾山村、天源村、风岩村相邻。  

高垟村

  高垟村位于鳌江镇塘川办事处,高速公路西北面,塘西村和联南村的中心处。全村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300多人。拥有耕地面积457亩,经济林100多亩,从事农业、经商、务工等为收入来源。  

柳王村

  柳王村位于鳌江镇城市发展中心村,东临柳下路,西至果市街,北以柳滨路为界,南毗邻鳌江镇第一小学,兴鳌东路和兴鳌中路穿村而过,鳌江镇的象征性建筑——明珠广场位于柳王村中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村庄面积0.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30户,村民812人,常驻外来人口约806人。村集体年收入12万元左右,村民人均收入9800元。  

垂杨村

  垂杨村位于鳌江镇西南部,因早年垂柳茂盛而得名。是鳌江镇塘川办事处所在地,由垂杨和金星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面积为1.2平方公里,其中水田643亩,旱地20亩,山林418亩。全村总人口1976人,有党员55名,预备党员4名。   垂杨村地处垂塘公路出口,104国道和新建温福铁路穿村而过,鳌江十小座落村中心,距鳌江港3公里,距平阳火车站3公里,距“同三”高速萧江出口约11公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为垂杨创造了独特的创业环境。现有温州益坤电器有限公司、温州雅图印刷有限公司、平阳忠杰包装有限公司、平阳金利电子有限公司、平阳县嘉达塑业加工厂、平阳永通明胶设备厂、垂杨变电所、瓯南燃气有限公司、平阳县宏富塑编厂等十多家知名企业。   垂杨山山势平坦,风景优美,与附近的荆山、青山、龙山、及塘川山合称南雁之门。有秀丽奇岩,有涓涓小溪,有亭阁庙宇,有奇峰陡壁,引得无数游人流连忘返。垂兴寺历史悠久,国家重点保护文物“浙南石棚墓群”在垂兴寺后山坪处,更有“风门亭”“香港亭”“澳门亭”点缀其中,犹如人间仙山。   

徐家站村

  鳌江镇徐家站村位于鳌江镇兴鳌西路,鳌江镇西大门。是我们鳌江高档住宅、文化教育密集地,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村庄面积0.7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438户,1686人,人均收入8200元,常住外来人口约600人。辖区内有鳌江消防中队、平阳体育馆、浙鳌高中、育英学校、平阳职教中心、平阳第二水厂、平阳石辊厂等,是我们住宅、休闲、文化教育的理想住宅区。   近两年来,徐家站村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积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努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改善村庄居住环境,提高村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及村庄整治建设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先后创建了文苑小区、玫瑰丽园等高档住宅区,解决了村民住宅问题。投资建设了3800多平方米61套的老人公寓(洋河乐园),及时解决了老年人的住房问题。  

贵德村

  贵德村系塘川办事处,东至徐家站,南至旺厂村,西至岱头村,北至垂杨村,分9个自然村。全村原有水田面积682亩,征用354亩,现还有水田面积328亩。贵德村村域内民营企业8所,初级中学1所(即鳌江七中),村办公厂1所,社区卫生院1家,村卫生院1所。全村常住人口1682人(外来人口818人不包括在内),男性912人,女性770人,男劳动力537人,女劳动力380人,60岁以上老人430人,党员人数37名。   

埭头村

  鳌江镇埭头村位于鳌江江畔北岸,南于苍南县龙港镇隔江相望,东临浙南港口重镇鳌江镇,西靠温州经济强镇萧江镇,104国道线、沿海高速公路、温褔铁路、龙港大桥穿村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地理位置非常优越。村庄总面积22公顷,全村共有720户,人口2587人。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三年前的12万元增加到去年年底的2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从三年前的4500元增加到去年底6800元;村两委下属各组织的活动室,也从三年前的不到40平方米增加到如今的200多平方米。   

旺厂村

  旺厂村位于平阳县鳌江镇西部,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东接鳌江镇郊区,南与龙港镇隔江相望,西与埭头村欧南礼品城相连,北与塘川风景区为邻。   旺厂村隶属鳌江镇塘川办事处,全村现有3个自然村,16个小组594户,总人口1941人,正式党员48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耕地面积680亩、山林面积300亩。主要交通:村中心道路连接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及建设中的温福铁路经过北面不到2公里处,码头货轮直通国内各港口,水陆交通便利,是投资的好地方。  

罗垟村

  罗垟村座落在浙江省平阳县鳌江镇西首,海拔620多米的高山上,全村总面积约6.67平方公里,东以鳌江镇塘中、塘西、高垟村为界,南以钱仓镇白水村为界,西以梅溪乡青桥溪头,万安村为界,北至鳌江镇三永村、三连村为界。全村共有7个自然村,9个生产小组,土地总面积5808亩,耕地678亩,林地5130亩,据2008年度统计,全村有388户,1292人,劳动力资源为818人,主要从业人员以农业为主,农村从业人员数690人,男391人,女299人。全村设置支部一个,党员人数18人,其中预备党员2人。   JF以前,罗垟村7个自然村分布于四乡所管辖中,中垟、岩庵自然村归钱仓乡,西城、西架归梅溪乡,水门自然村归西塘乡,罗垟、后垟归塘川乡。JF后,7个自然村组成一个行政村,归塘川乡所管辖。   罗垟村村容村貌具有自然风景,特别是罗允秀闻名全国,各地世代传说明朝第一代皇帝现在还留下宅基生在观音站下,此地门前有九龙山,五龙四虎,历史上最早有2个寺院,碧泉寺、栖真寺,碧泉寺唐代兴建,栖真寺北宋时,宋加定时间公元1056年,还有许多自然景点,岩庵狮子山、鲤鱼山、棋盘岩、风车岩、猪肝岩、摇动岩、观音站顶、千年古树、打鼓岩、大鼓塔、豆乳岩、仙人头、争工洞、石板堂、兔儿头、自然风景非常多,还有罗垟岩庵2个水库。塘川是罗垟村的门台,行人来往罗垟首先路过塘川原始八景,龙山叠翠、石壁飞泉、箭岭含辉、铁狮遗像、天池浴凤、石佛仙踪、罗峰插汉、月屿啼鸣、风景山青水秀、环境优美。特别是垂杨路口走到底就看见,熙山石佛后面山顶,石佛人,抬头枪,这些景点都生在罗垟山顶,风光秀丽,山色宜人,还有美好的三河江海生在眼前,正是有名的南北两雁风景区中间。随着目前社会发展,结合罗垟村实际情况,很有发展、很有希望的一个好地方。   

联南村

  联南村位于鳌江镇西南方,行政隶属鳌江镇塘川办事处管辖范围,北与高垟村相邻,南与埭头村为伴,村庄出口直通104国道,高速公路贯穿村庄而过。全村户数560户,总人口达1980人,党员人数17名。农田总面积2907亩,其中耕地面积703亩,山田2204亩。  

古鳌村

  古鳌村位于鳌江镇城区,属城中村。全村共有12个生产队,575户,2330人(其中:非产户1102人)。拥有耕地面积920亩(其中:已征用850亩)。  

友谊村

  友谊村原先由岗山和象山两个自然村合拼自成,位于敖江镇北部,底山的南山脚,104国道西侧,东至九凰山遂道,西至敖江镇环溪村,村民依山而傍,村头至村尾共有3公里之长,成一条带鱼状,全村共有550户,2100多人口,46名党员,全村耕地面积900多亩,山地而积1000多亩,人均收入6000元左右   

塘东村

  塘东村位于鳌江镇西面,塘川辖区东面,2005年由东明、山平、黄山三个行政村撤并而成,全村人口2158人,629户,水田958亩,山林面积3182亩,建有300多亩农业基地一个,以种植东魁杨梅、欧柑、五月桃、红枣、枇杷、梨子为主。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9133元。村民经济收入来源以从事农业、经商、务工为主。设党支部1个,党员人数40名,党支部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推动了全村经济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2007年村党支部被评为镇先进基层党支部。  

塘中村

  塘中村位于鳌江镇塘川办事处罗洋水库中下游,沿着一条溪水而下,塘中村由原西源村和西岭村合并为一个村,全村总人口:1618人,拥有耕地面积471亩,经济林1606亩,从事农业、山林种植、经商等为经济来源。  

荆溪村

  荆溪村位于荆溪山脚东南首,村东连接温福铁路火车站,村南紧靠104国道线边,西塘河由北至南穿村而过,建好后的温福铁路车站就在村内,其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土地总面积大概4355亩,其中耕地1116亩,园地130,林地3110亩,村内主要道路是水泥路,村后仙岩山内有二座水库,仙岩水库和草池水库。库区内奇峰怪石,林木茂密,碧波荡漾,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美。,   荆溪村由原荆仙村,荆山村,牧场村等三个自然村组成,总村有920多户,户籍人口有4000多人,其中外来人口320人左右,年末常住人口3200多人。原荆仙村和荆山村都有9个生产队,原牧场村有2个生产队,合并后就有20个生产队,现有村两委干部有11人,党员有76人,村办公楼在原平化厂附近,在原牧场村那里有一个养殖场,村里有个卫生室,且有2名有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数2200多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人,参战4人,-7名,临时补助7名。   荆溪村其实属困难村,村集体无固定经济来源收入,村民多以打散工,打岩石,种田为生,村民普通生活比较困难。2005年由于温福铁路火车站建设田地被征,村民手中有卖田所得征得款稍微有些钱,但征得款所得就几万,几年就可以花完,同时,村里缺乏失地农民长远生活和养老保险机制保障。   

塘西村

  塘西村是鳌江镇偏西的一个半山区村落,于2005年撤扩并时,由原熙山村与石佛村合并而成。   全村居住518户,总人口1870人,有党员36人,有山水田608亩,是栽培水稻的良田,后靠山有山林面积4200亩,山势低矮,土地肥沃,遍满杨梅、橄榄,及其他经济林。风景清秀,有塘川八景中二个山景,一是铁狮遗像,二是石佛仙踪,大榕树三株。罗洋水库山水顺从村落山中而下,水里资源较丰富,高速公路从水田面上横穿而过,交通便利,村民生活安康和谐。   

塘北村

  塘北村系鳌江镇西北面6公里塘川境内,属半山区半平原村。自从2004年平阳县区域划分时由原上源村和联东村合并而成,有五个自然村(上园、后垟、蔡岙、东爿、西爿),十七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462人,粮田1070亩,村头至村尾长达3公里。塘北村位于塘川小盆地正北面,坐北朝南,有充足的阳光和肥沃的土壤,故有四大特产:橄榄、杨梅、盘菜、马蹄笋等农产品,具有优异地理位置和生态环境,是最佳投资之处。  

福山村

  福山村地处镇区北面,临昆鳌大道,属城乡结合处,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3900亩,其中山地面积2800亩,耕地面积190多亩。全村共有400多户人,总人口数为1270,其中常住人口110户,文成移民35户。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为810人。党总支下辖一个支部,拥有21名党员。村两委成员共有7人。全村主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主要经济作物为油菜、茶叶、水稻。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为1500元。2009年,全村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0%。   

横店村

  横店村地处鳌江镇城郊结合部,由外浦和店下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面积约0.92平方公里,东至新河路,西至曙光路,北至104国道,南至园林路公园河边,总人口2900人,共808户21个村民生产小组,共有水田70亩,山林面积50亩。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约11803元,村集体收入约15万元。  

蓝田村

  蓝田村概况:   蓝田村位于敖江镇东部,地处104国道边,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水田1198亩,下辖30个村民小组,共有620户2230人,村民以种植水稻和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为9612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1万元。  

三永村

  三永村地处鳌江镇西塘办西兆山区,南隔新明村相邻,北隔塘川村,全村共有土地面积1020亩,其中耕地面积950亩,园地70亩,由11个自然村组成,共有22个村民小组,2008年末全村户籍数为492户,户籍人口数1856人,其中外出村民57人,常住户数为470户,常住人口1856人,全村共有从业人员1253人,其中第二、三产业人员764人,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5868元。经过多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全村已经全部通上电、电话、公路等。2008年全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人数为953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人,共有党员45名,育龄妇女545人。  

种玉村

  种玉村位于敖江镇东部,原有3个自然村(前庄、曾宅、下桥),全村总面积0.78平方公里,水田800亩,共396户1366人,村民以种植水稻、养鱼、养鹅、养猪以及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为10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7万元。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还有平阳县经济开发区和规划总体的设计,拆迁了一部分的老房子,腾出了空地,改造后形成了现有的东面市府大道,南面巴黎城大厦和浙南服装城,西有柳下路综合菜市场,北有园林路、凌云花苑,村内通道路,30米新鳌路,20米曙光路,连接市府路,形成了城乡一体化道路,现已有落成联建房约15万平方米。  

龙山村

  龙山村位于鳌江镇西南部,是雁荡风景区之门,是鳌江镇塘川办事处的中心地段,是塘川水陆交通的咽喉,四通八达,东南面与104国道相接,确是创办企业德天独厚的好环境。   全村有水田893亩,山林面积累580亩,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山林盛产杨梅,全村分三个自然村,座落塘中溪两岸,总人口1900人,党员25名。村内有诊所两座,幼儿园一所,中心菜场、老人活动室各一处,健身园两处,体育器材齐全,民间文化生活十分丰富。全村现有九家较具规模的企业,主要以机械,翻砂,注塑为主。  

雁门村

  雁门村村办公楼座落在望雁路加油站边,建筑面积有五间二层楼250平方米。本村位于鳌江镇西首,属于城乡结合部,是个城郊村,距镇府1.5公里,距县城13公里,东属曙东社区,南依鳌江流域,西临徐家站村与三大厂村,北靠西桥村,总辖区面积大约1平方公里,共分4个自然村:朝东屋、曾宅、四退屋、河湾底。村内共有3所学校,辖区范围内有钢材市场一座,码头3个,油库一座;且有工商局等分派机构入驻雁门村。村内有座高秋殿据说始建于嘉庆年间,村内还有一座全县最大的天门堂。   雁门村是个平原地区,无山林面积,原有耕地面积720亩,现已基本被开发征完无耕地面积,在雁门村码头运输、农村交通十分便捷,基本属于硬化道路,全村实行五通即:通电、通水、通电话、通闭路电视和通网络宽带。已制定村级总体计划,旧村改造于2003年上报2004年审批。   根据2008年度年报统计,全村总户数835人,其中本村村民609户,外来村民226户;全村总人口4145人,其中本村村民1720人,外来人口2425人;外来人口840人,2008年度人均收入10852元  

山外村

  山外村位于螯江镇西北部,地处104国道北首,地理位置偏僻。全村总面积0.5平方公里,水田250亩,旱地29亩,山地294亩,下辖7个队15个村民小组,共350户1083人,村民以种植水稻、养猪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为主要收入来源。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   

西桥村

  西桥村位于敖江镇东部,地处104国道边,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2平方公里,水田780亩,旱地50亩,山地1500亩,下辖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共650户2065人,村民以第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为99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  

海城村

  海城村地处鳌江镇东南方向,毗邻西湾风景区,版图面积2.8平方公里,下辖西山、长岗、郑家坑三个自然村,现有47个村民小组,930户,总人口3421多人,水田1246亩,山林6117亩。人均经济纯收入6500元。村两委领导班子10人,村党支部有西山、郑家坑、长岗三个自然村支部组成,全村有党员77人  

三大厂村

  三大厂村位于敖江镇东部,地处104国道边,交通便捷。全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水田(445)亩,旱地(325)亩,山地亩,下辖等8个村民小组,共620户(1760)人,村民以种植水稻、打鱼、养鹅、养猪以及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为(102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万元。  

五板桥村

  鳌江镇五板桥村东临东海边墨城办事处,南临鳌江港,西临鳌江镇区,北临鳌江鞋业工业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水清路平灯明。村庄面积为2.98平方公里,全村共有2506人,常住外来人口约600人。主要从事蔬菜、葡萄种植。村人均年收入5000余元,村集体年收入10万。   

藕莲村

  藕莲村位于敖江镇北部,地处104国道边,交通便捷。全村有水田540亩,下辖12个村民小组,共230户780人,村民以种植水稻、养鱼、养鹅、养猪以及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为12000多元。  

横河村

  横河村位于鳌江镇柳下路以西,园林路以北,市府路以东,环城路以南的中心地段,交通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全村总面积0.5平方公里,有水田430亩,下辖8个村民小组,共170户611人,常住外来人口约680人。村民以种植水稻、养鱼、养鹅、养猪以及外出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为96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0万元。  

新明村

  新明村位于鳌江镇西塘办事处,2005年有周家坑、黄彭、黄底三个自然村撤并而成,村域面积2.6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0.6平方公里,现有住户494户,2030人,农村劳动力1175人,其中纯农或以农为主劳动力800人。耕地面积600亩,山地面积1000多亩,属半山区村。200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3.1万元,农村人均收入3905元。村两委成员有9人,党员54人,村庄沿陈岙公路和大岙底溪分设左右两边,呈狭长型,高速公路、温福铁路穿村而过。  

古敖村

  古敖村坐落于老城区。在鳌江镇镇中心西至古鳌路.北至公园,南至江口.东至水深社区。分别穿插在古鳌办事处六个社区内。户口482户,人数1769人。   古鳌村支部共有正式党员27人,预备党员1人,俩委班子共有8名成员。  

塘外村

  塘外村地处鳌江镇东首,是一个半渔业村庄。面朝沿江公路,全村总人口1760人,其中劳动力1020。水田440亩,旱地30亩,近海作业小船22只,单拖船一只人均收入10000元。全村劳动力分别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一个渔业兴旺,中等规模村庄。   

山碧村

  山碧村,是浙江省革命老区,其海拔400余米,面积2.8平方公里,人口1156人,党员22人,村两委成员7人,两委平均36岁,大专学历以上3人,初中及高中4人。山清水秀、空气宜人、土地肥沃、森林植被覆盖率达90%以上。在前几届的村两委和村民共同的努力下,修建了山碧到麻步的康庄道路工程、村办公楼、自来水工程等,大大改善了的交通、办公、饮水条件,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山碧通往梅里村以及山碧村村内道路(和尚洋到银坑和和尚洋到土龙)硬化和山碧水塘维修等。  

万安村

  万安村位于鳌江镇梅溪社区万安村,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村落。  

凤尾山村

  凤尾山村是革命老区,凤尾山村,驻地凤山,位于县城西南11.25公里处,南临梅溪,北靠大坪山,属半山区。自1937年建立党支部,原是平阳县小南区第一个村级支部,全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下属8个村民小组,265户,人口912人,党员33名。现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耕地面积333亩,其中水田面积205亩,主种水稻,兼种甘薯。根据当地《谢氏宗谱》载,明天启间(1621—1627),谢姓人从瑞安三港迁此。因山形似凤,村庄在凤尾处,故名凤尾山,简称凤山。  

梅里村

  平阳县梅里村是革命老区。明清时称十八都凤林地,位于平阳县中部,在梅溪乡南侧。全村由路弯、宫边、祠堂后、石墩、坑内、后村六个自然村组成。共有1400人,水田400多亩,山园700多亩。自古以来,这里民风淳朴,勤劳艰苦、团结自强。   梅里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38年就建立中共支部,陈福祥、(陈玉明)同志任支部书记。老党员有薛宗祯、周子茂、周子庆、吕英数、吕英怀、王应贤等。妇女主任蔡玉如、刘月英二人兼任地下交通员。他们在解放前,为地下党搜集情报,送信放哨。尤其是陈福祥和薛宗祯两位同志,在生命攸关之时顽强地挺过来。这些同志同敌人浴血奋战,才换来了如今老区村的光荣称号。   现梅里村设有党支部1个,共有党员42名。党支部和村委会分别由7名成员组成,两委班子结构扎实,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有了这样一个坚定的领导班子,使梅里村近年来取得了很多的荣誉:温州市“千百工程”待整治村建设合格村、县“文明村”、“学习型村居”、“县级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示范村”、被乡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20009年被授予“新农村电气化村”等荣誉。  

钱仓村

  钱仓村简介   钱仓村地处"沿路、沿江、沿山",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104国道贯穿境内长达5.3公里。沿江海岸线长9.29公里,沿线建有钱仓等三大码头,并有龙港、岱口大桥通往镇区。水陆交通便捷。   工业上,钱仓村近年来兴办工厂平阳融鑫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平阳县宏图石材厂、温州芊茗服装有限公司、平阳县佳旺塑料品厂等,使钱仓村工业经济整体质量明显提高,增加了村民收入。   农业上,钱仓村内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杨梅、花卉,主要畜牧业品种为生猪、肉鸡、肉鸭。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效益农业成效逐步显现。随着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钱仓村的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风景名胜上,。钱仓历史悠久。古时设有城堡,商业繁荣,酒店、客栈鳞次栉比,百姓生活富庶,相传"钱仓"是因此而得名的,著名的"金钱会"起义即起源于此。历经千年的风雨洗礼,古镇依然保存着谆朴的民风。古镇钱仓倚山濒水,风光旖旎,境内有省、县重点保护文物多处,有北宋双塔、"金钱会"起义遗址、摇动岩、龙虎岩、罗汉洞、城隍道院、碧泉寺等风光浏览景点和名胜古迹,奇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美不胜收,令人流连忘返。全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对于养鸡、养鸭、养鱼等也可以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天然条件。村民常住人口4564人,村两委干部共有12名,其中:书记1名、副书记1名、主任1名、副主任2名、支部委员3名,村委委员3名;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精神面貌良好,能起到模范带头和表率的作用。   村级远程教育站点建立后,为了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网络资源,清桥村在远程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现有的远教平台,积极探索远程教育服务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增效,尽可能满足群众需求,着重做好为农服务的文章。  

前进村

  前进村基本概况   前进村地处鳌江镇西部,是钱仓社区下辖的一个村居,与104国道相邻,高速公路贯穿而过。2005年由茶亭、箭岙、梅浦三个自然村合并组成,全村共有900多户,3460多人口,党员90名,村民代表55人,耕地面积935亩,其中水田600多亩,村产业主要农业种植。近年来,先后获得县文明村、县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方家村

  方家村位于钱梅公路沿线,村民户数311户,常住人口1120人,外来流动人口20人,有特困家庭30户(其中五保户3人),村两委干部共有5名,其中:书记1名、主任1名、副书记1名、妇女主任1名、支委委员1名;   全村共有水田420亩,旱地228亩,山地699亩,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豌豆等。村的主要经济项目是杨梅基地,村人均收入5050元左右。全村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对于养鸡、养鸭、养鱼等也可以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具有较好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天然条件。   全村育龄妇女349名,未婚男青年116名,未婚女青年88名;村委会干部、村民小组长精神面貌良好,能起到模范带头和表率的作用。  

清桥村

  鳌江镇梅溪社区清桥村,位于平阳西部山区2005年原清桥村与双岙村合并为一个新的清桥村,人口增加至1450余人,户籍人口1385人,党员33人,水田680多亩,山林2000多亩。  

包田村

  包田村由包田坑和潘宅两个自然村组成,是钱仓镇唯一的一个山村,基本农田一百零二亩,山园一百零三亩,有国家和省级生态林四百九十五亩,其中经济林约三十五亩,全村所辖六个村民小组,共计一百三十二户,四百六十五人。  

联丰村

  联丰村位于平阳县西首,人口1215人,森林覆盖率90%以上,村容整洁,依山傍水,风景宜人,现有党员31人,农村经济总收入2055万元,人均收入5583元,2009年通过文明村、村庄十百整治验收,2010年通过市级生态村验收,今年,森林村庄已通过验收。联丰村党支部先后被评为2007年市级抗台先进党支部和2010年平阳县先进党支部。  

孙岙村

  孙岙村概况   孙岙村位于鳌江镇梅源社区东南部,与梅溪社区交界,西邻山平田村,由孙岙、黄山头自然村组成,耕地及山地面积共计703.65亩,全村户籍人口910人,共计245户,其中党员37人,村党支部成员3名,村民委员会5名。  

山平田村

  山平田村位于梅源社区东南部,是进入梅源的主通道所在,北接梅源村、南连孙岙村、东邻梅溪社区、西靠三元村,全村户籍人口664人,共计187户。共有耕地面积1141.46亩  

和家村

  和家村座落在平阳县鳌江平原中心地带,占地面积八百多亩,人口集中,民风淳朴,自然生态迷人。和家村口有着参天的百年老榕树,根深叶茂,郁郁葱葱;村里还有条有名的九叠河,河水清澈是淡水养殖和垂钓的好地方。和家行政村有和家和龙河两个自然村组成,有6个村民小组,共1050多人。设党支部1个,现有36个党员;设村委会一个,村干部由7名优秀骨干组成;同时配有共青团、老人协会、妇代会等村级配套组织共同开展村务工作  

平河村

  鳌江镇平河村位于鳌江镇东首2公里,位于河口公路边沿昆鳌大道南首,全村耕种面积1425.08亩,山地面积650亩,旱地面积913亩,由36个村民小组,18个生产队组成,共2515人,平河村设党总支1个,4个村支部,其中预备党员3名,设村委1个由9名平均年龄为45岁的团结上进村级优秀骨干组成,同时配有共青团,老人协会,妇代会等组成共同开展村务工作。  

郑家墩村

  鳌江镇郑家墩村位于鳌江镇东侧,傍山靠海,是疏港大道,胜利路和鸽巢路的交汇处,村内河道纵横交错,每片土地均嵌于河流环绕之中,农林渔各业俱备,全村700多户,22个村民小组,33个村民代表,2300多人,共有耕地1080亩,杂地180亩,总面积1564亩,外加林地110多亩,村设党支部1个,共54人,设村委会1个,由8名上进的村级优秀骨干组织,同时配有共青团、老人协会妇代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共同开展村务工作  

下河村

  鳌江镇下河村位于新河路口104国道线边,村庄总面积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6亩,人口876人,党员35人,村集体总资产1100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9600元,全村共有困难户4户,低保户1户。村下属有鳌江镇下河综合农贸市场,该市场占地面积为80亩,店面房400多间,年交易额在6500万元以上,是温州市农业龙头企业,温州十佳农产品批发市场。   近年来,下河村在鳌江镇委、镇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努力学习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党的-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加强民主管理,推动村务公开不断深入,使全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先后荣获省级全面小康示范村,省级文明村,市级先锋工程“五好”村党支部,市级“千百工程”建设示范试点村等荣誉称号。  

梅源村

  梅源村概况   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梅源村位于温州市南部山区,是“国家级生态乡”—平阳县鳌江镇梅源社区的中心村。下辖两个自然村,全村户籍人口约2000多人,曾荣获温州市首批生态示范村、市级科技示范村、县级文明村、县级“十百”工程整治合格村等荣誉称号。  

解元村

  解元村位于鳌江镇梅源社区东北部山区,东邻梅溪社区、西连赤溪村和岭根村、北接苏岭村、南靠梅源村,由樟树垟、马仕垄、唐解元、后蟠龙和金家坑自然村组成,属于七山二水一分地形,耕地及山地面积1141.46亩。全村户籍人口1336人,共计368户,党员34名(其中4名女党员),村党支部共有成员4名,村民委员会共有成员5名。  

苏岭村

  苏岭村位于梅源社区东北部,北接章公尖村、南连赤溪村和解元村、东邻梅溪社区、西靠鹤溪社区,下辖前光、苏岭、南平三个自然村。为低收入农户集中的山区村,山地资源丰富,风景秀丽,山水各有特色。全村户籍人口2040人,共计543户,共有耕地及山地面积2508.59亩。  

东洋村

  东洋村位于钱梅流域半山区,全村人口1200多人,耕地面积375亩,劳动力有320多人,内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章公尖村

  章公尖村位于平阳县鳌江镇梅源北部山区,全村总面积2.0平方公里,188户,总人口715人,耕地面积354亩(其中旱地270亩),山林地面积2090亩,全村交通便利,公路贯穿全境。这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是典型的浙南山地型小村落  

城北村

  城北村位于鳌江镇东部,甬台温高速辅线的开口处(规划中)。环境优美,三面环山,民风淳朴,2003年由山根、南园2个村合并而成,村设总支,下辖2个支部,党员48名,村组干部16人。全村365户1401人,18周岁以上1155人,人均年收入4000元以上。  

阳屿村

  阳屿村地处鳌江镇东首,是一个半山区村庄,面朝青龙江,背靠棋盆山,全村总人口1171人,其中劳动力735,水田440亩,旱地170亩,山林261亩,近海作业小船32只,单拖船一只,人均收入8000元,全村劳动力分别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是个百业兴旺、中等规模村庄。  

下厂村

  下厂村位于鳌江之边,是一个拥有近三千人口的大村,其西边与昆熬大道相接,因此交通十分便利。全村共有五条主干路,分别是垟心路,东向路,西向路,南向路,北向路,垟心路为本村的中心路段,也是其他相连村前往敖江镇的必经路段。全村共有826户,总人口为2980人,18周岁以上村民为2010人,外出村民212人,水田730亩,旱地153亩,无山林面积,村集体年收入位四万元左右。全村的党员人数为59人,其中老党员居多,外出党员为7人。   

珍岙村

  珍岙村坐落在三面环山,东靠平阳城西外笼山,南靠甬台温高速公路及新明村相连,西面与三永山交界,北与枫林山相邻。   全村总面积2508亩,水田611亩,旱地228亩,山林1669亩,由珍珠村和大丰村相并而成,共有24个村民小组,24个村民代表。全村住户数为440户,共有1750人,其中外出村民48人,外来人口69人,全村共有从业人员1123人,其中从事二、三产业人员674人,2008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6458元。   经过多年来的基础设施建设,康庄工程建设及去年十百工程建设,全村现在已全部通上了电、电话、公路等,大丰自然村全部通有线电视。对所有垃圾都能进行集中处理,村内有一个卫生室,并有一名行医资格证书的医生,在村大榕村下设有健身场所,在学校里设有一个篮球场,二台乒乓桌的体育运动场所,并建成了生活污水处理中心和公厕,2008年全村参加农村新型全体医疗人数为1123人,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8人,全村现有党员人数38人。   

天源村

  天源村地处鳌江镇东边墨城山西部,由建胜和岙底两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总人口1757人,其中劳动力1154人,耕地967.7亩,林地636亩,2008年度农经收入2188万元,人均收入6500元。   

新城村

  鳌江镇新城村地处鳌江镇东部,濒临鳌江出海口,是由原鳌江镇辖下四个自然村——东山村,岩下村,观山村,塘古外村合并设立的一个大村,合并后新城村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0余亩,总户数634户,人口2300人。   新城村地处墨城山区,村民多有外出打工或留家种地为生,其中东山自然村因拥有整个墨城办事处唯一菜市场而使得该村部分村民能够经验一些商品零售店,村居基础建设还不完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家庭生活困难群众亦不在少数,农民的创收增收问题亟待解决提高。  

东城村

  东城村位于鳌江镇墨城办事处的北部和昆阳、榆垟毗邻,2005年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由大坪、龙潭、白水、桐桥4个行政村合并组成,行政区域面积6平方公里,共有40个村民小组521户,总人口2230人,党员人数48名。水田面积550亩,旱地面积556亩,山林面积3500亩.2008年村集体资产31万元,村民人均收入4698元.   东城村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农业村,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经济要求,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村民及时有效地调整了产业结构,种植茶叶和番薯等高效作物,加工成大坪特早茶及番薯干等高经济产品,提高了村民经济收入,镇委和村委不断组织村民学习农业知识,提高村民业务水平,真正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东城村以前经济基础差,人们的思想比较守旧,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的迅速发展,东城村对道路进行了改造,2006以来投资修建了一条2.5公里的康庄工程道路,修建白水机耕路5.1公里及桐桥机耕路1.8公里,大坪机耕路3公里,拉动了村经济良性发展,又为村民安装上了有线电视,自来水,各项设施已基本满足了发展的需求,下一步村委会有这么几个打算:发展连网工程,把4个自然村道路全部贯通,开发水果林100亩以上,有机茶500亩以上,使村民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联城村

  联城村原系双垟村和吴兰村,于2005年秋合并,取名为联城村。全村有14个自然小地方,有户数450户,人口2000多人,水田面积600多亩,山地2000多亩。办公场所在双垟岺脚原南垟小学,于今春修理两万多元资金。在基础设施方面:现全村建成康庄水泥路6多公里,还剩下部分因资金困难,路基已建路面未完成;2008年冬对生活垃圾已进行集收处理;对村民健身问题已安装健身器材;对村貌已安装村牌;今春对吴兰自然村万全抽水机阜已开工。今年还准备对双垟小坪自然村的农田引水水渠工程及直路垟的机耕路的工程落实。联城村有大量山地资源,有很多的旅游好去处:有吴兰的大过寺高峰,在峰顶可观望南北几的所有海岛;还可观看温州市的各城市;有双垟的龙井瀑布;还有双垟外元的龙虎山,坐北朝南,可观望龙港鳌江,是造商品坟。(有山诗青龙两边左右分,高山叠叠海水喷喷,东钟西鼓前山为虎。)   

凤岙村

  凤岙村基本概况   凤岙村位于梅溪乡西南方向,耕地面积416亩,山地面积320亩。全村辖16个村民小组,332户,常住人口1200人。全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人,2009年度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94人。2008年全年人口出生为17人,全部为计划内出生,计划生育率100%。   近年来,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坚持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带领全村党员、干部、村民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发展养殖业。目前,全村共有20多家养殖户。   集体没有经济收入,各项建设主要靠村民自行集资和上级补助。   2008年被评为中共平阳县委优秀党支部。  

河滨村

  河滨村概况:   河滨村地处鳌江镇东首,是一个半渔业村庄,全村总人口1780,其中劳动力1520,水田700亩,人均12000元收入,全村劳动人分别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中等规模村庄。  

后半厂村

  后半厂村地处鳌江镇东边,全村总人口856人,总户数207户,耕地面积185亩,水田面积160亩,旱地面积25亩。   

赤溪村

  赤溪村位于鳌江镇梅源社区中部,北接苏岭村,南连岭根村,西临风岩村,东靠解元村,村内有蜿蜒数里的赤溪峡谷,溪流瀑布秀美,空气清新,自然风光秀丽,民风淳朴,具有良好的乡村旅游条件。共有户籍人口590人,共计159户,耕地面积371.17亩。  

重阳村

  重阳村位于鳌江镇梅源社区中北部,梅溪流域从村口穿过,由后垟贡、梅园、山堂和赤溪口自然村组成。属于半山区村,全村户籍人口823人,共计238户,共有党员22名(其中女党员5名),村党支部成员3名,村民委员会成员5名。  

岭根村

  岭根村位于梅源社区中部,北接赤溪村,南连重阳村,东邻解元村,北靠风岩村,下辖岭根、龙亭、寮后、后路、沿垄贡自然村,属于半山区村,村内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水资源丰富,有风景秀丽的岭根峡谷。全村户籍人口742人,共计206户,共有耕地面积569.95亩,“网格化管理、一张网服务”工作模式网格责任人应恒,第二责任人杨晨乾。  

风岩村

  风岩村地处梅源西部,由风吹隔、岩孔吊溪贡、大家山、赤水平、下水峡等六个自然村组成,是一个低收入农户集中的山区村,交通不便,八山一水一分田,现有村民278户,1008人,其中党员26名(其中女党员2名),村党支部成员3名,村民委员会成员5名。总耕地面积250亩。  

顺利村

  顺利村位于鳌江镇梅源社区西南部,北接岭根村,南连七星村,西邻鹤溪,东靠三元村,由外山、田垄、横山、李家山自然村组成,全村户籍人口993名,共计252户。山青水秀,是一个低收入农户集中的山区村。  

七星村

  平阳县鳌江镇七星村位于平阳县鳌江镇梅源办事处西部山区,全村共有286户1121人,常住人口36户,约100多人,山上共有各类房屋340间,占地面积约200多亩。这里依山傍水,景色秀丽,空气清新,是典型的浙南山地型小村落。  

三元村

  平阳县鳌江镇三元村属鳌江镇梅源社区下辖的行政村,地处梅源南部,东邻山平田村、南接梅溪社区,北连顺利村和梅源村,西靠七星村,风景秀丽,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全村共1282人,共计370户,共有耕地面积691.51亩。  

包岙内村

  鳌江镇包岙内村地处鳌江镇南北部,全村耕地面积600余亩,山林面积为1250亩,现有12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55户,共有人口1190人,现常住人口有870人。村两委领导班子7人,全村有党员30人。2008年以来先后荣获温州市“千百工程”村庄整治合格村、平阳县“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综治八大员”工程建设星级村等各项荣誉。  

溪头村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鳌江镇溪头村隶属于鳌江镇,毗连横河村,塘东村,河东山村,三永村,交通便利,地处要塞,人好  

下洋埠新桥村

  下洋埠新桥村地处鳌江镇下厂办事处东首一个洋心村,全村总户数362户,总人口1525人,其中劳动力961人,土地总面积366亩,匀属耕地面积单拖渔轮15只,近渔作业2船3只,全村为渔业户为大头和农来户相结合的一个中等规模村。 下洋埠新桥村与联南村、珍岙村、枫林村、环溪村、玉莲村、西塘村、荷莲村、务垟村、岳巢村、塘下村、孙家垟村、高垟村、东河村、垂杨村、贵德村、埭头村、旺厂村、罗垟村、五板桥村、后半厂村、城北村、阳屿村、下厂村、厚垟村、龙山村、友谊村、塘东村、塘中村、荆溪村、塘西村、塘北村、福山村、横店村、新明村、下埕村、古鳌村、海城村、雁门村、山外村、西桥村、徐家站村、三大厂村、蓝田村、藕莲村、横河村、种玉村、柳王村、三永村、解元村、方家村、东洋村、包田村、古敖村、孙岙村、山平田村、和家村、平河村、郑家墩村、塘外村、梅源村、梅里村、苏岭村、古鳌社区、雁门社区、务垟社区、下厂社区、塘川社区、墨城社区、西塘社区、钱仓社区、梅源社区、下河村、七星村、梅溪社区、新城村、东城村、联城村、河滨村、章公尖村、赤溪村、重阳村、岭根村、前进村、顺利村、钱仓村、三元村、包岙内村、溪头村、联丰村、清桥村、凤岙村、山碧村、万安村、凤尾山村、天源村、风岩村相邻。  


古鳌村特产大全




古鳌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