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湾村位于新仓镇最东面,东至界河与上海市金山区金卫镇横沼、刘堰和南石村隔河相望,南与独山港镇穗轮、建中村相接壤,北与杉青港村相邻,全村区域面积为6.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12.5亩,下辖23个村民小组,40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1047户,人口3964人,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716.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81.2万元,人均纯收入19706元,全村于2012年实现整村土地流转近,2001年-2002年我村被市民政残联评委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2004年被平湖市委市府授予群体(妇女)工作先进单位集体,2006年被授予信用村、2006年-2011年连续被新仓镇党委授予先进党组织、2007年河道整治三等奖、2008年被平湖市委授予“五好”村党组织,2008年被平湖市级评为科普示范村,2007年-2008年被评委农村信息达标村,2010年被平湖市级评为平湖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2011年被平湖市级评为平湖市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四星级示范村。
人口 | 面积 | 行政代码 | 邮编 | 区号 | 地图 |
---|---|---|---|---|---|
-- | -- | 330482103 | 314000 | -- | 查看 芦湾村谷歌卫星地图 |
地区 | 人口 | 面积 | 下属行政区域 | 卫星地图 |
---|---|---|---|---|
暂无数据 |
地区 | 简介 |
---|---|
新仓社区 |
新仓社区成立于2002年9月,由原来的东安、西安、芦川、司前、新庙五个居民委合并而成,2013年10月与芦川社区管委会合并,社区户籍人口4213人,户数3331户,新居民2467人。现有社区干部7名,党员109名。新仓社区党总支下设5个党支部,分别为老街、平湖片、新庙片、返乡大学生和芦川社区党支部。 新仓社区服务中心位于朝阳路399号,建立健全了以社区一站式服务为主的社区服务体系,以养老服务、助老服务、计生服务、就业服务、医疗服务等形式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工业以服装、童车、五金、塑料为支柱产业,社区有规下企业三十多家。近几年,新仓社区按照上级要求,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抓手,社会管理工作不断推进。按照“网格大小适中、骨干全员参与、服务没有盲区”的要求,社区26个行政组划分为26个网格,将聚集在新仓集镇的三十多家规下企业单独设置为一个网格(网格27),同时与原来芦川社区的8个网格一起,共组建了35个网格服务组,12个社区服务队。全体网格服务管理队员通过走街访户,及时掌握居民诉求,切实做到为民排忧解难,将管理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每组每户,充分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有力地维护了社区社会的稳定。 近年来我们社区曾获得平湖市“五个有”社区规范化建设先进党组织、新仓镇先进党组织、平湖市文明社区、平安创建示范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多次被评为新仓镇平安综治先进集体等荣誉。 |
杉青港村 |
平湖市新仓镇杉青港村位于新仓镇东北部,由原来的杉青港、马水、北新、新征四村合并而成,东邻上海市金山区金汇镇塔港村,南邻芦湾村和双红村,西邻中华村,北与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万春村接壤,全村总面积5.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63.3亩。村内共有34自然村落,2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55户,总人口4150人。全村蘑菇种植面积180万平方尺,水产养殖300多亩,其中特种水产“珍珠”养殖200多亩,村内逢源奶牛场存栏奶牛320头。杉青港村农业生产以种植水稻、油菜、大小麦、芦笋为主,工业以塑料、五金、童车为主。2010年全村土地流转获得成功,全村进行了产业调整,农业以食用菌种植、水产养殖、花卉苗木等高效农业,工业以童车等五金为支柱产业,同时也得到“芦新港”农业总和开发区的省批成功,即将加大全村农业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2013年杉青港圩区项目审批成功并建设,积极响应了省委政府和地区政府提出的“五水共治”、“清三河”行动。提升和加强了本村的防洪和抗洪能力,有效地改善了生态环境。近年来本村获得平湖市“平安创建”示范单位,镇“土地流转”先进单位,镇“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 |
中华村 |
中华村位于新仓镇北部,由原中华村和杨盛村合并而成,北面与上海市廊下镇接壤,南面与新仓镇双红村、西面与本镇秦沙村、广陈镇泗泾村、山塘村相邻,东面与杉青港村接攘,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辖区内有42个村民小组,自然村45个,全村在册户数1703户,户籍人口5798人,外来人口8586人。平廊公路贯穿我村东部,新庙集镇在中华村中心。村区域内现有企业136家,规模企业18家。2013年村级集体经济经常性收入260.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9120元。 全村工业企业以服装、童车行业为主,五金、印刷、包装为副的发展格局。规模以上企业有金健锋集团、佳佳童车厂、亚鑫制衣有限公司、诚浩制衣有限公司、帝豪达制衣有限公司等。 农业实行整村土地流转,流转土地3300亩,以传统种植业为主,除种植粮食作物外,还规模种植草坪、西甜瓜、紫番薯、苗木、蘑菇、葡萄等果树,特色种植为红菱。欢迎各界朋友来我村投资农业,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村中心社区办公大楼以及“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民新村已初具规模,安排农户建房入住。 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我村也把文化建设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近年来不断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先后组建了舞狮队、钹子书队、老年腰鼓队、舞蹈队、篮球队等村业余文体团队。2012年荣获“欢乐平湖村村演”金奖,舞狮队参加了2012年平湖市西瓜灯节行街表演。2011年、2012年两次获得新仓镇农民篮球赛冠军,2012年获得平湖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农民文化体育周小康体育村“三人篮球”比赛第一名。村每年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努力地推进村文化事业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室内公共设施齐全,设多功能活动室、培训排练室、文体娱乐室、电子阅览室等;同时还设室外文化活动场地,灯光篮球场、露天舞台、全民健身点、宣传长廊等。2012年在市、镇文化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平湖市图书馆新仓镇中华村分馆,馆舍面积120平方米,馆内分为成人图书借阅区、未成年人图书借阅区、报刊借阅区、书刊阅览区、共享工程播放室等服务区域。全馆共藏书3000多册、报刊30多种,图书借阅与市总馆、各镇(街道)分馆实现通借同还。我村利用现有的多种文化设施资源经常性、有特色地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积极营造了一个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1996年我村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小康村,1999年被平湖市委市府授予文明单位,市级卫生村。1999年——2003年被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十佳五好”党支部。村党总支2004年被评为“先锋工程”先进村,2005年被评为平湖市级“生态村”,2006年被评为市级“文化特色村”。2008年被评定为嘉兴市级“三无达标村”,平湖市级“体育强村”、“平安建设示范村”。200-定为平湖市级“科普示范村”。 “平湖市生态村”、“平湖市文化特色村”,2010年获得“嘉兴市文明村”、“嘉兴市级民主法治村”、“嘉兴市级春泥计划先进村”。2011年我村被评为“浙江省级民主法治村”,2012年被评为“浙江文明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文化示范村”。 |
三叉河村 |
三叉河村位于新仓镇东南部部,东与独山港镇建中村相连,南与独山港镇前进村、优胜村相邻,西与友联村相接,北与石路村、秦沙村、双红村相依。村域总面积为7.5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713.3亩。辖20个村民小组,1311户,4878人。近年来,我村先后获得浙江省全面小康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村级体育俱乐部、嘉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嘉兴市科普示范村、嘉兴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嘉兴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嘉兴市村文化示范中心、嘉兴市巾帼示范村、平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平湖市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五好”村党组织、平湖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平湖市“双带致富”先进党组织、平湖市信用村、平湖市文明单位、平湖市蔬菜加工农机示范基地、平湖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平湖市“双学双比”十佳生产示范基地、平湖市卫生村等。 村中心社区办公大楼以及“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区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2008年村委投入100余万元完成村级公路硬化和危桥改造。农民新村已建成。2012年起进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村庄的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国家民政部副部长姜力、0中央组织部原部长张全景、全国供销总社主任李成玉、省委副书记夏宝龙、省政协主席周国富、副省长茅临生、王建满、省供销社主任诸葛彩华、嘉兴市市长陈德荣、李卫宁、副市长沈雪康、陈越强及平湖市委有关领导均曾来村视察并指导工作。 三叉河村历来是粮棉兼作区,主要种植棉花、水稻、油菜、大小麦。农户利用房前屋后、杂地种植少量蔬菜、水果、竹笋等。20世纪80年代后,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棉花从主要作物退为次要作物,主要种植水稻、大小麦、油菜和露地蔬;养殖以规模生猪养殖为主。 1940年三叉河士绅干凯军在三叉河办起碾米厂和轧花厂。镇上有少数裁缝、理发、泥木工从事一些小手工业。1963年大队集体办起了饲料加工厂。1967年又办起了新仓公社最早的土窑厂。70年代至80年代,大队集体又办起了木器厂、竹器厂、豆制品车间、稻谷加工厂、手工业小组、纺纱厂、服装厂、拉丝厂等12个村办企业,后一小部分转制个私企业。90年代起,个体、私营企业快速发展。全村现有企业12家,主要以服装、辅料、印刷、童车、建材为主,年工业收入5850万元。 出口蔬菜生产成本为本村一项特色支柱的主导产业。2002年4月成立新星出口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为全市成立最早的嘉兴市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实行统一发布信息、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服务、统一销售服务的“四统一”服务,建立起南、中、北三个农业示范园区,促进了全村出口蔬菜种植业的发展,并成为省级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特色农业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全村种植青菜心、南瓜、玉米、刀豆、蚕豆、毛豆、白花菜、西兰花等出口蔬菜三千余亩。 新仓蔬菜厂市本村的骨干企业,为嘉兴市级农业龙头企业,主要以加工腌制各种出口蔬菜,年鲜菜加工近2万吨,出口产值在1000万元左右。与本市的6个乡镇6个乡镇近3000户农民签订了各种蔬菜种植协议。对促进本村乃至全镇的农业产业化,推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
双红村 |
双红村地处平湖市新仓镇东部,耕地面积4753亩,区域面积5.25平方公里,人口3444人,现有22个村民小组。通过招商引资,双红村现有规模以上企业5家,私营企业27家,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1631.6元,其中农业收入5775.2万元,工业收入5856.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38元,人均集体可支配收入489元。 双红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文化示范村、嘉兴市三无达标村、嘉兴市群众体育先进集体、平湖市小康村、平湖市绿色村庄、平湖市廉政文化示范基地、平湖市文明村、平湖市文化特色村,平湖市五好村党组织、平湖市先锋工程“五好”党支部、平湖市经济强村等,连续多年被评为市、镇两级评为五好党支部、计划生育工作先进集体。2012年前,在全面创建省级小康示范村中,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称号。如配合水利部门做好了盐船河二期整治工作。做好了宅基地复垦工作,全村复垦面积达到了20多亩。为政府创造了指标,为村集体增加了一百多万元的收入。加强了村集体经济的管理,加大村一事一议及历欠款的收缴力度,使村可支配资金达到了45万元以上。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认真实施“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紧紧抓住国家“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项目拉动、结构调整、努力保持经济增长。全市社会运行态势好,平稳发展。 |
石路村 |
平湖市新仓镇石路村2013年与红光村合并为石路村。石路为镇政府所在地,位于新仓镇盐船河以南,紧接新仓社区,东临三叉河村,南靠友联村,西和广陈镇三兴村相接,平廊公路横穿石路村全村,新仓芦川花苑,朝阳路,枫叶路商贸街纵横境内。平湖市美丽乡村精品线纵穿石路全村,是新仓镇人民政府所在地,全村总区域面积5.9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15亩,村民小组17个,1043户,人口总数3716人。现有村干部6名,党员111名。全村共有大小企业18家,2012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16.5万元,村级可支配收入101.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779元。在村干部和全村人民的努力下,村获得了许多荣誉:浙江省绿化示范村、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卫生村、充分就业村、省级无-村、嘉兴市绿化生态村、三无达标村(社区)、嘉兴市绿化示范村、民主法治村四星级、嘉兴市科普示范村等荣誉。 |
友联村 |
友联村位于平湖市东部,新仓集镇正南,现在的友联村由原来的友联、联群、大进、幸福四村合并而成。东邻三叉河村,南与独山港镇陆沼村、民丰村相交,西与赵家桥村相邻,北靠石路村,总面积7.26平方公里。南邻东西大道,北靠平廊公路,建设中的输港公路贯穿南北,交通便利。历年来在村两委班子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村取得了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嘉兴市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嘉兴市绿化示范村、平湖市五A级村社区示范便民服务中心、平湖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四星级村,平湖市三星后备力量基层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平湖市科普示范村、平湖市平安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我村辖有41个自然村,27个村民小组,四个农民新村,全村农户1318户,在册人口4881人,全村耕地面积8246亩,现有0党员140名。 全村现有企业20多家,主要行业有粘土砖制造、五金制造、服装生产等;我村是以农业为主导产业,主要以经济作物种植为主,如西甜瓜、大棚蔬菜等,2002年成立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切实为广大村民解决了销售难的问题,实现增产增收。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4779.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274元,村级经济收入187.7万元,村级经常性收入 88.16万元。 基础建设扎实推进。近几年来,在上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加大投入,大力实施以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民居美化、河道净化、环境洁化等为主的村庄整治工程。 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新建标准蓝球场、室外健身器材并添置投影仪、电脑等一批文体设施。利用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不断推进农民素质培训和农业技术培训。全面实施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大力改观了村庄环境卫生面貌。全村义务教育入学率、计划生育率均达到100%。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2013年全村乡医疗参保率达到99.98%。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并通过送戏下乡、放映露天电影等方式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未来任重而道远,在新形势下,我们将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工作中将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以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农村为目标,坚持面向市场调结构,增收富民,为把我村建设成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不断奋斗! |
秦沙村 |
秦沙村地处新仓镇北,紧靠新仓集镇,平廊公路穿境而过。村域总面积8.8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5460亩,辖31个村民小组,1485户。村党委下设8个党员先锋站,4个党支部,共计200名党员。2013年年末农业人口4920人,农村经济总收入23347.6万元,人均纯收入19220元。村域涉及大小企业近百家,主要生产服装、童车、汽车配件和光伏等。 秦沙村先后获得“全国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典型社区居民委员会(村委会)”、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省级农村新社区建设示范点”、省“卫生村”、省“文明村”、“浙江省廉政示范村”、“浙江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浙江省行政村示范档案室”、“浙江省第四批村级体育俱乐部”、浙江省“双强百佳”行政村、嘉兴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嘉兴市“五星级”和谐示范社区、嘉兴市级生态示范村等。2007年11月建立了全市第二家“村级党委”。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村以宅基地置换为抓手,同时结合“新仓镇新市镇建设”和“两分两换”工作,加快推进我村新社区建设。秦沙苑社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做到“六通一平”,“三电”配套入户率和内外道路硬化率达到100%,并建有沼气厌氧处理池,实行雨污分离。小区的绿化建设面积2.3万平方米,小区道路两旁都种植了高大的香樟和湿地松等乔木,公共绿地种植以乔木、灌木、花和草相结合的植物结构。目前已有198家农户通过置换和征迁住进了别墅式的农民新村,成为全市集聚规模较大的农村新社区之一。 全村先后硬化了16000米村级道路,并对8.5公里长的河道进行了全面疏浚,改善了水环境。“五位一体”的村综合服务社区已全部建成,老年服务中心被省民政厅列为省级“老年星光之家”示范点。 |
芦湾村 |
芦湾村位于新仓镇最东面,东至界河与上海市金山区金卫镇横沼、刘堰和南石村隔河相望,南与独山港镇穗轮、建中村相接壤,北与杉青港村相邻,全村区域面积为6.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412.5亩,下辖23个村民小组,40个自然村,全村共有农户1047户,人口3964人,2013年全村经济总收入26716.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81.2万元,人均纯收入19706元,全村于2012年实现整村土地流转近,2001年-2002年我村被市民政残联评委工作先进单位,2003年-2004年被平湖市委市府授予群体(妇女)工作先进单位集体,2006年被授予信用村、2006年-2011年连续被新仓镇党委授予先进党组织、2007年河道整治三等奖、2008年被平湖市委授予“五好”村党组织,2008年被平湖市级评为科普示范村,2007年-2008年被评委农村信息达标村,2010年被平湖市级评为平湖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2011年被平湖市级评为平湖市农村基层廉政建设四星级示范村。 |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