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村概述
汇源村位于泰顺的东部,距县城37.2公里,隶属泰顺县彭溪镇。由赤泥田、竹岚脚、土墙厝、钓鱼坑、汀州人、新娘坑,顶岗等9个老村落汇集而成,所以称为汇源。
有耕地面积313亩。山林面积12170亩。主导产业为农业,规模达到500亩,主要种植青椒和培育花木,村内主要道路已硬化20000平方米,硬化率90%。村内公厕5座,卫生厕所190户,覆盖率达到95.4%。村庄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绿化率60%。属于真正的生态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329105 | 325000 | -- | 查看 汇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车头村 |
车头村位于东南方向,是彭溪镇的东大门,与福建省叠石乡相邻,村总面积4平方公里,下辖5个自然村。全村现有户数385户,人口909人。2014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124万元。 |
彭溪村 |
彭溪村基本情况 彭溪镇彭溪村地处泰顺县东南部,浙、闽两省交界,是彭溪镇人民政府驻地,西距县城44公里,东离分水关15公里;区内多为丘陵地貌,山峦叠翠,溪涧纵横,山水资源丰富;全年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境内土质宜于种茶,为我县著名的产茶地区,“香菇寮白毫”是浙江省名优茶,享誉国内外。彭溪村为原彭溪内村、中村、外村、昌基、板山、碇步脚、沙溏等七个行政村合并而来,下辖自然村数达28个,村民小组55个;全村区域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43亩,山林面积21287亩;全村户籍976户,常住人口2357人,其中少数民族畲族有900多人,主要产业为茶叶种植,种植面积达500多亩,种植户数达200户。 |
峰文村 |
峰文村概览 峰文村隶属泰顺县彭溪镇,位于泰顺县城东部42.4公里处。清雍正丁未五年(1727年),峰文始迁祖林文魁从平邑北港薛岙(今平阳县腾蛟镇龙凤山)迁徙定居于此,时称蜂门。民国初期置凤山乡,建国初置峰门乡,因县内重名,1952年更名为峰文,1958年称峰文大队,1984年5月改称峰文村。峰文村是典型的革命老区村,也是被誉为“爱情村”的历史文化村落。 峰文村海拔630米,居山岙地,山环水抱,古树参天,环境优美。“红军路”穿村而过,直通白柯塆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与小南山中共浙南特委成立旧址仅一村之隔,是重建红十九师旧址、峰文大战旧址所在地。辖地内的峰文大峡谷巍峨壮美、三角尖峰(1200米)耸峙如门,村中多对成双结对的百年红豆杉朝夕相伴,“狮子踢绣球”、飞凤上山、蜂穴自然景观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原村名凤门、蜂门、峰门既是源于飞凤上山、蜂穴、三角尖的自然地理景观。村落东南西北四面对应着旗杆宫(现重建红十九师纪念馆)、大坪宫、毓英宫、盘古宫四大宫庙。其中毓英宫是峰文村最大的宫庙和主要的祭祀场所,供奉马仙娘娘神像,其背靠卧狮弄球穴,面朝七星献寿之灵峰(又称七星墩、寿桃山),是峰文人心中的福泽之地。每年七月初七在此举行的祭祀、求福、聚会活动是七夕民俗的核心内容。近年来七夕民俗得到进一步弘扬,举办的七夕文化风情节,在继承传统习俗的基础上,融入现代元素,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峰文村和当地政府也正在努力将七夕传统节日打造成民俗文化精品,期待以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助推峰文未来的发展。 |
五里牌村 |
五里牌村面貌 五里牌村位于东经120.12度、北纬27.41度,平均海拔约150米,坐落于彭溪镇西南5里处。东至福鼎市叠石乡苏家山,南至叠石,西至玉塔,北至彭溪均为五里。解放时称五里牌村,属鹏山乡;1956年属彭山乡;1957年建五里牌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五里牌在队,属彭溪公社;1984年5月改为五里牌村,属五里牌乡;1992年5月撤销五里牌乡,并属彭溪镇。辖五里牌、罗五田、银埔、罗五、水岭、四斗、普章湾、梨头丘和墩仔9个自然村,12个生产队,412户人家,31个村民小组,1398人。农业及茶叶为主要产业,茶叶为特产,泰分路过境,交通方便。 五里牌是五里牌村委会驻地,村东毗邻福建省福鼎县境,该地有浙闽界碑一块,故名。村居山谷,地势西高东低;罗五田位于五里牌村委会驻地东北0.8千米处,据传因古有罗姓于此开辟五丘田得名。村居山坡,坐东朝西,地势南高北低,房舍沿山坡呈块状分布;银铺位于五里牌村委会驻地西南0.3千米处,地名含义不详,与采银有关;罗五位于五里牌村委会驻地西南0.2千米处。村居山坡,坐北朝南,地势北高南低,房舍沿山坡呈块状分布;水岭位于五里牌村委会驻地南0.4千米处,该地岭下溪中旧有水碓,得名“水碓岭”,村以岭名,后简为“水岭”。村居山坡,坐北朝南,地势西高东低,房舍沿山坡呈块状分布;四斗位于五里牌村委会驻地西南0.7千米处,该地厝基原为田丘,年可收谷4斗,得名“四斗”,村以田名。村居山地,坐北朝南,地势北高南低,房舍沿山坡一字排布,居民已迁泰分公路,原址房屋仍在;普章塆位于五里牌村委会驻地南0.9千米处,地处山坡上部之塆,得名“坡上塆”,后以音改称“普上塆”。村居山塆,坐西北朝东南,地势西高东低。房舍沿山塆散布;犁头丘位于五里牌村委会驻地西南0.6千米处,当地有田形若犁头,得名“犁头丘”,村以田名。村居山坡,坐西北朝西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房舍沿山坡散布;墩仔位于五里牌村委会驻地东南0.6千米处,该地有不少小山墩,故名。村居山岰,坐北朝南,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房舍沿山岰呈块状分布。 五里牌村土地总面积10676亩(其中耕地面积515亩),园地面积2656亩,林地7505亩。境内古窑有青瓷窑址3处,青白瓷窑址7处。烧制时间:青白瓷窑址在北宋中后期至南宋早期。1978年省市联合发掘二处青白瓷窑址,1982年列为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
双溪口村 |
双溪口村位于浙江省泰顺县峰文乡,以辖地两溪交汇处因此而得名叫双溪口,东邻乡政府驻地汇源村,南邻彭溪镇,西接松洋乡秀涧,北与本乡峰文村交界。 西北距县城42公里,位于新58省道(分水关至罗阳)15公里处,距乡政府4公里,位于县城东陲。双溪口海拔平均高度580米左右,总面积7.8平方公里。下辖3个自然村,双溪口自然村、小南山自然村以及峰坳自然村,村委会驻地于双溪口自然村,目前共有村民176户,常驻人口600多人,党员54人。是典型的革命老区村,浙南特委成立旧址、红军医院旧址、水边洞旧址等诸多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
官引村 |
官引行政村位于彭溪镇西南部,村委会驻地新村,在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4.1千米处。取所属官坑与引章两自然村首字命名。东至官坑村,西邻玉塔村,南接福建省,东北连五里牌村。面积2.74平方公里(4108亩);其中耕地有487亩;居民267户,人口1062人,均汉族。辖新村、双罗、仁芝山、半山、垟心、垟头、九岗、仓头、后厝巷、外厝、分泰路、前岭、坑内、三岚坑14个自然村;为了方便管理现设有10个红色细胞邻里(自然村);农业及茶叶为主要产业。 解放时期官引村,属鹏山乡;1956年属彭山乡。1957年建官引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官引大队,属彭溪公社;1964年析建五里牌公社后,由五里牌公社下辖的一个大队,属雅阳区;1984年5月改为官引村,属五里牌乡。1992年5月撤销五里牌乡,归属彭溪镇。 官引村委会驻地在官引新村。传说古有章姓避乱隐居于此,故名“隐章”,后传为“引章”。2002年建中心村,改称“新村”。村居山坡,房舍沿隐章溪呈块状分布。官引洪姓家族占绝大多数,祖从福建省厦门迁此,已15代。据传有洪氏富豪于此建宅院,分为前廊、后廊,得名“双廊厝”,后以音改为“双箩”。村居山坡,坐北朝南,地势北高南低,房舍沿山坡呈块状分布。另外官引还居住有林、杨、赖、王、包等姓氏家族。 |
官坑村 |
官坑村基本概况 官坑行政村位于彭溪镇西南部,村委会驻地官坑新村,在镇人民政府驻地西南3.9千米处。以驻地官坑得名。东至福建省,西邻官引村,南接福建省,东北连五里牌村。面积1.90平方千米,居民165户,615人,均汉族。辖8个村民小组,有斗门底、烂田尾、李厝、瓦坪宫、烂田头、神章、三斗田7个自然村以及官坑新村,经济以农业和茶叶为主,茶叶为特产。老泰分线经村,交通方便。 解放初称官坑村,属鹏山乡;1956年属彭山乡;1957年建官坑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称官坑大队,属彭溪公社;1984年5月改为官坑村,属五里牌乡。1992年5月撤销五里牌乡,属彭溪镇。 洪氏上祖从彭溪官引村洋头迁此,已21代。现以洪姓居多。李姓上祖从福建省安溪县迁此,已11代。现以李姓居多。2005年居民迁至官坑新村,老屋仍保留包氏上祖从泗溪镇前坪迁此,已11代。现以包姓居多。 |
月湖村 |
月湖村概况 彭溪镇月湖村地处浙闽两省三县交界处,距离沈海高速仅3公里,老58省道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现有常住人口1270人,317户,党员63人,有11个自然村。村里有谢祥时黄栀子种植专业合作社,黄栀子花开时全村芳香弥漫,是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在现阶段已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路灯“亮化”、村居环境“绿化”、休闲健身场地、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等工程建设。,新建生态公厕2个;,实行垃圾集中收集焚烧。 |
外洋村 |
外洋村位于泰顺县东部,浙、闽两省交界处,新老58省道穿境而过,村庄交通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全村现有121户人家,496人。土地总面积2.2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34亩,园地面积97亩,水田135亩,旱地86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为98%,低保户13人。 |
汇源村 |
汇源村概述 汇源村位于泰顺的东部,距县城37.2公里,隶属泰顺县彭溪镇。由赤泥田、竹岚脚、土墙厝、钓鱼坑、汀州人、新娘坑,顶岗等9个老村落汇集而成,所以称为汇源。 有耕地面积313亩。山林面积12170亩。主导产业为农业,规模达到500亩,主要种植青椒和培育花木,村内主要道路已硬化20000平方米,硬化率90%。村内公厕5座,卫生厕所190户,覆盖率达到95.4%。村庄绿化面积3000平方米,绿化率60%。属于真正的生态村。 |
富山村 |
彭溪镇富山村地处苍南县交界处。共有人口573人、167户,党员30人,办公楼一座。近年来在彭溪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高举邓小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载体,以发展新农村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镇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狠抓两个文明建设。做到“行动有规划,布置有落实,创建有提高”,两个文明建设互为促进,得到了协调发展。 |
均山村 |
均山村位于泰顺县彭溪镇北部,泰顺、苍南两县交界处,地处山区较为偏远。均山村由马头贡、陈厝、沈厝、烂田湖四个自然村组成,全村现有164户人家,565人。土地总面积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0亩,园地面积360亩,水田122亩,旱地220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为75%,低保户18人,月补助6495元。 |
水尾村 |
水尾村简介 水0政村,因地处田垟的尾部,故名水尾。1958年称水尾大队,1984年5月改称水尾村,辖20个自然村(含隘门宫拼入6个自然村)内垟自然村,乡政府与水尾村委会驻地,位于县域51.8公里处因地处垟之南,与外垟相对,故称内垟,村居山坡地,呈燕尾形东南面有58省道经过,内洋含(坑内、林厝、箩子、陈家垟、大厝、洋心、水尾)雨伞坵、暗地、柯盾、岗尾、西山、龟仔墓、长坑底、隘门宫、张厝、杨家山、楠树脚、东云岗、隘门头等20个自然村。 |
西关村 |
西关村概况 西关村位于泰顺县东部,分水关以西毗邻苍南县和福鼎市,是两省三县交界地,属山区地形。全村总面积5000亩,其中耕地500亩,林地4500亩。辖1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82户,总人口879人,党员39名。总耕地面积500亩,其中:水田230亩,旱地270亩,村民居住比较分散,组级道路均未拓宽硬化,多山少平地自然条件较差,基础设施有待进步完善,交通信息相对闭塞,产业发展缓慢,村民主要靠种植黄栀花、茶叶、手工加工为主要生活来源,人均家庭纯收入4600元,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农民增收面貌改变举步为艰。2015年全村贫困农户20户42人,残疾人2户2人。 |
柘下村 |
柘下村简介 柘下村因位于漈坑下,以方言谐音而称柘下。1956年合作化时称明星社,1958年称明星大队,1962年更名柘大队。1984年5月改称柘下村,辖15个行政村。桥头自然村,村委会驻地,位于县城东南52公里处。因村处横跨浙闽分水溪的西北面,故称桥头。村居山坡地,呈飞雁形,房舍沿溪涧西北排列。桥头、坑内、火路区、田湾、枫岗、苏厝、马家山、塘头、阙厝、姚厝、庄家洋、三斗塆、新厝、枫岗、下东云等15个自然村。 |
银洞村 |
银洞村基本情况 银洞村位于彭溪镇东南方向,距离中心镇15公里,户籍人口516人,劳动力321人,耕地126亩,林地4797亩。辖6个自然村,其中五亩新村与苍南县桥墩镇钉步头接壤。村内有明朝银洞坑银矿遗址,位于内炉自然村圆墩山上。全村党员16名,其中女党员2人,年龄35周岁以下1人,60周岁以上4人,高中文化程度以上4人。2013年村集体主要来源于三插溪电站分红(入股10万元),每年分红2万元。2013年,村民人均收入7600元,群众主要生活来源是靠外出务工经商。 |
玉塔村 |
玉塔村是彭溪镇唯一的畲族行政村,位于本县东南部,与福建苏家山村相邻,村总面积5平方公里,分上厝、下厝、李厝3个自然村。全村现有户数128户,人口559人。村庄距离县城60公里,距离镇政府8公里。 玉塔畲村是一个民风淳朴、民俗风情浓厚的少数民族村,畲族民歌、语言等特色文化传承发扬良好;也是一个盛产茶叶的地方,拥有泰顺三大茶场之一的玉塔茶场、生态茶园、浙江名茶“黄汤”;更是一个底蕴深厚的村寨,保留着名茶“黄汤”传统制作工艺、拥有南北宋时期的窑址群古遗址。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