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池头村地处乐清市北白象镇西南部,濒临瓯江,规划中的白象中心大道和沿江大道贯穿全村,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北白象镇东南的社区服务中心---南港社区座落在,全村分大龙方、前岸、后岸(包括东方、西方)三个自然片区,总面积0.7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0亩,农户598户,人口2308人,选民1783人。豹屿捕捞队居住人口近200人,外来人口800余人,辖30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9人,妇代会成员9人,党员58名,其中女党员15名,村民代表53人其中女代表17人,村庄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村民勤劳守信,安居乐业。2011年村集体收入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86元,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382115 | 325000 | -- | 查看 莲池头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涂岙村 |
涂岙村位于北白象镇北面,属万家社区,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村民199户、人口800人,外出经商450人,外来人口1650人。2014度村民人均收入21000元,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村民勤劳守信,安居乐业。村内治安状况良好,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在北白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加强了班子建设,坚持物质、精神、政治文明一起抓,实现了农村生产逐渐发展、农民生活逐步宽裕,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乡风文明不断进步、民主管理逐渐健全,全村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 |
商量桥村 |
商量桥村处于北白象镇南面,属于石船社区,占地面积300亩,拥有耕地170亩,山林200亩,交通便利。村民以外出经商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 |
山东村 |
山东村总人口1709人,耕地田亩368亩,20个村民小组,党员45名,村民代表62人 |
潘珠垟村 |
潘珠垟村位于北白象镇中心东南侧7公里,毗邻柳市镇七里港。现有人口279户,1283人,全村耕地面积417亩。目前,村里的青壮年劳力除少部分在家从事农业承包、种养殖及相关电器行业制造外,其他大部分都在外地创办企业或个体开店,2014村民年收入已达人均1.8万元。 |
南岙村 |
南岙村东靠南岙山,南接车岙村,西接水塔头村,北靠104国道,古运河流经全村,风景秀丽,村庄整洁,典型江南水乡风貌。 |
盈仓村 |
盈仓村位于北白象镇东南方向,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拥有耕地62亩,全村共有240户,总人口870人。主导产业为农业,生产产值3.5万元,村人均收入18000元。 |
王家店村 |
王家店村基本概况 王家店村位于北白象镇东南部,和三重炉村交界,现有330户,人口1038人。全村水田180亩,有一个大型白象中心公园,人均年收入12000元/人。 近年来启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建造了一个大型白象中心公园,总面积162亩,总投资2000多万元。绿化初步形成规模,环境优美,吸引了多方的来客。开展以道路畅通,环境卫生清洁,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村环境整治工作,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村双委带领下,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河流沿岸和大公园绿化。在此基础上全面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兴建了古朴幽雅的河道边休闲道。为维护社会稳定,开展巡逻,消除安全隐患。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为村民创造了一个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现任党支部书记王永国,现任村委会主任王亦财,带领新一届村双委,实行了村干部值班为民服务制度,落实执行党组织“5.15”学习法,重大事务“五议两公开一报备”工作法,村双委主职干部考绩法。依照村村规民约和广大党员群众满怀信心、意气风发构建美丽乡村、打造浙南水乡,走向更美好更灿烂更辉煌的明天。 |
西才头村 |
西才头村位于北白象镇中心位置,是北白象镇政府所在地。东有北白象中学,南有乐清市第六人民医院,是北白象文化教育和医疗服务中心。西才村共有人口1886人,党员49名(其中正式党员47名)。外来务工人员达2000余人,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村民勤劳守信,吃苦耐劳,安居乐业。近年来,村双委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平安、和谐、稳定、绿色”为目标,大力开展环境整治、积极参于“五水共治”,改善民生,促进“三生融合”。 |
西斜村 |
西斜村概况 西斜村位于北白象镇北面,属万家社区,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村民168户、人口863人,外出经商410人,外来人口684人。2014度村民人均收入12000元,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村民勤劳守信,安居乐业。村内治安状况良好,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在北白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加强了班子建设,坚持物质、精神、政治文明一起抓,实现了农村生产逐渐发展、农民生活逐步宽裕,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乡风文明不断进步、民主管理逐渐健全,全村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 |
东才村 |
东才村地处北白象集镇区域,东与本镇金炉村相隔乐琯运河对岸观望;南至南才村,以东繁路为界;西临西才村,以白象大道和象南西路及育才路为止;北到王东路和白塔王村接壤。全村总面积为0.27平方公里;现耕地面积只有60多亩。常住居民366户,1352人;外来人口1868人。村民年人均收入108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28万元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村民们各显神通,各行各业,纷纷兴起,特别是细纹刻纸更具魅力,以本村村民林帮栋为代表的剪纸艺术,深受有关部门和国家总理的好评。 集体经济也步入快车道,从1998年开始,村双委以规划为龙头、以旧村改造为契机,带领村民大力推进老村改造,充分利用村庄内的闲置杂地,坚持注重发展、科学规划的建设理念,经过几年努力,现初步建成具有现代气息的新农村景像。一排排新楼房,一条条道路明净宽敞,各项配套设施齐全,村河道两岸驳坎整齐并设草坪植满了树木绿化,又建成古雅凉亭、活动器械、沿河成了景观休闲健身长廊 |
万南村 |
万南村位于北白象镇北面,属万家社区,是万家片经济和文化中心,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全村辖10个村民小组,有村民361户、人口1602人,外出经商450人,外来人口1650人。2014度村民人均收入12000元,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村民勤劳守信,安居乐业。村内治安状况良好,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在北白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加强了班子建设,坚持物质、精神、政治文明一起抓,实现了农村生产逐渐发展、农民生活逐步宽裕,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乡风文明不断进步、民主管理逐渐健全,全村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 |
万仓村 |
万仓村位地处瓯江沿海,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环境宜人,村占地面积966亩,拥有耕地225亩,全村共有总人口786人。主导经济为农业、电子产品生产、机械加工和手工业为主,人均生产产值3.5万元,村人均收入18000元。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9人,村民代表34人。 |
水塔头村 |
水塔头村位于北白象镇北面,属万家社区,地理位置优越。全村总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村民265户、人口1265人,外出经商450人,外来人口1650人。2014度村民人均收入12000元,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村民勤劳守信,安居乐业。村内治安状况良好,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在北白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加强了班子建设,坚持物质、精神、政治文明一起抓,实现了农村生产逐渐发展、农民生活逐步宽裕,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乡风文明不断进步、民主管理逐渐健全,全村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 |
塘上村 |
塘上村座位于北白象镇万家社区,东临西垟村,南临甬台温高速与塘下村相连,西边是农田区,北临与水塔头村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居住密集。 塘上村村域面积2.5万平方,耕地面积186亩,农户160户,总人口630人,2014年人均收入8000元,现村在职干部8名,党员17名,村民代表45人,外来人口400人左右。目前建有远程教育活动室、群众健身场、卫生室、超市等基础设施。村庄环境正在不断改善,本着坚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理念,带领全体村民奔向小康水平。 |
瑞里村 |
瑞里村 古称十里,明初曾称凤翔里,属茗屿乡十二都,后改十为瑞,以示吉祥。村后枕山,前临乐琯运河,象石公路旁村而过,岭下至白象公交车亦穿村而过,交通便利。民国间为白象镇十四保,解放初属茗屿乡,后属茗屿公社,今属北白象镇瑞里社区。1964年入社275户,1238人,2008年691户,2558人。姓氏以郑姓为主,其次有张、林、高、潘、陈、葛等。2008年建小菜场一座。 |
东斜村 |
东斜村基本概况 东斜村位于北白象镇北面,属万家社区。全村总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村民165户、人口655人,外来人口400多人。2014度村民人均收入10500元,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村民勤劳守信,安居乐业。村内治安状况良好,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在北白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加强了班子建设,坚持物质、精神、政治文明一起抓,实现了农村生产逐渐发展、农民生活逐步宽裕,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乡风文明不断进步、民主管理逐渐健全,全村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 |
新皇岙村 |
新皇岙村基本情况 新皇岙村地处北白象镇西部,甬台温高速贯穿全村而过,环境优美,民心纯朴。全村常住人口80户,315人,外来务工人员约400余人。党员13人,1人外出。村内村务公开一个季度召开一次村双委组织的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对这一季度的村财务进行讨论,会后在村公开栏进行公示。村内事务完全按照“五议两公开一报备”制度执行,小事通过村双委会议,大事要经双委会议、党员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然后在村公开栏公示。每月党员学习会完全按照“5.15”学习法进行学习。 |
项岙村 |
项岙村是距离北白象镇中心22公里的偏僻村庄。背靠茗山,和永嘉县乌牛街道毗邻。镇里唯一一段铁路由村东到西贯穿全村。现有村民220户,1091人。共产党员17人,其中还健在的建国前老党员3人。水田200余亩,山田100余亩。由2个自然村组成,系革命老区。 解放前夕,村中地下党员人数众多,因目前老党员年岁都已很高,记忆衰退,讲述不详的原因,所以很多解放前的事情还都有待考证。 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进行了土地改革运动,由此村民都得到了自己的土地,使村民解决了很大一部分的生活生产问题。 改革开放后,农业以水稻为主,种植番茄,马铃薯和少量蔬菜为辅的农业发展,经济也飞速发展,主要种植茶叶、杨梅等作物。村中有200多余劳动力在广州、海宁等地创办企业和服装加工、批发、零售及其他代理、经商,经济收益可观,生活富裕。农闲时节还有50多妇女外出打零工,帮别人缝纫、剪裁衣服,在家的村民都在给别人进行各类仪表、产品加工生产。 现任党支部书记潘正雨,连任六届党支部书记。现任村委会主任潘珍周,也以是连任两届的村委会主任。在村双委的带领下,村容村貌得到极大的改变,村民自筹资金300多万元,建造了村综合办公楼,村楼占地180平方,建筑面积600平方,摆脱了村中一直没有办公楼的窘境。建立了村老年活动中心,并且购买了20张按摩椅,以及2个60寸的大彩电,方便村民尤其是老人活动和休闲。村中道路进行了二次加宽,现在的村公路宽12米,长800余米。比原有的县乡公路更加平坦、宽敞,方便车辆通行。并且建立了一个2000平方的广场,以前每到晚上安安静静的,现在每晚都有30左右的妇女跳着广场舞,以及在广场舞周边的健身器材上面锻炼身体,增加了更多的生活乐趣和提高了生活品质。 以上的各类建设给村民追随文化学习,参与政治活动和于干部群众沟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有效促进了村庄和谐及社会稳定,大大激励了建立全村村民实干兴村、生态美村、文明立村、依法治村、民主理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
双庙村 |
双庙村,属瑞里社区下辖村居。全村约1800人,约450户,外来人口900余人。耕地面积约680亩。共有13个生产大队,每大队分2个小队。 目前在建工程有河坎整治工程、污水管网工程、温州市绕城高速北线二期工程。 村内在家的村民以家庭作坊式小厂居多。村内制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村庄规划和土地审批问题导致旧房无法新建或改造,村内道路狭小,房屋密集。 双庙村党支部为四星级党支部,每月15日晚上19点按时开展党员学习会。现有正式党员43人,入党积极分子2人,目前健在的建国前老党员有3位,分别是高松钦、高育清、高育昌。在外地的党员占半数左右。 |
四房房村 |
四房房村基本概况 四房村自然村位于北白象镇东南部,靠近柳市镇。四房村东连大新村,南接三房,西界水潭村,北邻柳市,交通优势明显,临近进港大道,距北白象镇镇政府办公楼2公里。四房村自然村分农业和渔业,其中农业为四房村,渔业为大星捕捞队,两者混居在四房自然村。 四房村全村总面积13公顷,现有耕地面积100多亩。有8个村民小组,共245户,1078人口;大星捕捞队居住在三房村人口300多人;外来人口900多人。四房村以工业为主,以农业、商业为辅,人均收入20000多元。实现了通路、通电(电视、电话),村有远程教育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群众户外健身娱乐中心、超市等基础设施。 |
西垟村 |
西垟村位于北白象镇北面,属万家社区。全村村域面积250余亩,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有村民117户、人口451人,外出经商50多人,外来人口80多人。2014度村民人均收入11000元,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村民勤劳守信,安居乐业。村内治安状况良好,社会和谐稳定。 近年来,在北白象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加强了班子建设,坚持物质、精神、政治文明一起抓,实现了农村生产逐渐发展、农民生活逐步宽裕,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乡风文明不断进步、民主管理逐渐健全,全村各项工作都取得较好成绩。 |
前程村 |
前程村位于北白象镇石船社区,全村现有人口380户1100人,其中常驻人口595户2217人,外来人口215户1117人。耕地面积105亩,村民人均收入13000元。 |
沙门村 |
沙门村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境内,本村人口214户794人,60岁以上人口98人。 总面积204亩,耕地97亩,村内共有十余家中小企业,村内的螺丝城聚集了多家螺丝生产企业,已成为北白象的特色产业,是全国的螺丝生产基地之一。 我村对外交通十分便利,104国道贯穿本村,北邻涌台温高速公路,距七里港的深水码头也只数公里距离,村内道路已基本实现硬化,村民出入、交通运输十分便捷。 近年来,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凭着“团结奋进、务实敬业、敢于争先、建设沙门”的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新成立的村“两委”在党的-精神指引下,以村庄整治和村经济壮大工程为抓手,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将本村建设成为村美、户富、班子强的新农村。我们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来沙门指导,投资兴业,共同谱写发展的新篇章。 |
前西岑村 |
前西岑村地处乐清市北白象镇东南,东与七里港接壤,南濒瓯江。全村总面积约1.674平凡公里,总人口近2000人,居住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本村生态环境优美,村中央有10万平方米水陆参半大小不一的岛屿十座(牛轭潭、葫芦瓶潭、裤裆潭、三潭印月潭、埭底潭等),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其中,2005年浙江诗歌协会来我村参观后写下“天赐瑶池镶美玉,西岑十岛水盈盈”的佳句。 2000年施彩花当上了村支书,面对优美自然环境和肮脏的居住环境的反差,让以她为首的村双委痛下决心,一定要彻底改变村容村貌。经村双委多次研究和群众集体讨论一致认为:要彻底整治环境,必先处理本村400多眼露天坑。露天坑不仅影响村容村貌,对空气、街道都有污染,还存在安全隐患。在施书记的带领下全体村双委和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排除种种困难和阻力,历时2个月终于完成全村所有露天坑的拆除,并及时修建4所生态公厕,这个漂亮的首战拉开了前西岑村的环境整治大幕。在此后的工作中,村双委不仅投入积极辛苦工作中,还认真学习-、-精神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将科学发展观融入到具体工作中,结合本村实际,努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并于2002年上半年开始先后加入了乐清市"文明百村行动"、“平安千村”、卫生村、生态示范村、科普示范村、体育特色村和2003年温州市、乐清市“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和旧村改造环境整治等基础性创建工作的行列。创建工作伊始,前西岑村两委首先统一了认识,明确了工作目标,先后成立了村环境整治和旧村改造领导小组等机构,并就具体工作做了分工,做到有专人负责,并对工作进程进行跟踪式监督,随时开会对工作进行总结讨论,补充已完成工作的不足,并针对具体情况做好下步部署。农村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总体规划。为了建设一个文明有序、设施完善、环境宜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确保创建工作在村两委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分工地开展,2003年前西岑村委托温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对村整体开发进行了精心设计。此规划坚持以“高起点、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为指导思想,从景观建设、生态保护的高度对全村的整体合理开发进行了高标准设计,在制定规划时,严格遵循“高起点规划,分步骤实施”的方针,突出环境规划和空间设计,特别是突出村内河道纵横、岛屿林立散布的江南水乡特色,从开发观光农业、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环境入手进行规划,从而确定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使创建目标具体化、形象化。 有了规划就有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前西岑村的村双委和村民更加牟足了劲的干,村集体在村发展上也加大了投资力度,在改善村容村貌、整治环境卫生上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完成了一期绿化工程,村心公园和村东带状公园建设;在沿河一带设置了青石栏杆护栏,清理了各种垃圾堆积点,并改建成绿化点,配置了垃圾桶60个;全村绿化面积达到约50000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27平方米。兴建4所生态公厕,改造道路网,全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改建桥梁3座;建设了篮球场、门球场、老人活动中心等体育设施和场所。2007年前西岑村对村自来水给水网进行了全面的改造更新,彻底改变了前西岑村困扰多年的吃水难问题,还投入资金几百万元新建了村办公楼,完成了污水处理系统的一个污水处理池,铺设了污水处理管道;给每户添置了灭火器等消防设备,并加强安全生产消防宣传;紧接着我村的15000平方米的安置房工程已经完成审批手续,配套的道路、桥梁、绿化也在筹划中。为了对环境整治成果的长期维护,我村还雇佣了四名清洁人全年对全村的道路、花木、公厕、垃圾等长期清理。 我村近几年的环境整治工作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环境整治和旧村改造要两条腿一起跑,旧村改造是统筹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让农民群众共享改造开放成果的重要举措。2004年5月,前西岑村旧村改造规划通过了规划会审并作为一个中心村被市、镇列入了旧村改造重点。前西岑村认识到这是加快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按照既定目标任务,在现阶段的工作基础上,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全村的旧村改造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共拆除老屋占地面积约4011平方米,收回什地4075平方米,现首期80多间旧改房重建已经竣工完成,占地面积约371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3036平方米,还有30多间正在审批。一项拆迁户安置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即将启动工程,该工程将很大程度提升我村的品位,并解决很多在旧村改造中需要解决的农户的安置问题,在前西岑村旧村改造进程中将是历史性的一页。在旧村改造过程中,面对解决拆迁安置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前西岑村及时做好有关政策的宣传解释、拆迁群众的动员、相关项目的推动落实、人财物力的配置等工作,做到先易后难,逐步推进,把群众最关注,要求最紧迫的问题作为改造建设的突破口,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使每一位拆迁户都能认识到旧村改造的重要意义,自觉维护旧村改造大局,积极配合好旧村改造工作。 环境整治和旧村改造为村民营造了一个宁静优雅的生活环境,也促使了村民观念的改变和素质的提高。在创造良好环境塑造新前西岑村人的同时,前西岑村自始至终注重了以人为本,制定了村规民约,积极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计划生育、破除迷信。注重从文化教育上塑造和提高村民的素质,通过开辟宣传栏、会议教育等各种方式,积极开展村民道德教育。为了满足村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培养村民健康的生活方式,前西岑投入专项资金用于文化设施建设,大力抓好村内的文化活动场地建设,先后建起了篮球场、门球场、健身场所、老年人活动中心、村民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等文化设施并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农民的思想观念逐步转变,小农意识、小富即安、“等靠要”等陈旧观念逐步被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开拓意识和不断追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意识所取代,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好转,农村出现了“五多五少”的喜人景象,即学科学、讲文明、赶先进的人多了,搞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的人少了;学法、懂法、守法的人多了,违法乱纪的人少了;勤劳致富的人多了,自甘落后的人少了;讲究卫生、保护环境的人多了,乱堆乱放、破坏环境的人少了;邻里互帮、关心公益事业的人多了,闹矛盾纠纷的人少了。 2007年温州日报记者来我村采访后,写下了一只“前西岑,水乡“白天鹅””的专题报道,这是对我村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整洁的居住环境的真实评价。面对环境整治和旧村改造等各项创建取得的成果,村民乐在心中,政府、领导看在眼里,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关心下,前西岑村先后获得全国妇联系统先进单位、浙江省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温州市卫生村温州市“千百工程”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温州市十佳环境整治先进村、温州市十佳文明示范村、温州市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温州绿化示范村、温州市十佳魅力乡村、温州市行政村档案示范室、乐清市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先进村、乐清市旧村改造和环境整治星级村(四星)、乐清市十佳魅力新农村、乐清市文明村、乐清市卫生示范村、乐清市体育特色村,还连续被评为乐清市“文明百村行动”一等奖和样板示范村,村党支部也连续被评为乐清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
东河村 |
东河村位于北白象镇东南侧,全村总面积0.12平方公里,共1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180亩,农作物面积160亩,现有人口107户412人。与周边村居道路畅通,村民以在外经商为主,2014年村人均收入达1.6万元。 |
小方村 |
小方村位地处瓯江沿海,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环境宜人,村占地面积800亩,拥有耕地208亩,全村共有总人口673人。主导经济为农业、电子产品生产、机械加工和手工业为主,人均生产产值3.5万元,村人均收入18000元。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0人,村民代表33人。 |
大港村 |
大港村位于北白象镇石船社区,全村现有人口527户2070人,其中常驻人口911户3636人,外来人口384户1566人。耕地面积亩,村民人均收入10000元。 |
后潘垟村 |
后潘垟村属瑞里社区,占地面积26亩,拥有耕地383亩,山林250亩,交通便利。村民以外出经商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 |
楼桥村 |
楼桥村属北白象镇瑞里社区,共有16村民小组,总人口1640人,耕种田地410亩,人均收入12000元。 |
车岙村 |
车岙村在北白象镇的北部,占地面积55亩,拥有耕地700亩,山林6034亩,交通便利。村民以外出经商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有党员49人,村民代表53人。 |
上垟田村 |
上垟田村位于北白象镇东南方向,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占地面积168亩,拥有耕地122亩,全村共有88户,总人口332人。主导产业为农业,生产产值2万元,村人均收入18000元。 |
车头村 |
车头村位于北白象镇石船社区,全村现有人口226户962人,其中常驻人口444户1877人,外来人口218户915人。耕地面积275亩,村民人均收入7000元。 |
沈岙村 |
沈岙村属北白象镇瑞里社区9村区域内,占地面积80亩,拥有耕地285亩,山林558亩,交通便利。村民以外出经商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 |
前岸村 |
前岸村位于北白象镇石船社区,全村现有人口275户1162人,其中常驻人口473户2158人,外来人口198户996人。耕地面积32亩,村民人均收入12000元。 |
后岸村 |
后岸村处于北白象镇南面,属于石船社区,人口498人,占地面积40亩,拥有耕地120亩,山林130亩,交通便利。村民以外出经商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 |
赖宅村 |
赖宅村位于北白象镇南面,属于石船社区,占地面积635亩,拥有耕地455亩,山林120亩,交通便利。村民以外出经商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13800元。 |
西刘宅村 |
西刘宅村位于北白象镇石船社区,全村现有人口210户765人,其中常驻人口350户1327人,外来人口140户562人。耕地面积293亩,村民人均收入11000元。 |
岭门村 |
岭门村现有总人口124人,32户,村民从事行业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2014年村集体收入40万元,人均纯收入15000元。全村共有党员7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村两委干部4人,班子团结,基层组织健全,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强。 |
赵家硐村 |
赵家硐村位于北白象镇万家社区,全村有村民530多户,人口1800多人,党员50人,现有耕地面积635亩,村民以务农为主。 |
赵岙村 |
赵岙村属北白象镇瑞里社区9村区域内,占地面积40亩,拥有耕地150亩,山林800亩,交通便利。村民以外出经商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6000元。 |
万茗村 |
万茗村为万家社区所在地,人口,耕地亩,村人均收入元。东靠象白公路,南依茗山景区,西接塘上村,北和万南村接壤,古运河第八支河横贯全村,风景秀丽,村庄整洁,典型的江南水乡。 |
前黄村 |
前黄村属瑞里社区下辖村居,全村约有人口1580人,户数约410户,外来人口620多人。 |
下庠村 |
下庠村位于北白象镇万家社区,全村有村民245多户,人口1079多人,党员30人,现有耕地面积410亩,村民以务农为主。 |
大新村 |
大新村位于进港大道两边4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44名,党员31名,人口数为731。 大新村属城中村,耕地面积少。以私营企业和小家庭作坊为主。全村外来人口687人,外出经商人员384人。 村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和县乡会议精神,落实三项制度,团结一致、落实责任。但也存在一些历史遗留,具体如下: 一,第二轮土地承包权证没有发放。 二,村没有自己办公楼,现在在临时办公场所办公。 三,进港大道征地遗留各种问题。 上述三个问题是制约村发展的主要问题。 |
印屿村 |
印屿村地处北白象镇茗西社区,背靠茗山,东临炉岙村,北连项岙村。拥有耕地200亩,山林1000亩。主导产业为农业,村人均收入0.5万元。 |
中西漳村 |
中西漳村地处北白象镇中心区域,交通便捷、商业发达。北与后西漳村相连,南与前西漳村相连,东连白象镇中学,西靠漳河,南北面分别紧挨新老104国道。 全村分1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45户,户籍人口1386人,其中党员49人,老人协会成员188人,外来人口1417人。 全村面积20公顷,耕地面积160亩,山林面积259亩。村民人均年收入1.3万元,村双委年收入约80万元,用于村双委及护村队20人工资每年40万元,每年全村村民医疗保险约30万元,农田机耕及排灌费约3万元,路灯与监控维修、道路卫生费、及消防补贴等约10万元。老人协会年收入约50万元,用于老人会员每人每年补贴2600元,约50万元,老人协会日常开支及修桥铺路捐资等约5万元。 1998年实施农村改建以来,拆除老屋约350间,落实新屋约310间已建完工。2010年间交通北路实行规划修编,已有80间已建完工。村内的社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建起了村委综合办公楼、老年宫、休闲场所、文化学校、中西大桥、五金机电市场、公厕多处。并完成了水改、电网改、成套监控设备等多项工程。又驳好数百米长的河坎,构筑起一道绚丽多姿的风景线,美化了环境,改观了村容村貌。 中西漳村目前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正在规划设计的中西漳村公园存在较大的资金问题,需要市、镇政府的大力支持;旧村改造工程中遇到政策问题,需要镇政府相关部门协调处理。 |
三房村 |
三房村自然村位于北白象镇东南部,靠近柳市镇、七里港镇。三房村东连大新村,南接前五宅、七宅村,西界水潭村,北邻四房村,交通优势明显,临近进港大道,距北白象镇镇政府办公楼2公里。三房村自然村分农业和渔业,其中农业为三房村,渔业为大星捕捞队,两者混居在三房自然村。 三房村全村总面积15公顷,现有耕地面积200多亩。有8个村民小组,共368户,1458人口;大星捕捞队居住在三房村人口1500多人;外来人口1400多人。三房村以工业为主,以农业、商业为辅,人均收入20000多元。实现了通路、通电(电视、电话),村有远程教育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老年活动中心、群众户外健身娱乐中心、超市、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 |
七宅村 |
七宅村位于进港大道两边4个村民小组,村民代表33名,党员12名,人口数为452。 大新村属城中村,耕地面积少。以私营企业和小家庭作坊为主。全村外来人口270人,外出经商人员97人。 村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和县乡会议精神,落实三项制度,团结一致、落实责任。但也存在一些历史遗留,具体如下: 一,第二轮土地承包权证没有发放。 二,村没有自己办公楼,现在在临时办公场所办公。 三,翁象路规划问题 上述三个问题是制约村发展的主要问题。 |
高西村 |
高西村地处北白象镇西部,在温州大桥工业区、瓯江相邻,104国道和甬台温、诸永高速公路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畅通。环境优美,民心纯朴。全村常住人口302户,1205人,外来务工人员达1800多人。党员23人,3人外出,其中预备党员1人。村内土地于1998年工业园区征地120亩,于2004年高速征地139亩,现余农用地150亩,其余不能用于耕种的土地50亩。村内村务公开一个季度召开一次村双委组织的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对这一季度的村财务进行讨论,会后在村公开栏进行公示。村内事务完全按照村规章制度执行,小事通过村双委会议,大事要经双委会议、党员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然后在村公开栏公示。每月党员学习会完全按照“5.15”学习法进行学习。 |
莲池头村 |
莲池头村地处乐清市北白象镇西南部,濒临瓯江,规划中的白象中心大道和沿江大道贯穿全村,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北白象镇东南的社区服务中心---南港社区座落在,全村分大龙方、前岸、后岸(包括东方、西方)三个自然片区,总面积0.7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930亩,农户598户,人口2308人,选民1783人。豹屿捕捞队居住人口近200人,外来人口800余人,辖30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成员9人,妇代会成员9人,党员58名,其中女党员15名,村民代表53人其中女代表17人,村庄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村民勤劳守信,安居乐业。2011年村集体收入8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786元,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
乐东村 |
乐东村系北白象镇第二个偏僻山老区,与白石街道之隔,和永嘉乌牛毗邻。大岙岭隧道贯通之后,交通更加便利。 全村560户,户籍人口2324人,拥有水田500亩、旱田300亩,是个革命老区村。 1927—1937年,白石革命斗争走在茗西前头,由于白石与乐东间隔着“象浦岭”驿道,白石地下党党员冯龙象和陈纯天等同志来乐东组织农会,发动农民,宣传“五二”减租,开展禁赌、禁毒,打土豪劣绅,当时积极参加活动的有林新敏、梁岳兴、焦岩连等二十多人。 1938—1945年期间,黄岩昌同志来此参加活动,因黄与梁岳兴属甥舅关系,特将梁家作为联络站,在1945年下半年,黄被国民党杀害。接着在1946年,黄杰继承父志,继续在梁家活动和地区工作人员余益寿分别在此建立党支部。 建国后,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实行了土地改革。无田少地的农民、人民分得了土地,在自己自己土地上生产。改革开放之后,农业科技进步,水稻、红薯、马铃薯、茶叶、药材、杨梅、红柿等经济农作物产量翻番,农民收入年年增加,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全村270余劳动力外出北京、上海、宁波、海宁等地办企业,加工服装、批发、零售及代理经商,经济收入之大。到2014年底,人均收入从原来8000元提高到21100余元,农民生活富裕、集体经济发展,干部办公有用房,老年活动有场所。 几年来,基本建设投资巨大,农田基础建设、交通设施、环境卫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兴建“仙灵岩”小水库,从而使下湾500余亩水稻田得到旱涝保收,小水库下建成了游泳池,供村民水上健身活动。几年前修筑成1000余米的“乐白”公路,为公交车开好路。大岙岭隧洞由于几届村双委的努力,争取到市、镇领导的支持,获得了3000万的巨大拨款,开发了长达1100余米通往白石大岙隧洞,解放了来往人群盘古开天挑担行走必爬“象浦驿道”的落后局面,还美化乐东溪两岸,溪塘东西驳坎400余米,加设安全护栏,挖掘溪底污泥,打捞水面浮物,大溪清泉养上金鱼,两岸行人游乐如织。 目前,全村现有党员40人,老党员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牺牲的革命传统精神,新党员积极肯干、勇于创新。支部书记杨育丰、村主任林建成及全体双委成员心齐劲足,团结战斗,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优异成绩。 现在村容村貌显著变化,楼房林立,四周道路硬化,晚间灯火辉煌,生态环境优美。山绿、水清、灯明、路平、山川美丽,风光奇异、美丽富饶的乐东尽收眼底。 |
黄庄村 |
黄庄村位于20公里的偏僻村庄,现有村民97户,385人,中共党员13人,耕地42亩,山地74亩,山场1860亩。由三个自然村组成,系革命老区。 1987年在上级政府资助和社会有识之士相助下,全体村民历经三年坎坷、艰辛。1990年冬乐东村至黄庄村8.47公里崎岖山路终于通车了,使村民日常生活得到了便利。 历年来,黄庄村遭到多次疾风暴雨的袭击,特大山洪冲垮了村民的住宅山田山地也被冲塌,在贫困和自然灾害的长期斗争中,村两委村民达成共识,一致认为要脱贫致富。建设小康新农村,就必须移民下山,这是彻底改善山区人民的窘困生活的唯一途径。 |
前星村 |
前星村基本概况 前星村位于北白象镇东部,和柳市交界,现有220户,人口980人。全村总面积0.5平方公里,水田80亩,设有一个铁皮市场,人均年收入12000元/人。 2008年启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开展以道路畅通,环境卫生清洁,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改建和环境整治工作,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村双委带领下,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河流沿岸和庭院绿化。在此基础上全面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兴建了古朴幽雅的河道边休闲道,并配建巡防值班岗亭,每晚出动5名队员开展巡逻,消除安全隐患,维护社会稳定,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为村民创造了一个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现任党支部书记林金存,现任村委会主任施成柯。在新一届村两委的带领下,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满怀信心,意气风发,正在构建美丽乡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迈进,为更美好蓝图再上一个新台阶。 |
东垟田村 |
东垟田村地处瓯江沿海,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环境宜人,交通便利,村占地90亩,耕地面积20亩,常住人口295人,外来人口220人,主要经济以农田耕作、电子产品生产、机械加工和手工业为主,生产产值XX万元,村人均收入元。村党支部现有党员13名,村民代表30名。 |
白塔王村 |
白塔王村基本概况 白塔王村位于北白象镇的中心位置,是北白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有517户,人口1925人,全村总面积0.45公里,水田80亩,山地60亩,人均年收入12000元。 今年支委会班子在北白象镇党委、政府的有力领导下,深入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学习活动为思想动力,不断创新思路,克难奋进,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落实发展方向,促进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切实为群众解决困难问题。 自今年三月份路线教育以来,严格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学习目标,认真组织落实群众路线教育。通过半年的路线教育活动,村班子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和个人履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通过走村入户,把科学发展观理念深入人心,并成为指导各项事业发展的主导思想。期间共发放联系卡600余张;班子成员、党员分片走访群众2000余人次。解决了群众切实存在的困难问题,包括:路灯管理、自来水改造,污水的排放管理;群众之间的邻里纠纷、关乎老百姓切实利益的小事、家务事。针对党员年龄结构实际情况,党支部积极发展年轻党员,对村里思想先进、作风正派和有能力、有作为的年轻人进行重点培养,对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年轻人主动找其谈话,了解其思想状况等。尽力表现一支争先创优的党员队伍! 村双委狠下决心,坚决拆除违章建筑,促进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形势的转变,违法建筑都要拆除,对村级收入是个严重的考验,村民对村双委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顺应发展趋势,为坚决执行党委、政府决策将东大街沿线店面违建拆除,极大地削弱了村集体经济。并将违章建筑拆除后结合东大街停车难等问题,将此地块整合为临时停车场。极大地方便了附近村民的出行。村委综合楼于今年11月成功结顶,现在已经成为目前形象工程之一。这将为未来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硬件设施基础,更能为老百姓开展各类公益性活动提供场地,也是打造基层党建亮点的必要举措。并且在明年还要开发白鹤桥边的临时地块,东大街的临时地块,及原镇政府回投地块打下了最坚实的基础。 促社会治安稳定,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共有外来人口约2800余人,由于外来人口增多,社会治安环境日趋复杂,出租房存在较大隐患,在此情况下,认真组织落实对外来人口实行“网格化”管理,对十人以人出租房进行严加整改,对让平安大家共建,平安大家共享的良好社会局面得以实现。 我们将组织村内的年轻党员,定期走访深入走访群众,了解群众需求,帮助群众解决具体困难,使得年轻党员通过深入走访群众,了解基层,更好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白鹤桥地块村经济合作社综合楼项目,目前已取得该地块土地使用权的手续,希望能够在2015年开工建设。为了开发建设位于东大街临时停车场这一地块,发展北白象综合体商业经济,经过村民代表大会的同意,我们已经与政府签订了征地协议,计划在明年由村集体投标建设该地块,合理开发利用东大街这一长期闲置的地块,带动白塔村集体经济发展以及提升北白象镇的综合商业服务水平。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北白象镇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深知,的发展离北白象镇党委、政府和全村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一如既往,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以城乡统筹发展契机,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紧密联系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立足发展、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探寻发展的新思维、新路子,为实现全村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
洪渡桥村 |
洪渡桥村位于北白象镇西北方位,也属乐清市最西部于永嘉县乌牛镇相接,村常住人口566人,125户,村双委共8人,党员17人。占地面积1600多亩,拥有耕地500亩,山林1000亩。村人均收入6500元。 |
城田村 |
城田村位于北白象镇西北方位,也属乐清市最西面于永嘉县乌牛镇相接,村常住人口956人,215户,村双委共8人,党员22人。占地面积2100多亩,拥有耕地700亩,山林800亩。村无任何集体收入,村人均收入5000元。 |
豹屿村 |
豹屿村座落北白象镇南部,村民分散在9个自然村,拥有耕地53亩,交通便利。村民以外出经商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 |
坂塘村 |
坂塘村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最西部,距离北白象镇7公里,位于茗西社区,是茗西社区所在地,全村165户,700人口,有农田155亩,村民以农为主,村前坂塘工业区,于1998年引进外来人口2000多人,中央有沙洪路直通茗西社区各村沙洪路公路。同永嘉乌牛镇乌仁路相连,有白象至仁溪的公交车,交通便利。 |
白鹭屿村 |
白鹭屿村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西南,西临瓯江,与温州市区隔江相望,全村常住人口524户2111人,新白鹭屿人1万人左右。村民以外出经商和房屋出租为主,2014年村集体收入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7000元。 |
白象村 |
白象村现有总人口332人,99户,村民从事行业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2014年村集体收入300万元,人均纯收入20000元。全村共有党员25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村两委干部6人,班子团结,基层组织健全,党员的凝聚力、战斗力强。 |
三重炉村 |
三重炉村位于北白象镇东南部,三白公路穿村而过,现有403户,人口1452人,全村总面积0.52平方公里,水田405亩,山地50亩,人均年收入达11000元。 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从原有的五条通村道路基础上,发展了三白公路和村后新路,连接白象大道和柳江大道。建造了兴闾桥和三重炉大桥,解决了白象大道向南延伸。兴建综合大楼一幢,建立了村民中心、农家书屋、村级文化大院。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了白慎河支9A、白慎河支9B河道清淤。加强了河道保洁和庭院绿化。建立了村民活动场所和篮球场,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五水共治、综合治理和消防整改全面加强,连续几年被评为平安建设和综合治理工作50佳村居,为村民创造了一个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现任党支部书记黄志丰,村委会主任黄连友带领新一届村双委,实行了村干部值班为民服务制度,落实执行党组织“5.15”学习法,重大事务“五议两公开一报备”工作法,村双委主职干部考绩法。依照《三重炉村村规民约》和广大党员群众满怀信心、意气风发,正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美丽乡村、打造浙南水乡的康庄大道奋勇迈进,走向更美好更灿烂更辉煌的明天。 |
小港村 |
小港村位于北白象镇南部,濒临瓯江北岸,现有486户,人口1965人。全村总面积0.67平方公里,水田780亩,山地30亩村人均年收入达11000元/人。 2008年启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开展以道路畅通,环境卫生清洁,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改建和环境整治工作,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双委带领下,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河流沿岸和庭院绿化。在此基础上全面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兴建了古朴幽雅的老年活动中心,开办图书室,并配建巡防值班岗亭,每晚出动了10名队员开展巡逻,消除保安隐患,维护了社会稳定,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为村民们创造了一个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2008年被评为省村庄整治合格村。2009年评为乐清市文明村。2010年、2011年连续评为市文明百村活动先进村、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市级村庄整治合格村、市级村改建与环境整治先进村。 现任党支部书记吴尊理,现任村委会主任吴林森。在新一届村两委的带领下,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满怀信心,意气风发。正在建设小社会,构建美丽乡村的康庄大道上迈进,为更美好美景在上一个新台阶。 |
高东村 |
高东村概况 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镇高东村地处北白象镇西部,濒临瓯江,104国道和甬台温、诸永高速公路贯穿于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畅通。全村常住人口有348户,1380多人,外来务工人员达2000余人,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村民勤劳守信,吃苦耐劳,安居乐业。近年来,村双委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以“平安、和谐、稳定、绿色”为目标,大力开展环境整治、修路建桥,改善民生,促进“三生融合”。 |
高中村 |
高中村地处北白象镇西部,在温州大桥工业区、瓯江相邻,104国道和甬台温高速公路贯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畅通。环境优美,民心纯朴。全村常住人口287户,1147人,外来务工人员达1800多人。党员28人,1人外出,其中预备党员2人。村内土地于1998年工业园区征地220亩,于2004年高速征地110亩,现余农用地50亩。村内村务公开一个季度召开一次村双委组织的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对这一季度的村财务进行讨论,会后在村公开栏进行公示。村内事务完全按照村规章制度执行,小事通过村双委会议,大事要经双委会议、党员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然后在村公开栏公示。每月党员学习会完全按照“5.15”学习法进行学习。 |
塘下村 |
塘下村座落北白象镇南部,人口1490左右,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耕地280亩山林500亩,生产产值100万,交通便利,村人均收入20000元 |
南才村 |
南才村基本概况 南才村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北白象镇区域,东与本镇王家店村相隔市中心大道;南至三重炉村为界;西临西才村,以白象大道为止;北到东才村接壤。全村总面积为9.99公倾;现耕地面积只有160多亩。常住居民320户,1352人;外来人口900多人。村民年人均收入118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5万元。村民从事行业较为广泛,部分村民目前从事第一产业,以务农为主,还有部分村民从事第二产业,在村内兴办企业,以家庭作坊为主,规模较小。剩余的村民多外出跑经销。 |
前潘垟村 |
前潘垟村,属瑞里社区下辖村居。全村约850人。耕地面积约250余亩。交通方便,象石公路贯穿全村。 |
前五宅村 |
前五宅村位于长安社区,共有6个村民小组,36个村民代表,党员17名,共167户,625人。前五宅主要经济收入为私营企业和家庭小作坊,全村外来人口180人,外出经商人口为206人。村党支部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村委,在计划生育、治安、消防、环境整治方面都取得不错成绩。在自身建设方面,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为建设先进支部而努力! |
中方村 |
中方村位于北白象镇东南方向,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占地面积1.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362亩,全村共有270户,总人口961人。主导产业为农业,生产产值3.5万元,村人均收入18000元。 |
中垟田村 |
中垟田村座落北白象镇南部,南临瓯江,占地面积550亩,拥有耕地213亩,交通便利。村民以外出经商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10000元。 |
樟湾村 |
樟湾村处北白象镇西大门方位,占地面积0.44平方公里,拥有耕地250亩,山林1047亩。交通便利,主导产业工业综合建材为主,村人均收入13000元 |
张家湾村 |
张家湾村处北白象镇东北方位,,拥有耕地307亩,山林27亩。交通便利,主导产业工业加工厂为主,生产产值1.51亿元,村人均收入1.5万元。 |
新桥村 |
新桥村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与永嘉县乌牛镇交界处,全村常住人口97户314人,民风淳朴。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有大型集市活动。村民以外出经商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 |
岭西村 |
岭西村概况 岭西村位于北白象镇瑞里社区,东接樟湾村,西连瑞里村,南依乐琯运河,北靠象石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住户约76户,常住人口260人,外来暂住人口约900余人。耕地面积约60亩,粮食播种面积约40亩。几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扶助下,岭西村始终坚持村庄绿化的工作方针,经过村双委和党员干部以及村民的多年努力,取得满意成效,较好地完成村庄绿化任务,更进一步提升了的村居形象。 |
旺林村 |
旺林村座落北白象镇西部,人口499左右,占地面积0.3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村人均收入7000元。 |
河深村 |
河深村处于北白象镇西面,属于石船社区,拥有耕地80亩,山林65亩,交通便利。村民以外出经商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8000元。 |
前西村 |
前西村座落北白象镇西部,人口2300左右,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村人均收入15000元。 |
马路角村 |
马路角村座落北白象镇南部,人口800左右,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村人均收入8000元。 |
后西漳村 |
后西漳村处北白象镇集中方位,占地面积2780平方公里,拥有耕地138.12亩,山林278亩。交通便利,主导产业以工业综合建材为主,生产产值3000万元,村人均收入17000元。 |
后西岑村 |
后西岑村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东南部,距离北白象镇3.3公里,四周分别与山东、小港、前西岑、尚宅等村接壤,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村庄环境优美,民风纯朴,村民勤劳守信,安居乐业。现有耕地面积530亩,河流水域面积17.37公顷。全村辖12个村民小组,456户,1896人,外来人口600多人。现有正式党员55名,其中女性党员14人,村民代表53人,其中女性24人。2013年村民人均收入为13800元。 |
鹤浃村 |
鹤浃村座落北白象镇北部,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交通便利,村人均收入9800元 |
大星村 |
大星村位于北白象镇东南方向,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拥有耕地亩,山林亩,全村共有673户,总人口2675人,常住人口3247人,外来暂住人口1543人。出租屋86间。村河道4条,长3520米,面积52400平方米。主导产业为农业,生产产值10万元,村人均收入20000元。 |
陈家村 |
陈家村位于乐清市北白象镇与永嘉县乌牛镇交界处,全村常住人口41户185人,民风淳朴。村民以外出经商为主,2014年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 |
硐桥村 |
硐桥村基本情况 硐桥村地处北白象镇西部,在温州大桥工业区、瓯江相邻,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畅通。环境优美,民心纯朴。全村常住人口201户,714人,外来务工人员达5700多人。党员20人,1人外出。村内村务公开一个季度召开一次村双委组织的党员、村民代表大会,对这一季度的村财务进行讨论,会后在村公开栏进行公示。村内事务完全按照“五议两公开一报备”制度执行,小事通过村双委会议,大事要经双委会议、党员会议及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然后在村公开栏公示。每月党员学习会完全按照“5.15”学习法进行学习。 |
金炉村 |
金炉村基本概况 金炉村位于北白象镇东部,和柳市交界,现有450户,人口1820人。全村总面积0.7平方公里,水田150亩,设有一个铁皮市场,人均年收入12000元/人。 2005年启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开展以道路畅通,环境卫生清洁,绿化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改建和环境整治工作,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在村双委带领下,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大力开展村庄道路,河流沿岸和庭院绿化。在此基础上全面绿化,美化人居环境,兴建了古朴幽雅的老年活动中心,开办图书室,并配建巡防值班岗亭,每晚出动10名队员开展巡逻,消除安全隐患,维护社会稳定,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为村民创造了一个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 现任党支部书记金仁孟,现任村委会主任金根胜。在新一届村两委的带领下,广大党员干部及群众满怀信心,意气风发,正在构建美丽乡村、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迈进,为更美好蓝图再上一个新台阶。 |
山下村 |
山下村位于北白象镇西面,地理位置较为优越,交通便利,拥有耕地47亩,全村共有75户,总人口355人。主导产业为农业,生产产值2万元,村人均收入4000元。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