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市辖镇。1958年为东方红公社,1959年改为川港公社,同年友谊公社并入,1983年设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府30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3.6万。通启公路穿境,通启河从北部经过。辖川东、集合、志浩、志南、川北、川港、川南、荣兴、丰盛、保障、斜桥、川桥、川西、启江、双桥、炮台基、三合口、盐行、新沙、江海20个村委会和镇东、镇西2个居委会。农业种植水稻、油菜、薄荷等。乡镇企业有医疗器械、毛纺织品、冰箱电机等产品。镇内有川港木材市场、叠石桥绣品市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国外。.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约5.8万人 | 49.86平方公里 | 320612120 | 226000 | 0513 | 查看 南通家纺城(川姜镇)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川北村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川北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三圩埭村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三圩埭村谷歌卫星地图 |
三合口村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三合口村谷歌卫星地图 |
川南村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川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
志南村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志南村谷歌卫星地图 |
义成村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义成村谷歌卫星地图 |
川港社区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川港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志浩村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志浩村谷歌卫星地图 |
望海台村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望海台村谷歌卫星地图 |
保障村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保障村谷歌卫星地图 |
斜桥村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斜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启江村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启江村谷歌卫星地图 |
双桥村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双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
磨框镇村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磨框镇村谷歌卫星地图 |
姜川村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姜川村谷歌卫星地图 |
姜灶社区 | ·通州旅游·通州特产·通州十大特产·通州十景·通州名人·通州 | 0 |
---- |
查看 姜灶社区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简介 |
---|---|
金沙街道 |
通州市辖镇。市府驻地。1954年设金沙镇,1958年更名红星公社,1959年改称金沙公社,1977年设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南通机场4公里。面积44平方公里,人口10.4万。通金、通掘公路过境,通吕运河从镇南经过。辖虹西、虹南、翠园、新三园、进鲜港、霞中、双霞、八角亭、碧堂庙、指金桥、三里镇、行根桥、盆架桥、果园、进西、金南、青墩、文礼、龙潭、金东、光和、马北、银河、金北、墩塘、头总桥、斜北、钭南、同南、三里墩、桂木桥、朱家湾、西五里33个村委会和新村、镇南、南山、朝阳、东市、北山、虹南、虹桥8个居委会。以工业为主,有纺织、针织、服装、塑料、机械、电子、化工等。农产品有水稻、棉花、蔬菜等。境内建有烈士陵园。. |
先锋街道 |
通州市先锋镇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是南通市对外开放卫星镇。人口3.5万,面积26.5平方公里,下辖11个行政村。先锋镇古称三圩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饱经苍桑的古海岸线依然陈迹可循,长约2公里的百年古街向人们诉说着辉煌的过去。 先锋镇交通便捷,南通铁路货运站就在境内,至南通港约20分钟,到南通机场约15分钟,由先锋南首的小海立交直上苏通长江大桥,直达国际大都市上海。改革开放以来,先锋镇人民以领先的理念站在历史的潮头,工、农业生产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色织工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颇有名气。全镇已有各类个私企业300多家,个体工商户1000余家。拥有各类织机6000余台,形成年产色织布3亿米的能力,而且具有较高社会集约化生产水平,从棉纱染色、织造-—印花—后整理,配套成龙,带动了当地服装、床上用品业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地区经济的繁荣。这里已经成为有识之士投资兴业的风水宝地。 先锋镇田畴平坦,四季分明。南距黄金水道——长江15公里,宁启高速公路和盐通高速公路由此合并,并在镇区东部蜿蜒南下直上苏通长江大桥的北桥头堡,宁启铁路南通货运站在镇区西部,并由此向东直奔海门、启东,与规划中的崇海、崇启长江通道连接,往西直抵南通港狼山作业区。南通市人民东路、青年东路将东延至此。不久的将来,先锋镇将成为南通市东郊的工业重镇。 在镇党委、镇政府领导下,全镇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团结拼搏、锐意进取,深入扎实地开展三个文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体育先进乡镇、南通市安全文明乡镇、文化先进乡镇、初保工作先进乡镇。 先锋镇位于通州市西部,是南通市的卫星镇,与中国近代第一城——南通接壤,距南通市主城区仅有半小时车程。南通市人民东路、青年东路已延伸至先锋的边缘。随着南通市东城区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相关产业梯度转移,先锋的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现,吸纳南通城经济辐射的功能越来越强,是投资者与有识之士一致看好的一块风水宝地。先锋镇交通便捷,南距黄金水道——长江约15公里,北距国家二级机场——兴东机场约6公里,驾车往西半小时,可达中国十大港口之一——南通港。通启高速公路越境而过,全国公路网中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及规划中的宁启铁路南通货运站就在先锋境内。. 2015年,撤销通州区先锋镇。以原先锋镇三圩头、苏家埭、花园、十六里墩、永安、秦家埭、周圩、双盟8个村委会区域设立通州区先锋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秦家埭村委会。 |
兴东街道 |
兴东镇隶属于通州市,与上海市灯火相邀。通州市是江苏省全方位对外开放城市之一,素有“金三角小上海”之称,是接收上海浦东开发辐射的前沿阵地。兴东镇全境30.5平方公里,境内人口3.2万,辖为10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 兴东镇位于通州市西首,南通市东首,距两市市区距离均为12公里。兴东镇交通便利,航空、海洋、铁路、公路运输四通八达。. 02015年,撤销通州区兴东镇。以原兴东镇行政区域设立通州区兴东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机场新村居委会解放路88号。 |
南通高新区(金新街道) |
2015年,将原金沙镇金南、八角亭、镇南、金乐、碧堂庙、金桥、果园、华山8个居委会和三姓街、狮子桥、花家渡、界北、文山、油榨、张门、邢园、元帅庙、通灵桥10个村委会区域与原先锋镇利民、正场、民平3个村委会,以及二甲镇进东、麒麟桥2个村委会,川姜镇双池头、复兴、朝东圩、夏四店、大石桥、金普6个村委会区域合并,设立通州区金新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油榨村金乐街8号。 |
西亭镇 |
通州市辖镇。1958年建团结公社,1959年更名西亭公社,1961年分西亭、亭东两公社,1983年设西亭镇。位于市境中部,距市府7公里。面积42平方公里,人口3.6万。辖草庙、蔡店、澜平桥、周桥、葛桥、旧场、花堰、西禅寺、华林、四总渡、亭南、渡南、亭北、灰场边、湾西、亭岸、洪四、八总桥、九总湾、李庄、金亭、亭东、围亭、窑西24个村委会和西亭1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油菜子。“西亭脆饼”被评为食品博览会银奖。企业有电线电缆、电源设备等产品。. |
二甲镇 |
通州市辖镇。1957年为桂贞乡,1958年更名联盟公社,1959年更名二甲公社,1983年设镇。位于市境东南部,距市府20公里。面积17.8平方公里,人口2.7万。通吕公路过境,二甲河、通海河纵横境内。辖副业、定心桥、三甲、田螺山、新坡、水流镇、八甲、木行头、新市、圩洪、兴甲镇、九甲坝、石桥村、吴家埭14个村委会和中心、交通、新市3个居委会。农业种植水稻、小麦、油菜、薄荷等。企业产品有安培瓶、钢材、化工等。蓝花印布1986年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远销海外。名胜古迹有香光寺。. |
东社镇 |
通州市东社镇总面积49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居),总人口4.5万人。这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出过数位将军,享有“将军之乡”的美称。农业经济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其中以山羊最为有名,拥有苏北地区最大的山羊交易市场。 东社镇地处长江入海口北岸,东临黄海,南依长江。镇区西部和南部与通州城区接壤,是通州市的城郊镇。距南通机场5公里,离南通港20公里,203线省道从南到北纵贯镇西部,金三公路从东到西穿镇而过,镇区至通吕公路直通,苏通大桥建成后将融入上海都市一小时经济圈。. 2015年,撤销通州区东社镇、五甲镇。将原五甲镇行政区域与原东社镇行政区城合并,设立新的东社镇。镇人民政府驻东社居委会。 |
三余镇 |
通州市辖镇。1957年为新余乡,1958年更名三余公社,1983年改乡,1984年乡镇合并设三余镇。位于市境东北部,距市府30公里。面积40.4平方公里,人口3.8万。省道掘青公路与金三公路在境内交会,团结河与三余竖河交错。辖菜园、三余、齐乐、中义、大乐、斗争、贡安、光荣、大兴、中心、镇北、红专、红星、前进、合力、立新、镇西、士文、新民、镇东、一社、永兴、新南23个村委会和镇北、中心2个居委会。农业以种植粮、棉为主,鳗鱼苗、文蛤为特产。企业产品有油咀、油泵、高档皮毛机。. |
十总镇 |
十总镇位于通州市北部,是江苏省卫生镇,江苏省工作先进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先进镇,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镇。 全镇面积52.32平方公里,常住人39154人。改革开放以来, 区域经济保持较高发展势头,2004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69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96万元,工业总产值2.3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389元。综合 实力位居通州市23个镇前10名 十总镇区位独特,海陆空交通极为便捷。镇区位处通州 和如东两城区中点,各距12公里,双向四车道22 3省道穿 境而过;距在建的苏通大桥仅20分钟,大桥建成后,只需60分钟即可抵达上海虹桥机场;向东北距国家重点工程洋口 海港40公里,向西距长江十大港口南通港40公里,南通火车站35公里,南通机场1 5公里,宁启高速公路入口处13公里,海陆空出入镇区皆在30分钟车程内。 工业已成为十总经济的产业支柱, 目前已形成电器、机械、服装等产业,产品远销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全镇拥有规模以上企业10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东源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实现产值10.3亿元,销售收入10亿元。高低压成套开关柜等电器制造已成为十总,乃至通州的特色产业,紧邻镇区和223省道的东源科技园区,规划面积4500亩,其中1500亩一期工程七通一平、园区主干道、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电子电器制造企业群基本形成。. 2015年,撤销通州区十总镇、骑岸镇。将原骑岸镇行政区域与原十总镇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十总镇。镇人民政府驻十总居委会春桃街158号。 |
石港科技产业园(石港镇) |
通州市辖镇。清末为石港市。民国改石港镇,1958年更名红旗公社,1962年复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25公里。面积36.4平方公里,人口3.3万。平(潮)五(总)公路过境,九圩港横穿中部。辖渔湾、靓史院、坚坝、志田、白荡、屯天河、陈窑、石北、戴家湾、钻港、丁家渡、北渡、双林、石东、小渡桥、九家庄、花园桥、长港、平桥、石西20个村委会和草市桥、广济桥2个居委会。农业以种植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蚕豆为主,养殖山羊、蚕。特产麻菇、蚌珠、小方柿子。企业产品有医疗器械、毛纺、化工、卫生材料、电珠,“糟方乳腐“为该镇名产,远销港、澳和国外。. |
刘桥镇 |
通州市辖镇。1957年称镇修乡,1958年改星光公社,1959年更名刘桥公社,1983年改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41公里。面积32.8平方公里,人口3万。有公路通 ? 南通市区。辖凤仙、王家湾、燕港、王东桥、慎修、南刘桥、测震、阚桥北、刘西、唐桥、锅厂、油港、邓桥、坚定、斜庄、徐园、焦桥、宋店、刘海桥、羌渡西、阚桥南21个村委会和刘桥镇居委会。农业主要种植水稻、棉花。企业产品有阀门、化工、铜铁、塑料制品。. |
平潮镇 |
通州市辖镇。清末称平潮市。1952年建平潮市镇区,1958年更名红专公社,1959年改平潮公社,1961年析建平东、平西两公社,1983年合并设平潮镇。位于市境西北部,距市府48公里。面积34平方公里,人口5.1万。204国道、平五公路过境,紧靠长江水道,设有九圩港。辖桃村、三官殿、高港、丝坝、花坝、湾子头、丹房、何园、团圆、四桥、刘坝、丰园、周港、平西、平北、陈园、陈良坝、云台山、川夹圩、老墩、赵坊、平南、油坊埭、北四圩、沈川、脚盆圩、九圩港、虹闸、捕渔港29个村委会和团结、民主、胜利、栖凤4个居委会。农业主产水稻、小麦、油菜子,养殖蟹、鱼,裁培银杏树,特产刀鱼、鲥鱼。企业产品有电容器、压力容器、时钟、电瓷、红木雕刻等。民族英雄曹公亭出生于此。. 2015年,撤销通州区平潮镇、平东镇。将原平潮镇行政区域与原平东镇行政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平潮镇。镇人民政府驻栖凤居委会建设路38号。 |
滨江新区(五接镇) |
五接镇位于通州市西大门,南临长江主航道,与张家港隔江相望,西北与如皋市接壤。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万,辖12个行政村,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风筝之乡”。境内既有通州唯一的江中宝岛、休闲胜地——开沙岛,又有15公里长的长江岸线和上千亩滩涂,其中可利用中深水工业岸线近4公里。民风朴实纯正,环境优美宜人。 五接镇属于圩田地区,沟河纵横,水土肥沃,气候宜人,盛产优质大米和瓜果。一年四季味道鲜美的长江水产品,货源不断,供不应求。鱽鱼闻名天下,十分走俏,鮰鱼、江虾、野鸭等风味独特,非常-。工业门类较多,其中:电梯安装企业是第一个获得国家颁发许可证的乡镇企业,南通馨源海绵公司是苏北大型海绵生产基地之一,山姆机械、富通仪器公司等企业生产的光学仪器远销欧美市场。得天独厚的长江岸线与强干的职工队伍,培育了初具规模的船舶修造和大中型钢结构生产板块。中外合资的明德重工、韩通机械为龙头的船舶修造企业、南通环宇、通州环宇、昌龙、宝亮、华鸿、蜀龙等十多家钢构和为船舶修造配套的德兴船舶装璜、贝克涂料、益诚铝业等近十家企业的开工投产,形成了船舶修造和钢构件产业的雏形。开沙岛旅游业正在开发建设之中,筹建中的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和华能休闲管理中心、秀岛山庄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江中明珠愈发夺目光彩。前进中的五接镇,正张开热情的臂膀,去紧密地拥抱新的辉煌! 五接镇,是长江三角洲上海都市圈通州临江开发区上的一颗明珠。这里物阜民丰,人文荟萃。它南临长江,与苏南张家港隔江相望,东邻南通市区,西北紧接如皋,宁通高速公路与沿江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距南通机场25公里,宁通高速公路口2公里,南通市郊区2公里,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水陆交通便捷,是海内外客商投资创业的一片热土。同时,境内还拥有横跨江岛的华沙大桥,交通十分便捷。. |
兴仁镇 |
通州市辖镇。1957年由5个乡合并为石鼎乡,1959年改石鼎公社,1965年改兴仁公社,1983年建镇。位于市境西部,距市府20公里。面积23平方公里,人口2万余。岔(河)兴(仁)公路过境,通金公路穿经南部。辖杨弯、兴仁、芦花港、谢桥、葛长路、庵南、瑞芝桥、三庙、戴家店、孙家桥、路口、徐庄、新建、成庄、李家楼15个村委会和兴仁镇1个居委会。农业种植水稻、小麦、油菜。企业有棉纺织、医用仪器、轻工机械等产品。. 2015年,撤销通州区兴仁镇、四安镇。将原兴仁镇行政区域与原四安镇徐家桥、戚家桥、阚庵东、温桥、韩家坝、阚家庵6个村委会和酒店居委会区域合并,设立新的兴仁镇,镇人民政府驻兴仁居委会金通公路3168号。将原四安镇九总渡、龙坝2个村委会划归西亭镇管辖。 |
锡通科技产业园(张芝山镇) |
张芝山镇位于苏通大桥北桥头堡,是上海通向苏北的“第一门户”。宁启高速、苏325线、苏336线、通启河穿境而过,水陆交通便捷。2008年2月14 日,经市政府批准,将已并入川港的原南兴8个村与张芝山镇合并,设立新张芝山镇。张芝山镇及时将该区域纳入大桥工业区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基本完成规划的编制工作,在人员配备上,对内保留张芝山镇建制,对外有机整合镇原有工作班子和大桥工业区的工作班子,成立了“一办五局”。启用了行政和服务的运作机制。实施了行政村区划大调整,把包括年初并入的原南兴区域在内的19个村整合为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优化了配置,整合了资源,集约了发展。区划调整后,张芝山镇总面积为49.80平方公里,实有耕地2731公顷,人口为6.54万人。201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3019万元,财政收入182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85元。 近年来,按照“融入长三角,建设现代化新城”要求,高起点、大手笔地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委托知名院校对工业区和镇区进行整体规划;以“积极稳妥、规划有序”为准则,采用多元投入方式,推进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做好筑巢引凤工作,一大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产业链长、辐射带动效应强和能耗、污染低项目相继落户。同时,不断完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道路及供水、排污、照明等设施不断配套,环境保护、绿化造林不断加强,城镇品位与日俱升。跨入苏通大桥经济时代的张芝山镇,将紧紧抓住大桥通车发展机遇,努力建成上海的产业配套协作基地、产业转移承载基地和产业技术扩散基地,建设成为长三角经济圈北翼一流的宜居宜商集镇。先后获“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平安江苏建设先进集体”、江苏省“优秀人民调解委员会”、“南通市卫生镇”、“南通市社会治安安全镇”。 张芝山镇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工作为重点,积极扶持、培育和发展品牌经济,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张芝山镇着重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亿元启动大桥工业区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投入3000多万元的四纵两横道路框架已完成主体施工,给排水等管网配套已全部到位;省道336张芝山段和园区内的路灯已经架设完毕;园区道路的绿化已完成设计正在实施;投资5000万元的11万伏变电站已正式开工建设。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66.2亿元,销售收入165.4亿元,利税13.4亿元。 张芝山镇注重发展特色产业,着力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根据行政村的不同特点,重点抓好专业村建设。一是培育通启桥村、塘坊村、芝山居等3个村为药材种植专业村。二是在天星村26组建立占地6公顷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种植反季节蔬菜,亩收入超万元。在示范园区的辐射下,天星村反季节蔬菜面积扩至66.6公顷,全镇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达449.67公顷。三是以银洋河村私营业主徐平奶牛养殖场为基点,发展奶牛养殖大户,并吸引外地资本投入奶牛养殖。目前,该奶牛养殖场进场奶牛280头,日产鲜奶近3吨左右。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4.3亿元。 张芝山镇不断深化市场改革,优化第三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以集镇为依托,市场为载体,投资多元化为重要形式的新格局。全镇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95402万元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统筹规划下,实现了教育资源整合,张芝山镇初级中学由通海中学托管,在籍学生并入通海中学,教师合理分流。万安、黄福朝、薛沙等3所农村小学撤并,学生和教师并入张芝山中心小学,在原镇中的校舍上成立中心小学北校区,更好地实现了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原镇区形成了“一成、一中、一小、一幼”的总体教育布局。 2010年,张芝山镇通过采取在外举办专题招商会和派出招商小分队等举措,开展招商活动,全年获取招商项目信息80多个,落地项目50个。其中,投资在1亿元以上项目12个;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10亿元的东方泵业、总投资5亿元的耀荣玻璃、总投资3亿元的斯蒂尔金属、总投资2亿元的泰德光伏玻璃进入建设期。华尔泰机电、虹波工程机械、瑞丽精密机械等12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建项目即将投产。丰盈特钢、华尔木业等6个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已经投产。同时,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成功引荐总投资20亿元的中国供销产业园项目落户通州经济开发区,这是落户我区的首家央企。 2010年完成100万平方米的拆迁目标。经过持续拆迁,已腾出土地13平方公里,为锡通科技产业园的建设提供了优质平台。安置房建设环环相扣,目前,四期一批29.43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已竣工分房,25万平方米的四期二批安置房建设正在进行,五期80万平方米小高层安置房设计正全力推进,力争早日开工建设。该镇严把工程质量关,确保把安置房建成拆迁户满意工程、样板工程。该镇通过拆迁平台把世世代代居住在农村的农民集中居住在镇区,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农民集聚区建设。 2010年,该镇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幼教事业,推进全镇幼儿园整体布局调整,提升幼教质量。镇中心幼儿园、南兴幼儿园、高桥幼儿园顺利通过省级优质幼儿园验收。全面达到教育区域现代化。总投资250万元的社区文化教育中心大楼投入使用,内有多功能活动室、多媒体教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房,室内面积为2000平方米,为张芝山居民提供了集学习、娱乐和健身于一体的公共活动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精神生活。 2010年11月18日,张芝山交通史上翻开崭新一页,镇区开通公交线路。人们可以通过乘坐48路、616路公交车分别到达南通城区南大街、南通汽车站,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全镇参加养老保险的人数为3.01万人,达到总劳动力数的84%,超过省定的60%的指标。位于该镇塘坊村投资80多万元新建的敬老院启动使用,使居住在该院内的26名老人彻底改善了居住环境,告别了低矮的平房,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2人一居室,配有卫生间、电视机。 加强镇区改造工作,筹资近300万元,把镇区电信、广电、邮电、铁通等线路全部进行了地埋。投资150万元,延伸路灯安装路段,辖区内325省道全线、张江公路向南至336省道路口、健康西路等都安装路灯,总长12公里,计323盏路灯。投资近150万元,将镇区道路重新铺设一新;吸引社会资金,对开源路沿街摊位进行整体包装。 张芝山镇10个村(居)每年共计投入近500万元,对村主干道、主河道垃圾进行多次清理。各村在居民集中居住区内建垃圾箱、安放垃圾桶等,配备了专职保洁员,做到农村生活垃圾定点投放,日产日清。 |
南通家纺城(川姜镇) |
通州市辖镇。1958年为东方红公社,1959年改为川港公社,同年友谊公社并入,1983年设镇。位于市境南部,距市府30公里。面积32平方公里,人口3.6万。通启公路穿境,通启河从北部经过。辖川东、集合、志浩、志南、川北、川港、川南、荣兴、丰盛、保障、斜桥、川桥、川西、启江、双桥、炮台基、三合口、盐行、新沙、江海20个村委会和镇东、镇西2个居委会。农业种植水稻、油菜、薄荷等。乡镇企业有医疗器械、毛纺织品、冰箱电机等产品。镇内有川港木材市场、叠石桥绣品市场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远销国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