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峃镇苔湖山村地处大峃镇北面文青公路沿线,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下辖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房屋33间。苔湖山村现有174户,户籍人口508人,常住人口200多人,产业主要以出国以及个体经商、和劳务输出为主。村行政区域面积0.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亩、林地面积567亩。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328100 | 325300 | -- | 查看 苔湖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红枫社区 |
文成县大峃镇红枫社区居民委员会所属辖区,人口400多人,地处湖滨小区,成立于2009年1月,东至老干部局,西至56省道与建设路交汇处,南靠泗溪河,北靠红枫岭,因其管辖范围内有红枫岭,故以红枫社区命名。 |
垟丼村 |
1、自然状况 垟丼村位于大学镇的西南部,四面环山,平均海拔高度在300米左右,是个典型的山区小村,全村共有耕地面积491亩,,共有山林面积1066亩,全村共有342户,总人口1113人,现有劳动力512人,其中二分之一劳动力外出务工。 2、低收入农户状况 2007年低收入农户调查统计,年人均收入低于2500元的农户有115户,低收入农户人口372人,占总人口数的33%,属于低收入农户集中村。低收入农户致贫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文化程度低,生产观念落后。二是年纪大缺劳力。三是子女上学经济压力大。虽然现在学校有春蕾助学、助学贷款等帮扶措施,但惠及面小。四是健康状况差、就医难,因病因残致贫。农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大但受益面小,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有一定差距。 3、产业发展概况 垟丼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全镇处于中等水平。村庄远离城镇,没有二、三产业基础,是纯第一产业(农业)村。农民收入由农业、林业、牧业、外出务工四部分组成。低收入农户的收入主要靠农业、林业、牧业三大块,其中农业和牧业收入主要用于满足本户人口粮食、蔬菜及肉类的自给。由于村集体的山林、土地承包到户较彻底,断绝了集体性的资源经济收入;村内没有二、三产业支撑,再加上村庄规模小、自然村分散,没有固定资产的积累,集体性的物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收入无从着落。 |
城南村 |
文成县大峃镇城南村各项经济指标均在大峃镇各村的前列,实现了全村连续十年“零”-的记录。村里先后荣获了省五星级“民主法治村”、省级基层党风廉政示范村,市级卫生村,县级平安村,县级综治工作先进单位、县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推荐理由:村两委十分重视创安经费的投入,年初就在村级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做出预算,在村主要地段、路口、场所安装监控设施,改善治安防范等硬件条件,保障工作经费。以提高广大群众的参与率和知晓率为重点,采用多种形式开展经常性地平安、综治、禁毒、反-、普法宣传活动,让平安知识进家入户,以提高全体村民的安全意识,打造一个人人参与的“平安村(社区)”。利用民主决策“五步法”,做到办事民主公开规范。不断完善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制定《村民公约》,做到措施健全;健全和完善办事效率制度,转变工作作风,并落实相应的整改措施,把维护城南村社会稳定与开展“先锋工程”建设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正确处理各类矛盾与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把村分为两个网格,成立服务团队2支33人,实行每周二“进社入格”制度,面对面地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和各类矛盾。 |
二新村 |
文成县大峃镇二新村,地点在县城二新街,下辖一个自然村,总户数380户,总人口1140人,常驻人口3800人,分6个村民小组,房屋450间。村总面积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0亩,林地面积100亩,全村党员26个,其中女党员2个,35周岁以下1个,高中文化程度以上6个,其中大专有3个。 |
桥头井村 |
桥头井村,辖区单位42家,其中宾馆饭店2家,学校2所,医疗卫生单位2家,农贸市场1家,企业0家,机关1家,商店35家。绿化面积500平方米,门前三包88户,门前三包责任状签订率92%公共厕所一座 |
苔湖山村 |
大峃镇苔湖山村地处大峃镇北面文青公路沿线,交通便捷,地理位置优越,下辖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房屋33间。苔湖山村现有174户,户籍人口508人,常住人口200多人,产业主要以出国以及个体经商、和劳务输出为主。村行政区域面积0.6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03亩、林地面积567亩。 |
苔湖村 |
大峃镇苔湖村位于县城所在地,下辖树山垟和苔湖2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总面积0.6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0亩。全村共有人口360户、1193人,其中劳动力707人,外出人口486人,有党员31名,其中女党员6名,有低保17户、17人。产业主要以种植、个体经商和劳务输出为主,2016年人均收入9800元。 |
坪头村 |
文成县大峃镇坪头村坐落于文成县旅游风景胜地岩庵脚下,距离县城三公里处建有坪头新村。全村总人口166户560人,版图面积 亩,其中耕地146.49亩,山地590亩。 |
下徐村 |
下徐村基本情况 行政村下辖下徐村等1个自然村,总面积2.2平方公里,。全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238户956人,其中劳动力672人,外出人口225人。 全村共有党员23名。其中女党员3人;35周岁以下的6人,60周岁以上的5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的5人,其中大专学历以上的3人。 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790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1915元,主导产业务工经商。(集体收入:生态公益林1458亩、共37908元) 村活动场所(临时办公点)建设面积150平方米,总投入15万元,建成时间2012年8月。 |
上徐村 |
上徐村 上徐村地处大学镇东北部。全村6个村民小组,共367户,总人口1382人,其中0党员45人,村支两委干部6人。全村总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农田面积1463亩,水面520亩。主要以种植、养殖和休闲产业为主。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上徐村发展较快。特别是去年,镇委、镇政府高度重视上徐村的建设,确定上徐村为全县新农村建设重点示范村。在政策上、财力上、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镇党书记重点联系指导上徐村,镇驻村工作队积极帮扶,加快了上徐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支部建设方面。我村通过各种教育形式,抓好了我村的党员示范性教育,发挥了党员在村的模范带头作用。全年党员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活动,获得了上级领导的肯定,我村被评为湖南省的“五好党支部”。 发家致富方面。去年年全村发展养殖户共22户。村里出现了许多养猪专业户、养鸭专业户、养鱼专业户等2010年上徐村村民平均收入由前年的6800元增长到了8500元。 村庄建设方面。一是全力抓好道路和水利建设。积极配合上级抓好区镇两级重点道路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了马石公路毛路拓宽和响太公路硬化,完成了徐村路的硬化。二是加强了村民集中居住点建设。制定了吴家祠堂村民集中居住点具体实施方案,完成了农房“穿衣戴帽”试点和农民休闲娱乐中心项目建设。三是进一步落实农村“三清四改”工作。重点发展沼气工程,全年完成沼气池工程5户,全村沼气池示范户达到了22户。 村风建设方面。一是开展“五星农户”创建活动。从计生、守法、致富、卫生、文明五个方面对全村农户进行考核验收挂牌,全村446户参加创建活动,评比120户。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管机制。认真落实办公公开、财务公开、政务公开制度,成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增强了村民民主管理意识。三是进一步创造村民学习、生活条件,全力为人民群众服务。建立了“上徐农村书屋”,为农民学文化、学技术提供方便;建立了“农村超市”,巩固了乡村医疗卫生室。 |
塔山村 |
文成县大峃镇塔山村,下辖13个自然村,总面积3.08公里,耕地面积490.7亩,其中水田面积273.7亩。全村610户,1975人,其中常住人口309人,外出人口1666人。 |
谷山村 |
谷山村(社区) 基本概况 位于县城东南4.6公里,东至峃口,南至良坑,西至横培,北至樟台,下辖11个片组,人口423户1298人。经济以农业为主,耕地534亩,山地1384亩。1986年批准为革命老区,是郑敬衡烈士的故乡。 |
东城村 |
东城村位于县城东部4公里,下辖5个自然村,全村共有人口2760人,村民代表61人,其中党员66人。 |
鹤东村 |
鹤东村,下辖7个自然村,部面积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54亩,全村422户,1379人。全村党员36人,其中老党员1人,女党员3人。 |
樟台村 |
樟台村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大峃镇,有居民514户,1868人,耕地面积364.1亩,林地面积有1914亩。党员57人,流动党员8人。村民代表61人 |
桂山村 |
文成县大峃镇桂山村,下辖2个自然村,总面积1.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8亩,其中水田面积177亩。全村202户702人。党员16人,女党员3人,年龄35周岁以下1人,60周岁以上7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4人,大学以上1人。 |
双龙村 |
双龙村(社区) 基本概况 下辖2个自然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4亩,其中水田面积110亩。全村162户529人,其中常住人口379人,外出人口150人。全村共有党员14人,其中建国以前老党员1人,女党员4人,年龄35岁以下1人,60周岁以上6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5人。党支部评定星级为四星级。村级活动场所使用面积150平方米,建成时间为2006年。 |
中林村 |
中林村(社区) 基本概况 中林位于文成西部,是由五个自然村组成的,总面积有2.81平方公里,总人口有1400人,有425户 |
龙马村 |
龙马村(社区) 基本概况 全村143户490人,其中常住人口188人,外出人口302人,外来人口0人。村民代表31人,正式党员34人,预备1人,建国前老党员1人,女党员6人。 |
中村村 |
中村村(社区) 基本概况 中村分两个网格,中下村为原来的自然村,网格员为赵银春,为于中村下段,靠近下村,人口有511人,主要以外出经商为主。年老的在家务农。 |
季马村 |
季马村位于大峃镇龙川社区,季马村总面积1.56平方公里,村共335户1010人,外出人口532人,流动人口49人。全村有39名党员,其中建国前老党员2名,女党员10名。年龄35周岁以下党员8人;60周岁以上党员15人;高中以上学历9人。其中大专以上党员3人。 |
大会岭脚村 |
大会岭脚村位于大峃镇西北部,由原大峃镇岭脚村和百丈漈镇珠岭村合并而成。辖岭脚、山坑底、红沙、珠岭四个自然村,距镇所在地约3公里,全县最古老完美的市际交通要道——大会岭脚红枫古道,连接珠岭和岭脚两个自然村,东至松龙岭红枫古道;南是文成县城,西与新闻泰斗赵超构文化广场毗邻,北系百丈漈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和峡谷景廊,是发展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和创办特色农家乐的理想区域,交通便捷,是县城旅游聚集地之一。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