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楼外村为下洪中心四村之一,又名红二村,人口1491人,4个自然村溪边朱岭桥坟庵下庄。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329100 | 325000 | -- | 查看 门楼外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南洋社区 |
南洋社区于2012年5月成立,隶属于罗阳镇12个社区之一,地处县城城区南侧,东邻新城区,南至福建省交界、西至关山社区、北连老城区,下辖南内村、南外村、毛竹下村、赤坑村、桂花亭社区、南城社区等6个村居,区域面积7.58平方公里,总户数2134户,总人口6738人。58省道、52省道纵横贯穿全境,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辖区内有育才初级中学、育才高级中学、罗阳二中、罗阳二小等学校,教育基础设施完善;设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室6个;境内重峦叠嶂,山青水秀,林木丰茂,自然环境优越,新建“南洋寨”森林休闲公园和在建文祥湖公园,且有典型的古廊桥—登云桥(又称“镇南桥”)、红军桥,还有泰顺独有的文祥塔等文化古迹遗产。 |
飞龙社区 |
飞龙社区简介 飞龙社区居民委会位于罗阳镇飞龙山脚,居委会现有居民1688人,582户,其中90岁以上人口1人,80岁以上人口28人,70岁以上86人,60岁以上188人,0-6岁口人70人。 飞龙社区居民委员会现有党员总56人,其中女17人,男39人,60岁以上34人,60岁到45岁的8人,45岁到30岁的6人,30岁以下8人。文化程度小学的党员有7人,初中11人,高中(中专、高职、中师)25人,大专及以上的13人。 飞龙社区居民委员会现任书记庄孝启原公安局退休干部;董周勉(党员)为居委会主任,是个体经营户;沈光金任飞龙社区居民委员会监委主任;办事员邱夏莲(党员),宣传员及两委成员(党员)陶小波。 飞龙社区居民委员会每月15日为党委成员、两委、代表的学习日。党员每半年去党校学习或重走红军革命老区,及时学习党的思想方针政策,把中央精神传达到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名党员,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学先进、见行动、作贡献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
东城社区 |
东城社区位于泰顺县罗阳镇,成立于2006年7月,总户数582户,现有居民1810人,共产党员36人。 一直以来,在泰顺县党委、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罗阳镇党委、政府关心和指导下,我社区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通过近两年以来的努力,在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寓教于乐繁荣社区文化,社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2010年社区文化活动室的成立,为社区群众提供了一个学习、娱乐的场所和平台。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我社区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组队参加了县地掷球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极大地推动了体育健身运动的开展。 情系居民一心为民办实事,建立了一个200多平方米的集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居家养老服务站、养老(托老)服务之家为一体的服务点,在社会保障服务方面,东城社区专门成立了社区劳动保障事务所,为居民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报、档案管理、社会保险等“一站式”服务。 社区服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积极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效果明显。利用计算机网络、完善社区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采取多种形式,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关心青少年的成长进步。做好计划生育基础工作、开展避孕节育宣传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日常管理。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社区设有警务室,群防群治网络健全,安全防范体系完善,社区治安良好,秩序井然。 社区的建设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受到了各级的好评。但成绩属于过去,发展不能停步。东城社区将紧密结合实际,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不断巩固完善发展新社区建设。 |
新北社区 |
新北社区成立于2004年9月,辖区面积1平方公里,现有1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3000栋,住户3000户,常住人口4000人,流动人口6000人,辖区单位15个,其中机关单位14个,学校1个,医院0个,个体商业网点10个,有志愿者队伍1支10人。党员队伍建设情况:党员总数57名,其中妇女党员17人,占党员总数的30%;流动党员26人,占党员总数的46%;离退休党员7人,占党员总数的12%;生活困难党员2人,占党员总数的3.5%。 今年以来,新北社区以创建和谐、文明村为抓手,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以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开展了“学习型村”、“绿色村”的创建。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社区资源,努力提高居两委素质,规范制度,努力培育一个配套设施齐全,环境舒适管理规范有序,保障功能完善,村服务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
砂堤社区 |
砂堤社区位于泰顺县罗阳镇北面,区域为现北外村管辖范围,具体四至为东至泰景路,南至景园路、泰景路塑木玩具厂,西至马头岗小区,北至泰顺一中,约共有人口4850人,其中户籍人口约750人,其他服务人口4100人。 今年以来,砂堤社区以创建和谐、文明村为抓手,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以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开展了“学习型村”、“绿色村”的创建。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社区资源,努力提高居两委素质,规范制度,努力培育一个配套设施齐全,环境舒适管理规范有序,保障功能完善,村服务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
北城社区 |
北城社区位于泰顺县罗阳镇城关中心城区内,为现北内村管辖范围,具体四至为东至学前溪,南至洋心街,西至北大街十字路口,北至北碉山脚、建设银行后胡同,约共有人口4850人,其中户籍人口约750人,其他服务人口约4100人。 今年以来,北城社区以创建和谐、文明村为抓手,深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依托地处城关中心区域的优势,规范区域内十小行业的发展,为构建和谐罗阳、和谐北城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原则,以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开展了“学习型村”、“绿色村”的创建。完善服务设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质量为宗旨,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整合社区资源,努力提高居两委素质,规范制度,努力培育一个配套设施齐全,环境舒适管理规范有序,保障功能完善,村服务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
大深垟社区 |
大深垟社区简介 大深垟社区位于罗阳镇西南角,地域户数736人户、2360人、其中白云像胶厂暂住人员200人。在册户口1680人,其中地震灾民980人,百丈水库移民63人。社区人口分布在西外,溪坪、白溪三个自然村。社区住宅区二个{绿苑小区锦绣华庭}共有套房637套、1380人。现有居民小组二个{按老城区和新建小区划分},居民代表32人。以上人员因无地无山,每年约有60%人员只好外出务工,经商、办企业等收入维持生活。社区现有居委会委员5人,其中主任、付主任各一人。村监会三人、其中村监会主任一人。 |
西城社区 |
西城社区简介 本社区座落于罗阳镇西边片,共有九块小区片,泰庆北路、大埔巷、庆春巷,城西小区,西大街,57弄、19弄、建设路、环城路。穿插住整个西内村范围。共有在册户籍230自然住户,总有常住人口690人,加外来流动人口总计1400余人。 1、社区党支部共有28名党员(其中有2名预备党员),女党员16名,男党员12名。60岁以上15名,30-60岁10名,30岁以下3名,大专文化3名,中专文化6名,高中文化3名,初中以下16名。文革前入党的3名,有三名党支委,能基本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党组织观念较强,没有特困党员,有3名党员全年生病,但均能坚持过正常组织生活。外出党员7名,外出前均能与党支部签订承诺书,能按时交纳党费和定时向党组织汇报自己思想情况,没有特殊情况都能出席会议,支部共分成3个党小组。在组织24个邻里联系红色细胞小组,各自都做了许多工作.存在的主要难题是,任何时候召开支部会议均有1/4党员不能到会,另是活动形式不够多样化不够活跃。 |
鹤祥社区 |
鹤祥社区基本状况 罗阳镇鹤祥社区位于县城距村居田垟上方,社区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土楼及古村落,村民收入主要来自外出务工,经商和务农。村集体经济主要来自村市级公益林补助和集体房屋租赁。 经过村两委班子和群众的不断努力,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上交垟村先后荣获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温州市卫生村、温州市文明村、温州市“千百工程”村庄整治合格村、温州市“千百工程”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温州市绿化示范村,泰顺县文明村、泰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泰顺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一等村等荣誉称号。 |
门楼外村 |
门楼外村为下洪中心四村之一,又名红二村,人口1491人,4个自然村溪边朱岭桥坟庵下庄。 |
叶盛坑村 |
叶盛坑全村总人口1050人,低收入农户79户,人数262人,低保农户16户,22人,五保户1户。支部共有党员37人,党员活动日定在每月15日。 |
桂坪村 |
桂坪村全村总人口700人,低收入农户54户,人数159人,低保农户16户、29人。支部共有党员16人,党员活动日定在每月15日 |
恩岱垟村 |
恩岱垟村由原来的桥头洋、恩坑、板岱头三个老行政村合并起来的新行政村,总面积16383亩,管11个自然村,总人口1382人。恩岱垟村耕地面积1138亩,林地面积15102亩,13年人均收入6493元。恩岱垟村的主要发展产业是猕猴桃和毛竹,猕猴桃面积就有2450亩,其中有收入的是1500多亩,毛竹林面积5700亩。 |
苏北村 |
苏北村简介 罗阳镇苏北畲族村设立于1994年,村域面积5720亩,耕地面积220亩,总户数118户,总人口575人,其中畲族人口233人。村集体年收入约为8.5万元,村人均收入约为0.52万元,少数民族人均收入约为0.45万元。 基于地理优势,苏北村主导产业为猕猴桃种植和毛竹产业,是县级猕猴桃种植示范点。目前全村猕猴桃种植面积约为1500亩,年产值400万元。 以前受制于落后的交通条件和基础设施,但是近年来,村两委在县、镇的支持下,陆续拓宽了路面,新建了生态公厕,修建了面积约为3000平方米的北山停车场。目前正筹备修建一个停靠站,方便猕猴桃采摘。 基于全县发展旅游经济的发展思路,立足于笨村实际情况,接下来苏北村将依附于猕猴桃产业,重点发展猕猴桃采摘,力求通过采摘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
大岗背村 |
大岗背村简介 总人口490人,党员20人,预备党员2人,入党积极分子无,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为不定星,党组织每月固定活动日为每月20号。是猕猴桃基地所在地,近阶段正在建设猕猴桃长廊。 |
道均垟村 |
道均垟基本概况:罗阳镇岭北道均垟村,共有户籍193户,870人,其中少数民族81人,劳动力585人,党员30人。低收入农户84户,266人,其中低保19户,29人。低保边缘户2户,8人。道均垟村辖道均垟、坑底湾、炉坪、五岱、垟坑、翁溪6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 |
门楼底村 |
门楼底村为下洪中心四村之一,又名红一村。人口1828人,以陶氏姓氏为主,下属旺坑一个自然村。 |
毛洋村 |
毛洋村全村总人口1000,69户257人,低保户11户12人。支部共有党员29人,党员活动日定在每月16日。 |
南源村 |
南源村为下洪中心四村之一,又名红三村,人口812人 |
凤垟村 |
凤垟村位于罗阳镇下洪社区,地处偏僻,人口560人。 |
道观后村 |
道观后村基本情况 下洪中心四村之一,又名红四村,人口1210人 |
洪溪美村 |
洪溪美村位于罗阳镇下洪社区,地处偏僻,人口1010人 |
上洪村 |
上洪村位于罗阳镇下洪社区,地处新58省道旁,人口1250人,外出经商居多 |
五斗村 |
罗阳镇五斗村共有162户,609人,耕地面积约214亩,下辖五斗、大洋、尖根、山过、水蛇、外岙、岩头丘、洋尾、油岙等9个自然村,2014年村人均收入约为0.51万元,是罗阳镇属珊溪库区、乌岩岭国家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最偏远山村之一,村内经济来源以山林为主。由于交通不便,大多数村民迁居至县城或者司前等周边地区,2014年实施整村搬迁项目,目前村里常住人口20余人,多为70岁以上老人。 |
碑排村 |
罗阳镇碑排村共有183户,690人,耕地面积约236亩,下辖石门洞和张坑下两个自然村。村内经济来源以猕猴桃种植为主,呈粗放型模式,2014年村人均收入约为0.53万元,是个集库区、偏远山区为一体的贫困村。由于交通不便,大多数村民迁居至县城或者周边地区,目前村里长住人口30余人,多为70岁以上老人。 |
仙居村 |
仙居少数民族村驻地仙居,是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距城关10公里,位于东经119°45’3",北纬27°35’6",海拔265m,气候条件优越,风景美如仙境。属飞云湖上游集水区域,区域面积约9.3平方公里,包括水面、滩涂约11.5平方公里(1160公顷),其中林地13899亩,耕地824亩,园地835亩。共有10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347户1258人。人均耕地面积0.66亩,园地0.67亩,林地11.2亩,园地、缓坡林地多种有板栗、杨梅等果树,人均可谓“九山半田半果园”。 |
三坪村 |
三坪村全村总人口1200人,低收入农户83户,人数240人,低保农户24户,52人。支部共有党员34人,党员活动日定在每月15日。 |
贝谷村 |
贝谷村位于罗阳镇下洪社区,临近新58省道,人口735人 |
三联村 |
三联村全村总人口890人,低收入农户56户,人数175人,低保农户11户,16人,五保户1户。支部共有党员28人,党员活动日定在每月15日。 |
瑞岭村 |
瑞岭村隶属于泰顺县罗阳镇,位于泰顺县南面,是泰顺、寿宁。福安两省三县交界处。 瑞玲村董氏是周威烈王时官拜太子太保、显谟阁大学士董轩公之后裔。据《董氏族谱》记载,董轩后裔大致经历陇、晋、苏、粤、赣等省辗转后,其中一支于唐末迁入泰顺,到了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董轩第七十五世孙董文骤(泰顺洲滨第一代)迁徙到瑞岭开基建村,至今已705年,传至当今“时”字辈,计历24世。 瑞岭村有两条“阴阳”溪,一条由东向西,一条由东北向西,两溪汇聚在村尾,然后无声无息地流出村外。 瑞岭村至今仍保留三幢较完整的古民居建筑,其中昌桥底200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2年(即公元1737年),柏糗底1600平方米,始建于清乾隆24年(即公元1759年)、旁山许始建于清乾隆26年,(即公元1761年),村内文昌阁始建于清道光20年(即公元1848年),董氏宗祠始建于咸丰11年(即公元1861年),龙游寺始建于清同治元年(即公元1862年)。 瑞岭村有近百年名胜古迹多处,如:大王宫、瑞祥楼、仙台宫以及民宅。 瑞岭村还有传承上百年的舞龙队、三月三百家宴、四季祈福祭祀等等 2014年,瑞岭村古民居被温州市列为第二批保护村落。2015年瑞岭村文昌阁被温州市列为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瑞岭村至今为董氏一族,全村227户,人口927人,耕地600多亩,村民人均收入约0.8万元,村集体当年收益入约2万余元。 |
北峰村 |
北峰村的基本概况:罗阳镇岭北北峰村,共有户籍数145户,579人,其中少数民族18人,劳动力356人,党员28人。低收入农户50户,187人,其中低保9户,14人。低保边缘户3户。辖北坑一个自然村,4个村民小组,均汉族。辖区总面积1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4.1亩,林地面积3517亩(其中竹林2124多亩)。 |
上垟村 |
上垟村基本情况:罗阳镇上垟村位于县城西北,共有户籍人口527人,147户,其中少数民族8人,低收入农户50户,142人。低保边缘户4户。劳动力341人,外出人口230人。辖上垟一个自然村,7个村民小组,距县城19.6公里,辖区总面积3.7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47.3亩,林地面积4874亩(其中竹林1649多亩)。 |
板场村 |
板场村基本情况: 罗阳镇板场村,由板场、半岭、西山3个自然村组成,共有户籍345户,1372人,外出198户,605人。党员40人。低收入农户53户,146人。低保户43户,79人。低保边缘6户,24人;20个村民小组,其中畲族6人,余均汉族。全村总面积11680亩,耕地381亩,园地147亩,林地8453亩(毛竹3000亩)。 |
春阳村 |
春阳村位于仙稔西北角,海拔290米,土地资源较丰富,盛产茶叶和杨梅、板栗等经济林,肉兔等食草动物养殖普遍。全村共5个村民小组,约150户、526人。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27万元,几乎全部来源于家庭经营形式的农业收入。其中农产品收入--主要是茶叶、林果业收入约150万元,占2/3。农民全年净所得约245万元,年人均纯收入4529元。 |
棠坪村 |
棠坪村全村总人口838人,低收入农户75户,人数238人,保农户21户,39人;五保户1户。支部共有党员43人,党员活动日定在每月15日 |
下稔村 |
下稔村辖16个村民小组,308户,总人口1099人,劳动力702人。全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70亩。200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72元。境内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多样,高山云雾弥漫,丘陵温暖湿润,森林覆盖率高,污染少,生态环境好。 |
上稔垟村 |
上稔垟村驻地上稔,距城关17公里,气候条件优越,风景秀丽。村庄土地总面积13426亩(约9平方公里),其中林地12229亩,耕地897亩,旱地300亩。共有11个自然村17个村民小组,347户1192人。人均林地10亩,耕地面积0.76亩,旱地0.25亩。其中豆腐岗自然村为少数民族自然村,畲族少数民族人口116人,占9.7%。全村劳动力约736人,常年务农的劳动力略多于外出人口。 |
三滩村 |
三滩少数民族村驻乡政府的东部,是全乡距城关最近、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村,其中林地15899亩,耕地895亩,园地935亩。共有8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382户1495人。人均耕地面积0.63亩,园地0.65亩,林地11.2亩,园地、缓坡林地多种有板栗、杨梅等果树,人均可谓“九山半田半果园”。有园台角、三滩等少数民族聚居自然村2个,畲族(回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人口445人,占31.2%。全村劳动力793人,其中常年务农劳动力约365人,外出372人。60岁以上老人约136人,占9.5%. |
马联村 |
户籍数310户,总人口1050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280人。山林地面积为31000亩。党员41人,预备党员无,入党积极分子无,基层党组织星级评定为四星级,党组织每月固定活动日为每月28号。是片区内距离罗阳最远的村。 |
毛竹下村 |
毛竹下村社区简介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毛竹下村相邻江渡村、南平村、北外村、林水垟村、,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人勤物丰 村内企业:米业有限责任公司、油墨厂、微型农机、化肥厂、 主要农产品:南美梨、南瓜、平菇、菠菜、奇异果、通菜、大葱、羽衣甘蓝、卷心菜、 |
育秀洋村 |
育秀洋全村总人口1100人,低收入农户83户,人数275人,低保农户17户,20人;五保户1户。支部共有党员37人,党员活动日定在每月14日。 |
桥下村 |
桥下村全村总人口740人,51户,142人,低保户14户29人。支部共有党员35人,党员活动日定在每月16日。 |
南院村 |
南院村全村总人口630人,54户,148人,低保户9户10人。支部共有党员26人,党员活动日定在每月20日。 |
南山村 |
南山村基本情况 位于罗阳镇东部,村委会驻地岭头,在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8.9千米处。境内有庙,上有“南山古镇”大字横匾,故名。东至筱村镇,东南邻横岗村。面积20.58平方千米,居民498户、1987人。辖28个村民小组,有岭头、七丘、山底、章后、林山览、二龙、下垟仔、梨畲、下畲、脑上、山头垟、岩头垟等12个自然村。 |
横岗村 |
横岗村基本情况 横岗村位于罗阳镇金湖社区,距罗阳镇政府19.5公里,总人口835人,230户,有5个自然村,横岗、岩头宫、大岭、后塔、岭口,辖11个村民小组,党员26名,总面积5.33平方(公里)2,耕地面积559亩,林地面积6017亩,主要以水稻、蔬菜、毛竹、水果产业为主。 |
联新村 |
联新村基本情况 罗阳镇联新村位于泰顺城区的西北边4至15公里范围,下辖9个自然村,共18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农户485户,人口1650人,低保户21户,保低边缘户4户,低收入农户117户,其中畲族人口580人,占全村总人数的40%以上,是罗阳镇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村。森林面积13000多亩,耕地面轵400多亩。 |
江渡村 |
江渡村基本概况 罗阳镇江渡村位于县城东南方,东临上察溪村,北接鹤联村,南与赤坑村交界,西交线穿村而过。下辖江渡、五交山、豆腐岭和高山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42人。共有户籍人口293户,880人,党员35人,其中女党员5人,60岁以上党员10人,困难党员5户,预备党员2人,常年外出党员7人。 |
鹤联村 |
鹤联村基本概况 罗阳镇鹤联村位于县城东郊,原由川山洋、林水洋、山岩、芝麻坦、下察溪、月山下六个村合并组成,全村辖九个自然村27个小组,有636户共2100人,低保户30户、边缘户4户,困难户31户,党员105人,其中困难党员15户。土地总面积20716亩,其中耕地面积3078.5亩,林地面积17446亩。 |
下交洋村 |
下交洋村基本概况 下交垟村地处县城东部,又与新城开发区接壤,全村土地面积共2019亩,其中耕地面积259.3亩,林地面积1383亩,现辖3个自然村8个村民小组,共220户,户籍人口850人,其中外来人口58人。全村共有党员30名,预备党员1名,为三星级党支部。 |
上交垟村 |
上交垟村基本概况 罗阳镇上交垟村位于县城东郊,距县城2公里左右,地扼南院与罗阳镇交通要道,田垟交错,古称“交垟”。村居田垟上方,故名“上交垟村”。老“58”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全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共有居住人口1165人(户籍人口745人),227户。共有党员34人。全村总面积4456亩,其中耕地320亩,林地面积3300亩。村内有国家级文保单位土楼及古村落,市级特色土楼农家乐。村民收入主要来自外出务工,经商和务农。村集体经济主要来自村市级公益林补助和集体房屋租赁。 近年来,上交垟村不断加大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资金150多万元,对全村进行整体规划,使村内的住宅区、商贸区、休闲区、森林公园、古民居、古村落、国保土楼进行合理的布局。对全村主要道路进行路面硬化、绿化、排水沟等设施建设,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极大的改善了全村的环境面貌。 经过村两委班子和群众的不断努力,在上级部门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上交垟村先后荣获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温州市卫生村、温州市文明村、温州市“千百工程”村庄整治合格村、温州市“千百工程”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温州市绿化示范村,泰顺县文明村、泰顺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泰顺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一等村等荣誉称号。 |
白溪村 |
白溪村简介 白溪村位于县城的西部,共有5个自然村,总面积13285亩,田地572亩,竹林653亩,总人口768人。 党员23人,知识分子2个,外出党员2个,困难党员3人,平时固定活动日为每月15日,每个月积极召开党员大会学习党的规章制度和上级重要文件,提升党员理论学习能力,村党组织星级评定二星级。 |
溪坪村 |
溪坪村简介 罗阳镇溪坪村由原罗阳镇的溪坪村、袁家地村、寮下村等三个行政村组成,位于泰顺县城罗阳镇西南郊,东与南院乡相邻,南靠毛竹下,西部以白溪为界,北与西外村交界。全村以长带状、分区块布局。全村区域总面积3.5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3.2亩(水田面积273亩),山林面积5708亩,其他127亩。全村现有3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336户,总人口1235人,其中劳动力人口618人,占总人口50%。外出人口217人,外来人口118人。 |
龙华村 |
龙华村户籍人口约1156人,常年外出务工约387人,农村所占面积约8515亩,村集体收入约2.96万 |
西内村 |
西内村基本概况 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西内村边上有川山垟村、三垟村、,友好好客,人杰地灵,风景秀丽 村内企业:构件厂、电杆厂、丝棉厂、农机厂、 主要农产品:油桃、桃子、玉米尖、 村内资源:锌、铝、 村里单位:西内村粮站、 |
大溪源村 |
大溪源邻近新58省道旁,人口712人,环境优美。 |
北外村 |
北外村位于泰顺县罗阳镇北面,52省道穿村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全村有270户,1200多人,13个村民小组,1个金北斗自然村,耕地面积450亩,其中水田200亩,旱地250亩。村委会大楼租金一直是村集体经济稳定的主要来源,2012年,北外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是7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近年来,随着北外村的经济不断发展,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增强,先后获得了“市级卫生村”、“农机示范村”、“生态村”等荣誉。 |
北内村 |
北内村位于泰顺县罗阳镇城关中心城区内,北内村现有人口330户,常住人口1299人,7个村民小组,村支部委员3人,党员40人,村委会成员5人,村民代表38人,财务监督委员3人,驻村指导员1人,驻村大学生1人。民兵、妇女、治保、调解、计划生育等组织健全,工作运转正常。近年来,在罗阳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内村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发展。201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0余万元,村民平均年收入达7190元。村集体资产按现市场行情估算可达上千万元,村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全村村民都落实了医疗保险。并对新入学的大学生根据其家庭情况分别给予1200-2800元的困难补助及奖励,对60周岁以上和8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分别给予300元和500元的补助。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正常,积极完成兵役登记工作,落实民兵军事训练10余人,老年活动中心运转正常。还积极参加镇里组织的各项体育活动,并在罗阳镇综合运动会上取得拔河比赛第一名、象棋比赛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同时被评为2009年度县级生态村。 |
三垟村 |
三垟村简介 三垟行政村SānyangXíngzhèngcūn 位于罗阳镇西部,村委会驻地三垟,在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北1千米处,以驻地得名。村南旧有宫观,取三阳开泰之义名“三阳宫”,村南尚有“三阳宫”遗址,后以谐音简为“三垟”。西南接东内村,西北连北外村。面积2.39平方千米,居民186户、708人,X族。辖8个村民小组,有菖蒲垄1个自然村。1952年与沙底等村合并为黄沙乡,1956年并入罗阳镇,1958年称三垟大队,1984年5月改称三垟村。 菖蒲垅Chāngpúlǒng位于三垟村委会驻地东北1.1千米处。村前山垄旧多菖蒲,故名。村居山坡,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居山坡,房舍沿山坡呈块状分布,居民46户、152人,均汉族。张姓上祖从三魁迁此,已10代。 杨柳塆位于三垟村委会驻地东北1.4千米处,因有一株大杨柳树而得名,原有9户,40人,多是筱村方向的先人迁移至此,现已无人居住。 山垟坪地势较为平坦,以“五七农场”后改造为茶场而得名。现为三垟村委会驻地,建有三垟坪茶场、汽车培训中心等。 棋盘岩位于三垟村委会正东方向500米处,由于村中有一岩石刻有棋盘,传说八仙曾在此下棋而得名。原有居民70余户,240多人,汉族。现住户基本迁至三垟村。 |
东外村 |
东外村简介 东外行政村DōngwàiXíngzhèngcūn 位于罗阳镇西部,村委会驻泰分路59-69号,在镇人民政府驻地东南0.3千米处,以处县城罗阳镇东门外得名。东北至三垟村,西邻东内村,南接飞龙社区。面积1.24平方千米,居民210户,730人,汉族。有东外1个居民点,辖7个村民小组。 原与东内合称东村,1958年称东外大队,1984年5月改为东外村。 |
东内村 |
东内村简介 东内村位于罗阳镇正东方向,海拔560米。全村人口259户,970人,其中党员56人,其中女党员13个,少数民族党员2个。下辖11个生产队。耕地面积172亩,其中水田150亩,山林面积1160亩。 两年来,在镇党委、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并通过村委会全体党员、干部、村民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新农村项目建设顺利完成。现在村容整洁,水、电、路、通迅等基础设施健全。目前正在沙堤新北站对面筹划建设廉建房。 增加村民福利及教育投入。委会通过补贴鼓励村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99%以上。带领党员干部给村里的孤寡老人、病人捐款,为他们排忧解难。通过开会方式决定对全村困难户等进行慰问与祝福。 严格执行村务公开,规范村委会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是保障农村稳定的重要环节,委会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规定,有效地保障了村民对村务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落实有关财务制度、堵塞漏洞,防范于未然。 做好计生工作,完善计生信息系统管理。委会计生工作在村党支部和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计生任务。 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委会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上级精神要求,结合委实际情况,认真地开展工作以维护地方稳定。积极配合派出所的治安巡逻工作,为其日夜巡逻提供有力保障,有效地阻止和控制了案件的发生。 在接下来的工作当中,东内村将紧密结合村内实际,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推动村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各方面的发展。 |
上庄村 |
上庄村,204户,728人,其中党员28人,低保13户,残疾人18人。耕地411亩,林地22345亩 上庄村的岭上湾革命纪念馆收藏了泰顺县最早的“红色记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共闽东特委开辟的根据地。1934年3月,中共福寿县委在洲岭乡上庄村建立了泰顺境内第一个党支部——岭上湾党支部。同月,福寿县苏维埃政府在此建立了泰顺境内第一个红色政权组织——岭上湾乡苏维埃政府。洲岭境内还相继诞生了中共福寿县泰东区委和泰东区游击队。刘英、叶飞、范式人等老一辈革命家经常到这一带领导革命活动。2005年,泰顺县在洲岭乡上庄村修建了岭上湾革命纪念馆和纪念碑。 |
半路村 |
半路村基本情况 半路村地处泰顺县罗阳镇南端,海拔450米,由3个自然村构成,总面积3223亩,林地2356亩,耕地261亩。全村共155户,人口602人,本地从事农业劳动力有252人,其中外出人口约323人,村两委6人,村民代表32人,中共党员16人,有低保户16户共39人。2012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000元,全村主要以种养殖收入和外出务工经济收入为主,2012年人均收入5600元,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近几年来,半路村紧紧抓住生态乡村建设的难得机遇,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农业产业。不力因素是农民文化素质低,不懂得先进的经营理念,交通相对落后,出行不便阻碍了村上的发展,村民思想相对保守、落后,合作意识不强,在发展致富上缺少技术,缺少资金。 面对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发展经济。同时大力发展农业。尤其在养猪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半路村有3家养猪专业合作社,总存栏800只,年出栏1000只。在农业种植方面全村主要以种植辣椒为主,目前处在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但在发展主导产业时需要外来的技术援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总之,近几年来半路村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不小成绩,但是因受自然、地理条件的约束,加之,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极为缓慢,急待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
华庄村 |
华庄村基本情况 华庄村地处泰顺县罗阳镇南端,海拔450米,由8个自然村构成,总面积8915亩,林地6979亩,耕地557亩。全村共215户,人口842人,本地从事农业劳动力有351人,其中外出人口约298人,村两委10人,村民代表38人,中共党员26人,有低保户20户47人。2012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6000元,全村主要以种养殖收入和外出务工经济收入为主,2012年人均收入5600元,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华庄村历史上是一个革命老区村,解放前洲岭乡牺牲的烈士就有16人,同时也是福安、泰顺等地民间、商贸交往的必经之路。近几年来,华庄村紧紧抓住生态乡村建设的难得机遇,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和生态产业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环境优美,有青谭渡U型湾和千年古樟等优美景点。 |
上察溪村 |
上察溪全村总人口700人,低收入农户57户,人数205人,低保农户7户,12人。支部共有党员37人,党员活动日定在每月18日。 |
上舟洋村 |
上舟洋村户籍约有306户,1276人,村面积约9493亩,村集体收入约1.73万 |
村尾村 |
村尾村隶属泰顺县罗阳镇岭北社区,位于泰顺县城西北部,辖陈家垟和关漈后二个自然村,面积10.3平方公里,人口1635人,境内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高达90%,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年均负氧离子超过一万个/立方厘米。主要农业产业为毛竹、高山蔬菜等有机农作产品,生态旅游是村尾村新的产业增长点,2012年全村村民人均年收入8150元,近三年人均纯收入增幅达30%。村公共设施完善,村垃圾收集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100%。村庄整洁,村民生活幸福美满。近年来,村尾村先后获得中国美丽乡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温州市首届十佳魅力乡村等荣誉称号,村尾村所在的社区(原岭北乡)也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浙江省生态乡和温州生态乡等荣誉称号。村尾村具有生态环境优美,古建保存良好,山村文化浓郁,民风民俗纯朴之特色。 古民居及历史文化:村尾村有保存完好的古民居群,以素木蛮石建造的古民居分布于山间田野,其悬山式屋顶结构,保留清初明末时浙闽山乡独特建筑风格,尤其是装饰于屋檐下的悬鱼构建造型丰富多彩多样,寓意“连(莲)年有余(鱼)”,“吉庆有余(鱼)”,体现建筑美学特征,成为古民居一大特色。古民居反映出村尾人崇尚自然恬静的农耕生活及热爱山水情怀的文化内涵和渊源。 廊桥与建桥技艺传承人:村尾村有同乐廊桥一座,由村尾村董直机老人于2006年主持建造完成,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座以传统技艺建造的编梁木拱桥。2009年6月,董直机成为唯一被文化部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同乐廊桥取名“同乐”,寓意深山古道,卧波廊桥,独乐不如与世人同乐。 古道与名木:村尾村古道通达各村落,其中最具代表的为天关山古道,全长8公里,有着千年历史的天关山古道曾是岭北人来往于县城的必经之路,承载着岭北社会变迁与发展历史。古道两旁古树名木种类多、数量大、树龄高,其中不乏红豆杉、香樟、檵木、苦槠等珍贵稀有名木,二株古树列入温州市“百大”古树名木。古道旁的山涧里流淌着长年不断、清澈见底的涓涓山泉汇入岭北溪,形成了秀丽的山水画卷,每到11月枫叶转红,红枫古道分外壮观。 汉畲民俗文化:村尾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民俗文化浓郁。据家谱记载,宋崇宁三年(1104),原籍平阳的张义存徙居岭北村尾村,成为岭北一带张氏的始祖。张氏在村尾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形成了丰富的古朴民风文化。村尾村生活有汉畲两个民族的村民,每年的正月十五、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十五等节日,汉畲村民通过开展提线木偶戏、舞龙灯、舞八仙灯、对歌等民间表演,以及百家宴、野外“踏青”,吃乌米饭等民俗活动来庆祝节日。汉畲文化融合造就了村尾人注重礼节、文化、教育,并涌现出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清)国学士、明盟浙江省委常委、省政协委员、教授、博士、国家级民间艺术家、书法家等人才。 |
华荣村 |
华荣村地处泰顺县罗阳镇南端,海拔450米,由2个自然村构成,总面积5338亩,林地4378亩,耕地806亩。全村共179户,人口750人,本地从事农业劳动力有261人,其中外出人口约489人,村两委6人,村民代表33人,中共党员19人,有低保户13户共15人。2014年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635元,全村主要以种养殖收入和外出务工经济收入为主,根本没有什么村集体经济收入,产业结构单一,发展水平相对滞后。 村容村貌相对整洁,水、电、路、通讯等基础相对健全。 发展的有利因素是劳动力充足、土壤肥沃,适合发展农业产业,。不力因素是农民文化素质低,不懂得先进的经营理念,交通相对落后,出行不便阻碍了村上的发展,村民思想相对保守、落后,合作意识不强,在发展致富上缺少技术,缺少资金。 面对发展的有利条件的实际情况,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性地发展经济。同时大力发展农业。但在发展主导产业时需要外来的技术援助,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先进的管理和技术指导。 总之,华荣村因受自然、地理条件的约束,加之,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极为缓慢,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两项都需解决。 |
下彩村 |
下彩村邻近新58省道旁,人口912人。 |
西外村 |
西外村简介 罗阳镇西外村,位于泰顺县城西部,与西内村相邻,全村区域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6.3亩,水田面积148亩,山林面积2003亩,其它57亩,全村4个村民小组,173户,总人口526人,其中劳动力人口212人,占总人口40%,外出人口58人,外来人口380人。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