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市平望镇位于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的中心,东距上海95公里,西距湖州55公里,南距嘉兴30公里,北距苏州35公里。 318国道、227省道、苏嘉杭高速、沪苏浙高速在镇区汇合贯通,京杭大运河、太浦河在镇郊交叉流过,有效地连结长江三角洲中最富裕的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既是整个华东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苏杭天堂走廊”上的一颗明珠。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33.5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
近几年来,平望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2004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48亿元,完成民资工作量17.2亿元,完成注册外资5600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00万美元。其中,作为全镇经济主要支柱的工业经济,以年平均47.6%的速度持续增长,并已形成以纺织、轻工、体育用品、地毯为主导,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玻璃钢制品、压力熔器为辅助的完整行业体系。全镇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产高产,有效地巩固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在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苏州-花卉市场、吴江粮食批发市场和副食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交易红火,莺湖商贸旅游区已经初步形成。以旅游带动商贸,商贸促进旅游的互动优势也正不断显现。
平望历史悠久,记载始于西汉(公元前6—公元前3年),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式建镇,至今已有638年。相传古时此地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湖光水色,一望皆平,因此得名平望。如今的平望,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资源优势丰富盈实,经济基础雄厚扎实,决策人开明务实,招商政策优惠宽松。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平望人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正以满腔热诚,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前来投资创业、开展贸易,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8.3万人 | 133.5平方公里 | 320509107 | 215000 | 0512 | 查看 七都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庙港社区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庙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渔村社区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渔村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七都社区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七都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菱田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菱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
盛庄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盛庄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风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东风村谷歌卫星地图 |
环湖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环湖村谷歌卫星地图 |
沈家湾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沈家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隐读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隐读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丰田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丰田村谷歌卫星地图 |
长桥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长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东庙桥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东庙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群幸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群幸村谷歌卫星地图 |
光荣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光荣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吴溇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吴溇村谷歌卫星地图 |
双塔桥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双塔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陆港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陆港村谷歌卫星地图 |
爃烂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爃烂村谷歌卫星地图 |
庙港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庙港村谷歌卫星地图 |
联强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联强村谷歌卫星地图 |
太浦闸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太浦闸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开明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开明村谷歌卫星地图 |
开弦弓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开弦弓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丰民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丰民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吴越村 | ·吴江旅游·吴江特产·吴江十大特产·吴江十景·吴江名人·吴江 | 0 |
---- |
查看 吴越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太湖新城(松陵街道) |
以原松陵镇的西塘、北门、鲈乡三村、鲈乡二村、东门、城中、石里、西元圩、梅石、祥泰10个居委会和南厍、江新、南刘、第二渔业、戗港5个村委会区域以及原滨湖街道的奥林清华、水乡、新园、苏河、湖滨华城、龙河、水秀、长板、冬梅9个居委会和长安、芦荡、捕捞、联团、高新、吴模、梅里7个村委会区域为松陵街道行政区域。松陵街道办事处驻湖滨华城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鲈乡南路969号。 |
吴江经济开发区(江陵街道) |
以同里镇的仪塔、厍浜、同兴、栅桥、叶明、方尖港、叶泽7个村委会区域以及原松陵镇的江陵、庞山湖、新港、新柳溪、湖东5个居委会和清树湾、姚家庄、花港、柳胥、吴新、淞南、三里桥、庞北、庞南、庞东、庞山、庞杨、白龙桥、凌益、龙津、西联16个村委会区域为江陵街道行政区域。江陵街道办事处驻庞山村村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云梨路1688号。 |
横扇街道 |
以原松陵镇的八坼、菀坪、横扇、沧浦、渔业5个居委会和直港、石铁、联民、汤华、友谊、友联、新营、黑龙、练聚、农创、星字湾、四都、北横、叶家港、沧洲、姚家港、圣牛、双湾、大家港、厍港、诚心、安湖、同芯、王焰、新湖、菀南26个村委会区域为横扇街道行政区域。横扇街道办事处驻横扇居委会境内,办公地址为北举路228号。 |
平望镇 |
吴江市平望镇位于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的中心,东距上海95公里,西距湖州55公里,南距嘉兴30公里,北距苏州35公里。 318国道、227省道、苏嘉杭高速、沪苏浙高速在镇区汇合贯通,京杭大运河、太浦河在镇郊交叉流过,有效地连结长江三角洲中最富裕的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既是整个华东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苏杭天堂走廊”上的一颗明珠。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33.5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 近几年来,平望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2004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48亿元,完成民资工作量17.2亿元,完成注册外资5600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00万美元。其中,作为全镇经济主要支柱的工业经济,以年平均47.6%的速度持续增长,并已形成以纺织、轻工、体育用品、地毯为主导,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玻璃钢制品、压力熔器为辅助的完整行业体系。全镇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产高产,有效地巩固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在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苏州-花卉市场、吴江粮食批发市场和副食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交易红火,莺湖商贸旅游区已经初步形成。以旅游带动商贸,商贸促进旅游的互动优势也正不断显现。 平望历史悠久,记载始于西汉(公元前6—公元前3年),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式建镇,至今已有638年。相传古时此地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湖光水色,一望皆平,因此得名平望。如今的平望,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资源优势丰富盈实,经济基础雄厚扎实,决策人开明务实,招商政策优惠宽松。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平望人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正以满腔热诚,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前来投资创业、开展贸易,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
盛泽镇 |
盛泽镇位于江苏省最南端,地处太湖流域,这里沃野平展、湖荡密布、气候温暖、雨量充分,宜稻麦、宜蚕桑,是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都。全镇面积118平方公里,其中镇建成区面积2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8万人,其中在册人口10.7万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约7万人。 盛泽镇是吴江市的经济重镇,尤其是工业经济在全市占较大份额。 盛泽镇是吴江市的经济重镇,尤其是工业经济在全市占较大份额。盛泽是著名的“丝绸之乡”,丝绸生产历史悠久,明、清时代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我国的四大绸都。改革开放以来,盛泽丝绸业经过几-规模的技术改造,先后引进数万台套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镇内的中国东方丝绸市场是国内最大的丝绸纺织品专业市场之一,2002年交易额148亿元。92年盛泽地区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丝绸星火密集区,2002年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丝绸名镇。盛泽镇已经成为我国丝绸纺织业主要的生产基地、出口基地和产品集散地。. 行政区划 盛泽镇辖20个社区和27个村。社区:太平、里安、工厂、花园、荡口、桥北、新民、印染、新生、谭丘、盛虹、永和、茅塔、杨扇、蔬菜、盛渔、郎中、西白洋、谭渔、南麻村:东港、红洲、圣塘、兴桥、群铁、前跃、幸福、黄家溪、北角、胜天、荷花、谭丘、双熟、人福、龙桥、溪南、北旺、南塘、坝里、大谢、桥南、永平、龙北、沈家、七庄、庄平、寺西洋。[ 盛泽地处-两省的交界处,春秋时期是吴越两国的边城之地,故盛泽最早的地名叫“合路”。清乾隆《盛湖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盛泽古名合路。因春秋间吴越相争,而古檇里在王江泾,名射襄城,盛泽与黄溪皆边城之地,可为吴,可为越,难为分析,故名合路。后禾城(嘉兴)迁徙,是处化为青草,故(三国)孙吴时名为青草滩。至唐宋时仍名合路村。”根据此说来推断,既然唐宋时犹名“合路”,那么盛泽之名最早只能起于南宋。关于盛泽地名的来历,有几种说法。其一,“盛斌结寨”说。清同治《盛湖志》载:“汤豹处贮真斋笔记曰:‘明天启三年,耕夫锄地得南宋单升墓碑,称阡(迁)于澄源乡盛寨荡之漘。’豹处引《祥符图经》谓:‘吴赤乌初,盛斌结寨于此,故名。寨讹为泽,音近耳。’此说似确。”汤豹处是明末清初之盛泽名人,《盛湖杂录·汤豹处轶事》称其好吟咏,善鼓琴,书画尤工,其绘水之作被誉为“旷世仙笔”。他的笔记所载之事应该可信。 三国孙吴240年(赤乌三年),吴大帝孙权命上大夫倪让、将军徐杰、司马领濠寨盛斌分拨地界建围、作田、屯兵,自青草滩筑寨至野和溪(即今黄家溪)。后人称盛斌故址为“盛寨”,至于“盛寨”之讹传为“盛泽”,是因为“泽”与“寨”读音相近。从现有的史料看来,盛斌应该算是开发盛泽最早的一位先人了。 其二,“盛章食邑”说。清乾隆《盛湖志》称:“宋南渡后,临安盛章以建都之所第宅丛集一廛,月数十金,遂迁吴江之二十都(亦有它志称迁一都)。后-封章为吴江开国伯,食邑于此,土田第宅在在有之。一都为盛庄,二都为盛家舍,四都为盛乌田,十七都为盛墩,其地(他)若盛家田、盛家廊、盛家汇,不一而足。而二十都其旧居也,东西连大泽,遂名盛泽;市东犹有盛家港、盛家荡,至今子孙犹居之。”盛章,字如晦,临安人,南宋1187年(淳熙十四年)进士,官至吏部尚书,敷文馆学士,后因功封为吴江开国伯,食邑于此。由于盛章在吴江一带拥有大量的田产,其子孙繁衍散居于城乡各处,因此留下了许多冠以“盛”字的地名。盛泽因东西两边都是大湖,故而名为盛泽,似乎也很说得通,但同治《盛湖志》认为:“盛泽因章得名,无可征考,姑从阙疑。”其三,“望文生义”说。认为盛泽镇乡湖泊众多,“盛”者大矣、众矣,“泽”者水矣、湖矣,盛泽之名或源于水乡泽国之意。间或有人以为盛斌结寨屯田开发在前,盛章食邑于此繁衍在后,盛泽之名莫非暗指二“盛”之恩“泽”于民。当然,此说尚无“典”可据,只是一家之言罢了。以上几种说法虽然都还难以确认,但是盛泽地名的出典似乎与盛氏有关联。时至今日,盛泽南境尚有盛家埭、盛塘村、盛家木桥等小地名,还有聚族而居的盛氏后人。 -经济建设 盛泽镇是江南地区的经济重镇,全镇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逾30平方公里。截止2008年全镇拥有工业企业2000多家,商贸、服务企业7000多家,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2.9亿元,增长15%;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27.64亿元,增长9%;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2.86亿元,增长11%;工业应税销售520亿元,增长10.4%;注册外资13134万美元,到帐外资13052万美元,增长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84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为32.54亿元;单位GDP能耗下降5.8%, COD、SO2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和4.5%,经济总量在全国乡镇中位居前列。盛泽镇工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以后异军突起,迅猛发展,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迅速成长为全镇工业经济的主力军,1995年盛泽镇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乡镇企业示范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就体制的逐步完善,乡镇企业经营机制与产权指导的改革不断地深化,至2000年,镇村集体企业已基本完成改制,其中1个企业改制为股份公司并成功上市,其余改制形式主要是产权明晰、自负盈亏的有限责任公司和私营企业。 进入20世纪90年代。盛泽镇外向型经济蓬勃兴起,先后创办了60多家外商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出口创汇成倍增长,1993-2001年连续9年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五强乡镇和出口创汇先进单位。农副业是盛泽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由于加快农田基本建设布伐,连年实现稳产、高产,农业机械化程度逐不提高。多种经营发展迅猛,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先后建成驼鸟、特种水产、苗猪、蔬菜、蚕桑、苗木等种养基地数十个。副工贸的持续发展,促进了经济全面繁荣,城市建设快速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镇供销、商业、金融、保险、餐饮、通讯、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发展迅速。 -文化建设 “科教兴镇”战略得到深入贯彻实施。一批科技成果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截止2008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8%。全镇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前幼儿入园率98.8%、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达到100%,高中段教育基本普级,投资4000万元、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盛泽中学新校园建成并通过了省点中学验收,形成盛泽中学、盛泽实验小学、中心幼儿园和成人教育中心等多个中心教育基地。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健康繁荣,每年一界的“中国盛泽丝绸文化节”弘扬了传统的丝绸文化,并进一步扩大了绸都的知名度。 同时,计划生育、人武工作、民政优抚、土地管理、文化体育、社会治安等各项社会事业得达到协调发展,党建、宣传、纪检、民主法制、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加强,尤其是“塑造跨世纪盛泽人现象”主题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提高了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盛泽镇先后荣获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先进集体、群众文化先进乡镇、体育先进乡镇、苏州市拥军优属模范乡镇、科普文明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关于丝绸 盛泽镇的传统纺丝 盛泽的丝绸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唐代,当地生产的“吴绫”就成为贡品;到了明清时期,这里出现了一批专业生产丝绸的作坊和进行丝绸交易的“绸市”,成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重要工商业城镇,来自全国各地的绸商汇聚在这里采购丝绸,市面兴旺,会馆林立,盛泽很快就以发达的丝绸织造业和繁荣的丝绸贸易而名闻遐迩,与苏州、杭州、湖州并称为中国的四大绸都。明末著名文学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曾对盛泽绸市的繁荣作了详尽的描述,而“水乡成一市,罗绮走中原”、“日出万绸,衣被天下”就是对当时盛泽的生动写照。改革开放以来,盛泽的丝绸纺织业加快了产业升级的步伐,形成一个规模庞大、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配套完善的产业系统,纺织业已成为盛泽经济的支柱,占据全镇工业经济总量的90%以上。今天的盛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纺织产业基地。盛泽的传统纺织产业由于现代技术的注入而得到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呈现了独具特色的产业优势。 |
七都镇 |
吴江市平望镇位于苏、浙、皖、沪三省一市的中心,东距上海95公里,西距湖州55公里,南距嘉兴30公里,北距苏州35公里。 318国道、227省道、苏嘉杭高速、沪苏浙高速在镇区汇合贯通,京杭大运河、太浦河在镇郊交叉流过,有效地连结长江三角洲中最富裕的苏、锡、常地区和杭、嘉、湖地区,既是整个华东地区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也是“苏杭天堂走廊”上的一颗明珠。全镇行政区域面积133.5平方公里,总人口8.3万人。 近几年来,平望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了全镇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快速、协调发展。2004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9亿元,实现财政收入2.48亿元,完成民资工作量17.2亿元,完成注册外资5600万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500万美元。其中,作为全镇经济主要支柱的工业经济,以年平均47.6%的速度持续增长,并已形成以纺织、轻工、体育用品、地毯为主导,以新型建材、机械制造、玻璃钢制品、压力熔器为辅助的完整行业体系。全镇着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快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产高产,有效地巩固了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地位。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第三产业在全镇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提高。苏州-花卉市场、吴江粮食批发市场和副食品批发市场等专业市场交易红火,莺湖商贸旅游区已经初步形成。以旅游带动商贸,商贸促进旅游的互动优势也正不断显现。 平望历史悠久,记载始于西汉(公元前6—公元前3年),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式建镇,至今已有638年。相传古时此地自南向北有塘路鼎分于葭苇之间,湖光水色,一望皆平,因此得名平望。如今的平望,区位条件得天独厚,交通网络四通八达,资源优势丰富盈实,经济基础雄厚扎实,决策人开明务实,招商政策优惠宽松。天时、地利、人和一应俱全,发展前景极为广阔。平望人民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正以满腔热诚,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前来投资创业、开展贸易,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
震泽镇 |
江南水乡古镇——震泽,位于江苏省吴江市西南部,与浙江省毗临,古称“吴头越尾”,东距上海90公里,北至苏州54公里,318国道、京杭大运河穿梭而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震泽全镇面积57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3.9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近4万亩,全镇总人口5万余人。全镇基础设施完善,现有22万伏、11万伏变电所各一座,有2.5万吨级地面水厂,开通移动通讯发射台,提供国际互联网服务,电力保证、供水充足、通讯便捷、环境优美。被评为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 震泽气候宜人、土地肥沃、农副产业发达、栽桑养蚕,历史悠久,为江南五大桑镇之一。镇内慈云塔高耸,遗“三国孙吴流风;禹迹桥拱伏,传上古圣贤伟业;小巷悠长,古韵犹存;师检堂、思范桥,诉说百年沉浮。天文学家王锡阐博览群书,学究天人,兼通中西之学,其所著的《晓庵新法》三百年来称颂学界。. |
桃源镇 |
桃源镇地处-两省交界处,位于吴江市最南端,行政区总面积61.41平方公里,辖2个居委会和29个行政村,总人口4.68万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桃源镇经济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先后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乡镇、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新型小城镇、江苏省文化先进镇等。分别座落于南、北两个社区的桃源中学和青云中学教育质量并驾齐驱,名列全市前茅。. |
汾湖高新区(黎里镇) |
黎里镇位于吴江县城东南30公里处,是一座保存较好的典型江南古镇。镇为一河两街,两岸保存下来的大多是明清建筑的二层楼房,铺面店堂毗连相接。古镇又一特色是它长长的驳岸,全部用介稽石垒筑而成。几百年过去了,仍是那么齐整坚实。驳岸边嵌着300多根石栏,其中精致的象鼻石栏如金石家手下的印章,方寸之间而趣味无穷,既是系船的极好设施,又是珍贵的艺术佳品。黎里还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的家乡,其故居现为柳亚子纪念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有许多中外人士慕名前往参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