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温州 >> 文成县 >> 平和乡 >> 郭山村

郭山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郭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郭山村简介

  郭山村基本概况
  文成县平和乡郭山村与营前、平阳相毗邻。下辖半山、蒙地、张宅、田垄、分田湾、后垄头、大树脚,共7个自然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0亩,其中水田面积680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210户,人口685人,常住人口165人,外出人口520人。
  在党员建设方面,目前共有党员28人,其中女党员3人,年龄35周岁以下9人,60周岁以上5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14人,其中大专以上3人。
  党支部评定星级二星级。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300平方米,总投入27万元,建成时间2011年。
  全村主导产业种植业。2005年建成百亩青梅基地。
  郭山村解放前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刘英”“粟裕”等将军带领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它是红十三军组织民众抗战、建立民主政权的红色根据地,有红十三军革命遗址。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328227 325000 -- 查看 郭山村谷歌卫星地图

郭山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郭山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双塆村

  双塆村基本概况   文成县平和乡双塆村位于半山腰上,山清水秀。下辖上塆、下塆、外路塆、下垟头、桥垄、驮降,共6个自然村。总面积1500亩,山林面积685亩,耕地面积491亩,其中水田面积451亩。全村365户,人口1108人,其中劳动力656人,常住人口306人,外出人口772人,外出人口比例为71%。   全村共有党员45人,其中女党员6人,年龄35周岁以下8人,60周岁以上16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12人,其中大专以上2人。党支部评定星级二星,   双塆村产业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茶叶、药材等。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100平方米,总投入15万元,建成时间2001年。  

廿五坑村

  廿五坑村基本概况   文成县平和乡廿五坑村位于平和坑流域,飞云江支源。下辖老屋、驮垟、雪山、大岭头、岗头、乌岩下、猫狸擂,共7个自然村。总面积1.562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772亩,耕地面积571亩,其中水田面积427亩。全村324户,人口1143人,常住人口164人,外出人口615人。外来人口2人。   全村共有党员43人,其中女党员11人,年龄35周岁以下12人,60周岁以上13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8人,其中大专以上6人。党支部评定星级为无星。2015年党支部被被列为后进村。   村级活动场地使用面积80平方米,建成时间2011年。   全村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其中主要有茶叶300余亩。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80平方米,总投入30万元,建成时间2011年。  

梅垟下村

  梅垟下村基本概况   文成县平和乡梅垟下村地处文平公路沿线中段,建村历史悠久,下辖黄泥田、外垟、梅垟下3个自然村。总面积2902亩,山林面积2041亩,耕地面积288亩,其中水田面积288亩。全村186户,人口615人,常住人口159人,外出人口430人。   全村共有党员41人,其中女党员7人,年龄35周岁以下6人,60周岁以上4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6人,其中大专以上3人。党支部评定星级三星级。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120平方米,总投入10万元,建成时间1990年。   村民以外出经商务工为主,产业主要以传统的农业种植业为主导产业。近年来,梅垟下的蜜柚种植发展迅速,如今蜜柚是梅垟下的重要农业产业。   在人文历史方面,梅垟下村村内建有规模庞大的灵德寺一座,建于1984年,1997年重修。殿内释迦摩尼佛像用缅甸玉雕刻而成,寺名匾额由我市著名书画家林剑丹先生书写,寺内留有国内知名书法家之墨宝。其大雄宝殿为温州地区最有特色的寺院建筑之一,文化氛围浓厚。  

新田村

  新田村基本概况   文成县平和乡新田村下辖季家源、三十六培、双甲田、南门黄施垄,坑底,共5个自然村。   村总面积3734亩,山林面积365亩,耕地面积585亩,其中水田面积245亩。全村380户,人口1257人,其中劳动力980人,常住人口420人,外出人口837人,以季姓为主。年均气温18℃左右,平均降雨量约1700毫米,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三面环山,层峦迭峰,这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是一个以农业为主,外出劳务经商为辅的村村落,有大面积的茶叶基地,养殖业以家禽为主,经济属欠发达地区,通村公路已贯通,对外联系便捷。   全村共有党员43人,其中女党员7人,年龄35周岁以下8人,60周岁以上5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11人,其中大专以上3人。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200平方米,总投入10万元,建成时间2011。   新田村季家源自然村至新田村黄狮垄自然村,东上西下,明代古道,全程约2公里。古道路面由毛石铺就,多拐,较陡,平均路面宽约0.8米。沿途有古苦槠树、香楠树、古枫香树数棵,山坳竹林,南门溪大石岩,南门溪天然河坦,南门村古民居、新南村小电站。黄狮垄岭穿过南门村,依南门溪而上,是平和乡村落交通要道,是我县研究村落交通的实物资料,是我县红枫古道之一。  

下沙园村

  下沙园村基本概况   文成县平和乡下沙园村位于辖区东南部,在一个三角形状平地上,于1992年由园口村划分而来,下辖下沙园1个自然村,共5个村民小组。总面积1682亩,山林面积1582亩,耕地面积100亩,其中水田面积100亩。全村132户,人口389人,其中劳动力200人,外出人口280人。   全村共有党员25人,其中建国前老党员3人,女党员3人,年龄35周岁以下1人,60周岁以上7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5人,其中大专以上1人。党支部评定星级三星。   村内现有乌牛早茶基地300亩,农民自建规模草莓种植基地一个。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劳务输出与经商,在家的农户主要以种植业为生。  

田东村

  田东村基本概况   文成县平和乡田东村下辖田龙、打铁店、东坑甲、洪地岭、降头,共5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542.56亩,山林面积2422.56亩,水田面积120亩。全村256户,人口861人,其中劳动力548人,常住人口360人,外出人口500人。   全村共有党员30人,其中女党员3人,年龄35周岁以下11人,60周岁以上10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10人,其中大专以上3人。党支部评定星级三星级。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240平方米,总投入24.5万元,建成时间2011年。   “茶叶”是田东村的一张金名片,而“日省”“半天香”这两个注册商标更是名声在外。在这个只有256户,人口861人的小村,茶园种植面积竟达1500多亩(以乌牛早为主,约有800余亩),占平和乡茶园面积的一半以上,几乎每家每户都有采茶机和烘茶机,可见的“茶村”特色农业产业村的美名名副其实。   村里的“半天香”茶叶品牌,吸引了众多茶商。现在,靠种茶致富的田东村,又想出新的致富点子,计划搞一个集观茶、采茶、制茶、品茶为一体,集吃、喝、住、游、玩、购,与茶有关的农家庄园。  

平和村

  平和村基本概况   文成县平和乡平和村位于镇辖区东南部,2003年由原下河村、战胜村等2个村合并而成,现下辖下河、战胜、下田龙、包山,共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现为文成县平和乡所在地。村总面积5235亩,山林面积2726亩,耕地面积584亩,其中水田面积260亩。全村408户1205人,常住人口700人,人口集聚现象突出。   平和村位于地势较地平的平和谷地,村内聚落主要沿河流两岸密集分布,依山临水,交通方便,与外界联系密切,境内主要溪流平和坑穿越整个谷地。属亚热带气候区,年均温度16℃左右,最高气温(7月)38℃,最低气温(1月)零下5℃。年降雨量2000毫米左右,多雾日,气候湿度大,夏无酷暑,冬季寒冷。2008年,平和村被命名为市级生态村。   平和村人文历史悠久,建于清嘉庆八年(1803)的水口宫位于龙潭背。五间纯木结构,毁于解放初期,2008年重建,现为合院式宫殿,前有戏台,后为大殿,是平和村的特色建筑。   全村共有党员49人,其中建国前老党员1人,女党员13人,年龄35周岁以下17人,60周岁以上13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17人,其中大专以上8人。党支部星级评定三星。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220平方米,总投入10万元,建成时间2004年。  

东方村

  东方村基本概况   东方村地处镇辖区东南部,飞云江支流平和溪中段,与平和、梅洋下、田东等村毗邻,离县城22公里。建村历史悠久,村内文物古迹众多,习文之风源远流长。其中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乾隆“方坑太阴宫”、清同治“翁氏宗祠”和清光绪“贡士府第”等,同时也是全镇出国华侨人数最多的村。   全村有方坑、黄山、东坑下、尖山尾等四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共有345户1126人,常住人口385人,外出人口738人。辖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现有山林面积4560亩,其中生态公益林1504亩;耕地793亩,其中农田410亩。   在党员发展方面,全村共有正式党员47名,其中建国前老党员1名,女党员7名,年龄35周岁以下的4人,高中学历以上的19名,大专4名。党支部星级评定5星级。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150平方米,总投入20万元,建成时间2004年。   近年来,通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红红火火,各项工作均走在全镇的前列。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取得较大的成效,曾得到省、市、县各级部门领导的较高评价。2009年以来,东方村已分别通过“省级村庄整治合格村”、“市级生态村”考核验收。2012年东方村已分别通过“市级科普示范村”、“市级法治村”、“县级文明村复评”、“县级禁毒示范村”等创建工作。2013年已被列入文成县美丽乡村重点村项目建设。  

郭山村

  郭山村基本概况   文成县平和乡郭山村与营前、平阳相毗邻。下辖半山、蒙地、张宅、田垄、分田湾、后垄头、大树脚,共7个自然村,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20亩,其中水田面积680亩,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210户,人口685人,常住人口165人,外出人口520人。   在党员建设方面,目前共有党员28人,其中女党员3人,年龄35周岁以下9人,60周岁以上5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14人,其中大专以上3人。   党支部评定星级二星级。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300平方米,总投入27万元,建成时间2011年。   全村主导产业种植业。2005年建成百亩青梅基地。   郭山村解放前是重要的革命根据地,在“刘英”“粟裕”等将军带领下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它是红十三军组织民众抗战、建立民主政权的红色根据地,有红十三军革命遗址。  

大垟口村

  大垟口村基本概况   文成县平和乡大垟口村因地处大垟坑(方坑)下段之口而得名,是文成县的“东大门”。距县城11.4公里,毗邻工业经济发达的瑞安市,发育于平和谷地的主要溪流平和坑穿越且与飞云江下游的赵山渡水库相连,56省道干线经过此地,与新56省道隔飞云江相望,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明显。珊溪水利枢纽赵山渡饮水工程建成后,这里湖光山色、植被良好、空气清新、景色宜人,是个休闲的好去处。   大垟口村的前身是园口村的中心村,1992年由园口村分成大垟口、下沙园、梅垟下等3个行政村。   目前,下辖大垟口,共1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580亩,山林面积2059亩,耕地面积252亩,其中水田面积208亩。全村152户,人口333人,常住人口67人,外出人口266人。   大垟口村在党员发展上一直较为平衡,目前共有党员25人,其中建国前老党员2人,女党员9人,年龄35周岁以下9人,60周岁以上7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9人,其中大专以上3人。   党支部评定星级五星。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500平方米,总投入120万元,建成时间2011年。   的经济发展目前主要靠劳务输出与外出经商,在家的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由于位于飞云江畔,受到水源保护的制约,土地利用率不高,工农业的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郭山村特产大全




郭山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