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首页 >>浙江省 >>嘉兴 >> 平湖市 >> 独山港区(独山港镇) >> 赵家桥村

赵家桥村行政规划区域 (查看 赵家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赵家桥村简介

  赵家桥村概况
  赵家桥村位于独山港镇北部,东临新仓镇大进村,南接独山港镇虎啸桥村,西与独山港镇丰荡村和新港村相接,北靠广陈镇三兴村,平廊公路东西贯穿全村,全村辖区面积7300亩,耕地面积5862亩,灌溉全部实行管道地下化。村内交通便利、通信畅通,道路硬化。全村有31个自然村,48个村民小组,1146户,常住人口4394人,党员102名,其中劳动力2714人,暂住人口600人。村内有小学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全村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328千瓦,其中耕作机械34台,收获机械2台,运输拖拉机22台,农田拖拉机34台,脱粒机1100台,粮食加工机2台,联合收割机2台,外籍牌照农用运输车21辆。至2012年,村内有大小企业11家,其中500万元以上规上企业有1家,主要生产服装和小五金制造、加工,销售收入9985万元,全村收入81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026元。
  



人口 面积 行政代码 邮编 区号 地图
-- -- 330482108 314000 -- 查看 赵家桥村谷歌卫星地图

赵家桥村下属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人口 面积 下属行政区域 卫星地图

暂无数据


赵家桥村同级行政规划区域


地区 简介
全塘社区

  辖区共划四个居民小区,九个县直单位,三个学校,三个专业市场,一处农贸大市场南北六条主干巷,社区自成立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属地管理、居民自制、建章立制、建基立业”为指针。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各项服务功能,本着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宗旨。服从和配合好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劳动就业、民事调解、社会治安、公共卫生、优抚低保、青少年教育、计划生育流动人口及外来人口管理。为维护好对社区的交通能源和居民的生活需要发挥了积极作用。

渔业社区

  渔业社区位于平湖市全塘镇东南部,现有5个居民小组,总户数469户,总人口1573人。我单位现有出海渔船118艘,常年出海渔民400多人,以捕捞鳗苗、海蛰为主,是我市最大的海洋专业渔村,经过2005年治江围堤工程后全部撤建制,老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   截止目前,渔业社区有企业及工厂2家。常住新居民480多人,出租私房户43户。   我单位交通方便,外来人员流动量大,几年来通过综合治理工作,有效地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2014年我们继续以抓“平安创建”、“交通安全村”和“民主法制村”,加强“新居民”服务管理工作,抓好社会综合治理工作。   

黄姑社区

  平湖市独山港镇黄姑社区地处独山港镇中西部,驻地文化街西首,距镇政府西7.1千米。区域面积6平方千米,1168户、1899人,下辖7个居民小组,有居民点6个,管辖虎啸桥集镇、周家圩集镇。下设2个党小组:虎啸党小组,周圩党小组。截至2015年底,共有党员54名。辖区内有独山港镇派出所、独山港区税务分局、黄姑中学、黄姑小学、黄姑幼儿园、黄姑卫生院等单位。   1982年成立虎啸桥居委会;2008年11月周圩居委会和虎啸桥居委会合建为黄姑镇社区;2009年12月更名为黄姑社区。   

穗轮村

     穗轮村位于独山港镇域东北部,东与上海金山区接壤,北邻新仓镇,西靠建中村,南邻金沙村,村庄形状似三角形,村域面积2.88平方公里,杭浦高速在村域南侧经过,出入口离本村5公里,01省道离本村约1公里,村庄对外交通便捷。截止2013年底,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在册户数585户,人口2318人。农村经济总收入13亿元,村集体可支配资金130万元,人均纯收入22947元。2003年以来先后获得:浙江省文明村、浙江省卫生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慈善村、浙江省绿化示范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浙江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锋工程五好党组织、浙江省行政村示范档案室、嘉兴市民主法治村、嘉兴市生态村、全国尊老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09年1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2011年11月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   

前进村

  前进村位于平湖市独山港镇全塘集镇旁,交通极为便利。村域总面积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933亩,辖15个村民小组,配有27名男女组长,2013年年末人口4287人,1088户,村党总支现有党员130名,其中预备党员1名,下设农业支部、企业联合支部、青春支部。实有劳动力2674人;2013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7154万元,人均纯收入21073元,村级经济收入134.30万元,可支配收入76.19万元。   前进村村班子成员紧密团结,相互协作,战斗力强,先锋作用明显。村生产发展快速,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被评为“嘉兴市新农村、小康体育村”、“嘉兴市信息化达标村”、“平湖市妇联组织建设示范村”、“平湖市妇女工作先进集体”、“平湖市先进村(社区)工会”、“平湖市绿化示范村”等多项荣誉。   

优胜村

  优胜村位于独山港镇政府西北1.49公里。东邻前进村,南至黄姑塘与星华村相望,西与秀平桥村相界,北接新仓镇三叉河村,村民委员坐落于田圩宅基。全村交通便利,中山路、东西大道东西贯穿,海港路、振港路南北贯通。    优胜村沿革始于1949年建全塘乡田圩、唐史、横港、烂缺口、大桥头5个行政村。1955年前后,田圩、唐史组建优胜、远景、新建、盛兴初级农业合作社;横港桥组建五丰、二社、三社初级农业合作社;烂缺口组建民兴、全胜、中心初级农业合作社;大桥村组建穗丰、大胜初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四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称全塘公社优胜生产(大)队。1959年5月体制调整,恢复优胜、全心、星火、穗胜大队。1966年10月全心、星火合并成立东风大队,1978年改名东峰大队,1981年5月更名浦港大队。1983年9月大队改村,分别成立优胜村、浦港村、穗胜村民委员会。1987年分别成立优胜村、浦港村、穗胜村经济合作社。    2000年11月,优胜、穗胜、浦港三村合并,称优胜村。区域面积4.83公里,全村现有耕地面积3662亩,农户居民1231户,总人口4884人,辖社28个村民小组,现有17个自然村(陆家厍、田圩、盛家浜、腰圩里、北三埭、张家浜、沈家浜、横港桥、赵家宅基、钱家宅基、童家宅基、杨家宅基、北童家宅基、铁店、茶坊桥、烂缺口、花墙头、中埭)和一个农民新村(优胜南区)。原有10个自然宅基(大桥头、徐家浜、盛家埭、石洞头、西金家宅基、金家浜、长荡、唐史宅基、老虎圩、陶家圩)自2008年起因征迁先后撤销。村三套班子6人,全村共有党员150人。   

赵家桥村

  赵家桥村概况   赵家桥村位于独山港镇北部,东临新仓镇大进村,南接独山港镇虎啸桥村,西与独山港镇丰荡村和新港村相接,北靠广陈镇三兴村,平廊公路东西贯穿全村,全村辖区面积7300亩,耕地面积5862亩,灌溉全部实行管道地下化。村内交通便利、通信畅通,道路硬化。全村有31个自然村,48个村民小组,1146户,常住人口4394人,党员102名,其中劳动力2714人,暂住人口600人。村内有小学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全村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4328千瓦,其中耕作机械34台,收获机械2台,运输拖拉机22台,农田拖拉机34台,脱粒机1100台,粮食加工机2台,联合收割机2台,外籍牌照农用运输车21辆。至2012年,村内有大小企业11家,其中500万元以上规上企业有1家,主要生产服装和小五金制造、加工,销售收入9985万元,全村收入81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3026元。   

星华村

  独山港镇星华村座落于美丽富饶的杭州湾北岸,东临上海,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水陆交通便利。   星华村占地面积4.0平方公里,现有口居民户1111户,总计人口4519人,分为20个村民小组,配备有39名男女组长。2006年,全村人均收入10225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4560万元,村集体可支配资金95万元;村现有耕地面积2571亩。以户为单位统计,全村计划生育率100%,农村参加合作医疗人数为100%,农村厕所改造普及率90%以上,自来水入户100%,有线电视安装率85%。   2004年成立了村党总支,下设两个党支部,6个党小组,共有党员125人。我村早在1997年就通过了“嘉兴市卫生村”的考评,2003年获得平湖市“五好”村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达到了“平安”村建设考核标准,并在2006年完成“农民住宅示范小区”创建工作。    2009,我村被上级列入“省级新农村示范村”的创建,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们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严格按照《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考核验收标准的总体部署》的规划要求,结合生态村、绿化村创建,把“新村示范,村庄整治”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在全村范围内加大“道路硬化、环境绿化、河道净化、民居美化”的建设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不久的将来,星华村必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出勃勃的生机。   

横塘港村

  横塘港村位于平湖市境东南部,独山港镇西北部,距市人民政府驻地11.6公里。北与周圩村为邻,南与韩庙村接壤,西毗邻林埭镇,是有水无山的平原地。横塘港村的地名是由横亘于本村的横塘港河而得名。截至2014年年底全村村域总面积3.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888亩,主要经济作物是油菜、大小麦等。辖21个村民小组。2014年年末人口1970人,总户数538户。全村党员56人,村民代表51人,村两委会成员4人。低保户20户,低收入户12户。横塘港村村班子成员紧密团结,相互协作,战斗力强,先锋作用明显。2006年,我村被授予平安建设示范村称号;2007年,被授予嘉兴四星级民主法制村、平湖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先进团体;2009年,被授予农村信息化达标村称号。   

周圩村

  周圩村基本情况    周圩村位于平湖市独山港镇西北,距镇政府所在地虎啸桥镇6.5公里,村委会驻地周圩集镇。现有41个村名小组,986户农户,2011年末总人口3560人,其中其中党员86人。全村共有企业11家。全村耕地面积5320亩,其中旱地233亩。2011年实现村农经济总收入28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7332元。结合周圩村实际,切实按照国家级生态村的标准和要求,积极探索,以为民办实事为根本,进一步拓展该村生态村域,求真务实地开展创建生态示范村工作,完成了旧房改造和规划建设了周圩村新村、周圩幼儿园、周圩小学和周圩敬老院,全村实现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建起了健身休息亭、卫生公厕等一批公共实施,改造了主要骨架道路,村巷道及排污管网等一批基础设施,村场环境质量和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以户为统计单位,计划生育率99.8%,广播安装率100%,数字电视安装率95%以上,电话安装率为95%以上,自来水安装率为100%。饮用水合格率100%;工业污染达标排放率为100%;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利用率100%;人畜粪便处理率100%;资源化利用率90%;生活垃圾处理率为100%;绿化覆盖率30%;全村生态环境有明显的改善,村民生活较为舒适,平均寿命达70多岁。   

秀平桥村

  秀平桥村地处平湖市东南部,属独山港镇所辖,东西大道省道、黄姑塘村域内穿越,交通方便,全村已预撤建制,全村居民属失土农民。   村域面积3.57ha,全村总有耕地面积3380亩,现有32个村民小组,827户,常住人口3214人,新居民604人,村党总支部下设三个分支部。目前配有6名村干部,市委下派干部,一名大学生村干部。   2010年我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3254元,村集体可支配资金收入达140.05万元,2010年全村实现工农业产值1.5亿元。近几年来,我村投入250万余元用于河道疏浚,生态河岸,危桥改造,道路硬化,新社区建设,公共实施等村基础设施建设。   党组织设置:下设三个支部,即农业支部、企业联合支部、凯盛衣业有限公司支部   党员结构:截至2011年底,共有党员89名,其中预备党员2名。   办公电话:0573-85865135   创先争优承诺:   1、根据区镇征迁工作的大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形成合力。同时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全体党员中继续开展我为港区征迁做点啥的主题活动,为我村的逐步搬迁营造良好的氛围。   2、继续对村内部分道路进行整修,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好由于在征迁中给群众生产生活可能带来的不便,   3、全村河道进行全面的疏浚、保洁,努力改善全村的水环境。落实保洁队伍,完善垃圾收集制度,改善全村卫生面貌,达到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   4、切实完善三资管理,确保集体资金应收尽收,杜绝集体资源资产的流失。同时要协助政府管理好被征用的土地。   5、妥善安排困难群体的生产和生活;包括老干部,老党员,计生困难户、残疾人等势群体的生产和生活,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积极扩大低保覆盖面。   6、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民生保障,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及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   7、促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要加强村级巡防队伍建设,完善治安信息网络,提高防范突发事件的应急机能力,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  

韩庙村

  平湖市独山港镇韩庙村位于素有“江南鱼米之乡”、“金平湖”美誉之称的东南沿海地区,新建的杭浦高速公路穿过韩庙村南部,东邻丰荡村,南部与运港村相连,西面有横塘港村,北部与周圩村相交接,西南方与林埭镇仅有黄姑塘一河之隔。全村总面积有5.04平方公里,其中拥有5659亩农田面积,现有23个村民小组,农户919户,总人口3440人,其中劳动力1945人,新居民200人,人均收入13545元。全村有村干部5人,设有一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02人。辖区内有十几家大小企业,企业职员大约在360人左右,其中外来职工158人。    韩庙村是一个以种养业为特色的村农业村,村民从1995年就开始种植蘑菇,至今为止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现有一百多户农户从事蘑菇专业种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户调整产业结构的意识也随之提高,在张卫东等几位种植大户领头带动下,今年全村就种植了150多万尺蘑菇。早在2004年秋季我村农户先后建成了四至五家蘑菇收购站,使农户采摘的鲜菇及时的运往江苏常州、上海等邻近城市。在蘑菇丰收时期,收购站还将部分蘑菇加工制成盐水菇储存起来,这样一来菇农们种植蘑菇的销路解决了,种植的积极性尤为高涨,也极大得提高了蘑菇养植的效益,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并带动了周遍农户致富。    韩庙村的另一特色产业是畜牧畜禽养殖业,全村有二十来户养猪专业户,平均每家常年存栏母猪十五头左右,肉猪200头左右,去年年产值在200万左右。村里还有许多畜禽养殖户,据统计上规模的种鸭养殖户就有18户,现有存栏种鸭25000羽,我村13组村民郭健明是种鸭养殖中的领军人物,种鸭数量有6000羽,在本村成立了一个种蛋收购中心,并开有一个小型哺坊。收购中心每天的种蛋成交量在20000枚左右,种蛋一部分销往桐乡、上海、山东、安徽等地,一部分进入自家哺坊直接繁殖种鸭。自收购中心成立以来,本着以服务为主,并不断完善经营方式,通过收购站统一供种,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防病、统一收购种蛋等一系列服务,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有效的延长了产蛋时间,真正提高了养殖户的收益,也为韩庙村的经济建设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养殖业为农民增收铺就了一条致富大道,村民们在养殖大户的带领下,纷纷搞起了畜牧畜禽养殖,使大部分的农民都奔上了小康之路。     我村对外交通主要依托平廊公路,独新公路 ,现在杭浦高速已通车,黄姑路段高速出口距我村只有1.5公里的路程,交通十分便利。村内道路已基本实现硬化,村委会东侧路宽5米,为村内主要干道,连接各自然村路宽3米,2012年度硬化通小组道路8公里左右,在此基础上不但完善同组道路,为百姓出行提供了方便。      韩庙村近年来取得了一些不俗的成绩。2002年被平湖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2003年村党支部被黄姑镇评为“先进党组织”,2004年被评为平湖市“三无达标村”,2005年被平湖市评为“卫生村”和平湖市级“文明村”,2007年荣获平湖市农村基础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五好”党组织的荣誉称号,2007年度被黄姑镇评为妇女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被嘉兴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嘉兴市民主法治村。2011年被平湖市评为充分就业村及浙江省万村联网工程新农村示范网站。2012年村妇代会创建了平湖市示范基层组织;农业上我们村创建了平湖市级粮食生产功能区2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一个 及嘉兴市生态村;民兵线上,我村被评为平湖市后备力量基层规范化建设达标单位。   近年来,我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凭着“团结奋进、务实敬业、敢于争先、建设家乡”的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村“两委”在党的-精神指引下,以村庄整治和村级集体经济壮大工程为抓手,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将本村建设成为村美、户富、班子强的新农村。我们热忱欢迎各界人士来韩庙村投资兴业,共同谱写发展的新篇章。   

虎啸桥村

  虎啸桥村位于独山港镇中心,是独山港镇政府所在地,黄姑塘贯串全境。相传黄姑塘挖掘于明朝万历年间,清朝乾隆年间又进行疏竣,并在此建造了两座石桥,分别取名为“虎啸桥”、“吟龙桥”,系吉祥、昌盛之意。后繁衍成集镇,取名虎啸桥镇。1999年7月,因乡镇村区域进行调整,原黄姑镇旧塘村和友谊村合并,两村紧靠虎啸桥集镇,故取名虎啸桥村。本村位于独山港镇中心,东于秀平桥村相连,南与小营头村、海塘村相连,西与渡船桥村、聚福村相接,北与赵家桥村、陆沼村交界。虎啸桥村交通便捷,经济在独山港镇相对比较发达。区域面积 6.5平方公里,共有4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565户,户籍人口5987余人。全村耕地面积 5551亩,其中水田5500亩,旱地 51亩。   迈入新世纪,崭新的虎啸桥坚持以-、-精神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最终目标。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村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积极进取,艰苦奋斗,扎实推进全村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胜利。2010年我村经济总收入已达到21599万元,其中工业企业收入18388万元,农民家庭经营收入810万元,其他各业收入2401万元,2010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7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15310元。农村新社区规范化建设已初显成效,先后启动靴头里、南中荡、竖头沼三个农民新村先期已有近两百户农户入驻新村。多年来已投资300多万元,完成新筑水泥道路51000多平方米,全村道路硬化已基本完成,达到通组达户标准。并落实对全村河道进行长效保洁。目前在垃圾收集和河道保洁上共落实专职保洁员11名。全村现有生态标准林带16条,长6100米,落实专业护林员1人。我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正在拓步向前。   在我村各界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村于1997年就被平湖市授予平湖市级卫生村,次年又荣获嘉兴市级卫生村,1999年再次荣获省级卫生村,先后又获得了平湖市文化特色村、平湖市绿化示范村等各项荣誉。成绩肯定过去,努力创造未来。下阶段我村三套班子将继续团结带领全村百姓以把我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滨海新区的东大门,招商引资的热点村,“水美、景秀、人和”的新农村,正在虎啸桥被崭新的描绘。   

海塘村

  海塘村位于东海之滨、独山脚下,东邻上海,北靠杭浦高速,西与乍浦港区相接;依山傍水、地势独特。全村总户数为1030户,共有村民4027人,土地面积为3360亩,现有大小型企业68家。我村以创建特色文化村活动为契机,以人为本抓内容,重在建设抓阵地,寓教于乐抓队伍,健全文体活动基础设施,挖掘本村特色文化内涵,大力创建特色文化村,促进了农民文化水平和全村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  海塘村与穗轮村、前进村、优胜村、赵家桥村、星华村、横塘港村、周圩村、秀平桥村、韩庙村、虎啸桥村、渔业社区、黄姑社区、建中村、金桥村、丰荡村、三八村、金沙村、全塘社区、小营头村、聚福村、运港村、新港村、渡船桥村、陆沼村相邻。  

建中村

  独山港镇建中村地处独山港镇东北面,东与本镇金沙村、穗轮村相邻,西、北均与新仓镇接壤,南与本镇前进村相邻。全村总面积6.0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23亩,所辖13个村民组,总户数1234户,建中村人口4659人,外来人口1200余人,其中党员144名。村辖区内,建有东区、南区、西区共三个新村集聚点,拥有衙前集镇农贸市场、社区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中心、文化礼堂、社区卫生服务站。近年来,建中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针,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勤俭、创业、务实、发展”的奋斗精神,立足建中村,突出重点,在巩固市级文明村创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发展,推动了社会各项事业的协调共进,开创了建设新农村的新局面。先后获得嘉兴市文明村、“嘉兴市生态村”、“嘉兴市民主法治村”、嘉兴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金桥村

  一、金桥村的“繁荣小镇”印象   金桥村位于浙沪交界地,是浙江与上海交界线上最典型的行政村。在翁金公路(即老沪杭公路)南肩、小镇东首至今矗立有界碑,名:“浙苏界(苏浙界)”。金桥村东与上海金山毗邻,南濒杭州湾,西连独山港镇三八村,北接独山港镇金沙村,村域总面积4.5平方公里。金桥村隶属平湖市独山港镇,目前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723户,总人口2860人,其中村民委员5人,党员73人。村辖凌家浜、吴沈埭、西塘缺、界碑头等8个自然村及1个农民新村和金丝娘桥集镇。金桥村又名金丝娘桥,以桥命名,翁金公路及黄姑塘干流横穿村境,水陆交通十分方便。2012年,驻村主要民营企业1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家。   金桥村历来繁荣,集市贸易历史悠久。旧时,农民有上茶馆交流货物,小商小贩有庙会买卖商品。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圣姆娘娘生日,人来人往,有买有卖,相循成习。1987年,全塘镇政府和金桥工商所在金丝娘桥联合建立了金丝娘桥农贸市场,占地2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55平方米,摊位95个。   因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改革开放的原因,小镇边陲船来车往,商业繁荣,其人流和货物品种远远超过其他市场。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日益增多的交易者,使原市场完全不能适应容纳度,翁金公路段与金衙公路丁字口,因活跃的市场贸易活动而形成了无序的马路市场,人流、物流、车流交织在一起,成了人为的瓶颈路段。2006年,在全塘镇政府的帮助下,金桥村委会移地建造金桥综合农贸市场,总投资650万元,占地6329平方米,建筑面积5550平方米,拥有250多个摊位。并与村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等连成一体。2008年下半年,金桥综合农贸市场正式投入使用,成为平湖市村级流通量最大的农副产品综合市场。2010年,金桥农贸市场创平湖市一星级文明规范市场。   金桥村发展简历如下:   1949年5月13日凌晨,人民解放军先遣队,在小镇东南裴家弄,与-暂编十八师激战2小时,消灭了顽抗守敌,金桥解放。   1950年,建金沙乡东塘、西塘、南埭三个行政村。   1956年,随金沙乡并入全塘乡,在金桥镇设营业门市部和下伸店。   1958年,与三八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立三八生产(大)队。   1959年,调整规模,从三八大队划出,成立全塘公社友谊大队。   1979年,更名为金桥大队。   1983年,大队改村,成立金桥村村民委员会。   1987年,成立村经济合作社。建金桥农贸市场,占地2000平方米。   1989年,全村有耕地1843亩,自留地99亩,总户数779户,人口2629人。辖19个村民小组,7个自然村和1个小集镇。有商店73家,其中供销社、食品站门市部16家,个体商业和餐饮服务业57家。有工业企业7家,其中村办3家,个体4家。   2005年,被评为平湖市卫生村。   2006年,被评为平湖市文化特色村。   2008年,被评为嘉兴市信息化示范村。   2010年,被评为平湖市科普示范村,平湖市充分就业村。   二、金桥村的“繁荣小镇”支点   繁荣是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感受,既涵盖物质生活,也涵盖文化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建设一个幸福繁荣的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价值追求。优良的经济基础,丰富活跃的文化生活,民主法治的治村实践,满足了村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升了村民内心的自豪感,这三个重要“支点”共同撑起了金桥村这个“繁荣小镇”。   1、经济发展迅速,公共基础设施齐全,为金桥村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村委会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中之重。因金桥村可耕种土地面积较少,且多为盐碱地。除了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外,不少村民把自家土地承包给大农户,以收取土地租金。现村里有大面积种植西瓜、生姜、水稻,规模化的种植不但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还增加了土地的产出率。金桥村地理位置优越,村辖范围内有五金厂、服装厂等十几家私营企业,企业的发展提高了全村的就业率,使劳动力不断由农业转向工业,村民收入大大提高。金桥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除村文化广场、配套健身器材,还有计划生育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文化活动中心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设施,这为村民们提供了更高水平的生活保障。   2、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文化生活氛围浓厚,为金桥村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劲活力   拓宽村民的文化需求,丰富村民的娱乐活动,努力营造乡风文明气息。老年活动室、棋牌室、茶室等,处处都有老年人的身影,老人们的温暖生活是我们最大的幸福;阅读室、室内乒乓室、篮球场等,使年轻人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通过电影放映、送戏下乡活动,进一步加强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基层服务点的建设,提升了村民的文化素养。金桥村还借助创建科普示范村大力推广致富实用科技,多次进行科学讲座辅导村-用现代科技致富。   金桥村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老年腰鼓队、舞龙队、乒乓队等文宣队成为新农村文体活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金桥村的林二妹家祖孙三代每年参加市里组织的才艺大赛,次次都获能获奖。金桥村70多岁的村民姚士光与老伴每隔一天就往村里跑一趟,为村里组织的文宣队排练节目,教村民们演奏二胡。擅长民间文艺的姚士光夫妇与文艺结缘已有10多年,如今还能把这份快乐传送给村民,他们觉得很高兴。   3、党组织带头示范,法治建设不断加强,为金桥村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推动村党组织工作创新,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加强法律教育和法治实践,是金桥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始终高度重视的环节。金桥村现有党员74名,大多是80年代末的老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由于金桥村党员年龄结构偏老、知识结构偏旧。现村党支部特别重视发展青年党员,今年发展了四名年轻党员,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驻村民警指导下,组织党员群众学习法律法规,并解答村民的实际问题。通过农民权益保障、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等一些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增强了村民的法制观念。在镇综治办领导下,先后成立村级义务巡逻队,村级义务-,配合派出所做好本村辖区内的治安工作,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   

丰荡村

  丰荡村位于平湖市境南部,虎啸桥集镇北面,北与新港村、赵家桥村为邻,南与运港村接壤,西毗邻韩庙村和横塘港村,处于杭浦高速黄姑出口北面,独新公路贯彻南北,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丰荡村的地名意义是意为组织起来使荒荡变为丰荡,故名“丰荡”。2014年年初全村共34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4500亩,总户数758户,总人口2928人,其中:女1460人。另有外来人口580人。丰荡村的历史沿革,在解放初属韩庙乡车路、大漾、双庙三个行政村。1955年组建中心、民主、建丰等五个初级合作社,1957年合并为黎明、建丰高级合作社。1958年成立公社时合建为徐埭公社三大队,1961年调整体制时分建为共建公社丰荡大队,1983年成立丰荡村民委员会。   2000年11月行政村调整,丰荡村保持原状不变。   丰荡村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南部,地势较低,土壤以种水稻为宜,是粮、棉、油菜的产地,由于村内河道纵横贯通,故为鱼米之乡。全村由大招、杨家浜、孙家圩、东胡家浜、张家沼、车路、西水沼、肖家桥、石堰、丁家漾、胡家桥、曹家宅基、全家宅基、漾蒲楼、全家庙、东杨家沼、会桥、荷花池、路口沼、冯家宅基、斜桥、荡头圩、环龙桥等23个自然村组成。全村水利、交通极为方便。独新公路贯穿南北,将我村区域分为东西两部分。南连杭浦高速,北接平廊公路。村内有大治河、车路河、爱国河、新开河、横浜、大沼河、胡家浜、石堰头河、肖家桥河等河道。   现有大沼、杨家浜、孙家圩、全家宅基、南杨家圩、漾浦楼、全家庙、杨家沼、会桥、荷花池、路口沼、冯家宅基、斜桥、荡头圩、环龙桥、丁家漾、胡家桥、曹家宅基、胡家浜、张家沼、车路、西水沼、肖家桥、石堰24个自然村,34个村民小组,村委会驻地大沼。   1995年被评为市级村民自治示范村;2004年度平湖市计划生育示范协会;2004年度黄姑镇妇女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度嘉兴市五好团支部;2006年度黄姑镇妇女工作先进集体;2006年度平湖市规范化妇代会;2008年度黄姑镇妇女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被评为平湖市信息化达标村;2008年度黄姑镇治安大巡防工作三等奖;2008年度丰荡村荣获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五好”村党支部;2009年度黄姑镇先进党组织;2009年度荣获平湖市妇女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度平湖市优秀新农村网站。2012年度获嘉兴市示范村、嘉兴市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浙江省万村联网工程新农村示范网站、平湖市信息化“十百千”示范村、平湖市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嘉兴市活力团委等荣誉称号;2013年度获得平湖市社区教育三星级工作站,平湖市春泥计划示范村。    农业特色是以农户种粮为主,养猪专业户若干名,新农村建设第一小区已完成,20多户农户已入住,小区里的水泥路已户户到家。我村大大小小的企业有十多家,其中上规模的企业有两家。丰荡村村风淳朴,治安良好,外来人员比较少,无恶-件发生,农民安居乐业,邻里和谐,生活安定。  

三八村

  本村位于平湖市境东南距县城20公里,路程30公里,距离上海市直线距离2.3公里。境内翁金公路、黄姑塘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捷。本村区域面积2.6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面积1600亩,其中1100亩流转给两家农业企业用于种植树木。本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农户596户,户籍人口2330人,新居民约1000人。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共有党员71名。现有干部6名,其中一名为市法院挂职干部。辖区内有规上企业2家,分别为晨光电缆和美嘉保温容器,主营电缆与保温容器。规下企业11家,主要以服装、注塑等产业为主。全村共成立4支文体娱乐队伍,每年举办或参与、广场舞、跳舞龙、篮球赛、乒乓赛等活动,使村级文体娱乐活动搞的有声有色,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村班子人员始终坚持以“-”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一方面狠抓村域经济,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围绕改善村容村貌,加快基础设施硬件投入,优化人居环境,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村班子全体干部正积极进取,奋发有为,努力把三八村建成一个文明、富强、和谐的小康示范村。三八村先后获得浙江省充分就业村;嘉兴市科普示范村;嘉兴市农村信息化达标村;平湖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平湖市文明村;第六次人口普查平湖市先进集体。   

金沙村

  近年来我村先后荣获浙江省“充分就业村”、“科普示范村”,嘉兴市“农村信息化达标村”、“星级老年活动中心”,平湖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集体”、“扶残助残先进集体”。    金沙村经济主要以服装行业以及灯具为主,历年来大部门村民都从事服装行业,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辖区内规模以上企业6家,规模以下企业30余家,近年来企业经济平稳有序增长,为增加就业创造了更多机会,同时企业也为村集体公共服务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捐款造路修桥)。村内养殖业比较兴盛,从事南美白对虾养殖行业10余人,面积300余亩,也是村民增加收入的另一大途径。同时村内蔬菜、水果种植大户近10人,面积众多,经济效益良好。又依托东西大道发展企业,吸引企业投资,利用独山港大开发,把握机遇,加快经济发展。  

小营头村

  小营头村位于独山港区(独山港镇)东南,紧靠杭州湾北岸沿海,沪杭公路东西贯穿全村,东与星华村接壤,西、北分别与海塘村和虎啸桥村相邻,全村辖区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96亩,灌溉全部实行管道地下化。村内交通便利、通信畅通,道路硬化。全村有15个自然村,35个村民小组,1368户,常住人口5827人,党员130名,其中劳动力2756人,暂住人口1500人。村内有幼儿园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一个。村内有大小企业41家,其中1000万元以上有6家,主要生产服装和小五金制造、加工,销售收入2.63亿元。 2013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91亿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80.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268元。村党总支、村委会先后荣获:平湖市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 平湖市先锋工程“五好”示范党组织,浙江省全面小康农村新社区等。以村党总支为核心的村三套班子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转作风、办实事、促发展,实现全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聚福村

  聚福佳苑位于聚福村栈船埠头,小区于2010年初开始建设,目前已经有200多户居民在小区落户。   聚福村位于黄姑镇西,东西大道及独新公路、东西大道贯穿于全村,北面与云港村相邻,南面与渡船桥村相邻,东面与虎啸桥村相邻,西面与林埭陈匠村相邻,全村区域土地面积3.35平方公里。聚福村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地势较低、土壤种类为水稻土。村内河道纵横贯通,黄姑塘纵向贯穿全村,主要河道有赵家浜、潘家浜、大介沼、运福河、界河、范家浜、南河浜、施家浜、汪家浜、运港河、张小浜,水域面积0.4平方公里。    村共有31个村民小组,全村总户数798户,常住在册人口2917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其中女性1502人,育龄妇女758人,外来人口约8000人。以户为单位统计,广播安装率为99.5%,有线电视安装率为95%,电话安装率为98%,自来水安装率100%,卫生厕所普及率100%,村卫生室2个。村内有规上企业28家,规下企业38家。村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示范村、平湖市“五好”村党组织、平湖市规范化妇代会、平湖市文化特色村、平湖市第二届文化体育百村篮球赛第三名、平湖市卫生村、嘉兴市五好团支部、嘉兴市十佳交通安全村、嘉兴市农村信息化达标村、嘉兴市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镇妇女工作先进集体、镇先进党组织、平湖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集体、镇首届农民篮球赛第一名、镇妇女工作先进集体、年平湖市“双带致富”先进党组织、文明村、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镇第一届农-动会团体第二名、镇红歌会银奖等等   

运港村

  运港村地处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位于杭州湾北岸,独山港镇西部。地处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村北靠杭浦高速, 独山互通位于村内。南临杭金公路,独新公路贯穿南北,形成“工”字型交通框架,地势优良,交通方便。   全村总面积2.7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25亩。北面与韩庙村、丰荡村、赵家桥村相连,南面与聚福村相接,东面与虎啸桥村交界,西面与林埭镇陈匠村相邻。水域面积0.3平方公里。共设23个村民小组,16个自然村,农户661户,2013年底全村在册人口2539人,外来人口600多人。   至2014年9月,运港村党组织下辖企业联合支部和农业支部两个支部,共有党员52名。以户为单位统计,广播安装率为100%,有线电视安装率为95%,电话安装率为95%,自来水安装率为100%。村五位一体设施完善。   运港村建有文化活动中心,内设图书、棋类、健身、乒乓、电教等五室,图书2000余册,活动设施齐全。成功创建省级文化体育强村,2013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4840.2万元,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1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513元。   村级组织先后被嘉兴市委、市政府评为“社会治安先进集体”、“嘉兴市民主法治村 ”、“嘉兴市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运港村现有市级文保单位平丘墩遗址1个,文保点窑墩遗址及运港文革大礼堂2个,是平湖市文保点最多的一个村,这些文化遗存都是运港村的宝贵财富,运港大礼堂修缮后,多次举办文艺演出,既增强村民与干部之间的交流合作,又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   黄姑五金创业园坐落村内,涉及面积550亩。五金、服装、大棚蔬菜、葡萄是村内三大特色产业,推动运港村工农业的发展。   

新港村

  新港村位于平湖市独山港镇西北部,水陆交通便利,陆路平廊公路和独新公路贯穿全村,水路市级航道新港河和丰收河交汇其中。东邻赵家桥村,南接韩庙村,西以丰收河为界,北与广陈镇相邻。   全村区域总面积3.84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777亩,辖3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82户,总人口2637人。现有个人私营企业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家,产品涉及服装、食品加工、家具、卫浴、印刷、包装、五金等行业。村三套班子总成员5人,后备干部2人,党员62人,村民代表68人。辖区内建有综合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灯光球场各一个。   经济持续较快发展。2012年,新港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2996.4万元,村级经济收入110.87万元,可支配资金52万元,达到年初提出的比上年增长11%以上的工作目标;固定资产890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58万元,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9340元,比上年增长13%。   党的建设不断提升。2012年,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党员公开承诺、党员闪光点的评议等活动,继续推进党员百分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2012年,根据镇“四年”会议精神,该村进一步深化“三民”走访活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践行为民服务承诺,切实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并建立相应机制,使三民走访活动常态化;认真开展好党员远程教育,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综合素质。2012年共发展预备党员3名,转正2名。   社会民生、公益事业重点推进。2007年开展“实施乡村规划整治,建设美好家园”活动以来,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体村民,积极争取各方面帮助支持,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先后完成了《新港村村庄规划》、682户改厕任务、15口沼气池建设、新农村中心规划点建设,目前已完成村道硬化23公里。特别是在2009年,实施村庄整治工程、生活污水提升村等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成绩特别突出,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新港村2012年在治理环境卫生0投入15多万元,取缔废品收购点10个,建立河道保洁和垃圾收集集中处理机制;计划生育连续5年符合率100%,长效措施落实率63%;2012年度新港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8%以上。社会保险方面,2012年,先后为31人办理了一次性补缴手续;11人办理了不补缴领取手续,新增参保人员19人,为272人办理了社保缴费银行代扣手续,为28人补办了低生活补助转保障,继而办理了低生活保障转职工养老保险,17人办理了4050养老金缴费补助手续。。   文明创建,构建和谐。新港村以 “村民富、村庄好、村风正”的指导方针,抓好“文明村”创建工作;制定了村民文明公约,调动了村民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的积极性和增强了村民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自觉性。先后培育了腰鼓队、合唱队、广场舞队,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组成文明宣传小分队,宣讲生育政策、法律法规、涉农政策等知识,切实增强了村民的法制意识和观念,全村呈现出了一片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   近年来,新港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班子人员与群众一起团结一心,共谋发展大计。近年来均未出现党风廉政建设、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及进京-等一票否决事项,并且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省级便民服务中心、嘉兴市级民主法治村、嘉兴市级生态村、平湖市文明村、平湖市平安村、平湖市五星级文化阵地等荣誉称号。新港村正向着“村美、户富、民强”的新农村发展目标前进。   

渡船桥村

  渡船桥村位于浙江省平湖市独山港区(镇)西南,与乍浦镇、林埭镇接壤,由原新桥村和假山村合并而成。全村土地面积4523亩,其中耕地4343亩,现有2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066户,总人口4159人,2014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23771元。曾先后被评为平湖市文明村、平湖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平湖市科普示范村、平湖市文化特色村、平湖市绿色村庄、平湖市卫生村、平湖市生态村、平湖市先进村(社区)工会、平湖市先进民兵连、平湖市规范化妇代会、平湖市平安建设示范村、平湖市经济强村、平湖市“五好”村党组织、嘉兴市第二次农业普查先进集体、嘉兴市“三无”达标村、嘉兴市安全村示范点、嘉兴市卫生村、嘉兴市规范化文化活动中心、嘉兴市百强村、浙江省充分就业村、浙江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浙江省民主法治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等。渡船桥村党总支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总体要求,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带领全村人民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为“金平湖”美丽乡村建设锦上添花!  

陆沼村

  陆沼村地处独山港镇的中东部,南毗秀平桥村,西频虎啸桥村,北邻新仓镇的大进和友联村。全村区域面积2.416平方公里,辖区有6个自然村,22个村民小组,农户559户,人口2184人,是一个农工业相对发达的小康村。工业有五金、机械和服装等大小企业10家。近年来先后被评为“市级文明村”、 “嘉兴市三无村”、“市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五好’村党组织”、“市级卫生村”、“市级绿化示范村”、连续6年被评为黄姑镇先进党组织,2006年被镇委政府列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单位,2006年通过了“市级生态村”、平湖市2006年“2369”工程重点整治村的验收。2007年,我村“五位一体”又通过验收,并成功创建平湖市级“民主法制村”,在村发展的道路上又迈进一步。2008年被市评为福利星光之家,同时被市推荐为省级全民健身工程示范村称号。2009年被评为党建带建三级联创先进村(社区)工会,同时成功创建省级文化特色村。进入2010年,陆沼村随着黄姑、全塘两镇的合并,根据平湖市委市府的战略决策,大力推进独山港区、港镇、港城的开发建设力度,强势推进大开发、大征迁、大建设,实现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十年再创一个经济新平湖的建设目标。陆沼村正在这股洪流大潮当中,让我们为早日建成共同的独山港城新家园而努力。  


赵家桥村特产大全




赵家桥村景点大全