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竹岭村地处巨屿西北,飞云江上游,全村总人口825人,户数322户,其中劳动力495人,外出劳动力355人,耕地面积356亩,山林面积1217亩。劳务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在家务工的农民以鞋包、羊毛衫加工为主。农业主要种植大棚蔬菜。2005年村办公楼建成,2006年村老年活动中心建成巨007年完成村庄整治工作。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328106 | 325000 | -- | 查看 花竹岭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稠泛村 |
稠泛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境内南部,飞云江上游,距县城10.7公里。文泰公路穿村,飞云江纵贯村前。全村总人口1945人,户数748户,其中劳动力1085人,外出劳动力717人,党员60人,水田面积387亩,山林面积3590亩。 稠泛村是巨屿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近几年来全村经济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水利、农业、村镇建设得到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该镇政府驻稠泛村云江大道,工业园区一期建在长2320米、宽30米的滨江大道旁,有各类个私企业十几家,是巨屿镇重要的工业基地。沙洲的开发宅基地2100间,围滩造田1043亩,村民饮用清洁卫生自来水,村已通电话、有线电视覆盖;巨屿大桥、世屿尖八角亭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新世纪的稠泛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落实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开拓奋进,加快新农村建设,为明天的美好生活和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
葛垟村 |
葛垟村全村共有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47人,户数393户,其中劳动力696人,外出劳动力418人,党员52人。低保对象32户41人,耕地401亩,园地30亩,山林面积2777亩,胡柚基地256亩。 农业、林业、劳务输出是葛垟村的支柱产业。 |
垟尾村 |
垟尾村地处巨屿镇府所在地,总人口1234人,其中劳动力766人,外出劳动力568人,党员31名,山林面积1032亩,耕地面积222.8亩,农业、林业、劳务输出是垟尾村的支柱产业。 垟尾村与稠泛村、葛垟村、龙前村、正塆村、三五新村、金面盂村、垟地边村、项坑边村、前山村、黎明村、赤砂村、孔山村、穹口村、方前村、花竹岭村、潘岙村、张平村、徐龙村、潘山村、东坑头村相邻。 |
龙前村 |
龙前村位于巨屿镇东南处,全村7个村民组,总人口915人,342户,劳动力623人,外出人数328人,党员45人,其中低保对象25户28人,水田面积250亩,山林面积2599亩,其中生态面积1100亩,全村通水泥公路,硬化道路面积5公里,1985年建成村办公楼。 |
正塆村 |
正塆村户籍人口1005人,户数352户,劳动力878人,外出劳动力571人,外出人口765,在家人口241人。耕地面积262亩,水田164亩,水田164亩,山林面积829亩。由原来的石坦头、岭边、正塆三个行政村拼弄而成,10个生产队,有党员56名。以加工实心粘土砖为主要产业,达总人数35%左右。 |
三五新村 |
三五新村位于巨屿东南山区,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经是有名的革命老区。全村由四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构成,总人口1185人,327户3,有劳动力628人,外出务工人数532人,党员63名,低保对象49户,耕地面积473亩,耕地面积950亩。 |
金面盂村 |
金面盂总人口249人,户数85人其中劳动力176人,外出劳动力126人,党员11人。水田70亩,山林面积280亩。劳务输出是金面盂的支柱产业。劳务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农业主要种植蔬菜水果,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5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278元,该村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保户有9户,2006年底建成通村公路。 黎明村加大农业结构调整,扩大蔬菜种植面积,发展特色种植面积,开发特色农业,发展畜禽养殖业。加强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推动各项村务工作的全面发展。 |
垟地边村 |
垟地边总人口1608人,户数54户,其中劳动力1200人,外出劳动力524人,党员54人,水田311亩,山林面积1061亩。 垟地边村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地理位置优势,2007年上马东垟沙洲生态工业基地填方工程,打造一个占地面积为867亩的现代化工业基地。 |
项坑边村 |
项坑边村全村共有户数326户,总人口1048人,耕地面积360亩,山林面积1077亩,党员37名,低保对象19户。 |
前山村 |
前山村总人口637人,户数172户,其中劳动力402人,外出劳动力154人,党员21人。水田197亩,山林面积1752亩。农业、林业、劳务输出是前山村的支柱产业。 |
黎明村 |
黎明村总人口936人,289户,其中劳动力528人,外出劳动力405人,党员38人。耕地面积360亩,山林面积1077亩。 农业、林业、劳务输出是黎明村的支柱产业。劳务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农业主要以茶叶为主,现在基本形成600亩黎明村茶叶合作社的雏形。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128万元,人均收入达到22651元。该村年收入1500元以下的低保户17户。 黎明村以村两委换届选举为契机,加强村干部思想作风建设,推动各项村务工作全面发展。 |
赤砂村 |
赤砂村共有321户,总人口956人,耕地面积578亩,其中水田209亩,山林面积4437亩,党员30名。 |
孔山村 |
孔山是中低山村,有孔山、孔岙两个自然村,孔山自然村是个山坡地,全村总人口669人,户数205户,劳动力468人,其中外出劳动力372人,党员30人,低保户11户,耕地面积326亩,山村面积1138亩。、 孔山以农业、林业、劳务输出于孔山村的支柱产业,劳务收入是农民创收的主要张哦来源,农业主要种植水稻、蔬菜、水果。 孔山村与稠泛村、葛垟村、垟尾村、龙前村、正塆村、三五新村、金面盂村、垟地边村、项坑边村、前山村、黎明村、赤砂村、穹口村、方前村、花竹岭村、潘岙村、张平村、徐龙村、潘山村、东坑头村相邻。 |
穹口村 |
穹口村总人口1086人,户数348户,其中劳动力624人,外出劳动力694人,党员35人。耕地面积172亩,其中水田93亩,山林面积3026亩。外出经商历史悠久,目前经商者已形成一支人数众多的队伍,吃苦耐劳让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 穹口村与稠泛村、葛垟村、垟尾村、龙前村、正塆村、三五新村、金面盂村、垟地边村、项坑边村、前山村、黎明村、赤砂村、孔山村、方前村、花竹岭村、潘岙村、张平村、徐龙村、潘山村、东坑头村相邻。 |
方前村 |
方前村位于文成县两大盆地之一,地处巨屿镇小城镇扩展区内,南临飞云江,北接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双珊公路穿村而过,地位位置优越。方前村防震避险安置小区建成,总人口可达4000余人。该村辖区面积2.71平方公里,总人口1370人、户数540户,其中劳动力905人,外出劳动力500人,党员61人。其中水田327亩,山林面积1650亩。该村村容村貌整洁,全村通水泥公路。1991年建成村办公楼,1间老人活动中心,1间图书室,2007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方前村位于文成县两大盆地之一,地处巨屿镇小城镇扩展区内,南临飞云江,北接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双珊公路穿村而过,地位位置优越。方前村防震避险安置小区建成,总人口可达4000余人。该村辖区面积2.71平方公里,总人口1370人、户数540户,其中劳动力905人,外出劳动力500人,党员61人。其中水田327亩,山林面积1650亩。该村村容村貌整洁,全村通水泥公路。1991年建成村办公楼,1间老人活动中心,1间图书室,2007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方前村位于文成县两大盆地之一,地处巨屿镇小城镇扩展区内,南临飞云江,北接国家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双珊公路穿村而过,地位位置优越。方前村防震避险安置小区建成,总人口可达4000余人。该村辖区面积2.71平方公里,总人口1370人、户数540户,其中劳动力905人,外出劳动力500人,党员61人。其中水田327亩,山林面积1650亩。该村村容村貌整洁,全村通水泥公路。1991年建成村办公楼,1间老人活动中心,1间图书室,2007年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 |
花竹岭村 |
花竹岭村地处巨屿西北,飞云江上游,全村总人口825人,户数322户,其中劳动力495人,外出劳动力355人,耕地面积356亩,山林面积1217亩。劳务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来源,在家务工的农民以鞋包、羊毛衫加工为主。农业主要种植大棚蔬菜。2005年村办公楼建成,2006年村老年活动中心建成巨007年完成村庄整治工作。 |
潘岙村 |
潘岙村总人口1231人,户数370户,其中劳动力892人,外出劳动力674人,党员38人,水田103亩,山林面积2567亩。 农业、林业、劳务输出是潘岙村的支柱产业。 |
张平村 |
张平村位于巨屿镇北面,全村总人口173户,共547人,其中低保22人,党员40人,全村山高坡陡,耕地面积159亩,山林面积517亩,村民依靠这些种菜与药材与养殖与支柱,其他劳动力外出打工为主要经济来源。 |
徐龙村 |
徐龙村总人口783人,户数253户,其中劳动力513人,外出劳动力311人,党员21人。水田267.3亩,山林面积1429亩,其中农业、林业、劳务输出是徐龙村的支柱产业 徐龙村与稠泛村、葛垟村、垟尾村、龙前村、正塆村、三五新村、金面盂村、垟地边村、项坑边村、前山村、黎明村、赤砂村、孔山村、穹口村、方前村、花竹岭村、潘岙村、张平村、潘山村、东坑头村相邻。 |
潘山村 |
潘山村总人口439人,户数165户,其中劳动力267人,外出劳动力174人,党员25人,水田132亩,山林面积1560亩。 农业、林业、劳务输出是潘山村的支柱产业。劳务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业主要来源。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番薯、水果、茶叶等。 |
东坑头村 |
东坑头村位于巨屿镇东北山区,在解放战争时期曾经是有名的革命烈士老区。全村由七个村民小组构成,总人口610人,201户,有劳动力427人,外出务工人数376人,党员27名,耕地面积240亩,山林面积1215亩,全村经济主要靠外出务工收入为主。 东坑头村与稠泛村、葛垟村、垟尾村、龙前村、正塆村、三五新村、金面盂村、垟地边村、项坑边村、前山村、黎明村、赤砂村、孔山村、穹口村、方前村、花竹岭村、潘岙村、张平村、徐龙村、潘山村相邻。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