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圩镇位于邳州市北郊,距离市区9公里,总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下辖18个行政村,72
戴圩镇
个自然村, 全镇共有农户11500户,总人口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200人。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90人。该镇西靠“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东邻邳苍公路,与310国道、霍连高速、-及东陇海铁路相连,市镇二级公路红旗路、红泇路纵横交织,有1路、5路、8路三路公交车通往市区,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戴圩镇资源丰富,人才辈出,素有“农民画之乡”的美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新兴的工业强镇。
-
自然条件
戴圩镇属南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左右,最高气温达39摄氏度,最低温度为零下19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23毫米,雨量以七月份为最多, 自然条件达440毫米,约占全年的33%,最高日降雨量达180毫米,常年盛行东北风,其次东南风,平均风速3.0米/秒左右。年平均日照250日左右,最大冻深度25厘米。戴圩镇土壤地处黄淮海平原,地形平坦,海拔高程24米左右。土层深厚,地表堆积层为黏土、沙土,有机质含量0.8—1.94%范围内,呈弱碱性,PH值7.6—8.36,速效磷2.3—48ppm范围,速效钾31.4—223ppm。承载力一般为8—12T/平方毫米戴圩镇位于冀鲁断块在南缘,郯庐断裂带西侧,国家圈定为九度地震烈度区。邳苍分洪道、邳城河、官湖河自北向南经过,南邻大运河。境内有大沟10条,总长53公里,中沟22条,总长41公里,其中:一至六支沟沟、渠、路并行,东西方面等距分隔;红旗大沟、二十里长沟、幸福沟又分别南北连贯。现有5个排灌站,排灌系统完善。戴圩镇矿产资源贫乏,但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戴圩镇地处冲积平原,土层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是邳州市粮食生产基地,盛产稻麦。同时水域面积较大,有利于渔业发展。
-
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致力于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目前全镇拥有各类工商企业1200多家,规模以上 农业开发企业26家,共有板材深加工生产线128条,逐步形成了以板材加工、粮食加工、船舶修造、服装纺织、新型建材等五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发展结构,其中:宏达木业有限公司和鑫鑫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档覆膜板全部出口美国、加拿大和韩国,公司年纳税额在400万元以上,连续多年被邳州市评为私个经济排头兵和纳税先进单位。截至今年10月底,全镇实现固定资产投入5.6亿元,同比增长16.6%;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28亿元,同比增长44.8%;合同利用外资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6亿元,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共11家,新增板材深加工生产线36条,其中实际利用国外资金206万美元,位居全市第一位;共完成财政总收入2600万元,同比增长80.1%,其中地方工商税收完成1400万元,同比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同比增长27%。全镇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以畜禽养殖、无公害稻米、大棚蔬菜、大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发展格局。目前全镇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到70%以上,其中优质水稻面积达到2.5万亩,种植蔬菜5000亩,建养鸡大棚160个,每个大棚年均纯收入4-6万元,出栏畜禽1800万只,其中徐州立华畜禽有限公司是全市农业龙头企业。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5.2万人 | 62平方公里 | 320382003 | 221300 | 0516 | 查看 邳州经济开发区(戴圩街道)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吴闸社区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吴闸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马场社区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马场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八杨社区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八杨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五杨社区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五杨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红旗社区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红旗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徐塘社区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徐塘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林子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林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安贤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安贤村谷歌卫星地图 |
常庄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常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申庄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申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戴圩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戴圩村谷歌卫星地图 |
仕庄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仕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曲坊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曲坊村谷歌卫星地图 |
葡萄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葡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寨墩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寨墩村谷歌卫星地图 |
楚埠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楚埠村谷歌卫星地图 |
老耿布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老耿布村谷歌卫星地图 |
戴场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戴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华庄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华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连渊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连渊村谷歌卫星地图 |
王场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王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
高渡口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高渡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杜家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杜家村谷歌卫星地图 |
邵场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邵场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刘庄村 | ·邳州旅游·邳州特产·邳州十大特产·邳州十景·邳州名人·邳州 | 0 |
---- |
查看 东刘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东湖街道 |
将原运河镇的二庙、坝头两个居委会区域,原炮车镇的前沙沟、赵坝两个居委会及后沙沟村委会区域,陈楼镇的左东、左西两个村委会区域合并,设立东湖街道办事处。 |
运河街道 |
邳州市辖镇,市府驻地。1949年前名大榆树,又称三岔河,1953年属运河区,1954年建运河镇,1958年改公社,1960年复建镇。位于京杭运河与陇海铁路交会处,距徐州市区70公里。面积57.9平方公里,人口13.3万。为欧亚大陆桥东段交通枢纽,邳苍公路起始点,徐连公路过境。辖李口、三连庄、镇东、庄场、坝头、运东、运南、索家、向阳、冯瓦、高庄、三河、庄圩、新立、新建、东龚湖、朝阳17个村委会和民主路、跃进、向阳、青年西路、解放路、码头、城关、城东、城西、城北、光明11个居委会。乡镇企业以商贸、食品、纺织、服装、工艺、建材、轻化、造纸、制鞋及水陆运输十大体系为主,服装远销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1993年江苏省0授予“文明单位”称号。1995年民政部授予该镇城西居委会“全国模范居委会”称号。. |
邳州经济开发区(戴圩街道) |
戴圩镇位于邳州市北郊,距离市区9公里,总面积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万亩,下辖18个行政村,72 戴圩镇 个自然村, 全镇共有农户11500户,总人口5.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200人。镇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190人。该镇西靠“黄金水道”京杭大运河,东邻邳苍公路,与310国道、霍连高速、-及东陇海铁路相连,市镇二级公路红旗路、红泇路纵横交织,有1路、5路、8路三路公交车通往市区,水陆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戴圩镇资源丰富,人才辈出,素有“农民画之乡”的美称,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镇,新兴的工业强镇。 - 自然条件 戴圩镇属南温带亚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左右,最高气温达39摄氏度,最低温度为零下19摄氏度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23毫米,雨量以七月份为最多, 自然条件达440毫米,约占全年的33%,最高日降雨量达180毫米,常年盛行东北风,其次东南风,平均风速3.0米/秒左右。年平均日照250日左右,最大冻深度25厘米。戴圩镇土壤地处黄淮海平原,地形平坦,海拔高程24米左右。土层深厚,地表堆积层为黏土、沙土,有机质含量0.8—1.94%范围内,呈弱碱性,PH值7.6—8.36,速效磷2.3—48ppm范围,速效钾31.4—223ppm。承载力一般为8—12T/平方毫米戴圩镇位于冀鲁断块在南缘,郯庐断裂带西侧,国家圈定为九度地震烈度区。邳苍分洪道、邳城河、官湖河自北向南经过,南邻大运河。境内有大沟10条,总长53公里,中沟22条,总长41公里,其中:一至六支沟沟、渠、路并行,东西方面等距分隔;红旗大沟、二十里长沟、幸福沟又分别南北连贯。现有5个排灌站,排灌系统完善。戴圩镇矿产资源贫乏,但农业发展条件优越,戴圩镇地处冲积平原,土层深厚肥沃,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是邳州市粮食生产基地,盛产稻麦。同时水域面积较大,有利于渔业发展。 - 主要经济来源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致力于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镇”战略,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目前全镇拥有各类工商企业1200多家,规模以上 农业开发企业26家,共有板材深加工生产线128条,逐步形成了以板材加工、粮食加工、船舶修造、服装纺织、新型建材等五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发展结构,其中:宏达木业有限公司和鑫鑫木业有限公司生产的高档覆膜板全部出口美国、加拿大和韩国,公司年纳税额在400万元以上,连续多年被邳州市评为私个经济排头兵和纳税先进单位。截至今年10月底,全镇实现固定资产投入5.6亿元,同比增长16.6%;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28亿元,同比增长44.8%;合同利用外资7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6亿元,新上千万元以上项目共11家,新增板材深加工生产线36条,其中实际利用国外资金206万美元,位居全市第一位;共完成财政总收入2600万元,同比增长80.1%,其中地方工商税收完成1400万元,同比增长110%;农民人均纯收入6700元,同比增长27%。全镇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以畜禽养殖、无公害稻米、大棚蔬菜、大蒜为主导产业的农业发展格局。目前全镇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到70%以上,其中优质水稻面积达到2.5万亩,种植蔬菜5000亩,建养鸡大棚160个,每个大棚年均纯收入4-6万元,出栏畜禽1800万只,其中徐州立华畜禽有限公司是全市农业龙头企业。 |
邳州高新区(炮车街道) |
1952年建炮车区,1957年改炮车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6.9万。徐连公路和陇海铁路过境,沂河纵贯南北。辖龙池、张圈、四王、果园、陆营、圩北、后沙沟、前沙沟、桃园、蒋庄、河湾、张村、赵坝、墩集、黄庵、范庄、天齐、张海、刘口、宋圩、堰洼21个村委会和炮车居委会。乡镇企业有建材、建筑、编织、运输等业。农副业盛产大蒜、板栗、红富士苹果,肉兔饲养量居全省乡镇之首,王场湖2000亩稻田养殖区为江苏省稻田养殖示范区。. |
邳城镇 |
邳州市辖镇。民国初年为邳县城厢市,1938年建邳城镇,1957年改邳城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析建邳城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18公里。面积48.3平方公里,人口4.5万。有公路连结310国道、204省道,东部城河为五级航道。辖邳城、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山、石顶、艾山、太平、汤家、山岭、西新庄、下河涯、棋村、坡里、双庙、草寺、刘渡口、河滩、吕滩、丁道口21个村委会。镇办企业有造纸厂、缫丝厂、银杏酮厂。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山芋。城山顶上有天然泉、石船、凤凰台、万松岭等多处名胜和建于清光绪年间的天主教堂、建于康熙年间的文庙等古迹。《红岩》一书中“小萝卜头”的母亲徐林侠烈士生于草寺。. |
官湖镇 |
邳州市辖镇。江苏省肉类冷冻加工出口基地和著名的板材生产加工基地。1949年为县直属镇。1953年为官湖区官湖镇,1961年改官湖公社,1983年复建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区18公里。面积42.9平方公里,人口5万。邳苍公路和官邳公路从镇中过境,境北有纲河、官湖河。辖新华一、新华二、新华三、新华四、新华五、墩上、东坊上、西坊上、曹埸、花园、东林、黄圩、大黄、前黄、后黄、南半庄、小坊上、北沟涯、南沟涯、东滩、官路口、吴瓦房、平墩、前沈家24个村委会。以种养业和加工业为主,肉兔冷冻加工出口占江苏省的70%。乡镇企业以板材加工、铸造、农机制造为主,是苏北地区较大的板材生产基地。. |
四户镇 |
邳州市辖镇。1953年属岔河区,1957年建四户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7年建四户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35公里。面积79.5平方公里,人口4.7万。林四、邹四、四马公路过境,西河、汶河、紫沟河流经境内。辖四户、高板桥、杜庄、顾桥、找埠、夏墩、三王庄、赵家、栗家、道口、北竹园、白马寺、凤凰庄、沟涯、苏岗、北桃园、石羊、董塘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生产石膏、脱水菜、优质汶河系列酒、山芋淀粉为主。第三产业以商贸、运输、建筑、建材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山芋,盛产大蒜、生姜、雪桃、板栗。境内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墩子古文化遗址。四户农民画享誉海内外,被誉为“农民画之乡”。. |
宿羊山镇 |
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是驰名中外的“大蒜之乡”,大蒜为宿羊山的主产业,常年种植大蒜8万亩,以宿羊山为中心的大蒜连片种植辐射面积已达70万亩,面积居中国第一。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元。 江苏省邳州市宿羊山镇,是驰名中外的“大蒜之乡”,中国大蒜第一镇, 宿羊山镇 是全国十五家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镇。东临开放城市连云港,西依历史文化名城徐州,西距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北距临沂机场100公里,东距连云港白塔埠机场80公里,陇海铁路、徐海一级公路、徐连高速公路、310国道傍镇而卧,省道枣泗公路纵穿镇中心并与以上几条公路交汇,辖区公路纵横。京杭大运河从镇区穿过,江苏省水利枢纽工程大运河刘山船闸、节制闸、南水北调苏北地区大型翻水站坐落在本镇规划区内,水陆交通十分便捷。 -行政辖区 宿羊山镇总面积96平方公里,有耕地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1.11亩,下辖24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43个自然村。2005年末全镇计有15006户,总人口8万人,其中农业人 宿羊山镇 口53000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760人,镇区位于镇域中北部,面积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7人。丛林茂密的大武山矗立北部,美丽的不老河横贯东西。 -历史沿革 宿羊山镇原名宿娘山,据传很久以前,王母娘夜宿此山而得名“宿娘山”,后以其谐音演变成“宿羊山”。民国3年置宿羊山圩团属七区,24年置宿羊山乡属五区。1949年属山东兰陵县,1953年划归邳县置十五区,1957年撤区并乡为宿羊山乡,1968年改宿羊山人民公社,1983年复置乡,1987年改置镇,2000年撤乡并镇,将原徐楼乡并置宿羊山镇,镇0驻地宿羊山。 -自然条件 镇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陶土等,储量达1亿吨以上。镇内水资源丰富,不老河天然淡水养殖水面达8000余亩,已经形成了立体水产养殖规模,宿羊山镇属黄泛沙土平原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日照和雨量充足,年平均气温13.9摄氏度,降雨量903.6毫米,水土潮湿,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主要种植大蒜、水稻、棉花、蔬菜等作物。 -工业 宿羊山镇工业发展起步较早,解放初期,就开办一个工具厂,主要生 宿羊山镇 产加工农业生产使用小型农机具。后逐渐有所发展,到1978年相继新办一批工业企业,油厂、酒厂、综合厂等10个,总产值500万元。1985年镇办企业工业总产值5000万元,今日宿羊山镇,已形成了陶土制品,建材、化工、电子、铸造、板材、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八大类工业集镇。2005年,全镇拥有数十家各类企业,全年工业总产值2.5亿元。 宿羊山镇境内邳州陶瓷厂始建于1957年,1992年经江苏轻工业厅和邳州市人民0批准,隶属省陶瓷进出口(集团)公司,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500多万元,主要生产低温红泥陶园林陶器,有400多个品种,1000多个规格产品全部出口欧美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1000万美元。 邳州市东方化工机械有限公司,前身是宿羊山农具厂(工具厂)化工机械厂,始建于1957年,几经更变到2001年改称现名,公司生产的DF-2型系列专用炉箅及滚动灰盘总成,被全国小氮肥协会认定为全国唯一推广节能产品,被国家计经委列为国家级星火计划,化工部优质产品称号,公司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年生产有500多台套,产值8000多万元,现有职工120多人。 -农业 宿羊山镇水产业、畜牧业和林果业比较发达,一直是邳州市多种经营发展的先进镇之一,1980年多种经营收入是全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全镇人均养殖50 宿羊山镇 只(头)以上,全镇饲养量达到130万只(头),2005年全镇鸡、羊、兔、牛、猪饲养量达到200万只(头)。 淡水鱼养殖是宿羊山镇的特色养殖,1980年以来,宿羊山实施立体鱼菱养殖试验成功,利用8000亩不老河水面实行拦河立体养殖,有效地提高了水产效益,2005年共产鲜鱼5000公斤,菱角80000公斤。 -文教体卫 至2005年,全镇共有幼儿园2所,小学7所(由30所小学合并而成),初级中学2所,高级中学1所,在校学生11526人,全镇共有教师1141名,其中高级教师238名,中级教师316名。 省重点中学宿羊山高级中学创建于1938年,原为县立宿羊山中学,近年来,通过改建扩建,1997年通过验收被江苏批准为省重点高中。2005年,宿羊山高有中学投资5000万元,在美丽的大武山脚下建成一座占地3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的新校区。现有教学班级54个,在校学生4000名,教职工248人。 新宿羊山高级中学拥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教室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理、化、生实验设备完善,装备一流,计算机联网,管理程序化,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音、体、美活动丰富多彩。 宿羊山镇 学校享有较高的声誉。“严格的纪律、规范的管理、一流的教学、雄厚的师资、优美的环境”闻名于省内外,宿羊山高级中学,连续五年会考合格率、优秀率、高考上线率,位居邳州市前列。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德育学校”、“淮海经济区十佳学校”、“徐州市安全文明示范校”、“徐州市双文明单位”、“邳州市名校”、“邳州市花园学校”。 宿羊山镇的体育和武术运动较为普及。至2005年全镇建有武校1所,习武者达500人,每年都举行一次武术比赛,参赛人数多达300余人,多年来共为市级以上武术团体、大专院校输送100多人。 镇卫生院共有2所,占地36亩,建筑面积12560平方米,有病床180张,设内、外、妇、儿等科室。配有进口彩超机、心电图及X光机等设备,全镇有医务人员200名,25个村级卫生室全部达到农村甲级卫生室标准。 -名胜古迹 宿羊山镇名胜古迹众多,镇域内主要有“清凉寺”、“千年古槐”、“瑞香寺”、“双眼井”。 据传很久以前在宿羊山境内正中制高点上曾建有一座古刹,名日“清凉寺”,其门前正南百米处,有一棵古槐,只见它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半死半活地苦度春秋。却谁也说不准它的生长年庚,究竟经历了多少沧桑岁月。相传,唐朝大将尉迟敬德生性酷爱古槐,大唐一统之后,打马游历全国,曾到这棵古槐树下观赏,走时留下两名侍从,赐予银两,令其于树下,安家守护。至今这棵古槐,根深叶茂,甚为壮观。 古镇宿羊山原建有瑞香寺,是邳州最古老的寺庙之一。《邳县县志补》中记载“元时建,苍松翠柏,绕庙三面,庙东南有黄楝一株,数百年物也。”瑞香寺建在宿羊山主峰大武山西坡脚下,林木葱郁的三山相叩的谷底之中,坐北朝南,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富丽堂皇,古色古香, 宿羊山镇 蔚为壮观。门临一泓清池,规模颇大,清朝光绪年间,香火鼎盛,僧众多达百人。这座始建于元朝天顺年间的寺庙,相传是镇江金山寺有一高僧从西北方追赶一只凤凰到此,这只凤凰飞至宿羊山后,悄然落在主峰武山脚下。“凤凰不落无宝之地”,高僧看到这里林涛起伏,野花满坡,瑞气缭绕,透着灵秀,如入仙境,于是便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寺庙,名日“瑞香寺”。可惜,这座晨钟暮鼓、古木参天、兴旺非凡的数百年古刹,于“文革”时被破坏的荡然无存,那棵数百年“物也”的黄楝连同数株合抱古银杏,也被连根伐除。在瑞香寺西北旁有条石龙,背上清清楚楚有一腚坐印窝和一双小巧玲珑的脚印,近旁有簇山枣树,枝叶、刺针全向下而长,不远处一块巨石有双三寸金莲的履痕,下面石板上有马的蹄印。传说是王母娘娘坐龙背为孩子换尿布,在枣树上晾尿布,走时上马留下的痕迹,这些神话传说的古迹至今留存,吸引着众多游人驻足观赏。 位于宿羊山角下还有一个名胜古迹“双眼井”,这座“双眼井”,是人工用青石砌制而成,据传有千年历史,一井两口,故名“双眼井”,此井四季清澈透明,井水甘甜爽口,据说,凡是饮用此井水的人们,从不腹泻,这便是“双眼井”的传说。 宿羊山不仅名胜古迹繁多,而且俊才星驰,清朝进士陈略,闻名四方,至今流传民间的《胡打算》一书属他所著,他的墓碑现立于宿羊山山坡之上。 -所辖村屯 白口村位于宿羊山镇南部,东临彭河,南临徐淮一级公路,枣泗路穿境而过,与中国最大的大蒜批发市场宿羊山大蒜批发市场邻近,白口村耕地面积1200亩,现有居民460户,总人口2600人。白口村充分依托传统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压粮扩经,科学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引导农户种植大蒜,大力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发展。从2003年起,实现秋播全部种植大蒜,夏季全部种植水稻,粮经比达1:1。2006年,白口村实现社会生产总值60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6200元,先后被评徐州市文明村、邳州市先进村、基层先进党组织、信访先进单位、平安建设先进单位。白口村土壤肥沃,环境优良,适宜大蒜生产的发展,同时,村两委制定措施,每年定期召开经营户座谈会,沟通市场信息。为免除经营户后顾之忧,村实行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收购和销售,使大蒜产业发展成为农业增收、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白口村经营大户达近50余户,固定资产100万元以上的达12余户。 |
八义集镇 |
邳州市辖镇。民国初年为八义集市,1953年为八义集区,1957年建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87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区22.5公里。面积62.4万平方公里,人口4.6万。陇海铁路过境,南傍徐洪河,东有八义集航道入京杭运河,还有3条公路从境内交会通过。辖堰西、新民、车站、石横、大耿庄、枣园、荃子、单庄、张公、潭洼、苗楼、荣庄、山前、山后、河涯、赵庄、街东、窑西18个村委会。乡镇企业以水泥、建材、化工、安全器材、纺织、运输和饮食服务业为主。农业主产小麦、水稻、棉花。. |
土山镇 |
邳州市辖镇。江苏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干鲜果产地。民国初年为土山市,1953年属十二区,1957年建土山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建乡,1987年复建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15公里。面积19.3平方公里,人口1.8万。邳睢公路纵贯南北,房亭河横穿境内。辖魏园、东门、街南、街北、吴庄、张宋、包庄、黄山、山西9个村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所产贡菜苔干闻名国内外。机械厂、石英砂厂、中外合资徐州华丽彩色包装制品有限公司等为该镇支柱企业。境内土山是三国时曹操兵困关羽之处,有关帝庙、马迹亭等古迹。. |
碾庄镇 |
碾庄镇地处江苏省北部,西与江苏省规划建设中心的三大都市圈之一的徐州相接,东与西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毗邻,是江苏省东陇海工业带上的第一个区域性中心镇。 碾庄镇交通优越,东陇海铁路、徐海一级公路,霍连高速横穿镇区东西,京杭大运河也在此相汇,距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 碾庄镇面积121.1平方公里,全镇人口10万,镇区面积2.5平方公里,人口5000人,到2006年将建成面积6平方公里,镇区人口扩到3万人,将建成一个综合农贸市场、大蒜专业市场、建材市场、家具市场等,综合与专业相配套的市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6亿元,财政收入2000万元。 碾庄镇是一座新兴的工业重镇,是江苏省批准的历史文化名镇,是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也是江苏省重点中心镇。. |
港上镇 |
港上,明初称“兴隆镇”,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310国道穿镇而过,大沂河傍镇南流,临岸风光秀丽,沃野千顷,林果飘香。 银杏产业发展迅猛。现拥有百年以上古树14000余棵,银杏密植园20000亩,银杏GAP采叶圃10000亩,银杏育苗3000亩,沂河千亩银杏观光带和两个银杏观光园。年产优质银杏干青叶3500吨,银杏果600吨。业已形成银杏茶、酮、果、保健品四大系列40多种产品,并畅销海内外。被誉为“中国银杏第一乡”。 农业产品资源丰富。初步建成10000亩优质桑园、5000亩辣椒园、3000亩农业科技示范园、2000亩日本油栗园、500亩银杏苗木花卉盆景市场和果果、果桑、果菜、果药、四大间作基地。多次被评为徐州市农业十强乡镇。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长达百华里的环镇水泥路、欧式风格的综合批发市场、农民别墅、住宅小区、迎宾大楼、近万平方的银杏广场和生态园林般的街道,使古镇呈现出现代化小城镇的靓丽景象。连续两次荣膺江苏省文明镇称号。 且持梦笔书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我们热忱欢迎各界朋友和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共创港上美好的明天。. |
邹庄镇 |
邳州市辖镇。1953年属六区,1957年建邹庄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建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34公里。面积72.2平方公里,人口5万。邳苍公路过境,自东向西有沙沟、武河、小涑河、燕子河、邳苍分洪道、三沟河、柴沟河等11条跨省河道。辖邹庄、石东、石西、孟楼、红圈、秦滩、至马滩、古宅、薛埠、尚宅、邹埠、卞湖、西卞、葛家、西沙埠、北沙埠、丁滩、汉庄、孙滩、呦山、孟桥、孟庄、小楼、大韩家、刘沟、大杜家、小南庄、邹西、东潘庄29个村委会。乡镇企业有淀粉、石膏、建材、机械、食品、缫丝、塑编等厂。农业主产小麦、玉米、棉花。. |
占城镇 |
邳州市辖镇。1953年为占城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1年建镇。位于市境西南部,邳、睢、铜3市县交界处,距市区25公里。面积51.2平方公里,人口3.5万。青年路过境,占新、占薛、泗八公路通往境外。辖大陵、许集、聂老庄、高集、胡井、进德、李园、冯邵、魏楼、王楼、小山、后园、糖坊、占东、占城、陈庄、罗城、石厘18个村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所产贡菜苔干远销国内外。乡镇企业有化工、机械、板材加工等厂。原占城小学院内古枣树有千年历史。. |
新河镇 |
邳州市辖镇。1953年属土山区,1957年建胡圩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2年建新河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区14公里。面积67.2平方公里,人口3.2万。新八、新新公路和双杨河过境。辖胡圩、林场、吴洼、李洼、大炉店、陈集、阎老庄、薛湖、袁场、新庄、煎庙、栗沟、栗营、新河、陈滩、杲楼、梨园17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水稻,养殖业以水产、畜禽为主。. |
八路镇 |
|
铁富镇 |
邳州市辖镇。1949年属三区,1957年建铁佛寺乡,1958年改公社,1965年更名铁富公社,1983年建乡,1995年建镇。位于市境北部,距市区25公里。面积74平方公里,人口6.3万。310国道和204省道、邳苍公路在境内交会通过。辖铁富、石庄、朱红埠、汤庄、北冯场、周楼、朱滩、瓦房、麻墩、小麻墩、四合、北姚庄、响水溜、南冯场、小营、张道口、汤楼、沟上,油坊、黄庙、前于、后于、冯圩、宋庄、胡滩、骆家、吕家27个村委会。建有国家银杏生产基地、农业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江苏省粮食丰产示范基地。有国内最大的年产银杏黄酮25吨生产线和银杏综合博物馆。黄砂、石膏等矿产资源丰富,建有年开采30万吨的石膏矿。. |
岔河镇 |
江苏省邳州市岔河镇位于苏北鲁南两省交界,地属苏北.大平原,全境南北长9.8公里,东西宽7.3公里,总面积7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b万亩,镇下辖12个行政村,20个自然村,人口 4.2万人,是邳州西北部中心重镇。 历史悠久,人文汇萃。岔河镇是大墩子文化的发祥地,其文明史在6000年以上。历史文化遗迹众多,著名的有汉代张良桥、唐代兴化院等。现存遗迹8处,著名的良壁古槐,树龄在一千多年以上,相传唐代尉迟敬德曾经“走马看古槐”,至今方圆百里游人云集。云台寺山上的“云坛祀”、黄石山中的“赤松洞”蕴藏着千古神秀的缩影,山下“人参涧”流传着世代的传说。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丰富多采的文化艺术,剪纸、民间艺术品和农民画是岔河镇人.文艺术的三株奇葩。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岔河镇地处邳州、苍山、台儿庄三地交界处,东距欧亚大陆桥东桥头堡连r港120公里,西到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65公里,北至煤城枣庄50公里,南到徐州观音机场70公里,有通往鲁、沪、浙及省内各市的班车,是苏鲁交界一重要的公路交通枢纽。三一0国道、岔台省道与京杭大运河在此交汇,形成水陆交通金银十字架的格局,境内建有港口十多座,吞吐能力达800万吨,使岔河镇成为苏北鲁一南农副产品、煤炭和石膏等工、矿产品的集散地。境内气候四季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利于作物生长和畜禽繁殖,为人民提供较.为优越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矿产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岔河镇是具有丰富资源优势的苏北重镇,地下矿藏有石膏、粘土、高岭土及黄沙。北部优质二水软石膏储量达2.4亿吨,南部优质高岭土矿储量在2亿吨以上,两种矿产均为建材行业重要的生产原料,用途广泛,且开采条件优良,市场前景非常可观。林.木资源雄厚,宜林面积1.3万亩,林木积蓄量已达5.3万立方米,复盖率为23.7%, 一、二产业齐头并二进,农村经济蒸蒸日上。种植业实现了山单一种植结构向高产高效的多样化结构转变;全镇蚕桑面积已发展到1.5万亩,是那州市蚕桑面积最大的镇。现有外商投资的现代化媒丝厂一个,共有缴丝机120多台。设施蔬菜生产已经成为岔河农业的一大特色,全镇种植优质蔬菜1万亩,成为郑州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全镇棉花面积共有1万亩,现有.大型轧花厂l个。. |
陈楼镇 |
邳州市辖乡。江苏省商品粮生产基地和三禽养殖基地。解放初属二区,1957年建陈楼乡,1958年属红旗公社,1961年析建陈楼公社,1983年复建乡。邳州市陈楼果园建在境内。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区12公里。面积51.3平方公里,人口4.9万。白合、新炮、新胜公路过境。沂河、纲河、小新河纵贯境内。辖北陈楼、杜村、左西、左东、省城、小薛、大孙、大顾家、袁湾、丁庄、院许、甄家、竹园、圈子、李家、吴庙、新营17个村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水果、板栗、三禽养殖居全市之首。. |
邢楼镇 |
邳州市邢楼镇位于苏鲁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东距亚欧大陆桥桥头堡连云港80公里,西至五省通衢交通枢纽徐州市60公里,并与京杭大运河、东陇海铁路相毗邻。全镇18个行政村,人口4.7万,耕地10万亩,资源丰富,物产富饶,是发展绿色农业的理想家园。 该镇面积96.5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河清水秀,现已发展50个大中型养牛场,目前全镇养肉牛8000头,奶牛500头。2004年计划发展到1000头,现与徐州维维集团联合建立邢楼鲜奶收购站。 我镇资源丰富,物产富饶。初步探明石膏储量达26亿吨,黄沙储量3000万吨,现已建成十座高标准石膏矿,年产优质膏石300万吨,素有“石膏之乡”美称。近年来,我镇进一步加快个私经济步伐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不断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已形成“北菜南禽,东蒜西林”的农业格局,现有连片良种大蒜基地2万亩,连片速生林4万亩、蚕桑1.2万亩、优质家禽400万羽。该镇大力开拓市场,活跃城乡贸易,积极推广加工新技术,延长农业链,已形成了种、养、贸、农、工一体化的良性格局。 热血沃土,人杰地灵。当代好青年王安民、江苏省“英雄少年”黄苏宁、乡镇干部的楷模王继天......就是这片热土上优秀的儿女的杰出代表。 乘风破浪,直挂云帆。邢楼镇人民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正以饱满的热情,团结协作的精神,挣创一流的干劲,去不断实现新跨越,创造新业绩,谱写新篇章。. |
戴庄镇 |
|
车辐山镇 |
邳州市辖乡。1953年属十区,1957年建车辐山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30公里。面积97平方公里,人口4.9万。310国道过境,京航运河流经乡东部。辖车辐山、车前、刘楼、新桥、红光、官厢、郁庄、樊庄、杨滩、友好、运西、山南、任庄、梁河、前埠、后埠、明远、龙湖、牛楼、潘家20个村委会。农业以养殖为主。. |
燕子埠镇 |
邳州市辖乡。江苏省粮食生产基地。1953年为十六区,1957年建燕子埠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区40公里。面积77.2平方公里,人口3.1万。棠台公路过境,310国道从乡南境通过,车台公路从乡东境通过,北部伊家河通京杭运河。辖燕子埠、韩寺、徐洼、东佛头、西佛头、东棠棣埠、西棠棣埠、茅寺、扒山、徐庄、尤村、大吴、小吴、黑山、刘官庄、石韩、陈黄楼、范庄、花山、郭庄、岗子21个村委会。农业主产小麦、玉米、花生,花生产量居邳州市第一位。石灰岩、白云岩储量大,地下有钛铁矿,所产大理石明朝时就是贡品。寨山奶奶庙摩崖石刻记载康熙七年鲁南大地震情况,是世界罕见的地震文物。尤村有东汉彭城相缪宇墓。. |
赵墩镇 |
邳州市辖乡。1957年建赵墩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建乡。位于市境中部,京杭运河西岸,距市区9.5公里。面积65.3平方公里,人口4万。陇海铁路、徐连公路过境。辖赵墩、沈场、郭口、阎家、前刘、中刘、古庄、天庙、城河、过河、毛湖、唐湖、兴店、更厅、徐集、彭湖、衡楼17个村委会。乡办工业有缫丝厂、砂轮厂、矿泉水厂等。农业以种养业为主,为邳州市粮食、桑蚕先进乡。. |
议堂镇 |
邳州市辖乡。1957年建议堂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建乡。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区9公里。面积56.5平方公里,人口3.7万。邳睢公路过境,议八、土碾公路从乡西南部通过。辖虎丘、刘前、柳园、刘桥、议堂、潘庄、薛圩、南桃园、褚台、南戴庄、崔家、朱楼、黄海、迭路、庄台、新王庄、龚湖、张单、许洼、沙埠、南陈楼21个村委会。农业以种养业为主,所产优质米、苔干、黄麻远近闻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