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温州 >> 文成县 >> 公阳乡 >> 水碓宅村

水碓宅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水碓宅村谷歌卫星地图)


水碓宅村简介

  水碓宅村位于镇辖区东部,下辖水碓宅、三条田、保岙、水济湾、旁岸、朱山垟、兰凤田、朱台湾,共8个自然村。明时叶永东在此造水碓舂米,后住上人家,故而村名叫“水碓宅”。
  村总面积2586亩,山林面积1982亩,耕地面积315亩,其中水田面积289亩。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362户1118人,其中劳动力580人,常住人口1234人,外出人口850人。
  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87.5万元。村组集体经营收入0.3万元,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积累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864元,主导产业种植业。近年来,通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红红火火。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取得较大的成效。已分别通过县级、市级生态村验收。现有茶叶基地50亩,朱山垟茶叶基地130亩,正在开发的茶叶基地有150亩。
  全村共有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6人,年龄35周岁以下人,60周岁以上6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5人,其中大专以上2人。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80平方米,总投入5万元,建成时间2011年。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328228 325000 -- 查看 水碓宅村谷歌卫星地图

水碓宅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水碓宅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公阳村

  公阳村位于镇辖区东部,下辖沙了、对面厂、开林、田龙、驮山、岭头尾、三路口、宋家、驮湾、大垟、派门降、宫边、栖树、垟心、第三房、黄玄、樟岭脚、西房、桥头、陈公坑,共20个自然村。公阳村原属公阳乡,以乡政府驻地村得名,现今是公阳社区服务中心驻地,距县城21公里,九公路直至东鹿堡,南金岭界,西与周山乡,北水碓宅,白石坑界。   总面积亩,山林面积3929亩,耕地面积893亩,其中水田面积499亩。全村578户,人口1877人,其中劳动力685人,常住人口382人,外出人口1495人。   全村共有党员45人,其中女党员10人,年龄35周岁以下6人,60周岁以上39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2人,其中大专以上2人。   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630.69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0万元,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积累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236元,主导产业种植业。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60平方米,总投入5万元,建成时间2011年。   尽管村集体经济薄弱,但两委班子紧紧团结党员、村民代表,把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增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的重要途径。一是清理发展思路,制订了年度发展规划。二是加大投入,根据实际,引进优良品种,大力发展茶叶种植、茶叶加工,积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现有集体资产的管理。严格规定非生产性开支,同时加强村级财务管理。通过努力,完成了体育活动设施场地、村老年协会活动中心、等等工作。  

上岳头村

  上岳头村位于镇辖区东部最东端,距峃口镇14公里,东邻平阳水头镇,南邻平阳晓坑石城村,西与鹿堡村隔溪相望,北邻平和社区战胜村。公阳最高点1042米的龙潭山在东首,水流鹤溪水东流西穿而过注入九溪入飞云江,故称象鹤头后山形象白鹤,后改称上岳头。   村1984年成立,隶属公阳乡,2011年撤乡并镇后,隶属峃口镇。根据国家扶贫迁村有关规定2008年朱山坑村合并至上岳头村,2009上岳头村扶贫迁村安置点建设开工,2010年完成。   辖区内地势比较平缓,下辖驮坪山、上塘垟、三坦屋、方道底、朱山坑5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全村334户,人口1047人,其中劳动力610人,常住人口249人,外出人口798人。现朱山坑自然村400余人已经98%迁移到三坦屋、方道底安居。村总面积亩,耕地面积580亩,其中水田面积376,亩旱地204亩,山林面积2183亩,其中省级生态公益林1200亩,人均耕地0.55亩。   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20.13万元。村组集体经营收入万元,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积累万元,2011年村民人均收入6350元。上岳头村以种养业为主,是公阳社区粮食生产重点村,农业生产在文成县农业局负有盛名。黑毛木耳基地,太子参种植基地均在发展。   行政村组织机构健全,有中共党员43名,其中抗战时期老党员健在7名,女党员5人,年龄35周岁以下3人,60周岁以上22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2人,其中大专以上1人。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80平方米,总投入5万元,建成时间2009年。   近年来上岳头村两委一班人团结奋进,在县委、县府、乡镇党委政府及各部门的关怀和指导下,公阳第一个实现电气化示范村,去年村投资20余万元进行河道改造整治,优化了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去年上级支持投资50余万元建造了农民急需的饮用水工程,行政村内4350米,主要交通道路已硬化,现今已实现路平、灯明、水清、空气净,干部党员团结,村民和谐。   上岳头自然人文景观丰富,极具投资开发价值。既有龙潭山自然景观、仙人足迹、仙人床等自然景观,也有干际红军洞、历史古迹九星宫(包括革命前辈活动过的九星宫革命遗址)等人文遗迹,具有发展成为建设旅游休闲基地的潜力。  

水碓宅村

  水碓宅村位于镇辖区东部,下辖水碓宅、三条田、保岙、水济湾、旁岸、朱山垟、兰凤田、朱台湾,共8个自然村。明时叶永东在此造水碓舂米,后住上人家,故而村名叫“水碓宅”。   村总面积2586亩,山林面积1982亩,耕地面积315亩,其中水田面积289亩。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362户1118人,其中劳动力580人,常住人口1234人,外出人口850人。   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487.5万元。村组集体经营收入0.3万元,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积累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864元,主导产业种植业。近年来,通过全村上下的共同努力,新农村建设红红火火。特别是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方面取得较大的成效。已分别通过县级、市级生态村验收。现有茶叶基地50亩,朱山垟茶叶基地130亩,正在开发的茶叶基地有150亩。   全村共有党员33人,其中女党员6人,年龄35周岁以下人,60周岁以上6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5人,其中大专以上2人。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80平方米,总投入5万元,建成时间2011年。  

鹿堡村

  鹿堡村位于镇辖区东部,东至上岳头村,西至公阳村,南至驮尖村,北至水碓宅村,隔溪为界。下辖站里、鹿堡、中村,共3个自然村,其中鹿堡因地形像鹿,似地保,故名。全村总面积约3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547亩,耕地面积555亩,其中水田面积262亩。全村301户,人口924人,其中劳动力554人,常住人口220人,外出人口704人。   村级组织健全,村两委班子共8人。党员建设发展平衡,全村共有党员37人,其中女党员9人,年龄35周岁以下3人,60周岁以上15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5人,其中大专以上3人。   农村经济总收入438.13万元。村集体经济总收入0万元,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积累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047元,主导产业种植业。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50平方米,总投入3.5万元,建成时间2008年。   随着近年上级对农村项目建设帮扶力度的加大,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各项工作走在全镇的前列,曾多次得到省、市、县各级部门领导的好评。自2005年以来获得温州市文化示范村、县平安示范村、生态村、先进党组织、五好示范党支部、学习型党组织学习示范点等荣誉。   几年来,鹿堡村积极开展小康示范村建设,共投资200多万元,涉及水、电、文化宫等基础设施,大大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同时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开办红茶加工厂,发展红柿基地120亩、茶叶基地200亩、山羊、生猪等养殖基地。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前途美好。  

金岭村

  金岭村位于镇辖区东部,东邻驮尖村,南邻双桂社区,西邻周山乡水丼头村,北邻公阳村垟塆自然村,界距峃口镇16公里,海拔高度680—710之间。原叫“岭头大队”,1981年改“金岭”。下辖岭头、金加岭、黄岭宅、项山,共4个自然村。总面积3.2平方公里,山林面积1970亩,耕地面积513亩,其中水田面积293亩。全村264户,人口779人,其中劳动力580人,常住人口803人,外出人口485人。村委会驻地岭头村。   全村共有党员23人,其中女党员2人,年龄35周岁以下3人,60周岁以上1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3人,其中大专以上0人。   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315.64万元。村组集体经营收入0万元,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积累万元,村民人均收入6852元,主导产业种植业,主要种植茶叶、水稻和红柿等。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200平方米,总投入10万元,建成时间2011年。   金岭村历史人文景观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明朝有教读太子官员,史部待朗等历史人物,历史物象有石金瓜,石龙船,石母猪,石牛,石马等等。  

驮尖村

  驮尖村位于镇辖区东部,是畲民聚集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在距现镇府10公里,离县府21公里的高山深处的公阳社区,下辖驮尖、岩头,共2个自然村,是一个团结、上进的民族村。   村山林面积567亩,耕地面积193亩,其中水田面积93亩。全村97户,人口353人,其中劳动力238人,常住人口143人,外出人口210人。   在党员发展方面,全村共有党员12人,其中女党员2人,年龄35周岁以下2人,60周岁以上4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1人,其中大专以上1人。   村活动场所建设面积60平方米,总投入4万元,建成时间2010年。   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163.54万元。村组集体经营收入0万元,收入来源,村集体经济积累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554元。随着近年来上级对农村项目建设帮扶力度的加大,当地还完成了总投资180多万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涉及水、电、路等方方面面,大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村里一个占地10多亩的集体水库在完成改造后,实现养鱼和灌溉农田两用,既保护了农田又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还成为了村民平时休闲的好去处。   茶叶是驮尖村的重要产业,刘基贡茶是其注册产品。由于地处在海拔700米的高山上,云雾缭绕,因此驮尖非常适宜茶叶生长,并且茶叶的长势喜人。如今驮尖村已经拥有完善的种茶制茶技术,不仅引进了乌牛早、龙井43号长叶等适合驮尖村发展的品种,还创造出了高山云雾茶这个具有驮尖特色的品牌,在上海闸北区普善路茶叶市场开起了驮尖村茶叶专卖店,直接销售驮尖村村民种出的茶叶。几年来,村民们共开发农业基地780亩,全村人均拥有茶叶基地2亩多。村民的腰包鼓起了,驮尖村也找到了一条致富的路。  


水碓宅村特产大全




水碓宅村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