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江苏省 >>苏州 >> 姑苏区 >> 湖西社区

湖西社区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湖西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湖西社区简介

  湖西社区:委托苏州工业园区管理。辖17社区,分为5个工作站.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20508199 215000 -- 查看 湖西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湖西社区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沁苑工作站 ·沧浪区旅游·沧浪区特产·沧浪区十大特产·沧浪区十景·姑苏区 0

----

查看 沁苑工作站谷歌卫星地图
贵都工作站 ·沧浪区旅游·沧浪区特产·沧浪区十大特产·沧浪区十景·姑苏区 0

----

查看 贵都工作站谷歌卫星地图
城邦工作站 ·沧浪区旅游·沧浪区特产·沧浪区十大特产·沧浪区十景·姑苏区 0

----

查看 城邦工作站谷歌卫星地图
新城工作站 ·沧浪区旅游·沧浪区特产·沧浪区十大特产·沧浪区十景·姑苏区 0

----

查看 新城工作站谷歌卫星地图
师惠工作站 ·沧浪区旅游·沧浪区特产·沧浪区十大特产·沧浪区十景·姑苏区 0

----

查看 师惠工作站谷歌卫星地图

湖西社区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双塔街道

  同意撤销葑门街道、双塔街道,以原两街道管理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姑苏区双塔街道。新设立的双塔街道,管理2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约7.9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3778人,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十梓街463号。   沧浪区人民0双塔街道办事处,地处苏州古城中心区域,东起护城河,西辖人民路,南至竹辉路,北枕干将河,辖区面积3.35平方公里,常住居民6万余人。下设10个社区居委会,是苏州市的教育、文化、科学、旅游中心区,也是苏州市历史最为悠久、人文积淀最为丰富的中心区域之一。    双塔辖区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浓郁,区内名居古宅,历史胜迹,星罗棋布。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网师园,沧浪亭、双塔禅院蜚声海内外,江南最大的文庙、清织造府、思想家章太炎故居、教育家叶圣陶故居等颇负盛名。双塔辖区科学教育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有百年名校苏州大学、江苏省苏州中学等历史悠久的院校;又有又有苏州市图书馆、苏州日报社、苏州广播电视台、苏州广播电台等现代文化媒体资源,形成了高雅的人文环境和人才优势。    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了本地区特有的商业文化特色,辖区内共有企业1600多个,苏州市著名的乌鹊桥路电脑街、十全休闲旅游一条街和凤凰餐饮特色街坐落在辖区内,最近“两街一河”改造工程的完成,更使街区日益呈现出绿树成荫、繁树如花的美丽景象,逐步形成了以特色街区为中心的税源稳定、基础扎实的发展区域。    我们双塔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区党建为龙头,从提高居民的文明素质入手,充分整合辖区丰富的人文资源,大力开展社区党建和文明社区创建活动。先后获得“全国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省文明单位”、“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250多个。    展望未来,人文双塔正焕发出勃勃生机,未来的双塔必将是一个更加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环境优美、交通便捷、舒适的生活乐园。   Shuangta subdistrict   The Shuangta subdistrict office of people government of Canglang section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part of ancient suzhou city which is beside moat from the east,and Renmin road is in it’s west,spread to Zhuhui road,rest in the Ganjiang river in the north. The popedom area is 3.35sq.km,the constant dweller is about 60 thousand. There are 10 community committee which is the center part of educationculturescience ourism of suzhou. Besides,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bundant in human sendiments.   It’s environment is elegancy in Shuangta pagoda,the culture sphere is also dense. There are famous and ancient house inside and historical site scattered. As everybody knows,the Wangshi garden, the Canglang booth,the Shuangta Buddhist yard have been considered as the culture bequest of the world. And the biggest civil temple of south river,the official residence of twine in Qing dynasty,the former residence of the thinker zhangtaiyan and the educationalist Yeshengtao are tribute to the great reputation of Suzhou. most of all,it’s abundant in science education and culture resoursces,such as the famous century-school Suzhou university and Suzhou high school of Jiangsu province. Many modern culture media resources such as Suzhou library,Suzhou daily newspaper office,Suzhou broadcast TV station,Suzhou broadcasting station etc,which shaping the decorous human surroundings and privilidged in person with ability.    The profound civilization culture has been building the commercial culture,there are more than 1600 enterprises inside the popedom. The famous wuque road computer street,shiquan lie fallow tour street and fenghuang eat and drink street are all located here. “The two street and one river” project has coming to an end now which enhance the greenery and pulchritude vision here gradually. As we all see that a featureous developing district has appeared before us,which has stable tax resources and well-knit foundation.   

沧浪街道

  同意撤销胥江街道、沧浪街道,以原两街道管理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姑苏区沧浪街道。新设立的沧浪街道,管理2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约6.1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111人,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书院巷111号。   沧浪街道位于苏州古城区南端,东起桂花公园,西连学士河,北与干将路、竹辉路相望,南临古运河景观带,总面积3.25平方公里,下设13个社区居委会,户籍居民18000多户,54000余人,并辖有2000余家单位。办事处办公地址:书院巷111号。    南门地区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景观、历史遗存荟萃。辖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以及市控保建筑20多处。风景优美的环古城河风貌带、古朴雄伟的盘门三景以及粉墙黛瓦的姑苏小巷深深蕴藉着历久弥新的江南意境。   

沧浪新城(吴门桥街道)

  同意撤销吴门桥街道、友新街道,以原两街道管理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姑苏区吴门桥街道。新设立的吴门桥街道,管理29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约12.1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48091人,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长吴路188号。   吴门桥【wúménqiáo】街道建立于1984年初,因苏州城里最高的石拱古桥吴门桥而得名。街道辖区东起南园南路和迎春路,西至桐泾南路、福星路,北以外城河及巴里河为界,南到苏苑街以南与吴中区相连,东西长,南北窄,呈狭长形,面积4.0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0万,下设15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是一个老新村与新建住宅小区相交融,历史文脉和新城市景观亮点相辉映,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较快、各种城市元素丰富活跃的城市区域。   位于苏州古城区南部的吴门桥地区曾经有过一段辛酸的历史,区域内的青旸地(即今南环新村一带)在甲午战争后,曾先后沦为日本租界和公共租界。在第一丝厂内,至今仍保持着原日本领事馆的建筑。日本侵华期间,驻苏日军的“海军司令部”就设在盘门路上。这块土地上也曾书写过苏州的骄傲:早在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这里就诞生了颇具规模的工业企业——苏经丝厂和苏纶纱厂,成为近代苏州民族工业的发祥地。到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吴门桥地区的工业已发展到了相当规模。解放后,吴门桥地区的工业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门类也更加齐全,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工业产业群。改革开放以来,商业、交通、餐饮、金融等第三产业的迅速崛起及大批新建住宅小区的建成,给吴门桥街道的区域格局和经济结构带来了较大变化,各项社会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南门路改造、南环高架路建设、新汽车南站及许多商贸建筑、住宅楼的落成,使吴门桥地区展现出了靓丽的新姿。   在上级党委、0的正确领导下,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紧紧围绕“文化立区、经济强区、和谐沧浪、幸福社区”的发展思路,牢牢扣住“重民生、谋幸福、建和谐”的工作重点,发扬“团结、诚信、务实、争先、创优”的“吴门精神”,切实履行建设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平安社区的责任和义务,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安居环境,区域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社区三个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为多门类产业和民营经济成长的一方沃土,居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近几年来,吴门桥街道先后获得了全国“社区教育示范街道”、江苏省“社区建设示范街道”、江苏省“红旗基层党校”、苏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并被江苏省人民0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荣誉称号。   

平江街道

  同意撤销观前街道、平江街道、娄门街道,以原三街道管理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姑苏区平江街道。新设立的平江街道,管理2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约8.6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1168人,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人民路1719号。   平江路街道位于江苏省州古城区东北隅,东到护城河,南至干将河,西至齐门河、临顿路河,北至护城河。辖区面积约2.48平方千米,总人口约1.9万户、5.1万人。辖历史街区、大儒巷、中张家巷、菉葭巷和拙政园、北园、东园7个社区。   北园社区   东至娄门桥,南至华阳桥,西连百家巷,北接护城河,辖区面积0.4平方千米,人口9405人、3134户。办事处驻普福寺路27-1号。   东园社区   位于古城区东北部,东倚东园,西至平江路,南至白塔东路,北接东北街,辖区面积0.45平方千米,共有居民3511户、9470人。办事处驻葛百户巷12号。   拙政园社区   地处园林中心地带,东靠百家巷、平江河,南至白塔东路,西连临顿路、齐门路,北接齐门护城河内。辖区总面积0.6平方千米,居民2562户、6572人。办事处驻园林路1号。   大儒巷社区   位于古城区东部,紧靠观东闹市区,东临平江河,西至临顿路,南起干将路,北至大儒巷,辖区面积约0.22平方千米。居民总户数2170户,总人口6500人。办事处驻西大园2-1号。   菉葭巷社区   位于古城区西北部,东起平江河,西至临顿路,北到白塔东路,南至大儒巷,辖区面积为0.3平方千米,共有居民2430户、7200人。办事处驻迎晓里12号。   历史街区社区   地处古城中心,东起相门河,西到平江河,南起中张家巷,北到白塔东路,辖区面积0.4平方千米,社区有居民3700户、9700人。办事处驻胡厢使巷10号。   中张家巷社区   东起相门河,西临平江路,南至干将路,北接中张家巷,辖区面积0.15平方千米。有居民1741户、4352人。办事处驻东板桥弄4-1号。   

平江新城(苏锦街道)

  同意撤销苏锦街道、城北街道,以原两街道管理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姑苏区苏锦街道。新设立的苏锦街道,管理1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约10.28平方公里,户籍人口44359人,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平泷路1228号。   

金阊街道

  同意撤销桃花坞街道、石路街道、金阊街道,以原三街道管理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姑苏区金阊街道。新设立的金阊街道,管理3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区域面积约8.8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35426人,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彩香一村二区1号。    金阊街道位于姑苏区西部,与苏州高新区隔河相望,东起桐泾路,南至里双桥河,西临京杭大运河,北抵枫桥路。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7.65万。下属13个社区居委会,1个行政村。金阊街道原名彩香街道,于2012年12月21日改为现名,以保留原金阊区蕴涵的历史文化精髓。金阊街道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辖区人文资源丰富,有苏大附二医院、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迅达电梯、热工院、体育中心等2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寒山寺、枫桥等名胜景区,是一个集旅游、商贸、健身、医疗、居住为一体的城区中心街道。    近年来,金阊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党的-精神为指导,以“安居乐业,崇文和谐”的人居环境为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打造“实力金阊”、“文化金阊”、“和谐金阊”,切实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方位服务。街道稳步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街道注重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大力整治辖区环境,完善改造后老住宅小区长效管理模式。同时街道以居民广场的“文化生活圈”效应,形成了53支文体特色团队,“新韵金阊”社区文体艺术节已成为居民的一大文体盛事。    街道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民政工作全优街道、全国社区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再就业先进集体、全国劳动保障“巾帼文明岗”、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全国社区侨务工作示范单位、省群众文化先进街道、省综合治理先进单位、省文明小区、省双拥模范街道、省工会工作模范街道、省妇女工作示范街道、省科普先进街道、省社区服务示范街道等荣誉称号。  

虎丘街道

  同意撤销留园街道、虎丘街道,以原两街道管理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姑苏区虎丘街道。新设立的虎丘街道,管理2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村民委员会,区域面积约12.4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0472人,街道办事处办公地点设在虎丘路388号。   虎丘街道地处苏州古城西北部,成立于二00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管理区域面积8.7平方公里,人15705户,43524人,下辖6个社区居委会、4个村委会:清塘、桐星、虎丘、红星、曹杨、茅新、路北、新益、虎丘、茶花。街道管理范围为:与平江区交界线以西,沪宁高速公路、苏州市物流园规划红线以南、以东,广济路、山塘河西南岸线接京沪铁路一线以东、以北。虎丘街道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沪宁铁路、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由虎丘至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只需80公里,到张家港港口90公里。虎丘街道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工业是全街道经济主体,其中国家级集团公司1家,省级集团公司2家,产品涉及轻工、机械、化工、电子、建材、纺织等多个工业门类,销往30多个国家和地区,50余种出口产品涉及到九大门类。虎丘街道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在全街道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虎丘街道内有闻名遐迩的吴中第一山——虎丘山、山塘历史文化街区、省级文保单位——五人墓和玉涵堂等十几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列为市0实事工程的山塘历史文化街区实验段自2002年6月启动后现已竣工,目前正全面展开的山塘历史文化街区修复工程建设将再现千年老街昔日古朴繁华的风貌。虎丘街道有良好的人居和投资环境,学校、银行、医院、商场等社区设施完善齐全。辖区内的老居民区群联小区,民风淳朴、恬静怡然,是江苏省第一个“没有围墙的文明小区”;辖区内有第三人民医院、广济医院、普济医院和三所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有建业集团公司、虎丘大酒店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多家,还有苏州最大的综合市场——钱万里桥小商品市场。位于茶花村的虎丘婚纱一条街是全国著名的婚纱基地之一,有婚纱礼服、相框饰品、摄影器材商铺800余家。作为主要交通干道的广济路是石路商贸区通往火车站的必经之路,2002年—2003年实施拓宽后,沿街的地块孕涵着无限的商机。   -经济文化建设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该街道也加强了社区服务和群众文化建设。在中外闻名的虎丘山西侧的席场弄内建起了收住长年卧床和独居孤寂老人的山塘护养院,在三花二村建有虎丘敬老院。山塘工疗站是市区收治病人最多的的“老字号”工疗站,常年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该街道辖区内群众文体活动繁荣,有腰鼓、老年合唱团、太极拳等特色群众文艺队伍数十支,有获得“苏州市十佳新人新事”称号的保护古山塘志愿者队伍,街道文化站组织的民俗仿古出会演出经常参加虎丘庙会、神仙庙会和同里旅游节活动,再现了姑苏传统民俗文化。崭新的虎丘街道,正满怀信心,振奋精神,再接再厉,在-理论和“-”重要思想指引下,为早日实现“两个率先”而努力奋斗。   -代码   320504004:~002 桐星社区、~003 清塘社区、~004 红星社区、~006 曹杨社区、~007 山塘社区、~008 虎丘社区、~009 茶花社区、~202 路北村   -沿革   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部,成立于2003年12月26日,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15705户,43524人,下辖6个社区居委会、4个村委会。街道管理范围为:与平江区交界线以西,沪宁高速公路、苏州市物流园规划红线以南、以东,广济路、山塘河西南岸线接京沪铁路一线以东、以北。   辖:社区居委会(清塘、桐星、虎丘、红星、曹杨、茅新);村委会(路北、新益、虎丘、茶花)。  

金阊新城(白洋湾街道)

  白洋湾街道地处苏州古城西北部,管理区域面积18.24平方公里,人口6903户,20000人,下辖新城、路南、目田、民主、张网、新渔、申庄、富强、新益9个行政村和长泾、西站2个居委会。   -地理区位   东与平江区、虎丘街道交界,西至京航大运河,北与相城区、虎丘区交界,南与留园街道交界。街道办公地址在白洋湾大街251号。白洋湾街道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苏浒公路、沪宁铁路、312国道贯穿全境;京杭大运河与其毗邻;沪宁高速公路新区出入口、苏州西站在其辖区内,是苏州地区物资集散基地之一。   -经济发展   白洋湾街道随着区域面积的扩大,并经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有较强的经济基础。工业是全街道的经济主体,产品涉及机械、化工、医疗、纺织、水泥制品、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体育用品制造、金属结构制造、交通运输、仓储等10余个门类,现已初步形成“行业齐全特色发展”的格局。街道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在全街道经济中所占比重逐年递增。尤其是近几年来街道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断改善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经济总量取得了显著提高,保持了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正在全面展开的金阊新城建设将是我们街道今后发展的一个重大版块,具有面积大、综合物流功能明显、与农村城市化进程同步推进、位居城郊结合部、集散辐射强的特点,总面积达11.2平方公里。按照规划,金阊新城将建设保税物流中心、中心商务区、综合联运区、仓储配送区和现代住宅区五大功能区,努力建成保税物流、配送运输、仓储、物资交易、物资联运和物流信息等”六大中心“。通过规划建设,苏州金阊新城将逐步发展成为”服务全市、辐射全省、影响全国“,拥有发达的物流基础设施,优质的配套服务环境,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现代综合物流园区。   -代码   320504005:~001 西站社区、~002 长泾社区、~003 路南社区、~201 目田村、~202 民主村、~203 新城村、~204 富强村、~205 张网村、~206 新渔村、~207 申庄村、~208 新益村   -沿革   白洋湾街道成立于1986年6月,位于苏州古城西北部,面积16.04平方千米,人口6143户,19950人,下辖8个村、2个社区居委会。街道管理范围为:东与相城区交界,西至京航大运河,北与相城区、虎丘区交界,南与留园街道交界。办事处驻白洋湾大街251号。  

娄葑街道

  娄葑镇西邻苏州古城区,东靠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北部、南部分别与相城区、吴中区相接。1994年5月划归苏州工业园区管辖,全镇现分镇区、娄东、斜塘、车坊四个分区,面积7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万(境内外来人口也约有15万人),辖办事处3个、行政村9个、社区(居委会)30个。 娄葑镇作为园区的经济大镇,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园区、苏州市和江苏省的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多年来,娄葑的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3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4万元。娄葑镇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实力第一镇、江苏省外向型经济第一镇、全国千强镇排名第5等荣誉称号。我们的目标是:把娄葑镇建设成为园区南部现代化城市副中心。   2008年,全镇上下以党的-成功召开为动力,始终坚持科学率先和谐发展不动摇,全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区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具体来说,近几年娄葑重点抓五方面的工作:   致力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2007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5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5亿元,新增注册外资10.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3.7亿美元,新增注册内资85亿元。其中注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居全市乡镇第一,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居全市乡镇第三。主要做法是始终坚持内、外资并举、二三产业并重的经济发展战略。一是充分利用苏州中新合作区的辐射带动,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80多个,其中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40多个、上亿美元项目有5个,其中世界500强投资的项目有10多家。二是充分利用近城靠区的优势,加大税收等政策支持、0积极引导,鼓励发展民营经济,形成与外向型经济错位发展、互动发展、配套发展的良好格局,并鼓励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上市。2006年,金螳螂装饰股份有限公司、新海宜电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开创了娄葑镇企业走向资本市场的先河,部分企业正在积极开展上市准备工作。目前民营经济已占到全镇经济总量的50%,新增民营资本居苏州市乡镇第一。三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在全镇的比例很小,二、三产业在全镇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分别为43:57。目前,娄葑镇已引进规模外资企业860多家、内资企业7500家,形成了以信息电子、精密机械加工、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柱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致力于城市功能的优化提升。在工业化加速推进的同时,娄葑镇加快推进城市化。一是大辐射的带动。娄葑镇地处近城靠区的地理位置,苏州的城市化进程和园区大开发、大建设的快速发展,对娄葑镇产生着强大的辐射作用。二是大规划的引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开发程序,做好总体规划,先后规划开发了镇区、娄东、斜塘、车坊四个分区,确保了良好的开发建设秩序,为招商引资提供了充足的载体。三是大动迁的推动。园区开发建设以来,娄葑镇共动迁农民3万户左右,大规模的农村动迁,加快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四是大建设的促成。按照城市副中心的定位高起点、高标准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入近20多亿元建设资金,基本完成了区域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实现了与市区、园区的无缝对接。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全镇绿化覆盖率超过40%。目前,娄葑镇已从过去以生产“水八仙”为主的农业小镇发展为二、三产为主的现代化南部城市副中心。   致力于富民惠民的长效机制建设。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富民,娄葑镇“五管”齐下,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长。一是对失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让有就业愿望的失地劳动力全部实现就地就业。园区开发建设以来,娄葑镇产生的征地劳动力,通过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推荐就业等形式,90%以上的征地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全镇征地劳动力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二是开展创业扶持。做大做强本地民营经济,积极扶持创业,为本地民营企业的发展预留更多的发展资源和空间,培育更多的“小老板”、“新老板”。目前娄葑镇每年新增加民营企业800多家、个体工商户800多户。三是进行股份合作制等改革,增加动迁农户的投资性收入。全镇全部完成了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社区股份合作社覆盖全镇,组建了富民投资公司。其中,斜塘地区依托东景公司这块优质资产,成立了苏州市规模最大的斜塘股份合作社,已开始分红。2008年将组建芡实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推动“水八仙”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户收益。加快村镇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目前已形成老娄葑地区各村有创投公司标准厂房、斜塘地区各村有东景公司标准厂房,车坊地区各村有东坊公司标准厂房这三块优质资产的格局。四是对楼宇经济进行规范,积极拓宽百姓收入来源。全镇外来人员有15万人左右,且在不断增加,房租经济已成为动迁农户的一项重要收入。对动迁房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全镇动迁农户每年户均有10000元左右的收入。积极推进标准厂房建设,全镇已建成标准厂房150多万平方米。五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提高了社会保障能力。全镇已实现了社会保障全覆盖,全镇农民参加了园区公积金制度和城乡合作医疗及大病统筹制度,2004年征地后的农民实行土地换保障,切实解决了动迁农户的后顾之忧。对社会和农村-,建立了贫困帮扶制度。   致力于社会事业的和谐共进。积极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加快改善农民素质。一是对全镇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加大。先后投入数亿元,新建了园区一中、莲花学校、第一、二中心小学等9所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彻底改善。失地农民的子女全部能就近入学,接受高水平现代教育,并免除了所有学杂费,实现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先后投资建成了1所医院和10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便利优质的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全镇,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二是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服务“入村进社区”活动,在动迁小区建设图书馆、健身房篮球场和喜丧宴会厅等,繁荣社区文化,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和生活需求。三是加强社区建设管理。对动迁村进行撤村建居,健全完善社区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扎实推进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和村民议事制度,增加公共事务决策和实施的透明度。引入城市小区物业管理方式,逐步推行物业服务市场化,提升农村社区的服务水平,积极引导动迁农民向城市居民过渡。四是针对性地实施农民教育培训计划,着力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   当前,娄葑发展正处于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提升的关键时期。娄葑按照园区关于“将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示范区,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突出的科技示范区,以虚拟口岸为依托的现代商贸物流运营中心示范区,以承接跨国公司离岸外包业务为主的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的指示精神,以及“将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全国发展水平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园区之一”的目标定位,结合娄葑实际,牢牢把握“转型、优化、提升、创新”八字方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突出和谐社会主题,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好中求快、优中求进,力争今年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25%以上增幅,到2014年,各项主要发展指标在2004年基础上再翻两番,高水平、高起点全面实现“两个率先”。   

斜塘街道

  2012年12月26日,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正式挂牌成立。此次园区成立娄斜塘街道, 顺应了园区行政机构体制改革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要求,将进一步推进全区资源优化配置和全区统一建设、管理。   经反复分析、调研、论证,经省政府批准,园区撤销娄葑镇分设娄葑街道和斜塘街道,撤消唯亭镇设唯亭街道,撤消胜浦镇设胜浦街道。    作为苏州工业园区最年轻的基层单位,斜塘街道将以成立为契机,在今后工作中做到“新”字当头、“好”字为先,力求在新的起点上开创最好的局面、展示好的风气、体现好的作风、营造好的氛围、健全好的制度、打造好的队伍、形成好的成果,努力一张白纸上描绘出最灿烂最美好的发展蓝图,为美丽园区添砖加瓦、争做贡献!   

唯亭街道

  唯亭镇是苏州工业园区的北部城市副中心,西临苏州古城、东接昆山市、南靠园区中心地带、北濒著 唯亭镇   名的大闸蟹产地——阳澄湖、环抱青剑湖,行政面积80平方公里,包含36平方公里的优质阳澄湖水面,常住人口15万,下辖11个行政村和11个居委会。沪宁高速、京沪铁路、312国道和娄江水运四大黄金通道横贯全镇东西,区域内依次分布着沪宁高速园区出入口和阳澄湖服务区出入口;形成了以星湖街、星华街、唯胜路为南北干道,和以312国道、葑亭路、双阳路为东西通道的三纵三横交通大格局。  唯亭是一座凝聚着吴文化和水文化精华的历史名镇,拥有距今6000余年的草鞋山文化、源远流长的阳澄湖蟹文化和影响深远的重元寺宗教文化。近年来,唯亭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为目标,全力打造“TFT-LCD产业链重镇、三产服务业强镇和富民工作先行镇”,一座充满发展活力和水性魅力的外向型经济大镇和现代化湖滨新城已经在阳澄 唯亭镇   湖畔初步崛起。  1994年,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项目的启动,为唯亭发展创造了跨越腾飞的历史性契机,昔日的文化名镇由此跃变为今日的经济重镇和湖滨新城;近年来,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辐射带动下,唯亭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全镇经济指标保持年均40%以上的增幅,在“全国千强镇”排名中稳居前30位,在“江苏百强镇”排名中保持前10位,先后获得了“全国千强镇、国家环境优美镇、江苏省卫生镇、苏州市外向型经济先进镇、苏州市先锋镇”等荣誉称号,在“全国千强镇”排名中稳居前30位,在“江苏百强镇”排名中保持前10位。2007年,唯亭一般地方预算收入达10亿元,稳居苏州市乡镇六强行列,各外向型经济指标在全市乡镇名列前茅。   -产业概况   唯亭是一座凝聚着吴文化和水文化精华的历史名镇,拥有距今6000余年的草鞋山文化、源远流长的阳澄湖 唯亭镇   蟹文化和影响深远的重元寺宗教文化。近年来,唯亭以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为目标,全力打造“TFT-LCD产业链重镇、三产服务业强镇和富民工作先行镇”,一座充满发展活力和水性魅力的外向型经济大镇和现代化湖滨新城已经在阳澄湖畔初步崛起。   -地理区位   唯亭位于   ● 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环太湖经济圈的交汇点  ● 长三角核心地带  ● 上海经济强烈辐射区  ● 沪宁杭城市带范围   便捷的交通网络   ● 航空 距上海虹桥机场60公里,距无锡硕放机场20公里。  ● 铁路 京沪铁路和规划建设的沪宁城际铁路、沪宁高速铁路均经过本镇,境内预设两个城际铁路站点  ● 水运 娄江航道贯穿全境,距江苏最大的货运站白洋湾12公里。  ● 公路 沪宁高速公路和312国道经过,沪宁高速公路在境设置阳澄湖服务区出入口和苏州园区出口。  ● 公交 108路、109路、119路、148路、161路、261路、162路、87路、19路直达苏州市中心。   -自然条件   气候环境   ●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 唯亭镇   ● 年平均温度:15.8℃(最高35℃,最低-3℃),无霜期长达230天左右。  ● 年平均相对湿度:76%  ● 平均降水量:1076.2mm  ● 年平均气压:1016hpa  ● 年平均风速:2.5米/秒  ● 风向: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   水文环境   ● 水是苏州优美典雅环境的灵魂,是苏州舒适宜人生活源泉。苏州80%水体达到二类以上 唯亭镇   。  ●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湖泊众多,水网密布,青剑湖、阳澄湖、娄江河等水体造就了园区独一的亲水环境。  ● 水文情况: 近50年平均水位:2.76米(吴淞标高)  ● 地表水位平均值:3.6米-3.0米  ● 园区土地标高一般为4.6-5.20米(吴淞标高)   地质条件   ●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属冲积湖平原地质区及基岩山丘工程地质区,除表层土层经人类活动而堆积 唯亭镇   外,其余均为第四纪沉积层,坡度平缓,一般呈水平成层、交互层或夹层,较有规律。  ● 地质特点表现为:地势平整,地质较硬,地耐力较强。区内土地承载力为每平方米20吨以上,土质以粘土为主。  ●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属无地震区,历史上从无地震、台风和其它重大自然灾害的记载。   大气环境质量   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及其周围地区无重大空气污染源,根据园区环境检测中心跟踪测量,2001年苏州工业园区空气质量优秀率达95%。   -区域环境   ● 东面:连接中国百强县(市)第一名——昆山市,312国道直通昆山市区,双阳路东延伸段(东延 唯亭镇   伸段为规划道路)与昆山马鞍山大道连通  ● 南面:紧靠苏州工业园区行政中心和苏州市域CBD区域,唯胜路、星华街、星湖街和星港街北延伸段(星港街北延伸段为规划桥梁)跨娄江连接园区核心区域  ● 西面:临近苏州市区,是最靠近苏州市区的城镇之一,规划中的苏州北环路东延伸高架道路在唯亭西部落地  ● 北面:环抱青剑湖,濒临阳澄湖,管辖36平方公里的优质阳澄湖湖面   -基础设施   当前,唯亭镇建成区内的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通讯、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等"九通一平"工程已全面完成。   -社区建设   东亭社区是大型动迁农民安置社区,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唯亭镇东部,南临312国道,北接金陵路商业街, 唯亭镇   占地面积42万平方米。社区于2002年由12个自然村经动迁安置组建,现有动迁安置房140幢,居民总人数12000人,其中,户籍人口(动迁安置农民)9000人,外来常住人口3000人。  社区设施参照城市高水平社区标准建设,较好地满足了居民日常购物、医疗、娱乐、求职等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小区内各类绿地占地2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52%。配套设施包括:(1)包含B超、X光、残疾人病房等基础设施的社区医疗服务中心(2)提供民政援助、法律咨询、就业指导、岗位信息、水电维修、计生指导等的社区一站式服务中心(3)社区商业便利中心(4)社区心连心帮扶中心(5)社区宴席大厅(6)社区老年活动中心(7)社区文体中心(8)专业幼儿园。  青苑社区活跃着一支群众自发组织的中老年舞蹈队伍,随着这支队伍的壮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每当夜幕降临时,在青苑三区“佳得利”超市附近,便可看见一群中老年人在悠扬的乐曲伴奏下翩翩起舞,婀娜优美的舞姿吸引着许多过路人驻足观赏。交谊舞是既健身又陶冶情操的娱乐活动,加强了居民间的沟通、信任,有利于邻里间和睦相处。  此项活动受到了青苑居委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居委会出资为他们购买了音响设备,落实活动场地,免费提供用电,为健身爱好者们提供了良好平台。炎炎夏季,加入这支舞蹈大军的居民群众越来越多,已成为青苑社区的一道独特美丽风景线,推动着社区和谐、文化元素的日益完善,并为社区创建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  

胜浦街道

  胜浦镇,位于苏州工业园区东部,是苏州工业园区的东大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她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物流网络:她南傍吴凇江、苏沪机场路,北靠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园区海关、物流中心,东有界浦,西有青秋浦,且苏胜大桥将园区中心合作区与胜浦镇区紧密相连。  胜浦是个新兴集镇,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胜浦地区,在民国时期曾分属吴县唯亭乡和甪直乡。新中国建立初改建新乡时,始建制胜浦乡,1994年撤乡建镇,属吴县。是年,胜浦镇成建制从吴县划归苏州工业园区。   -自然条件   气候环境:   ·胜浦镇地处北亚热带,具有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无霜期长。  · 年平均温度:15.8℃(最高35℃,最低-3℃),无霜期长达230天左右。  ·年平均相对湿度:76% 。  ·平均降水量:1076.2mm。  ·年平均气压:1016hpa。  ·年平均风速:2.5米/秒。  ·风向:秋冬季及初春多北风或西北风,晚春及夏季多东南风。   水文环境:   ·水是万物灵性之源,苏州素以“水天堂”而著称。苏州80%水体达到二类以上。胜浦位于苏州东畔,河网纵横贯通,青秋浦、沽浦、新浦、尖浦、界浦“五浦”及尼江、章江、褚江“三江”勾勒着胜浦“秀水布四方”的亲水环境。  · 水文情况:以大运河苏州站观测资料统计。  近50年平均水位:2.76米(吴淞标高)。  地表水位平均值:3.6米-3.0米。  土地标高一般为4.6-5.20米(吴淞标高)。   地质地貌:   ·胜浦镇坐落于吴淞江北岸、沙湖东南滩。全境成土母质多为湖泊沉积物。  ·地质特点:较硬,地耐力较强。区内土地承载力为每平方米20吨以上,土质以粘土为主。  ·地貌特点:地势平坦,自然坡度较小,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   大气候环境质量:   ·胜浦镇及其周围地区无重大空气污染源,根据园区环境检测中心跟踪测量,2001年苏州工业园区空气质量优秀率达95%   -经济发展   胜浦,作为苏州工业园区下辖镇之一,享受国家给予苏州工业园区的所有优惠政策和待遇,城镇规划建设兼具合理、现代、超前特性。近几年来,在园区工委、管委会的关心和指导下,在镇党委、0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上下共同的努力下,胜浦镇实施了大开发、大建设,经济飞速发展,群众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投资环境显著优化。主要体现在:  1、城镇经济综合实力得到了增强。2006年,胜浦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0.1亿元、新口径财政收入1.71亿元、新注册外资2.92亿美元、到帐外资1.03亿美元、新注册内资2093亿元、人均纯收入11854元。在05年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发布的全国首次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测评结果中,胜浦镇位列全国千强镇第80位。  2、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八通一平”。累计投入十几亿元,基本完成了胜浦镇区域的主要基础设施开发:建有主干道路九条,总长近40公里,镇区道路硬化率100%;建成污水管网4000多米和污水泵站3座,通过污水管网将所有工业、企业排放的工业废水及全镇生活污水集中到污水厂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供水、燃气、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土地填高平整方面更是“清淤、治水、取土、扩地”相结合的土地综合开发模式达到了“一平”和集约土地资源的效果。  3、投资项目质量和数量齐驱并进。累计吸引中外项目五百多个,其中吸引欧洲、美国、新加坡、印尼、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企业二百多家,其中不乏国际知名企业、旗舰型企业,如在胜累计投资20亿美元的金光集团、世界五百强企业美国铝业和美国食品机械和化学品公司分别投资成立的美铝紧固件系统(苏州)有限公司和苏州富美实植物保护剂有限公司、全球最大的耐火材料供应商美国珉泰克公司等。  4、社会事业取得了协调发展。累计建设动迁小区5个,开发各类成熟商业网10万多平方米,新建绿地90多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超过45%,通过了国家卫生镇的考核验收,通过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考核验收,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活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文明程度得到明显提高。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在高起点上发展、方兴未艾。目前,旧镇改造全面启动,动迁房建设、商业网点等工程正在快速开发。  胜浦不仅有水乡的宁静秀美,更具现代城镇的勃勃生机。胜浦不仅有高速发展的经济事业,更具充满爱心的人文环境。随着她的不断发展,聚集着越来越多世人的目光,我们有理由相信,胜浦的将来会更加璀璨,胜浦的爱心之光会更加明亮,她必将成为世人心目的慈善之都。  

湖东社区

  湖东社区:委托苏州工业园区管理。辖35社区,分为5个工作站.  

湖西社区

  湖西社区:委托苏州工业园区管理。辖17社区,分为5个工作站.  

东沙湖社区

  东沙湖社区:委托苏州工业园区管理。辖9社区,分为2个工作站  


湖西社区特产大全




湖西社区景点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