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坑村基本情况简介
西坑村拥有人口2683人,其中畲族人口544人,党员114人。西坑村由原来的西坑、溪后、龙口降、孙山、葛绳湾等合并而成。近几年来,西坑村依托安福寺的建设,围绕打造旅游功能集聚示范村的目标,取得了一些成绩。集购物、餐饮、民宿于一体的产业街已基本形成,村庄亮化美化的成效已显现,村民的幸福感大大的提升。今后我们村将继续围绕旅游功能集聚示范村的目标来发展。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328103 | 325000 | -- | 查看 西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西坑村 |
西坑村基本情况简介 西坑村拥有人口2683人,其中畲族人口544人,党员114人。西坑村由原来的西坑、溪后、龙口降、孙山、葛绳湾等合并而成。近几年来,西坑村依托安福寺的建设,围绕打造旅游功能集聚示范村的目标,取得了一些成绩。集购物、餐饮、民宿于一体的产业街已基本形成,村庄亮化美化的成效已显现,村民的幸福感大大的提升。今后我们村将继续围绕旅游功能集聚示范村的目标来发展。 |
塘垟村 |
塘垟村基本概况 塘垟村,下辖11个自然村,总面积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0亩,其中水田面积530亩,全村501户1588人,外出人口990人。 全村共有党员60人,其中女党员14人,高中文化程度15人,大专以上4人。 主导产业种植业。 村活动场所面积120平方米。 |
敖里村 |
敖里村基本概况 敖里村离西坑镇所在地6公里,有老56省道通过,交通较方便。分布4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198户,587人。现有党支部1个,党员30人,耕地面积220亩,山地面积1007亩,村民人均收入5000元,村民生活水平较低。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建设有饮用自来水工程、杨梅基地、污水处理、农田提升工程,从今年开始要对水果采摘基地、丁坑岭红枫古道改造工程、周定烈士纪念馆红色旅游基地及文化礼堂建设工程等工作进行进一步的推进,将使贫困的面貌有很大改观。自敖里社区建立以来,经过社区干部共同努力,在敖里村文化广场共开展关于“依托畲乡文化,共建和谐敖里”活动40余个,期间,还在社区办事大厅隔壁办起畲乡民族展示厅,其中展示的东西都是从畲家村民那里收集过来的,更加贴近于生活,来往的游人或临近村民过来参观都显得格外的亲切!在陈列的展品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畲族编织、刺绣、畲族服饰、畲族彩带及古色古香的畲族民俗器具等展示了畲乡的民俗风情。 此外,还办有鞋包加工厂和凯里诗毛线加工厂,大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种植草莓、西瓜等经济作物,动员多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使村能尽快走上一条效益农业的脱贫之路。 |
南坑垟村 |
南坑垟村基本概况 位于西坑畲族镇西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6公里的南坑垟村,毗邻富岙乡,总面积5.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98亩,山地面积5216亩,建有300亩精品杨梅种植基地1个、400亩的油茶种植基地1个。下辖7个自然村,全村共有365户、1380人,其中外出人口850人,有中共党员43人,低保户有28户、39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85.5%,农村住房保险参保率达100%。全村还建有村委会办公楼1幢,与其相邻的村文化活动中心正在建设之中,建成后将会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村卫生室1个,方便周围的村民就医,敬老院1个,解决村里少数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自2009年起以自建的方式移民,每人补助5600元,至今已从各自然村(严驮岙、南坑下、派岩、麦垄、上降头)移民到中心村南坑底,共移民53户,199人。 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已拆简易棚、简易厕所15处,猪栏10处、灰铺5处,整治脏乱点5处,赤膊房粉刷16间,清理河流600米,池塘1处,绿化面积1200㎡。 |
让川村 |
让川村简介 让川,距离西坑畲族镇政府所在地3公里,离县城16公里,属县城15分钟交通圈。下辖7个自然村,总人口978人,其中畲族人口占四分之一。村庄依山而建,错落分明,背靠千年古樟,毗邻红枫林。让川村人文历史悠久,有开始建于乾隆年间的叶氏祠堂,有淳朴乡土人情的四合院、节孝牌坊等历史古迹,是我县山水奇观寻幽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村。随着新56省道的开通,村地理位置优势凸显。 2013年,让川村申请美丽乡村建设,在村干部与村民的齐心努力下,村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共拆除露天厕所、灰斗98处,绿化1000平方米,硬化村内道路1364平方米,粉刷赤膊房52间,改造外立面92间,建设栏杆500米,清理河道300米,安装路灯26盏……短短5个月的时间,一个灰头土脸的小山村便实现了华丽的转变。成为山水寻幽奇观带上一颗闪亮的明珠,温州日报刊登题为《让川速度,跑出山村发展新样本》文章,高度肯定了让川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成绩和速度。 |
江山村 |
江山村基本情况 江山村隶属于我县西坑畲族镇,是个少数民族聚居村。原56省道穿梭其中,下辖6个自然村,即包山、江下龙、国山、坑头、岩头垄、金山降,下辖11个村民小组。全村总面积2232.36公顷,耕地面积609.3亩,山地面积2874亩。全村219户、630人。 |
双田村 |
双田村基本概况 双田村位于我县西坑畲族镇,下辖8个自然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0亩,其中水田面积220亩,山地面积1007亩,全村238户、668人。其中劳动力243人,外出人口211人。双田村共有中共党员35人,其中女党员4人,年龄35岁以下的8人,60岁以上的11人,在家17个党员,流动党员18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8人。 |
双前村 |
双前村基本概况 双前村位于西坑畲族镇西南部,距离县城38公里,离镇政府10公里,距离56省道5公里。2003年底由原双山村的肖山、足山、天雷降个自然村与原前垟村的上塘自然村调整合并成一个新的行政村,总人口602人168户,有党员34人,是个少数民族聚居村。耕地面积374亩,林地面积1548亩。 |
旁边垟村 |
旁边垟村座落在西坑畲族镇的东北方向,离镇所在地15公里,行政村所在地海拔高为650米。全村土地总面积435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603亩,山林面积为3661亩。我有共有4个自然村,分别为北斗垄、旁边垟、垟源头、火棍垄等。全村共有162户,户籍人口540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75人。全村党员29人,村代表41人,两委成员9人。 |
叶岸村 |
西坑畲族镇叶岸村,处于西坑镇东南部,距离镇所在地800米,老56省道穿村而过。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村大而散,全村总人口1348人,登记在户的有489户,2013年村人均收入6850元。叶岸村是个低收入集中村,村中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妇女居多,70%劳动力常年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村民主要依靠农业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叶岸村以打造“宜游宜居生态示范村”为目标,在叶岸村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 |
梧溪村 |
梧溪村 梧溪以溪为名,是文成县西坑畲族镇的一个文化古村,始建于公元1209年,建村迄今已有700愈年的历史,溪流过境,“梧溪桥”凌空横架,犹如彩虹,把东西两庄连成一体。梧溪村位于县城西北21公里,镇北2.4公里,南邻天圣山安福寺,北达刘基故里,辖区内有国家4A级景区龙麒源景区,属百丈漈——飞云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交通枢纽中心地带。总面积5平方公里,拥有林地面积10000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5%,总人口1200多人,其中畲族人口200余人。 《富氏宗谱》载:“富氏第12世宁咸淳进士应高公于元至元31年(1294)自南田泉谷始迁梧溪。”建村至今已逾700年。旧谱又载:“有泉汇于溪水,声涓涓沥沥如人语,故名‘语溪’,因行书‘语’、‘语’形近,后遂名‘浯溪’。1939年青田县在梧溪村置邮柜,邮戳误铭‘梧溪’,故‘梧溪’沿用至今”。 梧溪村的名胜古迹:富相国祠,始建于乾隆29年(1764),现存建筑完整,占地1200平方米。建筑式样庄严而轩敞,具有浓郁的古代艺术特色。四周环境优美:背靠岫山,祠后拥有古松两株,盘枝曲节如伞;享堂围墙外两侧,各凿一井。井前左凿鱼塘,右建厨房;祠前左侧有古樟一株,今仍生机盎然。 文昌阁,始建于清嘉庆13年(1808),高三层,木色歇山顶式建筑。原第一层为正以殿,正厅塑关帝坐像,立塑周、关二将;第二层,文昌阁塑梓潼帝君神像;第三层是魁星阁,塑握笔占鳖的魁星。建筑外观,三层檐头逐层内收,稳定壮重。处在绿荫古樟丛中,环境幽雅静谥。以上两处,1977年被列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此外,还有-中将富文故居、新闻泰斗赵超构出生地“金阳旧家”与“南阳旧家”,金星啟瑞等古民居,至今遗迹仍在;东庄有“马栏基”,西庄有“太师堂”,唯世所罕见的三顶棕,也算是一大景观。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